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量生技公司新聞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指出,已開發中國家對失智症更加重視,經 由多年努力,目前已成功將「免疫磁減量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行銷 至歐洲,震驚全球醫學界。日前已順利將檢驗分析儀安裝於瑞典,且 榮幸能與攜手與全球失智症醫學占重要地位的瑞典哥德堡大學醫學院 附屬醫院密切合作,從建立歐洲人數據資料開始進展至臨床篩檢,擴 大對人類大腦健康防護效益。
台灣衛福部自2020年底以第三類新醫材審查規格,通過磁量生技免 疫磁減量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產品,目前全台超過60家醫療院所,加 入抽血篩檢失智症行列,為台灣人民大腦健康做第一道即時防護。目 前醫界一致認為定期檢查及良好生活習慣,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良策 ,而抽血檢驗類澱粉蛋白及濤蛋白含量,則是經常性定期檢驗最佳方 法。
吉蔚精準檢驗總經理莊佳霖表示,起初宣導該新品時實屬不易,但 隨著民眾對於失智症知識愈來愈豐富時,即開始重視自己大腦健康, 還有許多中年人會擔心父母大腦健康,陪同父母一起來做檢查。
楊謝樂指出,雖然歐洲目前最普遍失智症篩檢為抽取脊隨液檢驗, 但隨著新產品問世,篩檢方法逐漸改變中。許多歐洲醫學專家強調, 未來抽血蛋白質檢驗將會迅速成為臨床使用主流,因此磁量將會更加 快腳步,朝向早日讓全球都有便利可靠大腦健康檢驗工具。
為失智症衛教推廣至各社區,宜蘭縣社區發展聯盟攜手磁量生技、 羅東聖母醫院與中油,日前於羅東以「大腦促進暨有效訓練推廣」為 題,首次舉辦講座與有效訓練課程,協助民眾定期檢查及養成良好生 活習慣,才能避免遭受阿茲海默症侵襲。
該聯盟理事長陳世玉表示,此次開心能邀請蘭陽子弟—磁量生技總 經理楊謝樂博士返鄉演講,用長者易懂的台語介紹失智症,讓他們瞭 解如何預防失智症,透過失智症防治,能打造幸福安康社區生活。
楊謝樂指出,台灣目前已有10餘家醫院可提供自費免疫磁減量阿茲 海默症抽血檢驗,隨時能檢查自己是否處於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中。 為擁有健康身體,須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良 好睡眠品質、經常性社交活動與持續學習。
根據臨床研究結果指出,45歲以上健康民眾,約有75萬人有罹患阿 茲海默症風險,逾65歲則有55萬人。楊謝樂表示,台灣已成為高齡化 社會,且老年人是罹患失智症超高風險族群。過去3年,醫學中心研 究報告顯示,結合有效運動及精準檢驗,可輕易控制並降低罹患該症 風險,而此次能回到家鄉推廣失智症預防之道,是相當有意義的事。 陳世玉期許未來有更多企業共襄盛舉,持續推廣預防失智症課題至全 國各鄉鎮,共同為終結失智症努力。
磁量生技聯手台大醫院與台灣師範大學共同開發IMR,歷經10年成 功打造的技術獲得專家一致肯定。只要簡單抽血即可達成阿茲海默症 早篩、早檢、早預防效果,準確性達85%,有利於對抗該症。
強生藥廠子公司楊森藥廠多年致力阿茲海默症新藥開發,研發人員 指出,全球眾多藥廠花費10餘年挹注大量資金與精力開發新藥,但由 於使用對象不明確,或無適當檢驗協助觀察藥效,因此成效不彰。
楊森藥廠研發團隊於2018年採用IMR技術,經由2年評估與測試,檢 測到其他免疫檢驗技術所無法測到的蛋白質,此重大發現震撼醫學界 。感謝磁量生技在疫情期間,遠赴美國裝機並協助訓練,加速新藥開 發二期臨床試驗,相信未來三期臨床試驗也有很大助益。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表示,自行研發「磁減量免疫檢測技術」是 相當靈敏,可適用於超級微量蛋白質檢驗,阿茲海默症患者即含有此 類蛋白質,針對易斷裂或易聚集蛋白質檢驗,顯示出該檢驗技術優越 性。
