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不過歐美地區疫情加劇的影響下,亞洲各國卻逆勢成長,尤其是台灣,出口表現亮眼。這也讓台灣的股市跟著翻紅,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力道。在這波經濟復甦的潮流中,摩根投信的市場洞察團隊,特別是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她對市場的觀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台灣投資機會的亮點。 林雅慧強調,由於新冠疫苗的配送施打和各國央行持續推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市場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逐漸增加,這也讓美元處於弱勢格局。她指出,過去15年來,當美元指數走弱時,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總報酬平均增長達26.6%,這意味著弱勢美元對新興市場資產的走強具有關鍵作用。 進入景氣復甦新周期,市場預測2021年全球企業獲利將比2020年成長超過兩成。即使新冠疫情仍可能影響資本市場,但林雅慧認為,這將促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發生變革,進而扭轉消費與社交型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對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強勁,而亞洲各國在這些領域的投資題材相當豐富,成為投資的主流。 另一方面,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提到,年底旺季來臨,中國11月出口成長達21.1%,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中國商務部也發布了新一輪促進消費政策,包括汽車汰舊換新、智能與綠色家電補貼等,這些政策有望進一步刺激內需消費,讓服務業跟上製造業的腳步,加速中國經濟的全面轉型。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新冠疫苗在英、美配送施打、以及各國央行持續超低利率環境刺激下,市場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顯著提升,讓美元處在更弱勢的格局。統計過去15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弱期間,美元指數平均跌幅約為10.2%,同期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總報酬平均為26.6%,顯示弱勢美元將是新興市場資產走強的關鍵之一。
林雅慧補充,在景氣進入復甦新周期下,市場預估2021年全球的企業獲利將較2020年成長兩成以上,如果新冠疫情在明年還是影響資本市場的主要關鍵,那麼一般人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也將因此被重新定義並扭轉既有的消費與社交型態。在此情境下,全球對於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需求強勢不減,亞洲各國這方面的題材反而相當豐富,持續扮演投資主流。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由於年底旺季已經來臨,在需求推動下,中國11月出口成長升至21.1%,遠優於市場預期,還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中國商務部再發布新一輪促進消費政策,包括汽車汰舊換新、智能與綠色家電補貼等,都有望進一步刺激內需消費的景氣續揚,讓服務業跟上製造業的腳步,加速中國經濟全面轉型。(康?皇)
台灣金融新聞 / 台灣新聞記者報導 近來,全球景氣穩健復甦,疫苗利多消息不斷,新興市場基金受到國際資金熱烈追捧。根據最新統計,上周新興市場強勁吸金達38.41億美元,連續吸金周數已達12周,其中以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貢獻最大,單周資金淨流入34.6億美元,創下2019年2月以來最高紀錄,並重回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全球股市逐漸走高,價值面成為資金流向的關鍵。由於美股漲勢迅猛,估值已經偏高,國際資金開始尋找更具價值的投資機會。新興市場本益比受新冠疫情影響仍處於低檔,投資價值顯著,因此成為近期國際資金進駐的焦點。 美元走勢趨軟,原物料價格回升,為新興市場帶來上漲動能。張致寧預期美元將持續弱勢,這對新興市場資產表現有利。過去15年來,美元走弱期間,MSCI新興市場總報酬平均為26.6%,顯示弱勢美元是新興市場走強的關鍵。 富蘭克林投顧預測,即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嚴峻,但經濟封鎖程度明顯減輕,疫苗接種逐步普及,外部需求回升,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市場寬鬆政策開始發酵,2021年新興市場經濟有望見到強勁反彈。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疫情導致2020年經濟發生極度異常衰退,但經濟下滑及反彈均十分短暫。2021上半年仍為經濟周期的起步階段,景氣復甦初期有利於股票、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券等風險性資產表現。 看好循環性產業表現將優於防禦性產業以及數位經濟的結構性主題,建議投資者關注基本面較佳且題材較為豐沛的中國、南韓等東北亞股市,以及具備疫苗受惠概念的印度市場。
