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明機器人(興)公司新聞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對機器人產業釋出樂觀前景,包括五年內 機器人可做優秀外科手術。該公司的機器人產品Optimus預計明年出 貨成長10倍。業界再度對機器人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廣明旗下的達明亦準備從興櫃轉上市,已遞交上市申請。該公司以 協作型機器人為主要的產品每年出貨大約3,000台。雖然面對中國大 陸產品的低價競爭,但該公司指出,其優勢為機器手臂內建視覺辨識 以及AI推論引擎,可大幅降低周邊設備投入成本,整體的投資效益高 。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首度揭露,將跨足至自動化解決方案服務, 從方案評估、機構設計、發包施工到手臂編程,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 。
展望未來,達明將積極擴展應用領域,例如,已結合移動式機器人 (AMR+TM AI Cobot),導入至半導體、光電及電子產業的自動化解 決方案中。並拓展至焊接、堆棧等多元應用場景,及深入機械製造、 車用產業與食品產業等不同領域。
透過擴大市場涵蓋範圍,降低單一產業或區域景氣波動所帶來的影 響。打造「Plug & Play生態系」,持續與夾具、感測器等供應商 合作,未來將爭取更多國際廠商加入達明機器人Plug & Play生態 系及銷售網絡。
未來的研發重點,以資訊安全為重點,將導入最新安規標準認證。 規劃取得多項最新國際安全標準認證,包括功能安全相關的ISO 138 49-1:2023與ISO 10218-1:2025,以及工業資安標準IEC 62443-4-1與 IEC 62443-4-2,以提升TM AI Cobot的安全性與信賴度。未來將開發 更高負載的協作機器人。另外也會加強AI與數位孿生的技術。
該公司亦會積極導入AI,因應工業自動化需求,將AI推論技術內建 至手臂的控制器內,大幅提高內建視覺系統的識別能力,除原本既有 之定位功能外,擴展到AOI檢測能力。
隨著全球工業自動化需求的急速攀升,台灣的機器人概念股,如所羅門、和椿、達明等,在第一季均呈現五成以上的強勁年增。面對近期美國關稅動作對全球貿易的影響,這些業者雖然暫時保持觀望態度,但長遠來看,在全球人力短缺和美國製造業回流政策的背景下,機器人和自動化產業的發展將成為一股不可逆的趨勢。
勞動力短缺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而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的政策,將加速製造業通過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提升生產力。雖然消費性景氣短期可能受到全球貿易影響而放緩,但企業對於資本支出的態度普遍保守。然而,機器人概念股的業者普遍對產業前景保持樂觀,認為短期波動後將迎來長期成長。
和椿公司去年將機器人業務定為第二成長曲線,並加大軟體研發人力投入,專注於機器人落地應用解決方案。今年第一季,和椿與陸系普渡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引進其專業商用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酒店配送機器人和工業配送機器人。近期,和椿在北中南各地舉辦說明會,向潛在客戶介紹機器人的應用場景。3月份,和椿營收達2.09億元,年增85.81%,第一季營收4.87億元,年增67.97%,其中機器人相關業務成為主要成長動能。
達明機器人則專注於協作型機器手臂產品,其內建的視覺和AI應用技術優於同業,在大陸及歐美市場取得顯著成效。3月份,達明營收達2.03億元,年增49.06%,第一季營收年增50.8%,達4.95億元。
所羅門公司的AI及3D視覺辨識解決方案業務成長迅速,這得益於工廠產線自動化和機器視覺在瑕疵檢測等應用上的廣泛使用。今年第一季,所羅門營收達5億元,年增57.7%,月增27.17%,單季營收12.15億元,創下2022年第二季以來新高。
面向未來,所羅門計劃在5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展示支援人形機器人的新款視覺辨識軟體「超眼力」,並期望第四季能為營收做出貢獻。和椿則準備在8月的自動化展上展示機器人在製造業、零售及醫療領域的落地應用。
儘管第一季營收表現亮眼,但業界對第二季及今年後市仍保持謹慎態度。關稅衝擊的不確定性讓市場供需變得不明朗,短期內業者需要密切關注關稅對市場的影響。
