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明機器人(興)公司新聞
達明機器人以AI重新定義下個世代的協作機器人,從自動化的角度 出發,發展出以應用與創新兼具的智慧製造應用競賽:物流應用組與 無人商店組,從服務零售業的角度出發,面臨人力短缺的現況,探討 如何發揮協作型機器人與人合作的安全特性,實踐在無人商店與物流 業的未來。「AI創新組」命題不設限,使用達明機器人AI解決方案, 或是結合學生自行開發的AI,將人工智慧實現於產業應用並解決複雜 的課題。
全國智慧製造應用競賽邁入第三屆,吸引上百組團隊提案,18組入 選決賽,所有入選決賽組別,達明機器人皆會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資 源,包含專家的解題輔導、長達一周的實體課程訓練、豐富的軟硬體 資源,全力支援參賽者的實踐創意提案,以及解題的自動化背景知識 。
2024年全國智慧製造應用競賽再次匯聚產官學資源,提供總獎金近 40萬元的獎項,以及完善的學習資源,提供自動化應用,及AI開發者 嶄新的交流平台,號召各界機器人AI好手加入挑戰,報名火熱進行中 ,更多資訊請參考www.academy.tm-robot.com/competitio n。
【新聞報導】 達明機器人,這個廣受矚目的台灣創新品牌,近期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奋的消息:即將在2024年推出一款可負載達30公斤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並將AI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其中,預計帶來新的業績成長。 這款新型機器人手臂不僅擁有攝影鏡頭的功能,能夠視覺辨識物件,達到協作和操作的目的,更將挑戰協作型機器手臂的負載極限。達明機器人表示,這款30公斤負載重量的產品,將應用於半導體廠晶圓盒的搬運,以及有堆棧需求的工廠和物流業。 不過,近年來達明機器人的業績並非一帆風順。11月的營收為1.07億元,年減5.73%,累計1~11月營收為11.19億元,年減12.14%。2023上半年稅後純益僅446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但達明機器人對未來充滿信心,期望在2024年能夠回到之前每年約2~3成的年成長力道。 此外,達明機器人與台中高工「臺中智慧製造技術教學中心」的合作成果也令人期待。兩者結合理論與實務,提供結合AI的機械手臂編程課程,培育智慧製造的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已有713名學生完成中心的課程,並參加了8月舉辦的2023年全國智慧製造應用競賽。 達明機器人獲得國教署支持,在台灣北中南各地的高中職設立了手臂訓練中心,並將有12組隊伍參加2024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的競賽。這一系列的動作,不僅展現了達明機器人的創新實力,也顯示了台灣在智慧製造領域的發展潛力。
達明主要產品為協作型機器人,該公司產品特色為具備攝影鏡頭的 功能,可用視覺來辨識物件,達到協作和操作的目的。達明近年已推 出可負載25公斤的協作型機器人,預計2024年將推出可負載30公斤的 協作型機器人手臂。
達明表示,30公斤的負載重量,已是協作型機器手臂的極限了。未 來該產品將應用於半導體廠晶圓盒的搬運,及有堆棧需求的工廠及物 流業者。
達明11月營收1.07億元,年減5.73%,累計1∼11月營收為11.19億 元,年減12.14%。2023上半年稅後純益僅446萬元,較去年同期0.4 7億元,呈現大幅衰退。2023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0.05元,遠低於去 年同期的0.48元。
達明表示,2023年因整體經濟不穩定,影響企業客戶資本支出收斂 ,因此,年度營收獲利下滑。展望2024年,期望可以回到之前,每年 約2~3成的年成長力道。
達明14日與台中高工「臺中智慧製造技術教學中心」,共同發表合 作成果。達明結合理論與實務,提供結合AI的機械手臂編程課程,培 育智慧製造的科技人才。
臺中高工校長黃維賢表示,達明協作型機器人內建視覺及AI技術, 不僅用於課程教學,也應用於全國性競賽。達明機器人與中心合作還 包括開發SSD硬碟生產線教學模組,並將TM Image Manager的生產概 念融入教學,截至11月底,已有713名學生完成中心的課程,並參加 8月舉辦的2023年全國智慧製造應用競賽。
達明機器人獲得國教署支持,在台灣北中南各地的高中職設立了手 臂訓練中心,包括南港高工、松山農工、三重高工和高雄高工等,經 過達明機器人培訓,將有12組隊伍參加2024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 展的競賽。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與奧地利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共同帶領廣達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跨足文化藝術領域,進軍國際舞台。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表示,公司研發的具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將在工業與藝術兩大領域發揮效能,帶來智慧製造的新可能性。在文化部的支持下,這次合作將為達明機器人引進更多國際資源,與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的創意機器人實驗室(CR)進行雙向藝術家交換和實驗室計畫,進一步深化產學合作與技術展演。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期望與國際技術單位持續合作,進行實質交流與產出。文化部則鼓勵資源投入藝術團隊,尤其是國際資源,以擴大藝術家的合作網絡。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強調,此次合作將擴展至藝文產業與國際研究單位,推動藝術家與實驗室的交流計畫,促進藝術與科技的共創雙贏。
