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安生醫公司新聞
櫃買中心周三(20日)召開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益安生醫(6499)申請上櫃案。
櫃買中心表示,益安生醫主要業務是醫療器材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等,該公司在民國101年12月間成立,103年12月11日登錄興櫃買賣。益安生醫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4億4,088萬元,該公司董事長為張有德,申請上櫃的推薦證券商為元富證券、富邦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益安生醫去(104)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零,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1億4,813萬元,每股虧損為3.44元。
櫃買中心表示,益安生醫主要業務是醫療器材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等,該公司在民國101年12月間成立,103年12月11日登錄興櫃買賣。益安生醫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4億4,088萬元,該公司董事長為張有德,申請上櫃的推薦證券商為元富證券、富邦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顯示,益安生醫去(104)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零,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1億4,813萬元,每股虧損為3.44元。
浩鼎案並未影響生技股掛牌。鴻曜醫學(7500)將於今(21)日登錄櫃買中心的創櫃板,此外,櫃買中心昨(20)日召開上櫃審議委員會,通過益安生醫申請上櫃。
鴻曜醫學主要從事研發細胞醫療和組織工程,例如自體細胞組織式混合膜架、自體活性幹細胞製劑,如高濃縮血小板製劑、心臟幹細胞製劑、腦神經幹細胞製劑等,以及醫療級細胞組織工程。
鴻曜醫研發團隊擁有臨床經驗與幹細胞開發能力,目前正致力於幹細胞製劑之研究開發,希望能運用細胞醫療科技以改善傳統醫療無法幫助的疼痛和不適,期許成為生技醫療產業新尖兵。
益安生醫昨日也通過上櫃申請。該公司申請時資本額4.41億元,董事長為張有德,推薦證券商為元富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益安2015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0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1.48億元,每股虧損為3.44元。
截至19日,在創櫃板的家數有73家,累計登錄過創櫃板則有85家,今年來累計輔導家數已有九家。創櫃板自2014年1月3日正式啟用,至19日止,累計已有203家公司申請登錄創櫃板,透過創櫃板籌資系統完成籌資共87家,其合計籌資金額2.18億元,顯示創櫃板對推動微中小企業募集資金已有相當成效。
鴻曜醫學主要從事研發細胞醫療和組織工程,例如自體細胞組織式混合膜架、自體活性幹細胞製劑,如高濃縮血小板製劑、心臟幹細胞製劑、腦神經幹細胞製劑等,以及醫療級細胞組織工程。
鴻曜醫研發團隊擁有臨床經驗與幹細胞開發能力,目前正致力於幹細胞製劑之研究開發,希望能運用細胞醫療科技以改善傳統醫療無法幫助的疼痛和不適,期許成為生技醫療產業新尖兵。
益安生醫昨日也通過上櫃申請。該公司申請時資本額4.41億元,董事長為張有德,推薦證券商為元富證券、富邦綜合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益安2015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0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1.48億元,每股虧損為3.44元。
截至19日,在創櫃板的家數有73家,累計登錄過創櫃板則有85家,今年來累計輔導家數已有九家。創櫃板自2014年1月3日正式啟用,至19日止,累計已有203家公司申請登錄創櫃板,透過創櫃板籌資系統完成籌資共87家,其合計籌資金額2.18億元,顯示創櫃板對推動微中小企業募集資金已有相當成效。
櫃買中心指出,預計於周三(4月20日)召開上櫃審議委員會,審議益安生醫公司(6499)申請上櫃案。
根據櫃買中心資訊顯示,益安生醫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4億4,088萬元,董事長為張有德,推薦證券商元富證券、富邦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益安生醫公司104年度無合併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1億4,813萬元。
根據櫃買中心資訊顯示,益安生醫是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申請時資本額4億4,088萬元,董事長為張有德,推薦證券商元富證券、富邦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益安生醫公司104年度無合併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1億4,813萬元。
櫃買中心指出,今年以來有益安(6499)、金樺(6521)、國碳科(4754)等6家公司申請股票上櫃案,而宏觀(6568)、博錸(6572)及逸達(6576)等27家登錄興櫃買賣,至於今年度申請登錄興櫃有21家公司。
櫃買中心周三(13日)公布例行興櫃公司登錄以及送件等統計資訊,今年已有6家公司申請股票上櫃,包含益安、金樺、橙的(4554)、隆中(6542)、互動(6486)、國碳科等;益安、金樺兩公司分別在2月2日以及3月9日,主辦券商都是元富證;橙的、隆中、互動等3家在3月30日(主辦券商各為宏遠證、元大證、富邦證等);國碳科在上周五(8日)送件,主辦券商是國票證。
至於登錄興櫃買賣方面,今年首季有宏觀、博錸等25家公司,加計4月以來精湛光學及逸達兩家分別在4月6、12日登錄興櫃買賣,合計今年以來共27家公司,屬於今年度送件申請登錄興櫃共有世豐(2065)、集雅社(2937)等21家,都是在第1季送件,4月來還沒有新的申請登錄興櫃案。
櫃買中心周三(13日)公布例行興櫃公司登錄以及送件等統計資訊,今年已有6家公司申請股票上櫃,包含益安、金樺、橙的(4554)、隆中(6542)、互動(6486)、國碳科等;益安、金樺兩公司分別在2月2日以及3月9日,主辦券商都是元富證;橙的、隆中、互動等3家在3月30日(主辦券商各為宏遠證、元大證、富邦證等);國碳科在上周五(8日)送件,主辦券商是國票證。
至於登錄興櫃買賣方面,今年首季有宏觀、博錸等25家公司,加計4月以來精湛光學及逸達兩家分別在4月6、12日登錄興櫃買賣,合計今年以來共27家公司,屬於今年度送件申請登錄興櫃共有世豐(2065)、集雅社(2937)等21家,都是在第1季送件,4月來還沒有新的申請登錄興櫃案。
金管會宣布開放中國大陸「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可投資200多檔興櫃股票,最快4月份上路。由於中國大媽資金實力具想像空間,被視為有利活絡興櫃成交量的強心針,分析師指出,此題材為興櫃高價潛力股,與大陸政策相關的生技醫療股添利。
