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昱展新藥生技(上)公司新聞
■政策與市場相挺,台灣生醫股逆勢上漲
美國那斯達克生醫指數從2021年的高點5,517下跌,到今年10月13 日收在3,936.7,跌幅約29%。而香港恒生醫療保健或生物科技指數 跌幅,較之美國那斯達克生醫指數則有過之,從2021年的高點下跌, 迄今跌幅更達64%。反之,當全球股市跌跌不休之際,台灣生醫指數 ,不論上市生醫指數,或者櫃買生醫指數,皆從2021年的高點繼續攀 升,迄今成長超過10%。若從2020年低谷起算,則成長至少2到3倍。 亦因為這一波全球生醫資本市場消長變化,吸引多家海外生醫公司紛 紛詢問回台上市櫃的可能性,2012年到2015年灣生醫資本市場股市榮 景嫣然再現。
台灣生醫產業的蓬勃發展,拜兩個重要政策所賜,其一係2007年啟 動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其二即為台灣資本市場的支持,取 得經濟部「科技事業具市場性意見書」即可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上市 櫃籌措資金。前者制定後,我在次年帶著它赴美招商,所有在地與會 者無不眼睛一亮,詢問相關研發及股東投抵等相關規定,規劃回台籌 設生醫公司的可能性。後者則為前述掀起第一波生醫產業上市櫃榮景 的推手,亦就是沒有獲利、亦未產生營業收入的生醫公司,亦有機會 在資本市場籌資。當年是項榮景,吸引保守的亞洲資本市場紛紛來台 取經,例如香港、大陸及韓國,不僅造就香港生物科技公司在2018年 掀起的上市熱潮,亦間接推波助瀾於香港掛牌的大陸生技公司迅速發 展。
■生醫產業深耕有成,吸引國際與投資人目光
而近期臺灣證券交易所,對於新經濟及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的重視,更陸續推出鬆綁投資人資格、聚焦以市值為核心、縮短掛牌 準備期程的創新板等措施,在在顯示資本市場對創新科技及生醫事業 籌資的支持。
為何我對台灣生醫資本市場有信心呢?除了前述政策助益外,台灣 生醫產業推動約40年,鋪陳的技術及產品線,愈來愈被國際重視,持 續的授權成功更帶動投資人信心。前有智擎、寶齡富錦、太景、益安 ;近期有合一、逸達等;今年更有台新藥、昱展、安基、國邑等。後 續愈來愈多國際大廠高階人才回台貢獻,深信將促成更多技術的深耕 及臨床試驗推進的突破,帶給資本市場更多好消息。投資人對生醫產 業亦從完全不理解,漸被教育認知,面對臨床試驗結果,冷靜以對, 解盲失敗成為單家公司股價影響,而非股市全面重挫。凡此都支持台 灣生醫資本市場發展愈趨健康。
這一波全球生醫資本市場的低谷,帶給台灣生醫產業甚麼契機呢? 此刻在台正係最佳募資時點。儲備豐沛糧草、加速研發進程,才能更 具國際競爭力。另從投資角度,危機入市乃最佳時機。美國此時存在 諸多產品頂尖,但資金不足,因股市低落籌資困難之企業;若能慎選 產品線,進行併購或授權,當是甚佳時機。台灣生醫併購天王保瑞, 因併購,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3.6億元到2022年度的104.9億元,成長 28倍有餘,市值亦從2017年的10億元成長到近期約600億元,成長更 達60倍,他的成長策略制定、商機掌握及併購後管理領導力,暨透過 資本市場資源茁壯發展所展現的營運綜效,實為生醫企業可思考效尤 借鏡之處!