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表示,達明機器人研發具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無論在工業或藝術領域,均能為各行各業實現智慧製造,並創造更多可能性。
在文化部的支持下,雙方此次簽訂MOU,有助為達明機器人合作的藝術家引進更多國際資源,後續工研院和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創意機器人實驗室(Creative Robotics;CR)也有雙邊藝術家交換、實驗室等計畫。在此合作帶動下,達明機器人跨足科技藝術、文化科技等領域,也深化工研院與指標大學實驗室的產學合作,進行國際級技術展演。
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表示,期待與國際指標技術單位合作持續進展,在雙方技術與資源交流上達成實質合作,進行國際級的指標產出。
文化部表示,主辦「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希望更多資源投入藝術團隊,尤其是國際資源,在與達明機器人的合作基礎上,可堆疊和林茲藝術與工業設計大學交流,擴大藝術家的合作網絡。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鄭仁傑表示,此次將合作量能擴展至藝文產業與國際研究單位,後續將進一步帶動工研院、達明機器人與CR多邊交流,包含推動藝術家與實驗室的交換計畫,讓藝術與科技共創雙贏。
達明機器人近期展出了具有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這款機器人可是搶眼焦點!今年公司不斷擴大產品線,最高承重已達25kg,並且在AI協作機器人的深度應用上也有了顯著的進步。像是高負載手臂TM25S的AI混箱卸棧應用、自動路徑規劃避障展示,還有那超輕量的TM20搭載半導體應用,讓所有到場的人都不禁驚嘆。 這款TM AI Cobot還有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能夠解決多手臂在有限工作區域中的安全協作問題。它能在動態環境中即時處理變化,並自動生成運動軌跡,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繁瑣的編程時間。在現場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操作員進入機械手臂的工作空間時,機械手臂能夠感知到環境的變化,並安全地避開操作員,確保了路徑規劃的安全性。 此外,達明機器人的TM AI Cobot還帶來了革新的線上高速AI檢測系統。這系統可以深入檢測那些難以俯視的多面立體工件,並在移動過程中快速飛拍特定位置,進行高度整合的檢測。利用TM Flow簡單編程,加上內建的AI Training & Inference套件,能夠實現複雜檢測,大大降低了導入門檻和時間。這樣的技術不僅取代了人力全檢,還提升了製程的可靠度,同時也節省了成本。
TM AI Cobot還解決了多手臂在有限工作區域中的安全協作問題, AI協作機器人能夠即時處理動態環境變化,並自動生成運動軌跡,節 省了繁瑣的編程時間,例如現場展示中,操作員進入機械手臂的工作 空間,機械手臂能夠感知環境變化,安全地避開操作員,保證路徑規 劃的安全性。
TM AI Cobot革新的線上高速AI檢測系統,可深入難以俯視的多面 立體工件,並在移動過程中快速飛拍特定位置,高度整合檢測,利用 TM Flow簡單編程,內建的AI Training & Inference套件,實現 複雜檢測,降低導入門檻和時間。這取代人力全檢,提升製程可靠度 節省成本。
【台灣新聞】 達明科技帶來AI革命!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引領產業新趨勢 台北訊-廣明(6188)集團旗下的達明科技(4585)今(23日)宣布,公司將AI技術深度整合至產品線,領先推出全新高負載手臂TM25S,這款機器人將聚焦物流、汽車工業及工業機台等多元領域,展現達明科技在智能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 為了讓廣大消費者及業界了解達明科技的新產品,該公司將參加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23日至26日),於展會中展出具有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今年,達明科技持續擴展產品線,將負載能力提升至25公斤,並深化AI技術在協作機器人上的應用。 在本次展會中,達明科技展出的新概念產品之一,是能夠利用AI運算自動規畫路徑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當機器人在運作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或人時,能夠自動避開障礙物,另闢路徑,確保作業順利進行,同時也符合產線安全的要求。 此外,達明科技還展示了另一款針對半導體製程的專業產品TM20。該款機器人具有超輕量設計,並搭配高負載能力,能夠替代大量人力進行上下料工作,以及10幾公斤以上的晶圓盒及物流搬運。TM20內建AI及智慧視覺技術,可應用於半導體IC Tray盤的移載,大幅提升半導體製程的效率。 達明科技以AI技術帶來的這次產品革命,不僅將對製造業、半導體業產生深遠影響,更將為整個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在今年的「2023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 AIROS)上大放異彩,帶來了11項最新智慧機器人科技。