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國新藥(上)公司新聞
F*太景(4157)預計8月30日左右興櫃市場掛牌,明年初搶登第一上櫃,無獨有偶的杏國(4192)也將趕在29日登錄興櫃,法人推估二家公司參考價可望由60元起跳,並掀起生醫類股的比價行情。
太景是設立於開曼的控股公司,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總發行股數約6.52億股,每股面額為美金0.001元,是國內首檔以面額非新台幣 10元申請興櫃掛牌的公司,該公司目前最受矚目的是治療社區性肺炎的奈諾沙星將於明年上半年拿到兩岸藥證。
至於杏國的題材則是入股德國新藥廠MG,取得新藥Endo TA G -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另外,治療菜花的Veregen已取得藥證,下半年將開始貢獻營收。
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表示,該公司目前已有3項創新化合物(NCE)新藥進度至少已到人體二期臨床以後,進度最快的「太捷信」(奈諾沙星的的商品名稱)明年即能上市,而幹細胞驅動新藥布利沙福(Bur ixafor)和用於C型肝炎治療新藥TG-2349,也都將以1.1類新藥模式,直進中國人體臨床。
經歷四次籌資,累計募資金額約1.3億美元(折合台幣40億元)的太景,主要股東包括泛永豐餘(1907)集團(約35.76%)、泛官股 (國發基金、台糖、耀華玻璃、中鋼等,約31.82%)、其他國內法人(約9.15%)、國外法人(約4.86%)、員工與其它自然人(約1 8.41%),股東陣容堅強。
太景是設立於開曼的控股公司,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總發行股數約6.52億股,每股面額為美金0.001元,是國內首檔以面額非新台幣 10元申請興櫃掛牌的公司,該公司目前最受矚目的是治療社區性肺炎的奈諾沙星將於明年上半年拿到兩岸藥證。
至於杏國的題材則是入股德國新藥廠MG,取得新藥Endo TA G -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另外,治療菜花的Veregen已取得藥證,下半年將開始貢獻營收。
太景執行長許明珠表示,該公司目前已有3項創新化合物(NCE)新藥進度至少已到人體二期臨床以後,進度最快的「太捷信」(奈諾沙星的的商品名稱)明年即能上市,而幹細胞驅動新藥布利沙福(Bur ixafor)和用於C型肝炎治療新藥TG-2349,也都將以1.1類新藥模式,直進中國人體臨床。
經歷四次籌資,累計募資金額約1.3億美元(折合台幣40億元)的太景,主要股東包括泛永豐餘(1907)集團(約35.76%)、泛官股 (國發基金、台糖、耀華玻璃、中鋼等,約31.82%)、其他國內法人(約9.15%)、國外法人(約4.86%)、員工與其它自然人(約1 8.41%),股東陣容堅強。
生技富爸爸光環,八月大發光!繼醣聯有了日本富爸爸大塚藥廠入股外,8月27日台康揭牌成立,富爸爸是來自於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台耀和生技中心;同時,將在8月登錄興櫃的還有永豐餘的太景 、杏輝的杏國,讓8月的富爸爸效應點綴的十分熱鬧。
初步統計,下半年生醫業的掛牌熱潮,除可望在九月轉上櫃大江生醫比較沒有富爸爸題材外,其餘大都家世顯赫。
安成挾著董事長陳志明在海外盛名,及旗下9大學名藥將陸續在美國上市,可望在明年展現強勁爆發力;永昕有東洋董事長林榮錦加持;而佳醫子公司久裕和轉投資的科妍都將分別上櫃和上市;宏碁轉投資的商之器和國發基金投資的藥華,也是來勢洶洶,目前藥華未上市行情已高達140元。
而即將率先在八月父親節效應中發酵的是台康、杏國和太景。
台康是台耀在今年1月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成立,5月募資3.1億元,吸引徐立德旗下的環宇創投加入,與中信創投、DCB的22%技術股成為三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投資6千萬元,而讓台康擁有實力深厚的富爸爸。
另外,太景則因治療社區性肺炎用藥的奈諾沙新藥,已在兩岸進行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將搶登首發藥證機構下,也讓奈諾沙星將拿下第一張新藥藥證,指標意義濃厚,而太景也將成為國內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為了規劃月底登錄興櫃,該公司可望在下旬舉行法說會。
至於今年因入股德國新藥廠MG,取得新藥Endo TA G -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聲名大噪的杏國,目前除了Veregen已取得藥證,今年將可開始貢獻營收外,尚有5個新藥研發中,備受矚目的是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技術來源為美國Mac uCLEAR新藥研發公司,杏國是以一百萬美元入股Mac uCLEAR,雙方合作在美國和台灣進行二/三期臨床。
即將要上演一波「母以子貴」行情的生醫公司,近日已因杏國將掛牌,讓杏輝創下波段新高價。另外,台耀也因基本面漸入佳境,加上轉投資台康,股價走勢也不弱。
