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法國巴黎人壽與永豐銀行、摩根投信攜手打造全新保單,為0到80歲族群提供投資與保障雙贏方案!這款「豐收富利類全委投資型保單」不僅投保門檻低、適用年齡廣,還特別設有「月月提撥」與「每月加碼」兩大撥回機制,讓投資者能夠在市場波動中穩定獲益。法國巴黎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強調,該保單旨在滿足客戶需求,透過專業經理人代操,幫助客戶達成各階段的理財目標。摩根投信將運用專業團隊操作,並依市場狀況調整投資組合,同時精準掌握風險控管。該保單提供壽險和年金兩種商品,最低投保門檻為新臺幣10萬元,並提供多種外幣選擇。此外,保單前4年只收取管理費,第5年起則不收費,並提供電子郵件寄發單據的優惠。保單與摩根投信的投資帳戶連結,提供「月月提撥」與「每月加碼」兩種撥回機制,滿足不同投資需求。
【台北訊】近期全球股市雖然因應二次疫情而波動不斷,但台灣投信市場中,仍有不少基金表現亮眼。根據最新數據,在90檔大中華基金中,有近六成基金淨值創下新高,讓超過10萬6,316位投資人荷包滿滿。 其中,摩根投信的大中華基金表現特別出色,今年來平均漲幅達40.85%,成為海外基金中的最佳選擇。市場法人分析,這主要受益於大陸經濟的逐季增長和企業獲利的提升。洪玉婷經理人指出,大陸11月出口年增速大幅上升,達到近兩年最高水準,顯示出強勁的經濟復甦。 展望未來,富蘭克林證券預期全球經濟將呈現先蹲後揚的走勢,而大陸將成為經濟復甦的領頭羊。謝天翎經理人也提到,大陸內需市場在11月社會零售年增5%,顯示出消費市場的回穩。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的林雅慧策略師則強調,疫情與疫苗進展將是2021年經濟格局的主導因素,預期大陸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對於投資人來說,布局大中華基金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中華基金在所有投信發行的各類海外基金中今年來表現最佳,平均漲幅40.85%。市場法人表示,大陸基本面漸入佳境,企業獲利也逐季提升,陸股後市看俏,投資人不妨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的方式布局大中華基金。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洪玉婷指出,大陸經濟增速回升仍在加速當中。11月出口年增速從8月的11.4%上升至21.1%,達到近兩年最高水準,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由於歐美近期疫情再度失控、擴大範圍封城以及庫存水準偏低等原因下,疫情防護產品、家電和家庭用品出口均出現強勁增長。較強的經濟復甦也在PMI和PPI趨勢看到一致的結果。
展望未來,受益於美國需求強勁、大陸供給改善且全球其它地區無法在出口方面取代等原因,預計大陸出口的強勁勢頭將保持不變。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展望2021年,預期全球經濟將呈現先蹲後揚的走勢,前者反映美歐疫情嚴峻的衝擊,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將扮演經濟復甦的領頭羊,第二季之後隨著疫苗普及帶動更多經濟活動重返常軌,輔以低利寬鬆政策延續,有利風險性資產多頭續揚,其中弱勢美元趨勢成型將提振新興市場走勢,拜登經濟學及大陸十四五規劃的政策受惠股將躍居投資亮點。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內需部分,11月社會零售年增5%,較前月回升0.7個百分點。從分項來看,通訊器材、化妝品、金銀珠寶、家電等可選消費突出。汽車由於維持銷售高景氣,貢獻依然最大,而食品類的貢獻主要源於飲料零售的上行,原油類消費依然較弱。當前疫情影響抑制終端消費需求依然存在,服務消費的恢復可望延伸至明年上半年。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與疫苗進展將繼續主導2021年經濟格局。各國政府控制疫情的速度,將大致決定未來經濟上的贏家與輸家。這從大陸疫情先進先出,並於2020年第二季經濟開始反彈,企業及消費者逐步恢復正常可一窺端倪,預期大陸在2021年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
「豐收富利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除投保金額門檻較低、投保年齡較高以外,還擁有「月月提撥」和「每月加碼」兩種撥回機制特點,讓保戶在面對變化多端的市場波動時兼顧穩定現金流和保障,資產依然有成長的機會。
法國巴黎人壽總經理戴朝暉表示,面對大環境的各種挑戰,法國巴黎人壽依舊持續致力於提供符合保戶期待和需求的投資型保險商品,面對市場波動,仍希望能為不同階段的客戶,透過專業經理人代操,依舊能達成各個階段的理財目標。
豐收富利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委託摩根投信操作,保戶不需要上千萬的資產,就可以享有千萬等級的代操服務。透過專業團隊的代操、風險的控管及搭配穩定的撥回機制,再依照市場狀況隨時調整投資組合,做好資產配置的同時,也精準掌握風險控管,幫助保戶安心逐步地達成人生的目標。
豐收富利類全委保單提供壽險和年金兩種商品,也提供多種外幣的保單選擇,最低的投保門檻為新臺幣10萬元,最低單筆增額為新臺幣2萬元。
豐收富利類全委保單僅收取前4年保單年度帳戶管理費,第1至第3年按月收取當時保單帳戶價值的0.125%,第4年起則降至按月收取當時保單帳戶價值的0.0667%,第5年起即不收帳戶管理費。以電子郵件寄發單據者,還可享有每月保單維護費用8折優惠,同時響應環保減碳愛地球,且自第4保單年度起即不收解約費,讓保戶的資金運用可以更彈性。