其中,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成為焦點,這款機器人擁有全球最高精度的研磨技術,能夠精準研磨比不銹鋼還硬的鈦金屬人工關節,預計將衍生新創公司,帶來創新商機。 在這11項最新技術中,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無疑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它結合了機器人和研磨機的功能,並配以雷射感測器,能夠同步量測加工時的表面精度,並通過精度控制軟體即時調整加工參數。這項技術能夠將複雜曲面的研磨精度控制在0.1mm以內,是現有研磨設備領導品牌ACME的3倍。這樣的技術進步,使得植入人體的人工關節使用壽命從15年延長至30年,對醫療產業來說是一大福音。 除了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還有兩項技術也相當引人注目。首先是全台首創的最快速組裝關節機器人,它能夠快速調整機器人型態及產線配置,滿足少量多樣、彈性產線的需求。這款機器人已與達明機器人合作生產,並逐步擴散應用於手機組裝及手工具等產業。 另一項是影像辨識加工軌跡生成技術,它利用視覺設備作為機器的「眼睛」,取代傳統人力加工模式,能夠精準量測、找出需要修整的部分,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目前,這項技術已與先捷合作,協助建立放電加工智慧產線,並將產品輸出到捷克汽車零件加工廠。 這次展會的成果展現了台灣在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領域的實力,無論是研發成果還是產業應用,都讓人對台灣的科技發展充滿期待。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與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昨日盛大開幕,行政院長陳建仁現場強調,政府為了促進產業創新,特別修訂產業創新條例,提供最高研發及設備投資抵減,這對於提升台灣關鍵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地位將大有助益。陳建仁還提到,政府積極推動「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提供各種補助和免費課程,幫助產業順利轉型升級。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在會上表示,亞洲、歐洲及美洲的智動化相關營業額持續上升,預計2023年將達7.5兆元,市場成長達33%。服務型機器人市場更是連續三年大幅成長,預計2025年將達41万台。在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下,台灣智動化產業產值已突破6,510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7,489億元,有望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今年「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在南港展覽館展開,吸引了1,200家廠商、近4,500個攤位參展,人氣爆棚。絲國理事長當場提出「綠色製造」、「服務型機器人」兩項產業白皮書,並呼籲政府加速服務型機器人的落地與產業化。 此次參展的廠商眾多,包括台達電、東元、上銀、研華、凌華、廣運、新漢、達明、直得、盟立、大銀、穎漢、士林電機、氣立、均豪、高明鐵、全球傳動、台朔重工、寶元數控、君帆、富強鑫及益張等大廠。其中,達明機器人作為重點展商之一,展示了一系列先進的機器人產品。 此外,為滿足中小企業轉型需求,展會也特別強調了靈活輕巧的工業機器人,包括直得、博世力士樂、台灣那智不二越及台灣愛普生等知名廠商也參展。這次展會,不僅是產業界的一次盛會,也是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在「2023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上,亮出了全球精度最高的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這台神器能夠精準研磨比不銹鋼還硬三倍的鈦金屬人工關節,對了,就是那種可以植入人體的關節。這技術真是厲害,讓關節表面變得超細緻,不僅讓植入人體的關節使用壽命從15年延長到30年,這下可真是長久益壽了!而且,今年還要靠這項技術創立新創公司呢!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說,自動化設備大廠廣運已經表達了很高興的參與意愿,這可是個大好機會啊! 話說回來,這次展會經濟部可是整合了法人研發的實力,帶著產業界在TAIROS上展出多項智慧機器人科技,這種聯手作戰真是讓人期待。邱求慧處長還透露了一個大消息,根據Zion Market Research的報告,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28年將增長到814億美元,這可是比2022年翻了一倍啊!雖然台灣的工業機器人產值2022年只有20億美元,但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是高達27%,這個成長速度真的是驚人! 邱求慧處長還強調,為了幫助機械業者闖進高階市場供應鏈,技術處過去四年在機械領域投入了近50億元的補助,專注在研發機器人領域的關鍵技術,像是軟硬整合、機器人控制器和多軸控制等等。這些努力換來的是,我們的技術不僅在國內外獲得了超過150家廠商的合作,還促成了60億元的衍生產值,這真的是一個不小的成就啊!
