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摩根投信指出,2021全球經濟將邁向全面復甦,但即使到了不必遵守社交距離或封城的時候,但某些已經被改變的消費行為仍可能持續,例如長期居住在家中,已讓家具、園藝和體育用品的銷量繼續增長;而在家工作的趨勢,也將使得飼養寵物的家庭數量大增,特別是人們在這段期間有更多跟寵物相處的機會,所以除了基本的食物之外,對寵物的藥物、疫苗和治療與各方面的照顧和互動,都會催生出新的投資機會。
再者,食物外送亦日趨普遍。這次的新冠疫情促使更多人使用相關服務,而這種需求很可能會持續下去,尤其是在美國、中國和歐洲。即使在台灣也是一樣,現外送服務滿街跑,其母公司的獲利也都反應在近年的股價表現上
摩根投信表示,即使如飲料這樣的日常消費,現在也已經發生變化,人們對能量飲料的需求可能會持續增長,因為對長期留在家中的民眾來說,即使已不那麼常到健身房運動,但能量飲料的糖分較低,成分也天然有機,這種日常的消費需求,也會在無形間改變消費領域的投資樣貌。
摩根投信指出,類似這種新型態的消費行為,反而可以催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投資機會,即使疫情雖然改變了世界,但也創造了新的成長趨勢,投資人可以留意相關的投資機會。
一場新冠疫情,讓全球產業格局大洗牌,也讓我們的生活經濟行為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科技、消費到醫療,這場疫情帶來了全新的投資機會。在這個背景下,亞洲地區的創新爆發,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投資的潛力。 摩根資產管理指出,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在過去十年內增加了10億人,預計到2023年將再增加近10億人,其中九成來自亞洲。這個數字相當驚人,尤其是印度、中國大陸、印尼和越南這些國家,將分別新增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人口。 摩根投信分析,這股中產階級人口的增長,將帶來新一波的消費浪潮。雖然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衝擊,但線上經濟活動卻出現了大躍進,從線上購物到線上教育、醫療、健身和遊戲,都顯示出數位化的趨勢。 這不僅對全球經濟帶來運作模式上的衝擊,也加速了亞洲數位經濟的發展。例如,中國的經濟活動已經進入數位化,這對雲端運算、遊戲、金融科技、軟體及應用技術等領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摩根投信預測,亞洲居民收入增加將推動消費產業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亞洲嬰兒潮出生的世代,他們關注退休規劃和醫療保障,這也帶動了銀行、保險和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發展。預計到2025年,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每年消費額將增至30兆美元。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全球資金再度重返亞洲,全年逾42億美元資金流入新興亞洲,這也證明了亞洲市場的吸引力。長期關注亞洲消費行為的變化,將有助於投資人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新冠疫情加速了科技革新的步伐,這對雲端運算、人工智能、自動車和5G通訊等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在亞洲,由於人口結構優勢和研發創新能力的提升,這種內在需求成為推動亞洲科技增長的動力,同時也帶動了亞洲企業在軟硬體、消費、健康護理等領域的轉型和整合。 摩根資產管理強調,數位化創新中,人工智能是一個關鍵要素。人工智能已經在金融業得到廣泛應用,如識別欺詐、評估貸款品質和風險等。此外,人工智能在自駕車、機械人等領域的學習能力,也提升了資訊分析和反應的準確性。 5G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是一個重要轉變。這種高速傳輸技術未來將深度影響企業在雲端運算、軟體流程精簡、自駕車、智慧城市、遠距醫療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對於全球科技股價值的回升,有投資人擔心是否會重蹈1998至2000年網路泡沫的覆轍。但摩根投信觀察MSCI綜合亞太資訊科技指數後指出,目前亞洲資訊科技相關股票的基本面仍然強健,與當年網路泡沫時期的價格截然不同。因此,即便地緣政治等短線消息可能加劇市場波動,亞洲企業的整合速度將會加快,其中的優質企業將會受益,值得長期投資者關注。