初步統計,下半年生醫業的掛牌熱潮,除可望在九月轉上櫃大江生醫比較沒有富爸爸題材外,其餘大都家世顯赫。
安成挾著董事長陳志明在海外盛名,及旗下9大學名藥將陸續在美國上市,可望在明年展現強勁爆發力;永昕有東洋董事長林榮錦加持;而佳醫子公司久裕和轉投資的科妍都將分別上櫃和上市;宏碁轉投資的商之器和國發基金投資的藥華,也是來勢洶洶,目前藥華未上市行情已高達140元。
而即將率先在八月父親節效應中發酵的是台康、杏國和太景。
台康是台耀在今年1月得標生技中心(DCB)蛋白質藥品的先導工廠成立,5月募資3.1億元,吸引徐立德旗下的環宇創投加入,與中信創投、DCB的22%技術股成為三大股東,國發基金也投資6千萬元,而讓台康擁有實力深厚的富爸爸。
另外,太景則因治療社區性肺炎用藥的奈諾沙新藥,已在兩岸進行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將搶登首發藥證機構下,也讓奈諾沙星將拿下第一張新藥藥證,指標意義濃厚,而太景也將成為國內首家每股發行面額不採10元的上市櫃公司,為了規劃月底登錄興櫃,該公司可望在下旬舉行法說會。
至於今年因入股德國新藥廠MG,取得新藥Endo TA G -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聲名大噪的杏國,目前除了Veregen已取得藥證,今年將可開始貢獻營收外,尚有5個新藥研發中,備受矚目的是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技術來源為美國Mac uCLEAR新藥研發公司,杏國是以一百萬美元入股Mac uCLEAR,雙方合作在美國和台灣進行二/三期臨床。
即將要上演一波「母以子貴」行情的生醫公司,近日已因杏國將掛牌,讓杏輝創下波段新高價。另外,台耀也因基本面漸入佳境,加上轉投資台康,股價走勢也不弱。
生技月啟動,加上台日藥事協議有譜,生醫股大添薪火,昨日成交量能以53.42億元、以32.02%勇奪上櫃類股之冠,重掌多頭大旗;輸日概念股的南光(1752)、健亞(4130)、醣聯(4168)和新研發品項已送交日本厚生省查驗登記的美時(1795)都以漲停板拉出慶祝行情。
初步統計,昨日包括基亞、智擎、精華、鐿鈦、美時、F-金可、台微體、雙美、濟生、友華、邦特等11檔個股的單日成交金額都躋身前 30大成交金額排行榜內,個股累計吸金33.6億元,高佔上櫃生醫類股當日成交金額的62.54%。
不僅如此,濟生更大爆6,471張的成交量,而美時的6,225張、雙美的5,408張,都是前15大排名內,凸顯生醫族群已成盤面新主流。
法人表示,生醫股利多不斷,外銷市場有PIC/S藥廠LOGO啟動激勵代工成長動力,東洋、台微體、永昕,分別和嬌生、賽生藥廠、德國藥廠授權,而杏國入股德國MG藥廠、永信併購日本CMX,都備受關注。
國內題材則包括新藥公司的增資案陸續過關,台微體每股現增298 元不變,將激勵基亞、智擎等公司的比價行情;生醫業將啟動新一波掛牌熱,大江、安成、太景、杏國、科妍、久裕、永昕都趕年底掛牌。
另外,17∼21日登場的生技月,今年總攤位、參展廠商、參觀人數、媒合案和招商案都將創新高外,武田、中外製藥、衛采製藥、大日本住友製藥、旭化成、安斯泰來、明治、鹽野義等8大日本藥廠,也將與台灣合推亞洲新藥共同開發平台,搶攻全球生技市場。
至於備受矚目的生技展大戲,2013傑出生技產業獎,昨日也公佈東洋獲金質獎、浩鼎拿下潛力新秀獎,而年度創新獎則由成大的「治療介白素二十相關疾病之抗體新藥」、華聯生技的「華聯染色體基因晶片」和普生的「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服務平台」獲選。
初步統計,昨日包括基亞、智擎、精華、鐿鈦、美時、F-金可、台微體、雙美、濟生、友華、邦特等11檔個股的單日成交金額都躋身前 30大成交金額排行榜內,個股累計吸金33.6億元,高佔上櫃生醫類股當日成交金額的62.54%。
不僅如此,濟生更大爆6,471張的成交量,而美時的6,225張、雙美的5,408張,都是前15大排名內,凸顯生醫族群已成盤面新主流。
法人表示,生醫股利多不斷,外銷市場有PIC/S藥廠LOGO啟動激勵代工成長動力,東洋、台微體、永昕,分別和嬌生、賽生藥廠、德國藥廠授權,而杏國入股德國MG藥廠、永信併購日本CMX,都備受關注。
國內題材則包括新藥公司的增資案陸續過關,台微體每股現增298 元不變,將激勵基亞、智擎等公司的比價行情;生醫業將啟動新一波掛牌熱,大江、安成、太景、杏國、科妍、久裕、永昕都趕年底掛牌。
另外,17∼21日登場的生技月,今年總攤位、參展廠商、參觀人數、媒合案和招商案都將創新高外,武田、中外製藥、衛采製藥、大日本住友製藥、旭化成、安斯泰來、明治、鹽野義等8大日本藥廠,也將與台灣合推亞洲新藥共同開發平台,搶攻全球生技市場。
至於備受矚目的生技展大戲,2013傑出生技產業獎,昨日也公佈東洋獲金質獎、浩鼎拿下潛力新秀獎,而年度創新獎則由成大的「治療介白素二十相關疾病之抗體新藥」、華聯生技的「華聯染色體基因晶片」和普生的「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測服務平台」獲選。
生技月18日成立國際商機媒合平台,法人表示,國內多家具備技術潛力的新藥公司,包括泉盛(4159)、浩鼎、杏國、尖端、永昕、太景、友霖、台微體、中裕、醣聯等,都可望陸續啟動授權列車,為生技月點火。
近期國內多家新藥公司旗下產品都傳出佳音,包括泉盛正開發中的抗過敏新藥CεmX(FB825),才在上月獲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申請核准,奠定國際級新藥利基;另外多家蛋白質藥物公司,如浩鼎、永昕、尖端等技術也都備受青睞。泉盛昨日興櫃參考價格為73.77元,下跌0.59元。