勞動力減少為全球性議題,加上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的政策,將加 速製造業藉由導入自動化及機器人提高生產力,自動化已是明確的趨 勢。雖消費性景氣短期可能受全球貿易影響而收斂,但企業客戶對資 本支出趨於保守。但機器人概念股業者普遍對產業持短空長多看法。
和椿去年將機器人業務視為第二成長曲線,同時加碼軟體研發人力 ,致力於機器人落地應用解決方案。今年第一季宣布與陸系普渡科技 達成戰略合作,引進該公司專業商用掃地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酒店 配送機器人、工業配送機器人。近期密集在北中南各地舉辦說明會, 向潛在客戶介紹機器人的落地應用。和椿3月營收2.09億元,大幅年 增85.81%,第一季營收4.87億元,年增67.97%。主要成長動能來自 於機器人相關業務。
達明機器人則專注協作型機器手臂產品,受惠內建視覺和AI應用的 整體效益優於同業,在大陸及歐美市場頗有嶄獲,推升3月營收達2. 03億元,年增49.06%,第一季營收亦年增50.8%,達4.95億元。
所羅門三大業務中,成長力道最大就是AI及3D視覺辨識解決方案, 受惠工廠產線朝向自動化,及運用機器視覺做瑕疵檢測等應用,推升 該公司AI及3D視覺辨識業務,今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倍數成長。所羅 門3月營收達5億元,年增57.7%,月增27.17%,單季營收12.15億元 ,寫2022年第二季以來新高。
展望2025年,所羅門預計5月於台北國際電腦展,展示支援人形機 器人的新款視覺辨識軟體「超眼力」,並期望第四季貢獻營收。和椿 則備戰8月自動化展,將展示機器人於製造業、零售及醫療場域的落 地應用。
雖然第一季營收繳出亮眼年增成績單,但展望第二季及今年後市, 業者均擔憂,關稅震撼彈讓整體市場供需充滿不確定,短期內需密切 觀察關稅的衝擊。
達明機器人(4585)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的合作聯盟,與台灣知名造船公司台船以及美國智慧焊接技術領軍企業AME T Inc.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這次三方合作的目標是共同開發適應造船環境的協作型機器人,旨在推動台灣造船產業的智能化轉型,並提升焊接的效率與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達明機器人先前已與AMET簽署合作備忘錄,並透過該公司將其產品引進美國市場,專注於智慧焊接工程領域。達明機器人的AI焊接協作機器人已在造船業、機場航廈大型鋼構建材焊接,以及離岸風電等高精度需求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此次合作,達明機器人將結合AMET在航太、造船、能源及汽車等重工業領域的豐富市場經驗,以及台船在造船產業的深厚應用場景,共同投入研發新一代智慧型協作機器人焊接技術。這將不僅加速造船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同時也將拓展全球自動化AI焊接市場的潛力。
台船作為台灣最大的造船公司,未來將與達明機器人及AMET共同開發小型焊接機器人,專注於大型散裝輪及大型貨櫃輪的焊接應用。這項合作旨在縮短生產工期、降低人力成本,並強化台灣造船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在財務方面,達明機器人2024年實現營收14.81億元,年增長達17.54%,稅後純益為0.9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04元。2025年1至2月的營收為2.91億元,年增長率達52.04%。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達明機器人在市場上的良好表現和發展潛力。
廣達集團的子公司達明機器人(4585)近期傳來重大合作新聞,該公司昨日宣布與台灣著名造船企業台船以及美國智慧焊接技術領軍企業AMET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這次三方攜手,旨在開發更適合造船環境的先進機器人,進而推動造船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從而提升焊接效率和品質。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看好這次合作,認為它將為達明機器人的業務範疇帶來新的拓展,並為未來業績增長注入新動能。達明機器人一直以來致力于提供先進的智慧焊接解決方案,其TM AI焊接協作機器人已在造船業、機場航廈大型鋼構建材焊接,以及離岸風電等高精度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效應對全球焊接技術人才短缺的挑戰。