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格局和經濟行為造成了顯著影響,其中科技、消費和醫療產業更是迎來了全新的投資時代。隨著亞洲進入創新爆發期,摩根資產管理預測,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將在2023年增加近10億人,其中九成來自亞洲。這一趨勢將帶動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並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機會。 摩根投信分析,全球中產階級人口每秒增加五人,這將引發新一輪消費熱潮。新冠疫情期間,線上經濟活動的增長顯著,從線上購物到線上教育、醫療、健身和遊戲,數位化趨勢日益明顯。這不僅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也加速了亞洲數位經濟的發展。 摩根投信強調,亞洲居民收入增加將推動消費產業進一步發展。尤其是亞洲嬰兒潮出生的世代,他們對退休規劃和醫療保障的需求增長,將帶動銀行、保險和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發展。預計到2025年,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每年消費額將達到30兆美元,與成熟市場相當。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資金再度重返亞洲,全年逾42億美元資金流入新興亞洲,居所有新興區域之冠。這一現象反映了亞洲股市、債市和匯市的蓬勃發展,長期關注亞洲消費行為變化的投資者將能夠做出更有利的投資決策。
新冠疫情加速了科技革新的步伐,對於雲端運算、人工智能、自動車和5G通訊等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利多。在亞洲地區,由於人口結構相對優勢,加上研發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這些內在需求成為推動亞洲科技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也推動了亞洲企業在軟體、硬體、消費甚至健康護理等領域的轉型和整合。 摩根資產管理強調,數位化創新的最大改變之一就是人工智慧。例如,人工智慧已經在金融業得到廣泛應用,幫助識別欺詐事件、評估貸款品質與信貸風險,這些應用愈來愈常見。此外,人工智慧學習能力也廣泛應用到自駕車、機械人等領域,提高了資訊分析和反應的準確性。 5G技術的廣泛應用也是一個重要的變革。這種高速傳輸技術未來將對企業在雲端運算、軟體精簡工作流程、自駕車、智慧城市、遠距醫療和工業自動化等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雖然全球科技股價值回升,有些投資人擔心會重蹈1998至2000年網路泡沫的覆轍,但從MSCI綜合亞太資訊科技指數來看,目前亞洲資訊科技相關股票的基本面仍然強健,與當年網路泡沫時期的價格截然不同。因此,即使地緣政治等短線消息可能加劇市場波動,亞洲企業反而會加速整合,優質企業將受惠於此,值得長期投資人關注。
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讓亞洲進入創新爆發的時代。全新的服務與產 品不但會改變亞洲人的消費行為,也會展現全新的投資機會。根據統 計,到2023年,全球將新增9.86億的中產階級人口,其中有9.63億集 中在亞洲,剛好跟目前歐、美消費人口的總和相當。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在過去十年增加10億人,預 期到2023年再增加近10億人,其中九成來自亞洲地區。根據布魯金斯 (Brookings)與匯豐集團(HSBC)的統計,到2023年,全球新增中 產階級人口,其中印度就占了5.06億、中國大陸也占了3.06億,印尼 與越南也將分別新增7,800萬與3,300萬,再加上現在亞洲區域內貿易 愈來愈盛行,在可預見的未來,亞洲包括消費在內的投資機會肯定愈 來愈多元。
