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諾華公司新聞
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第一主因,目前全球約有6,000萬人罹患青光眼,台灣青光眼就醫人數亦超過34萬人。其中,年齡介於10至59歲的「低頭耗眼族」便占了將近二分之一,相較於10年前,患者人數增加逾7成,顯示青光眼已年輕化,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而根據資策會日前調查,這群「低頭耗眼族」平均每日滑手機超過3小時,高度用眼加劇近視,造成青光眼提早來報到。
青光眼是眼睛的壓力大於眼睛容忍度而造成視神經及視野受損的疾病,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由於症狀一開始不明顯,失去的視力無法恢復,因此被稱為「無聲的視力小偷」。若非透過主動篩檢,初期很難發現,以致病患常錯失及時治療、抑制視力惡化的良機。
有鑒於此,世界青光眼學會及世界青光眼病友會自2008年起共同發起世界青光眼日,近年來更擴大為「世界青光眼週」。今年「世界青光眼週」於3月12日至18日間展開,延續「打擊隱形青光眼」的訴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青光眼是偷人視力於無形的眼疾,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連續十年響應世界青光眼週,透過各種衛教活動呼籲大眾定期視力檢查,希望落實「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的精神。
推動這項活動的夥伴︰台灣諾華公司眼科事業部部長葉子怡表示,諾華去年整合愛爾康眼科藥品事業部與諾華視網膜藥品事業部,創立諾華眼科事業部,成為全球第一大眼科公司,將繼續提供更廣泛完整的全眼治療照護,積極與眼科醫學會共同推動青光眼的衛教。
青光眼是眼睛的壓力大於眼睛容忍度而造成視神經及視野受損的疾病,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由於症狀一開始不明顯,失去的視力無法恢復,因此被稱為「無聲的視力小偷」。若非透過主動篩檢,初期很難發現,以致病患常錯失及時治療、抑制視力惡化的良機。
有鑒於此,世界青光眼學會及世界青光眼病友會自2008年起共同發起世界青光眼日,近年來更擴大為「世界青光眼週」。今年「世界青光眼週」於3月12日至18日間展開,延續「打擊隱形青光眼」的訴求。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青光眼是偷人視力於無形的眼疾,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連續十年響應世界青光眼週,透過各種衛教活動呼籲大眾定期視力檢查,希望落實「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的精神。
推動這項活動的夥伴︰台灣諾華公司眼科事業部部長葉子怡表示,諾華去年整合愛爾康眼科藥品事業部與諾華視網膜藥品事業部,創立諾華眼科事業部,成為全球第一大眼科公司,將繼續提供更廣泛完整的全眼治療照護,積極與眼科醫學會共同推動青光眼的衛教。
以往國際大廠的癌症藥物從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歐美病患為參考依據,新藥在美國FDA或歐盟EMA核准的1、2年之後才能取得台灣TFDA核准,再加上新藥納入健保還需等待1至2年,患者使用的時間已經至少落後2到3年了,對於腫瘤惡性度高的晚期患者而言十分漫長。
部分癌症的盛行與族群、地域有著顯著的關聯性,例如亞洲地區盛行的肝癌、胃癌、乳癌及非吸菸女性的肺癌等。以乳癌為例,據臨床統計在東亞國家的平均發病年齡較西方歐美國家早約10年左右,很多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病的。
由於荷爾蒙在多數乳癌的治療中占了極重要的角色,因此停經前與停經後的治療對策也有差異。此外,亞洲地區好發的肺腺癌以及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等,都呈現特殊的地域差異,這些都證明在亞洲地區投入早期的研發與臨床研究的重要。
以坐擁全球最多抗癌藥物之一的諾華製藥集團為例,近年針對亞洲與歐美癌症病患的族群差異性,採取與有別於西方市場的研發策略,期盼盡早找出符合亞洲區域特性的治療方式,及早使用新藥物。
其針對亞洲區域發展一項名為StAR(Strategy in Asia Region)的計畫,透過該項平台從尋找疾病標的、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亞洲區常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肺癌等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加速該區域的病人及早用到創新的癌症藥物。
部分癌症的盛行與族群、地域有著顯著的關聯性,例如亞洲地區盛行的肝癌、胃癌、乳癌及非吸菸女性的肺癌等。以乳癌為例,據臨床統計在東亞國家的平均發病年齡較西方歐美國家早約10年左右,很多乳癌患者是在停經前發病的。
由於荷爾蒙在多數乳癌的治療中占了極重要的角色,因此停經前與停經後的治療對策也有差異。此外,亞洲地區好發的肺腺癌以及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等,都呈現特殊的地域差異,這些都證明在亞洲地區投入早期的研發與臨床研究的重要。
以坐擁全球最多抗癌藥物之一的諾華製藥集團為例,近年針對亞洲與歐美癌症病患的族群差異性,採取與有別於西方市場的研發策略,期盼盡早找出符合亞洲區域特性的治療方式,及早使用新藥物。
其針對亞洲區域發展一項名為StAR(Strategy in Asia Region)的計畫,透過該項平台從尋找疾病標的、藥物研發到臨床試驗都是以亞洲區常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肺癌等為主,目的就是希望加速該區域的病人及早用到創新的癌症藥物。
內製藥業龍頭、瑞士諾華藥廠昨(19)日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再續前緣,繼6年前簽訂臨床研究合作協議書,雙方昨再度簽訂進階合作協議,除持續推動高難度的早期臨床試驗外,也特別加強新一代臨床研究人才的培育。
台灣諾華總經理艾思同表示,中國醫大附醫是最專業的夥伴,諾華將持續和中醫大附醫合作臨床試驗,尤其是加強執行第1期臨床試驗。此外,台灣諾華也將提供Paul Carbon和STAR等兩項人才培育計畫,針對年輕醫師設計臨床試驗教育。
根據台灣諾華統計,近年諾華和中醫大附醫合作執行的臨床試驗,包括B型肝炎新藥、心臟衰竭新藥、C型肝炎新藥、肝臟移植抗排斥新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新藥等;其中,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新藥試驗,中醫大附醫的收案量,將近全台的四分之一,可說是貢獻卓著,也協助這項研究結果盡早出爐,使得新藥得以於去年在台獲得健保給付。
諾華藥廠昨也和中國醫大附醫、由鉅建設-林增連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中風防治民眾衛教活動,為民眾提供血壓血糖、黃斑部病變檢驗、驗光、眼壓測量,及測骨質密度等免費篩檢。