達明科技23日∼26日參加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展出具AI功能的全 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今年持續拓展產品線至25公 斤,並提升AI協作機器人的深度應用。
今年新概念展示,還包括了運用AI運算,讓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具備 自動路徑規畫。當機器人協作時,遇到障礙物或是人,可以自動規避 障礙物另闢路徑,如期完成動作,更符合產線的安全所需。該機器人 手臂也運用了人工智慧運算,模擬不同箱體的堆棧情境,經過訓練之 後,可以避免傾斜並可以達到有效倉儲空間運用。
其他展示的產品還包括有鎖定半導體製程的TM20,其超輕量設計搭 配高負載能力,可替代大量人力的上下料工作及10幾公斤以上的晶圓 盒及物流的搬運,這款20公斤高負載的機器人內建AI及智慧視覺,可 應用於半導體IC Tray盤的移載,協助半導體製程提升效率。
此次「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選出科專計畫成果11項最新技術,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項亮點,包括有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全 台首創最快速組裝關節機器人、影像辨識加工路徑自動生成技術。
ROBOTSMITH研磨拋光機器人整合機器人與研磨機,搭配雷射感測器 來同步量測加工時表面精度,並藉由精度控制軟體即時調整加工參數 ,複雜曲面研磨精度可控制在0.1mm以內,是世界研磨設備領導大廠 ACME的3倍。
這項技術可讓關節表面更細緻,植入人體使用壽命從15年延長至3 0年。目前已與國內醫材大廠合作進行人工關節研磨,預計衍生新創 公司,其中,廣運機械具高度興趣參與新創公司投資及合作生產。
全台首創最快速組裝關節機器人,可配合少量多樣、彈性產線需求 ,快速調整機器人型態及產線配置。例如在iPhone產線通常需要高達 8∼12種款式的機器手臂才能完成生產,今年展出快速組裝關節機器 人,僅一款就能組裝出不同類型機械手臂。目前已與達明合作生產, 並逐步擴散應用於手機組裝及手工具等產業。
影像辨識加工軌跡生成則是以視覺設備作為機器的眼睛,取代傳統 人力加工模式,精準量測、找出需要修整的部分,不僅可提升生產效 率,一分鐘即可完成100個以上的瑕疵檢測,還能將加工精度掌握在 ±0.2mm以內。已與先捷合作協助建立放電加工智慧產線,目前輸出 捷克汽車零件加工廠。
今年行政院特別推動「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除了提供業者輔導、升級轉型補助,及開設相關免費課程,也規劃將全新設備購置費納入補助範圍內,加大轉型支持力道,協助產業度過難關。
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致詞時指出,亞洲、歐洲及美洲的智動化相關營業額不斷強勁增長,推估2023年機器人、工業控制與自動化等智動化產業已逼近7.5兆元,市場約成長33%。
而服務型機器人連續三年大幅成長,預估2025年將達41萬台,台灣在政府及企業齊心共創高度韌性與競爭力的生態系之下,智動化產業產值已突破6,510億元,預估2023年將可達到7,489億元,未來有望成為下一個兆元產業。
「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昨天起在南港展覽館一連展出四天,自動化工業大展及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是兩大主軸。受惠全球供應鏈轉移及智造低碳化國際趨勢,今年共有1,200家廠商、近4,500個攤位參展,人氣爆棚。
智動協會當場提出「綠色製造」、「服務型機器人」兩項產業白皮書,送交陳建仁及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絲國一說,業界希望響應政府在ESG這方面的政策,但也呼籲政府,尤其是在服務型機器人這方面,能夠加速落地跟產業化。