為了拓展美國市場,達明機器人去年已與AMET建立合作關係,並透過AMET將產品引進美國市場,鎖定智慧焊接工程領域。此次與AMET及台船的合作,將結合AMET在航太、造船、能源及汽車等重工業領域的豐富技術和市場經驗,以及台船在造船產業的實務經驗和應用場景,共同拓展全球自動化AI焊接市場,並推動新一代智慧型協作機器人焊接技術的發展。
台船作為台灣最大的造船公司,未來三方將合作開發的小型焊接機器人將專注於大型散裝輪及大型貨櫃輪的焊接應用。這項智慧焊接技術的引入,預計將提升造船業的生產效率和焊接品質,同時也有望縮短生產工期、降低人力成本,並加強台灣造船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達明機器人去年與AMET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AMET將達明機器人產 品引進美國,鎖定智慧焊接工程領域。
目前達明的AI焊接協作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造船業、機場航廈大型 鋼構建材焊接,以及離岸風電等高精度需求領域。
此次與美商AMET、台船合作,主要結合AMET在航太、造船、能源及 汽車等重工業領域的市場經驗,加上台船在造船產業的應用場景,三 方將投入研發新一代智慧型協作機器人焊接技術。
除了將會搶進造船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同時,也可以拓展全球自動 化AI的焊接市場。
台船為台灣最大造船公司,未來三方合作開發小型焊接機器人,將 專注大型散裝輪及大型貨櫃輪的焊接應用,希望可以縮短生產工期、 降低人力成本,並強化台灣造船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達明2024年營收14.81億元,年增17.54%,稅後純益0.94億元,每 股稅後純益1.04元。2025年1∼2月營收為2.91億元,年增52.04%。
市場看好,這次合作有助達明擴大業務範疇,為後市業績再添新動能。
達明表示,該公司致力於提供智慧焊接解決方案,目前其TM AI焊接協作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造船業、機場航廈大型鋼構建材焊接,以及離岸風電等高精度需求領域,協助產業因應全球焊接技術人才短缺的挑戰。
達明為擴大美國市場,去年已與AMET宣布合作,透過AMET將達明機器人產品引進美國市場,鎖定智慧焊接工程領域。
達明指出,此次攜手美商AMET與台船,結合AMET在航太、造船、能源及汽車等重工業領域的深厚技術與市場經驗,以及台船在造船產業的豐富實務經驗與應用場景,三方將進一步拓展全球自動化AI焊接市場,推動新一代智慧型協作機器人焊接技術,提升造船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台船為台灣最大造船公司,未來三方合作開發的小型焊接機器人將專注於大型散裝輪及大型貨櫃輪的焊接應用,透過智慧焊接技術提升造船業的生產效率與焊接品質。同時,此技術的導入將有助於縮短生產工期、降低人力成本,並強化台灣造船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MWC 2025於3月3日至3月6日舉行,為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技術展覽 ,被視為科技產業的年度盛事,預計吸引超過10萬名來自200多個國 家的參與者。今年的主題是「Converge. Connect. Create—融合、 連結、創造」,聚焦於人工智慧(AI)、5G技術、6G前瞻,以及衛星 通訊等領域的創新。
台廠包括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台灣大董 事長蔡明忠及總經理林之晨、遠傳董事長徐旭東、總經理井琪、中磊 董事長王煒等重磅級人物皆率領經營團隊前往。
雲達本次於MWC 2025展會中展示產品與技術也與AI息息相關。
雲達指出,在今年的MWC大會上,將展示與夥伴的多項合作,包括 AI/機器學習(ML)節能模型、數位孿生模擬、遠距AIoT、自動化機 器人、智慧校園等,所有這些都在最新網路技術中融入AI能力。
雲達補充,本次展示的技術與產品包含了與Red Hat、三星電子、 所羅門、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台灣大哥大、達明機器人、 Viavi、Vossic、Wind River等夥伴與開放社群的最新合作成果。
