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立璽榮生醫(未)公司新聞
生醫新創公司再掀募資潮,八家公司合計吸金逾40億元,大股東力挺為首要原因,國發基金、台杉創投、台安生技、佳世達集團等金主加碼也有所貢獻。至於投資領域,主要涵蓋新藥研發、精準診斷、AI製藥與數位健康,法人認為,隨資金與技術雙軌並進,將加速推動IPO的進程。
市場專家表示,從基本面看,今年成功募資的台宇生醫、新析生技等八家公司共有三大特色,包括大股東持續加碼,母集團與策略夥伴看好新藥潛力;新藥開發聚焦免疫調節、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放射配體藥物等領域;數位醫療與AI藥物開發成為新亮點等。
八家新創公司中,麗寶新藥、安立璽榮規畫第四季登錄興櫃,去年完成6億元A及A+輪募資、目前準備3,000萬美元募資的安邦生技,募得資金將加速推進臨床試驗,並規劃在台灣市場啟動IPO。
而今年募資規模最大的安立璽榮,6月完成近10億元pre-B/B輪募資,由安富資本、佳世達與樂天集團領軍。公司主力產品包括治療阿茲海默症與白斑症的免疫調節新藥。
麗寶新藥有麗寶集團加持,此次吸引台新證創投、中華開發與佳世達加入,共募得8.5億元。公司主打蛋白質免疫新藥NM-IL-12,鎖定皮膚T細胞淋巴瘤治療。
普瑞默聚焦放射配體診療藥物,今年募得2.2億元,由台安生技與永豐金等法人力挺;「抗體之父」張子文創立的諦醫,專注ADC,募得2,4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7億元),目標明年2項ADC藥物提交臨床試驗申請。
由廖仲麒領軍中研院團隊創辦的新析,已打造全球唯一結合顯微鏡準確抓取未知蛋白質及核酸的技術平台Microsc oop。除2023年吸引鑽石以投資可轉債入股,今年7月的A輪募資由台杉投資領投,國發基金、能率集團、喜馬拉雅創投、永明生技、比翼生醫、以賽亞資本等共同參與。
數位醫療、AI應用亦受青睞。慧康生技C輪2,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6.6億元),由台杉投資領投,並獲緯創、和碩與國泰創投支持,旗下智抗糖App與雲端照護平台已具商業規模。TherapiAI則以藥廠專屬AI決策平台為核心,6月完成種子輪融資,聚焦細胞篩選、製程放大與合規文件生成,顯示AI正成為製藥CDMO的關鍵推手。
專注於精準免疫療法的新藥開發公司—安立璽榮生醫(Elixiron),於近期宣布完成預B/B輪募資,累計募資金額近新台幣10億元,並正式啟動興櫃遞件程序。法人預期,該公司將於今年12月或明年1月闖進台灣資本市場,繼續引領新一波生技新藥掛牌熱潮。
安立璽榮董事長陳泓愷指出,募資成果獲得包括在地投資機構安富資本、台安生技、佳世達集團,以及國際資金樂天集團支持,資金將用於加速臨床開發與國際布局。公司目前已啟動興櫃遞件相關作業,預計最快今年第四季完成興櫃登錄,進一步強化資本能量與市場曝光。
根據官方與學界資訊,安立璽榮核心產品包括:Enrupatinib (EI-1071)是CSF-1R 小分子抑制劑,具備良好腦部穿透能力,目前進入第二期臨床,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也獲比爾蓋茲的Global Neurodegeneration授獎支持。
Indemakitug (EI-001)是全人源型FN-γ中和抗體,適應症涵蓋白斑症與罕見的HLH自體免疫病,亦進入第二期臨床並取得FDA孤兒藥資格。
此外,公司發展出多項創新平台如:AI加速抗體設計、T-Action技術平台、抗腫瘤CD36抗體(PLT012)等,皆已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其中PLT012已授權美商 Pilatus Biosciences,並在《Cancer Discovery》等國際期刊發表成果。
安立璽榮先後榮獲「Part the Cloud-Gates Partnership」與阿茲海默症研究獎項肯定,展現其研發能量與國際認可。公司也積極構建全球專利布局與學術合作,深化創新藥產品線。
根據寬量國際策略分析,台灣正在進入生技新藥「第三波浪潮」,安立璽榮位列其中。未來興櫃成功後,將搭上生技掛牌熱潮列車,預期吸引更多國際資金與合作機會。