外資上周在亞股市場上買賣雙向,印度和中國大陸吸金能力強,分別淨流入18.6億和10.6億美元。而南韓和台灣則成為外資撤退的重地,分別流出20億和7億美元。雖然如此,韓股今年以來大漲26.0%,台股也漲18.4%,表現亮眼。東協市場持續反彈,外資上周對泰國和越南賣超,對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買超,但這些市場近兩週都呈現紅盤。摩根投信的林雅慧策略師預測,2021年全球企業獲利將成長兩成以上,亞洲的資訊科技、健康醫療和通訊服務等領域將成為投資主流。張致寧經理人強調亞洲出口強勁,韓股半導體出口創下新高。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看好疫苗研發和美元走弱對印度股市的正面影響。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則認為明年傳產和電子股有表現空間,科技業則應重視上游供應鏈。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預測台股將持續吸引買盤。
南韓及台灣則是外資在亞股的最大提款機,上周又分別失血20億元及7億美元,今年以來的淨流出金額分別達200億元及184億美元。不過,這兩個股市不畏外資賣超,今年以來韓股大漲26.0%,為亞股之冠,台股漲18.4%,也是名列前茅。
東協持續反彈行情。外資上周賣超泰國及越南,買超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但這五個市場延續前一周的強勁漲勢,連續兩周都收紅,上周的漲幅介於1.5~3.8%,優於北亞。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市場預估,2021年全球企業獲利將較2020年成長兩成以上。全球對於資訊科技、健康醫療、通訊服務等需求強勢不減,亞洲各國在這方面的題材豐富,可持續扮演投資主流。亞洲經濟活動復甦步調也領先,製造業率先回溫,服務業也陸續跟進。
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不只中國大陸,亞洲的出口表現同樣令人驚艷。全球對晶片與記憶體等需求不減,亞洲的電子業出口、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新訂單等數據都同步擴張。南韓12月前十日的出口成長26.9%,其中半導體出口更勁增52%,帶動韓股再創歷史新高。
印度股市連十周吸金,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疫苗研發進度傳佳音,有望降低疫情對經濟衝擊,加上美元弱勢,都有利外資流入印度。印度股市尚未過熱,後市仍可期待,產業方面,可關注金融、非核心消費及原物料等族群。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表示,明年傳產與電子股都有表現空間,但在科技業的布局上,由於許多零組件供應吃緊,將是上游優於下游,並以供需吃緊且有漲價機會的零組件為優先。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強調,台股12月向來有行情。景氣回溫、企業接單暢旺、疫苗進度超前,預料將持續吸引買盤進駐。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全球景氣持續穩健復甦,全球股市相繼走高,價值面決定資金去處。面對美股漲勢已大且估值已推高,國際資金積極尋找便宜的投資機會,新興市場本益比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仍處在相對低檔,投資價值成為近期國際資金進駐的焦點,從整體新興市場連續12周吸金可見。
美元走勢趨軟,原物料價格回升,也增添新興市場上漲動能。張致寧指出,目前美元實質有效匯率仍高於十年均值,加上美元利差吸引力降低,避險需求也隨全球經濟邁入復甦初周期而下滑,預期美元可望延續弱勢格局,這也有助於新興市場資產表現。
統計過去15年以來美元走弱期間,平均美元指數跌幅約10.2%,同期MSCI新興市場總報酬平均為26.6%,顯示弱勢美元將是新興市場走強的關鍵之一。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即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疫情嚴峻,現階段經濟封鎖嚴重程度明顯不及年初狀況,有助降低對於整體經濟情勢的衝擊,加以疫苗接種逐步普及、來自成熟國家的外部需求回升、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市場寬鬆政策開始發酵等因素支撐,評估2021年新興市場經濟有望見到強勁反彈,且美元走勢偏弱與低利率的寬鬆政策環境可望延續,新興股市未來一年表現可期。