例如SUTD和雲達聯合開發了一套無縫整合實體5G網路的rApp(RAN 智能控制器應用)。這套rApp在QCT OmniPOD 5G企業專網中運行,可 在VIAVI TeraVM AI RAN Scenario Generator(AI RSG)模擬的虛擬 網路中,快速測試和驗證各種節能策略。又或是針對現在熱門的機器 人議題,雲達與達明機器人合作,運用協作機器人實現電子和汽車產 業智能自動化,這些機器人可精確高效地處理包裝、焊接和棧板堆疊 等任務。
廣達執行副總經理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表示,藉由與生態系統合作 夥伴密切合作,雲達能夠創新並提供推動產業前進的尖端解決方案, 且透過在AI、邊緣運算和機器人技術方面的努力,扶植了一個強大的 生態系,以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楊麒令先前表示,現在產業看好人形機器人,而機器人跟AI結合之 後,整個應用場面又會不太一樣,所以應該日後會有很大的成長;同 時人形機器人問世應該也會帶動伺服器需求,因為不管是機器人或是 各種應用,都需要後端,因此不論是私有雲甚至是公有雲,應都還是 會繼續拓展。
法人指出,隨著機器人技術迅速發展,智能自主系統同步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的重要驅動力,不僅能自主執行複雜任務,更能應用於製造業、醫療保健、智慧城市等不同場域,引爆新商機。
尤其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去年GTC大會宣布,推出專為「機器人技術開發者」與「生成式AI愛好者」提供創新技術的平台以來,全球興起一波「AI機器人」軍備大戰,吸引各大廠搶進。
輝達打造的開發者套件本身採用的成本較低,還能為人型機器人提供穩定的支援,備受關注。今年度輝達GTC大會將於美西時間3月17日登場,業界聚焦AI機器人在內的各項軟硬體最新發展。
廣達集團旗下廣明的子公司達明深入部署機器人領域,其產品除已應用在旗下廠區,也已銷售到半導體、3C電子及醫療產業等領域。
達明是全球唯一來自台灣的協作機器人品牌暨生產商,並與上百個經銷商合作,遍及中國大陸、歐洲、日本、南韓和東南亞等地,鎖定「內建視覺的協作型機器人、智慧工廠管理軟體以及應用解決方案」等產品及服務,最知名的以協作機器人衍生的無人搬運車(AGV),協助客戶產線完成各項搬運工作。
英業達開發機器技術,主要將集團在機體運動、感知、與操控性等方面的深厚底子,以及多年來培養出的成熟機器人作業系統(ROS)開發經驗,運用到機器人手臂,並在硬體設備搭載結合AI技術的軟體系統,打造出一整條智慧自動化產線,逐步建構AI智慧工廠。
廣明2024年營收81.39億元,跌破百億元,年減21.74%,稅後純益 6.49億元,年減41.53%。2024年第四季營收23.74億元,年減14.6% 。
展望2025年,廣明認為上半年業績應略有回溫,但幅度不會大,而 2025年下半年目前尚不明確。廣明1月營收為7.32億元,年增0.79% 。
廣明旗下子公司、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的協作型機器人廠商達明機 器人,去年第三季登錄興櫃。目前看好智慧工廠等需求,也與美國軍 工系統廠商及大陸半導體設備業者展開合作,以整合AI視覺辨識功能 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提供高CP值的解決方案為市場訴求。去年興櫃 法說會時曾透露,達明機器人計畫今年第三季轉上櫃。
近期受國際大廠競逐機器人產業帶動,達明興櫃行情亦水漲船高, 26日日均價為455.64元,廣明對達明持股近8成(79.9%),達明日 前亦透露,正在招兵買馬充實研發團隊,並已投入人形機器人相關研 究。
台灣科技龍頭輝達年度盛會「GTC大會」即將於美西時間3月17日至21日盛大開幕,吸引了包括鴻海集團、廣達集團、仁寶等逾十家台灣重量級廠商跨海參與,展現與輝達間深厚的合作關係。其中,鴻海集團預計由董事長劉揚偉帶隊出征,而仁寶則是首次受邀參與,引發矚目,並將展示其在AI伺服器領域的雄心。
今年參與GTC大會的台灣廠商眾多,除了鴻海集團旗下的工業富聯、鴻騰精密、鴻佰科技,廣達集團的雲達與達明,以及仁寶、緯創、緯穎、英業達、台達電、華碩、和碩、微星、技嘉、研華與新漢等,他們將橫跨伺服器代工、品牌、關鍵零組件、邊緣運算應用等多元領域。
輝達GTC大會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去年黃仁勳執行長在會上揭露了Blackwell架構等新品,並在會議最後壓軸展出機器人大秀,話題持續延燒。鴻海集團去年以鴻佰科技名義參與,今年則提升至集團層級,由母公司領軍,帶領旗下子公司全力出擊。劉揚偉將再度出席,展現鞏固AI伺服器龍頭地位的決心。
鴻海集團將在會上展示先進的AI技術、智慧製造、數位孿生、GB200伺服器,以及由AI驅動的照護機器人等。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將參與下世代的AI即實體AI論壇,探討實體AI如何帶領工業數位化進入新時代。
