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銓鼎科技(未)公司新聞
車王電子今(31)日宣布了一個大好消息,他們要進軍北美電動商用車市場啦!這次車王電子可是與旗下華德動能、銓鼎科技,還有美國電動中巴製造商OPTIMAL簽下了多項合作合約,正式啟動了北美市場的大戰略,目標就是先攻下電動校車市場這塊肥肉。 記得今年5月,車王電子就在美國底特律與OPTIMAL簽下了投資及合作框架協議書,現在雙方已經進入實質合作階段。車王電集團董事長蔡裕慶說,這次與OPTIMAL的合作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共同開發符合美國降低通膨法案獎勵標準的大型電動巴士。車王電和華德將在美國設立智能化電動大巴工廠,還能夠取得OPTIMAL電動中巴近半數量的生產服務權利,為電動大巴的量產做好準備。 OPTIMAL也會在美國推廣銓鼎科技的軟硬體銷售及服務,而華德則在這次合約中取得了OPTIMAL既有車型在歐洲和中東等海外市場的獨家經銷權。車王電在日本市場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華德與日本住友及西鐵在九州的合作案後,華德電動巴士系統將在明年年初在東京上路。車王電還會與日本合作夥伴在當地設立電動巴士工廠。 OPTIMAL創立於1986年,為美國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等車廠提供設計服務,是美國少數能夠開發量產符合本地製造獎勵的電動校車及電動中巴的業者。這次合作將提供智能化且性價比高的電動巴士及商用車,以配合美國的載具電氣化和製造本地化政策。 而銓鼎科技,作為華德的子公司,專注於軟體開發,提供先進的大眾運輸服務和車隊管理平台。這次的合作對於車王電子來說,無疑是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車王電與美國OPTIMAL集團今年5月在美國底特律簽訂投資及合作框架協議書,宣示雙方結盟,如今雙方進入實質合作關係。
車王電集團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此次與OPTIMAL簽訂的協議及合約範圍非常全面,包含共同開發設計符合美國降低通膨法案獎勵標準的大型電動巴士,車王電攜手華德將在美國設立智能化電動大巴工廠,並取得OPTIMAL電動中巴近半數量之生產服務權利,以同步儲備電動大巴量產能力。
OPTIMAL公司則在美國推展車王電旗下車隊管理領導廠商銓鼎科技的軟硬體銷售及服務。華德在此次合約上亦取得OPTIMAL既有車型在歐洲和中東等海外巿場之獨家經銷權。
車王電已在日本取得成果,華德與日本住友及西鐵在九州有電動巴士合作案後,明年初華德電動巴士系統在東京上路。車王電並將結合日本合作夥伴在當地設立電動巴士工廠。
OPTIMAL創立於1986年,為美國福特、通用、克萊斯勒提供設計服務,是全美少數開發量產符合本地製造獎勵之電動校車及電動中巴業者。此次合作是提供智能化且性價比高之電動巴士及商用車,以配合美國載具電氣化、製造本地化之政策。
銓鼎為華德子公司,專注軟體開發,先進大眾運輸服務、車隊管理平台。
蔡裕慶表示,目標為未來兩年內,能成為日本占有率最大的電動巴 士系統公司。
在外銷方面,蔡裕慶說,集團旗下車王、華德及銓鼎科技,未來輸 出至國外的電動巴士產品,將以底盤三電、車輛營運後台管理系統、 系統件及取得技術權利金為主,並委由當地合作組車廠打造電動巴士 ,以符合電動巴士在地製造的要求。至於台灣市場,則以製造組裝與 銷售電動巴士為主。
蔡裕慶透露,因華德已建構完整的「電動巴士生態系」,包括國內 、外的售後服務,都沒有問題,未來華德還可以「製造整廠輸出」方 式,進軍海外市場。
據了解,華德今年拿下政府第一階段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共計1 05輛,加上本月底一般型電動巴士交車16輛,及下半年新的示範型及 一般型電動巴士接單,樂觀預估全年電巴數量有機會達200輛以上。
蔡裕慶強調,華德今年會持續與日本西鐵簽約,包括部分技術移轉 ,將華德的電動巴士系統安裝至對方的車輛上,若一切順利,對方已 規劃五年採購華德電動巴士系統等產品訂單。
至於其他日本業者訂單,雙方還在洽談中,蔡裕慶希望華德未來兩 年內,能成為日本占有率最大的電動巴士系統公司。未來華德與日本 公司合作項目,還包括綠色金融、電池租賃,及其他層面合作。
此外,車王集團旗下銓鼎科技,將公車營運管理平台系統,與國內 某家科技廠商合作,成功銷售至越南最大財團VinGroup旗下電動巴士 廠商VinBus,成功打入越南電動巴士市場。