安立璽榮生醫以精準免疫治療為核心策略,具備多條First-in-Class創新藥產品線與成熟技術平台,加上穩健募資與國際合作動作,資本市場布局備受期待。若能如期於Q4登錄興櫃,將成為台灣新藥開發新創企業的重要里程碑,也為未來產業觀察注入高度關注。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全球數千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正面臨無法有效治療的困境。來自台灣的生技公司「安立璽榮生醫」正投入相關新藥研發,更憑藉免疫學路徑的研究成果,兩度獲得比爾蓋茲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聯合資助。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泓愷表示:「我們在世界最前緣,才能獲得這個特別的投資。」
很難想像,台北生技園區一隅,竟隱藏一間由頂尖科學家聯手組成的新創公司。「安立璽榮生醫」2017年由免疫學博士陳泓愷、長庚大學特聘教授顧正崙,以及陽明交大副校長兼北榮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共同創立。三位創辦人長年從事免疫學、腫瘤學與神經醫學研究,也有國際藥廠與臨床實務經驗。結合三人的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安立璽榮生醫以開發免疫新藥為目標。
陳泓愷自陽明醫學系畢業後赴美取得博士,並在國際藥廠歷練十餘年。回到台灣後,他觀察到台灣生技業長期缺乏原創與國際競爭力,因此希望用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研究,創造新藥機會。
「台灣難道只能做代工、罕病,或複製別人的藥?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做出第一手的科學發現。」他說。
瞄準免疫新藥市場,安立璽榮預計下半年登興櫃
安立璽榮聚焦在免疫學新藥領域,雖然公司規模不大,團隊仍持續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旗下新藥開發平台陸續獲得國際合作與資金挹注,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B輪募資,下半年規劃以KY公司形式登錄興櫃。
陳泓愷指出,安立璽榮的核心團隊以免疫學為基礎,旨在發展「精準免疫療法」,藉由深入了解疾病的免疫機轉,設計針對特定發炎路徑的抗體藥物。除了自體免疫疾病,未來也希望擴展至神經退化疾病與癌症治療等應用領域。
「現在全世界十大暢銷藥物有一半是免疫藥物。對我們免疫學專家來講,所有疾病都和免疫系統有關,神經退化疾病、腫瘤也是,如果我們掌握免疫機轉,就能用先進的方法研發更有效、不會有副作用的藥物。」陳泓愷說。
阿茲海默症新藥「EI-1071」二度獲資助,比爾蓋茲也押寶
目前安立璽榮的重點研發計畫之一,是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創新抗體藥物「EI-1071」。這項計畫兩度獲得比爾蓋茲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的「撥雲計畫」支持,累計獲得180萬美元,並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階段。
陳泓愷說明,該計畫看重的是安立璽榮的免疫學研發路徑與臨床設計思維。在阿茲海默症病程中,腦部發炎反應被視為疾病惡化的重要機轉之一,而安立璽榮團隊透過精準影像學技術,直接觀測腦部發炎指標,搭配免疫路徑標靶治療,能用更少的臨床樣本驗證藥效,提升早期試驗成功率。這類創新方法,正是比爾蓋茲基金會所積極尋找的新型研發模式之一。
除了阿茲海默症外,安立璽榮也聚焦研發白斑症的藥物。白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明顯的特徵是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的雪白斑塊。雖然不會傳染,但不斷擴張的白斑,使患者長期承受異樣眼光、甚至污名。然而,白斑症常使用的類固醇藥膏有許多副作用,患者需要透過手術才能控制病情。
掌握白斑症致病關鍵,以研發全球首創抗體藥物為目標
透過多年免疫學研究,團隊發現「伽瑪干擾素」為白斑症可能的致病發炎路徑,並以此為靶點開發出抗體藥物「EI-001」,目前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若後續開發順利,將打入全球約7,000萬名患者市場,市場商機達80億美元。