興櫃股王中華精測(6510),3月下旬即將轉上櫃,上周五(26日)興櫃收盤價499.48元,距暫定發行價格為346元,價差高達153.48元,由於公司採競價拍賣方式,輔以公司去年業績高成長及今年樂觀展望,蜜月行情被看好。諸如此類產業位置、成長動能優於多數上市櫃公司的興櫃潛力兵,在開放陸資投資興櫃後,將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統計興櫃市場前十大高價股,除將上櫃的精測外,依上周五收盤價排行,還有正瀚(6534)、達爾膚(6523)、廣越(4438)、F-泰福(6541)、益安(6499)、勤崴(6516)、醫揚(6569)、心悅(6575)、健永(6453),之中有六檔屬生技醫療美容產業。
其中,正瀚、達爾膚、醫揚已揭露去年上半年財報均有獲利成績,搭上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中的健康中國,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陸對人民健康重視提升,為兼具基本面、題材的興櫃生技潛力兵,法人認為,中國大媽過去在大陸股市中消息來源多是「口耳相傳」,有政策扶植連結的產業將因此更受注目。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大陸QDII開放來台投資興櫃,整體而言是正面的,不過實質的貢獻及效益,要看兩岸有沒有這樣的默契,諸如交易平台是否夠順暢,交易的手續費有沒有競爭力,台灣有沒有額外的管制措施等,最後來看資訊的透明度,關鍵在於交易的成本跟構成資金流暢的要素。
台新投信董事長吳火生表示,多一個買方的力量總是好,然要看大陸願不願意釋出等向操作,如果大陸不願意開放,光是台灣主管機關釋出開放意願,恐怕只會淪為口號。
吳火生指出,大陸股市大戶投資習慣與台灣較不相同,多是看政策發布,或是聽消息為主。台灣市場儘管現階段成交量比以前小,不過法人的比率提升,市場也變得比較成熟。但興櫃市場沒有漲跌幅限制,開放大陸QDII有活絡成交量的作用。
興櫃股王中華精測(6510),3月下旬即將轉上櫃,上周五(26日)興櫃收盤價499.48元,距暫定發行價格為346元,價差高達153.48元,由於公司採競價拍賣方式,輔以公司去年業績高成長及今年樂觀展望,蜜月行情被看好。諸如此類產業位置、成長動能優於多數上市櫃公司的興櫃潛力兵,在開放陸資投資興櫃後,將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統計興櫃市場前十大高價股,除將上櫃的精測外,依上周五收盤價排行,還有正瀚(6534)、達爾膚(6523)、廣越(4438)、F-泰福(6541)、益安(6499)、勤崴(6516)、醫揚(6569)、心悅(6575)、健永(6453),之中有六檔屬生技醫療美容產業。
其中,正瀚、達爾膚、醫揚已揭露去年上半年財報均有獲利成績,搭上中國大陸「十三五規劃」中的健康中國,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陸對人民健康重視提升,為兼具基本面、題材的興櫃生技潛力兵,法人認為,中國大媽過去在大陸股市中消息來源多是「口耳相傳」,有政策扶植連結的產業將因此更受注目。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大陸QDII開放來台投資興櫃,整體而言是正面的,不過實質的貢獻及效益,要看兩岸有沒有這樣的默契,諸如交易平台是否夠順暢,交易的手續費有沒有競爭力,台灣有沒有額外的管制措施等,最後來看資訊的透明度,關鍵在於交易的成本跟構成資金流暢的要素。
台新投信董事長吳火生表示,多一個買方的力量總是好,然要看大陸願不願意釋出等向操作,如果大陸不願意開放,光是台灣主管機關釋出開放意願,恐怕只會淪為口號。
吳火生指出,大陸股市大戶投資習慣與台灣較不相同,多是看政策發布,或是聽消息為主。台灣市場儘管現階段成交量比以前小,不過法人的比率提升,市場也變得比較成熟。但興櫃市場沒有漲跌幅限制,開放大陸QDII有活絡成交量的作用。
櫃買市場熱鬧滾滾,新春首周即有北極星(6550)、凡事康(7443)、F-冠科(6554)、維田(6570)等4家公司股票登錄興櫃買賣,將使得今年以來新上櫃以及登錄興櫃公司家數合計達到25家。
櫃買今年元月即有7家新上櫃掛牌公司(包含高野、科懋、大中、F-大拓、夠麻吉、福邦證、F-紅馬),更有14家公司股票登錄興櫃買賣,包含勝品、三貝德、利得生技、醫揚、欣普羅、真好玩、創益生技、生控、聯亞藥、榮炭、宏觀、綠晁、F-太和、心悅等。
新春首周已排定北極星、凡事康、F-冠科、維田等4家公司股票登錄興櫃買賣,其中北極星以及凡事康兩家公司都在新春紅盤日(15日)登錄興櫃,北極星為生技醫療業,主要從事新藥研發,將以105元價位登錄興櫃買賣,因新藥產品處於開發階段尚未產生營業收入,營運仍為虧損。
凡事康產業類別為其他類,主要經營業務是淨水器設備及各種濾芯耗材之生產製造與銷售,登錄興櫃價格是18元,主辦券商為日盛證券,協辦券商有台新證券;自結去年稅後盈餘1,77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04元。
F-冠科將在周四(18日)登錄興櫃,產業類別為生技醫療業,主要從事癌症新藥開發、腫瘤藥效測試服務(體內及體外)、藥物篩選、藥物代謝分析及轉化醫學領域等研究服務,登錄興櫃價格是45元,主協辦券商分別為元大證、凱基證;自結去年到11月累計稅後盈餘1億5,23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16元。
維田科技則在周五(19日)登錄興櫃,產業類別為電子業,主要從事工業電腦產品之研發、製造與銷售,登錄興櫃價格是23.5元,主協辦券商分別為中國信託證、玉山證;自結去年稅後盈餘4,20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2.07元。
櫃買中心1月底統計資料顯示,股票已上櫃公司有718家,已獲中心同意櫃檯買賣契約,而尚未掛牌家數有11家,包含大樹、達爾膚、F-崇佑、萬在、柏文、F-大峽、昇華、啟發、九齊、捷訊、精測等;待審議上櫃案有藥華藥、弘煜科、保瑞等3家公司,但保瑞在2月3日自行撤件,而益安生醫在2月2日申請上櫃。另外,已登錄興櫃買賣有290家公司,目前登錄創櫃板有72家公司。
櫃買今年元月即有7家新上櫃掛牌公司(包含高野、科懋、大中、F-大拓、夠麻吉、福邦證、F-紅馬),更有14家公司股票登錄興櫃買賣,包含勝品、三貝德、利得生技、醫揚、欣普羅、真好玩、創益生技、生控、聯亞藥、榮炭、宏觀、綠晁、F-太和、心悅等。
新春首周已排定北極星、凡事康、F-冠科、維田等4家公司股票登錄興櫃買賣,其中北極星以及凡事康兩家公司都在新春紅盤日(15日)登錄興櫃,北極星為生技醫療業,主要從事新藥研發,將以105元價位登錄興櫃買賣,因新藥產品處於開發階段尚未產生營業收入,營運仍為虧損。
凡事康產業類別為其他類,主要經營業務是淨水器設備及各種濾芯耗材之生產製造與銷售,登錄興櫃價格是18元,主辦券商為日盛證券,協辦券商有台新證券;自結去年稅後盈餘1,77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04元。
F-冠科將在周四(18日)登錄興櫃,產業類別為生技醫療業,主要從事癌症新藥開發、腫瘤藥效測試服務(體內及體外)、藥物篩選、藥物代謝分析及轉化醫學領域等研究服務,登錄興櫃價格是45元,主協辦券商分別為元大證、凱基證;自結去年到11月累計稅後盈餘1億5,23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16元。
維田科技則在周五(19日)登錄興櫃,產業類別為電子業,主要從事工業電腦產品之研發、製造與銷售,登錄興櫃價格是23.5元,主協辦券商分別為中國信託證、玉山證;自結去年稅後盈餘4,20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2.07元。