保單連結摩根投信運用操作的法國巴黎人壽豐收富利投資帳戶—月撥現與法國巴黎人壽豐收富利投資帳戶—轉投入兩種帳戶都擁有「月月提撥」和「每月加碼」兩種撥回機制,當每月基準日帳戶淨值大於等於8,固定年化提撥率為5%;若是淨值小於8,則固定年化提撥率為3%。而「每月加碼」則是當每月基準日淨值超過10.2,當月則再提供10%的加碼撥回。(康?皇)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不過歐美地區疫情加劇的影響下,亞洲各國卻逆勢成長,尤其是台灣,出口表現亮眼。這也讓台灣的股市跟著翻紅,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力道。在這波經濟復甦的潮流中,摩根投信的市場洞察團隊,特別是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她對市場的觀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台灣投資機會的亮點。 林雅慧強調,由於新冠疫苗的配送施打和各國央行持續推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市場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逐漸增加,這也讓美元處於弱勢格局。她指出,過去15年來,當美元指數走弱時,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總報酬平均增長達26.6%,這意味著弱勢美元對新興市場資產的走強具有關鍵作用。 進入景氣復甦新周期,市場預測2021年全球企業獲利將比2020年成長超過兩成。即使新冠疫情仍可能影響資本市場,但林雅慧認為,這將促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發生變革,進而扭轉消費與社交型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對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強勁,而亞洲各國在這些領域的投資題材相當豐富,成為投資的主流。 另一方面,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提到,年底旺季來臨,中國11月出口成長達21.1%,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中國商務部也發布了新一輪促進消費政策,包括汽車汰舊換新、智能與綠色家電補貼等,這些政策有望進一步刺激內需消費,讓服務業跟上製造業的腳步,加速中國經濟的全面轉型。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新冠疫苗在英、美配送施打、以及各國央行持續超低利率環境刺激下,市場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顯著提升,讓美元處在更弱勢的格局。統計過去15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弱期間,美元指數平均跌幅約為10.2%,同期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總報酬平均為26.6%,顯示弱勢美元將是新興市場資產走強的關鍵之一。
林雅慧補充,在景氣進入復甦新周期下,市場預估2021年全球的企業獲利將較2020年成長兩成以上,如果新冠疫情在明年還是影響資本市場的主要關鍵,那麼一般人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也將因此被重新定義並扭轉既有的消費與社交型態。在此情境下,全球對於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需求強勢不減,亞洲各國這方面的題材反而相當豐富,持續扮演投資主流。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由於年底旺季已經來臨,在需求推動下,中國11月出口成長升至21.1%,遠優於市場預期,還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中國商務部再發布新一輪促進消費政策,包括汽車汰舊換新、智能與綠色家電補貼等,都有望進一步刺激內需消費的景氣續揚,讓服務業跟上製造業的腳步,加速中國經濟全面轉型。(康?皇)
台灣金融新聞 / 台灣新聞記者報導 近來,全球景氣穩健復甦,疫苗利多消息不斷,新興市場基金受到國際資金熱烈追捧。根據最新統計,上周新興市場強勁吸金達38.41億美元,連續吸金周數已達12周,其中以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貢獻最大,單周資金淨流入34.6億美元,創下2019年2月以來最高紀錄,並重回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全球股市逐漸走高,價值面成為資金流向的關鍵。由於美股漲勢迅猛,估值已經偏高,國際資金開始尋找更具價值的投資機會。新興市場本益比受新冠疫情影響仍處於低檔,投資價值顯著,因此成為近期國際資金進駐的焦點。 美元走勢趨軟,原物料價格回升,為新興市場帶來上漲動能。張致寧預期美元將持續弱勢,這對新興市場資產表現有利。過去15年來,美元走弱期間,MSCI新興市場總報酬平均為26.6%,顯示弱勢美元是新興市場走強的關鍵。 富蘭克林投顧預測,即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嚴峻,但經濟封鎖程度明顯減輕,疫苗接種逐步普及,外部需求回升,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市場寬鬆政策開始發酵,2021年新興市場經濟有望見到強勁反彈。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疫情導致2020年經濟發生極度異常衰退,但經濟下滑及反彈均十分短暫。2021上半年仍為經濟周期的起步階段,景氣復甦初期有利於股票、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券等風險性資產表現。 看好循環性產業表現將優於防禦性產業以及數位經濟的結構性主題,建議投資者關注基本面較佳且題材較為豐沛的中國、南韓等東北亞股市,以及具備疫苗受惠概念的印度市場。
