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新聞
【新聞報導】 近期股市風雲變幻,美國股市連日下跌,AI族群再度遭遇搖擺,這股衝擊波及到台股,讓加權指數失守季線,昨(10)日周線下跌208點或1.2%,市場氛圍偏向保守。在這樣的背景下,319檔興櫃個股中,跌多於漲,只有四檔個股的漲幅超過一成。 其中,電子零組件領域的鎧鉅(1585)表現格外亮眼,本周以來逆勢上漲38.6%,榮獲興櫃漲幅王寶座。根據櫃買中心資料,截至10日,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攀升至113.14億元,成交股數增加至2.39億股,成交筆數增至13.46萬筆,交易天數增加帶動三項數據均呈現上升。 本周十大強檔個股中,漲幅在8%以上的個股主要集中在電子股和生技股,共有六檔電子股和三檔生技醫療股。鎧鉅公司專注於機械刀具、植牙刀具、複合式棒料等相關業務,近期股價在跌深後反彈,周漲幅達38.6%,突破半年線反壓,昨日收盤價為13.85元。 而在其他個股中,半導體設備機台廠天虹周漲幅達20.2%,累計前七月營收年增率達14%;高科技產業製程廠務系統整合工程商矽科宏晟周漲幅17.1%;通信網路業的達運光電周漲幅約13.2%,累計前七月營收年增率達60.6%。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漲幅介於第五至十大個股中,還有半導體廠立達、醫療器材廠安美得、醫療設備商醫影、海上離岸風力發電族群之一的天力離岸,以及智慧電網概念股斯其大和新藥研發股國邑*。其中,立達、安美得和天力離岸在7月份的營收數據上都表現出色,交出了月增、年增、累計前七月年成長的「三增」表現。
櫃買中心資料顯示,截至10日,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攀升113.14億元、成交股數增加至2.39億股、成交筆數同步增至13.46萬筆,因交易天數增加帶動三項數據較前一周呈現增加。
本周前十強個股漲幅在8%之上,集中在電子股以及生技股上,計有六檔電子股、生技醫療股則有三檔。鎧鉅經營在機械刀具、植牙刀具、複合式棒料等相關業務,近期股價跌深反彈,周漲幅達到38.6%,突破半年線反壓,昨日收13.85元。
半導體設備機台廠天虹周漲幅達20.2%,累計前七月營收年增率達14%;高科技產業製程廠務系統整合工程商矽科宏晟周漲幅17.1%;通信網路業的達運光電周漲幅約13.2%,累計前七月營收年增率達60.6%。
至於漲幅介於第五至十大的有半導體廠立達9.7%、醫療器材廠安美得8.7%、醫療設備商醫影8.6%、海上離岸風力發電族群之一天力離岸8.45%、智慧電網概念股斯其大8.41%、新藥研發股國邑*8.2%;其中,立達、安美得、天力離岸營收數據表現亮麗,7月營收交出月增、年增、累計前七月年成長的三增表現。
台灣興櫃市場6月營收創下新紀錄!遠壽、星宇航空、台灣虎航等企業表現亮眼,帶動全體興櫃公司營收達460億元,月增13.78%,年增6.5%。不過,上半年累計營收為2,380億元,年減3.4%。其中,遠壽6月營收達76億元,月增41.1%;星宇航空6月營收21.29億元,月增24.63%;台灣虎航6月營收10.9億元,月增23.68%。創新高家數達23檔,包括星宇航空、台灣虎航、世紀風電等。此外,89檔公司營收呈現雙增,其中年增1倍以上的公司有永虹先進、格斯科技、天力離岸等。
今年興櫃公司6月營收前十大為遠壽、燁聯(9957)、星宇航空、 和淞(6826)、達發(6526)、台灣虎航、世紀風電(2072)、日盛 台駿(6958)、富基電通(6707)、兆聯實業(6944)等。
其中遠壽6月營收達76億元、月增41.1%,星宇航空6月營收達21. 29億元、月增24.63%,台灣虎航6月營收10.9億元、月增23.68%等 貢獻頗大。
今年6月興櫃公司營收創新高家數有23檔,分別是星宇航空、台灣 虎航、世紀風電、聚恆(4582)、中信造船(2644)、云光(3633) 、輝創(6722)、阜爾運通(6914)、潤德(6881)、家碩(6953) 、程曦資訊(6898)、聯友金屬(7610)、天力離岸(6793)、友霖 (4166)、品元-新(6963)、溫士頓(6817)、漢田生技(1294) 、利百景(7578)、台新藥(6838)、浩宇生醫(6872)、晶瑞光( 6787)、華上生醫(7427)、益鈞環科*-新(6912)等。