看好循環性產業表現將優於防禦性產業以及數位經濟的結構性主題,建議側重基本面較佳且題材較為豐沛的中國、南韓等東北亞股市,以及具備疫苗受惠概念的印度市場。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造成2020年發生極度異常的經濟衰退,經濟下滑及反彈均十分短暫而迅速,經濟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跌至周期最低點,又在一個季度之內漲回大部分。2021上半年仍為經濟周期的起步階段,根據經驗,景氣復甦初期有利包含股票、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券這類風險性資產表現。
全球資金持續放寬,美聯儲甚至承諾將維持寬鬆政策到2023年,在這樣的低利環境下,投資者該如何為自己的資產增值呢?摩根投信看準這個趨勢,推出了「穩定月配級別」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財選擇,同時在資金規劃上更加靈活。
摩根投信推出的「穩定月配級別」基金,首度推出兩檔產品,分別是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和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這兩檔基金不僅殖利率吸引人,還有穩定的配息機制,成為了當前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佳選。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在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率或降息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式來保障自己的財富。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具有超過5%的殖利率,同時波動度較股市低,是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
陳若梅進一步指出,近期經濟數據多數優於預期,確認了全球經濟持續穩健復甦,對高收益債有利。經濟復甦有助於降低高收益債的違約率,近12個月美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約6.15%,今、明兩年的違約率也再獲市場下修,顯示高收債中長線持有價值。
陳若梅強調,過去歷史經驗證明,在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的價值往往隨著經濟增長而上升。高收債券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負相關,具有利率彈性優勢,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報酬表現優於其他債券資產。
陳若梅分析,過去2009-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和摩根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現階段剛是景氣回升的初升段,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陳若梅建議,在寬鬆且低利的環境下,投資者可以考慮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並可選擇「穩定月配」新級別基金,更符合台灣投資者的需求。
若有意申購「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可洽摩根投信及上海銀行、中國信託、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聯邦銀行、基富通、鉅亨買基金、中租基金平台等各銷售機構。
摩根此次率先登場的兩檔「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分別為旗下收益雙強-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除了基金本身殖利率具吸引力,又同時兼具穩定配息機制,應是當前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首選。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目前全球央行仍維持低利率或降息居多,低利又有潛在通膨風險的環境下,投資人更要選擇對的投資方式為自己的財富把關,以尋求資產增值的機會。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不僅殖利率超過5%,且波動度又較股市為低,雙強聯手的黃金陣容,可說是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也是低利下與通膨共舞下的最佳雙標的。