【生技新聞】台灣生技產業近年來表現亮眼,不僅在學名藥和全新藥的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改良型」新藥的開發上也領跑全球。今年以來,台灣已有八家生技公司成功將產品授權,其中四家專注於505(b)(2)藥物開發,這種藥物類型因為其優勢,獲得多個國際大廠的青睞。 在這波熱潮中,昱展新藥生技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它將一個口服老藥改良成三款長效注射針劑,這項創新不僅讓其產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還吸引了原開發廠家願意以高價買回所有權。這不僅是對昱展新藥技術的肯定,也顯示了台灣在505(b)(2)藥物開發上的實力。 505(b)(2)藥物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三大藥物申請許可證類別之一,它包括了新活性成分修飾、新劑型、新複方、新劑量、新給藥方式及新適應症等。這類藥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是FDA之前已核准的藥物,近年來台灣不少藥物都是依此類別開發。 除了昱展新藥,其他台灣生技公司也取得亮麗成績。智擎的抗癌藥Onivyde、台灣微脂體的長效關節炎止痛藥物TLC599、逸達的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以及漢達生技的多發性硬化症藥物TASCENSO ODT,都陸續獲得國際製藥大廠的授權。友華生技關係企業友霖生技的降血脂新藥也在挑戰美國第四類藥物法規產品後,成功進入美國市場。 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地位,也讓台灣在藥物研發上的多元策略更加顯眼。未來,隨著更多台灣生技公司投入505(b)(2)藥物開發,台灣在藥物研發領域的影響力將更加深遠。
台灣生技產業今年來實現了大躍進,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共有八家生技公司成功將產品授權給國際藥廠,總授權金額高達15.4億美元(約新台幣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昱展新藥生技、安基、國邑及藥華四家公司更是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授權金額。 在這八家成功授權的生技公司中,昱展新藥生技以其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在臨床一╱二a試驗中表現亮眼,吸引了原開發廠Indivior的注意,並同意執行全球專屬授權之選擇權,這是台灣新劑型新藥賣回原廠的首次成功案例。該合約包括一、三、六個月劑型三項產品,若一切順利,昱展可獲得的權利金最高可達8.6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75億元),創下生技授權的最高紀錄。 安基生技則在3月宣布,其AJ201罕見疾病-甘迺迪氏症小分子新藥,成功將歐美市場授權給Avenue Therapeutics Inc.,签约金、里程碑金合計最高達2.5億美元。國邑藥品在6月也宣布,其自行開發的L606治療肺動脈高壓及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兩項適應症的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签约金、里程碑金等合計最高2.25億美元。 藥華藥在6月與國際藥廠Pint-Pharma GmbH簽訂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Ropeg)拉丁美洲七國授權合約,里程碑金總金額1.1億美元;台新藥在8月宣布,眼部術後發炎疼痛新劑型藥物APP13007美國市場,授權給Eyenovia, Inc.,签约金、發展里程金及銷售里程金合計8,600萬美元。 太景生技、台灣東洋等公司也陸續宣布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的授權合約,不僅提升了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地位,也顯示了台灣生技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昱展新藥更是將一項口服老藥改良成三款長效注射針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表現獲得原開發廠願意出高價買回所有權,凸顯台灣在發展505(b)(2)藥物的實力。