楊謝樂透露,目前台灣已有數十家醫療機構,應用抽血檢驗方式評 估罹患該症風險程度。除了楊森藥廠外,目前已陸續與其他世界知名 藥廠進行合作計畫,全球醫學界已肯定此創舉並正式使用。未來可望 該檢驗技術能協助更多藥廠成功開發新藥,為全球更多患者謀福利。
高齡化社會來臨,阿茲海默症患者數量不斷攀升,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醫療及照護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磁量生技公司研發的「免疫磁減量檢驗技術」顯示出卓越成效,成功開發出國產第三類新醫材,並取得上市許可證,為台灣醫學技術帶來新里程碑。
磁量生技與臺大醫院神經部失智症醫療團隊合作,經過超過10年的產學研合作,終於在2020年底通過衛福部審查,將這項技術正式推向臨床使用。該公司成功打造出台灣首個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產品,並積極在各醫療院所推廣。
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困難,往往需要依靠患者家屬的觀察和經驗豐富的醫師的完整神經心理功能檢測來確診。雖然現代醫學有如大腦磁振影像、腦脊髓液檢驗等技術,但因成本高昂、有輻射線暴露風險或為侵襲性檢查,不易普及使用。而磁量生技的技術,則能精準量測血液中的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含量,作為評估患病風險的重要指標。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表示,這項技術是利用超導科技研發的,能夠在全球範圍內保持領先地位。該技術已發表超過40篇國際醫學論文,並在2019年獲得未來科技獎殊榮,受到多國神經醫學團隊的關注。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表示,該公司將與國內逾30家大型醫院合作,並計劃在2022年進軍美國、亞洲和澳洲市場,期望能夠提升全球醫療品質,並加速新藥開發,終結阿茲海默症成為公司最大的目標。
磁量生技攜手臺大醫院神經部失智症醫療團隊,歷經逾10年產學研 合作,順利於2020年底通過衛福部審查,正式成為臨床使用醫療器材 ,成功打造台灣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產品,目前積極推廣至各醫療院 所。
臨床上早期不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需要仰賴患者家人敏銳觀察認 知活動或生活習慣是否改變,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醫師在完整性神經 心理功能檢測輔助下才能確診。隨著醫療科技快速演進,如大腦磁振 影像、類澱粉蛋白及濤蛋白正子射出斷層攝影、腦脊髓液類澱粉蛋白 及濤蛋白檢驗可做診斷輔助,但因價格高或有輻射線暴露疑慮、且進 行侵襲性腰椎穿刺,使用上較難普及,不易做為臨床定期追蹤病情, 也不適合當作該症早期檢驗項目。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表示,採用超導科技研發獨步全球超靈 敏免疫磁減量檢驗技術,能精準量測血液中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含量 ,證實兩種蛋白質濃度高低可用來評估罹患該症風險,已發表逾40餘 篇國際醫學論文,並曾勇奪2019年未來科技獎殊榮。該臨床研究震撼 醫學領域,且受到美國、日本、瑞典、英國、法國、澳洲等神經醫學 團隊關注,陸續與國際洽談合作計畫。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透露,因應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宣導失智症照 護政策,該項檢驗已與國內逾30家大型醫院合作,2022年將布局美國 、亞洲與澳洲市場,可望大幅提升全球醫療品質,並加速新藥開發, 致力終結阿茲海默症為最大目標。
台灣磁量生技研發新技術,抽血就能評估巴金森氏症風險!
