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聖國際生技(上)公司新聞
長聖國際生技(6712)即將在1月8日登上櫃櫃場,這家以細胞治療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將成為台灣首家以此類業務上櫃的公司。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的里程碑,長聖國際生技已經開始進行上櫃前的現增發行新股公開承銷。這次的公開抽籤將在12月28日進行,而公開申購的張數已經確定為1,105張,申購價格則定在138元。 這次的現增發行,對於長聖國際生技來說,不僅是上櫃的準備工作,也是公司發展的重要一步。在細胞產品委託製造業務方面,長聖國際生技表現穩定,成長可觀。尤其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公司的表現更是領先於同業。今年前11個月,該領域的營收貢獻已經達到約5,774萬元,年增率超過八倍。 長聖國際生技強調,他們的研發核心是免疫細胞及幹細胞等新興藥物。在細胞療法領域,公司的優勢十分明顯,從獲核准執行的件數、合作醫院數量到收案人數,都位居全台第一。這些亮眼的數據,不僅證明了長聖國際生技在細胞治療領域的領先地位,也讓人對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長聖在細胞產品委託製造業務穩定成長,於癌症免疫療法領域領先同業,今年前11月累計該領域的營收貢獻約有5,774萬元,年增逾八倍。
長聖表示,該公司專注於免疫細胞及幹細胞等新興藥物研發為核心,在細胞療法領域優勢在於,相關獲核准執行的件數、合作醫院及收案人數皆居全台之冠。
長聖在細胞委託製造(特管辦法)裡夾持著四大競爭優勢:(1)核准項目最多,為國內同時具有多元性細胞產品的生技公司如樹突細胞疫苗(DC)、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CIK)與骨髓間質幹細胞(BMSC)。(2)核准件數最多:衛福部核定43件免疫癌症治療中,長聖占有17件(占所有核定項目的40%)。(3)合作醫院最多:與18家醫院簽訂MoU與委託製造合約,開始收治病患達8家醫院。(4)收案人數最多:已收治141位病患,細胞產品委託製造業務穩定成長,長聖於癌症免疫療法領域領先同業。
長聖今年前11月累計特管辦法營收5,774萬,年增8.08倍。其中最令人關注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的療效,在12月16日中國附醫公開資料,已有正面臨床數據,鄭隆賓執行長表示接受DC-CIK有14人完成治療,平均腫瘤控制率可達78.6%,包括1人腫瘤明顯消失,3位獲得腫瘤縮小,7位沒有惡化。而10位病人完成DC治療,接受DC治療可達70%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1位、2位腫瘤縮小與4位沒有惡化。對於現有療法效果不彰的癌症病人來說,帶來了一線希望。
在新藥方面,由於異體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獲美國與台灣FDA核准進行一期與二期臨床試驗治療於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與COVID-19,具有潛在商機可觀,目前已有美國藥廠洽談授權和合資成立公司。至於癌症新療法CAR-T,國際上已有三個產品在美國上市,主要是針對呈現CD19(B細胞淋巴瘤皆有的特異性抗原)的淋巴癌和白血病等血液癌症,現行CAR-T療法仍有進步空間如應用於實體腫瘤、降低副作用與異體細胞使用等,而長聖CAR001可望以人類白血球抗原(HLA-G)為標記的CAR-T療法,克服現行CAR-T的缺點,CAR001具有:(1)可用在實體腫瘤(惡性腦瘤、乳癌、胰臟癌、卵巢癌等難以治癒的癌症)。