專注研發505(b)(2)藥物的漢達生技說明,505(b)(2)藥物是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藥物申請許可證的三大類別之一,相較於新成分新藥被歸類為505(b)(1)藥品,505(b)(2)藥品包括新活性成份修飾、新劑型、新複方、新劑量、新給藥方式、及新適應症,其主要活性成分為FDA之前已核准之藥物。
近年來台灣開發出許多獲國際大廠青睬的藥物,其中不少走的是505(b)(2)法規,智擎的抗癌藥Onivyde就是先鋒;台灣微脂體也曾在2022年6月將長效關節炎止痛藥物TLC599,以6.7億美元授權給國際製藥大廠Endo International plc。
逸達則開發了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過去幾年陸續將歐、美、中國等全球主要市場完成授權,實收授權金超過新台幣10億元;漢達生技開發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TASCENSO ODT,也在去年將美國市場授權給Cycle Pharmaceuticals Ltd.,漢達獲得最高達5,600萬美元之權利金。
友華生技關係企業友霖生技發展的新複方降血脂新藥,在成功挑戰美國第四類藥物法規產品(P4)後,透過授權夥伴已自今年10月起小量出貨美國市場。
這八家成功將產品授權國際的生技公司中,包括昱展、國邑、台新藥、東洋等四家公司都是以505(b)(2)改良劑型新藥獲得國際藥廠認可;安基、藥華、太景則是以全新藥物獲國際授權;博晟生醫則是以骨再生產品「骨生長因子」(Osteo-Inductive Factor, OIF)成功完成授權。
昱展的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因臨床一╱二a試驗結果不俗,成功吸引原開發廠Indivior同意執行全球專屬授權之選擇權,創下台灣新劑型新藥賣回原廠首例。
昱展與Indivior合約包括一、三、六個月劑型三項產品,該公司可獲得的權利金最高可達8.6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75億元),創生技授權最高紀錄。
安基生技新藥也在今年3月宣布,其AJ201罕見疾病-甘迺迪氏症小分子新藥,成功將歐美市場授權給Avenue Therapeutics Inc.,簽約金、里程碑金合計最高達2.5億美元。
國邑藥品6月也宣布,自行開發的L606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及第三類間質性肺病相關肺高壓(PH-ILD)兩項適應症的北美市場,授權給Liquidia公司,簽約金、里程碑金等合計最高2.25億美元。
藥華藥同樣也在6月宣布,與國際藥廠Pint-Pharma GmbH簽訂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Ropeg)拉丁美洲七國授權合約,里程碑金總金額1.1億美元;台新藥8月宣布,眼部術後發炎疼痛新劑型藥物APP13007美國市場,授權給Eyenovia, Inc.,簽約金、發展里程金及銷售里程金合計8,600萬美元。
太景生技今年3月宣布,流感抗病毒藥物TG-1000大陸及港澳市場,授權給大陸藥廠健康元藥業,除了簽約金人民幣2,000萬元之外,後續還有里程金及上市銷售後不超過11%之銷售權利金;台灣東洋6月也將微脂體兩性黴素學名藥Amphotericin B (Lipo-AB)的歐洲市場授權給國際藥廠,簽約金及後續三期里程碑金合計90萬美元。
昱展新藥生技近期传出喜訊,旗下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將以8.62億美元的授權金額,交由全球戒毒藥龍頭、納斯達克上市公司Indivior進行全球市場的開發與銷售。這筆交易將讓昱展新藥在2026年力拚上市,未來還將享有10%~15%的銷售分潤,創下台灣生技業的新紀錄。