外資上周在亞股市場上買賣雙向,印度和中國大陸吸金能力強,分別淨流入18.6億和10.6億美元。而南韓和台灣則成為外資撤退的重地,分別流出20億和7億美元。雖然如此,韓股今年以來大漲26.0%,台股也漲18.4%,表現亮眼。東協市場持續反彈,外資上周對泰國和越南賣超,對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買超,但這些市場近兩週都呈現紅盤。摩根投信的林雅慧策略師預測,2021年全球企業獲利將成長兩成以上,亞洲的資訊科技、健康醫療和通訊服務等領域將成為投資主流。張致寧經理人強調亞洲出口強勁,韓股半導體出口創下新高。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看好疫苗研發和美元走弱對印度股市的正面影響。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則認為明年傳產和電子股有表現空間,科技業則應重視上游供應鏈。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預測台股將持續吸引買盤。
南韓及台灣則是外資在亞股的最大提款機,上周又分別失血20億元及7億美元,今年以來的淨流出金額分別達200億元及184億美元。不過,這兩個股市不畏外資賣超,今年以來韓股大漲26.0%,為亞股之冠,台股漲18.4%,也是名列前茅。
東協持續反彈行情。外資上周賣超泰國及越南,買超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但這五個市場延續前一周的強勁漲勢,連續兩周都收紅,上周的漲幅介於1.5~3.8%,優於北亞。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市場預估,2021年全球企業獲利將較2020年成長兩成以上。全球對於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需求強勢不減,亞洲各國在這方面的題材豐富,可持續扮演投資主流。亞洲經濟活動復甦步調也領先,製造業率先回溫,服務業也陸續跟進。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不只中國大陸,亞洲的出口表現同樣令人驚艷。全球對晶片與記憶體等需求不減,亞洲的電子業出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新訂單等數據都同步擴張。南韓12月前十日的出口成長26.9%,其中半導體出口更勁增52%,帶動韓股再創歷史新高。
印度股市連十周吸金,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疫苗研發進度傳佳音,有望降低疫情對經濟衝擊,加上美元弱勢,都有利外資流入印度。印度股市尚未過熱,後市仍可期待,產業方面,可關注金融、非核心消費及原物料等族群。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表示,明年傳產與電子股都有表現空間,但在科技業的布局上,由於許多零組件供應吃緊,將是上游優於下游,並以供需吃緊且有漲價機會的零組件為優先。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強調,台股12月向來有行情。景氣回溫、企業接單暢旺、疫苗進度超前,預料將持續吸引買盤進駐。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全球景氣持續穩健復甦,全球股市相繼走高,價值面決定資金去處。面對美股漲勢已大且估值已推高,國際資金積極尋找便宜的投資機會,新興市場本益比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仍處在相對低檔,投資價值成為近期國際資金進駐的焦點,從整體新興市場連續12周吸金可見。
美元走勢趨軟,原物料價格回升,也增添新興市場上漲動能。張致寧指出,目前美元實質有效匯率仍高於十年均值,加上美元利差吸引力降低,避險需求也隨全球經濟邁入復甦初周期而下滑,預期美元可望延續弱勢格局,這也有助於新興市場資產表現。
統計過去15年以來美元走弱期間,平均美元指數跌幅約10.2%,同期MSCI新興市場總報酬平均為26.6%,顯示弱勢美元將是新興市場走強的關鍵之一。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即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嚴峻,現階段經濟封鎖嚴重程度明顯不及年初狀況,有助降低對於整體經濟情勢的衝擊,加以疫苗接種逐步普及、來自成熟國家的外部需求回升、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市場寬鬆政策開始發酵等因素支撐,評估2021年新興市場經濟有望見到強勁反彈,且美元走勢偏弱與低利率的寬鬆政策環境可望延續,新興股市未來一年表現可期。
看好循環性產業表現將優於防禦性產業以及數位經濟的結構性主題,建議側重基本面較佳且題材較為豐沛的中國、南韓等東北亞股市,以及具備疫苗受惠概念的印度市場。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造成2020年發生極度異常的經濟衰退,經濟下滑及反彈均十分短暫而迅速,經濟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跌至周期最低點,又在一個季度之內漲回大部分。2021上半年仍為經濟周期的起步階段,根據經驗,景氣復甦初期有利包含股票、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券這類風險性資產表現。