法人表示,國內新藥公司技術在國際上都具有競爭力,在本屆生技月國際媒合中,都有望脫穎而出,以蛋白質藥物為例,台灣浩鼎的治療性乳癌疫苗OBI821/822近期傳出臨床進度提前,具備國際大藥實力。
此外,泉盛的FB825單株抗體新藥,也有機會成為全球唯一與羅氏大藥廠相抗衡,分食260億美元抗過敏藥市場的明日之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泉盛獨家擁有「全人類抗體庫技術平台」,除了FB825外,另有一系列實力強勁的新藥正開發中,續航力十足。
浩鼎、台微體等都以技術平台見長,其中台微體旗下多項產品屢傳佳音;包括4月間才宣布公司抗癌新藥Lipotecan(立普帝康),獲大陸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CFDA)核准,以綠色通道進入臨床試驗。
近期國內多家新藥公司旗下產品都傳出佳音,包括泉盛正開發中的抗過敏新藥CεmX(FB825),才在上月獲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申請核准,奠定國際級新藥利基;另外多家蛋白質藥物公司,如浩鼎、永昕、尖端等技術也都備受青睞。泉盛昨日興櫃參考價格為73.77元,下跌0.59元。
法人表示,國內新藥公司技術在國際上都具有競爭力,在本屆生技月國際媒合中,都有望脫穎而出,以蛋白質藥物為例,台灣浩鼎的治療性乳癌疫苗OBI821/822近期傳出臨床進度提前,具備國際大藥實力。
此外,泉盛的FB825單株抗體新藥,也有機會成為全球唯一與羅氏大藥廠相抗衡,分食260億美元抗過敏藥市場的明日之星;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泉盛獨家擁有「全人類抗體庫技術平台」,除了FB825外,另有一系列實力強勁的新藥正開發中,續航力十足。
浩鼎、台微體等都以技術平台見長,其中台微體旗下多項產品屢傳佳音;包括4月間才宣布公司抗癌新藥Lipotecan(立普帝康),獲大陸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CFDA)核准,以綠色通道進入臨床試驗。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昨(2)日表示,這次生技月的國際生技商機媒合,可望繼近期台微體(4152)、永信、杏國的國際結盟案後,啟動新一波台灣、國際結盟潮。
DCB表示,台灣與國際生技合作逐漸增溫,台日雙邊製藥產業的合作逐漸開花結果;如永信投控6月宣布100%收購日本藥品銷售通路CHEMIX,透過CMX通路優勢,搶進日本市場。
另外,杏輝與日本DAITO公司去年合作,簽訂抗癌藥物製造合約及兩項口服抗癌學名藥合作開發契約;去年11月友華生技也與日本NanoCarrier公司,完成抗癌藥Nanoplatin新合作案簽約。
DCB表示,台灣與國際生技合作逐漸增溫,台日雙邊製藥產業的合作逐漸開花結果;如永信投控6月宣布100%收購日本藥品銷售通路CHEMIX,透過CMX通路優勢,搶進日本市場。
另外,杏輝與日本DAITO公司去年合作,簽訂抗癌藥物製造合約及兩項口服抗癌學名藥合作開發契約;去年11月友華生技也與日本NanoCarrier公司,完成抗癌藥Nanoplatin新合作案簽約。
杏輝集團旗下杏國新藥昨(27)日宣布,以每股1歐元,合計240. 58萬歐元(約新台幣9,400萬元),取得德國新藥研發公司MG(Medi Gene)6.09%股權,成為該公司最大法人股東,並取得新藥Endo TA G-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全適應症的主導權;此案也開啟本土新藥公司入股德國上市藥廠先例。
杏輝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表示,杏國與MG的合作包含四個層面,包括杏國取得全球性三期臨床的主導權、開發所有適應症的權利、所有專利及全球市場的生產。為了擴大雙方策略聯盟,MG還保留12個德國專家參與杏國後續開發。
李志文表示,Endo TAG-1(SB05)2014年將進入三期臨床,該新藥專利已超過132個,在42個國家更有重要技術專利,預計2019年前取得藥證並上市。
據了解,此樁聯盟案,杏國將以階段里程金在三期臨床中支付MG9 75萬歐元(約台幣3.8億元),新藥上市後再分享一定比例的銷售權利金。杏國在取得MG6.09%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後,可望進入董事會,參與實際經營與決策。
成立於1994年的MG,專注於新藥研發,MG執行董事Dr. Frank Mat hias表示,該公司與杏國結緣於2011年,MG研發全球首個用於治療人類乳突病毒(俗稱菜花)的植物新藥Veregen,就是在當年度由杏國取得亞洲銷售權利。2012年7月雙方又再延伸至Endo TAG-1三期臨床合作,並由杏國取得亞洲區域的開發及銷售專屬權。
李志文表示,初估啟動Endo TAG-1三期臨床須花費16億台幣,由於杏國手中約有6億現金,除可支應約一半費用外,未來將再尋求策略合作夥伴。