興櫃公司6月營收呈現月增、年增的雙增股有89檔,且年增1倍以上 的排序分別是永虹先進、格斯科技*、台灣虎航、星宇航空、樂揚、 向榮生技、世紀風電、天力離岸、聚恆、威睿、漢田生技、和暢科技 、芯測、達運光電、怡和國際、開陽投控、展逸、醫影、宏碁遊戲、 晶鑽生醫等。
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收件預計8月底截止,此前,須 通過環評初審,總計13案送環評審查。截至6月底,計有沃旭能源的 旭風二號、旭風三號風場開發、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送審 的台中渢妙離岸風力發電、北能,以及上緯新能源、天力離岸風電、 永冠及雲豹能源合組成立離岸風電台灣隊,在苗栗外海建置Formosa 4海盛離岸風電等七座離岸風場通過環評初審,取得進入第三階段離 岸風電區塊開發資格賽的門票。
華新(1605)瞄準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國產化,需要使用海 底電纜,已向港務局租租高雄港土地,興建海纜廠,預計2023年下半 年動工興建,2025年完工。無獨有偶,程泰集團也決定加入戰局。
楊德華指稱,政府持續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計畫,程泰集團將跨足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集團在美國、大陸及歐洲均有提供風機設備的實 績,程泰集團獲政府支持,將切入台灣風力發電零件設備及零件加工 。
楊德華表示,程泰集團向來在不景氣時危機入市,景氣最不好蓋工 廠,成本低,等景氣好轉就能量產。
王部長首站訪視離岸風力機葉片供應商天力公司,接著參訪生產各 項風力機鑄件的大型新式綠色鑄造廠永冠公司,隨後分別造訪西門子 歌美颯及維特斯兩家歐洲系統廠商在亞太地區設立的首座機艙組裝廠 。王部長訪視過程中除與各廠業者溝通討論外,並勉勵業者持續努力 ,期許在政府明確的綠能發展目標及目前良好的推動基礎上,能及早 建立國內離岸風電自主供應能量。
臺灣海峽具備豐沛的離岸風力資源,離岸風電為我國實現淨零排放重要電力來源之一,政府推動能源轉型,規劃於2025年以前完成5.7 GW離岸風電設置,並於2026年到2035年再釋出15GW容量,透過離岸風 電風場開發帶動離岸風電產業
發展。
伴隨離岸風場開發機遇,目前已分別於臺北港、臺中港、興達港形 塑產業聚落,更成功吸引國際風力機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維特斯在 臺設廠,可大幅降低業者的運輸風險及時間成本,更帶動周邊各項零 組件製造商機,政策推動迄今已創造產值逾新臺幣600億元、近兩年 促進就業1,300餘人。
王部長表示,政府將透過政策協助產業升級轉型外,更將積極打造 臺中港成為亞太地區風力機製造樞紐,輔導臺灣業者切入國際供應鏈 ,並與相關單位合作,完善相關基礎建設,成為國際大廠布局亞太市 場的優先選擇。
全球減少碳排趨勢明確,法人指出,風電、太陽能、儲能及碳中和 商機等「綠能趨勢受惠股」長期成長商機可期,建議投資人可長線布 局。
國內公投18日落幕,重啟核四、三接遷離兩案均與能源轉型相關, 雙雙未達同意門檻,專家分析,該公投結果顯示民眾普遍認可台灣能 源政策轉型方向。
經濟部已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惟今年截至 11月來達成率僅81.14%,而隨2022年目標將再推升至11.25GW,加上 電子業擴廠、高科技產業耗電量提升,都將促使能源轉型加速。
台股20日「綠油油」,惟泛綠能概念股表現相對撐盤,太陽能概念 股中,聯合再生、達能股價同步上漲逾3%,茂迪、碩禾、台玻、安 集漲幅也落在0.6∼2%。
風電族群則以中鋼構表現最猛,中鋼構受惠綠能、鋼構業雙題材加 持,現階段訂單能見度已看至明年第四季,股價20日攻漲停價61.4元 ,創近三個月新高,成交量也爆出2.28萬張,呈量價齊揚。
此外,去年新跨入離岸風電水上基建的春源、扣件和線材春雨、裁 剪通路新光鋼、共同開發「竹風離岸風電計畫」亞泥也勁揚1∼6%; 而全球第一大風機供應商維特斯(Vestas)離岸風電本土零組件產業 鏈,則有恒耀、上緯投控、永冠-KY及興櫃的天力離岸,20日表現均 強過大盤。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也分析,全球增加綠能、減少碳排放的趨勢 明確,綠能趨勢所嘉惠族群如風電、太陽能、儲能及碳中和商機概念 股,長期成長商機可期。惟公投議題額外激勵作用有限,導致盤面多 檔太陽能、風電題材股開高後壓回,故建議投資人以長線布局為主, 短線不宜過度追價。