摩根投信分析,全球中產階級人口快速增加,平均每秒就增加五人 ,這將啟動新一股消費浪潮。在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導致 人類移動行為受到限制的當下,全球線上經濟活動的增長出現了大躍 進,除了傳統認知上的線上購物外,還有更多與服務業有關的面向, 如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健身與線上遊戲等,都快速地出現明顯 的數位化趨勢。
這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運作模式上的衝擊。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衝擊 下,世人對全球化的跨國供應鏈開始有了新思考,這不但驅使全球經 濟朝「區域化」方向演進,也加速了亞洲數位經濟的發展。舉例來看 ,中國許多的經濟活動已是數位化,受惠的領域包括雲端運算、遊戲 、金融科技、軟體及應體技術,而5G技術勢必更加速中國經濟朝數位 化方向發展的態勢。
摩根投信認為,亞洲居民整體收入增加,將推動原本較富裕的消費 者去追求更優質生活,讓整體消費產業再進階。亞洲嬰兒潮出生的世 代現在已累積一定財富,它們更關注退休規劃與醫療保障,並帶動了 亞洲銀行、保險及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發展;預期到了2025年,以亞洲 為主的新興市場每年消費額將增至30兆美元,差不多與現在的成熟市 場看齊。
摩根投信指出,2020年下半年起,全球資金已再度重返亞洲,全年 逾42億美元資金流入新興亞洲,居所有新興區域之冠,可以看到亞洲 股市、債市與匯市也同步蓬勃發展,長期關注亞洲消費行為的變化, 將有利投資人做出更有利的投資決策。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數位化創新最大的改變,人工智慧肯定是重點 之一,舉例來說,人工智慧已經廣泛應用在金融業協助辨識欺詐事件 ,評估貸款品質與信貸風險等的運用已愈來愈常見,同時,人工智慧 的學習能力,也廣泛滲透到包括自駕車與機械人在內的領域,增加對 資訊分析與反應的正確性。
另一個重要改變是5G所帶來的廣泛運用,這種高速傳輸的科技未來 會深度改變企業在雲端運算、軟體精簡工作流程、或是在自駕車、智 慧城市、遠距醫療與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摩根投信指出,隨著全球科技股的價值回升,已有投資人開始擔心 是否會重演1998至2000年網路泡沫的危機。但觀察MSCI綜合亞太資訊 科技指數可發現,無論就歷史每股盈餘、本益比和股本回報來看,目 前亞洲資訊科技相關股票的基本面仍相對強健,完全不同於當年網路 泡沫時期的價格。所以儘管地緣政治等短線消息可能加劇市場波動, 但面對這樣的大環境,亞洲企業反而會加速整合,當中的優質企業將 可受惠,值得長期投資人留意。
去年美股狂飆,亞股也不輸人!MSCI亞太指數全年漲了17%,比標普500指數的16%還要厲害。法人預測,因為亞洲各國防疫做得好,經濟會先復甦,今年股市還會繼續漲,科技股預期會是領頭羊。
亞股去年表現亮眼,MSCI亞太指數全年漲幅17%,還超過MSCI世界指數的14%,也壓過美股標普500指數的16%。尤其是MSCI亞太資訊科技類股,漲幅達48%,冠絕亞洲各產業,甚至比那斯達克指數的44%還要猛。
彭博調查顯示,分析師們還是看好亞股今年會比美股表現更好,預估MSCI亞太指數會再漲9%,比標普500指數的8%還要高。同時,他們還看好資訊科技、綠能、非核心消費類股,還有價值型和高股息的公司,這些都有很大的潛力。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說,亞洲各國政府防疫做得好,經濟活動已經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復甦,未來也會先復甦。加上寬鬆的資金政策和弱勢美元,亞洲股市會吸引很多熱錢。
摩根投信的林雅慧策略師也看好新興亞股,尤其是陸股,因為它在亞股中的權重最高。但她也認為,如果下半年疫情穩定下來,泰股和印尼股市也會吸引投資。
黃筱雲還提到,亞洲科技產業因為宅經濟興起、美中衝突和企業數位化轉型等因素,今年表現會很亮眼,像是電商、遠距服務、雲端運算、電動車、遊戲和半導體等產業都會繼續熱鬧。
對於有興趣投資亞股的人,黃筱雲建議可以將亞洲科技基金作為核心配置。
疫情來襲,台股遭遇黑盤,但摩根投信看好長線行情
【台北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讓台股市場出現波動,昨日(12日)台股在台積電帶領下,一度衝上15,642點的歷史新高,但最終仍以小跌作收。在這波行情中,外資、自營商、投信等法人角色明顯,其中摩根投信更是受到市場關注。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亞股近期大漲,但回檔壓力日增,不過央行政策寬鬆,企業獲利反彈,帶來下擋支撐。對於台股短期內的震盪,林雅慧認為這只是短期整理,台股長多不變。