全球資金持續放寬,美聯儲甚至承諾將維持寬鬆政策至2023年,在這樣的低利環境下,投資人要怎麼讓自己的資金獲得穩定的回報呢?這成了2021年最重要的投資課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摩根投信集團集結全球資源,推出了「穩定月配級別」基金,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財選擇,同時在資金規劃上也能更加靈活。
摩根投信率先推出的兩檔「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分別是收益雙強的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和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這兩檔基金不僅殖利率吸引人,還有穩定的配息機制,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絕對是當前的一個優選。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在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率或降息的背景下,投資人必須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式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並尋求資產增值的機會。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具有超過5%的殖利率,且波動度較股市低,是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也是低利環境下與通膨共舞的最佳選擇。
陳若梅進一步指出,近期經濟數據多數優於預期,確認了全球經濟持續穩健復甦,對高收益債券有利。經濟復甦有助於降低高收益債的違約率,過去12個月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約6.15%,今、明兩年的違約率也獲市場下修,顯示高收債中長線持有價值。
陳若梅強調,過去歷史經驗顯示,在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的價值往往會隨著經濟增長而上升。加上高收債券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負相關,具有利率彈性優勢,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能提供較其他債券資產更佳的報酬。
陳若梅分析,在過去2009-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和摩根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現階段剛好是景氣回升的初升段,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陳若梅建議,在寬鬆且低利的環境下,若要掌握成長契機,又不想承受太大風險,投資人可以考慮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而面對各種級別選擇時,可考慮「穩定月配」新級別,這更符合台灣投資人的需求。
想要申購「穩定月配級別」基金的朋友,可以洽詢摩根投信以及上海銀行、中國信託、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聯邦銀行、基富通、鉅亨買基金、中租基金平台等各銷售機構。
全球資金持續放寬,美聯儲甚至承諾將維持寬鬆政策到2023年,在這樣的低利環境下,投資者該如何為自己的資產增值呢?摩根投信看準這個趨勢,推出了「穩定月配級別」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財選擇,同時在資金規劃上更加靈活。
摩根投信推出的「穩定月配級別」基金,首度推出兩檔產品,分別是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和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這兩檔基金不僅殖利率吸引人,還有穩定的配息機制,成為了當前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佳選。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在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率或降息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式來保障自己的財富。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具有超過5%的殖利率,同時波動度較股市低,是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
陳若梅進一步指出,近期經濟數據多數優於預期,確認了全球經濟持續穩健復甦,對高收益債有利。經濟復甦有助於降低高收益債的違約率,近12個月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約6.15%,今、明兩年的違約率也再獲市場下修,顯示高收債中長線持有價值。