近年來,台灣知名生技公司磁量生技成功研發了一項高靈敏度的免疫磁減量(IMR)血液檢驗技術,這項技術已經與北部國內醫學中心合作,證實只需抽血檢驗,就能準確評估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這項技術在北中南地區的醫學中心都取得了成功的驗證,甚至在日本也有相似的臨床研究結果,受到全球知名藥廠的高度重視。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全球患者近1,000萬人,僅次於阿茲海默症。許多人對巴金森氏症的了解往往停留在手腳抖動、行動困難等後期症狀,卻不知道早期症狀往往被忽視。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巴金森氏症早期症狀包括動作變緩慢、頻尿以及睡眠時眼睛快速轉動等,這些症狀常被當作正常老化的現象,結果導致延誤治療黃金期。
楊謝樂博士強調,這項血液檢驗技術能夠測量血液中突觸蛋白(alpha-synuclein)的濃度,用於巴金森氏症的早期篩檢,不僅能夠評估風險,還能夠避免抽取腦脊髓液的風險和不便,同時也對新藥開發提供幫助。未來,磁量生技將與更多廠商合作,將這項檢查推廣至各大醫院,讓更多患者受益。
全球罹患巴金森氏症近1,000萬人,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 化性疾病,民眾不可輕忽。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表示,一般人認為 巴金森氏症會導致手腳或身體抖動、走動困難等現象,嚴重時連自行 進食都有困難,因此患者與家屬在生活上產生極大不便。根據專業醫 師指出,當患者出現此動作障礙症狀,已是該症的中後期,只能做減 緩症狀治療方式;若能早期發覺,則有望延緩動作障礙症狀的發病情 況。
早期巴金森氏症症狀經常被忽略,如手腳抖動前,動作會變緩慢, 但隨著年紀增加時,動作變緩慢似乎已是常態,因此容易被忽視。另 一種早期症狀是頻尿,但有此困擾的病患,會求助泌尿科醫師,而非 神經科醫師,因此常會延誤早期治療黃金期。第三個早期症狀是在睡 眠時,會出現眼睛快速轉動或動作誇大,而這些動作皆在晚上睡覺時 才會出現,很難被察覺。因此,這些常見的巴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時 常不經意被忽略,等到中後期症狀出現後,才會緊急就醫。
楊謝樂博士指出,這項檢驗血液中突觸蛋白(alpha-synuclein) 濃度,適合巴金森氏症早期篩檢,評估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並可 免除抽取腦脊髓液的風險與造成的不便,也能協助巴金森氏症新藥開 發。未來磁量生技將攜手更多廠商,致力推廣該項檢查至各大醫院。
台灣磁量生技創新突破,研發出免疫磁減量技術(IMR),此技術能透過血液檢驗精準篩檢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成為全球首例獲得歐洲檢驗許可證的公司。在這股成功的氣勢下,磁量生技積極拓展歐洲市場,已成功在瑞典設點,並與丹麥、西班牙、法國、德國、瑞士等國的商業夥伴合作,布局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市場,受到歐洲各國醫學單位的高度關注。 過去,阿茲海默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觀察病患的認知功能退化、記憶力減弱等症狀,但由於早期症狀不特別明顯,往往難以精準判斷。2019年底,美國老化研究院建議,應採用蛋白質檢驗來診斷阿茲海默症,這種方法比症狀檢驗更有效。然而,目前全球最常使用的腦脊髓液蛋白質或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驗,雖然準確率高,但檢查過程複雜,且费用昂貴,不易作為例行檢查。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透露,該公司自2010年起即開發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產品,並已在台灣完成臨床試驗。此外,磁量生技還與美國、歐洲、澳洲、日本等地的優秀醫學團隊合作,進行國際多中心臨床測試,並取得豐碩的成果。楊謝樂博士表示,他們期望能夠收集更多完善資料,早日全面推動全球早期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的應用。