仁寶今年首次參與GTC,董事長陳瑞聰宣示,仁寶在PC、智慧裝置領域已有良好基礎,未來兩年將在AI伺服器領域展現出色表現,不會讓大家失望。
廣達集團由執行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領軍,緯創則由總經理林建勳帶隊。市場預測,今年代工廠將展出最新的AI伺服器及先進冷卻解決方案,展現實力。
英業達今年參展攤位緊鄰輝達,將展出與輝達合作的AI伺服器,以及AI筆電、元宇宙及物聯網等相關產品。
台達電今年仍是唯一參加GTC大會的電源廠,董事長鄭平有望親自率隊參展,且攤位規模較去年倍增。鄭平表示,今年營運目標持續成長,其中AI是一大主題。
華碩則是因應生成式AI需求增長,推出採用輝達最新技術的AI伺服器解決方案,滿足跨產業AI應用需求。
和碩在GTC上展示AI伺服器、GenAI平台及如何運用AI協助生產製造等解決方案,特別是GB200 NVL36多節點、液冷、機櫃級平台,專為處理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而設計。
參與今年GTC大會的重量級台廠包括鴻海集團(工業富聯、鴻騰精密、鴻佰科技)、廣達集團(雲達與達明)、仁寶、緯創、緯穎、英業達、台達電、華碩、和碩、微星、技嘉、研華與新漢等,橫跨伺服器代工、品牌、關鍵零組件、邊緣運算應用等領域。
GTC大會是輝達年度大戲,去年GTC大會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揭露Blackwell架構等新品,並在專講最後壓軸端出機器人大秀,話題延燒一整年不墜。
鴻海去年GTC大會以鴻佰科技名義參與,今年提升到鴻海集團層次,由母公司鴻海領軍,帶領旗下各子公司出擊,劉揚偉今年將再度出席,展現鞏固AI伺服器龍頭地位的決心。
今年鴻海集團將展示先進的AI技術、智慧製造、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GB200伺服器,以及由AI驅動的照護機器人等,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將參與下世代的AI即實體AI論壇,探討實體AI如何帶領工業數位化進入下一個新時代。
仁寶今年首度參與GTC,董事長陳瑞聰公開宣示,仁寶在PC、智慧裝置都有相當好的基礎,未來兩年會在AI伺服器領域看到不錯的成績,不會讓大家失望,輝達今年GTC大會「絕對不會缺席」。
廣達由執行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領軍,緯創由總經理林建勳帶隊。市場預料,今年代工廠都將展出最新的AI伺服器及先進冷卻解決方案,大秀肌肉。英業達今年參展攤位緊鄰輝達,除與輝達合作的AI伺服器,也將展出AI筆電、元宇宙及物聯網等相關產品。
台達電今年仍是唯一參加GTC大會的電源廠,董事長鄭平有望親自率隊參展,且GTC參展攤位較去年倍增。
鄭平日前表示,今年營運目標持續成長,其中AI是非常大的主題。台達電整合電源、散熱及被動元件三大關鍵零組件優勢,從電網一路做到晶片,提供全系列AI電源全方位整合方案,成為輝達新晶片電源廠大贏家,通吃輝達新推出殺手級AI晶片架構Blackwell系列B100、B200、GB200晶片訂單。
華碩因應生成式AI日益增長的需求,去年在GTC推出採用來自輝達最新技術,包括B200、GB200和H200等,以提供最佳化的AI伺服器解決方案,滿足更多跨產業AI應用。
和碩去年在GTC上展示AI伺服器、GenAI平台及如何運用AI協助生產製造等解決方案,尤其GB200方面,和碩目前積極開發的GB200 NVL36是一個多節點、液冷、機櫃級平台,專用於處理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
廣受矚目的達明機器人公司,近日在台灣市場投下了震撼彈。該公司於6日宣布與知名半導體製造商ASMPT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闖進智慧製造及半導體產業的廣闊天地。達明機器人將利用ASMPT的優勢和客戶資源,將其協作型機器人產品帶入半導體產業,展開新一波的市場拓荒。
達明機器人以其特色內建的視覺定位及AI檢測能力聞名,每年出貨量超過3,000台,通過全球逾百家的代理商及系統整合商銷售,客戶遍佈電子業、汽車業、倉儲業、工具機、機械加工、半導體及食品類等領域。2024年,達明機器人的營收達14.81億元,年增長率達17.54%,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更是達到0.5元。今年元月的營收更是呈現出年月雙增的亮麗成績,月增4.6%、年增28.8%。