櫃買中心1月底統計資料顯示,股票已上櫃公司有718家,已獲中心同意櫃檯買賣契約,而尚未掛牌家數有11家,包含大樹、達爾膚、F-崇佑、萬在、柏文、F-大峽、昇華、啟發、九齊、捷訊、精測等;待審議上櫃案有藥華藥、弘煜科、保瑞等3家公司,但保瑞在2月3日自行撤件,而益安生醫在2月2日申請上櫃。另外,已登錄興櫃買賣有290家公司,目前登錄創櫃板有72家公司。
被視為是準總統蔡英文未來關鍵政策的生醫產業,首季利多不斷,股王浩鼎解盲,益安、中裕拚授權;智擎除了新藥美、台上市外,亦可望有里程金入袋,加上重磅級的心悅、生控登錄興櫃;法人認為,這些「吸睛」題材,應可望支撐生醫類股拉出紅包行情。
總統、國會改選,民進黨拿下完全執政權,但面對外在的黑天鵝效應,加上一向與企業界關係較友好的國民黨重創,可能導致本周行情陷入觀望,法人對舊歷年前的封關行情看法保守,但認為生醫類股挾著可望出現的牛肉政策,配合不少重量級公司第1季就有佳音,中長期正面的趨勢強勁下,可望成為多頭指標。
初步統計,生醫族群第1季就不乏利多題材,率先在1月登場的興櫃股,除了心悅生醫、生控基因將捉對廝殺外,北極星藥業、中美冠在公發後,也力拚月底登場。
專攻精神病用藥的心悅,已有SND-13(精神分裂加成治療)、SND-12(精神分裂病的最後一線合併治療)兩項開發中的新藥取得得美國TBD(突破性治療)資格,被認為最有機會接棒浩鼎。
生控基因是由生寶集團分割成立,以開發出全新一代「次單位融合蛋白抗癌治療性疫苗」受關注;聯亞藥則有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台塑生醫王瑞瑜光環加持,另外,北極星藥業的大股東則來自於新東陽集團和科技業,這些公司背後都有富爸爸。
另外,新國會2月開議,新藥發展條列擴大適用範圍,將加持創新醫材。
至於天王級公司佳音也不少,浩鼎乳癌新藥OBI-822第二、三期臨床試驗2月解盲,其數據將是生醫產業多空分水嶺;另中裕愛滋新藥TMB-355可望在第1季完成三期臨床,並確立美國市場的行銷授權;益安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的授權案,也有機會拍板。
新藥上市部分,智擎、太景新藥都已上市開賣,其中智擎安能得則可望申請亞洲藥證,歐洲藥證則有機會取得,若順利,今年智擎來自此二個藥證的里程金,可望帶動今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
總統、國會改選,民進黨拿下完全執政權,但面對外在的黑天鵝效應,加上一向與企業界關係較友好的國民黨重創,可能導致本周行情陷入觀望,法人對舊歷年前的封關行情看法保守,但認為生醫類股挾著可望出現的牛肉政策,配合不少重量級公司第1季就有佳音,中長期正面的趨勢強勁下,可望成為多頭指標。
初步統計,生醫族群第1季就不乏利多題材,率先在1月登場的興櫃股,除了心悅生醫、生控基因將捉對廝殺外,北極星藥業、中美冠在公發後,也力拚月底登場。
專攻精神病用藥的心悅,已有SND-13(精神分裂加成治療)、SND-12(精神分裂病的最後一線合併治療)兩項開發中的新藥取得得美國TBD(突破性治療)資格,被認為最有機會接棒浩鼎。
生控基因是由生寶集團分割成立,以開發出全新一代「次單位融合蛋白抗癌治療性疫苗」受關注;聯亞藥則有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台塑生醫王瑞瑜光環加持,另外,北極星藥業的大股東則來自於新東陽集團和科技業,這些公司背後都有富爸爸。
另外,新國會2月開議,新藥發展條列擴大適用範圍,將加持創新醫材。
至於天王級公司佳音也不少,浩鼎乳癌新藥OBI-822第二、三期臨床試驗2月解盲,其數據將是生醫產業多空分水嶺;另中裕愛滋新藥TMB-355可望在第1季完成三期臨床,並確立美國市場的行銷授權;益安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的授權案,也有機會拍板。
新藥上市部分,智擎、太景新藥都已上市開賣,其中智擎安能得則可望申請亞洲藥證,歐洲藥證則有機會取得,若順利,今年智擎來自此二個藥證的里程金,可望帶動今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
興櫃醫材股王益安董事長由總經理張有德接棒,原董事長林榮錦則辭任。據了解,身為益安大股東的晟德集團董座林榮錦,因益安主攻微創醫材業務趨成熟,將專注集團大健康及新藥領域布局。
益安創立時,主要股東晟德、永豐餘及掌握研發技術的張有德團隊便達成默契,在公司業務成熟、上市櫃前,張有德將回歸董座,由他本人主導後續研發及業務發展。
益安創立時,主要股東晟德、永豐餘及掌握研發技術的張有德團隊便達成默契,在公司業務成熟、上市櫃前,張有德將回歸董座,由他本人主導後續研發及業務發展。
生策會昨(14)日主辦生物經濟政策峰會,生技業天王天后齊聚,潤泰集團、晟德集團與鑽石生技投資基金三大勢力到齊,是近期難得一見的陣容,可見在民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蔡英文、陳建仁領軍下,產業黃金三角已經成形。
生物經濟政策峰會昨日在蔡英文演講後,陳建仁順勢拋出修法議題,產業人士同聲附議,彷彿生技業的誓師大會;其中,隱約可看出峰會與談人各有新藥、特色藥與醫材等不同背景,背後也擁「山頭」,顯見此次在與談人的安排上,頗費心思。
其中,OPKO創辦人許照惠到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創辦的公司裡,背後大股東都有潤泰集團的協助;張有德創辦的益安生醫主要投資人則是以林榮錦為首的晟德集團。
生物經濟政策峰會昨日在蔡英文演講後,陳建仁順勢拋出修法議題,產業人士同聲附議,彷彿生技業的誓師大會;其中,隱約可看出峰會與談人各有新藥、特色藥與醫材等不同背景,背後也擁「山頭」,顯見此次在與談人的安排上,頗費心思。
其中,OPKO創辦人許照惠到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創辦的公司裡,背後大股東都有潤泰集團的協助;張有德創辦的益安生醫主要投資人則是以林榮錦為首的晟德集團。
生醫產業在Vivo加入投資後,華人生技天王幾乎全歸隊!旗艦大隊連結了包括張念慈、張有德、趙宇天、陳志明、孔繁建、許照惠、許中強等專家下,產業拼圖完成,並將以史上最強陣容,引領台灣生技品牌進軍國際。
生醫業界指出,此波天王級生技大軍,投資領域已從新藥、創新醫材、蛋白質相似藥、品牌學名藥到創投資金的結合,他們以過去在美國創業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土產官學研界的研發能量,將推波國內生醫產業自明(2016)年起開始「發功」。
就統計來看,回台投資的生技名人中,進度最快的是陳志明旗下的安成國際,透過子公司「安成美國」已取得美國全部50州銷售許可,目前已以台灣品牌開始銷售心絞痛(Nifedipine)和阿茲海默症(Aricept23mg)學名藥。
另外,創新醫材授權王張有德投資的益安,開發的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外界除了看好該產品明年第一季申請美國FDA上市外,也可望有授權利多,開啟國內微創醫材的授權案。
至於乳癌新藥OBI-822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將在明年2月底前解盲,並力拚明年底前申請台灣藥證。
除了天王有成功創業經驗外,曾任職國際大藥廠而回台掌舵生醫公司專家,明年也幾乎是百花齊放!許明珠領軍的太景太捷信可望在兩岸開賣;智擎葉常菁的胰臟癌新藥安能得,全面在歐、美、亞上市,是國內第一家進入高獲利的新藥公司。
中裕何大一、張念原主導的TMB-355(Ibalizumab)靜脈注射愛滋病新藥力拚明年第3季在美國上市,為台灣拿下第一張台灣品牌新藥藥證;而順藥黃文英領軍長效止痛新藥LT1001日前已以1億元授權安美得集團行銷台灣與合作開發新適應症,該藥可望在明年第3季取得藥證。
另外,不落人後的藥華,在詹青柳、林國鐘率軍下,不僅力拚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的P1101,明年申請歐洲和美國藥證,在C肝和B肝新藥開發上,亦有捷報。