此外,在癌症領域,公司也建立了AI抗體篩選平台與核酸藥物開發技術,透過AI的大數據分析與預測模型,有效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同時,安立璽榮與國內外醫學中心展開產學合作,持續拓展免疫治療的新適應症。
陳泓愷指出,免疫療法已成為近年醫藥產業重要的研發趨勢,全球已有不少中小型生技公司憑藉免疫療法取得突破性成果。台灣有良好的醫療水準與臨床研究環境,只要能結合科學家、醫師與藥物開發專業,有望在新藥開發上取得更多進展。
「我們希望走出自己的研發路線。」陳泓愷說。
安立璽榮目前產品仍處於臨床開發階段,未來能否順利通過試驗並取得藥證,仍需觀察後續臨床成果。不過,團隊累積的研究經驗,已為台灣生技研發探索更多可能。
安立璽榮生醫(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以精準免疫療法為核心戰略,在First-in-class創新藥領域成果佳績頻傳,獲得市場高度肯定。目前所完成之pre-B/B輪募資,累計募集資金近新台幣10億元。本輪投資人陣容堅強,涵蓋本土重量級生技投資機構安富資本、台安生技、佳世達集團等,亦吸引橫跨日韓兩地的國際資金—樂天集團(Lotte Holdings)加入,充分體現全球投資人對其創新技術與臨床產品的高度信心。
展望未來,安立璽榮生醫已正式啟動台灣興櫃市場遞件準備程序,規劃於今年內完成申請,藉由台灣資本市場的強勁動能強化全球策略執行力,為後續國際合作與臨床推進提供更穩健資本平台。公司亦將加速兩項重磅藥物白斑症與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試驗,期望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突破性的治療選項。
安立璽榮生醫已經有兩項臨床2期階段的重磅級免疫治療新藥,包括治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Enrupatinib及治療白斑病(Vitiligo)的Indemakitug。前項產品並獲得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180萬美金的研發經費支持。除此以外,安立璽榮並組建了完整的新藥開發技術平台,快速推進多項臨床前新藥項目,擴大產品線的深度。
其中臨床前新藥項目代號為PLT012(代號為EI-012的抗CD36腫瘤免疫抗體新藥),已經與美商佩圖思生醫(Pilatus Biosciences)策略合作,推進全球臨床與商業化布局。
PLT012為安立璽榮生醫自主研發的一款靶向CD36人源化IgG4單株抗體,並已授權由佩圖思生醫進行後續商業化開發。該藥物可成功阻斷腫瘤微環境中免疫抑制細胞對脂肪酸的攝取,重塑免疫微環境、喚醒毒殺性免疫細胞活性,在多項動物模型與人類體外實驗中展現顯著抗腫瘤潛力。此一創新機轉不僅獲選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Cancer Discovery》,亦於2025年AACR年會備受矚目,代表其在免疫代謝療法上的重要突破。
安立璽榮生醫運用人工智慧平台建立高品質噬菌體展示庫,精準設計抗體,並進行結構模擬與親和力優化,大幅提升開發效率與候選分子品質,成功打造前所未見的CD36抗體治療策略。該藥物已取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將率先應用於肝細胞癌與膽管癌,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啟動人體一期臨床試驗。根據研究數據顯示,不但能單獨抑制難治型腫瘤,亦能搭配PD-L1與VEGF抑制劑達到更高腫瘤控制率與完全緩解,展現聯合療法策略價值。
另外,安立璽榮生醫亦攜手與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團隊合作開發創新型跨界療法,將IFN-γ結合自體抗體識別結構,賦予T細胞攻擊並移除致病性自體抗體製造細胞的能力,為抗體介導型自身免疫疾病,帶來具突破性的免疫細胞治療解方。此突破性研究也於知名期刊《Science Immunology》發表。證實此療法可於體內外試驗中有效清除產生致病性自體抗體的細胞,並於動物模型中顯著降低致病性自體抗體濃度,並具良好選擇性與低脫靶毒性,顯示此療法可望成為具標靶性與長效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細胞治療新典範,研究發表後即廣受國際重視。