ALA-1000原廠為Indivior,原本是口服藥,但昱展新藥將其改良為長效注射劑型。其中,率先拍板的三個月劑型已以2.5億美元的授權金額成交,成為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新藥,具有重大意義。另外兩個月、六個月劑型授權金額雖未確定,但已先公告研發里程碑金各5,500萬、4,200萬美元,法人預估該二項新藥授權金也將約2.5億美元。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這次授權案創下了台灣生技公司開發505(b)(2)新藥再授權回國外原廠的先例。由於Indivior在全球戒藥市場佔據高達85%以上的份額,擁有原料開發、生產到銷售的一條龍模式,且合作的臨床中心龐大,因此昱展新藥的505(b)(2)新藥將由Indivior包辦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讓昱展新藥能夠不用再投入資金,就能夠獲得里程碑金的分潤。
據公告,Indivior已支付500萬美元簽約金獲得ALA-1000選擇權,並在授權後再提供1,000萬美元簽約金,讓昱展新藥在今年第四季就獲得合計1,500萬美元的簽約金可認列入帳。以昱展新藥資本額5.7億元計算,這筆簽約金對EPS的貢獻超過8元,明年並可望分配股利。
此外,昱展新藥在ALA-1000三個月長效注射劑與相關丁基原啡因前驅藥產品全球(兩岸、港澳除外)專屬授權協議中,除額外支付1,000萬美元簽約金外,還有權獲得最高達5,500萬美元研發里程碑金,及其他產品最高4,200萬美元的研發里程碑金。產品上市後,自每項產品年度淨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開始,昱展新藥將有權獲得總額最高2.5億美元銷售里程碑金。此外,昱展新藥可獲得初始為10%的產品銷售分潤,依銷售額級距,銷售分潤比介於10%~15%。
台灣藥品新聞 / 昱展新藥生技 瞄准戒毒藥市場商機,台大藥學系畢業的林東和創立了美時和昱展新藥,兩家公司均聚焦於鴉片成癮治療藥物的開發。在面對來自於原廠Indivior的激烈競爭時,昱展新藥的ALA-1000注射劑不僅吸引了Indivior的注意,更以8.62億美元的授權金額,將兩家公司從冤家變成親家。 近年來,美時的營運發生了顯著轉變,其最大的成長動能來自於戒癮用藥gSuboxon和血癌藥Lenalidomide。這兩個重要的藥物並非來自於2013年入主的艾威群集團,而是由林東和領軍的美時團隊自主開發。當年,林東和的團隊挑戰了Indivior的專利,並開發了口服劑型的gSuboxon進軍美國市場,但遭到Indivior的控告。這起專利官司最終在艾威群入股後達成和解,美時得以迴避專利問題,並讓新藥提早兩年上市。 在離開美時後,林東和與總經理文永順共同創立了昱展新藥,並開發了長效型鴉片成癮治療藥物ALA-1000,以及治療難治型憂鬱症的ALA-3000。Indivior原本對ALA-3000有興趣,但後來發現ALA-1000的臨床進度較快,且三個月劑型是全球首家進入臨床的藥廠。雖然Indivior已有一個月劑型,但因針頭較粗,病患較抗拒。而昱展新藥的三個新型新藥開發速度快,且注射方便,5秒鐘即可完成注射,這使得Indivior決定與昱展新藥合作,從此兩家公司結成了戰略夥伴關係。
【台灣新聞】 哇塞,這週興櫃股市場真是波瀾壯觀啊!雖然只有兩個交易日,但股價波動還是挺大的。其中,一檔電機機械股「日高(1594)」表現最亮眼,周漲幅竟然高達16.7%,成為興櫃股的「漲幅王」! 根據櫃買中心提供的數據,這週興櫃股票的總成交金額是41.15億元,成交股數6,641.5萬股,成交筆數則是4.21萬筆,這些數據都比前一周要低一些。 在這波漲跌互見的市場中,漲幅前十強的股票,漲幅介於4.1%到16.7%之間,涉及的產業從電子股到生技醫療股,再到電機機械股,還有金融和居家生活產業,真是多元又廣泛。 其中,環保工程股「日高」的周漲幅達到16.7%,可謂是本周最亮眼的漲幅;而電子通路股「富基電通」的周漲幅也有8.4%,排名第二。 至于我們熟悉的「興櫃股王」達發,這週上漲了6.7%,股價已經衝上577元,準備轉上市啦!10月初時股價一度跌到500元,但後來穩住陣腳,最近還是在挑戰年線的反壓力。 達發第二季的營收有35.16億元,毛利率高達45.4%,稅後純益也有2.73億元,主要產品是無線通訊晶片和有線通訊晶片。 而股價超過百元的興櫃股也跟著動起來,像是矽科宏晟周漲6.4%,收在121元;米斯特周漲5.7%,收在109.5元;還有我們的「昱展新藥」,這週漲了5%,收在187元。 這麼看來,這週的興櫃股市場還是挺熱鬧的,不過大家也要注意風險,理性投資哦!