ASMPT作為半導體、電子產品製造硬件及軟件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擁有高精度製造、智能自動化系統的專業技術。其產品涵蓋半導體裝嵌、封裝及SMT(表面貼裝技術)等領域。ASMPT資深副總裁及主流ICD業務負責人Avian Ho表示,未來將將達明機器人的專業技術融入ASMPT的尖端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生產流程網絡化、自動化和優化,並透過整合硬件、軟件與服務,推動智慧工廠的發展。
達明機器人全球銷售總監章春蕙強調,達明機器人在半導體產業已取得多元的應用成果,此次與ASMPT的合作將是達明的重要里程碑。雙方合作將加速電子與半導體製造商邁向智慧化工廠,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達明機器人即將於2025年3月參加輝達GTC大會,預計在會上發表論文及進行演講。這次大會將是達明機器人展示其技術與產品的重要平台,也將對外傳達其對智慧製造未來的熱情與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達明機器人與輝達的合作已經歷時不短。達明機器人利用NVIDIA Omniverse機器人模擬應用程式打造數位雙生,並使用NVIDIA的AI及GPU在雲端進行訓練,在機器人身上進行推論,這些技術的融合將為達明機器人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廣達集團旗下的達明機器人(4585)近日再傳佳音,與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領軍企業ASMPT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搶攻當紅的半導體自動化市場。這次合作,讓達明機器人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再下一城,預期將為公司營運帶來正面影響。
根據法人分析,達明與ASMPT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其半導體應用毛利率,雙方技術與專業的整合,也將在AI、自動化與智慧製造領域開拓更多創新機會。預期隨著這次合作的進行,達明將在半導體領域擴大客戶市占率。
達明機器人全球銷售總監章春蕙表示,達明在半導體產業已取得多元的應用成果,與ASMPT的合作將為客戶提供更先進的自動化解決方案,這是達明在半導體領域的重要里程碑。她期待與ASMPT攜手開發更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
ASMPT資深副總裁及主流ICD業務負責人Avian Ho則指出,將達明機器人的專業技術與ASMPT的尖端解決方案結合,將提升生產流程的網絡化、自動化和優化,並推動智慧工廠的發展。這次合作的目的,是加速電子與半導體製造商邁向智慧化工廠,提升生產效率、靈活性和品質。
達明機器人現有的機械手臂年產能超過3,000台,全球累計銷量達1.5万台。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強勁支持下,達明機器手臂多年前已進入國內各大半導體大廠,並陸續擴大市占率。法人預期,達明與ASMPT的合作將進一步擴大其在半導體市場的業務。
達明昨日還公布,今年1月營收達1.35億元,月增4.65%、年增28.81%。展望未來,達明執行長陳尚昊強調,即將面對的協作機器人產業整體狀況不佳,但對於達明來說,今年營運成長目標仍將超越協作機器人產業平均水平,預計至少將有超過二成的增長。根據研調機構預估,2022年協作型機器人產值將達7.6億美元,並且每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有二、三成的空間。
智慧製造的風潮在全球範圍內不斷蔓延,而台灣作為亞太地區的製造重鎮,其發展動態更是引人矚目。即將於3月3日至8日登場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 2025),將在南港展覽館1、2館及台北世貿1館盛大舉行,這將是該展覽的第30屆紀念,也將成為國內外產業領袖交流合作的平台。
本次展覽以「Integrate to Innovate(整合創新,智造未來)」為核心理念,聚焦於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及節能永續等主題,旨在引領全球製造業朝向未來發展。主題演講及產業論壇的報名購票活動已經開啟,並提供早鳥優惠,至2月15日前購票可享受優惠價格。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作為全球智慧製造暨工具機的指標展會,將透過主題演講讓參與者從全球視野洞察未來製造趨勢。其中,日本THK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寺町彰博將作為國際講者,分享人工智能時代製造業的未來展望。而國內講者則由達明機器人執行長陳尚昊擔綱,他將帶來如何結合AI與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高效且經濟的自動化建置模式的經驗分享。