(2)降低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副作用及(3)用於異體移植上有突破,可事先製造保存並於需要時取用(off-the-shelf)而備受關注。若以2017年Gilead宣布以119億美金併購的KitePharma即為一極佳實例,目前已有廠商洽談CAR001技轉,長聖未來兩項新藥(UMSC01與CAR001)若有可能獲得國際技轉,授權金將可挹注收入。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在最近的法說會上,透露了集團未來的發展策略與目標。他強調,在併購、投資以及打群架的綜效發揮下,將力圖在2025年培育出8至10家市值超過300億元的小金雞。其中,澳優在未來2年內預計躍升為全球前五大嬰兒奶粉公司,而東曜則將分割為專注於CDMO和新藥的兩家公司。 晟德集團旗下的轉投資事業將在年底掀起IPO浪潮,長聖、博晟、加科思等公司在台灣和香港掛牌,帶動帳面資產總額在短短2個月內大幅增加,從第三季底的249億元、可流通資產201億元,跳升至381億元、333億元,總增長達132億元。根據晟德前三季的EPS已達5.47元,法人預估全年每股盈餘將挑戰歷史次高紀錄,僅次於2018年的17.98元。 林榮錦解釋,公司的策略是將轉投資當作產品經營,讓事業體進入資本市場成為流動資產。隨著公司一個個上市,市值將逐漸擴大,並通過調節持股獲利。儘管2021年沒有公司掛牌上市,但2022年與2023年將迎來新一波轉投資掛牌熱潮。澳優、永昕和順藥將啟動併購,其中澳優將從目前的全球前七大嬰兒奶粉公司躍升至前五大。 永昕將加強CDMO業務,並打造為全球大廠生物藥生產基地,擁有多個蛋白質與抗體產線。同時,永昕也將跨足異體細胞治療、蛋白質藥物、ADC及異體細胞治療的全球化CDMO廠。預計明年8月啟動GMP三、四、五廠的興建計畫,並於2025年開始提供相關製造服務。 順藥的短期策略是持續擴張長效止痛劑LT1001的全球覆蓋率,並穩定貢獻現金流。中長期目標則是快速推進研發進程,聚焦於缺血性腦中風重磅新藥LT3001的二期療效驗證,以及適用於洗腎止癢的新藥LT5001。 林榮錦表示,看好異體細胞治療與CDMO的發展趨勢,將透過順藥、東曜與永昕等轉投資積極合作,深化集團綜效一同搶攻市場。他預期未來每年將保持20億元現金收益,並每年穩定配息8至12億元。同時,匯整資源,目標至2025年孵育出10家市值超過10億美金、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台灣生技業龍頭<長聖國際生技>近來動作頻繁,旗下母公司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在法說會上揭露了未來發展策略。林榮錦強調,晟德集團將積極進行併購、投資,並力拚2025年培育出8至10家市值超過300億元的小金雞。其中,澳優在2年內將躍升為全球前五大嬰兒奶粉公司,而東曜則將分割為專攻CDMO和新藥的兩家公司。
晟德集團轉投資的成果逐漸顯現,旗下達亞、長聖、博晟和加科思分別在台灣和香港掛牌,帳面資產總額和可流通資產在短短兩個多月內大增132億元。林榮錦指出,晟德將轉投資當作產品經營,讓事業體進入資本市場,進而提升市值,並透過調節持股獲利。
未來,澳優、永昕和順藥將啟動併購,其中澳優將從目前全球前七大嬰兒奶粉公司進軍前五大。永昕則將強化CDMO業務,並投入異體細胞治療領域,預計明年8月啟動GMP三、四、五廠的興建計畫,並於2025年開始提供蛋白藥、ADC、異體細胞治療生產製造服務。順藥則將持續擴張長效止痛劑LT1001的全球覆蓋率,並快速推進研發進程,重點鎖定缺血性腦中風重磅新藥LT3001的二期療效驗證。