新光投信台股投資團隊則建議,投資人可掌握一主流(半導體)、 兩趨勢(數位創新、能源轉型)、三商機(元宇宙、電動車、碳中和 ),四技術(AI、5G、IoT、HPC)等,作為2022年台股投資主軸。
上緯新能源表示,結合永冠與雲豹能源組成國內首個離岸風電台灣 隊,宣示積極練兵、推動產業鏈完整布局的決心,更將於日後一同搶 進商機龐大的亞洲離岸風電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原先提出Formosa 新三風場,上緯新能源把風場更 名,原Formosa 4-3海盛風場更名為Formosa 4、原規劃為浮動式平台 Formosa 4-2海碩風場更名為Formosa 5,凸顯個別風場特性,定位更 精準。
上緯去年宣布在苗栗外海共三個離岸風場開發計畫,總裝置容量達 4.4GW,可滿足約450萬家戶用電需求,是海能風場十倍;加上納入具 前瞻性浮動式設計、積極推動技術落地深耕以扶持在地供應鏈訴求, 並呼應政府國產化期待,是台灣貼近學習國際離岸風電在開發、商務 、製造、安裝標準與規範絕佳機會。上緯新能源執行長林雍堯表示, 國內供應鏈業者共同組成離岸風電台灣隊,希望離岸風電成為國家下 一個經濟支柱,整合台灣隊資源,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讓台灣 離岸風電在全球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天力風電科技董事長吳坤達說,共同開發Formosa 4、Formosa 5風 場,加速台灣離岸風電上下游產業鏈整合,讓風場開發技術及經驗真 正留在台灣,進而搶進未來龐大亞洲市場。他說,天力投資30億元建 置面積21公頃的台中港新廠,相關生產部件皆已受國際認證,未來有 機會出口至亞洲市場,下一步還要打進國際產業供應鏈。
永冠主管指出,一旦三階區塊開發商獲選出線,離岸風電台灣隊成 員將從零件供應商轉型為運營商。永冠集團策略長李奕蒼也說,看好 未來全球高速發展離岸風電市場,2020年斥資52.2億元,在台中港興 建最新製程新廠,預計2022年第二季完工量產,年產能8∼10萬噸。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其中天力離岸風電科技(以下簡稱「天力」)更是帶動國內廠商技術提升的佼佼者。近日,天力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誓師大會,宣布將派遣約50位技術員至丹麥進行離岸風機葉片製造技術的培訓。這批技術人才將成為台灣首批具有離岸風機葉片製造能力的專業人員,對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首批11位技術人員已於1月8日出發至丹麥,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由於國際新冠肺炎疫情未解,尤其是歐洲許多國家去年底因耶誕節假期感染高峰,天力對於派遣技術人才到丹麥是否存在風險表示,同仁出國在搭機及住宿都有做足保護措施,並在出發前逐一說明風險,且都經過員工同意才派遣。 天力離岸風電董事長吳坤達表示,技術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命脈,而風機葉片是離岸風機最具價值的關鍵零組件,佔整體風機價值達30%。這次培訓對於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是一個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台灣未來進軍亞太乃至全球離岸風電市場的戰略性部署。 為了進行這次培訓,天力特別組織了一支由總經理蕭維成領軍的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專業背景,共計53人。他們將在丹麥學習風機葉片製造的專業技術,並成為台灣首批具有離岸風機葉片製造能力的技術人才。 此外,天力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風機葉片供應商。