台灣諾華總經理艾思同表示,中國醫大附醫是最專業的夥伴,諾華將持續和中醫大附醫合作臨床試驗,尤其是加強執行第1期臨床試驗。此外,台灣諾華也將提供Paul Carbon和STAR等兩項人才培育計畫,針對年輕醫師設計臨床試驗教育。
根據台灣諾華統計,近年諾華和中醫大附醫合作執行的臨床試驗,包括B型肝炎新藥、心臟衰竭新藥、C型肝炎新藥、肝臟移植抗排斥新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新藥等;其中,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新藥試驗,中醫大附醫的收案量,將近全台的四分之一,可說是貢獻卓著,也協助這項研究結果盡早出爐,使得新藥得以於去年在台獲得健保給付。
諾華藥廠昨也和中國醫大附醫、由鉅建設-林增連慈善基金會共同舉辦中風防治民眾衛教活動,為民眾提供血壓血糖、黃斑部病變檢驗、驗光、眼壓測量,及測骨質密度等免費篩檢。
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祕丁詩同表示,我國在新藥研發的f1(第一期)臨床實驗審查流程太慢,大有改進空間;此外,新藥核價機制法規,衛福部也應檢討,才能與國際接軌。
在新藥下階段發展,科技部鎖定華人利基型新藥,預估至2020年,製藥營收達百億元新創公司至少3家,產值由800億成長至1,000億以上。
日前經濟部招商大會時,諾華國際藥廠直言台灣法規落後,以生技新藥上市為例,審核時間比其他國家多一倍、藥價卻比他國低50%,恐成外資卻步主因。
丁詩同坦言,過去生技策略諮詢委員會(BTC)召開時,海外委員都有類似建言,認為新藥研發審核時間太緩慢,未能與國際接軌,未來有必要加強整合臨床實驗審查能量,讓生技新藥加速第一階段臨床審核。
他說,第一階段臨床實驗(phase1)因屬全球第一,若無足夠專業人力難以研判,因此審核時間很長,但我國在臨床第二及第三階段審核速度相當快速,具有國際競爭力。
製藥方面希望投入利基型藥品,包括肺癌,肝癌等治療癌症二、三級臨床實驗藥品,類新藥,中樞神經,及抗感染新藥,都是有利基產品。但藥價核定由於要照顧國人權益,因此相當保守考量。對此,衛福部將進一步思考新藥核價機制檢討。
丁詩同說,台灣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未來五年內投入經費不少於目前一年投入43億元,希望製藥營業額達百億以上公司希望有三家,醫材旗艦公司有2∼3家,透過製藥醫材及其服務業,健康照護,健康促進等亮點產業加值,2020年製藥+醫材+核心醫療應用,總產值將從目前2,800億元成長至5,000億元。
在新藥下階段發展,科技部鎖定華人利基型新藥,預估至2020年,製藥營收達百億元新創公司至少3家,產值由800億成長至1,000億以上。
日前經濟部招商大會時,諾華國際藥廠直言台灣法規落後,以生技新藥上市為例,審核時間比其他國家多一倍、藥價卻比他國低50%,恐成外資卻步主因。
丁詩同坦言,過去生技策略諮詢委員會(BTC)召開時,海外委員都有類似建言,認為新藥研發審核時間太緩慢,未能與國際接軌,未來有必要加強整合臨床實驗審查能量,讓生技新藥加速第一階段臨床審核。
他說,第一階段臨床實驗(phase1)因屬全球第一,若無足夠專業人力難以研判,因此審核時間很長,但我國在臨床第二及第三階段審核速度相當快速,具有國際競爭力。
製藥方面希望投入利基型藥品,包括肺癌,肝癌等治療癌症二、三級臨床實驗藥品,類新藥,中樞神經,及抗感染新藥,都是有利基產品。但藥價核定由於要照顧國人權益,因此相當保守考量。對此,衛福部將進一步思考新藥核價機制檢討。
丁詩同說,台灣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未來五年內投入經費不少於目前一年投入43億元,希望製藥營業額達百億以上公司希望有三家,醫材旗艦公司有2∼3家,透過製藥醫材及其服務業,健康照護,健康促進等亮點產業加值,2020年製藥+醫材+核心醫療應用,總產值將從目前2,800億元成長至5,000億元。
全球最大藥廠諾華來台覓新血,鎖定創新案源。諾華(Novartis)宣布,今(2)日將向行政院提出「諾華之星創投導師計畫」,預計每年篩選二至三個具有潛力的創新生技案件,將輔導人才創業並有計劃投資,這是國際大廠來台尋求案源並輔導的首例。
諾華表示,將透過此該計畫尋找台灣的生技創新之星。諾華今天將參加經濟部主辦的「2015全球招商論壇」,並針對「諾華之星計畫」向政務委員顏鴻森彙報,希望攜手產官學力量,為台灣生技人才培育扎根,希望年底前正式輔導第一案。
諾華是與台灣關係緊密的國際藥廠,與羅氏(Roche)同為瑞士兩大藥廠。2014年諾華營收突破580億美元,超過羅氏的48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藥廠。
近年來諾華看好華人市場潛能,觸角伸到大中華區,並以台灣為根據地,每年在全球投入80億至100億美元研發經費,並積極利用諾華創投,在台灣尋找創新投資機會。
諾華表示,諾華之星計畫是由諾華創投基金(Novartis Venture Fund,NVF)全球投資長安元豪(Reinhard Ambros)主導,該基金是製藥企業創投的佼佼者,基金規模8億美元(約新台幣250億元),2013年起連續兩年來台徵求計畫,共聽取10個計畫簡報,但礙於法規,未能正式投資。
為吸納台灣生技能量,諾華表示,決定由NVF出面,以先輔導、後投資的方式,篩選台灣具備創新性的早期生技技術,包括新藥、醫材、分子檢測技術等,協助台灣創新生技案源能從早期走到成熟階段。
諾華希望透過科技部等單位協助,由諾華與NVF攜手國內具備案源篩選能力的單位,推薦具備潛力的案源。
諾華說,獲得引薦的個案,將定期與這些公司舉行「導師會議」,協助新創公司從臨床、法規、專利到產品開發等,俟案源成熟後,將引進國際資金協助完成國際布局。
諾華表示,將透過此該計畫尋找台灣的生技創新之星。諾華今天將參加經濟部主辦的「2015全球招商論壇」,並針對「諾華之星計畫」向政務委員顏鴻森彙報,希望攜手產官學力量,為台灣生技人才培育扎根,希望年底前正式輔導第一案。
諾華是與台灣關係緊密的國際藥廠,與羅氏(Roche)同為瑞士兩大藥廠。2014年諾華營收突破580億美元,超過羅氏的48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藥廠。
近年來諾華看好華人市場潛能,觸角伸到大中華區,並以台灣為根據地,每年在全球投入80億至100億美元研發經費,並積極利用諾華創投,在台灣尋找創新投資機會。
諾華表示,諾華之星計畫是由諾華創投基金(Novartis Venture Fund,NVF)全球投資長安元豪(Reinhard Ambros)主導,該基金是製藥企業創投的佼佼者,基金規模8億美元(約新台幣250億元),2013年起連續兩年來台徵求計畫,共聽取10個計畫簡報,但礙於法規,未能正式投資。
為吸納台灣生技能量,諾華表示,決定由NVF出面,以先輔導、後投資的方式,篩選台灣具備創新性的早期生技技術,包括新藥、醫材、分子檢測技術等,協助台灣創新生技案源能從早期走到成熟階段。
諾華希望透過科技部等單位協助,由諾華與NVF攜手國內具備案源篩選能力的單位,推薦具備潛力的案源。
諾華說,獲得引薦的個案,將定期與這些公司舉行「導師會議」,協助新創公司從臨床、法規、專利到產品開發等,俟案源成熟後,將引進國際資金協助完成國際布局。
經濟部今(2)日將舉行「2015全球招商論壇」,諾華台灣區總裁艾思同(Mike Exton)將與經濟部簽署投資意向書,諾華表示,未來將加碼投資台灣。
諾華表示,此次與台灣深度合作,雙方將針對學術交流、人才培育、強化創新藥品開發及臨床試驗發展等四大主軸進行合作,期盼提升台灣生醫創新能量,厚植產業實力。