林榮錦對異體細胞治療與CDMO的趨勢持看好態度,並將透過旗下轉投資積極合作,深化集團綜效,搶攻市場。他還表示,未來將保持每年20億元現金收益,並每年穩定配息8至12億元,目標至2025年孵育出10家市值超過10億美金、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旗下轉投資年底掀IPO浪潮,晟德受惠達亞、長聖、博晟和加科思分別在台灣和香港掛牌,推升帳面資產總額從第三季底的249億、可流通資產201億,在12月21日一口氣增加至381億、333億,2個多月就大增132億元。以晟德前三季EPS已達5.47元來看,因評價利益拉抬,法人預估全年每股盈餘挑戰史上次高,僅次於2018年創下的17.98元紀錄。
林榮錦表示,該公司策略就是把轉投資當產品經營,亦即先讓事業體進入資本市場變成流動資產,當公司一個個上市後,市值就會變大,然後再調節持股獲利。不過,2021晟德旗下沒有公司掛牌上市,但2022年、2023年會有新一波轉投資掛牌熱潮。此外,林榮錦指出2021年起澳優、永昕和順藥將啟動併購,澳優將由目前前七大嬰兒奶粉前進至前五大。
永昕則會強化CDMO業務,打造成為擁有多個蛋白質與抗體產線的全球大廠生物藥生產基地。此外,永昕今年也投入異體細胞治療領域,將跨足細胞與基因治療、蛋白質藥物、ADC及異體細胞治療的全球化CDMO廠。永昕預計明年8月啟動GMP三、四、五廠的興建計畫,並於2025年開始提供蛋白藥、ADC、異體細胞治療生產製造服務。
順藥短期策略為持續擴張長效止痛劑LT1001之全球覆蓋率並穩定貢獻現金流、中長期目標為快速推進研發進程,重點鎖定缺血性腦中風重磅新藥LT3001的二期療效驗證,及可望創造第二成長曲線、適用於洗腎止癢(尿毒性搔癢)新藥LT5001,預計於完成臨床一/二期後有機會獲得國際授權門票。
林榮錦表示,看好異體細胞治療與CDMO的趨勢,將透過順藥、東曜與永昕等轉投資積極合作打群架,深化集團綜效一同搶攻市場。他指出,未來希望保持每年20億元現金收益,也會每年穩定配息8∼12億元,同時匯整資源,目標至2025年孵育出10家市值超過10億美金、具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台灣生技股熱潮持續,長聖國際生技領先掛牌!
近期,由於疫情影響,台灣生技股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帶動IPO市場的熱度。其中,晟德(4123)轉投資的長聖、達亞、博晟等生技股,以及亨泰光、威健生技、台微醫等六檔生技股,皆已取得櫃買中心同意櫃檯買賣契約,排隊等掛牌。預期農曆年前將有一波新股掛牌熱潮。
在眾多生技股中,達亞最受矚目。該公司將於本周五(12月18日)掛牌,興櫃價已來到283.5元,是興櫃生技股最高價,與指標生技股精華光學股價相當,有機會成為生技股王。達亞專注於醫療器材模具開發和零組件射出成型,今年前三季每股純益(EPS)已達8.2元。
長聖國際生技預計明年1月6日掛牌,興櫃價為188.5元。該公司布局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提供多樣化細胞治療產品,聚焦於治療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等重大疾病的新藥開發。
亨泰光專注於角膜塑型鏡市場,營收主要集中於台灣及中國大陸地區,今年起積極拓展東南亞國家及亞洲其他國家的產品銷售業務,力圖成為亞洲區最大的特殊隱形眼鏡製造商。
博晟生醫則具有第三級醫材研發能力,鎖定高端醫材,打造「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及「骨頭誘導因子(OIF)」兩項骨科再生技術平台,目前興櫃價為37元。
台微醫預計12月25日舉辦上櫃前業績發表會,力拚農曆年前掛牌。該公司是台灣第一家脊椎微創品牌企業,主要業務為製造銷售脊椎融合手術相關產品、脊椎壓迫性骨折治療手術相關產品、骨水泥產品,已成功打入多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
長聖國際生技即將躍升為台灣首家以細胞療法為主要業務的上櫃公司,預計在2021年1月8日正式掛牌。這家公司在細胞療法領域的發展,不僅展現了其雄厚的學術背景和醫師臨床實務經驗,還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自主開發的能力。