陳若梅強調,過去歷史經驗證明,在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的價值往往隨著經濟增長而上升。高收債券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負相關,具有利率彈性優勢,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報酬表現優於其他債券資產。
陳若梅分析,過去2009-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和摩根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現階段剛是景氣回升的初升段,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陳若梅建議,在寬鬆且低利的環境下,投資者可以考慮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並可選擇「穩定月配」新級別基金,更符合台灣投資者的需求。
若有意申購「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可洽摩根投信及上海銀行、中國信託、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聯邦銀行、基富通、鉅亨買基金、中租基金平台等各銷售機構。
摩根此次率先登場的兩檔「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分別為旗下收益雙強-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除了基金本身殖利率具吸引力,又同時兼具穩定配息機制,應是當前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首選。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目前全球央行仍維持低利率或降息居多,低利又有潛在通膨風險的環境下,投資人更要選擇對的投資方式為自己的財富把關,以尋求資產增值的機會。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不僅殖利率超過5%,且波動度又較股市為低,雙強聯手的黃金陣容,可說是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也是低利下與通膨共舞下的最佳雙標的。
陳若梅進一步指出,近期發布經濟數據多數優於預期,確認了全球經濟持續穩健復甦,對高收益債持續有利,因經濟復甦有助於降低高收益債的違約率。觀察美國高收益債過去12個月的違約率約6.15%,今、明兩年的違約率也再獲市場下修,更加凸顯高收債中長線持有價值。
陳若梅強調,過去歷史經驗顯示,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身價往往也跟著水漲船高,加上高收債券因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負相關,相對具利率彈性優勢,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並提供較其他債券資產更佳的報酬表現。
陳若梅分析,回顧過去前波2009-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和摩根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對照現階段剛是景氣回升的初升段,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陳若梅建議,在寬鬆且低利的環境下,若要掌握成長契機,又不想承受太大風險,投資人不妨追隨國際資金的腳步,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考量配息基金始終是台灣投資人的心頭好,面對各種級別選擇時,可考慮「穩定月配」新級別,更符合台灣投資人需求。
欲申購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可洽摩根投信及上海銀行、中國信託、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聯邦銀行、基富通、鉅亨買基金、中租基金平台等各銷售機構。
北半球冬季來臨,全球疫情不斷擴散,對股市產生影響。近期外資對亞股的投資態度轉變,主要傾向於買進超中國大陸及印度股市,兩地分別吸引37億與10億美元的淨流入金額。陸股及印度股市成為今年來亞股中獨樹一幟的吸金市場,分別進帳248億及171億美元。而其他亞股市場則普遍出現淨流出,其中南韓失血7.6億美元,台灣則是5.8億美元。不過,這兩個市場卻逆勢上漲,上周分別漲3.7%與1.9%。東協主要股市雖然也遭遇外資賣超,但上周卻全線收紅,菲律賓股市更是大漲5.9%。今年來,南韓與台灣股市始終呈現「外資賣、內資買」的現象,南韓失血近180億美元,但大漲24.9%,成為亞股中失血金額及漲幅雙料第一。台股今年來遭外資賣超177億美元,但漲幅達18.8%。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與疫苗進展將持續影響2021年經濟格局。中國大陸疫情控制得當,預計將在2021年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對於台灣及南韓,要實現強勁復甦,除了要有效控制疫情,還需全球貿易周期反彈來帶動。陸股連續六周吸金,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大陸經濟復甦強勁,製造業與服務業PMI創三年與八年來新高。多數亞洲國家PMI也持續擴張,預計2021年企業獲利可望成長25%。印度股市則連九周吸金,PGIM Jennison團隊認為,雖然印度通脹率高,但經濟成長動能良好,短期數據回檔不影響經濟回升趨勢。印度央行預計將延續寬鬆貨幣政策。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預估,台股上市櫃公司今年整年獲利有望成長約17.9%,明年各季獲利預期皆為正數,展望樂觀。