艾思同昨天履新上任,他表示,諾華10年來以其創新藥品研發者的專業,以及跨國企業整合資源的實力,致力於協助台灣發展本地生醫產業。
他指出,諾華在2007年曾與經濟部簽署「諾華生醫研發合作協定書」,承諾五年內在台灣積極投入生醫研發。這次簽署的投資意向書,再次展現對台灣生醫發展的重視,範疇更全面、合作更密切。
此外,諾華製藥集團資深政府顧問葉必德(Peter Jager)表示,台灣具有高水準的臨床試驗人才和技術,是國際藥廠導入跨國臨床試驗的首選國家。目前諾華也是在台投資最多於臨床研究的藥廠,2004年起在台灣設立兩個臨床研究中心,2008年來在台已投資24億元,有超過上百件臨床試驗計畫。
葉必德強調,未來將持續強化投資,期盼政府在相關方面,提供更強力的支持。
諾華表示,此次與台灣深度合作,雙方將針對學術交流、人才培育、強化創新藥品開發及臨床試驗發展等四大主軸進行合作,期盼提升台灣生醫創新能量,厚植產業實力。
艾思同昨天履新上任,他表示,諾華10年來以其創新藥品研發者的專業,以及跨國企業整合資源的實力,致力於協助台灣發展本地生醫產業。
他指出,諾華在2007年曾與經濟部簽署「諾華生醫研發合作協定書」,承諾五年內在台灣積極投入生醫研發。這次簽署的投資意向書,再次展現對台灣生醫發展的重視,範疇更全面、合作更密切。
此外,諾華製藥集團資深政府顧問葉必德(Peter Jager)表示,台灣具有高水準的臨床試驗人才和技術,是國際藥廠導入跨國臨床試驗的首選國家。目前諾華也是在台投資最多於臨床研究的藥廠,2004年起在台灣設立兩個臨床研究中心,2008年來在台已投資24億元,有超過上百件臨床試驗計畫。
葉必德強調,未來將持續強化投資,期盼政府在相關方面,提供更強力的支持。
Google公司31日表示,旗下研究健康照護的生命科學部門將與歐洲製藥大廠賽諾菲(Sanofi)合作,共同研發監測及治療糖尿病的方法。Google生命科學部門的負責人康瑞德(Andrew Conrad)表示,與賽諾菲合作後,Google生命科學部門將能結合藥物、醫療設備、軟體及運算基礎設備領域的專家,藉此更有效治療糖尿病。Google近年積極將事業版圖從搜尋引擎擴展至健康照護領域,旗下的生命科學部門已與諾華(Novartis)、百健(Biogen)等結盟。
賽諾菲是研發治療糖尿病藥物的龍頭,去年總營收共340億歐元(380億美元),其中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就占了21%。然而隨著其暢銷藥物蘭德仕注射劑(Lantus insulin)的專利保護在今年失效,賽諾菲的營收也面臨極大壓力。對於新任執行長布蘭迪康特(Olivier Brandicourt)來說,振興賽諾菲的事業是他的頭號目標,而與Google生命科學部門的合作案可能會有幫助。
Google生命科學部門致力於研發能相互連通的小型醫療設備,藉此不間斷地蒐集糖尿病相關資訊,他們也正在開發能透過此資訊學習並尋找新治療方式的軟體。
康瑞德表示,與賽諾菲合作後,Google就能了解糖尿病形成的全貌,並嘗試採取預防措施阻止疾病發生。
賽諾菲是研發治療糖尿病藥物的龍頭,去年總營收共340億歐元(380億美元),其中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就占了21%。然而隨著其暢銷藥物蘭德仕注射劑(Lantus insulin)的專利保護在今年失效,賽諾菲的營收也面臨極大壓力。對於新任執行長布蘭迪康特(Olivier Brandicourt)來說,振興賽諾菲的事業是他的頭號目標,而與Google生命科學部門的合作案可能會有幫助。
Google生命科學部門致力於研發能相互連通的小型醫療設備,藉此不間斷地蒐集糖尿病相關資訊,他們也正在開發能透過此資訊學習並尋找新治療方式的軟體。
康瑞德表示,與賽諾菲合作後,Google就能了解糖尿病形成的全貌,並嘗試採取預防措施阻止疾病發生。
以製藥聞名的台灣諾華公司700位員工,日前捐出新台幣429萬元,協助台中育嬰院擴大收容身心障礙個案的服務,同時讓長期缺乏辦公室的台東基督教晨光之家獲得購屋頭期款的挹注。這是台灣諾華連續第六年發起全體員工捐款,累計六年來已協助12個團體,捐款總額近2,000萬元。
台灣諾華自2009年起推動「諾華慈善關懷計畫」,由西藥事業單位各部門及愛爾康、山德士、指示用藥與保健產品各事業單位同仁代表組成「台灣諾華慈善委員會」,六年來,透過自發性的愛心捐款,已幫助12個弱勢團體,捐款金額近2,000萬元,徹底實踐關懷與照護的承諾,樹立企業社會公民的表率。
在日前的慈善捐款活動中,台灣諾華總裁文學宣率領西藥事業單位全體員工慷慨解囊。台中育嬰院院長朱明輝受贈時表示,獲贈的228萬元將進行家園重建,提升院方的服務能量並協助院內收置的身心障礙者有更適宜的環境及更有尊嚴的生活品質。來自台東的晨光之家協會創辦人潘國憲牧師表示,獲贈的201萬元將打造「諾華晨光婦幼關懷中心」,協助求助的婦女與孩子,恢復勇氣面對生活。
台灣諾華公共事務處處長張 文表示,諾華慈善關懷計畫每年開放員工提名國內的社福機構,經慈善委員會縝密評估而遴選出兩家最需幫助的弱勢團體,為確保捐款發揮最大效益,慈善團體須提出具體計畫說明捐款的運用及對社會所能創造的價值。
台灣諾華自2009年起推動「諾華慈善關懷計畫」,由西藥事業單位各部門及愛爾康、山德士、指示用藥與保健產品各事業單位同仁代表組成「台灣諾華慈善委員會」,六年來,透過自發性的愛心捐款,已幫助12個弱勢團體,捐款金額近2,000萬元,徹底實踐關懷與照護的承諾,樹立企業社會公民的表率。
在日前的慈善捐款活動中,台灣諾華總裁文學宣率領西藥事業單位全體員工慷慨解囊。台中育嬰院院長朱明輝受贈時表示,獲贈的228萬元將進行家園重建,提升院方的服務能量並協助院內收置的身心障礙者有更適宜的環境及更有尊嚴的生活品質。來自台東的晨光之家協會創辦人潘國憲牧師表示,獲贈的201萬元將打造「諾華晨光婦幼關懷中心」,協助求助的婦女與孩子,恢復勇氣面對生活。
台灣諾華公共事務處處長張 文表示,諾華慈善關懷計畫每年開放員工提名國內的社福機構,經慈善委員會縝密評估而遴選出兩家最需幫助的弱勢團體,為確保捐款發揮最大效益,慈善團體須提出具體計畫說明捐款的運用及對社會所能創造的價值。
瑞士諾華藥廠(Novartis)宣布旗下的眼科保健部門愛爾康(Alc on)已與谷歌公司簽署一份合約,將獲得谷歌公司「智慧型隱形眼鏡」技術授權,可運用在各種眼部醫療用途上。
谷歌與愛爾康的合作,將為科技醫療帶來突破性的演進,這也代表 諾華跨出重要的一步,運用科技來管理人類疾病和健康。
諾華的目標為強化找出體內病灶位置的方式,最終則是預防疾病的發生。
諾華執行長吉梅尼茲(Joe Jimenez)表示,我們期待與谷歌合作,結合谷歌先進科技與諾華生技長才來實現過去遙不可及的醫療需求。這次能與谷歌合作是諾華突破傳統疾病管理的一大步,而我們選擇從眼科領域做起。
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則表示,我們的夢想就是運用電子裝置微小化方面的最新技術,協助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品質。對於與諾華合作落實這個夢想一事,我們感到十分興奮。
谷歌與愛爾康將合作開發有機會解決眼睛健康問題的「智慧型隱形眼鏡」。雙方研發的智慧型隱形眼鏡將內建非侵入性葡萄糖感應器、微晶片及嵌入式微型電子裝置。
諾華表示,目前著重於透過「智慧型隱形眼鏡」偵測配戴者淚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再將數據傳送到特定行動裝置,以最小侵入程度的方式協助糖尿病患者持續測量體內血糖高低。
而對於必須戴上眼鏡方能閱讀的老花眼患者,戴上「智慧型隱形眼鏡」也能矯正其視力,以適應性隱形眼睛或人工晶體的方式,恢復眼睛自動聚焦在近物上的能力,當成屈光性白內障治療項目之一。