專注於新藥開發的杏國,目前由杏輝持股54.01%,其餘股東包括國衛院、工銀、富邦、中小基金、台安創投等,該公司除了Veregen 已取得藥證,今年將可開始貢獻營收外,尚有4個新藥研發中。其中備受矚目的SB04,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技術來源為美國 Mac uCLEAR新藥研發公司,杏國是以一百萬美元入股Mac uCLEAR,雙方合作在美國和台灣進行二/三期臨床。
杏輝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表示,杏國與MG的合作包含四個層面,包括杏國取得全球性三期臨床的主導權、開發所有適應症的權利、所有專利及全球市場的生產。為了擴大雙方策略聯盟,MG還保留12個德國專家參與杏國後續開發。
李志文表示,Endo TAG-1(SB05)2014年將進入三期臨床,該新藥專利已超過132個,在42個國家更有重要技術專利,預計2019年前取得藥證並上市。
據了解,此樁聯盟案,杏國將以階段里程金在三期臨床中支付MG9 75萬歐元(約台幣3.8億元),新藥上市後再分享一定比例的銷售權利金。杏國在取得MG6.09%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後,可望進入董事會,參與實際經營與決策。
成立於1994年的MG,專注於新藥研發,MG執行董事Dr. Frank Mat hias表示,該公司與杏國結緣於2011年,MG研發全球首個用於治療人類乳突病毒(俗稱菜花)的植物新藥Veregen,就是在當年度由杏國取得亞洲銷售權利。2012年7月雙方又再延伸至Endo TAG-1三期臨床合作,並由杏國取得亞洲區域的開發及銷售專屬權。
李志文表示,初估啟動Endo TAG-1三期臨床須花費16億台幣,由於杏國手中約有6億現金,除可支應約一半費用外,未來將再尋求策略合作夥伴。
專注於新藥開發的杏國,目前由杏輝持股54.01%,其餘股東包括國衛院、工銀、富邦、中小基金、台安創投等,該公司除了Veregen 已取得藥證,今年將可開始貢獻營收外,尚有4個新藥研發中。其中備受矚目的SB04,用於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技術來源為美國 Mac uCLEAR新藥研發公司,杏國是以一百萬美元入股Mac uCLEAR,雙方合作在美國和台灣進行二/三期臨床。
創下新藥公司入股國際藥廠案例的杏國,這次順利入股MG,並取得 Endo TAG-1全球三期臨床試驗主導,杏輝集團豐富的資源、台灣資本市場的活絡,在關鍵性的三天幫了大忙。
杏輝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表示,杏輝生產治療癌症的紫杉醇針劑在國內市佔率居冠,市場需求量11萬支中,該公司就佔7萬支。由於紫杉醇可以阻斷血管增生,而Endo TAG-1的專利技術即在於用帶正電的微脂體包覆主成份紫杉醇,在帶正電的特性,可以主動在病患體內尋求帶負電的癌細胞血管,達到阻斷生長及防止增生的目的,具有更高的標靶性且可降低劑量。
因此,在MG投入Endo TAG-1研發,一、二期的臨床就已花費60億台幣,就礙於資金問題,而暫停三期臨床,且該公司每年光是投入研發就要花費1千萬歐元(約台幣3.8-3.9億元),更讓MG吃不消。
而杏輝擁有的紫杉醇技術,在兩岸布局的原料、生產到通路的完整架構,加上還有杏國的新藥開發能力,而台灣生醫產業更有蓬勃的資本市場力挺,對於沒有廠房、通路和生產技術的MG來說,與杏輝集團合作是可以創造雙贏的契機。
不過,雙方在一個月內的談判協調中,MG一直希望保留Endo TAG- 1的三期臨床,而讓出其它兩個研發中的新藥,但杏國經營團隊就是鎖定Endo TAG-1,因此,從上周五一直談到昨日中午,此關鍵性的三天,對於資金入股和未來資源的整合是進行了一場馬拉松談判,才做了最後的確定。而MG執行董事Dr. Frank Mathias為了展現對此合作案的重視和意義,昨日一早從德國飛台簽約,晚上就搭機離台。
Frank Mathias說,與杏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是相信李志文領軍的團隊有膽量,也有實力完成!
杏輝集團董事長李志文表示,杏輝生產治療癌症的紫杉醇針劑在國內市佔率居冠,市場需求量11萬支中,該公司就佔7萬支。由於紫杉醇可以阻斷血管增生,而Endo TAG-1的專利技術即在於用帶正電的微脂體包覆主成份紫杉醇,在帶正電的特性,可以主動在病患體內尋求帶負電的癌細胞血管,達到阻斷生長及防止增生的目的,具有更高的標靶性且可降低劑量。
因此,在MG投入Endo TAG-1研發,一、二期的臨床就已花費60億台幣,就礙於資金問題,而暫停三期臨床,且該公司每年光是投入研發就要花費1千萬歐元(約台幣3.8-3.9億元),更讓MG吃不消。
而杏輝擁有的紫杉醇技術,在兩岸布局的原料、生產到通路的完整架構,加上還有杏國的新藥開發能力,而台灣生醫產業更有蓬勃的資本市場力挺,對於沒有廠房、通路和生產技術的MG來說,與杏輝集團合作是可以創造雙贏的契機。
不過,雙方在一個月內的談判協調中,MG一直希望保留Endo TAG- 1的三期臨床,而讓出其它兩個研發中的新藥,但杏國經營團隊就是鎖定Endo TAG-1,因此,從上周五一直談到昨日中午,此關鍵性的三天,對於資金入股和未來資源的整合是進行了一場馬拉松談判,才做了最後的確定。而MG執行董事Dr. Frank Mathias為了展現對此合作案的重視和意義,昨日一早從德國飛台簽約,晚上就搭機離台。
Frank Mathias說,與杏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是相信李志文領軍的團隊有膽量,也有實力完成!