新冠疫苗的利多消息不斷傳來,美國政治不確定性逐漸減緩,市場的樂觀情緒逐漸蔓延,國際資金對新興市場的回補力道也逐漸加大。根據最新的EPFR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新興亞洲基金、拉丁美洲基金和歐非中東基金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上周都獲得了資金的青睞。其中,摩根投信指出,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已經連續九周穩定吸金,拉丁美洲基金也因資金連續五周進駐,今年以來累計吸金已翻正至2.02億美元,這些都反映出現階段投資市場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回溫趨勢愈來愈明顯。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疫苗研發的利多消息提振了市場的樂觀情緒,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及亞洲部分地區的最新製造業PMI指數表現都相當強勁。特別是11月美國Markit及中國財新製造業的PMI指數,分別創下近六年及近十年來新高。加上美元持續走弱,對新興市場的表現有幫助,國際資金上周全面回補新興市場,其中新興亞洲基金尤其受到青睞,上周以30.14億美元的淨流入奪下全球股票吸金王的寶座。 在經濟基本面回穩以及估值便宜等雙重優勢的加持下,國際資金持續回補新興亞洲股市。目前亞股的估值相對合理,雖然亞洲科技股今年以來逆勢突圍,表現強勁,但相對於美國科技股的估值水位,MSCI亞洲資訊科技指數的本益比僅約19倍,投資價值相當吸引人,也為亞洲科技股的續漲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科技產業在今、明年仍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看好亞洲科技股後市可同步受惠。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弱勢美元的趨勢將加速資金回流新興市場。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投資人可以鎖定「美亞股市雙主流、科技生技雙趨勢、以及美國與新興市場平衡型基金收息資產」三個大方向,並搭配伊斯蘭債券型基金的低波動配置,積極卡位耶誕及紅包行情,逢震盪積極加碼或是採大額定期定額介入。
【台灣金融新聞】近期全球市場資金活絡,多國央行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帶動全球資金行情持續發燒。根據最新EPFR數據,今年累計債券型基金資金淨流入金額已達3,550.91億美元,其中投資級企業債對資金的吸引力尤為強烈,連續35周吸金不斷。摩根投信分析師陳若梅指出,市場對疫苗進展樂觀預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對長期債券造成壓力,但短期高收益債表現亮眼。富達投信則認為,高無風險利率可能對新興市場債不利,而高收益債則表現佳。柏瑞美國雙核心收基金經理人邱奕仁則對美國投資級債市後市持樂觀態度。
多國央行持續放寬政策,市場資金充沛,全球資金行情興起,債市買盤在收益需求的支持下,不斷攀升。根據最新EPFR數據,今年至今,包含高收盆債、新興債、投資級債、市政債、MBS、政府債在內的整體債券型基金,累計資金淨流入金額已達3,550.91億美元,三大主要債券基金更是連續四周獲得資金進駐。
在這股資金潮中,摩根投信強調,投資級企業債的吸引力尤為顯著,連續35周吸引資金,上周再吸引64.0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表現出色,上周吸引27.99億美元,連續吸金周數達到第九周;高收盆債的買氣也不減,已連續四周吸金,上周增加1億美元。
整個年度來看,高收盆債券和投資級企業債都呈現資金淨流入的趨勢,其中,投資級企業債今年累計吸金已超過3,200億美元,逼近去年全年的吸金量;而高收盆債則以229.42億美元位居第二。
摩根環球高收盆債券型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市場對疫苗進展樂觀預期,預計將帶動經濟加速復甦。美國10年期平衡通脹率上周上升至過去一年半高點1.86%,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突破過去五個月高點的0.91%,長期債券價格承壓。然而,短期債券如高收盆債因受利率走升衝擊較小,且信用利差縮小,成為近期表現最亮眼的券種。
富達投信指出,疫情導致貨幣供給大幅增長,可能影響物價水準。在債務沉重的背景下,央行需維持低再融資成本,預計無風險利率可能上升,不利於新興市場債和長期投資等級債。而短存續期間且具有收盆性的資產,如高收盆債,表現將較佳。
柏瑞美國雙核心收基金經理人邱奕仁則對美國投資級債市後市保持樂觀,雖然美國新冠疫情在假期後惡化,但疫苗有效性消息頻傳,施打時程有望提前。美國兩黨重新啟動新輪紓困案談判,有望達成協議,帶動市場風險情緒,推動全球金融市場上漲。
總結來說,美國公債殖利率近期上漲,但投資級債市表現相對穩健,後市前景看漲。