陳若梅進一步指出,近期發布經濟數據多數優於預期,確認了全球經濟持續穩健復甦,對高收益債持續有利,因經濟復甦有助於降低高收益債的違約率。觀察美國高收益債過去12個月的違約率約6.15%,今、明兩年的違約率也再獲市場下修,更加凸顯高收債中長線持有價值。
陳若梅強調,過去歷史經驗顯示,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身價往往也跟著水漲船高,加上高收債券因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負相關,相對具利率彈性優勢,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並提供較其他債券資產更佳的報酬表現。
陳若梅分析,回顧過去前波2009-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和摩根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對照現階段剛是景氣回升的初升段,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陳若梅建議,在寬鬆且低利的環境下,若要掌握成長契機,又不想承受太大風險,投資人不妨追隨國際資金的腳步,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考量配息基金始終是台灣投資人的心頭好,面對各種級別選擇時,可考慮「穩定月配」新級別,更符合台灣投資人需求。
欲申購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可洽摩根投信及上海銀行、中國信託、玉山銀行、永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聯邦銀行、基富通、鉅亨買基金、中租基金平台等各銷售機構。
多國央行持續放寬政策,市場資金充沛,全球資金行情興起,債市買盤在收益需求的支持下,不斷攀升。根據最新EPFR數據,今年至今,包含高收盆債、新興債、投資級債、市政債、MBS、政府債在內的整體債券型基金,累計資金淨流入金額已達3,550.91億美元,三大主要債券基金更是連續四周獲得資金進駐。
在這股資金潮中,摩根投信強調,投資級企業債的吸引力尤為顯著,連續35周吸引資金,上周再吸引64.0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表現出色,上周吸引27.99億美元,連續吸金周數達到第九周;高收盆債的買氣也不減,已連續四周吸金,上周增加1億美元。
整個年度來看,高收盆債券和投資級企業債都呈現資金淨流入的趨勢,其中,投資級企業債今年累計吸金已超過3,200億美元,逼近去年全年的吸金量;而高收盆債則以229.42億美元位居第二。
摩根環球高收盆債券型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市場對疫苗進展樂觀預期,預計將帶動經濟加速復甦。美國10年期平衡通脹率上周上升至過去一年半高點1.86%,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突破過去五個月高點的0.91%,長期債券價格承壓。然而,短期債券如高收盆債因受利率走升衝擊較小,且信用利差縮小,成為近期表現最亮眼的券種。
富達投信指出,疫情導致貨幣供給大幅增長,可能影響物價水準。在債務沉重的背景下,央行需維持低再融資成本,預計無風險利率可能上升,不利於新興市場債和長期投資等級債。而短存續期間且具有收盆性的資產,如高收盆債,表現將較佳。
柏瑞美國雙核心收基金經理人邱奕仁則對美國投資級債市後市保持樂觀,雖然美國新冠疫情在假期後惡化,但疫苗有效性消息頻傳,施打時程有望提前。美國兩黨重新啟動新輪紓困案談判,有望達成協議,帶動市場風險情緒,推動全球金融市場上漲。
總結來說,美國公債殖利率近期上漲,但投資級債市表現相對穩健,後市前景看漲。
北半球的天氣開始轉冷,新冠病毒疫情也持續擴散,讓全球經濟面臨不少挑戰。最近的一周,外資對亞洲股市的投資態度出現變化,對中國大陸和印度的股市顯得特別關注,分別帶來37億和10億美元的淨流入。這兩個市場也成為今年亞洲股市中,僅有的兩個吸金市場,分別累積進帳248億和171億美元。相較之下,其他亞洲股市則普遍出現淨流出,其中南韓和台灣的流出金額較為顯著,分別為7.6億和5.8億美元。不過,這兩個市場卻逆勢上漲,台灣股市上周漲了3.7%,南韓則漲了1.9%。 東協主要股市上周也普遍遭外資賣超,但卻都收紅,其中菲律賓股市上漲5.9%,表現最亮眼。南韓和台灣今年來始終是「外資賣、內資買」的狀態,南韓失血近180億美元,但股市卻大漲24.9%,失血金額和漲幅都是亞洲股市第一。台股今年來遭外資賣超177億美元,緊追韓股,漲幅則達18.8%。 對於這些市場的表現,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和疫苗的進展將繼續影響2021年的經濟格局。中國大陸在疫情控制上先發制人,預計將在2021年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至於台灣和南韓,要實現強勁的經濟復甦,除了要有效管理疫情,還需要全球貿易周期的反彈來帶動。 