生醫業界指出,此波天王級生技大軍,投資領域已從新藥、創新醫材、蛋白質相似藥、品牌學名藥到創投資金的結合,他們以過去在美國創業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土產官學研界的研發能量,將推波國內生醫產業自明(2016)年起開始「發功」。
就統計來看,回台投資的生技名人中,進度最快的是陳志明旗下的安成國際,透過子公司「安成美國」已取得美國全部50州銷售許可,目前已以台灣品牌開始銷售心絞痛(Nifedipine)和阿茲海默症(Aricept23mg)學名藥。
另外,創新醫材授權王張有德投資的益安,開發的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外界除了看好該產品明年第一季申請美國FDA上市外,也可望有授權利多,開啟國內微創醫材的授權案。
至於乳癌新藥OBI-822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將在明年2月底前解盲,並力拚明年底前申請台灣藥證。
除了天王有成功創業經驗外,曾任職國際大藥廠而回台掌舵生醫公司專家,明年也幾乎是百花齊放!許明珠領軍的太景太捷信可望在兩岸開賣;智擎葉常菁的胰臟癌新藥安能得,全面在歐、美、亞上市,是國內第一家進入高獲利的新藥公司。
中裕何大一、張念原主導的TMB-355(Ibalizumab)靜脈注射愛滋病新藥力拚明年第3季在美國上市,為台灣拿下第一張台灣品牌新藥藥證;而順藥黃文英領軍長效止痛新藥LT1001日前已以1億元授權安美得集團行銷台灣與合作開發新適應症,該藥可望在明年第3季取得藥證。
另外,不落人後的藥華,在詹青柳、林國鐘率軍下,不僅力拚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的P1101,明年申請歐洲和美國藥證,在C肝和B肝新藥開發上,亦有捷報。
總統候選人生技產業的牛肉政策,今(14)日由蔡英文、陳建仁打前鋒開講,隨著天王歸隊,產業藍圖僅剩「政策」這一哩路下,也讓這一場生物經濟產業論壇,700個座位大爆滿,業者期待英仁配能有新戰略。
為了參與盛會,生技天后許照惠專程回國加入會談,顯見未來總統能夠引領台灣生技產業進軍國際已是業界最關切的話題。
生醫業者指出,當前台灣產業的障礙門檻,不只是打造生技聚落,而是如何進軍大陸和國際市場,吸引資金來台投資。
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表示,目前生醫產業的政策,最具體有效的是生技新藥產業條例,其祭出的租稅和任用人才優惠獎勵,讓產業受惠,其次是讓未獲利的新藥公司能夠IPO,解決藥產業募資的困境,但未來如何和國際接軌?引進人才、資金、技術,才是產業能夠開步走的主因。
針對生技兆元大夢,蔡英文今日上午將以‘生物經濟產業國際競合契機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說。
另外,副手陳建仁則將在生策會會長陳維昭主持下,與台大管理學院名譽教授柯承恩、環瑞醫投資控股董事長李祖德、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OPKO生醫公司創辦人許照惠等生醫業界龍頭進行,針對生物經濟產業國際布局策略與戰略進行對談。
至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因行程安排,暫時取消15日盛會,但目前也積極籌備論述生技產業政策,擇日開講。
為了參與盛會,生技天后許照惠專程回國加入會談,顯見未來總統能夠引領台灣生技產業進軍國際已是業界最關切的話題。
生醫業者指出,當前台灣產業的障礙門檻,不只是打造生技聚落,而是如何進軍大陸和國際市場,吸引資金來台投資。
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表示,目前生醫產業的政策,最具體有效的是生技新藥產業條例,其祭出的租稅和任用人才優惠獎勵,讓產業受惠,其次是讓未獲利的新藥公司能夠IPO,解決藥產業募資的困境,但未來如何和國際接軌?引進人才、資金、技術,才是產業能夠開步走的主因。
針對生技兆元大夢,蔡英文今日上午將以‘生物經濟產業國際競合契機與挑戰’發表專題演說。
另外,副手陳建仁則將在生策會會長陳維昭主持下,與台大管理學院名譽教授柯承恩、環瑞醫投資控股董事長李祖德、台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OPKO生醫公司創辦人許照惠等生醫業界龍頭進行,針對生物經濟產業國際布局策略與戰略進行對談。
至於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因行程安排,暫時取消15日盛會,但目前也積極籌備論述生技產業政策,擇日開講。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昨(7)日隆重登場!生技大咖果真砲聲隆隆,認為產業要大盤點,修稅法、引人才、掌握國際新趨勢和新技術,大膽點火促進生技業與資本市場接軌,並推動永續型生技基金掛牌上市,成為生技投資的強心劑。
曾任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的楊育民表示,生技產業應該從稅法、法規、技術和商化模式進行全面大盤點,策略和目標的執行不能太狹隘,要合情合理。舉例而言,目前台灣的臨床試驗的審核時間太長,其實臨床試驗對國家沒太大風險,不用拖太多時間。
永豐餘集團上智生技總經理張鴻仁更直指,政府不應打安全牌,要跳脫傳統思維,扶持生技產業的目標須有想像空間,才能激發極限。
華人最大生技創投Vivo創辦人孔繁建則表示,過去20年全球生技出現3波發展,從蛋白質新藥、單株抗體到目前最夯的免疫細胞治療,但此次BTC討論的話題與最新技術卻有很大的落差,顯示新趨勢落實到產業的能力依舊非常薄弱;建議生醫產業在選題階段時,應該要先經過市場調研等程序,讓研發、行銷團隊都加入,這樣才有機會走向市場。
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也舉例,益安日前進行一項動物實驗,需要100公斤的羊,國內卻沒有這樣的設備和臨床環境,也讓國內創新醫材發展將受限,而且新藥和新醫材都是需要醫生的經驗,但目前法規讓醫生加入臨床卻不夠彈性。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呼應,選題時應由政府找業界專家討論定出方向,有成果再補助。至於外界看好ICT結合生技來發展,他說,ICT雖是台灣強項,但科技業規模已大到沒有彈性,總不能要台積電轉型來做生技吧,因此,應該是提供技術成立新創公司來發展會較實際。
環瑞醫董事長李祖德認為,主管機關應大膽點火,不需有隱藏性內規,以促進生技產業和資本市場接軌;上市櫃市場規模,目標三年擴增50%,由目前總市值(含興櫃)自7200億提昇至1.1兆元,五年增加達到一倍,總市值達到1.4兆元,打造全球矚目之生技資本市場。
另外,則是准許永續型生技創投基金上市掛牌,而國發基金則應擴大生技投資。
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建議,政府應逐年提高科專補助,由2013年生技占比的16%,提高至三年內30%;衛福部應提供癌症、罕病等特殊疾病快速審查機制,且推動兩岸生技新藥與高階醫材等額項目互相承認,得免再重覆執行人體臨床。
曾任羅氏大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的楊育民表示,生技產業應該從稅法、法規、技術和商化模式進行全面大盤點,策略和目標的執行不能太狹隘,要合情合理。舉例而言,目前台灣的臨床試驗的審核時間太長,其實臨床試驗對國家沒太大風險,不用拖太多時間。
永豐餘集團上智生技總經理張鴻仁更直指,政府不應打安全牌,要跳脫傳統思維,扶持生技產業的目標須有想像空間,才能激發極限。