台灣製藥界傳奇人物林東和,再次引發業界關注!這位台大藥學系畢業的高手,曾是美時化學的經銷商,後來成功入主美時,將其從一家南投本土藥廠轉型為國際市場為導向的學名藥廠。1990年,林東和創辦友瑞,代理銷售藥品,與美時結緣,開啟了他的美時生涯。在林東和的領導下,美時取得多項第一,包括台灣自行認定的第一個新藥藥證,並成功進軍國際市場。2013年,艾威群以60億元併購美時,如今市值已超過610億元,林東和功不可沒。 離開美時後,林東和與文永順再度創辦昱展新藥,並看好國際大廠Indivior所經營的戒毒癮類藥物市場。在昱展新藥,他投入長效型鴉片成癮新藥ALA-1000,今年正式授權國際製藥,再次展現林東和在發展全球製藥市場上的驚人選題功力。
昱展新藥創紀錄!授權國際藥廠Indivior 三項藥品,總計獲利達276億元
【台北訊】台灣生技新鮮事!昱展新藥昨(12)日驚喜宣布,與國際藥廠Indivior達成三項藥品的授權合約,這不僅是台灣生技公司首度將自研新藥授權給國際大廠,更創下了台灣藥品開發的先例。根據合約,昱展將獲得最高達8.62億美元(約新台幣276億元)的權利金,讓投資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次合約中,昱展將其505(b)(2)新藥ALA-1000三個月長效注射劑(long-acting injectable, LAI)與相關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前驅藥產品,授權給Indivior,這家藥廠是全球戒毒癮類藥物的領頭羊,同時也是ALA-1000的原開發廠。這項合約對昱展來說,不僅是技術與創新的肯定,也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強力支持。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這次授權合約是台灣生技產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他們很榮幸能夠與Indivior這樣的國際大廠合作,並期待未來能夠為全球的病人帶來更多優質的藥物治療選擇。
ALA-1000是昱展新藥的重點研發產品,剛在美國完成臨床一╱二a期臨床實驗,並取得優異的結果。Indivior看到這些成果後,決定進一步與昱展新藥展開授權合作。根據合約,昱展將在產品開發的各個階段獲得研發里程碑金,以及產品上市後的銷售分潤。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合約共計涉及三項產品,若每項產品都能達到預期的銷售里程碑,總計將為昱展帶來最高8.62億美元的權利金。對於昱展新藥來說,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收穫,同時也將加速公司的產品上市與市場佔有率。
昱展新藥目前在興櫃掛牌,昨日興櫃參考價為188.86元,成交量僅348張。對於這次合約,市場預期將為昱展帶來正面影響,未來發展可期。
根據櫃買中心昨(12)日資料顯示,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41.15億元、成交股數6,641.5萬股、成交筆數4.21萬筆,三項數據均小於前一周。
在領漲股部分,漲幅前十強介於4.1%至16.7%,產業分散在電子股四檔、生技醫療股兩檔、電機機械兩檔,金融、居家生活各一檔。
環保工程股日高周漲16.7%,漲幅最亮眼;電子通路股富基電通本周漲幅8.4%,排行第二多。
興櫃股王達發本周以來上漲6.7%,股價收上577元,將轉上市;股價10月初一度回測500元有撐,近日挑戰年線反壓,達發第2季營收35.16億元,毛利率45.4%,稅後純益2.73億元,主要產品為無線通訊晶片及有線通訊晶片。
連帶股價百元以上興櫃股也動起來,包含矽科宏晟周漲6.4%,收121元;米斯特周漲5.7%,收109.5元;昱展新藥漲5%,收187元。
1990年,林東和創辦友瑞,代理銷售藥品。當時,公司就和美時有深度往來,雙方換股、結盟,開啟了他的美時生涯,也啟動了美時再造契機。
據悉,林東和入主後的幾年,公司拿下了幾個第一,包括當時台灣自行認定的第一個新藥藥證,這個藥品現在還在賣;其後幾年,林東和再啟動公司國際化旅程,歷經七年、陸續投資約10億元,讓美時躋身符合國際藥品生產規範的指標公司。