從基本面來看,今年台股企業獲利預計年增率將達15%-20%,股息殖利率逾3%,在全球市場中具有較高的吸引力。籌碼面則是外資和內資法人持續加持,成為多頭買盤的主要力量。技術面上,指數強勢攀升,均線多頭排列,行情呈現價漲量增的健康格局。
在這波行情中,投信的買賣動向引人注目。昨日投信大買1.8萬張聯電,其他如欣興、鴻海、景碩、台積電等電子股也受到關注。市場人士推測,投信的這次大買可能是為了布局5G相關ETF。
官股券商方面,昨日則轉賣為買,共買超40.6億元,創一個月以來最大買超金額,主要買超標的包括台積電、長榮、聯發科、鴻準、群創、合勤控、環球晶等。
總的來說,雖然疫情對台股帶來短期的影響,但從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三大優勢來看,市場專家普遍看好台股長線行情,預估將大漲小回,漸向萬六靠攏。
台灣摩根投信近期針對全球市場表現及投資策略進行分析,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先弱後強的趨勢。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指出,隨著疫苗效果逐漸成熟,全球經濟預計在第二、第三季進入強勁復甦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強調,今年股市將是成長股與價值股輪動的一年,長線投資者應該關注科技、醫療等領域。 許長泰也提到,雖然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度令人鼓舞,但疫苗的分配、運輸、施打狀況以及有效性等問題仍需時間來印證,因此疫情仍是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變數。在美國方面,由於民主黨在總統及參眾議員選舉中全面勝出,預計拜登上任後將聚焦於穩定疫情和支撐經濟,並推出更多刺激政策。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則分析,在弱勢美元格局下,新興市場資產將有相當大的機會。她強調,若全球經濟逐漸擴張,新興市場債和股票都將吸引到資金挹注。林雅慧還提到,新能源和基礎建設可能是拜登新政府後續推動的政策重點。 此外,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型產品經理張瑜倫也分享了一項重要調查結果,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科技、醫療、工業、非必需性消費、通訊、工業與金融等產業是經理人優先加碼的對象。張瑜倫提醒投資人,這些調查結果主要反映在既有的投資組合中進行調整,投資人應該採取主動式操作策略參與市場。
【新聞報導】 哇塞,去年美股是漲翻天啦,但是亞股表現也一點都不遜色呢!MSCI亞太指數去年全年累計上漲了17%,這個數字比標普500指數的16%還要高呢!法人們都認為,因為亞洲各國防疫做得好,經濟早就開始慢慢回復正常了,這個勢頭今年還會繼續,特別是科技類股會是領頭羊。 去年亞股表現真的很亮眼,MSCI亞太指數全年漲了17%,比MSCI世界指數的14%還要高,也壓過了美股標普500指數的16%。其中,MSCI亞太資訊科技類股的漲幅竟然有48%,這是亞洲各產業裡最高的,還壓過了那斯達克指數的44%呢! 彭博資訊調查的結果也很有意思,分析師們還是覺得亞股今年的表現會比美股好,預估MSCI亞太指數的漲幅還會有9%,這比標普500指數的8%還要高哦。還有,他們特別提到了資訊科技、綠能、非核心消費類股,還有那些價值型股票和高股息的公司,這些都有很大的潛力呢!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說,亞洲各國政府的防疫措施做得比歐美還積極,所以經濟活動早就開始慢慢恢復了,未來也會是這樣。再加上現在這個寬鬆的資金環境和弱勢美元,熱錢都會湧向亞洲股市。 那麼,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又是怎麼看的呢?她對今年新興股市的看法是,最看好新興亞股,特別是陸股,因為在新興亞股裡,陸股的權重最高。但她也說,今年下半年如果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基期較低、以觀光產業為主的泰股和印尼股市都可能會吸引很多資金進入。 黃筱雲還提到,亞洲科技產業今年會很火,因為全球宅經濟興起、美中衝突和企業數位化轉型這三大因素都會帶動它。電商、遠距服務、雲端運算、電動車、遊戲電玩、半導體這些產業都會繼續保持去年的熱度。 對於想投資亞股的投資人來說,黃筱雲建議可以把亞洲科技基金當作核心配置的資產哦。