未來,雙方將進一步合作推進IFN-γ CAAR-T(自體抗體受體嵌合T細胞)療法的應用,劍指難治型自體抗體相關疾病。正式揭開「多箭齊發」的創新藥物藍圖,從抗體藥物至細胞療法全面布局,並深化腫瘤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新領域,為全球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療法與治癒希望。
安富資本林羣董事長表示,對於安立璽榮生醫以免疫機制出發,進而找尋多重治療適應症的藥品開發策略表示認同。除可稀釋前期的開發成本外,亦可持續擴大藥物價值。其臨床試驗中的藥物Indemakitug(EI-001)是一款First-in-class的伽瑪干擾素中和單株抗體,正在開發用於治療白斑症和罕病噬血症候群(HLH)。其中白斑症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皮膚疾病,影響全球約7,000萬人,但目前缺乏全身系統性的治療藥物。若藥品成功上市,可望造福全球廣大患者。
另外,台安生技林世嘉總經理則認為,雖然目前政府所推行的「健康台灣」國政目標,期望提升民眾平均餘命至82歲,同時降低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的比例。但阿茲海默症卻恰好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因此,安立璽榮生醫另一個以減緩腦部發炎反應為治療阿茲海默症方向,且已獲得比爾蓋茲和美國阿茲海默症基金會所支持的二期臨床試驗CSF-1R抑制劑藥物Enrupatinib(EI-1071),亦是台安生技做為安立璽榮生醫早期投資人,所長期高度關注的項目之一。
安立璽榮生醫(Elixiron)以精準免疫療法為核心戰略,在 First-in-class 創新藥領域佳績頻傳,目前所完成之 pre-B/B 輪募資,累計募集近新台幣 10 億元。安立璽榮生醫董事長陳泓愷指出,本輪投資人涵蓋本土重量級生技投資機構安富資本、台安生技、佳世達集團等,亦吸引橫跨日韓兩地的國際資金—樂天集團(Lotte Holdings)加入,目前正式啟動興櫃市場遞件準備程序,可望於今年內完成申請及登錄。
安立璽榮生醫已有 2 項臨床 2 期階段的重磅級免疫治療新藥,包括治療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的 Enrupatinib 及治療白斑病 (Vitiligo) 的 Indemakitug。前項產品並獲得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 180 萬美金的研發經費支持。除此以外安立璽榮並組建了完整的新藥開發技術平台,快速推進多項臨床前新藥項目,擴大產品線的深度。
廣告
其中臨床前新藥項目代號為 PLT012 (代號為 EI-012 的抗 CD36 腫瘤免疫抗體新藥,已經與美商佩圖思生醫 (Pilatus Biosciences)策略合作,推進全球臨床與商業化布局。
PLT012 為安立璽榮生醫自主研發的一款靶向 CD36 人源化 IgG4 單株抗體,並已授權由佩圖思生醫進行後續商業化開發。該藥物可成功阻斷腫瘤微環境中免疫抑制細胞對脂肪酸的攝取,重塑免疫微環境、喚醒毒殺性免疫細胞活性,在多項動物模型與人類體外實驗中展現顯著抗腫瘤潛力。此一創新機轉不僅獲選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Cancer Discovery》,亦於 2025 年 AACR 年會備受矚目,代表其在免疫代謝療法上的重要突破。
安立璽榮生醫運用人工智慧平台建立高品質噬菌體展示庫,精準設計抗體,大幅提升開發效率與候選分子品質,成功打造前所未見的 CD36 抗體治療策略,已取得美國 FDA 孤兒藥資格,將率先應用於肝細胞癌與膽管癌,預計於 2025 年下半年啟動人體一期臨床試驗。根據研究數據顯示,不但能單獨抑制難治型腫瘤,亦能搭配 PD-L1 與 VEGF 抑制劑達到更高腫瘤控制率與完全緩解,展現聯合療法策略價值。
另外,安立璽榮生醫亦攜手與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團隊合作開發創新型跨界療法,將 IFN-γ結合自體抗體識別結構,賦予 T 細胞攻擊並移除致病性自體抗體製造細胞的能力,為抗體介導型自身免疫疾病,帶來具突破性的免疫細胞治療解方。此突破性研究也於知名期刊《Science Immunology》發表。證實此療法可於體內外試驗中有效清除產生致病性自體抗體的細胞,並於動物模型中顯著降低致病性自體抗體濃度,並具良好選擇性與低脫靶毒性,顯示此療法可望成為具標靶性與長效性的自體免疫疾病細胞治療新典範,研究發表後即廣受國際重視。