谷歌與愛爾康的合作,將為科技醫療帶來突破性的演進,這也代表 諾華跨出重要的一步,運用科技來管理人類疾病和健康。
諾華的目標為強化找出體內病灶位置的方式,最終則是預防疾病的發生。
諾華執行長吉梅尼茲(Joe Jimenez)表示,我們期待與谷歌合作,結合谷歌先進科技與諾華生技長才來實現過去遙不可及的醫療需求。這次能與谷歌合作是諾華突破傳統疾病管理的一大步,而我們選擇從眼科領域做起。
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則表示,我們的夢想就是運用電子裝置微小化方面的最新技術,協助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品質。對於與諾華合作落實這個夢想一事,我們感到十分興奮。
谷歌與愛爾康將合作開發有機會解決眼睛健康問題的「智慧型隱形眼鏡」。雙方研發的智慧型隱形眼鏡將內建非侵入性葡萄糖感應器、微晶片及嵌入式微型電子裝置。
諾華表示,目前著重於透過「智慧型隱形眼鏡」偵測配戴者淚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再將數據傳送到特定行動裝置,以最小侵入程度的方式協助糖尿病患者持續測量體內血糖高低。
而對於必須戴上眼鏡方能閱讀的老花眼患者,戴上「智慧型隱形眼鏡」也能矯正其視力,以適應性隱形眼睛或人工晶體的方式,恢復眼睛自動聚焦在近物上的能力,當成屈光性白內障治療項目之一。
生技製藥股掀起新一波併購潮,加上吉利德科學財報佳績帶動,那斯達克生技指數4月14日低檔至今已反彈近9%,緩解市場原先擔憂的情緒,帶動生技基金前景俏。
法人分析,生技製藥股掀起新一波併購潮,諾華宣布以160億美元現金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同時將不含禽流感疫苗的疫苗事業以71億美元現金賣給葛蘭素史克,藉以強化後者疫苗市場的領導地位。
美國藥業巨擘輝瑞有意斥資1,000億美元,收購英國藥廠阿斯利康 (Astra Zeneca),艾克曼(Bill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Valeant聯手出價逾500億美元,收購生產肉毒桿菌素Botox的美國藥廠愛力根( Allergan),在整併熱潮帶動下,生技後勢看俏。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伊凡.麥可羅指出,FDA新藥審核態度維持正向與新產品周期加速,將是支撐生技產業長線發展的兩大有利因素,今年來已有八種藥物獲得FDA核准,較2012年及2013 年同期為高,預估目前有28種藥物申請待審核,未來仍將有新藥申請加入,預估今年新藥核准數量有機會逾30種,緩解市場擔憂情緒,帶動生技基金前景。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美國股市連6天收高,標普500指數創9月以來最長漲勢,醫療健保類股漲升帶動,主因受超過 400億美元收購Allergan Inc消息推動,且生技公司等盈利超預期,在醫療保健業併購案題材加持,接下來可觀察藥廠財報表現。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強調,醫療生技指數所以能穩定向上,主因是即便景氣不佳,人們對醫療保健的支出還是省不得,在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持續攀升的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產業相對其他產業更能對抗景氣波動,因此獲利中長線也呈現穩定成長,並反應到股價。
他指出,4月財報陸續公布,重要企業訊息也將同時發布,因此4月將是產業題材發酵起點,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布局,為接下來的行情做好準備。如果擔心市場波動,建議用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投資。
法人分析,生技製藥股掀起新一波併購潮,諾華宣布以160億美元現金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同時將不含禽流感疫苗的疫苗事業以71億美元現金賣給葛蘭素史克,藉以強化後者疫苗市場的領導地位。
美國藥業巨擘輝瑞有意斥資1,000億美元,收購英國藥廠阿斯利康 (Astra Zeneca),艾克曼(Bill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Valeant聯手出價逾500億美元,收購生產肉毒桿菌素Botox的美國藥廠愛力根( Allergan),在整併熱潮帶動下,生技後勢看俏。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伊凡.麥可羅指出,FDA新藥審核態度維持正向與新產品周期加速,將是支撐生技產業長線發展的兩大有利因素,今年來已有八種藥物獲得FDA核准,較2012年及2013 年同期為高,預估目前有28種藥物申請待審核,未來仍將有新藥申請加入,預估今年新藥核准數量有機會逾30種,緩解市場擔憂情緒,帶動生技基金前景。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美國股市連6天收高,標普500指數創9月以來最長漲勢,醫療健保類股漲升帶動,主因受超過 400億美元收購Allergan Inc消息推動,且生技公司等盈利超預期,在醫療保健業併購案題材加持,接下來可觀察藥廠財報表現。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強調,醫療生技指數所以能穩定向上,主因是即便景氣不佳,人們對醫療保健的支出還是省不得,在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持續攀升的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產業相對其他產業更能對抗景氣波動,因此獲利中長線也呈現穩定成長,並反應到股價。
他指出,4月財報陸續公布,重要企業訊息也將同時發布,因此4月將是產業題材發酵起點,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布局,為接下來的行情做好準備。如果擔心市場波動,建議用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投資。
瑞士製藥集團諾華(Novartis)22日宣布整頓產品組合,包括售出兩個部門,並買下葛蘭素史克(GSK)的抗癌藥事業,雙方也將成立消費者保健合資事業,這一連串交易總值至少超過250億美元。
諾華表示,將以大約14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GSK的抗腫瘤藥產品部門;若達到特定的藥品研發目標,將再加碼15億美元,使總額達160億美元。
諾華也將以54億美元價碼,把旗下動物保健事業賣給禮來公司(Eli Lilly)。諾華另以52.5億美元價格,把流感疫苗除外的疫苗事業賣給GSK,若達成特定目標則再付18億美元,使交易額增至71億美元。
此外,諾華與GSK計劃合併雙方的消費者保健部門,並成立新公司銷售非處方藥,由GSK握有控股權。GSK估計,這家新合資公司的年營收約65億英鎊(109億美元)。
去年來,諾華針對旗下事業進行策略評估,最後敲定這些交易,目標是脫售低利潤事業(例如疫苗),並引進高利潤產品(例如癌症藥),使營運更聚焦於具競爭優勢的核心製藥、眼部護理以及學名藥等業務。