台股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出現了波動。雖然昨日(12日)台股在台積電帶領下,一度衝上15,642點的歷史新高,但最終仍收低,顯示市場對於短期內的波動有所擔憂。外資分析師指出,台股短線乖離偏大,外資買超慣性改變,積極增加期貨空單,盤勢可能陷入高檔震盪甚至修正。然而,市場專家則對台股長線行情持樂觀態度,預估將大漲小回,漸向萬六靠攏。 昨日台股成交量達到史上第四大,上市櫃總成交量為4,573億元,其中上市為3,74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65.2億元,外資賣超64.3億元,創下去年12月22日以來最大賣超;自營商賣超36.7億元,為二連賣;投信買超35.8億元,創下2008年3月21日以來最大單日買超金額。 投信昨日最愛聯電,大買1.8萬張,其他如欣興、鴻海、景碩、台積電等電子股也受到關注。市場人士推測,投信的單日大買超可能是因為5G相關ETF進場布局。八大官股券商則轉賣為買,共買超40.6億元,為一個月以來最大買超金額,買超標的以台積電、長榮、聯發科、鴻準、群創、合勤控、環球晶等為主。 對於台股短線急漲引發的疑慮,外資法人強調台股長多不變,只是短期需要整理。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也指出,亞股近期大漲,回檔壓力日增,但央行政策寬鬆,企業獲利反彈,帶來下擋支撐。市場專家預期,台股近期可能高檔換手,但基本面、籌碼面及技術面三大優勢將支撐後市。基本面來看,台股今年企業獲利年增率預計達15%-20%,股息殖利率逾3%,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籌碼面則是外資、內資散戶及法人的持續加持,技術面則是強勢攀升,均線多頭排列,行情呈現價漲量增的健康格局。
許長泰表示,新冠疫苗的進程雖然陸續傳出捷報,但疫苗的分配、運輸、施打狀況、甚至是有效性等,仍需要時間才能印證,所以疫情仍是干擾全球經濟邁向復甦的最大變數。
美國方面,因已完成總統、參眾議員改選,由民主黨全面勝出,因此上半年影響最大的還是疫情,預料在拜登上任後100天內的優先工作還是穩定疫情、支撐經濟,預料將推出更多刺激政策,為美國後續經濟打底。
許長泰補充,除非是來自需求面的推動迫使聯準會提早升息,否則聯準會還是會把目前的低利水準延續到2023年。而因美元利差目前吸引力偏低,全球避險情緒也不高,除非有重大的意外事件發生,否則2021年美元偏弱勢格局還是不變。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股市可望出現成長股、價值股資金輪動,債市回歸收益需求。過去十年大多是成長股表現領先價值股,直到2020年仍是如此,但如出現疫情受到控制、景氣復甦更為明朗,價值股將有表現機會,但整體來看,今年成長股仍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
另一方面在弱勢美元格局下,新興市場資產有相當大機會。林雅慧指出,若全球經濟呈現逐步擴張,新興市場債與新興市場股票都有機會獲得資金挹注;若美元在2021年更進一步偏弱,本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也會有投資機會。以產業來看,林雅慧認為,新能源、基礎建設將是拜登新政府後續可能推動的政策。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型產品經理張瑜倫補充,根據最新的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指出,科技、醫療、工業、非必需性消費、通訊、工業與金融等都是全球經理人優先加碼的產業,但投資人也必須留意,經理人的調查報告,都是在既有的投資組合中進行加、減碼考量,相對意義大於絕對意義,投資人最好還是透過主動式的操作策略參與市場。
亞股去年惦惦吃三碗公,MSCI亞太指數全年漲幅17%,不僅超越MSCI世界指數的14%,更優於美股標普500指數的16%。其中,MSCI亞太資訊科技類股漲幅高達48%,居亞洲各產業之冠,也擊敗那斯達克指數的44%。