華人最大生技創投Vivo創辦人孔繁建則表示,過去20年全球生技出現3波發展,從蛋白質新藥、單株抗體到目前最夯的免疫細胞治療,但此次BTC討論的話題與最新技術卻有很大的落差,顯示新趨勢落實到產業的能力依舊非常薄弱;建議生醫產業在選題階段時,應該要先經過市場調研等程序,讓研發、行銷團隊都加入,這樣才有機會走向市場。
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也舉例,益安日前進行一項動物實驗,需要100公斤的羊,國內卻沒有這樣的設備和臨床環境,也讓國內創新醫材發展將受限,而且新藥和新醫材都是需要醫生的經驗,但目前法規讓醫生加入臨床卻不夠彈性。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呼應,選題時應由政府找業界專家討論定出方向,有成果再補助。至於外界看好ICT結合生技來發展,他說,ICT雖是台灣強項,但科技業規模已大到沒有彈性,總不能要台積電轉型來做生技吧,因此,應該是提供技術成立新創公司來發展會較實際。
環瑞醫董事長李祖德認為,主管機關應大膽點火,不需有隱藏性內規,以促進生技產業和資本市場接軌;上市櫃市場規模,目標三年擴增50%,由目前總市值(含興櫃)自7200億提昇至1.1兆元,五年增加達到一倍,總市值達到1.4兆元,打造全球矚目之生技資本市場。
另外,則是准許永續型生技創投基金上市掛牌,而國發基金則應擴大生技投資。
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建議,政府應逐年提高科專補助,由2013年生技占比的16%,提高至三年內30%;衛福部應提供癌症、罕病等特殊疾病快速審查機制,且推動兩岸生技新藥與高階醫材等額項目互相承認,得免再重覆執行人體臨床。
行政院強推生物經濟,聚焦新藥、醫材研發、醫管服務產業化三大領域,該領域公司將率先受惠,其中新藥公司包括浩鼎等;創新醫材則以益安受到矚目;醫管則有盛弘、承業醫、環瑞醫、佳醫等。
行政院也責令科技會報辦公室協調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等單位強化跨部會合作,將生物科技擴大應用到農業、工業、健康等領域;其中農業生技成為另一個亮點,已有動物疫苗上市的瑞寶基因成為指標。
行政院今年將生技產業擴充為生物經濟,並推動兩岸華人共通疾病,如肝炎(癌)、乳癌、肺癌等領域新藥開發,國內包括浩鼎、北極星等創新抗體藥公司有機會受到政策加持。
聚焦華人共通疾病的新藥公司,還有中天、國鼎、合一、藥華、太景等開發C肝與肝癌新藥。
行政院也責令科技會報辦公室協調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等單位強化跨部會合作,將生物科技擴大應用到農業、工業、健康等領域;其中農業生技成為另一個亮點,已有動物疫苗上市的瑞寶基因成為指標。
行政院今年將生技產業擴充為生物經濟,並推動兩岸華人共通疾病,如肝炎(癌)、乳癌、肺癌等領域新藥開發,國內包括浩鼎、北極星等創新抗體藥公司有機會受到政策加持。
聚焦華人共通疾病的新藥公司,還有中天、國鼎、合一、藥華、太景等開發C肝與肝癌新藥。
頂著創新醫材授權王的光環,來自矽谷的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被認為將是帶動台灣醫材產業翻轉的舵手。在目前國內「創新」口號喊的聲嘶力竭中,張有德認為,經驗往往是創新的絆腳石,台灣年輕人機會不夠,老將重披戰袍是企業未來成長動力的危機。
他鼓勵國內企業要有就事論事的勇氣,年輕人要勇於挑戰,青春的火花要拿來吸收新能量,成就內在的潛能,搶搭這一波產業創新大洗牌列車,以下是他的看法摘要:
問:今年生技月論壇,學習矽谷創新是熱門的話題,你如何看台灣產業的創新?
答:台灣的創新力明顯還不足,在矽谷大家都不相信第二,蘋果、facebook、Google、雅虎這些開啟產業先鋒的公司都都來自於矽谷。大家都知道矽谷是高科技技術創新的開創者,這個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即可知在矽谷的創業風潮是多麼的火熱,創業者不斷的前仆後繼,不斷在創造奇蹟;反觀台灣,我們習慣於用過去的經驗經營事業,打最安全的保守牌。其實經驗往往是創新的絆腳石,讓產業很難跨大步走。
問:台灣創新力的不足,最大的問題癥結點是什麼?
答:除了政府法令和環境條件欠缺外,我覺得年輕人創業的力道不夠,台灣給年輕人的機會太少了!矽谷名校史丹佛大學的大二學生即就知道,如果那時不去創業,就跟不上時代。就統計,從大學時期到畢業後的5年內,是最佳創業時機,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最有熱情,不怕挫折,體力、反應也都最好,可以接受挑戰;但國內在這個年紀創業的年輕人卻很少,而且創業的品項不夠活潑,有創意。說穿了,就只能是小確幸,對產業永續發展還很難發揮效益。
另外,台灣企業對失敗承受力不夠,因為愛面子的關係,很多的經營者,可以接受公司虧損卻沒有勇氣結束營運,更不願意分享失敗的經驗。在我看來,老將重披戰袍固然是因接班人培養不易、但也是企業未來成長動力的危機,如果老將、股東或投資大眾能多忍一下,多給接班者一點時間和機會,或許就會有不同的風貌。
問:你有多次創業成功創業的經驗,帶領過很多年輕人,像益安生醫的團隊都很年輕,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他們發揮創意?
答:年輕人對新時代的資訊接受力快,我的方式是讓他們能接觸國際頂尖的人物、最新的醫療科技和設備,有了這一層底子,接著他們自己會去安排觀摩各種先進的醫療產品展和研討會,現在益安的團隊做決定的能力已經成熟,各自可獨當一面。
我一向比較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也願意給機會,我的原則是「挑對人就不要怕失敗」!益安的團隊都明白:「如果失敗了,也不會被fire」。
問:你在美國創業30年,在管理上,有特別的「獨門武器」嗎?美國式和管理和國內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嗎?
答: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所有政策都要老闆或高階主管決定,所有人都是聽命行事,少了主動、熱情和態度的表達,這和美國式的溝通管理有很大的大同。一家公司如果主管離職時,組織會崩解,那麼公司治理一定有問題。
長期以來,我喜歡用「矩陣式(MatrixOrganization)」管理,就是以專案方式設計,包括研發、財務、生產端都會因每個專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組合,且因專案的不同,會出現跨部門合作,並整合出一位主導者來領軍,打破了本位主義,也讓大家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我認為執行決策要往下推,而非往上收,培養出來的下屬都能自己決定策略,而不是要主管來定奪方向,我深信益安團隊決策一定不會比我差。
現在國內企業普遍還是以人為本位,沒有就事論事的勇氣,總是自我設限,不敢說出不同的意見,怕對方以為是人身攻擊,也怕以後會輪到自己被批評,這種鄉愿的方式,其實是阻礙公司的進步。
他鼓勵國內企業要有就事論事的勇氣,年輕人要勇於挑戰,青春的火花要拿來吸收新能量,成就內在的潛能,搶搭這一波產業創新大洗牌列車,以下是他的看法摘要:
問:今年生技月論壇,學習矽谷創新是熱門的話題,你如何看台灣產業的創新?
答:台灣的創新力明顯還不足,在矽谷大家都不相信第二,蘋果、facebook、Google、雅虎這些開啟產業先鋒的公司都都來自於矽谷。大家都知道矽谷是高科技技術創新的開創者,這個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即可知在矽谷的創業風潮是多麼的火熱,創業者不斷的前仆後繼,不斷在創造奇蹟;反觀台灣,我們習慣於用過去的經驗經營事業,打最安全的保守牌。其實經驗往往是創新的絆腳石,讓產業很難跨大步走。
問:台灣創新力的不足,最大的問題癥結點是什麼?