陸股連續六周吸引外資流入,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強勁,最新製造業和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下三年和八年來新高。多數亞洲國家的PMI也持續擴張,預計2021年企業獲利可望成長25%。 印度股市則連續九周吸引外資,PGIM Jennison團隊表示,雖然印度通貨膨脹仍處於高水位,但經濟成長動能良好,短期數據回檔不會影響經濟回升的趨勢。印度央行也將在2021年延續寬鬆的貨幣政策。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則預估,台股上市櫃公司今年整年獲利有望成長約17.9%。受惠於今年第一季的低基期效益,明年第一季的年成長率有望大幅上漲,且由於經濟持續復甦,明年各季獲利有望皆為正數,整體展望相當正向。
新冠疫苗的利多消息不斷傳來,加上美國政治不確定性逐漸減弱,市場上充滿了樂觀情緒。根據EPFR的最新統計,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已經連續九周穩定吸金,這其中包括了新興亞洲基金、拉丁美洲基金和歐非中東基金等。摩根投信的分析師們指出,這一現象反映出投資市場對新興市場的信心逐漸回溫。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疫苗研發的進展帶來了市場的樂觀情緒,不僅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及亞洲部份地區的製造業PMI指數表現亮眼,美國和中国的製造業PMI指數更是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美元的持續弱勢也對新興市場的表現產生了積極影響。上周,新興亞洲基金以30.14億美元的淨流入,成為全球股票吸金王。 在經濟基本面回穩和估值便宜的双重優勢下,國際資金持續回流新興亞洲股市。目前亞股的估值相對合理,即便亞洲科技股今年來逆勢上漲,但與美國科技股相比,亞洲科技股的估值水平還是相對較低,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點。張致寧還預測,科技產業在今、明年仍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這將對亞洲科技股的後市產生積極影響。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分析,美元的弱勢將加速資金回流新興市場。他們建議投資者可以關注「美亞股市雙主流、科技生技雙趨勢、以及美國與新興市場平衡型基金收息資產」這三大投資方向,並利用伊斯蘭債券型基金的低波動性進行配置。在耶誕節和紅包行情的背景下,投資者應該積極加碼或是採用大額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投資。
摩根投信指出,投資級企業債對資金吸引力更勝一籌,買氣連旺3 5周,上周再吸金64.02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也持續帶勁,上周 再有27.99億美元的淨流入,也推升連續吸金周數來到第九周;而高 收益債買氣也不落人後,已連續第四周吸金,上周再有1億美元的進 帳。
就全年度來看,高收益債券和投資級企業債皆呈現全面資金淨流入 ,投資級企業債今年來累計吸金達3,200多億美元,直逼去年全年吸 金量;而高收益債則以229.42億美元居次。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型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市場樂觀預期疫苗進 展可望帶動經濟加快復甦,常被用來預測美國未來通膨走勢的美國1 0年期平衡通貨膨脹率,上周順勢攀升至過去一年半高點1.86%,美 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應聲突破過去五個月高點的0.91%,也讓存續期 間較長的債券券種近期價格承壓,反觀存續期間短的高收益債,因受 利率走升衝擊較小且樂觀情緒有助於信用利差縮小,逆勢躍升近期表 現最亮眼的券種。
富達投信指出,貨幣供應因疫情而大幅增長,推動資產價格大幅上 漲,可能影響物價水準,鑑於各國債務沉重,央行需要維持低水平的 再融資成本,未來公債隱含的無風險利率可能跳升,高無風險利率不 利於新興市場債以及長天期投資等級債;而短存續期間且具有收益性 質的資產如高收益債表現會較佳。
柏瑞美國雙核心收基金經理人邱奕仁則認為,美投資級債市後市並 不看淡,儘管美國新冠疫情在假期後惡化,但受惠於多家廠商開發的 疫苗有效性紛傳捷報,施打時程可望提前;加上美國兩黨重新啟動新 一輪紓困案談判,並有機會於近期達成協議,激勵市場風險情緒,帶 動全球金融市場近一週普遍上漲。
美國公債殖利率近期呈現走揚,因美國投資級債市的表現仍相對穩 健,後市依然不看淡。
其他股市上周都是淨流出,以南韓失血7.6億美元最嚴重,其次是台灣的5.8億美元。不過,這兩個股市不畏外資賣超,上周分別漲3.7%、1.9%。東協主要股市上周都遭外資賣超,但上周也全收紅,以菲律賓大漲5.9%最強。