彭博資訊調查,分析師仍看好亞股今年表現將勝過美股,預估MSCI亞太指數漲幅上看9%,高於標普500指數的8%。同時,點名資訊科技、綠能、非核心消費類股,以及價值型股票、高股息的公司,爆發潛力大。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亞洲各國政府的防疫態度與措施,普遍較歐美國家來得積極,因此經濟活動已在去年下半年逐步重啟,未來經濟也將率先回復常態;加上,寬鬆資金環境、弱勢美元格局誘導下,熱錢將大量湧向亞洲股市。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對今年新興股市的看法,也最看好新興亞股,主因看好陸股,陸股在新興亞股的權重最高。不過,她認為,有別去年由科技股帶動的韓股、台股等東北亞股市表現較佳,若今年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基期較低、以觀光產業為主的泰股將吸引資金流入,印尼股市也有表現空間。
產業方面,黃筱雲認為,亞洲科技產業受惠於全球宅經濟興起、美中衝突效應、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等三大因素,今年表現肯定不會太過寂寞,包括電子商務、遠距服務、雲端運算、電動車、遊戲電玩、半導體等產業,都有機會延續去年的熱度。
在投資布局上,黃筱雲建議,對於亞股有興趣的投資人,不妨將亞洲科技基金列為核心配置的資產。
台股昨(12)日開高震盪走低,在台積電帶領下,加權指數一度衝到15,642點的歷史新高,但終場仍跌56點、收在15,500點,上市櫃總成交量為4,573億元,其中上市為3,743億元,為史上第四大成交量。
三大法人昨日合計賣超65.2億元,其中外資賣超64.3億元,為去年12月22日99.8億元賣超以來最大;自營商賣超36.7億元,為二連賣;投信買超35.8億元,創下2008年3月21日39.4億元以來最大單日買超金額。
投信昨日最愛聯電,大買1.8萬張,再來是欣興、鴻海、景碩、台積電等,買超張數全都超過2,000張,清一色是電子股。投信出現罕見單日大買超,市場人士推測,可能是因為5G相關ETF進場布局。
八大官股券商昨日則轉賣為買,共買超40.6億元,為一個月以來最大買超金額,買超標的偏愛台積電、長榮、聯發科、鴻準、群創、合勤控、環球晶等。
台股短線急漲,引發市場居高思危疑慮。對此,外資法人強調,台股長多不變,只是短期需要整理,才能走更遠的路;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昨日也表示,亞股近期大漲,回檔壓力日增,但央行政策寬鬆,企業獲利反彈,帶來下擋支撐。
市場專家則預期,台股近期可能高檔換手,但仍有三大優勢支撐後市。首先,就基本面來說,台股今年企業獲利年增率15%-20%,股息殖利率逾3%,在全球各市場中均屬名列前茅。
其次,就籌碼面而言,外資耶誕長假結束歸隊後持續加持台股,內資散戶及法人更是買不停,成為這波多頭買盤的主要力量。
第三,技術面部分,指數強勢攀升,各均線多頭排列,近來行情仍呈現價漲量增的健康格局。
【台灣新聞】 哇靠,大家注意囉!去年底,中國和歐盟簽署了那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雙邊投資協議,這可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啊!7年的談判終於有了結果,讓全球經濟格局再重新洗牌,我們台灣的投資環境也變得更加寬敞了。 這個時刻,摩根投信的市場洞察團隊可是不鬆懈,他們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就這個議題發表了看法。她說,今年經濟的發展還是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得等到年中後期才能看到經濟回到疫情前的水準。但只要政府們能夠控制疫情,維持經濟動能,那全球經濟的復甦還是很有希望的。 林雅慧還提到,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表現不錯,企業和消費者都慢慢恢復正常,所以今年中國還是會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至於我們台灣、香港、南韓和新加坡,要實現強勁的經濟復甦,除了得讓疫情控制得好,還得看全球貿易周期的反彈。 話說回來,今年全球經濟剛剛步入復甦的初升段,這對風險性資產來說可是個好時機。亞洲因為科技和醫療在股市指數中的比重較高,加上全球央行持續維持低利環境,所以成長股的投資優勢很明顯。所以,林雅慧建議我們在亞洲股市的配置上,還是以成長股為核心。 另外,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也補充說,因為中國在疫情控制上做得好,亞洲的景氣和企業獲利都領先全球。像台灣、韓國的半導體、晶片、記憶體需求不減,中國的相關科技股也表現強勁,估計2021年還會是領漲主流。 最後,疫苗的普及和經濟回歸常態,也將對亞洲價值型股票的表現有顯著的提振作用。今年全球經濟的復甦程度還是得看疫情發展,對亞洲股市的布局,雖然價值股有機會,但還是要保持分散配置的策略哦!