自2011年起,阿茲海默症臨床診斷是觀察病患的認知功能退化、記憶力減弱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等症狀,但經過多年實際操作很難精確檢驗出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即使診斷出來,也已經錯過最好的醫療時期。
2019年底根據美國老化研究院公布,阿茲海默症診斷應採用蛋白質檢驗取代症狀檢驗,可有效檢驗出早期患者。全球實施失智症蛋白質檢驗最普遍的區域是歐洲,採用腦脊髓液蛋白質或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驗,雖然正確率高於八成,但受檢者須接受腦脊髓液抽取進行檢驗,且副作用多,引起不少醫療糾紛。
而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驗費用昂貴(約7萬元左右),一次造影幾乎達到輻射安全劑量,因此很難作為例行性的檢驗。歷經多年的臨床驗證,在2019年阿茲海默症全球會議後,歐洲率先建議使用血液蛋白質檢驗協助診斷阿茲海默症,因血液檢驗簡易且安全,不須花費高額費用,適合作為例行性檢查。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磁量生技自2010年即致力開發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產品,成功於台灣完成臨床試驗,並攜手美國、歐洲、澳洲、日本等國的優秀醫學團隊,展開國際多中心臨床測試,成果豐碩,期望未來能匯集更完善的資料,協助早日全面推動全球早期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
失智症成為台灣死亡疾病第五名,磁量生技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早發現早處理」!根據醫學調查,台灣逾20萬人、全球超過4,000萬失智患者,令人震驚。雖然目前尚無藥物可治療,但磁量生技與優健基因合作,推動失智症血液早檢與早篩,超過50家健康檢查中心已施行。醫學上指出與失智症相關的14項生理因素,透過血液檢查掌握大腦健康狀況,及早預防失智症發生。
根據醫學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人口有近一成患者罹患失智症,而台灣逾20萬人,全球更超過4,000萬的失智患者,這個數字令人震驚,並讓全球嚴肅面對該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前額葉失智症與腦血管疾病失智症等為常見疾病;前幾年風靡全球,以自淋冰水來呼籲正視的小腦萎縮症,也是失智症的一種。
目前醫學界尚未有藥物可治療,但全球各大藥廠近幾年皆正視嚴重的失智症,因此持續研發更多新藥,近期頻傳好消息。然而醫師強烈建議可透過日常生活來延緩失智惡化;研究證實,每周進行三次以上的有氧運動促進代謝,可降低罹患失智風險,充足睡眠亦是預防失智的關鍵之一。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兩年多前聯手優健基因,積極在台推動失智症血液早檢與早篩。目前逾50家的健康檢查中心施行失智症血液檢查,協助民眾瞭解並分析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若患有睡眠障礙,應該及早尋找醫師協助,適當社交活動有助於維持愉悅心情,活化腦神經。獨居老人須常與鄰居、朋友或家人聚會,避免心理不健康導致生理疾病。
磁量生技指出,醫學上列出與失智症有關的14項生理因素,如一等親失智症病史、導致失憶的頭部外傷、年齡、教育程度、性別、高血壓、BMI、膽固醇、ApoE基因、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低活動力、抽菸等。配合抽血檢查乙型類澱粉蛋白、濤蛋白及突觸蛋白濃度,可確實掌握大腦健康狀況。
因應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銀髮醫療產業快速起飛,相關主題成為該展的重點,除心血管疾病與癌症外,失智症逐漸受到銀髮族的重視。美國Biogen藥廠日前發布可望2020年將在美國取得阿茲海默症新藥上市許可證,而中國綠谷藥廠11月也獲准阿茲海默症新藥成功在中國上市。由於這突破性的大進展,讓全球又重新燃起終結阿茲海默症信心。