南韓及台灣今年來始終是「外資丟、內資撿」,南韓失血近180億美元但大漲24.9%,失血金額及漲幅都是亞股第一。台股今年來遭外資賣超177億美元,緊追韓股,漲幅則達18.8%。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疫情與疫苗進展將繼續主導2021年經濟格局。中國大陸疫情先進先出,在2021年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至於台灣及南韓,要實現強勁復甦,不僅需要管理好疫情,還需要全球貿易周期反彈來帶動。
陸股連六周吸金,摩根中國A股型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大陸經濟復甦強勁,最新製造業與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攀升至三年來與八年來新高。多數亞洲國家的PMI也持續擴張,帶動2021年企業獲利預估可望成長25%。
印度股市連九周吸金,PGIM Jennison團隊指出,雖然印度通貨膨脹水準仍處於高水位,但經濟成長動能良好,短期數據回檔,無礙於經濟回升的趨勢。印度央行在2021年也將延續寬鬆貨幣政策基調不變,符合市場預期。
安聯台灣智慧基金經理人鍾安綾表示,根據研究推估,台股上市櫃公司今年整年獲利有望成長約17.9%。受惠於今年第1季的低基期效益,明年第1季年成長率有望大幅成長,且由於經濟持續復甦,明年各季獲利有望皆為正數,展望正向。
根據最新EPFR統計,包括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新興亞洲基金、拉丁美洲基金和歐非中東基金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上周全數獲得資金青睞。
摩根投信表示,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已經連九周穩吸金,其他單一新興市場部份,拉丁美洲基金同樣受惠於資金連五周進駐,今年以來累計吸金翻正至2.02億美元。反映出現階段投資市場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回溫趨勢愈明朗。
摩根太平洋科技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疫苗研發的利多提振市場樂觀情緒,包括美國、歐元區、中國大陸及亞洲部份地區的最新製造業PMI指數表現都相當強勁,其中,11月美國Markit及中國財新製造業的PMI指數,更是分別創下近六年及近十年來新高,加上美元持續弱勢有助新興市場表現,國際資金上周全面回補新興市場,其中又相對青睞新興亞洲基金,引領新興亞洲基金更一舉以30.14億美元的淨流入奪下上周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
在經濟基本面回穩以及估值便宜等雙重優勢加持下,國際資金持續回補新興亞洲股市。
亞股現階段估值合理也是一大亮點,即便亞洲科技股今年以來逆勢突圍,表現強勢,但相對美國科技股估值水位,MSCI亞洲資訊科技指數本益比僅約19倍,投資價值具吸引力不言可喻,也為亞洲科技股續漲提供強力的理由,強勁基本面有望持續吸引國際資金關愛目光。科技產業今、明年仍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看好亞洲科技股後市可同步受惠。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弱勢美元趨勢成型,將加速資金回流新興市場。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投資人可以鎖定「美亞股市雙主流、科技生技雙趨勢、以及美國與新興市場平衡型基金收息資產」三個大方向,並搭配伊斯蘭債券型基金的低波動配置,積極卡位耶誕及紅包行情,逢震盪積極加碼或是採大額定期定額介入。
台股基金市場昨日再創佳績,多數基金淨值達到歷史新高,讓投資人笑逐顏開。根據統計,截至1日,近五成的台股基金淨值創新高,讓超過20萬名受益人賺得豐厚的報酬。投信法人預測,台股後市表現值得期待,並建議投資人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台股基金進行投資。 在眾多台股基金中,群益長安基金表現最佳,而復華、野村投信與群益投信則各有兩檔基金淨值創新高。摩根投信也趁勢推出「穩定月配級別」基金,為投資人提供一個新的理財選擇,並在資金規劃上提供更多靈活性。 摩根投信推出的兩檔「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分別是摩根投資基金-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摩根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這兩檔基金不僅殖利率吸引人,還具有穩定的配息機制,成為當前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佳選。 摩根投信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在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率或降息的環境下,投資人應選擇正確的投資方式來保障自己的財富。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在低利環境下具有較佳的報酬表現,且波動度較股市為低,是當前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 陳若梅進一步分析,過去2009至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顯示其成長空間值得期待。她建議投資人可以追隨國際資金的腳步,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以掌握成長契機。 對於喜歡配息基金的台灣投資人來說,摩根投信的「穩定月配」新級別基金更符合其需求,提供了更多投資選擇。