今年參展廠商包括台達電、東元、上銀、研華、凌華、廣運、新漢、達明、直得、盟立、大銀、穎漢、士林電機、氣立、均豪、高明鐵、全球傳動、台朔重工、寶元數控、君帆、富強鑫及益張等大廠,精銳盡出。
其中,機器人暨自動化大展作為全台最大智慧工廠生態系展示平台,集結了超過32家工業機器人暨延伸應用廠商,包括全球四大家族ABB、FANUC(世紀貿易)、YASKAWA、KUKA都展出最新的機器人產品。
配合中小企業轉型需求,強調靈活輕巧的工業機器人也是今年展出重點,包含直得、博世力士樂、台灣那智不二越及台灣愛普生等。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透露,自動化設備大廠廣運對於成立新創公司,已表達高度參與意願。
經濟部整合法人研發能量,此次攜手產業界在2023 TAIROS展出多項最新的智慧機器人科技。邱求慧表示,根據市調機構Zion Market Research報告預估,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到2028年將增長至814億美元,較2022年翻倍成長。
而台灣工業機器人產值2022年僅20億美元,但台灣工業機器人產值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7%,成長可期。
邱求慧指出,為協助機械業者切入高階市場供應鏈,技術處近四年來在機械領域投入近50億元補助法人研發機械領域關鍵技術,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軟硬整合、機器人控制器及多軸控制等關鍵技術,獲得國內外專利及技術合作超過150家廠商,促成衍生產值達60億元。
達明機器人這次可真是風光出頭了,八月二三到二六,它們帶著最新款的智慧協作機器人TM AI Cobot參加了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這款機器人可是具有AI功能,功能超全面,重量也能達到25kg,真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啊! 你說這TM25S的特點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臂展範圍超強,比同級別的協作型機器人還要出色。內建的智慧視覺和外部3D相機,再加上3D和AI智慧辨識技術,能夠讓機器人即時偵測棧板中箱體的大小和位置,無需事先指定棧型,隨意擺放物品,就算有點歪七扭八,它也能搞定。 為了讓這項技術更加完美,TM AI Cobot S系列還引入了影像系統,在虛擬環境中記錄並更新箱體位置,還有避障演算法,讓機器人能夠根據即時場景進行避障和軌跡優化,這樣就算遇到未知情況也能順利執行任務。 別小看這個TM AI Cobot,它還能解決多手臂在有限工作區域中的安全協作問題,能夠即時處理動態環境變化,並自動生成運動軌跡,省時又省力。展場上還有它化身紅毯攝影師的模樣,捕捉現場來賓的動態瞬間,這樣的技術可是讓人驚艷不已。 來吧,大家趕緊來達明機器人的展位,親眼見證TM25S和其他智慧協作機器人的實力,一起探索工業自動化的無限可能吧!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盛事——TAIROS展在台北南港展登場!這次展會聚集了許多創新科技和產業領軍企業,展現了台灣在智慧製造和機器人技術上的進步。在二館Q10 24設立的系統整合聯盟專區,更是充滿了產業輔導、供需媒合諮詢、新產品發表會等多項精彩活動。 專區中,我們看到了聚焦智慧製造、工業型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關鍵零組件及新興科技五大主題的新產品新技術發表會。這些技術將幫助企業進行數位和綠色雙轉型,不僅如此,第三屆機器人智動系統優質獎(ARSI)入圍產品與解決方案展示,也涵蓋了多個領域,如電商物流、農業、食品加工等。 在這場展會中,亞德諾半導體、攝陽企業、新代科技∞聯達智能、倍福自動化等知名企業帶來了最新的智慧製造技術,為智慧工廠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而直得科技、KUKA、微星等企業則帶來了工業型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人的最新產品與應用,達到人機協作的最佳效能。 