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CIP已投下300支葉片的超額本土葉片訂單,為天力提供了足夠的經濟規模,並真正落實技術人才本土化。台灣菱重維特斯(MVOW)台灣供應鏈工程專案總監Bjarne Joergensen也表示,天力技術人才赴丹麥培訓,代表著MVOW將知識、技術轉移到台灣本土的決心,並將台灣定位為亞太區域最佳的供應鏈中心。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這個名號在台灣風電產業裡可是響当当的。2009年,它從台灣起家,2018年又以「鮭魚返鄉」的姿態回到台灣,選擇在台中港打造風力發電機葉片廠。這不僅是台灣菱重維特斯(MVOW)在歐洲以外設立的第一座葉片廠,更讓天力成為全球最大的MW級和最長碳纖維葉片大批量生產的葉片製造商,兩項世界第一的榮譽,讓天力在國際舞台上更加耀眼。 這家台資背景的公司,其實是中國大陸風電大廠紅葉風電控股集團在台灣的子公司。它緊盯著台灣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目標,2018年投資30億元在台中港設廠,成為亞太地區唯一、中國大陸以外的葉片廠,專注於風電葉片及模具的研發與生產,以及葉片效能改善和維護。 創立之初,天力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打造出全球最大的MW級葉片,以及最長的碳纖維葉片。董事長吳坤達表示,他們的產品已經達到了9.5MW和85公尺的驚人規模。此外,天力的風機葉片工廠還擁有全世界唯一兩套V174機組葉片模具,這也是它在全球領先的原因之一。 去年,天力在國產化成果記者會上公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2020年到2024年,光葉片生產就將帶來2,070個工作機會,產值上看30億元。如今,天力正準備在6月中旬開始生產,預計第三季完成第一個葉片成品,並在2022年達到最高產能,每周生產四支葉片。這樣的進度,讓人對天力的未來充滿期待。
離岸風電產業在台灣不僅堅韌不拔,還在疫情陰霾下逆勢成長。近期,台灣的天力離岸風電科技(以下簡稱「天力」)就展現了驕人成績。該公司派出53名員工遠赴丹麥進修,學習最新的離岸風機葉片製造技術,預計今年第三季將產出首支本土葉片,未來將帶動樹脂、碳纖維等複合材料供應鏈,預計創造超過30億美元的附加價值。
天力的技術學習之旅不僅是單純的技術交流,更是對本土技術人才的培養。合作夥伴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表示,天力為了建廠已在台中港投入逾新台幣30億元,佔地40公頃。CIP在選擇葉片時,超額下訂本土葉片,為天力提供了足夠的經濟規模,使其能夠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座葉片廠,並促成技術人才本土化。
作為台灣唯一MW級風機葉片製造商,天力自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政策以來,積極支持國產化。目前,天力已接到93套風機訂單,並與台電離岸二期風場風機的合作品牌台灣菱重維特斯(MVOW)合作,總訂單數量增加至124套、372支葉片。相關產能將在6月底廠房完工後開出,預計7月就能生產首批葉片,未來每年估可達60套風機葉片的產出。
面對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前景,經濟部正在加緊制定區塊開發選商規則。天力董事長吳坤達表示,政府正在積極規劃未來綠電發展,2026年起將釋出總共10GW容量來開發。吳坤達期望政府能超前部署,增加開發容量,吸引更多國際廠商關注台灣,並加大力度投資台灣。
天力離岸風電預計派遣50位技術人才至丹麥接受為期三個月的離岸風力發電機葉片製造技術培訓,首批11位技術人員已於1月8日出發至丹麥。
然而,國際新冠肺炎疫情未解,尤其歐洲許多國家去年底因耶誕節假期造成感染高峰。當被問到此時派遣技術人才到丹麥是否存在風險,天力回覆,同仁出國在搭機及住宿都有做足保護措施,出發前也逐一說明風險,皆有徵詢員工的同意才派遣。
天力離岸風電董事長吳坤達表示,此批技術人才主要學習葉片生產技術,因為技術和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命脈,而風機葉片是離岸風機最具價值的關鍵零組件,占整體風機價值達30%,不僅是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重要指標,更是台灣未來進軍亞太,乃至全球離岸風電市場的戰略性部署。