MediGene於1994年在德國慕尼黑成立,以研究開發治療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生技新藥公司,2000年6月在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
MG目前已有2個新藥上市,分別為治療前列腺癌Eligard(專利轉讓給美國投資者Cowen HealthcareRoyalty Partners II, L.P. USA) ,而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Veregen已在美國、德國、西班牙、瑞典上市,台灣目前也由杏國拿到上市藥證。
另外,還有三個研發中的新藥,Endotag-1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治療胰臟癌和三陰性乳癌,已準備規劃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治療自身免疫藥物RhuDex,及臨床前試驗階段人體健康預防疫苗AAVLP。
MG目前執行董事Dr. Frank Mathias,財務長為Peter Llewellyn- Davies。公司在2012年員工有52人,包括研發人員25人、行銷11人及管理人員16人。
MG目前已有2個新藥上市,分別為治療前列腺癌Eligard(專利轉讓給美國投資者Cowen HealthcareRoyalty Partners II, L.P. USA) ,而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Veregen已在美國、德國、西班牙、瑞典上市,台灣目前也由杏國拿到上市藥證。
另外,還有三個研發中的新藥,Endotag-1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治療胰臟癌和三陰性乳癌,已準備規劃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治療自身免疫藥物RhuDex,及臨床前試驗階段人體健康預防疫苗AAVLP。
MG目前執行董事Dr. Frank Mathias,財務長為Peter Llewellyn- Davies。公司在2012年員工有52人,包括研發人員25人、行銷11人及管理人員16人。
台灣生技公司搶進國際市場報佳音。杏輝旗下子公司杏國董事長李志文昨(27)日宣布,投資240.58萬歐元(約新台幣9,400萬元),取得德國新藥研發公司MG(MediGene)約6.09%股權,成為最大法人股東,這是台廠入股國際公司的重要里程碑。
李志文表示,此次取得MG股權,是繼杏國取得MG旗下抗乳癌新藥(EndoTAG-1)全球臨床三期試驗的主導權後,雙方更深入的結盟,該新藥最快在2019年前可望取得藥證並上市。
杏輝集團成立於1977年,為台灣學名藥大廠,也是國內第一家取得乳癌針劑成分「紫杉醇」藥品許可證的藥廠。昨天由李志文與MG執行董事Frank Mathias簽約。
Frank Mathias表示,雙方合作有多年的默契,杏輝擁有的人才資源,要借重杏輝在「紫杉醇」藥品多年的開發經驗。
李志文指出,EndoTAG-1臨床費用上看新台幣16億元,杏國將負擔一半,另將引進策略夥伴。杏國帳上仍有超過5億元的閒置資金,初期臨床費用不是問題,未來不排除增資。據了解,杏國將於7月辦理公開發行,8月登錄興櫃。
MG成立於1994年,是專注新藥研發的公司,2000年6月在德國掛牌,已有二項新藥上市,分別為治療前列腺癌的Eligard,以及全球首個植物新藥用於治療人類乳突病毒(俗稱菜花)的Veregen。
MG的產品線還包括Endo TAG-1等三個研發中的新藥,另外兩個分別是「治療自體免疫」的新藥RhuDex,進度為臨床二期;另一個是仍在臨床前的治療型疫苗。目前MG旗下的治療生殖器疣藥物Veregen由杏輝取得台灣製造、銷售權利,第4季底可望在台上市。
李志文表示,這項合作是台灣生技廠搶進國際公司的重要里程碑,有四項重大意義,包括取得國際新藥開發主導權、開發所有適應症權利、所有專利及全球市場的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MG還將保留12名德國專家參與杏國後續的開發工作。
李志文表示,此次取得MG股權,是繼杏國取得MG旗下抗乳癌新藥(EndoTAG-1)全球臨床三期試驗的主導權後,雙方更深入的結盟,該新藥最快在2019年前可望取得藥證並上市。
杏輝集團成立於1977年,為台灣學名藥大廠,也是國內第一家取得乳癌針劑成分「紫杉醇」藥品許可證的藥廠。昨天由李志文與MG執行董事Frank Mathias簽約。
Frank Mathias表示,雙方合作有多年的默契,杏輝擁有的人才資源,要借重杏輝在「紫杉醇」藥品多年的開發經驗。
李志文指出,EndoTAG-1臨床費用上看新台幣16億元,杏國將負擔一半,另將引進策略夥伴。杏國帳上仍有超過5億元的閒置資金,初期臨床費用不是問題,未來不排除增資。據了解,杏國將於7月辦理公開發行,8月登錄興櫃。
MG成立於1994年,是專注新藥研發的公司,2000年6月在德國掛牌,已有二項新藥上市,分別為治療前列腺癌的Eligard,以及全球首個植物新藥用於治療人類乳突病毒(俗稱菜花)的Veregen。