統計至1日,148檔台股基金中,有67檔淨值創下新高,超過19.5萬受益人獲利。如看淨值創新高基金近一周績效前十名,以群益長安績效最佳,復華、野村投信與群益投信相同,各占兩檔,台新、第一金、統一則各一檔。
全球資金持續寬鬆,聯準會甚至承諾一路維持寬鬆環境到2023年,有鑑於低利環境成為新常態,如何在現金回報低檔下幫自己的投資加分,是2021年最重要的投資課題。為此,摩根投信挾集團全球資源隆重推出「穩定月配級別」基金,不僅提供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人一個新的理財選擇,在資金規劃上也能夠更加靈活有彈性。
摩根投信本次率先登場的兩檔「穩定月配級別」基金,分別為旗下的收益雙強—摩根投資基金-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與摩根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除了基金本身殖利率具吸引力,又同時兼具穩定配息機制,是當前對抗全球長線低利環境的投資首選。
摩根投資基金-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目前全球央行仍維持低利率或降息居多,低利又有潛在通膨風險的環境下,投資人更要選擇對的投資方式為自己的財富把關,以尋求資產增值的機會。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等高息債券,不僅殖利率超過5%,且波動度又較股市為低,雙強聯手的黃金陣容,可說是景氣溫和復甦階段的首選,也是低利下與通膨共舞下的最佳雙標的。
陳若梅強調,過去歷史經驗顯示,景氣擴張期間,高收益債券身價往往也跟著水漲船高,加上高收債券因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為負相關,相對具利率彈性優勢,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並提供較其他債券資產更佳的報酬表現。
陳若梅分析,回顧過去前波2009-2019年景氣擴張期間,巴克萊美國高收益債指數和摩根新興市場主權債券指數的累計漲幅分別高達107.47%及94.92%,對照現階段剛是景氣回升的初升段,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的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陳若梅建議,在寬鬆且低利的環境下,若要掌握成長契機,又不想承受太大風險,投資人不妨追隨國際資金的腳步,布局高收益債券和新興市場債券等信用型債券。考量配息基金始終是台灣投資人的心頭好,面對各種級別選擇時,可考慮「穩定月配」新級別,更符合台灣投資人的需求。
【台北訊】近來亞股市場可說是熱鬧非凡,外資對亞股的興趣持續升温,尤其是中國大陸、南韓及印度這些市場,分別吸引了25、22與16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股外資的熱情,讓亞股市場的整體表現相當亮眼,其中泰國、印度及南韓的漲幅更是超過3%,表現最為出色。今年來,陸股及印度是亞股中僅有的兩個淨流入市場,分別吸引了210億美元及148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這波亞股的熱潮背後,也有著其實質原因。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就指出,11月的全球市場整體情緒偏向樂觀,美中兩大經濟體的經濟數據持續傳出佳績,這對亞股市場來說是一大加分項。然而,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傳統旺季的消費動能是否持續,還抱有疑慮。 對於投資亞股的建議,摩根投信強調,成長股與價值股皆不可偏廢。近期中國A股的回升,就是由過去跌深的價值股主導,包括能源、有色金屬等周期性類股。而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認為,美國大選落幕,市場對拜登就任後的預期,將有助於修復國際關係,進而增添亞股的動能。 在亞股市場中,印度成為了外資的新興愛好。PGIM Jennison團隊表示,印度推出的新一波振興方案3.0版,將促進信貸、就業、房地產和農村經濟,這對印度經濟的轉佳將產生積極影響。此外,印度經常帳赤字的明顯改善,也讓外資對印度股市的回流充滿期待。若印度央行能夠停止干預匯市,甚至有機會推動印度盧比走升。