臨床醫學結果指出,早期發現方能有效對抗阿茲海默症,若錯過黃金時期即難以控制病情惡化。7月在洛杉磯舉辦的阿茲海默症全球大會中,正式宣布血液檢查可做為神經心理學測試或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的評估工具。若血液檢驗結果為陽性,則建議該受試者進一步接受神經心理學或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檢查,能儘快為黃金時期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作適宜的治療方式。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醫學研究指出,幾乎每三分鐘,就會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已列為致死疾病第五名,千萬不可輕忽。目前透過血液檢驗能早期發現阿茲海默症已是全球趨勢,且被各國列為重要項目之一。三年前,由磁量生技聯手優健基因與吉蔚精準檢驗,共同推廣免疫磁減量技術(IMR),民眾能在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奇美醫院等50幾家醫療院所,採用健康檢查方式來為自己或家人篩檢阿茲海默症,照護大腦健康。
優健基因總經理莊佳霖指出,台灣在全球率先建置完整的早期阿茲海默症檢驗網,並結合醫養護系統,為患者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
美國及歐洲醫學機構在2017年與2018年各自發表臨床研究結果,證實運用IMR能檢驗早期阿滋海默症,準確率高達逾八成,這兩篇突破性的文章成為各地醫學界矚目的焦點,目前全球醫學界皆認同經由血液檢驗瞭解大腦的健康狀況,磁量與合作的醫學團隊也應邀參加國際性醫學研討會,分享研發與臨床應用經驗。
根據亞洲、美洲、澳洲及歐洲阿茲海默症罹患率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的民眾約有一成罹患,而80歲以上的民眾則近三成患病,證明該罹患率與人種、職業皆無關聯性,女性高於男性患者。
醫學研究指出,患者出現徵兆前的10至15年,大腦已開始產生病變,50歲即進入風險期;若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糖尿病、三高、獨居或緊張的情緒,可能成為超高風險群。
磁量生技宣導50歲以上須定期作篩檢,目前血液檢驗為最簡便與可靠的篩檢方式,早期發現能透過有氧運動、適度飲食與營養、改善睡眠品質與強化社交活動,避免大腦病變的惡化,甚至有可能改善大腦健康。
中國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而日本是亞洲人口老化最嚴重,也是罹患阿茲海默症人數的重鎮,因此相當重視篩檢與預防。日本醫學界重視阿茲海默症的預防,力邀楊謝樂與日本失智症醫生作交流,未來磁量生技期望有更多機會與國際醫學界討論失智症的篩檢,早日消滅阿茲海默症。
今年7月全球阿茲海默症大會建議新的篩檢方式,即是檢驗血液中生物標記的異常變化,而這些生物標記在血液中的含量低,非一般檢驗方法能檢測。根據國際阿茲海默症論壇中調查,使用IMR驗出的血液生物標記,在阿茲海默症患者及健康族群間有顯著差異,表示臨床診斷正確性越高。
磁量生技聯手亞洲、歐洲、美洲等20處醫療院所,超過300位使用IMR,自23歲至91歲的健康人群血液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記,初步建立跨洲際健康人群的資料庫。
根據2011年國際指南顯示,透過心理醫師問診,與核磁共振影像判斷是否罹患阿茲海默症,該方式無法對初期患者作精確診斷與有效治療,延遲防止惡化的最佳黃金期,造成患者及家屬嚴重經濟與精神負擔。
為改善阿茲海默症早期及精準診斷,國際老化研究組織在2018年公布新方法,建議使用生物標記偵測早期阿茲海默症。偵測蛋白的方式則是正子造影,或量測腦脊髓液中蛋白的異常變化,而正子造影設備普及率低、費用不斐;抽取腦脊髓液讓人無法接受,臨床或健康檢查執行困難,因此,既簡便又安全的血液阿茲海默症篩檢將很快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同。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計畫2年內攜手國際阿茲海默症醫療與研究單位,取得澳洲與中東地區資料庫,為阿茲海默症防治開啟新里程碑。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該項計畫將有助於快速建立歐洲 臨床數據,讓醫師瞭解「免疫磁減量檢驗技術」(IMR)在臨床診斷 上的使用時機,早日實現高便利性、低成本與低風險的阿茲海默症篩 檢。