答:除了政府法令和環境條件欠缺外,我覺得年輕人創業的力道不夠,台灣給年輕人的機會太少了!矽谷名校史丹佛大學的大二學生即就知道,如果那時不去創業,就跟不上時代。就統計,從大學時期到畢業後的5年內,是最佳創業時機,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最有熱情,不怕挫折,體力、反應也都最好,可以接受挑戰;但國內在這個年紀創業的年輕人卻很少,而且創業的品項不夠活潑,有創意。說穿了,就只能是小確幸,對產業永續發展還很難發揮效益。
另外,台灣企業對失敗承受力不夠,因為愛面子的關係,很多的經營者,可以接受公司虧損卻沒有勇氣結束營運,更不願意分享失敗的經驗。在我看來,老將重披戰袍固然是因接班人培養不易、但也是企業未來成長動力的危機,如果老將、股東或投資大眾能多忍一下,多給接班者一點時間和機會,或許就會有不同的風貌。
問:你有多次創業成功創業的經驗,帶領過很多年輕人,像益安生醫的團隊都很年輕,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他們發揮創意?
答:年輕人對新時代的資訊接受力快,我的方式是讓他們能接觸國際頂尖的人物、最新的醫療科技和設備,有了這一層底子,接著他們自己會去安排觀摩各種先進的醫療產品展和研討會,現在益安的團隊做決定的能力已經成熟,各自可獨當一面。
我一向比較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也願意給機會,我的原則是「挑對人就不要怕失敗」!益安的團隊都明白:「如果失敗了,也不會被fire」。
問:你在美國創業30年,在管理上,有特別的「獨門武器」嗎?美國式和管理和國內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嗎?
答: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所有政策都要老闆或高階主管決定,所有人都是聽命行事,少了主動、熱情和態度的表達,這和美國式的溝通管理有很大的大同。一家公司如果主管離職時,組織會崩解,那麼公司治理一定有問題。
長期以來,我喜歡用「矩陣式(MatrixOrganization)」管理,就是以專案方式設計,包括研發、財務、生產端都會因每個專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組合,且因專案的不同,會出現跨部門合作,並整合出一位主導者來領軍,打破了本位主義,也讓大家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我認為執行決策要往下推,而非往上收,培養出來的下屬都能自己決定策略,而不是要主管來定奪方向,我深信益安團隊決策一定不會比我差。
現在國內企業普遍還是以人為本位,沒有就事論事的勇氣,總是自我設限,不敢說出不同的意見,怕對方以為是人身攻擊,也怕以後會輪到自己被批評,這種鄉愿的方式,其實是阻礙公司的進步。
益安生醫除了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將力拚第4季向美國FDA510(K)醫材上市申請,並啟動洽談授權或共同合作開發等策略聯盟機會之外,總經理張有德表示,上半年募資的7億元,將投入人體臨床的試量產和開發新產品。
另外,該公司也規畫在明年上櫃。
張有德表示,該公司開發的產品鎖定為醫療需求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目前已有5項產品在開發中,進度最快的是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可望在年底前申請上市;而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IVC-C01)可望進臨床,此3項產品是以授權為目標。
張有德表示,益安開發創新醫材是在產品趨近成熟或在臨床時,就會啟動授權。由於大型動物和人體構造很像,在動物臨床時,大概可確定該醫材產品能否成功,因此,醫材產品在動物臨床即有機會授權,而不用等到拿藥證。
而且不同於新藥授權的模式,醫材因比較能清楚知道成功機率,因此,第一筆的簽約金即可達整筆授權金的8、9成,相較於新藥授權,最開始簽約金很少,約只有整個授權金的5%,後面階段性里程金才愈來愈高下,益安的商轉模式是要不斷的採取授權,利用靈活的資金持續投入開發,一直到開發一個全新的微創醫材治療產品,才會用台灣品牌出發。
張有德表示,目前持續有授權對象洽談中,授權對象包括:一、威脅其現有產品的公司。二、產品可形成互補。三、有意進入新領域的公司。不過,為了能讓授權效獲得最大的利益,現並未有明確時間表。
一直被視為醫材產業中最有機會打進國際競技場,並以授權打響名號的益安,5月間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140元,總共募集7億元,該資金用途將用於人體臨床試量產和開發新產品。
就益安規畫,未來每年將以1.5億元投入研發,預計每3年就能開發5個新品項,至少有2、3個產品能夠成功授權。
另外,該公司也規畫在明年上櫃。
張有德表示,該公司開發的產品鎖定為醫療需求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目前已有5項產品在開發中,進度最快的是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可望在年底前申請上市;而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IVC-C01)可望進臨床,此3項產品是以授權為目標。
張有德表示,益安開發創新醫材是在產品趨近成熟或在臨床時,就會啟動授權。由於大型動物和人體構造很像,在動物臨床時,大概可確定該醫材產品能否成功,因此,醫材產品在動物臨床即有機會授權,而不用等到拿藥證。
而且不同於新藥授權的模式,醫材因比較能清楚知道成功機率,因此,第一筆的簽約金即可達整筆授權金的8、9成,相較於新藥授權,最開始簽約金很少,約只有整個授權金的5%,後面階段性里程金才愈來愈高下,益安的商轉模式是要不斷的採取授權,利用靈活的資金持續投入開發,一直到開發一個全新的微創醫材治療產品,才會用台灣品牌出發。
張有德表示,目前持續有授權對象洽談中,授權對象包括:一、威脅其現有產品的公司。二、產品可形成互補。三、有意進入新領域的公司。不過,為了能讓授權效獲得最大的利益,現並未有明確時間表。
一直被視為醫材產業中最有機會打進國際競技場,並以授權打響名號的益安,5月間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140元,總共募集7億元,該資金用途將用於人體臨床試量產和開發新產品。
就益安規畫,未來每年將以1.5億元投入研發,預計每3年就能開發5個新品項,至少有2、3個產品能夠成功授權。
益安總經理張有德認為,台灣微創醫材產業將進入遍地開花的好時機,隨著「史丹佛計畫」、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和台大、陽明、成大和交大等學術機構開始複製的商機模式和益安團隊,這波新能量將有機會分食2019年505億美元的微創醫材大餅。
張有德認為,從國際市場來看,不管是醫藥或醫材領域,都進入大者恆大的併購潮,大廠快速整合,對台廠來說,是警訊也是機會。
他表示,國際大廠整合是為了壟斷通路,希望降低營業成本,增加營業效率,這是警訊;但目前國際大廠只專注於與FDA等主管機關溝通、申請藥證執請照、健保談判及通路銷售;而研發、生產,大都採取外包,此二個領域是台灣的優勢也是台廠的機會,國內生技公司應趁這一波大洗牌中,打進國際大廠的供應鏈,成為合作夥伴。