長聖國際生技的研發團隊由96%的博碩士學歷人員組成,平均產業年資近十年,與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等機構有專屬授權,擁有多項細胞療法技術。公司擁有三間細胞製備廠,2020年還協助衛福部委託台灣生醫品質保證協會進行GTP模擬查廠,展現了其在細胞製造方面的優異能力。
作為一個專注於癌症及重症新藥開發的公司,長聖國際生技在免疫細胞及幹細胞技術平台上完整布局,提供多樣化的細胞治療產品,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公司目前正全力開發ADCV01、UMSC01等新藥,並推進CAR001(一種有望克服現行CAR-T產品副作用的產品)的研發。長聖的這些新藥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已吸引市場關注,並與多個國際授權對象及合作開發夥伴進行洽談。
近期,長聖國際生技的免疫細胞治療為癌末病患帶來新希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12月5日發表了關於細胞治療的經驗與臨床數據,指出接受DC治療的患者,腫瘤控制率可達70%。其中一位頭頸癌病患在接受放化療和DC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
長聖國際生技擁有優秀的學術和醫療資源,不斷推進新藥臨床試驗,並與特管辦法細胞產品委託製造合作,以加速新藥開發。公司的兩項業務——新藥開發與特管辦法細胞製劑製備——相互輔助,並持續引入創新技術,為公司帶來價值提升。作為台灣首家以細胞療法為主要業務的上櫃公司,長聖國際生技在台灣細胞治療領域的領航者地位不證自明。
目前排隊等掛牌的生技股中,以達亞最受矚目,達亞將在本周五(12月18日)掛牌,目前興櫃價來到283.5元,是興櫃生技股最高價,且與指標生技股精華光學股價相當,掛牌後有機會拚上生技股王。
達亞是醫療器材模具開發和零組件射出成型廠,今年前三季獲利表現亮眼,每股純益(EPS)已來到8.2元。
長聖預計明年1月6日掛牌,目前興櫃價188.5元。長聖布局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提供多樣化細胞治療產品。聚焦於治療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等重大疾病的新藥開發公司。
亨泰光目前興櫃股價138.5元,該公司主打角膜塑型鏡市場,營收主要集中於台灣及中國大陸地區,今年起開始積極拓展東南亞國家及亞洲其他國家的產品銷售業務,以期成為亞洲區最大的特殊隱形眼鏡製造商。
博晟生醫具有第三級醫材研發能力,鎖定高端醫材,透過全球分工模式打造「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及「骨頭誘導因子(OIF)」兩項骨科再生技術平台,並可開發多個適應症。目前興櫃價37元。
台微醫預計12月25日舉辦上櫃前業績發表會,力拚農曆年前掛牌,該公司是台灣第一家脊椎微創品牌企業,主要業務為製造銷售脊椎融合手術相關產品、脊椎壓迫性骨折治療手術相關產品、骨水泥產品,目前已成功打入台大、長庚 、台北榮總、台中榮總、成大、奇美醫院等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
長聖國際生技核心成員具備雄厚學術背景以及醫師臨床實務歷練, 研發團隊具博碩士學歷人員占96%,平均產業年資近十年,具有自行 開發的能力,並經由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的專屬授 權,擁有多項細胞療法技術,並具備三間細胞製備廠,長聖2020年協 助衛福部委託台灣生醫品質保證協會(TSQA)進行之細胞製備場所G TP模擬查廠,長聖優異細胞製造能力不證自明。長聖更是第一家以細 胞療法為主要業務上櫃公司。