MG的產品線還包括Endo TAG-1等三個研發中的新藥,另外兩個分別是「治療自體免疫」的新藥RhuDex,進度為臨床二期;另一個是仍在臨床前的治療型疫苗。目前MG旗下的治療生殖器疣藥物Veregen由杏輝取得台灣製造、銷售權利,第4季底可望在台上市。
李志文表示,這項合作是台灣生技廠搶進國際公司的重要里程碑,有四項重大意義,包括取得國際新藥開發主導權、開發所有適應症權利、所有專利及全球市場的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MG還將保留12名德國專家參與杏國後續的開發工作。
德國知名藥廠MediGene AG(以下簡稱MG)藥廠昨(27)日和杏輝集團子公司杏國宣布結盟,由杏國入股MG股份6.09%,再締台廠與國際藥廠結盟案。
台灣生技廠與國際接軌,除了杏國、MG結盟外,近期最具指標性的國際合作案就屬國光與大陸天道醫藥的合作。
國光生技近期和大陸血液製劑大廠海普瑞,透過旗下天道醫藥公司委由國光生產1,000萬劑抗凝血製劑,預計明年下半年出貨到歐洲,三年後出貨量提高到5,000萬劑,要共同搶攻年20億美元商機。
由於國光生技是本土最大疫苗廠,其針劑廠為歐盟醫藥查廠稽查組織(PIC/S)所認證的國際標準場,擁有亞洲乃至全球獨步的無菌充填技術,因此吸引天道醫藥來台尋求全球生產基地,創下華人生技技術結盟里程碑。
無獨有偶,東洋旗下的針劑廠也是具備PIC/S GMP標準的製劑廠,去年嬌生在國際間尋微脂體抗癌針劑代工廠,看上東洋中壢廠而定下合作契約,近期嬌生更希望擴大結盟需求、提升合作規模,以解全球抗癌針劑短缺窘境。
台灣生技廠與國際接軌,除了杏國、MG結盟外,近期最具指標性的國際合作案就屬國光與大陸天道醫藥的合作。
國光生技近期和大陸血液製劑大廠海普瑞,透過旗下天道醫藥公司委由國光生產1,000萬劑抗凝血製劑,預計明年下半年出貨到歐洲,三年後出貨量提高到5,000萬劑,要共同搶攻年20億美元商機。
由於國光生技是本土最大疫苗廠,其針劑廠為歐盟醫藥查廠稽查組織(PIC/S)所認證的國際標準場,擁有亞洲乃至全球獨步的無菌充填技術,因此吸引天道醫藥來台尋求全球生產基地,創下華人生技技術結盟里程碑。
無獨有偶,東洋旗下的針劑廠也是具備PIC/S GMP標準的製劑廠,去年嬌生在國際間尋微脂體抗癌針劑代工廠,看上東洋中壢廠而定下合作契約,近期嬌生更希望擴大結盟需求、提升合作規模,以解全球抗癌針劑短缺窘境。
我生醫產業逐步展現能量,吸引國際藥廠來台尋求合作夥伴!葛蘭素史克藥廠(GSK)搶頭香,今(7)日將與「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簽約,啟動台灣最大規模的跨院臨床試驗合作,而諾華則透過生技中心(DCB)尋找授權案源。
據了解,目前諾華鎖定的合作領域,包括癌症疫苗、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流感、肥胖和氣喘等新藥;而杏國、泉盛、太景、浩鼎開發中的新藥將受青睞。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生物製劑、生物相似藥、結合藥品的伴隨式診斷、數位化醫療、CRO臨床、農業生技是國際藥廠、醫材廠關注的焦點;包括諾華、AsstraZenece、亞培、默克、GSK、嬌生等國際知名大藥廠和醫材廠Baxter對台灣研發的產品興趣濃厚。
率先登場的是GSK將於今日與由國科會、經濟部、衛生署、原能會等部會署共同參與的「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Rese arch Program for Biopharmaceuticals, NRPB)簽合作意向書,預期雙方合作建立完整生醫研發環境,將可大幅提升台灣生技產業價值。
NRPB是由即將接任台大校長的楊泮池領軍,該單位主要目標是推動以新藥及新醫材探索為主的目標導向研究,落實學研界上游研發成果,目前已有11個包括肺癌、肝癌、癌症早期臨床、腸胃疾病、婦科癌症、乳癌、血脂、高血壓、慢性阻塞肺病、小兒感染和法布瑞氏症等臨床試驗聯盟加入。
NRPB謝桂貞博士指出,台灣臨床在國際頗具口碑,肺癌、肝癌的數據研究成果更是聞名,GSK藉由和NRPB的合作,啟動台灣最大規模的跨院臨床試驗合作後,將可縮短新藥開發的時程和提高成功率,並帶動國際藥廠來台洽談合作計劃。
另外,除了CRO臨床外,李鍾熙認為,孤兒藥由於可以快速取得藥證,也倍受國際大廠青睞,以全球約有6,000∼8,000種慢性、可能威脅性命的罕見疾病,而且多數無法有效治療,甚至無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下,是國內藥廠可以布局的領域。
據了解,目前諾華鎖定的合作領域,包括癌症疫苗、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流感、肥胖和氣喘等新藥;而杏國、泉盛、太景、浩鼎開發中的新藥將受青睞。
生技中心董事長李鍾熙表示,生物製劑、生物相似藥、結合藥品的伴隨式診斷、數位化醫療、CRO臨床、農業生技是國際藥廠、醫材廠關注的焦點;包括諾華、AsstraZenece、亞培、默克、GSK、嬌生等國際知名大藥廠和醫材廠Baxter對台灣研發的產品興趣濃厚。