就國內微創醫材產業來看,雖然起步較晚,但以台灣的ITC產業成就和醫生人才,高階醫材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因為高階醫材大都是醫生發明的!而且目前台灣微創醫材人才和選題正加速整合,很快就可以展現新能量。
張有德表示,為了培養台灣高階創新醫材人才,他和國科會駐舊金山科技組長楊啟航在2008年即共同提案,推波「史丹佛計畫」,目前已培養超過40位的種子部隊,而致力於扶持新創公司的Si2C,10個案子中就有8個是創新醫材;另外,台大、陽明、成大和交大等學術機構也投入開發新醫材,並開始複製商機模式,加上益安的團隊,這些案子,只要有1、2家成功打進國際市場,產業的氛圍就會不一樣。
張有德認為,現在是台灣發展生醫產業的最佳時機,不僅有資本市場支持,生技也是全球最蓬勃的產業,而且大陸目前醫材發展,還是停留在以「山寨版」的普及化產品為主,這讓台灣很有餘力開發創新產品,未來授權對象也相對廣闊。
此外,醫材開發不是一翻兩瞪眼,臨床以大型動物為主,失敗機率較低,發展時間較短,投入資金相對少,即使其市場規模沒有藥品大,但醫材卻是「連續安打」,而不是「偶爾全壘打,卻常被三振」,是最適合台灣產業的發展。
張有德認為,從國際市場來看,不管是醫藥或醫材領域,都進入大者恆大的併購潮,大廠快速整合,對台廠來說,是警訊也是機會。
他表示,國際大廠整合是為了壟斷通路,希望降低營業成本,增加營業效率,這是警訊;但目前國際大廠只專注於與FDA等主管機關溝通、申請藥證執請照、健保談判及通路銷售;而研發、生產,大都採取外包,此二個領域是台灣的優勢也是台廠的機會,國內生技公司應趁這一波大洗牌中,打進國際大廠的供應鏈,成為合作夥伴。
就國內微創醫材產業來看,雖然起步較晚,但以台灣的ITC產業成就和醫生人才,高階醫材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因為高階醫材大都是醫生發明的!而且目前台灣微創醫材人才和選題正加速整合,很快就可以展現新能量。
張有德表示,為了培養台灣高階創新醫材人才,他和國科會駐舊金山科技組長楊啟航在2008年即共同提案,推波「史丹佛計畫」,目前已培養超過40位的種子部隊,而致力於扶持新創公司的Si2C,10個案子中就有8個是創新醫材;另外,台大、陽明、成大和交大等學術機構也投入開發新醫材,並開始複製商機模式,加上益安的團隊,這些案子,只要有1、2家成功打進國際市場,產業的氛圍就會不一樣。
張有德認為,現在是台灣發展生醫產業的最佳時機,不僅有資本市場支持,生技也是全球最蓬勃的產業,而且大陸目前醫材發展,還是停留在以「山寨版」的普及化產品為主,這讓台灣很有餘力開發創新產品,未來授權對象也相對廣闊。
此外,醫材開發不是一翻兩瞪眼,臨床以大型動物為主,失敗機率較低,發展時間較短,投入資金相對少,即使其市場規模沒有藥品大,但醫材卻是「連續安打」,而不是「偶爾全壘打,卻常被三振」,是最適合台灣產業的發展。
即使擁有全球性的知名度,也有醫材授權王的封號,張有德卻從不彰顯自己的豐功偉業。透過他的帶領,益安的年輕團隊可以和世界頂尖的學研機構和全球聞名的醫學和臨床中心的專家、大師們,平起平坐,共同探討微創醫材開發。對青年子弟而言,這不只是要與大師對談,省下數百萬美元的課程費,而是張有德「讓世界變小了」,名人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
元富證券董事長陳俊宏認為,張有德是生醫產業中極少數能有多項成功投資、創業、多次授權,有豐富和國際大廠談判聯盟經驗,也與頂尖名醫和學研機構有深厚友誼,在目前生醫業普遍還不知如何和國際大廠打交道中,他卻能輕易敲門。
投身醫材產業超過30年,張有德他和團隊發明的心血管、骨科及微創手術領域產品,陸續被嬌生、亞培收購合併,現在全球心導管支架手術,必須使用的血管內超音波及鼠蹊部止血器材就是他的傑作。
為讓台灣生技產業人才能快速和世界接軌,他動用了他個人與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心血管權威醫師及教授PeterJ.Fitzgerald多年情誼而促成「史丹佛計畫」。每年在台遴選學員到史丹佛受訓,受訓者須學習新創一間醫療器材公司所需一切,包括從idea到形成Knowhow、公司的管理營運及保護智慧財產及財務管理等,這一批種子部隊目前已陸續創立安盛生醫等公司。
另外,他也規畫成立生技創投,希望能提供資金和經驗協助學研機構甚至個人的好創意,讓更多案子進行,開啟台灣創新醫材的能量。
張有德說,台灣是從小生長的地方,所以要回來,這是一個基本的感情;以他的專業知識、經驗,正是台灣現階段發展生技產業最需要的!為了給年輕人學習發揮潛能的機會,他讓他們開眼界,也相信這些年輕人應該有實力讓台灣創新醫材能在國際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元富證券董事長陳俊宏認為,張有德是生醫產業中極少數能有多項成功投資、創業、多次授權,有豐富和國際大廠談判聯盟經驗,也與頂尖名醫和學研機構有深厚友誼,在目前生醫業普遍還不知如何和國際大廠打交道中,他卻能輕易敲門。
投身醫材產業超過30年,張有德他和團隊發明的心血管、骨科及微創手術領域產品,陸續被嬌生、亞培收購合併,現在全球心導管支架手術,必須使用的血管內超音波及鼠蹊部止血器材就是他的傑作。
為讓台灣生技產業人才能快速和世界接軌,他動用了他個人與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心血管權威醫師及教授PeterJ.Fitzgerald多年情誼而促成「史丹佛計畫」。每年在台遴選學員到史丹佛受訓,受訓者須學習新創一間醫療器材公司所需一切,包括從idea到形成Knowhow、公司的管理營運及保護智慧財產及財務管理等,這一批種子部隊目前已陸續創立安盛生醫等公司。
另外,他也規畫成立生技創投,希望能提供資金和經驗協助學研機構甚至個人的好創意,讓更多案子進行,開啟台灣創新醫材的能量。
張有德說,台灣是從小生長的地方,所以要回來,這是一個基本的感情;以他的專業知識、經驗,正是台灣現階段發展生技產業最需要的!為了給年輕人學習發揮潛能的機會,他讓他們開眼界,也相信這些年輕人應該有實力讓台灣創新醫材能在國際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整合產官學資源,昨(20)宣布建置國內第一個線上生技、醫療產業平台「Taiwan Healthcare +入口平台」,行政院長毛治國與立法院長王金平共同出席,宣示將由政府帶頭推動生醫「行動化、國際化、規模化」。
生策會今年也選出30家標竿生技企業,其中奪得研發標竿有17新藥與醫材公司;獲得營運標竿有13家老牌原料藥、製藥與保健食品廠。
營運標竿包括原料藥三雄神隆、台耀、旭富;老牌學名藥廠永信、東洋、生達、杏輝、友華;醫材老廠百略、雃博、泰博、精華。唯一入選保健食品廠是葡萄王。
新藥、創新醫材研發標竿包括中裕、醣基、浩鼎、泉盛、聯亞、智擎、F*太景、杏國、中天、合一、友霖、台微體、因華、環瑞醫、聯合骨科、益安、瑞寶及台灣尖端。
毛治國示,去年行政院科技會報和衛福部推動「整合健康科技產業推動計畫」,並由民間建置「Taiwan Healthcare+國際入口平台」,要完成三任務,以IROC四個字母為行動代號。
I是代表Integration(整合);R是Recognition(認同);O是Opportunity (機會);C是Collaboration(合作)。
生策會今年也選出30家標竿生技企業,其中奪得研發標竿有17新藥與醫材公司;獲得營運標竿有13家老牌原料藥、製藥與保健食品廠。
營運標竿包括原料藥三雄神隆、台耀、旭富;老牌學名藥廠永信、東洋、生達、杏輝、友華;醫材老廠百略、雃博、泰博、精華。唯一入選保健食品廠是葡萄王。
新藥、創新醫材研發標竿包括中裕、醣基、浩鼎、泉盛、聯亞、智擎、F*太景、杏國、中天、合一、友霖、台微體、因華、環瑞醫、聯合骨科、益安、瑞寶及台灣尖端。
毛治國示,去年行政院科技會報和衛福部推動「整合健康科技產業推動計畫」,並由民間建置「Taiwan Healthcare+國際入口平台」,要完成三任務,以IROC四個字母為行動代號。