長聖專注於癌症及重症之新藥開發公司,擁有雄厚學術及臨床資源 ,完整布局於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致力於提供多樣化細 胞治療產品,予患者更多治療選擇。聚焦於治療癌症、心肌梗塞、腦 中風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等重大疾病的新藥開發公司。長聖持續推 進新藥ADCV01、UMSC01新藥臨床試驗及全力開發世界研發趨勢CAR00 1產品(長聖的CAR001產品可望以特殊標靶HLA-G克服現行CAR-T產品 在實體腫瘤、降低細胞因子釋放綜合症(CRS)副作用及異體移植的 突破),長聖新藥產品的優異潛力市場,已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潛 在國際授權對象及合作開發夥伴積極洽談中。
長聖的免疫細胞治療為癌末病患帶來新曙光,在12月5日中國醫藥 大學附設醫院首度發表,國內特管辦法實施後的細胞治療的經驗與臨 床數據:中國附醫細胞治療中心鄭隆賓執行長指出,自2019年6月6日 首度以DC治療攝護腺癌的第四期病患迄11月12日止,共有11位病人完 成DC治療,接受DC治療可達70%腫瘤控制率,其中一位2019年5月診 斷為頭頸癌病患,2020年8月接受放化療併用DC治療四個月後,經醫 師判定其腫瘤完全消失。
長聖擁有絕佳的學術及醫療資源,持續推進ADCV01、UMSC01以及C AR001等多項適應症的新藥臨床試驗,協同特管辦法的細胞產品委託 製造挹注新藥研發費用,可更為快速的推進新藥開發,長聖的兩項業 務:新藥開發與特管辦法細胞製劑製備,具有相輔相成之效果,並持 續引入創新技術,為公司帶來價值提升,並為台灣首家以細胞療法為 主要業務的上櫃公司,居台灣細胞治療領航者地位。
金鼠年來臨,台灣生技股市場再掀IPO熱潮,泛晟德集團旗下多達三家子公司將陸續登場,包括達亞、長聖、博晟,以及大陸轉投資的加科思,讓市場對這一波生技股IPO充滿期待。其中,達亞可望成為生技新股王,而長聖與博晟則在細胞治療領域展現潛力。
由晟德集團投資成立的加科思藥業,估值達15億美元,潛在身價2.3億美元,獲利約46倍,引人矚目。達亞作為益安旗下的子公司,也因晟德集團的持股而間接受益。達亞今年前三季EPS創下年度新高,將以每股270元上櫃,股價預計將創生技新高紀錄。
長聖生技專攻細胞治療,預計1月8日以每股150元掛牌,擁有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其中UMSC01已啟動三項臨床試驗。博晟則專注於自體軟骨修復,其產品已取得台灣TFDA上市許可及歐盟醫療器材上市許可證,預計1月22日上櫃。
這一波IPO熱潮對台灣生技產業來說,不僅是資金注入的機會,也將推動產業發展,讓更多創新技術得以應用於臨床實踐,為台灣生技產業注入新動能。
金鼠年生醫股最後一波IPO戲碼上演,泛晟德集團全部包辦,不僅旗下小金雞達亞、長聖、博晟將陸續於12月、1月上櫃,大陸轉投資加科思也將於21日在港交所上市,「吸金」大法引為話題;而達亞可望掀起的股王大戰也成焦點。
加科思藥業是在2015年時,由貝達創辦人王印祥與林榮錦主導的晟德集團投資成立,晟德當時是以500萬美元投資,此次加科思招股,其估值為15億美元,以晟德集團持股約15.35%估算,潛在身價為2.3億美元,獲利約46倍。另外,周五(12/18)登場的達亞,是益安旗下子公司,由於晟德也是益安的大股東,也讓晟德間接受惠。
今年前三季EPS以8.2元創下年度新高的達亞,將以每股270元上櫃,該公司挾著今年獲利將大賺超過一個股本氣勢,不僅股價以287.5元略勝精華的286.5元,躍居生技新股王,承銷價也創下生技新高紀錄。
達亞明年在主力客戶業績續旺,客戶攝護腺、數位微創手術平台及Google的生理監測進入量產堆疊下,營運將續拚高成長。由於訂單能見度高,總經理許雅雯表示,將在明年進行新廠擴建規劃,2023年投產,其中部分產能將投入手術機器人的開發。