2013年艾威群以每股39.5元,合計60億元併購美時,如今美時股價已達232.5元,市值超過610億元,背後功臣就是林東和。
離開美時之後,林東和偕同當時美時的處長文永順,在2016年再度創辦了昱展新藥,由於在美時化學時期,他已看好國際大廠Indivior所經營的戒毒癮類藥物市場未來,於是在昱展新藥公司成立後,決定再投入長效型鴉片成癮一個月╱三個月新藥ALA-1000,直至今年正式授權國際製藥,再次突顯林東和發展全球製藥市場驚人的選題功力。
昱展公告,已接獲國際大廠Indivior通知,將履行昱展所開發的505(b)(2)新藥ALA-1000三個月長效注射劑(long-acting injectable, LAI)與相關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前驅藥產品全球專屬授權協議。
昱展新藥是在今年3月3日先宣布,將旗下三個月長效注射型戒毒癮類新藥ALA-1000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等大中華區以外的市場,授權給某國際大藥廠,並收取首筆簽約金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3億元)。直到昨日,昱展再度發布訊息,並公布ALA-1000的授權合作夥伴就是Indivior,該藥廠不僅是全球戒毒癮類藥物龍頭,更是昱展ALA-1000的原開發廠。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此次授權案創下台灣生技公司開發505(b)(2)新藥再授權回國外原廠首例。
昱展目前在興櫃掛牌,昨日興櫃參參考價(均價)為188..86元,成交量僅348張。
昱展新藥總經理文永順表示,ALA-1000為昱展自主研發的重點產品,為丁基原啡因長效三個月之皮下注射劑,這項藥品剛在美國完成臨床一╱二a期臨床實驗,且臨床結果表現優異,Indivior看到成果後決定進一步與昱展新藥展開授權合作。
昱展新藥表示,美國時間10月11日收到Indivior通知執行選擇權。依據授權協議,昱展之前已收到500萬美元簽約金,此次選擇權履行將再收取1,000萬美元額外簽約金。根據產品在授權區域內的開發進程與法規批准,首項授權產品有權獲得最高達5,500萬美元的研發里程碑金,以及其他產品最高達4,200萬美元的研發里程碑金。
此外,雙方協議未來產品上市後,自每項產品的年度淨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開始,昱展有權獲得每項產品總額最高達2.5億美元之銷售里程碑金,以及初始為10%之產品銷售分潤,依銷售額級距,銷售分潤比例介於10%~15%。
據了解,昱展新藥與Indivior簽的合作協議共計三項產品,若以每項產品可獲最高2.5億美元銷售里程碑金,再加上前期簽約金及里程金,總計昱展未來共可獲最高8.62億美元權利金。
ALA-1000原廠為Indivior,原本是口服藥,昱展改良為長效注射劑 型,且此次率先拍板的是以2.5億美元授權的三個月劑型,則是全球 首個進入臨床的新藥,指標意義濃厚。另一個月、六個月劑型授權金 額未定,但已先公告研發里程碑金各5,500萬、4,200萬美元,法人預 估該二項新藥授權金各約2.5億美元。
昱展董事長林東和表示,此授權案創下台灣生技公司開發505(b) (2)新藥再授權回國外原廠先例!
該案創下國內首個新藥授權「龍頭」大廠,且一/二期的臨床僅收 案59人,即獲Indivior青睞;由於Indivior在全球戒藥市占率高達8 5%以上,擁有原料開發、生產到銷售一條龍模式,合作的臨床中心 也夠龐大下,因此該三個長效型新劑型新藥505(b)(2)將進行的 三期臨床,也將由Indivior包辦下,昱展等於不用再花一毛錢,即可 坐享里程碑金的分潤。
據公告,Indivior已支付500萬美元簽約金獲得ALA-1000選擇權, 簽署授權後,再提供1,000萬美元簽約金,等於昱展在今年第四季就 有合計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8億元)的簽約金可認列入帳,以 昱展資本額5.7億元計算,對EPS貢獻超過8元,明年並可望分配股利 。
昱展12日宣布,國際大廠Indivior通知將履行ALA-1000三個月長效 注射劑與相關丁基原啡因前驅藥產品全球(兩岸、港澳除外)專屬授 權協議選擇權,除額外支付昱展1,000萬美元簽約金,首項授權產品 有權獲得最高達5,500萬美元研發里程碑金,及其他產品最高4,200萬 美元的研發里程碑金。