I是代表Integration(整合);R是Recognition(認同);O是Opportunity (機會);C是Collaboration(合作)。
生技股再掀掛牌熱潮!來勢洶洶的DR.WU達爾膚生醫科技(達爾膚)將於周四(30日)登錄興櫃,該股挾著台灣第一大醫美品牌,去年EPS也高達8.68元氣勢,預計將追價F-麗豐,帶動美容保養品和高獲利股的比價風。
另外,喜康、順天生技和基亞疫苗亦都將在第二季底、第三季初跟進掛牌,而寶齡、益安和敏成也都趕在下半年申請上櫃。新東陽轉投資的北極星在完成美國、台灣肝癌新藥ADI-PEG20三期臨床收案後,也預計回台登錄興櫃。
初步統計,預計今年底以前,至少有12家公司分別登錄興櫃和申請上櫃,晟德集團是大贏家,若加計已登錄興櫃的金樺,今年還可望有順天、豐華生技登錄興櫃,加上益安轉上櫃,今年該集團至少有3-4家公司的掛牌進度將有好消息。
此外,晟德也加碼投資澳優乳業,到上周為止投資39.73億元、持股比率29.6%,已逼近香港證交法持股超過30%將啟動收購的規定。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澳優不僅是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且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並持有荷蘭澳優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未來晟德將以拿下澳優主導權為目標,藉此成為全球性企業並擁有特色品牌。
以鴨子划水方式積極佈局的基亞集團,儘管在新藥開發上跌一跤,但轉投的基亞疫苗,在年底疫苗廠將完工,且目前疫苗開發進度符合預期下,近期將辦理公發,並趕在第三季登錄興櫃。另外,2013年年底併購的溫士頓藥廠,是以眼藥水與荷爾蒙藥品聞名,溫士頓目前也投入新劑型新藥開發,由於營運題材豐富,不排除明年IPO,也讓基亞集團浴火重生力道受矚目。
除了晟德和基亞集團外,新掛牌股中,新藥也多了一些生力軍。
由國際知名的凱鵬華盈、紅杉資本、伯樂創投及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等四大創投共同主導投資的喜康生技,亦可望5月登錄興櫃。喜康以蛋白質新藥、生物相似藥開發為主,有4個500升的發酵槽。
另外,北極星開發的「ADI-PEG20」,2015年2月已完成第三期肝癌臨床試驗病患招募,預計2015年底前完成試驗報告,如結果達到預期目標,將於2016年在美、歐及臺灣取得肝癌之藥證。
另外,喜康、順天生技和基亞疫苗亦都將在第二季底、第三季初跟進掛牌,而寶齡、益安和敏成也都趕在下半年申請上櫃。新東陽轉投資的北極星在完成美國、台灣肝癌新藥ADI-PEG20三期臨床收案後,也預計回台登錄興櫃。
初步統計,預計今年底以前,至少有12家公司分別登錄興櫃和申請上櫃,晟德集團是大贏家,若加計已登錄興櫃的金樺,今年還可望有順天、豐華生技登錄興櫃,加上益安轉上櫃,今年該集團至少有3-4家公司的掛牌進度將有好消息。
此外,晟德也加碼投資澳優乳業,到上周為止投資39.73億元、持股比率29.6%,已逼近香港證交法持股超過30%將啟動收購的規定。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澳優不僅是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且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並持有荷蘭澳優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未來晟德將以拿下澳優主導權為目標,藉此成為全球性企業並擁有特色品牌。
以鴨子划水方式積極佈局的基亞集團,儘管在新藥開發上跌一跤,但轉投的基亞疫苗,在年底疫苗廠將完工,且目前疫苗開發進度符合預期下,近期將辦理公發,並趕在第三季登錄興櫃。另外,2013年年底併購的溫士頓藥廠,是以眼藥水與荷爾蒙藥品聞名,溫士頓目前也投入新劑型新藥開發,由於營運題材豐富,不排除明年IPO,也讓基亞集團浴火重生力道受矚目。
除了晟德和基亞集團外,新掛牌股中,新藥也多了一些生力軍。
由國際知名的凱鵬華盈、紅杉資本、伯樂創投及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等四大創投共同主導投資的喜康生技,亦可望5月登錄興櫃。喜康以蛋白質新藥、生物相似藥開發為主,有4個500升的發酵槽。
另外,北極星開發的「ADI-PEG20」,2015年2月已完成第三期肝癌臨床試驗病患招募,預計2015年底前完成試驗報告,如結果達到預期目標,將於2016年在美、歐及臺灣取得肝癌之藥證。
興櫃醫材「股王」益安(6499)昨(20)日舉行股東會,除了通過申請上櫃和改選董事、獨立董事共7名外;總經理張有德表示,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預計今年提出FDA510(K)醫材上市申請,而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IVC-C01)可望進臨床,並啟動洽談授權或共同合作開發等策略聯盟機會。
益安昨日董事改選中,最受矚目的是增加了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為新任董事,由於蔡長海在兩岸生技醫療產業布局綿密,他的加入,未來不管是資金、醫療體系或大陸人脈,對益安都有大大的加分。
張有德表示,益安目前開發的3項產品是以授權為目標,但授權時機與FDA510(K)不能畫上等號。而授權的金額和市場需求、產業變化和競爭者有關,基本上,承受的風險高一些,可獲得的利潤就會高一些。
張有德指出,授權對象來源有三,包括威脅其現有產品的公司、產品可形成互補、有意進入新領域的公司,因此,益安在產品開發前,就已充分進行市場調查,清楚分析潛在可能授權對象。
續任益安董事長的林榮錦補充,授權的利基點與授權金額有些「眉角」,如果只為授權而授權,談的金額可能不漂亮。他舉例,當初智擎(4162)錢燒的很凶,一度就差500萬美元的關卡,如果那時就授權,僅能拿回本錢,但後來他個人和國發基金繼續投資渡過危機,智擎而後的授權是當時的八倍,因此,太早授權對公司不見得是好事。
去年每股淨損1.86元的益安,昨日股東會中順利通過申請上櫃,目標明年上櫃。而新任的董事分別為:林榮錦、張鴻仁、張有德和蔡長海,獨立董事則為楊啟航、馬嘉應和沈智隆。
益安昨日董事改選中,最受矚目的是增加了中醫大董事長蔡長海為新任董事,由於蔡長海在兩岸生技醫療產業布局綿密,他的加入,未來不管是資金、醫療體系或大陸人脈,對益安都有大大的加分。
張有德表示,益安目前開發的3項產品是以授權為目標,但授權時機與FDA510(K)不能畫上等號。而授權的金額和市場需求、產業變化和競爭者有關,基本上,承受的風險高一些,可獲得的利潤就會高一些。
張有德指出,授權對象來源有三,包括威脅其現有產品的公司、產品可形成互補、有意進入新領域的公司,因此,益安在產品開發前,就已充分進行市場調查,清楚分析潛在可能授權對象。
續任益安董事長的林榮錦補充,授權的利基點與授權金額有些「眉角」,如果只為授權而授權,談的金額可能不漂亮。他舉例,當初智擎(4162)錢燒的很凶,一度就差500萬美元的關卡,如果那時就授權,僅能拿回本錢,但後來他個人和國發基金繼續投資渡過危機,智擎而後的授權是當時的八倍,因此,太早授權對公司不見得是好事。
去年每股淨損1.86元的益安,昨日股東會中順利通過申請上櫃,目標明年上櫃。而新任的董事分別為:林榮錦、張鴻仁、張有德和蔡長海,獨立董事則為楊啟航、馬嘉應和沈智隆。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