印度已連八周吸金,東協的印尼連五周吸金,泰國則是連三周,顯示外資布局範圍從北亞擴及到南亞。在所有亞股中,上周以泰國、印度及南韓漲幅逾3%最強。
今年以來,陸股及印度仍是唯二有淨流入的亞股,分別進帳210億美元及148億美元。在賣超方面,南韓最近強力吸金,今年來賣超金額大幅減少到172億美元,雖仍是賣超第一,但與賣超第二的台股171億美元金額差異不大,兩大股市今年以來分別漲17%及14%。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11月全球市場整體情緒偏向樂觀,美中兩大經濟體的經濟數據持續傳出佳績,帶動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突破新高,亞股也受惠。但在疫情的衝擊下,傳統旺季的消費動能是否持續仍有疑慮。
摩根投信建議,投資亞股時,成長股與價值股皆不可偏廢。
大陸股市單周再次吸金逾20億美元,本波中國A股回升,就是由過去跌深的價值股主導,包括能源、有色金屬等周期性類股。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美國大選落幕,市場評估拜登就任後,有助修復國際關係,有助增添亞股動能。但股市短線急漲,須留意回調壓力,建議穩健型投資人以亞洲股債平衡基金來應對。
外資11月最愛印度。PGIM Jennison團隊指出,印度推出新一波振興方案3.0版,以促進信貸、就業、房地產和農村經濟,激勵印度經濟數據轉佳。
另外,印度經常帳赤字明顯改善,外資可望回流印度股市,若配合印度央行停止干預匯市,有機會推動盧比走升。
台灣股市近期風雲變幻,在這波全球疫情中,科技股逆勢上揚,帶來令人矚目的投資機會。其中,摩根投信旗下的多款科技主題基金表現亮眼,不僅讓投資者分一杯羹,也讓人對AI與科技領域的潛在商機感到興奮。這波科技新浪潮中,五大新科技趨勢的潛在商機規模驚人,讓MSCI世界指數11大類股中的科技類股成為表現王。 根據理柏統計,今年來表現前十強的境外基金中,就有五檔與AI、科技主題相關,其中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和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更創下超過六成的報酬。這些基金在產業布局上,除了聚焦資訊科技,還延伸至電信服務、非必需消費、工業及金融等領域。 以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的觀點來看,AI技術不僅是遠距工作、數位轉型的關鍵,更是推動醫療科技等新科技趨勢的核心。她以5G技術為例,強調其帶來的高速運算、智能運用場域、聯網項目及數據量上升,將進一步推動資料中心等AI相關發展。 黃詩琴也提到,雖然今年資訊科技相關板塊表現強勁,但部分企業的本益比偏高,主要是由於疫情導致營收下滑。不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後經濟重啟題材的強勁表現,以及市場預估企業獲利谷底已過,未來全球企業獲利可望逐漸改善,2021年的預估本益比有望回到較合理的水位。 摩根投信也指出,第四季以來,亞洲股市表現反而相對優異,亞洲科技股指數在同期內表現還優於美國那斯達克指數。這是因為亞洲科技供應鏈具有較佳的基本面和價格優勢,加上亞洲企業在線上博弈、自動化、處理器、電商等領域的龍頭地位,長線布局亞洲科技相關企業,將能反映亞洲內需經濟成長的長期趨勢。
根據理柏統計,今年以來逾千檔境外基金表現前十強就有五檔與AI、科技主題有關,安聯AI人工智慧、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更繳出逾六成報酬。
檢視這些今年來表現搶眼的科技主題基金,可發現在產業布局上,資訊科技當然是主要配置部位,以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為例,看好的不只有科技板塊,還有AI技術應用延伸的電訊服務、非必需消費、工業及金融等;但若從區域配置來看,有的是高度聚焦美股市場,有的則是相對偏好新興亞洲。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產品經理黃詩琴表示,AI技術包括遠距工作、數位轉型、線下轉線上及醫療科技等新科技趨勢的核心。以5G趨勢為例,帶來高速運算、帶動智能運用場域、聯網項目及數據量等都將上升,進一步推動包含資料中心等AI相關發展。許多企業藉由提供新工作模式及消費模式的解決方案,在這次疫情開啟新一波周期性成長的契機。
黃詩琴指出,今年資訊科技相關板塊表現強勁,不過,從評價面來看,部分企業今年本益比多數偏高,主要是受到疫情導致營收下滑造成,但隨美國總統大選後、經濟重啟題材表現強勁,加上目前市場預估企業獲利谷底已過,未來全球企業獲利可望逐漸改善,2021年的預估本益比有望回到較合理的水位。
摩根投信補充,第4季以來,亞洲股市表現反而相對優異,尤其亞洲科技股指數在同樣期間內表現還優於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可見亞洲科技供應鏈除了本身較佳的基本面,價格上的相對優勢,也是表現優於美國科技股原因。全球幾個主要科技龍頭,亞洲企業數量已愈來愈多,無論是線上博弈、自動化或處理器,甚至是電子商務等,相關龍頭企業也都位在亞洲,因此長線布局亞洲科技相關企業,也能在投資上反映亞洲內需經濟成長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