與諾華的交易也將擴大GSK在全球疫苗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重塑其面貌。今後GSK將著重呼吸系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即愛滋病毒)、疫苗及消費保健產品。這四大領域合計約占GSK總營收的七成。
近來國際大藥廠紛紛推動組織整併,削減非核心資產,強化原本就能帶進豐厚獲利的事業,例如輝瑞分拆旗下動物醫療部門,GSK先前已出脫飲料品牌,嬌生(J&J)和諾華也出售了診斷部門。
葛蘭素指出,這筆交易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但仍待主管機關批准。
諾華表示,將以大約14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GSK的抗腫瘤藥產品部門;若達到特定的藥品研發目標,將再加碼15億美元,使總額達160億美元。
諾華也將以54億美元價碼,把旗下動物保健事業賣給禮來公司(Eli Lilly)。諾華另以52.5億美元價格,把流感疫苗除外的疫苗事業賣給GSK,若達成特定目標則再付18億美元,使交易額增至71億美元。
此外,諾華與GSK計劃合併雙方的消費者保健部門,並成立新公司銷售非處方藥,由GSK握有控股權。GSK估計,這家新合資公司的年營收約65億英鎊(109億美元)。
去年來,諾華針對旗下事業進行策略評估,最後敲定這些交易,目標是脫售低利潤事業(例如疫苗),並引進高利潤產品(例如癌症藥),使營運更聚焦於具競爭優勢的核心製藥、眼部護理以及學名藥等業務。
與諾華的交易也將擴大GSK在全球疫苗市場的領先地位,並重塑其面貌。今後GSK將著重呼吸系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即愛滋病毒)、疫苗及消費保健產品。這四大領域合計約占GSK總營收的七成。
近來國際大藥廠紛紛推動組織整併,削減非核心資產,強化原本就能帶進豐厚獲利的事業,例如輝瑞分拆旗下動物醫療部門,GSK先前已出脫飲料品牌,嬌生(J&J)和諾華也出售了診斷部門。
葛蘭素指出,這筆交易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完成,但仍待主管機關批准。
生技中心(簡稱DCB)主導,國內四藥廠生達(1720)、永信、中化、益得昨(22)日共同宣布,共同開發的抗癌新藥DCBCI0901,同時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准,將進入臨床一期,這也是生技中心主導的新藥聯合開發第二案。
DCB所主導的首個國內聯合開發案,是糖尿病新藥DBPR108,由健亞、中化、永信、東洋、南光、信東等六家製藥公司組成,而此次抗癌藥開發聯盟,則是鎖定抗癌標靶藥物,法人估計,未來藥物銷售高峰有機會達到3億美元(約新台幣90億元)。生達昨日收盤40.2元,上漲0.2元。
DCB表示,此次四公司聯合開發的DCBCI0901,該藥物主要成分mTOR抑制劑應用在抗癌藥物已非首例,目前有輝瑞的Temsirolimus及諾華的Everolimus,但已問世的產品缺點是部分患者有抗藥性問題。
對此,生技中心昨日表示,DCBCI0901是屬於「mTOR抑制劑」抗癌標靶新藥,是由DCB前計畫主持人陳寶年博士團隊,在經濟部科專支持下自行研發,也是新一代的mTOR標靶新藥,優於第一代藥物,也少有抗藥性問題。
據悉,DCBCI0901對肺癌、乳癌、攝護腺癌、人類肺腺癌,都能明顯抑制癌細胞生長效率,DCB先前的研發成果已由該中心提出台灣、美國、日本及歐洲等16國專利申請,陸續完成全球專利布局。
DCB指出,在該中心主導授權下,生達、永信、中化及益得四公司,於2011年共組新藥開發聯盟,透過授權方式與DCB共組專業團隊開發,而在進入臨床之前,已經投入四年努力。
近期獲美國FDA及國內TFDA核准人體臨床試驗,試驗將委由國際CRO大廠昆泰執行,並於台大醫院、成大醫院及台北榮民總院等醫學中心展開一期臨床試驗的收案,收案數約30到40人。
DCB所主導的首個國內聯合開發案,是糖尿病新藥DBPR108,由健亞、中化、永信、東洋、南光、信東等六家製藥公司組成,而此次抗癌藥開發聯盟,則是鎖定抗癌標靶藥物,法人估計,未來藥物銷售高峰有機會達到3億美元(約新台幣90億元)。生達昨日收盤40.2元,上漲0.2元。
DCB表示,此次四公司聯合開發的DCBCI0901,該藥物主要成分mTOR抑制劑應用在抗癌藥物已非首例,目前有輝瑞的Temsirolimus及諾華的Everolimus,但已問世的產品缺點是部分患者有抗藥性問題。
對此,生技中心昨日表示,DCBCI0901是屬於「mTOR抑制劑」抗癌標靶新藥,是由DCB前計畫主持人陳寶年博士團隊,在經濟部科專支持下自行研發,也是新一代的mTOR標靶新藥,優於第一代藥物,也少有抗藥性問題。
據悉,DCBCI0901對肺癌、乳癌、攝護腺癌、人類肺腺癌,都能明顯抑制癌細胞生長效率,DCB先前的研發成果已由該中心提出台灣、美國、日本及歐洲等16國專利申請,陸續完成全球專利布局。
DCB指出,在該中心主導授權下,生達、永信、中化及益得四公司,於2011年共組新藥開發聯盟,透過授權方式與DCB共組專業團隊開發,而在進入臨床之前,已經投入四年努力。
近期獲美國FDA及國內TFDA核准人體臨床試驗,試驗將委由國際CRO大廠昆泰執行,並於台大醫院、成大醫院及台北榮民總院等醫學中心展開一期臨床試驗的收案,收案數約30到40人。
國際大型藥廠掀起一波整併熱潮,瑞士藥廠諾華(Novartis)與英國藥廠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周二宣布重大交易和共同成立新公司,涉及金額逾百億美元。
諾華將以160億美元(約4,846億台幣)現金,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同時以71億美元現金,把不含禽流感疫苗的疫苗事業賣給葛蘭素史克,讓葛蘭素史克強化其疫苗市場的領導地位。
諾華又把動物醫藥部門,以54億美元出售給美國藥廠禮來(Eli L illy)。禮來將因此成為動物醫藥市場領導者。
諾華希望把業務焦點放在創新藥物、護眼藥品和學名藥。尤其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後,可擴大其標靶治療用藥市場地位,成為治療黑色素瘤藥物的領導者。
諾華與葛蘭素史克並宣布成立新公司,打造「領導世界的消費保健事業」。業務重點放在保健、口腔健康、營養品和肌膚護理。擴展已開發國家,巴西、中國、墨西哥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市場。預計每年銷售規模達100億美元。
葛蘭素史克將持有新公司63.5%股權。葛蘭素史克表示,在這些交易中,將獲得78億美元淨收益,公司會拿出其中約67億美元回饋股東。與諾華的交易,必須得到葛蘭素史克股東同意才能過關,公司預計明年中能完成交易。
諾華強調,連串整併行動能強化公司財務體質,提升成長率和獲利。
近期醫藥產業大規模整併消息不斷。外傳積極型投資人艾克曼(B ill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Valeant聯手出價逾500億美元,要收購生產肉毒桿菌素Botox的美國藥廠愛力根(Allergan)。
此外,媒體報導,美國藥業巨擘輝瑞(Pfizer)有意斥資1,000億美元,收購英國藥廠阿斯利康(Astra Zeneca),若後者點頭,這將成為醫藥產業史上最大收購金額。
諾華將以160億美元(約4,846億台幣)現金,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同時以71億美元現金,把不含禽流感疫苗的疫苗事業賣給葛蘭素史克,讓葛蘭素史克強化其疫苗市場的領導地位。