至於專攻細胞治療的長聖、博晟,隨著再生醫療法將力拚明年初通過修法下,也有機會大秀暖身行情,為再生醫療添增話題。
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療法為主要業務的上櫃的長聖,預計1/8以150元掛牌,長聖擁有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其中,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已啟動三項臨床試驗,包括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新冠肺炎重症。
長聖目前已與美國藥廠洽談UMSC01授權,雙方擬合資成立新公司,預計明年第一季拍板,而正在開發的第四代CAR-T產品,也有機會授權,都為營運添加利多動能。
可望於1/22以28元上櫃的博晟,除了開發自體軟骨修復BiG009,已取得台灣TFDA上市許可外,研發生產的組織切碎機,也取得歐盟醫療器材上市許可證核准,該產品為軟骨手術處理的手術用配件,於手術中由臨床醫師將自體軟骨組織取出,利用該產品將軟骨組織切碎為軟骨組織顆粒。
長聖國際生技,這家台灣新藥開發公司昨日舉行了一場上櫃前的法人說明會,預計將在明年1月8日正式登上櫃櫃場。會上,公司董事長劉銖淇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策略和未來展望。
劉銖淇強調,長聖國際生技正積極布局免疫細胞和幹細胞這兩大技術平台,目標是開發多種細胞治療產品,以應對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以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等重大疾病。他提到,隨著產品結構的調整,公司預計在2021年能夠實現損益兩平的目標。
作為一個專注於重大疾病治療的公司,長聖國際生技擁有多項先進的細胞療法技術,並擁有三間細胞製備廠。今年,公司還積極參與了衛福部委託台灣生醫品質保證協會(TSQA)進行的細胞製備場所GTP模擬查廠工作,這些努力將為公司帶來明年的收入。
劉銖淇在會上還透露,長聖國際生技的這些努力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同時也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市場對細胞治療需求的不斷增長,長聖國際生技有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長聖國際生技,這家台灣的細胞治療領軍企業,即將迎來一個全新的起點。消息指出,長聖將於1月8日以每股150元在台灣上櫃,董事長劉銖淇預告,今年將是公司的大轉機年。他透露,除了已經啟動的三項臨床試驗的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公司還將與美國藥廠進行授權洽談,甚至可能合資成立新公司。此外,第四代CAR-T產品也將有機會進行授權,預計帶來強勁的成長動能。
長聖國際生技於2016年12月成立,擁有來自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的多項細胞療法技術授權,並擁有三間細胞製備廠。作為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療法為主要業務的上櫃公司,長聖的股權結構中,中國附醫董事長蔡長海和晟德集團是重點股東。
劉銖淇強調,長聖已與八家醫院合作,取得18項核可,包括17件免疫細胞和1件幹細胞,在核准件數上位居業內之首。其中,治療惡性腦瘤的ADCV01新藥,有望在2022年申請暫時性藥證,並已在美國獲得孤兒藥認證,有機會同步進行臨床試驗。