產品上市後,自每項產品年度淨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開始,昱展有 權獲得總額最高2.5億美元銷售里程碑金。此外,昱展新藥可獲得初 始為10%的產品銷售分潤,依銷售額級距,銷售分潤比介於10%∼1 5%。
近年營運大轉骨的美時,最大成長動能來自於戒癮用藥gSuboxon和 血癌藥Lenalidomide,兩個重磅藥物並不是2013年入主的艾威群集團 (Alvogen Group)引進,而是美時創辦人林東和領軍的團隊所開發 。
當年林東和團隊挑戰Indivior專利,開發口服劑型gSuboxon進軍美 國市場遭Indivior控告,此官司一直打到艾威群入股,後來雙方和解 ,美時因迴避了專利,反而讓新藥提早二年上市。
退出美時後,林東和與總經理文永順另成昱展新藥,開發的長效型 鴉片成癮一個月、三個月和六個月的注射型新劑型新藥ALA-1000,另 也投入難治型憂鬱症治療藥ALA-3000。
原本Indivior對於難治型憂鬱症新藥有興趣,後來發現ALA-1000臨 床進度快,且三個月劑型還是全球首家進入臨床的藥廠,Indivior雖 有一個月劑型,但因針很粗,病患較抗拒,反觀昱展三個新型新藥開 發速度快,且馬上都將進入三期臨床,5秒鐘即可完成注射下,因而 開啟合作機制,也讓林東和、Indivior成為不打不相識的戰略夥伴。
【新聞報導】 台灣櫃買市場再迎新血!今(14)日,騰雲科技服務公司(6870)正式上櫃掛牌,這是今年第十家成功掛牌的公司。櫃買中心特別舉辦了隆重的上櫃敲鑼儀式,讓這家新兵正式亮相。騰雲的承銷價設定在128元,而興櫃均價則在159.55元,顯示市場對其有相當的期待。 騰雲科技專注於零售雲客、商、金流整合性產品及平台的銷售,同時也提供雲端數據分析及平台維運服務。根據最新數據,2022年度合併營收達4.64億元,稅後淨利6,38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45元。2023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48億元,稅後淨利3,088萬元,EPS為1.58元。 同時,櫃買中心也於昨日審議通過寶陞國際公司上櫃案。寶陞主要從事實木複合地板、塑料地板、超耐磨地板及其他室內裝修建材的銷售。公司董事長黃楷倫領軍,推薦證券商包括兆豐證券、國票證券、台新證券及富邦證券。寶陞2022年度合併營收22.71億元,稅後淨利1.46億元,EPS為6.20元。2023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0.90億元,稅後淨利6,997萬元,EPS為2.81元。 截至目前,台灣櫃買市場上櫃家數已達813家,今年累計上櫃掛牌公司共有九家。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但尚未掛牌的家數還有七家,包括宸曜、鑫傳、衛司特、進能服、伯鑫,以及竣邦-KY。而等待審議的公司有三家,分別是昱展新藥、欣新網,以及諾貝兒。
騰雲14日上櫃掛牌,櫃買中心當日舉辦上櫃掛牌典禮,於上午9時整進行騰雲「新股上櫃敲鑼」儀式,並邀請輔導其上櫃的證券承銷商及簽證會計師共同與會。騰雲承銷價訂在128元,13日興櫃均價收在159.55元,兩者之間有不小的價差。
騰雲主要是從事零售雲客、商、金流整合性產品及平台之銷售,暨雲端數據分析及平台維運服務,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4.6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利為6,384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3.45元。2023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2.4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利為3,088萬元,EPS為1.58元。
此外,櫃買中心於13日審議通過寶陞上櫃案。寶陞業務主要是實木複合地板、塑料地板、超耐磨地板及其他室內裝修建材的銷售,董事長為黃楷倫,推薦證券商是兆豐證券、國票證券、台新證券及富邦證券,申請時資本額2.48億元。