率先登場的是GSK將於今日與由國科會、經濟部、衛生署、原能會等部會署共同參與的「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Rese arch Program for Biopharmaceuticals, NRPB)簽合作意向書,預期雙方合作建立完整生醫研發環境,將可大幅提升台灣生技產業價值。
NRPB是由即將接任台大校長的楊泮池領軍,該單位主要目標是推動以新藥及新醫材探索為主的目標導向研究,落實學研界上游研發成果,目前已有11個包括肺癌、肝癌、癌症早期臨床、腸胃疾病、婦科癌症、乳癌、血脂、高血壓、慢性阻塞肺病、小兒感染和法布瑞氏症等臨床試驗聯盟加入。
NRPB謝桂貞博士指出,台灣臨床在國際頗具口碑,肺癌、肝癌的數據研究成果更是聞名,GSK藉由和NRPB的合作,啟動台灣最大規模的跨院臨床試驗合作後,將可縮短新藥開發的時程和提高成功率,並帶動國際藥廠來台洽談合作計劃。
另外,除了CRO臨床外,李鍾熙認為,孤兒藥由於可以快速取得藥證,也倍受國際大廠青睞,以全球約有6,000∼8,000種慢性、可能威脅性命的罕見疾病,而且多數無法有效治療,甚至無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下,是國內藥廠可以布局的領域。
杏輝(1734)新藥布局再報佳音!杏輝集團昨(1)日代子公司杏國宣布,和德國MediGene公司攜手合作的「處方新藥酚瑞淨(Veregen)軟膏」,已獲得食品暨藥物管理局(TFDA)藥證,為杏國首個上市產品,下半年將開始貢獻集團營收。
杏輝集團近年致力於高階抗癌藥品、新藥研發、生產,子公司杏國則專注新藥開發。
杏國的處方新藥Veregen是前年5月下旬和德國MediGene簽訂技術授權、原料供應等合約,並由MediGene授權杏輝集團在台生產、銷售。
法人表示,這項藥品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自2006年以後,唯一核准上市的植物新藥,全球市場約100億元,而台灣市場預期每年2億元以上的規模。杏輝昨日股價收36.85元,下跌1.55元。
杏輝目前集團旗下共有7項研發中的新藥,包括母公司杏輝2項產品,及子公司杏國5項試驗中新藥,後者還包括3項抗癌用藥。
進度最快的是杏國研發中的「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用藥」(SB04),美國和台灣都正在臨床2/3期。
杏輝表示,這項獲准藥品主要是用來治療俗稱菜花的「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公司杏國第一個上市銷售的產品。
近期第一批產品將先自MediGene進口3,000支成品,迄衛生署藥品查核程序完備後,最快下半年即可進入藥品通路、各大醫院銷售。
杏輝集團近年致力於高階抗癌藥品、新藥研發、生產,子公司杏國則專注新藥開發。
杏國的處方新藥Veregen是前年5月下旬和德國MediGene簽訂技術授權、原料供應等合約,並由MediGene授權杏輝集團在台生產、銷售。
法人表示,這項藥品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自2006年以後,唯一核准上市的植物新藥,全球市場約100億元,而台灣市場預期每年2億元以上的規模。杏輝昨日股價收36.85元,下跌1.55元。
杏輝目前集團旗下共有7項研發中的新藥,包括母公司杏輝2項產品,及子公司杏國5項試驗中新藥,後者還包括3項抗癌用藥。
進度最快的是杏國研發中的「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用藥」(SB04),美國和台灣都正在臨床2/3期。
杏輝表示,這項獲准藥品主要是用來治療俗稱菜花的「人類乳突病毒」,是子公司杏國第一個上市銷售的產品。
近期第一批產品將先自MediGene進口3,000支成品,迄衛生署藥品查核程序完備後,最快下半年即可進入藥品通路、各大醫院銷售。
杏輝(1734)雙喜臨門!繼賣斷天力再生藥證,約可貢獻1.5億台幣利益外,轉投資的杏國生技應用於黃斑部病變新藥,也獲准在台灣執行人體臨床二/三期試驗,由於杏國已計畫第2季公開發行登錄興櫃,也讓杏輝潛在收益可期,今年獲利十分樂觀。
杏國是杏輝與國衛院合資成立的新藥公司,杏輝最新持股比為86%,法人估在公開發行釋股後,杏輝持股比將降至54%,釋股利益上看 4千萬元。
營運三級跳的杏輝,今年因有日本大東藥廠代工的癌症藥出貨,轉投資大陸杏輝天力接獲全球第一大傳銷公司安麗採購的肉蓯蓉訂單量放大,加上天力授權金、杏國登錄興櫃的釋股,法人推估杏輝今年稅後盈餘有挑戰3.82億元新高機會,每股稅後盈餘將達2.56元。
杏輝表示,杏國目前手上共計有5項新藥發展中,分別落在臨床前試驗至藥品查驗登記階段,其中抗癌用藥的SB01在一期臨床,而SB0 2則為軟膠囊,是處於臨床前的評估階段。
進度最快是用於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SB03,先前是與德國大廠合作,搶國內第一張藥證,估今年第2季取得。
杏國是杏輝與國衛院合資成立的新藥公司,杏輝最新持股比為86%,法人估在公開發行釋股後,杏輝持股比將降至54%,釋股利益上看 4千萬元。
營運三級跳的杏輝,今年因有日本大東藥廠代工的癌症藥出貨,轉投資大陸杏輝天力接獲全球第一大傳銷公司安麗採購的肉蓯蓉訂單量放大,加上天力授權金、杏國登錄興櫃的釋股,法人推估杏輝今年稅後盈餘有挑戰3.82億元新高機會,每股稅後盈餘將達2.56元。