UMSC01則已啟動三項臨床試驗,分別用於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新冠肺炎重症。總經理黃文良表示,UMSC01的潛在商機十分可觀,已有美國藥廠洽談授權和合資,預計明年第一季就能達成協議。
不僅如此,長聖的第四代CAR-T產品也備受關注,已有廠商洽談授權,預計未來的授權金額將相當可觀。這一切,都讓人對長聖國際生技的未來充滿期待。
長聖是聚焦於治療癌症、心肌梗塞、腦中風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等重大疾病的新藥開發公司。劉銖淇指出,長聖有多項細胞療法技術,並具備三間細胞製備廠,今年協助衛福部委託台灣生醫品質保證協會(TSQA)進行的細胞製備場所GTP模擬查廠,這些明年都會有收入進帳。
長聖成立於2016年12月,經由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和中國醫藥大學的專屬授權,擁有多項細胞療法技術,並具備三間細胞製備廠,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療法為主要業務的上櫃公司,中國附醫董事長蔡長海和晟德集團是大股東。
劉銖淇表示,長聖已與四家醫學中心(包括中國附醫)、三家區域醫院與一家區醫院,總計八家醫院獲特管辦法核可合作,共取得18項核可(17件免疫細胞+1件幹細胞),取得核准件數為廠商中最高。
劉銖淇表示,長聖擁有免疫細胞及幹細胞兩大技術平台,其中,在治療惡性腦瘤臨床試驗二期的ADCV01,可望在2022年申請暫時性藥證,該新藥已在美國拿到孤兒藥認證,有機會同步進行臨床。
另外,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01,已啟動三項臨床試驗,包括治療急性心肌梗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新冠肺炎重症。
總經理黃文良指出,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一期臨床試驗,八位患者已經收完;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可以動脈、靜脈雙路徑施打,而新冠肺炎重症治療的臨床,也已獲得美國FDA核准,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
由於UMSC01潛在商機可觀,目前已有美國藥廠洽談授權和合資成立公司,新公司將由長聖主導研發,美國合作夥伴負責在美二期臨床試驗,台灣則由長聖負責,該授權案預計明年第一季即可望敲定。
另外,長聖的第四代CAR-T產品可用在實體腫瘤,而備受關注,也有廠商洽談授權,法人以大陸第一代CAR-T以3.5億美元技轉,長聖未來授權金額相當可觀。
疫苗進展順利,經濟復甦有望,興櫃及IPO市場熱度逐漸升溫,年底將迎來掛牌旺季。這波市場熱潮中,包括安普新(6743)、耀登(3138)等七檔個股將在12月舉辦競拍與公開申購,穎崴(6515)等五檔個股董事會也通過上市櫃前現增案,法人預期將再度引爆一輪購買熱潮。 今年以來,IPO市場因資金充沛,迎來近十年來少見的盛況。汎德永業、康全電訊、亞洲藏壽司等申購案件突破50萬大關,且近十年來IPO申購數量前十大裡高達六檔是在今年創下。隨著台股步入歷史高檔區,年底威鋒電子等重量級興櫃個股掛牌案備受市場矚目,承銷圈法人指出,12月或將再度引爆一輪空前盛況。 以目前IPO定價的13檔個股統計,幕資總額上看61.05億元,根據過去十年來IPO平均中籤率2.9%計算,預估凍資金額逾2千億元。叡揚資訊2日率先完成公開申購,預計在4日辦理電腦抽籤,安普新及耀登也分別將在4日與5日完成公開申購,三檔股票的承銷價與2日興櫃收盤均價間皆有19~97%不等的潛在獲利空間,後續包括威鋒電子、揚秦、上洋、智聯服務及達亞也都將在12月上半旬舉辦競拍與公開申購。 穎崴、亨泰光、長聖、博晟生醫及威健生技等五檔個股董事會均通過上市櫃前現金增資案,後續時程則還未公布。但承銷圈法人提醒,過去一年間興櫃在到IPO與掛牌階段,容易因資金熱度堆砌過高評價,投資人在投資前仍應審慎評估個股基本面與未來展望,勿因追逐題材熱度而失去判斷方向。