吳坤達指出,丹麥培訓之旅將由總經理蕭維成親自領軍,帶領53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所組成的技術人才,至丹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風機葉片製造培訓,並針對風機葉片的不同部分,學習因應的專業技術,受訓團隊也將是台灣首批具有離岸風機葉片製造能力的技術人才。
天力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風機葉片供應商,昨天一同出席誓師大會的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指出,CIP投下300支葉片的超額本土葉片訂單,提供了天力足夠的經濟規模,真正落實技術人才本土化。
台灣菱重維特斯(MVOW)台灣供應鏈工程專案總監Bjarne Joergensen表示,天力風機葉片技術人才赴丹麥培訓,代表著MVOW落實將知識、技術轉移到台灣本土的決心。而通過將歐洲先進的葉片製造技術帶到台灣,台灣也將被定位為亞太區域最佳的供應鏈中心。
天力為中國大陸風電大廠、100%為台資背景的紅葉風電控股集團在台灣設立的子公司;天力看準台灣2025「非核家園」政策目標,2018年擲下30億元在台中港設廠,建立除中國大陸以外,亞太地區唯一的葉片廠,專責於風電葉片及模具研發與生產及葉片效能改善、葉片維護等。
值得一提的是,天力回台設廠時,由雲豹能源的負責人、前民進黨新潮流大老賴勁麟擔任天力副董事長,直到後來女兒賴品妤參選立委時才辭去職位。
天力離岸風電董事長吳坤達昨(13)日指出,天力在兩項方面領先全球,分別為量產最大MW級以及最長的碳纖維葉片,可達9.5MW和85公尺。
另外,天力風機葉片工廠也是MVOW在歐洲以外第一座葉片廠,擁有全世界唯二V174機組葉片模具。天力去年於國產化成果記者會上表示,2020到2024年,光葉片生產就將提供2,070個工作機會,產值上看30億元。預計今年6月中旬開始生產,第3季完成第一個葉片成品,並在2022年達到最高產能,預計是每周四支葉片。
天力的合作夥伴-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董事總經理 許乃文表示,天力為了建廠已在台中港投入逾新台幣30億元,佔地4 0公頃,這是因為CIP在選擇葉片時,就超額下訂本土葉片,提供天力 足夠的經濟規模,可以發展成為中國大陸以外,亞太地區第一座葉片 廠,也才能夠促成天力送出53位技術人才前往丹麥接受離岸風機葉片 製造技術培訓,真正落實技術人才本土化。
天力指出,天力是台灣離岸風電當中,台灣唯一MW級風機葉片製造 商,從政府推動離岸風電政策以來即積極支持離岸風電國產化,目前 已經接到93套風機訂單,之前台電離岸二期風場風機也選擇天力合作 夥伴-台灣菱重維特斯(MVOW)機型,因此總訂單增加到124套、37 2支葉片,相關產能將在6月底廠房完工後開出,預計7月就能生產首 批葉片,未來每年估可達60套風機葉片的產出。
由於離岸風電腳步可望延續,經濟部正在加緊制定區塊開發選商規 則,天力董事長吳坤達認為,政府正在積極規劃未來綠電,2026年起 10年將釋出總共10GW容量來開發,盼望政府超前部署增加開發容量, 讓國際廠商可以更關注台灣,後續加大力度投資台灣。
富邦證券資深副總經理吳春敏表示,天力公司2009年設立,為風力發電機葉片專業製造廠商,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及國產化政策持續發展,今年3月與全球第2大也是唯二提供國內離岸風機系統廠商的MHI Vestas Offshore Wind簽署葉片製造合作合約,成為台灣目前第1也是唯一的離岸風電機葉片製造商,未來可望成為亞洲區最大海上風力機碳纖維葉片製造中心。
天力公司董事長吳坤達表示,展望未來,天力公司除專注於供應國內離岸風電機葉片的製造,藉由與MHI Vestas Offshore Wind簽約成為亞洲唯一獲得歐洲原廠授權生產葉片的廠商,並於台中港打造百分之百和丹麥原廠同規格的生產基地,以台灣位於亞太地區中心,未來將具有供應給亞洲地區風力發電產業的能力及商機,展現在離岸風電產業發展的決心。(項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