杏輝表示,杏國目前手上共計有5項新藥發展中,分別落在臨床前試驗至藥品查驗登記階段,其中抗癌用藥的SB01在一期臨床,而SB0 2則為軟膠囊,是處於臨床前的評估階段。
進度最快是用於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SB03,先前是與德國大廠合作,搶國內第一張藥證,估今年第2季取得。
東洋(4105)、杏輝(1734)卯勁拚兩岸醫藥商機,挾著旗下事業體各有4個產品列入兩岸醫藥合作專案,且都在大陸都有生產基地,可望成為大贏家下,也激勵昨日股價走紅表態。
據了解,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都將成立對口辦公室,共同審查兩岸新藥案外,杏輝轉投資杏輝天力杭州藥業已在大陸拿到新藥許可證的天力再生,更被認為有機會搭橋成為回台認證的新藥。
另外,東洋集團則是為大陸法規量身定做的東曜製藥,則專攻癌藥領域。
東洋集團副董事長曾天賜表示,東曜除了將建造一座口服製劑廠及未來癌症針劑Pilot廠及研發多項口服及特殊劑型藥物外,亦將積極開發潛在抗癌蛋白質單抗生物製劑,在兩岸新藥合作研發認證中,有機會搶得先機。
就初步統計,東洋目前轉投資智擎生技研發的胰臟癌,最被看好有機會挾著在美國FDA拿到藥證而在大陸也能開花結果,而不落人後的東生華,則以投入高血壓和類風濕關節炎受矚目。
曾天賜表示,預估全球高血壓市場規模約500億美元,而根據IMS資料顯示台灣高血壓市場規模約150億元,東生華的 DMTA07是以兩個單方藥物合併使用來加強降壓效果。
至於ENIA11則是東生華與永昕共同開發的生物相似性藥,主要適應症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IMS資料,全球類風濕性關節炎市場規模約101億美元,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市場規模約7億台幣。
另外,杏輝則是將肉蓯蓉的應用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已獲全球第一大傳銷公司10年的原料供應大單外,天力再生更是中國第一張植物新藥藥證,其專攻血管性痴呆。
目前杏輝更乘勝追擊,Sta-1蓯蓉總(廾甘)膠囊不僅已進入美國FD A一期臨床,也申請兩岸藥品合作研發試辦計劃。
而備受矚目的杏國投入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藥水新藥(SB 04),根據國際老年黃斑部病變聯盟於2010年報告中指出,全球約7. 33億名低視力和失明患者的視力衰退,治療成本約達3兆美元,其中乾式老年黃斑部病變病例約占90%,但目前尚未有對乾式AMD有效的治療藥物下,更讓杏國的SB04身價水漲船高。
據了解,在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和中國藥監局(SFDA)都將成立對口辦公室,共同審查兩岸新藥案外,杏輝轉投資杏輝天力杭州藥業已在大陸拿到新藥許可證的天力再生,更被認為有機會搭橋成為回台認證的新藥。
另外,東洋集團則是為大陸法規量身定做的東曜製藥,則專攻癌藥領域。
東洋集團副董事長曾天賜表示,東曜除了將建造一座口服製劑廠及未來癌症針劑Pilot廠及研發多項口服及特殊劑型藥物外,亦將積極開發潛在抗癌蛋白質單抗生物製劑,在兩岸新藥合作研發認證中,有機會搶得先機。
就初步統計,東洋目前轉投資智擎生技研發的胰臟癌,最被看好有機會挾著在美國FDA拿到藥證而在大陸也能開花結果,而不落人後的東生華,則以投入高血壓和類風濕關節炎受矚目。
曾天賜表示,預估全球高血壓市場規模約500億美元,而根據IMS資料顯示台灣高血壓市場規模約150億元,東生華的 DMTA07是以兩個單方藥物合併使用來加強降壓效果。
至於ENIA11則是東生華與永昕共同開發的生物相似性藥,主要適應症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根據IMS資料,全球類風濕性關節炎市場規模約101億美元,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市場規模約7億台幣。
另外,杏輝則是將肉蓯蓉的應用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除了已獲全球第一大傳銷公司10年的原料供應大單外,天力再生更是中國第一張植物新藥藥證,其專攻血管性痴呆。
目前杏輝更乘勝追擊,Sta-1蓯蓉總(廾甘)膠囊不僅已進入美國FD A一期臨床,也申請兩岸藥品合作研發試辦計劃。
而備受矚目的杏國投入治療乾式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眼藥水新藥(SB 04),根據國際老年黃斑部病變聯盟於2010年報告中指出,全球約7. 33億名低視力和失明患者的視力衰退,治療成本約達3兆美元,其中乾式老年黃斑部病變病例約占90%,但目前尚未有對乾式AMD有效的治療藥物下,更讓杏國的SB04身價水漲船高。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