諾華又把動物醫藥部門,以54億美元出售給美國藥廠禮來(Eli L illy)。禮來將因此成為動物醫藥市場領導者。
諾華希望把業務焦點放在創新藥物、護眼藥品和學名藥。尤其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後,可擴大其標靶治療用藥市場地位,成為治療黑色素瘤藥物的領導者。
諾華與葛蘭素史克並宣布成立新公司,打造「領導世界的消費保健事業」。業務重點放在保健、口腔健康、營養品和肌膚護理。擴展已開發國家,巴西、中國、墨西哥和俄羅斯等主要新興市場。預計每年銷售規模達100億美元。
葛蘭素史克將持有新公司63.5%股權。葛蘭素史克表示,在這些交易中,將獲得78億美元淨收益,公司會拿出其中約67億美元回饋股東。與諾華的交易,必須得到葛蘭素史克股東同意才能過關,公司預計明年中能完成交易。
諾華強調,連串整併行動能強化公司財務體質,提升成長率和獲利。
近期醫藥產業大規模整併消息不斷。外傳積極型投資人艾克曼(B ill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Valeant聯手出價逾500億美元,要收購生產肉毒桿菌素Botox的美國藥廠愛力根(Allergan)。
此外,媒體報導,美國藥業巨擘輝瑞(Pfizer)有意斥資1,000億美元,收購英國藥廠阿斯利康(Astra Zeneca),若後者點頭,這將成為醫藥產業史上最大收購金額。
歐美製藥業吹整併風,瑞士諾華(Novartis)與荷商葛蘭素史克( GSK)互買對方資產,交易金額達百億美元,美國輝瑞(Pfizer)也捧著上千億美元向英商AstraZeneca求親,這些事業再造轉型的舉動,替藥廠的股價注入強心針,並帶動整個歐股走高。
在AstraZeneca和葛蘭素史克等藥廠股價帶頭上攻下,The StoxxE urope 600的醫療保健類股指數周二上漲2.9%。AstraZeneca在傳出美商輝瑞捧大把鈔票上門求親下,周二股價飆漲多達8%。葛蘭素史克也因與瑞士大藥廠諾華交換資產的消息激勵,股價勁揚5.4%。諾華股價也上揚2.3%左右。
英國製藥商Hikma Pharmaceuticals與BTG的股價漲幅超過4%,另一家收購傳聞不斷的英國藥廠希爾(Shire)也大漲4.6%。而被分析師點名為大藥廠併購目標的比利時UCB SA和瑞士 Actelion,分別上漲3.1%和1.5%。
《周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報導,美國製藥大廠輝瑞開出 1,000億美元價碼,向英國藥廠AstraZeneca提出收購建議。該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雙方已展開正式交涉,但輝瑞與AstraZeneca都拒絕證實。
激進投資人艾克曼(William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 Valeant Ph armaceuticals也傳出將聯手,收購全球醫美領導品牌愛力根(Alle rgan)。
英國券商Brewin Dolphin投資組合策略部門主管佛斯特(Guy Fos ter)表示,近來只要傳出有大型交易案進行的消息,一般來說都會令市場信心為之一振,企業整併通常會幫股東增值。
在AstraZeneca和葛蘭素史克等藥廠股價帶頭上攻下,The StoxxE urope 600的醫療保健類股指數周二上漲2.9%。AstraZeneca在傳出美商輝瑞捧大把鈔票上門求親下,周二股價飆漲多達8%。葛蘭素史克也因與瑞士大藥廠諾華交換資產的消息激勵,股價勁揚5.4%。諾華股價也上揚2.3%左右。
英國製藥商Hikma Pharmaceuticals與BTG的股價漲幅超過4%,另一家收購傳聞不斷的英國藥廠希爾(Shire)也大漲4.6%。而被分析師點名為大藥廠併購目標的比利時UCB SA和瑞士 Actelion,分別上漲3.1%和1.5%。
《周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報導,美國製藥大廠輝瑞開出 1,000億美元價碼,向英國藥廠AstraZeneca提出收購建議。該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雙方已展開正式交涉,但輝瑞與AstraZeneca都拒絕證實。
激進投資人艾克曼(William Ackman)與加拿大藥廠 Valeant Ph armaceuticals也傳出將聯手,收購全球醫美領導品牌愛力根(Alle rgan)。
英國券商Brewin Dolphin投資組合策略部門主管佛斯特(Guy Fos ter)表示,近來只要傳出有大型交易案進行的消息,一般來說都會令市場信心為之一振,企業整併通常會幫股東增值。
基亞生技(3176)打造「小諾華」規模具雛型,董事長張世忠表示,預計3年內基亞將成為一個有新藥、疫苗、醫材、學名藥廠、診斷試劑和單抗平台的全方位生技集團,並有6家IPO公司。
張世忠表示,進度最快的是基亞母體的肝癌藥PI-88,預計明年獲台灣TFDA藥證,並啟動和歐美國際大藥廠的授權案後,由於是有原汁的業績和授權金挹注,基亞將持續併購海外具潛力的生技藥廠。
另外,將在國內IPO的公司中,將以基亞疫苗和溫士頓藥廠速度最快。
即將於明年1月7日在竹北生醫園區興建亞洲最新疫苗廠的基亞疫苗,目前資本額為5億元,該公司手中有兩個新藥,將在2內進入三期臨床,基亞疫苗規畫8個月內公開發行,3年內上櫃。
至於日前才併購的溫士頓製藥,是以眼藥水、荷爾蒙藥品聞名,該公司預計一、二期廠房預計明年可望通過PIC/S認證,而第三座為P I-88量身定做的藥廠,預計2016年即可加入量產行列。
張世忠表示,溫士頓近年也積極投入困難學名藥,手中已有3個項目,最快的是明年年初可望獲台灣TFDA藥證的乾眼症用藥,另外還有兩個適應症分別為癌藥歐羅肥(營養劑)和關節疼痛藥亦都突破專利,目前已向美國FDA申請藥證,由於溫士頓的眼藥水也進軍大陸,在大陸也有通路據點中,對PI-88未來行銷亦有助。
法人表示,諾華是一家涵蓋藥品、醫材、診斷試劑和疫苗的全方位藥廠,基亞目前的策略布局廣度和深度也都俱足,已有小諾華架勢。
張世忠表示,除了國內市場外,基亞也在廈門成立分子診斷試劑公司,看準廈門政府將生物醫藥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海峽西岸規模最大的廈門生物醫藥港,在持續釋出各項優惠政策下,德必碁有機會躋身前三大診斷試劑行列。
基亞生技(3176)肝癌新藥PI-88完成三期臨床收案,將力拚明年獲藥證和啟動授權,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PI-88上市後全球市場銷售額初估將達200億∼300億元,目前已有3家歐美國際大藥廠洽談授權中,授權金目標訂為2億∼4億美元。
張世忠表示,PI-88擁有「雙重抗癌效果」,針對這個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核准做為肝癌術後預防復發的藥物,全球計畫主持人,國際知名的肝癌專家陳培哲院士,和台灣地區的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李伯皇教授,已啟動嚴審資料機制,目前是每半月就開會討論,希望能快速取得台灣、韓國、香港、大陸和東南亞等地區藥證,打進國際市場。
張世忠表示,進度最快的是基亞母體的肝癌藥PI-88,預計明年獲台灣TFDA藥證,並啟動和歐美國際大藥廠的授權案後,由於是有原汁的業績和授權金挹注,基亞將持續併購海外具潛力的生技藥廠。
另外,將在國內IPO的公司中,將以基亞疫苗和溫士頓藥廠速度最快。