達明機器人作為協作型機器人領導企業,其技術與創新在智慧製造領域具有重要地位。陳尚昊的演講將對於想要了解如何應用AI與自動化技術於生產線的企業提供寶貴的見解。
除了精彩的演講,TIMTOS 2025還將集結超過千家海內外指標企業,展現台灣在智慧製造領域的整合與創新實力。這五大應用領域包括半導體、電動車、醫療、航太與綠能,均將在展覽中亮相。
對於想要參與此次盛會的觀眾,可以透過官方網站(www.timtos.com.tw)進行線上預先登記參觀,並有機會免費獲得限量TIMTOS第30屆紀念撲克牌。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智慧製造的盛會,並感受台灣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達明的主要產品為協作型機器人,其特色為內建視覺定位及AI檢測 能力,每年出貨量達3,000多台,透過全球逾百家的代理商及系統整 合商銷售,客戶涵蓋電子業、汽車業、倉儲業、工具機、機械加工、 半導體及食品類。
達明2024年營收為14.81億元,年增17.54%,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 0.5元。達明今年元月營收1.35億元,展現年月雙增成績,月增4.6% 、年增28.8%。
ASMPT為半導體、電子產品製造硬件及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具備 高精度製造、智能自動化系統專業技術。產品涵蓋半導體裝嵌、封裝 及SMT(表面貼裝技術)。
達明機器人全球銷售總監章春蕙表示,達明機器人在半導體產業已 有多元的應用成果。此次與ASMPT合作,主要是為其客戶提供自動化 解決方案,此次簽署MOU為達明重要里程碑。
ASMPT資深副總裁及主流ICD業務負責Avian Ho表示,未來會將達明 機器人的專業技術融入ASMPT的尖端解決方案,為客戶改善生產流程 的網絡化、自動化和優化,還將透過整合硬件、軟件與服務,推動智 慧工廠的全面發展。而雙方希望加速電子與半導體製造商邁向智慧化 工廠,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達明機器人即將出席2025年3月輝達GTC大會,預計在該場合發表論 文及演講。
達明與輝達雙方合作已久,達明利用NVIDIA Omniverse機器人模擬 應用程式打造數位雙生,亦使用NVIDIA的AI及GPU在雲端進行訓練, 在機器人身上進行推論。
達明表示,此次合作將整合雙方的技術與專業,雙方將在AI、自動化與智慧製造領域探索更多創新機會。法人預期,隨著雙方攜手合作,有助達明擴張半導體領域客戶市占率。
達明機器人全球銷售總監章春蕙表示,近年來,達明機器人在半導體產業已展現多元的應用成果。此次與ASMPT合作,為其客戶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是在這一關鍵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期待與ASMPT共同開發更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
ASMPT資深副總裁及主流ICD業務負責人Avian Ho表示,將達明機器人的專業技術融入ASMPT的尖端解決方案,不僅將提升生產流程的網絡化、自動化和優化,還將透過整合硬件、軟件與服務,推動智慧工廠的全面發展。這次合作的目標是加速電子與半導體製造商邁向智慧化工廠,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靈活性與品質。
達明目前機械手臂年產能約3,000多台,全球累計銷量達1.5萬台。其中,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勁,達明機器手臂多年前已打入國內半導體大廠,也陸續擴大市占率。法人看好,隨著達明與ASMPT攜手合作,有助達明擴大半導體市場業務。
此外,達明昨日亦公布今年元月營收為1.35億元,月增4.65%、年增28.81%。
展望後市,達明執行長陳尚昊先前指出,其實協作機器人整體產業目前狀況不太好,現階段科技業看來只有AI伺服器領域表現一枝獨秀,但不可能一直不好,達明對今年營運成長目標還是要高於協作機器人產業均值,至少逾二成的增長。