未來,雙方將進一步合作推進 IFN-γ CAAR-T (自體抗體受體嵌合 T 細胞)療法的應用,劍指難治型自體抗體相關疾病。正式揭開「多箭齊發」的創新藥物藍圖,從抗體藥物至細胞療法全面布局,並深化腫瘤及自體免疫疾病等新領域,為全球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療法與治癒希望。
安富資本董事長林羣表示,對於安立璽榮生醫以免疫機制出發,進而找尋多重治療適應症的藥品開發策略表示認同。除可稀釋前期的開發成本外,亦可持續擴大藥物價值。其臨床試驗中的藥物 Indemakitug (EI-001) 是一款 First-in-class 的伽瑪干擾素中和單株抗體,正在開發用於治療白斑症和罕病噬血症候群 (HLH)。其中白斑症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皮膚疾病,影響全球約 7,000 萬人,但目前缺乏全身系統性的治療藥物。若藥品成功上市,可望造福全球廣大患者。
另外,台安生技總經理林世嘉認為,「健康台灣」政策期望提升民眾平均餘命至 82 歲,同時降低不健康年數比例。阿茲海默症是老年人隱形殺手,安立璽榮生醫另一個以減緩腦部發炎反應即為治療阿茲海默,且已獲得比爾蓋茲和美國阿茲海默症基金會所支持的二期臨床試驗 CSF-1R 抑制劑藥物 Enrupatinib (EI-1071),亦是台安生技做為早期投資人,所長期高度關注的項目之一。
第三屆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與研討會(FISS)於5月17、18日於林口長庚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集結來自全球各地免疫學權威深度交流並發表最新的免疫學進展,共同探討最新免疫機轉與臨床應用。台灣生技產業明日之星安立璽榮生醫於會中發表其於白斑症與阿茲海默症等適應症最新研發成果,凸顯台灣技術接軌國際的實力,全球知名免疫學專家、法國科學院前院長Alain Fischer亦表示,台灣生技研發量能值得持續關注。
「一藥多用」創新研發策略奏效 安立璽榮生醫進軍全球新藥市場
安立璽榮生醫成立於2017年,由陳泓愷博士、顧正崙教授與楊慕華教授三位世界級專家創辦,專精於自體免疫疾病、神經炎症及腫瘤免疫領域,致力以關鍵免疫路徑為核心,開發具多重適應症潛力的新藥,提出「一條路徑,多種應用」的研發策略,跳脫過去傳統單一適應症新藥研發思維。
本次於FISS大會中,安立璽榮生醫董事長陳泓愷以治療白斑症的EI-001新藥為例,指出團隊鎖定IFN-γ(干擾素-γ)靶點,針對白斑症、罕病嗜血性淋巴組織增生症(HLH)等進行藥物研發,預計今年下半年進入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另外以CSF-1R為免疫靶點的研發的新藥EI-1071,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漸凍症等疾病,也獲得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與比爾蓋茲基金會合作的「Part the Cloud–Gates Partnership」計畫資助,顯示其研發能力已獲得國際肯定,預計在2026年公布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結果。
安立璽榮生醫董事長陳泓愷表示:「安立璽榮生醫的研發核心邏輯是從致病路徑出發,尋找關聯性高、具潛力的適應症。以白斑症為例,若藥物能調控IFN-γ相關機轉,則其他由該通路驅動的免疫疾病也可能成為未來的開發標的。」
唯一贊助FISS的台灣生技公司 推動轉譯醫學正向循環
除研發佈局與國際參與外,安立璽榮生醫亦長期投入本土轉譯研究與產學合作。去年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亦持續與台大、長庚、陽明與陽明交大維持密切合作,包括IFN-γ早期研究即源自長庚免疫中心的基礎成果。
陳泓愷強調:「希望藉由這些合作能量,將開發平台實務經驗回饋本土研究者。」他強調,台灣醫療體系具高度效率與可及性,是轉譯研究與臨床應用落地的理想環境。