此外,上銀科技、霖思科技、台灣麥柯昇等企業也帶來了智慧傳動元件、3D ToF、AI、機器視覺等高科技技術與關鍵組件產品方案,為永續智能制造帶來新視野。無論是產業輔導、供需媒合諮詢,還是產業白皮書索取,TAIROS展都為參與者提供了豐富的資訊和機會。 想要了解更多活動詳情或報名資訊,請關注智動協會官方網站:www.tairoa.org.tw。這場展會不僅是技術交流的平台,更是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全國智慧製造應用競賽在臺中高工熱鬧開幕,兩天比賽吸引了101位選手同場競技!這是臺中高工與達明機器人公司共同舉辦的第二屆競賽,總獎金高達50萬元,顯見對智慧製造教育的重視。競賽內容多元,選手們需透過智慧機械手臂進行情節編撰、外氣控制、AI視覺辨識等技術挑戰,為未來職場打下堅實基礎。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局長蔣偉民強調,教育4.0時代到來,教育局將與企業大學攜手,讓技職學生有更好的發展。達明營運長黃識忠則表示,比賽結合產業需求,讓學生能夠在解題過程中提升實習能力。臺中高工校長黃維賢透露,去年成立的智慧製造技術教學中心,與德國企業合作,提供頂尖設備與課程,今年更將其產品融入競賽,與達明機器人的智慧機械手臂結合,打造高效節能的產線應用。
TM25S的特點在於其優越的臂展範圍,超越了同級別的其他協作型 機器人。TM25S內建智慧視覺,配合外部3D相機,運用3D和AI智慧辨 識技術,能夠即時偵測棧板中各個箱體的大小和位置資訊。
這項創新技術使得機器人能夠無需事先指定棧型,隨意擺放物品, 同時也能應對傾斜、貼合、膠帶包覆等複雜情況,實現高效的AI混箱 卸棧功能。
為了確保混箱卸棧任務的可行性並提升執行效率,TM AI Cobot S 系列引入了影像系統,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記錄並更新箱體位置。結合 避障演算法,機器人能夠根據即時場景進行避障和軌跡優化,確保任 務能夠在未知情況下順利執行。並於進行AI堆棧模擬時,利用NVIDI A Omniverse構建的機器人模擬應用程式Isaac Sim進行測試,模擬不 同箱體來料時的堆棧情境。
TM AI Cobot還解決了多手臂在有限工作區域中的安全協作問題, AI協作機器人能夠即時處理動態環境變化,並自動生成運動軌跡,節 省了繁瑣的編程時間,例如現場展示中,操作員進入機械手臂的工作 空間,機械手臂能夠感知環境變化,安全地避開操作員,保證路徑規 劃的安全性。
展場最吸睛還有TM AI Cobot化身紅毯攝影師,為每位現場來賓捕 捉0.1毫秒的動態瞬間,歡迎大家蒞臨達明機器人的展位,一同見證 TM25S及更多智慧協作機器人的卓越性能,探索工業自動化的無限可 能。
新產品新技術發表會,聚焦智慧製造、工業型機器人、服務型機器 人、關鍵零組件及新興科技五大主題,協助企業進行數位和綠色雙轉 型。第三屆機器人智動系統優質獎ARSI入圍產品與解決方案展示,涵 蓋電商物流、農業、食品加工、教育型無人搬運車、AI與智慧工廠等 多個領域;系統整合聯盟專區服務台,進行產業輔導與供需媒合諮詢 ,亦提供今年智慧服務產業白皮書及2023智慧製造產業白皮書索取, 了解中小企業綠色製造導入發展策略,以及服務型機器人於疫後振興 及發展韌性經濟之重點,掌握產業趨勢。
由亞德諾半導體、攝陽企業、新代科技∞聯達智能、倍福自動化、 東佑達自動化、弘翔精密、羿承科技、歐特克、群崴國際、宜福門電 子和聯剛科技等帶來最新智慧製造技術,助攻智慧工廠發展。
直得科技、KUKA、微星、博鈞科技、鈞曜科技、優士特、凌群科技 、英商科能、至盛科技和盟通科技則帶來工業型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 人最新產品與應用,達到人機協作最佳效能。
上銀科技、霖思科技、台灣麥柯昇、廣億科技、大氣電漿、慧通智 聯、維感科技、祐謙科技與五鈴光學則帶來精彩的智慧傳動元件、3 D ToF、AI、機器視覺等高科技技術與關鍵組件產品方案,打造永續 智造新視野。更多活動詳情或報名資訊,請關注智動協會官方網站: www.tairo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