北半球的天氣開始轉冷,新冠病毒疫情也持續擴散,讓全球經濟面臨不少挑戰。最近的一周,外資對亞洲股市的投資態度出現變化,對中國大陸和印度的股市顯得特別關注,分別帶來37億和10億美元的淨流入。這兩個市場也成為今年亞洲股市中,僅有的兩個吸金市場,分別累積進帳248億和171億美元。相較之下,其他亞洲股市則普遍出現淨流出,其中南韓和台灣的流出金額較為顯著,分別為7.6億和5.8億美元。不過,這兩個市場卻逆勢上漲,台灣股市上周漲了3.7%,南韓則漲了1.9%。 東協主要股市上周也普遍遭外資賣超,但卻都收紅,其中菲律賓股市上漲5.9%,表現最亮眼。南韓和台灣今年來始終是「外資賣、內資買」的狀態,南韓失血近180億美元,但股市卻大漲24.9%,失血金額和漲幅都是亞洲股市第一。台股今年來遭外資賣超177億美元,緊追韓股,漲幅則達18.8%。 對於這些市場的表現,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和疫苗的進展將繼續影響2021年的經濟格局。中國大陸在疫情控制上先發制人,預計將在2021年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至於台灣和南韓,要實現強勁的經濟復甦,除了要有效管理疫情,還需要全球貿易周期的反彈來帶動。 陸股連續六周吸引外資流入,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強勁,最新製造業和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下三年和八年來新高。多數亞洲國家的PMI也持續擴張,預計2021年企業獲利可望成長25%。 印度股市則連續九周吸引外資,PGIM Jennison團隊表示,雖然印度通貨膨脹仍處於高水位,但經濟成長動能良好,短期數據回檔不會影響經濟回升的趨勢。印度央行也將在2021年延續寬鬆的貨幣政策。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則預估,台股上市櫃公司今年整年獲利有望成長約17.9%。受惠於今年第一季的低基期效益,明年第一季的年成長率有望大幅上漲,且由於經濟持續復甦,明年各季獲利有望皆為正數,整體展望相當正向。
新冠疫苗的利多消息不斷傳來,加上美國政治不確定性逐漸減弱,市場上充滿了樂觀情緒。根據EPFR的最新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已經連續九周穩定吸金,這其中包括了新興亞洲基金、拉丁美洲基金和歐非中東基金等。摩根投信的分析師們指出,這一現象反映出投資市場對新興市場的信心逐漸回溫。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疫苗研發的進展帶來了市場的樂觀情緒,不僅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及亞洲部份地區的製造業PMI指數表現亮眼,美國和中国的製造業PMI指數更是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美元的持續弱勢也對新興市場的表現產生了積極影響。上周,新興亞洲基金以30.14億美元的淨流入,成為全球股票吸金王。 在經濟基本面回穩和估值便宜的双重優勢下,國際資金持續回流新興亞洲股市。目前亞股的估值相對合理,即便亞洲科技股今年來逆勢上漲,但與美國科技股相比,亞洲科技股的估值水平還是相對較低,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點。張致寧還預測,科技產業在今、明年仍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這將對亞洲科技股的後市產生積極影響。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分析,美元的弱勢將加速資金回流新興市場。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關注「美亞股市雙主流、科技生技雙趨勢、以及美國與新興市場平衡型基金收息資產」這三大投資方向,並利用伊斯蘭債券型基金的低波動性進行配置。在耶誕節和紅包行情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積極加碼或是採用大額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
摩根投信指出,投資級企業債對資金吸引力更勝一籌,買氣連旺3 5周,上周再吸金64.0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持續帶勁,上周 再有27.99億美元的淨流入,也推升連續吸金周數來到第九周;而高 收益債買氣也不落人後,已連續第四周吸金,上周再有1億美元的進 帳。
就全年度來看,高收益債券和投資級企業債皆呈現全面資金淨流入 ,投資級企業債今年來累計吸金達3,200多億美元,直逼去年全年吸 金量;而高收益債則以229.42億美元居次。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型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市場樂觀預期疫苗進 展可望帶動經濟加快復甦,常被用來預測美國未來通膨走勢的美國1 0年期平衡通貨膨脹率,上周順勢攀升至過去一年半高點1.86%,美 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應聲突破過去五個月高點的0.91%,也讓存續期 間較長的債券券種近期價格承壓,反觀存續期間短的高收益債,因受 利率走升衝擊較小且樂觀情緒有助於信用利差縮小,逆勢躍升近期表 現最亮眼的券種。
富達投信指出,貨幣供應因疫情而大幅增長,推動資產價格大幅上 漲,可能影響物價水準,鑑於各國債務沉重,央行需要維持低水平的 再融資成本,未來公債隱含的無風險利率可能跳升,高無風險利率不 利於新興市場債以及長天期投資等級債;而短存續期間且具有收益性 質的資產如高收益債表現會較佳。
柏瑞美國雙核心收基金經理人邱奕仁則認為,美投資級債市後市並 不看淡,儘管美國新冠疫情在假期後惡化,但受惠於多家廠商開發的 疫苗有效性紛傳捷報,施打時程可望提前;加上美國兩黨重新啟動新 一輪紓困案談判,並有機會於近期達成協議,激勵市場風險情緒,帶 動全球金融市場近一週普遍上漲。
美國公債殖利率近期呈現走揚,因美國投資級債市的表現仍相對穩 健,後市依然不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