即將於明年1月7日在竹北生醫園區興建亞洲最新疫苗廠的基亞疫苗,目前資本額為5億元,該公司手中有兩個新藥,將在2內進入三期臨床,基亞疫苗規畫8個月內公開發行,3年內上櫃。
至於日前才併購的溫士頓製藥,是以眼藥水、荷爾蒙藥品聞名,該公司預計一、二期廠房預計明年可望通過PIC/S認證,而第三座為P I-88量身定做的藥廠,預計2016年即可加入量產行列。
張世忠表示,溫士頓近年也積極投入困難學名藥,手中已有3個項目,最快的是明年年初可望獲台灣TFDA藥證的乾眼症用藥,另外還有兩個適應症分別為癌藥歐羅肥(營養劑)和關節疼痛藥亦都突破專利,目前已向美國FDA申請藥證,由於溫士頓的眼藥水也進軍大陸,在大陸也有通路據點中,對PI-88未來行銷亦有助。
法人表示,諾華是一家涵蓋藥品、醫材、診斷試劑和疫苗的全方位藥廠,基亞目前的策略布局廣度和深度也都俱足,已有小諾華架勢。
張世忠表示,除了國內市場外,基亞也在廈門成立分子診斷試劑公司,看準廈門政府將生物醫藥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海峽西岸規模最大的廈門生物醫藥港,在持續釋出各項優惠政策下,德必碁有機會躋身前三大診斷試劑行列。
基亞生技(3176)肝癌新藥PI-88完成三期臨床收案,將力拚明年獲藥證和啟動授權,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PI-88上市後全球市場銷售額初估將達200億∼300億元,目前已有3家歐美國際大藥廠洽談授權中,授權金目標訂為2億∼4億美元。
張世忠表示,PI-88擁有「雙重抗癌效果」,針對這個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核准做為肝癌術後預防復發的藥物,全球計畫主持人,國際知名的肝癌專家陳培哲院士,和台灣地區的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李伯皇教授,已啟動嚴審資料機制,目前是每半月就開會討論,希望能快速取得台灣、韓國、香港、大陸和東南亞等地區藥證,打進國際市場。
連續八年舉辦的「台瑞生醫研討會」,今年擴大為「台灣瑞士生醫周」,其中最吸睛的,當屬基金規模高達8億美元的「諾華投資基金」全球投資長Reinhard Ambros首度來台,聽取五家台灣生技公司的簡報,評估是否投資。
「台灣瑞士生醫周」是由台灣諾華、中央研究院、生策會、生技中心、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等單位共同主辦,與前七年最大的不同,是從以往的學術研討,發展到今年生醫周活動從轉譯醫學學術交流,以及評估國內研究計畫是否有與跨國藥廠研發新藥的潛力。
此次除了邀請到諾華投資基金全球投資長Reinhard Ambros來台,還有包括:禮來、奧博、信中立等國際大型創投公司,與生醫業界齊聚,探討台灣發展生技製藥、吸引國際創投與跨國藥廠投資的契機。
Reinhard Ambros說,諾華投資基金以往在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均有投資,主要以歐洲與美國市場為主。諾華投資基金平均每年挑選5~8個對象,每次1,500~2,500萬美元,做為投資標的。
如果有機會投資台灣要採取何種模式?Ambros說,因為包括他本人與諾華投資基金都不熟悉台灣市場,得花一點時間了解,才能夠訂出策略,這也是他此行來台灣與五家生醫業者會談的主要目的,五家業者分別與諾華投資基金進行「閉門會議」。
禮來(Lilly)亞洲基金創始人-施毅指出,台灣醫療品質舉世聞名,在發展生醫產業方面,他認為要發展新藥的機會不比歐美國家,而且會很辛苦,可以著墨在「學名藥」的開發,例如以色列Teva藥廠經過百年的發展,已躍居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廠,可以做為台灣發展學名學的參考。
奧博資本亞太區執行董事盧紅波指出,台灣具有成熟的醫療環境與科技產品,以及人才,是投資者心目中理想的投資市場,更是進軍中國市場的跳板,加上台灣的GDP位居全球前20名,是創投未來在亞洲市場極佳的投資選項。
「台灣瑞士生醫周」是由台灣諾華、中央研究院、生策會、生技中心、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等單位共同主辦,與前七年最大的不同,是從以往的學術研討,發展到今年生醫周活動從轉譯醫學學術交流,以及評估國內研究計畫是否有與跨國藥廠研發新藥的潛力。
此次除了邀請到諾華投資基金全球投資長Reinhard Ambros來台,還有包括:禮來、奧博、信中立等國際大型創投公司,與生醫業界齊聚,探討台灣發展生技製藥、吸引國際創投與跨國藥廠投資的契機。
Reinhard Ambros說,諾華投資基金以往在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均有投資,主要以歐洲與美國市場為主。諾華投資基金平均每年挑選5~8個對象,每次1,500~2,500萬美元,做為投資標的。
如果有機會投資台灣要採取何種模式?Ambros說,因為包括他本人與諾華投資基金都不熟悉台灣市場,得花一點時間了解,才能夠訂出策略,這也是他此行來台灣與五家生醫業者會談的主要目的,五家業者分別與諾華投資基金進行「閉門會議」。
禮來(Lilly)亞洲基金創始人-施毅指出,台灣醫療品質舉世聞名,在發展生醫產業方面,他認為要發展新藥的機會不比歐美國家,而且會很辛苦,可以著墨在「學名藥」的開發,例如以色列Teva藥廠經過百年的發展,已躍居全球最大的學名藥廠,可以做為台灣發展學名學的參考。
奧博資本亞太區執行董事盧紅波指出,台灣具有成熟的醫療環境與科技產品,以及人才,是投資者心目中理想的投資市場,更是進軍中國市場的跳板,加上台灣的GDP位居全球前20名,是創投未來在亞洲市場極佳的投資選項。
國際大藥廠諾華(Novartis)投資基金全球總裁元華(Reinhard Ambros)昨(10)日首度來台,攜手生技中心、永豐餘集團旗下的上智創投,組成「台灣生醫產業投資平台」,篩選新藥標的,目前瞄準安盛、台睿、杏國、泰緯、怡發五家公司,是國際大藥廠評估投資台灣生技首例。台灣瑞士生醫周昨日啟動,主辦單位包括中央研究院、台灣諾華、生策會、經濟部生技中心、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將一連三日舉辦「台瑞生醫研討會」、「台瑞生技合作平台」、「生技創投」、「2013國際生醫投資論壇」等四項活動。
「國際生醫投資論壇」昨天登場,元華表示,看好台灣臨床實力、生技法規完整性、資本市場蓬勃度、兩岸市場聯結度,評估最快一年內在台設立創投分公司,就近評估與投資,不排除購併在台的創新公司。
據透露,這次諾華評估投資的生技公司,由上智創投、生技中心共同篩選、建議,包括新藥公司杏國、泰緯及台睿;診斷試劑公司怡發,及創新醫材公司安盛,都處開發階段、進度在臨床前的公司。第一波投資額度每家約500萬到1,000萬美元不等,最快一年內完成投資。
諾華為全球第二大藥廠,去年營收約567億美元,獲利約96億美元,研發投資高達91億美元(超過新台幣2,700億元),是台灣科技預算三倍,也是全球藥廠研發投資冠軍,名列全球百大企業研發投資前三名,旗下投資基金規模高達8億美元(約新台幣240億元),是全球最大生技投資基金,此次首度來台投石問路,具有指標意義。
元華表示,諾華投資基金自1996年成立,在全球已投資超過70家新創公司,在亞洲各國包括新加坡、韓國、大陸都有投資,下一步希望和台灣合作,打造成功的生技公司。
另外諾華在亞洲僅有一家韓國諾華投資子公司,未來將評估台灣或上海設立中華區子公司,並定期篩選投資個案。
「國際生醫投資論壇」昨天登場,元華表示,看好台灣臨床實力、生技法規完整性、資本市場蓬勃度、兩岸市場聯結度,評估最快一年內在台設立創投分公司,就近評估與投資,不排除購併在台的創新公司。