目前除了白斑症與阿茲海默,安立璽榮生醫亦關注圓禿、帕金森氏症與漸凍症等疾病,未來也將繼續透過授權、跨機構合作等方式持續拓展臨床驗證與應用潛能,像巴金森氏症目前正在跟台大醫師討論如何推動臨床研究。
全球知名免疫學專家、法國科學院前院長Alain Fischer:台灣生技研發量能值得關注
來台與會的全球知名免疫學專家、法國科學院前院長 Alain Fischer、同時也是嗜血性淋巴組織增生症(HLH)的專家Alain Fischer教授則指出,全球仍有許多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而幾乎各醫療領域都存在免疫藥物的潛在應用機會。
「台灣擁有許多極具動能與潛力的生技公司,FISS提供了難得的國際對話平台,有助於深化台灣與全球免疫學界的合作。」法國科學院前院長Alain Fischer進一步指出,對於創新技術不應預設限制,「只要技術具潛力,就應投入資源加速實現。」
免疫治療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在新藥市場裡面,世界十大暢銷藥物一半以上都是免疫治療相關藥物。面對免疫醫療技術的國際競速,陳泓愷認為:「台灣公司要思考能不能夠在最主要的市場上去世界競爭,而安立璽榮生醫會把目標設定在國際市場」,目前安立璽榮生醫研發成果已獲多個國際權威組織與計畫支持,亦逐步在全球產業鏈中建立能見度。未來將持續以免疫路徑為核心,拓展多適應症的國際布局,並深化本土連結,從台灣出發,連結世界。
新藥公司安立璽榮生醫規劃今年9月登錄台灣興櫃資本市場、2026年IPO上市,由元大證券主辦輔導,公司預計將於明年完成兩項重磅藥物(阿茲海默症、白斑症)的二期試驗,同時開展罕見疾病嗜血細胞綜合症的二加三期的臨床試驗,加速取得藥證。
安立璽榮預計將以KY公司形式率先登錄興櫃板,公司上半年將完成B輪融資,預估募集1,500萬美元,引進不同投資人以達成股權分散、充實營運資金等綜效;儘管KY公司也能直接掛牌上市,安立璽榮仍選擇先登錄興櫃,創造價值發現的空間,也讓投資市場更加熟悉公司的產品與定位。
安立璽榮現有法人股東中,「生技國家隊」台杉資本、安富資本均持有約13%為最大法人股東,而中華開發資本、兆豐銀行、富邦金控、台安生技等國內知名機構投資人也入列,累計獲得外部資金支持達4,700萬美元;公司亦藉由早期產品對外授權,目前已在手部分地區的授權合約總金額價值高達新台幣150億元以上,並保留重要資產自主繼續開發,以創造未來巨大收益。
安立璽榮發展聚焦於精準免疫療法,應用在跨領域疾病,在白斑症、阿茲海默症、漸凍症的精準免疫新藥發展取得領先優勢,其中,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EI-1071更在2020年與2022年兩度獲得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比爾蓋茲資助「撥雲計畫」(Part the Clouds)共180萬美元(近6,000萬新台幣)的支持,也是亞洲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公司;且安立璽榮現有開發項目皆為重磅藥物,未來授權金有望高達新台幣600億元以上的規模。
安立璽榮藉由精準免疫療法機制,開發廣泛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神經炎症及腫瘤免疫三大跨領域,且尚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免疫藥物,著眼全球免疫療法龐大市場。全球前十大暢銷藥物中,有一半為免疫藥物,其銷售額超越台積電的年營收,因此安立璽榮以台灣自主開發未來具有與全球前十大藥物比肩的潛力藥物,成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為願景。
目前安立璽榮阿茲海默症藥物臨床二期進行中,白斑症藥物則已完成臨床一期、準備啟動二期;據統計,阿茲海默症藥預估全球銷售額峰值達60億美元、白斑症藥物更達80億美元,白斑病是目前最具有潛力的未滿足醫療項目,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未來將有機會成為全球暢銷藥物之一。
安立璽榮生醫由前葛蘭素史克大藥廠神經學家陳泓愷博士、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顧正崙特聘教授、台北榮總腫瘤贀學部主任楊慕華教授三位世界級專家共同創辦。
長庚大學與安立璽榮生醫公司簽約技轉
聯手開發免疫治療新藥