寶陞2022年度合併營收為22.71億元,稅後淨利為1.46億元,EPS為6.20元。2023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10.90億元,稅後淨利為6,997萬元,EPS為2.81元。
截至13日,股票已上櫃家數有813家(包含外國公司30家),今年來累計上櫃掛牌公司有九家。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尚未掛牌家數有七家,除了14日掛牌的騰雲,其他還有宸曜、鑫傳、衛司特、進能服、伯鑫,以及竣邦-KY;審議通過,俟董事會核議有一家寶陞;待審議有三家,包括昱展新藥、欣新網,以及諾貝兒。
台股近期波動不斷,但319檔興櫃個股本周卻逆勢上揚,漲多於跌,其中漲幅超過一成的檔數增加至11檔。在這波漲勢中,半導體股芯測(6786)表現格外亮眼,本周以來漲幅達26.9%,奪下興櫃漲幅王寶座。根據櫃買中心資料,截至昨日(31日),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達72.95億元,成交股數增加至1.64億股,成交筆數也同步增至9.7萬筆。 在這波領漲股中,生技醫療業佔了五檔,電子股則有三檔,化學工業、金融及其他產業各有一檔。其中,以矽智財授權為主要營運業務的芯測,周漲幅達26.9%,股價啟動跌深反彈,挑戰收復年線。同時,新藥研發為主的昱展新藥本周漲幅也有25.9%,顯示其市場潛力。此外,永虹先進本周以來上漲20.1%,主要業務為中高模數碳纖維生產線輸出。 其他值得关注的上漲個股還有:生技醫療股華上生醫漲18.2%、金融股德信漲15.9%、光電股聯享漲14.9%、生技醫療華宇藥漲12.9%、打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業務的歐特明漲12.4%、生技醫療股晨暉生技漲11.8%、生技醫療股漢達漲10.8%、經營分期付款買賣業務的日盛台駿漲10.3%。這些個股的亮眼表現,讓市場對於台灣生技醫療和電子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截至昨(31)日,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攀升到72.95億元、成交股數增加至1.64億股、成交筆數同步增至9.7萬筆。
在領漲股部分,漲幅超過一成檔數有11檔,生技醫療業占了五檔、電子股三檔,化學工業、金融及其他產業各一檔。
以矽智財授權為主要營運業務的芯測周漲幅26.9%,股價啟動跌深反彈,挑戰收復年線。
至於新藥研發為主的昱展新藥本周漲幅也有25.9%,永虹先進本周以來上漲20.1%,主要業務為中高模數碳纖維生產線輸出。
此外,生技醫療股華上生醫漲18.2%、金融股德信15.9%、光電股聯享14.9%、生技醫療華宇藥12.9%、打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業務的歐特明12.4%、生技醫療股晨暉生技11.8%、生技醫療股漢達10.8%、經營分期付款買賣業務的日盛台駿漲10.3%。
台灣股市近期表現亮麗,加權指數上漲,資金大量流入大型股,中小型股則相對黯淡。興櫃市場本周更是異軌上漲,總成交金額降至86.67億元,成交股數減少至1.44億股,成交筆數降低至10.2萬筆,與前一周相比呈現三降現象。其中,電腦及周邊設備類股的愛比科技(6858)表現最為突出,本周以來漲幅達18.1%,成為興櫃漲幅王。 愛比科技主要生產視訊溝通類型產品,股價在啟動落後補漲後,本周逐步收復10日、月線等短期均線,並朝半年線挑戰。此外,海柏特、兆聯實業、昱展新藥、云光、鋒魁科技等公司周線漲幅也超過一成,介於11%至17.7%之間。亞果生醫、達運光電、聯友金屬及富動科等公司漲幅也在7.9%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周生技醫療股宏碁智醫急漲後進行修正整理,本周下跌21.5%,最多回測200元關卡。資訊服務業的程曦資訊周線下跌11.8%,失守均線支撐,股價回測100元。 在眾多表現亮眼的個股中,邦睿生技也引人注目。作為國內第一支以生殖領域為整體解決方案的生醫公司,邦睿生技於25日以75元參考價登錄興櫃,一度突破百元,昨日收在82.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