據透露,這次諾華評估投資的生技公司,由上智創投、生技中心共同篩選、建議,包括新藥公司杏國、泰緯及台睿;診斷試劑公司怡發,及創新醫材公司安盛,都處開發階段、進度在臨床前的公司。第一波投資額度每家約500萬到1,000萬美元不等,最快一年內完成投資。
諾華為全球第二大藥廠,去年營收約567億美元,獲利約96億美元,研發投資高達91億美元(超過新台幣2,700億元),是台灣科技預算三倍,也是全球藥廠研發投資冠軍,名列全球百大企業研發投資前三名,旗下投資基金規模高達8億美元(約新台幣240億元),是全球最大生技投資基金,此次首度來台投石問路,具有指標意義。
元華表示,諾華投資基金自1996年成立,在全球已投資超過70家新創公司,在亞洲各國包括新加坡、韓國、大陸都有投資,下一步希望和台灣合作,打造成功的生技公司。
另外諾華在亞洲僅有一家韓國諾華投資子公司,未來將評估台灣或上海設立中華區子公司,並定期篩選投資個案。
總統馬英九表示,相對其它產業,生技業投資金額連3年2位數成長,去年投資金額已達395億元,希望2015年投資總額能達500億元,2 020年國內生技業營業額能達5千億元,並孕育5家有百億營收以上的旗艦公司。
另外,為優先扶持生醫產業,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國內已有56家公司認定為生技新藥公司,且有110個產品獲認可。
目前積極推動將高風險的第二類醫材納入獎勵範圍,馬英九表示,此案5月22日在立院審查後,希望下個會期能完成立法,未來可望獎勵廠商朝高技術高進入門檻的醫材領域發展。
火熱登場的生技月,今年馬英九親自參與生技展開幕展。生技產業發展協會表示,今年參展廠商及攤位數都創下歷史新高,共有來自海內外及兩岸地區520家廠商參展,1,050攤位數,且國際藥廠包括葛蘭素、諾華等都有參展,並有來自全球各國的代表團與會。
馬英九指出,國內生技產業去年營收總額達2,630億元,年增近一成,相對於其他產業亮眼,且籌資規模也達395億元,連三年呈兩位數成長,加上兩岸在認證合作的協議,預料未來在台灣廠商的技術搭配大陸的市場,將成為很好的夥伴。
目標2015年投資總額能達500億元,2020年國內生技廠營業額將力拚5千億元。
另外,為優先扶持生醫產業,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國內已有56家公司認定為生技新藥公司,且有110個產品獲認可。
目前積極推動將高風險的第二類醫材納入獎勵範圍,馬英九表示,此案5月22日在立院審查後,希望下個會期能完成立法,未來可望獎勵廠商朝高技術高進入門檻的醫材領域發展。
火熱登場的生技月,今年馬英九親自參與生技展開幕展。生技產業發展協會表示,今年參展廠商及攤位數都創下歷史新高,共有來自海內外及兩岸地區520家廠商參展,1,050攤位數,且國際藥廠包括葛蘭素、諾華等都有參展,並有來自全球各國的代表團與會。
馬英九指出,國內生技產業去年營收總額達2,630億元,年增近一成,相對於其他產業亮眼,且籌資規模也達395億元,連三年呈兩位數成長,加上兩岸在認證合作的協議,預料未來在台灣廠商的技術搭配大陸的市場,將成為很好的夥伴。
目標2015年投資總額能達500億元,2020年國內生技廠營業額將力拚5千億元。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昨(2)日表示,這次生技月的國際生技商機媒合,可望繼近期台微體(4152)、永信、杏國的國際結盟案後,啟動新一波台灣、國際結盟潮。
DCB表示,台灣與國際生技合作逐漸增溫,台日雙邊製藥產業的合作逐漸開花結果;如永信投控6月宣布100%收購日本藥品銷售通路CHEMIX,透過CMX通路優勢,搶進日本市場。
另外,杏輝與日本DAITO公司去年合作,簽訂抗癌藥物製造合約及兩項口服抗癌學名藥合作開發契約;去年11月友華生技也與日本NanoCarrier公司,完成抗癌藥Nanoplatin新合作案簽約。
DCB表示,台灣與國際生技合作逐漸增溫,台日雙邊製藥產業的合作逐漸開花結果;如永信投控6月宣布100%收購日本藥品銷售通路CHEMIX,透過CMX通路優勢,搶進日本市場。
另外,杏輝與日本DAITO公司去年合作,簽訂抗癌藥物製造合約及兩項口服抗癌學名藥合作開發契約;去年11月友華生技也與日本NanoCarrier公司,完成抗癌藥Nanoplatin新合作案簽約。
生醫產業在台大陳培哲、陳定信肝病研究團隊與嬌生藥廠策略聯盟,啟動新藥合作開發機制後,此早期新藥開發即獲國際藥廠青睞的合作案,算是打通產業的任督二脈!
業界認為,配合CRO、臨床、生產和新藥上市,台灣藥廠已陸續和國際藥廠接軌,初步架構完整的生醫產業供應鏈。
除了最上游已有嬌生與台大合作、SIC找案源標的外,醣聯在動物實驗中的大腸癌新藥即以2億美元授權日本大塚藥廠。
最強的CRO臨床部分,2007年Parexel就以每股高達85元價格收購國際精鼎(更名為百瑞精鼎),2年前美商QPS也併購健亞生技轉投資的華鼎生技。
今年5月7日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也與葛蘭素史克(G SK)藥廠簽訂CRO臨床合作意向書,在鞏固台灣亞太臨床研發中心的領導地位中,預計將掀起昆泰(全球最大CRO公司)、輝瑞、諾華等國際大藥廠來台合作。
另外,在人體臨床部分,杏國近日入股德國MG藥廠,主導新藥全球三期臨床主導,也被認為指標意義濃厚。
生產技術部分,我國已成為PIC/S會員國,吸引國際藥廠來台合作。
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認為,生產也必須創造技術門檻,例如東洋的微脂體生產技術,已獲原藥廠肯定,為了掌握自己的關鍵技術,該集團為國際藥廠代工的條件都簽有2千萬美元的賠償條款,也就是如果國際藥廠要轉單,就必須支付2千萬美元的權利金。
林榮錦認為,新藥必須全球化,而全球化須挑戰「黃金療法」,搶攻35%專利數據的利潤才能創造契機。國內藥廠陸續有新藥進入三期臨床,若掌握了關鍵技術,加上有產業供應鏈的整合,台灣的生醫產業能量是相當被看好的。
業界認為,配合CRO、臨床、生產和新藥上市,台灣藥廠已陸續和國際藥廠接軌,初步架構完整的生醫產業供應鏈。
除了最上游已有嬌生與台大合作、SIC找案源標的外,醣聯在動物實驗中的大腸癌新藥即以2億美元授權日本大塚藥廠。
最強的CRO臨床部分,2007年Parexel就以每股高達85元價格收購國際精鼎(更名為百瑞精鼎),2年前美商QPS也併購健亞生技轉投資的華鼎生技。
今年5月7日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也與葛蘭素史克(G SK)藥廠簽訂CRO臨床合作意向書,在鞏固台灣亞太臨床研發中心的領導地位中,預計將掀起昆泰(全球最大CRO公司)、輝瑞、諾華等國際大藥廠來台合作。
另外,在人體臨床部分,杏國近日入股德國MG藥廠,主導新藥全球三期臨床主導,也被認為指標意義濃厚。
生產技術部分,我國已成為PIC/S會員國,吸引國際藥廠來台合作。
東洋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認為,生產也必須創造技術門檻,例如東洋的微脂體生產技術,已獲原藥廠肯定,為了掌握自己的關鍵技術,該集團為國際藥廠代工的條件都簽有2千萬美元的賠償條款,也就是如果國際藥廠要轉單,就必須支付2千萬美元的權利金。
林榮錦認為,新藥必須全球化,而全球化須挑戰「黃金療法」,搶攻35%專利數據的利潤才能創造契機。國內藥廠陸續有新藥進入三期臨床,若掌握了關鍵技術,加上有產業供應鏈的整合,台灣的生醫產業能量是相當被看好的。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