全球醫學專家一致公認目前有3種主要檢驗技術能有效量測血液中 極微量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含量,來評估受試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其中一項由磁量率領研發團隊開發的IMR,受到業界與醫學界的高 度重視,目前已完成台灣臨床試驗,在歐盟地區也取得醫療器材上市 許可證。
7年前台灣研究失智症專科醫師即對該技術在臨床應用上,積極發 表創新成果令人驚豔,預計2019年底將超過30篇的臨床應用文章讓世 界看到。8月底由國際著名心理醫學媒體Progress in Mind報導中指 出,7月在洛杉磯舉行的阿茲海默症全球會議,讚賞磁量開發的技術 對人類貢獻良多。
為擴展IMR的使用性,磁量不只深耕台灣,於2018年成立美國子公 司,與阿茲海默症知名醫師合作,並陸續與日本、中國、歐洲失智症 權威專家進行臨床應用研究。這驚人的研究成果是全球首篇橫跨歐亞 美三大洲的阿茲海默症血液生物標記的研究報導,勢必將造成失智症 醫學領域的大震撼。
在此次大會,磁量生技邀請合作夥伴北京神磁創科共襄盛舉,促成在天壇、協和、華山等知名醫院的臨床應用驗證。
為致力拓展美國市場,磁量生技於2018年7月中在亞利桑那州設立子公司,專攻美國阿茲海默症臨床研究市場,1年來發表多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成功拿下美國大學、藥廠與研究機構及醫院的檢驗服務訂單。
目前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方法,如大腦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脊髓液蛋白質檢驗或神經心理學測試等,但自2018年起,血液檢驗逐漸被建議為阿茲海默症篩檢的主要方法。全球已有多項技術可應用於血液檢驗,被視為是全球最具市場潛力的阿茲海默症三大血液檢驗產品之一,並完成當地國家臨床試驗的阿茲海默症血液檢驗開發及生產商,其中磁量已順利取得歐盟體外醫療器材認證。
該公司開發的血液檢驗具有低風險、低成本、快速與簡便等優勢,準確性高達逾8成,藥廠期望該技術能協助新藥在臨床試驗,對受試者進行有效篩檢,並對藥效可即時監控。
磁量生技總經理楊謝樂博士表示,阿茲海默症免疫磁減量血液檢驗產品屢創佳績,進軍中國亦交出亮麗成績,這2年迅速拓展美國市場亦受到關注,2019年下半年計畫布局歐洲地區,且評估進入澳洲及韓國市場可行性。未來可望血液檢驗能有效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病期,加速新藥開發,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5月底甫落幕的日本神經醫學年度大會,磁量生技聯手日本產業, 發表免疫磁減量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血液檢驗,順利開啟與順天 堂醫學院、大阪、東北、福井等大學的知名失智症專家合作機會。
根據全球醫學統計指出,失智症患者已近5,000萬人,估計中國將 於2050年占全球失智症一半的人數,為失智症患者最多的國家。中國 推行的十三五計畫,將失智症明訂為腦科學計畫的三大重點疾病之一 ,正式啟動消滅失智症措施。
失智症血液篩檢近年悄悄在日本萌芽,成為醫師診斷與協助藥物開 發的重要一環。日本教育當局教導小學生正確認識失智症與正視家中 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增加對失智症的警覺性與包容力。
磁量生技於2018年在許多日本失智症會議中發表成果,受醫學界重 視與多項殊榮。大阪大學醫學院Takashi Morihara教授表示,大阪大 學於2018年底引進磁量生技的「免疫磁減量阿茲海默症血液篩檢」, 積極建立日本族群數據庫,可望能快速申請為臨床醫療診斷器材。
慶應大學與大阪市大大學發表第一批日本族群的阿茲海默症免疫磁 減量血液檢驗成果,獲得專家一致肯定;東北大學Kohji Fukunaga教 授讚許血液檢驗能加速研發失智症的藥物。將擔任順天堂醫學院院長 的Nobutaka Hattori教授表示,日本醫學界及產業界已朝血液檢驗及 早期失智症篩檢,將成為全球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