疫苗進展順利,經濟復甦有望,興櫃及IPO市場熱度逐漸增溫,臨近年底掛牌旺季,多檔個股積極布局,其中以<長聖國際生技>等為代表的生技股格外受到關注。這波市場動能,讓投資人對於未來投資前景充滿期待。
今年以來,IPO市場迎來近十年來少見的盛況,資金充沛,申購案件突破50萬大關的案例不計其數。其中,汎德永業、康全電訊、亞洲藏壽司等公司申購案件,更是創下近年來的罕見紀錄。
隨著台股步入歷史高檔區,年底威鋒電子等重量級興櫃個股掛牌案備受矚目,市場預期12月將再度引爆一輪空前盛況。目前IPO定價的13檔個股,幕資總額上看61.05億元,預估凍資金額逾2千億元。
叡揚資訊率先完成公開申購,預計在4日辦理電腦抽籤,安普新及耀登也分別將在4日與5日完成公開申購,三檔股票的承銷價與興櫃收盤均價間皆有19~97%的潛在獲利空間。後續包括威鋒電子、揚秦、上洋、智聯服務及達亞也都將在12月上半旬舉辦競拍與公開申購。
穎崴、亨泰光、長聖、博晟生醫及威健生技等五檔個股董事會均通過上市櫃前現金增資案,後續時程則還未公布。不過,承銷圈法人提醒,投資者在投資前仍應審慎評估個股基本面與未來展望,避免因追逐題材熱度而失去判斷方向。
今年以來因資金充沛,IPO市場迎來近十年來少見盛況,不但汎德 永業、康全電訊、亞洲藏壽司申購案件罕見突破50萬大關,且近十年 來IPO申購數量前十大裡高達六檔是在今年創下。
隨台股步入歷史高檔區,加上年底威鋒電子等重量級興櫃個股掛牌 案備受市場矚目,承銷圈法人指出,12月或將再度引爆一輪空前盛況 。以目前IPO定價的13檔個股統計,幕資總額上看61.05億元,根據過 去十年來IPO平均中籤率2.9%計算,預估凍資金額逾2千億元。
叡揚資訊2日率先完成公開申購,預計在4日辦理電腦抽籤,安普新 及耀登也分別將在4日與5日完成公開申購,三檔股票的承銷價與2日 興櫃收盤均價間皆有19∼97%不等的潛在獲利空間,後續包括威鋒電 子、揚秦、上洋、智聯服務及達亞也都將在12月上半旬舉辦競拍與公 開申購。
至於穎崴、亨泰光、長聖、博晟生醫及威健生技等五檔個股董事會 均通過上市櫃前現金增資案,後續時程則還未公布。
然承銷圈法人提醒,過去一年間興櫃在到IPO與掛牌階段,容易因 資金熱度堆砌過高評價,投資人在投資前仍應審慎評估個股基本面與 未來展望,勿因追逐題材熱度而失去判斷方向。
機能性布料廠八貫(1342)今(24)日掛牌上市,首日就帶來19.27%的漲幅,收盤價65.6元,讓中籤戶賺得盆滿缽滿。年底的掛牌熱潮還在持續,台股站在歷史高位,市場對於新股的蜜月行情充滿期待。這次八貫成為第四季第二家掛牌上市的公司,也是今年第10家從興櫃轉上市的公司,後續還有耀登、威鋒電子等多家上市櫃及興櫃公司陸續掛牌。 承銷圈法人指出,IPO市況在上半年經歷谷底後,下半年逐漸回溫,但相比前幾年還是略顯不足。第四季及2021年全年IPO市場能否顯著復甦,關鍵還在於國際疫情的控制情況。目前能夠掛牌或登錄興櫃的公司,大多數是受疫情影響較小甚至受惠的產業,真正受影響的公司還未完全浮出水面。 例如,銅箔基板(CCL)設備廠亞泰金屬,在全球主要CCL廠的滲透率超過半數,隨著大陸5G基站建置步伐的加快,法人預估2021年營運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並有望年底動工建廠,2022年開始產能。亞泰金屬今年前10個月營收達7.9億元,年增37.35%,23日結束公開申購,中籤率僅0.3%。 另外,天線模組廠耀登、專業耳機業者安普新、「麥味登」母公司揚秦也將分別在12月1日、2日與4日起辦理公開申購,每股承銷價分別為46元、100元、60元。興櫃股王穎威的初上市前現增每股暫定價格為280元,能否打破興櫃股王掛牌後股價容易崩跌的魔咒,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