依研調機構預估,2022年協作型機器人產值為7.6億美元,每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有二、三成空間。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為全球指標智慧製造暨工具機展會,透過主題演講,從全球視野洞察未來製造,再由產業論壇匯聚業界菁英,共話未來製造。即日起可至官方網站(reurl.cc/kMWkmn)購票,有機會免費獲得限量TIMTOS第30屆紀念撲克牌。
主題演講將在3月4日上午10時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1會議室舉行,邀請日本THK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寺町彰博為國際講者,剖析人工智能時代製造業的未來,探討目前人力資源短缺的解決方案;國內講者則由協作型機器人領導企業達明機器人執行長陳尚昊擔綱演講,分享如何結合AI與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高效且經濟的自動化建置模式。
TIMTOS 2025亮點主題包括AI與機器人、智慧製造及節能永續,以「Integrate to Innovate(整合創新,智造未來)」為核心理念,引領全球業者開創半導體、電動車、醫療、航太與綠能五大應用領域,集結超過千家海內外指標企業,展現臺灣在智慧製造領域的整合與創新實力。線上預先登記參觀網址:www.timtos.com.tw。
人形機器人熱潮席捲全球,台灣工具機業也逐漸感受到這股趨勢帶來的機會。近日,工具機公會名譽理事長、東台集團董事長嚴瑞雄在公會活動中強調,雖然台灣目前尚未有廠商生產人形機器人,但諧波減速機、行星滾柱螺桿等關鍵零組件的製造能力,讓台灣廠商在這個領域具有潛在的競爭優勢。
嚴瑞雄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受到大資本的支持,中國大陸透過國家力量推動,韓國現代集團與三星等企業也積極投入。台灣廠商若要抓住這波趨勢,應該著重於機構件的生產和技術合作。
在工具機業的發展上,現階段機器人主要扮演工具機的配角,負責上下料等任務。未來,工具機業應該思考如何將工具機與自動上下料系統無縫整合,以提升整體效率。
近年來,許多生產工業機器人的廠商開始轉向協作機器人的發展。達明機器人作為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廠,其關鍵零組件如諧波減速機等,目前仍由日本廠商主導。然而,台灣已有廠商投入關鍵零組件的開發及量產,台灣廠商在這一領域具有優勢,但仍需進一步的整合與載體設計。
嚴瑞雄還提到,工業機器人的動力集中在關節部分,需要用到馬達、控制器及諧波減速機等零件。人形機器人的直線運動則需要行星滾柱螺桿,這些零件的組裝精密度和加工難度較高。國內已有業者投入相關加工,台灣廠商可提供所需的設備。特斯拉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的售價將在2萬至3萬美元之間,但由於生產成本較高,可能需要增加一個數量級。
上銀、直得、全球傳動等三家傳動系統元件廠商也先後投入工業用機器人的開發。直得生產微型線性滑軌,並計劃在2024年推出微型六軸機器人和機器手臂,並在2025年拓展歐美市場。全球傳動則計劃在2024年投入行星式滾柱螺桿的開發,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投產並對營收做出貢獻。
嚴瑞雄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是由大資本掌控,中國大陸靠國家力 量推進,韓國現代集團購併機械狗相關技術,三星也投入資金發展, 台灣廠商機會在於機構件的生產與技術合作。
對工具機業而言,現階段機器人在工具機扮演上下料的配角角色, 未來應多思考以工具機為中心而與自動上下料無縫整合。
近年許多生產工業機器人廠商朝協作機器人發展,嚴瑞雄說,達明 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協作機器人廠,但諧波減速機等關鍵零組件仍由日 廠主導,台灣已有廠商投入開發及量產,台灣廠商在關鍵零組件具優 勢,仍需更多整合與載體設計。
嚴瑞雄指稱,工業機器人動力集中在關節,所需的馬達、控制器及 諧波減速機等零件。人型機器人會有直線運動,需要行星滾柱螺桿, 組裝精密度與零件加工較難,國內已有業者投入,這些加工需要設備 ,台廠可提供;特斯拉喊出未來人形機器人售價2萬∼3萬美元,依目 前生產成本可能「要多加1個0」。
上銀、直得、全球傳動等三家傳動系統元件廠商,先後投入工業用 機器人開發。直得生產微型線性滑軌再跨到大型線性滑軌,2024年推 微型六軸機器人及機器手臂,預計2025年拓展歐美市場。全球傳動2 024年投入行星式滾柱螺桿開發,預計2025年下半年投產及貢獻營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