摩根投信近日針對全球經濟展望及投資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強調在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復甦仍存在多項挑戰。市場洞察團隊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將進入復甦的初升段,風險性資產如股票、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將獲得優勢。林雅慧認為,中國在疫情控制及經濟復甦方面表現亮眼,預計將繼續帶領全球經濟成長。她強調,亞洲股市的配置應以成長股為核心,特別是科技與醫療相關的股票。另一方面,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提到,亞洲景氣及企業獲利領先全球,科技股如半導體、晶片、記憶體等將成為今年領漲主流。張致寧還提到,疫苗施打普及將帶動經濟回歸常態,預計將大幅提振亞洲價值型股票的表現。對於亞洲股市的布局,摩根投信建議持分散配置的策略,以應對疫情的不確定性。
【台股新聞】全球股市樂觀,外資力挺亞股,摩根投信策略師看好台股及陸股表現
在2021年的開年第一周,全球股市表現亮眼,外資對亞股的買超力道不減。根據市場數據,中國大陸股市吸金29.5億美元,位居第一,台股則以27億美元的買超額次之,緊隨其後的是南韓的8.4億美元和印度的5.7億美元。
儘管外資上周對東南亞股市呈現賣多買少的情況,但亞股仍然全面收紅。其中,南韓股市單周大漲9.7%,不僅成為亞股的冠軍,也稱霸全球主要股市。泰國股市強漲6%,越南和陸股的漲幅也超過了5%,台股和印尼股市的漲幅則都超過了4%。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雖然全球部分地區重新實施封鎖措施,但全球製造業的景氣持續復甦。中國大陸經濟的復甦更是樂觀,加上美國通過了新一輪的刺激方案,亞洲出口因此受惠。南韓和台股在科技龍頭股的帶領下,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外資已連續十周買超陸股。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分析,雖然A股指數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但目前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約為人民幣1.5兆元,與2015年的2.3兆元相比仍有差距,這顯示陸股短線並未過熱。美元的持續偏弱勢也推動外資進入中國資產,預計陸股在第一季仍有表現空間。
東協股市在面對外資賣超的壓力下,今年開春都呈現紅盤。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預測,東協有望開始施打疫苗,官方經濟支持政策也會持續,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簽署,將加速製造業供應鏈向東南亞國家的移轉。
今年東協五國的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都超過三成,對股市來說是利好消息,特別是看好非核心消費、金融和科技等行業。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在資金行情、缺料和缺貨效應的推動下,2021年台股開紅盤,多頭行情有望延續。雖然台股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在充沛的資金和對景氣復甦的樂觀預期下,指數仍有上攻的空間。即使短線可能會有漲多調整的情況,但對於今年的中期展望,整體上仍相對正面。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將繼續主導今年經濟發展,多數國家預期要到今年中後期,才能逐漸恢復疫情前的經濟水準。若各國政府能控制疫情並維持經濟動能,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再現。中國控制疫情能力尚佳,當地企業及消費者逐步恢復正常,預期中國今年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至於其他東亞經濟體,香港、台灣、南韓及新加坡要實現強勁的經濟復甦,需要疫情控制得宜及全球貿易周期反彈。
林雅慧說,今年全球經濟步入復甦的初升段,根據過往經驗,特別有利風險性資產的表現,包括股票、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亞洲由於科技與醫療在股市指數中的權重相對較高,在全球央行持續維持低利環境前提下,成長股最大的投資優勢在於明確的獲利預期,建議在亞洲股市的配置上仍以成長股為核心。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補充,在中國疫情先進先出帶動下,亞洲景氣與企業獲利領先全球復甦,不僅台、韓半導體、晶片、記憶體等需求持續不墜,中國相關軟體、線上服務等科技股表現強勁,可望在2021年成為領漲主流。
另一方面,疫苗施打普遍並帶動經濟回歸常態,此一情景將大幅提振亞洲價值型股票的表現。今年全球經濟復甦程度仍有相當程度取決於疫情進展;對於亞洲股市的布局,價值股雖有資金輪動機會,仍要秉持分散配置的策略。(康?皇)
外資上周雖對東南亞股市賣多買少,但亞股仍全面收紅。其中,南韓單周大漲9.7%,不但是亞股之冠,也稱霸全球主要股市。另外,泰國強漲6%,越南及陸股都有5%以上的漲幅,台股及印尼的漲幅都超過4%。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全球部分地區重啟封鎖措施,但全球製造業景氣持續復甦。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更為樂觀,加上美國也通過了新一輪刺激方案,亞洲出口同步受惠。南韓及台股受惠最大,在科技龍頭股的率領之下,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外資連續十周買超陸股。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雖然A股指數創2015年以來新高,但目前滬、深兩市的融資餘額約人民幣1.5兆元,距離2015年高點的2.3兆元仍有距離,顯示陸股短線並沒有過熱疑慮。美元持續偏弱勢,驅使外資前進中國資產,預計陸股第1季仍有表現空間。
東協股市不畏外資賣超,今年開春都收紅。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高浩偉表示,東協有望開始施打疫苗,官方經濟支持政策也仍延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後,將更加速製造業供應鏈移轉至東南亞國家的趨勢。
今年東協五國的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都超過三成,有利股市,看好非核心消費、金融、科技等。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在資金行情、缺料及缺貨效應的齊力推升下,2021年台股開紅盤,多頭行情延續。雖然台股來到歷史新高,但在充沛資金及對景氣復甦的樂觀預期下,指數仍有上攻空間。即使短線可能漲多調整,但對今年的中期看法整體仍相對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