技術合作處
長庚大學 9 月 6 日宣佈,臨床醫學研究所顧正崙副教授帶領研發團隊執行科技部研究計畫所開發的「抗伽瑪干擾素人類抗體」技術成果,正式簽訂技轉合約授權予安立璽榮生醫(股)公司。簽約儀式在管理大樓舉行,由許光宏技合長、研發團隊代表人顧正崙副教授及安立璽榮生醫陳泓愷董事長暨總經理代表簽署。
本次技轉技術是顧正崙副教授團隊 2016 年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發表「抗伽瑪干擾素自體抗體」相關研究成果之延續。本次技轉產品,是利用單一 B 細胞選殖技術 (Single B Cell Cloning),直接由人體取得的全人源的抗伽瑪干擾素人類抗體,具有親合力強而對人體的抗原性低之特性,可以更快速的開發成為高藥效且安全的抗體藥物。避免了傳統方式由其他動物體生產所得的抗體因物種差異會對人體造成副作用的缺點,也是國內第一次應用此最先進抗體開發技術,由免疫疾病人體 B 細胞篩選製造出的單株抗體藥物,極具商業產品開發的優勢。
伽瑪干擾素是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研究指出,伽瑪干擾素濃度不正常的升高與紅斑性狼瘡、牛皮癬、川崎氏症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相關,所以這次技轉的「抗伽瑪干擾素人類抗體」具高度的藥物開發潛能。透過「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支持,顧正崙副教授團隊的「抗伽瑪干擾素人類抗體」研究導入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南港生技育成中心)產業技術開發及商務輔導能量加值,完成抗體表現和純化、抗體特性分析及商務媒合,成功鏈結長庚大學與安立璽榮生醫公司的技轉合作。
顧正崙副教授致詞時表示,他是以「嫁女兒」的心情簽約,對於研究技術成果能夠進入產業,未來可望幫助病人,實踐科學研究的初衷,增進人類生活福祉及帶動產業的技術提升,這對從事研究團隊成員來說,是莫大的鼓舞與感動,他也希望能夠以此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科學研究。
安立璽榮生醫公司陳泓愷董事長表示,治療性單株抗體藥物是新興醫藥產業最重要的一類藥物,有「神奇子彈」之美譽。2016 年全球銷售前十名的藥物中,單株抗體即囊括五名。治療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藥物是全球第四大治療類別用藥,2009 年至 2015 年平均成長率為 15.1%,2015 年市場將近 420 億美元。隨著篩檢技術日益精確的情形下,自體免疫疾病確診率將持續上升。許多自體免疫疾病與伽瑪干擾素的過度分泌有關,「抗伽瑪干擾素人類抗體」能中和病患體內伽瑪干擾素,進而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統,治療相關免疫系統疾病。安立璽榮生醫非常高興能與長庚大學頂尖研究學者合作,配合生技中心的協助成功的完成這項技術轉移。
此次科技部法人鏈結促成產學合作齊手破解自體免疫疾病,安立璽榮生醫公司將接手推動後續藥物開發工作,預計於 2019 年申請人體臨床試驗,若開發成功,則能帶給廣大的自體免疫疾病病患新選擇。
《參考資料》
關於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
科技部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用法人機構的研發能量與產業經驗,發掘學界潛力研發成果,協助加值與推廣,加速大學研發成果產業化。可望加強產學鏈結,營造大學研發成果與產業良性循環之生態體系,縮短產學落差,使產業有效運用學研能量,進而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量與產業競爭力。
關於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顧正崙副教授團隊研究方向
細胞激素自體抗體與成人嚴重分枝桿菌感染、建立單一 B 細胞選殖技術研究自體抗體、腸病毒重症與先天免疫缺失。顧正崙副教授獲得 106 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7 年中研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