至於歐洲的英國,則是華德電動巴士下一個搶攻市場。蔡裕慶指出 ,華德之所以會選擇英國,因為車王旗下英國子公司營運達幾十年, 集團輸出電動巴士底盤三電及營運後台管理系統等,預計今年底由當 地組車廠組裝第一輛電動巴士,明年在當地測試,預料明年應該有訂 單進來,希望公司未來兩年內營運,能夠達到損益平衡目標。
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近日表示,未來汽車行業將迎來自駕車的崛起,預計到2025年,每四輛新車中就有一台是自駕車,到2050年,全球與自駕車相關的產值將達到7兆美元。為把握這波商機,經濟部與新竹縣政府、科技之星、車王電子、銓鼎科技、工研院攜手開發的自駕電動中巴,將在竹北市區與高鐵間提供接駁服務,成為全台首創的市區開放混合道路實驗測試路線。 台灣ICT產業的實力不容小覷,此次啟動的「新竹縣高鐵自駕車接駁服務實驗計畫」,整合了國內整車廠及車用電子廠商,如華德動能、凌華、亞勳及宸曜、科技之星等,以交通行動服務(MaaS)概念整合其他公共運輸,提供無縫轉乘接駁運輸服務。邱求慧強調,這次測試有三個特色:運行道路大突破、智慧防撞大視野、智慧候車亭大連結。 這項自駕車測試路線與一般自駕車的封閉式測試場域不同,是全台首創的市區開放混合道路自駕商轉營運路線。在汽機車混合車流的市區道路進行測試,對運算系統處理人、車、路等資訊的複雜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升運行安全性,這次測試搭載了工研院研發的iRoadsafe車聯網技術,結合路側系統整合通訊、感測器與交通號誌、設施等資訊,減少駕駛盲點。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表示,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工研院研發自駕車感知次系統,並針對台灣與亞洲特殊道路環境設計,收集大規模影像訓練資料庫。工研院也於2018年成立產業合作夥伴計畫,串聯10家廠商打造自駕車產業鏈,2019年與車王電子共同打造十部自駕電動巴士,並在2021年協助車王電子生產的三部自駕電動巴士投入此次實驗計畫。工研院也規畫了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攜手廠商打造自駕車產業鏈,希望未來能將關鍵技術協助更多車聯網、車用感測器、汽車電子等產業跨入自駕新領域,創造智慧生活,帶來商業發展新機會。
台灣的ICT產業實力堅強,12日啟動的「新竹縣高鐵新竹縣高鐵自 駕車接駁服務實驗計畫」,整合國內整車廠及車用電子廠商,包括華 德動能、凌華、亞勳及宸曜、科技之星等產業鏈,以交通行動服務( MaaS)概念整合其他公共運輸,提供無縫轉乘接駁運輸服務。邱求慧 說,此次新竹縣高鐵自駕接駁服務測試有三大特色,包括運行道路大 突破、智慧防撞大視野、智慧候車亭大連結等。
不同於一般自駕車多仍在封閉式的測試場域運轉,這是全台首創第 一條市區開放混合道路自駕商轉營運路線,在汽機車混合車流的市區 開放道路進行測試,提高運算系統處理人、車、路等資訊複雜度,搭 載工研院研發的iRoadsafe車聯網技術,結合路側系統整合通訊、感 測器與交通號誌、設施等資訊,減少駕駛盲點、提升運行安全性,此 技術更曾獲得2019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及ITS世界大會產業 成就獎。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說,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研發自駕 車感知次系統,並針對台灣與亞洲特殊道路環境設計,收集大規模影 像訓練資料庫;工研院也在2018年成立產業合作夥伴計畫,串聯10家 廠商打造自駕車產業鏈;2019年更攜手車王電子共同打造十部自駕電 動巴士,2021年將協助車王電子生產之其中三部投入此次實驗計畫。 工研院也規畫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攜手廠商打造自駕車產業鏈,期 望未來能將關鍵技術協助更多車聯網、車用感測器、汽車電子等產業 跨入自駕新領域,打造智慧生活,創造商業發展新機會。
【科技新聞】 哇塞,台灣電動車產業再傳好消息啦!這次可是車王電集團旗下的華德動能電動巴士帶頭,跟工研院攜手,還有東元、車王電、佳世達、福華電等14家廠商一起加入,打造了一個超強的電動巴士產業鏈!這不僅僅是電動車的遊戲,機電業者也來湊熱鬧,要分一杯羹了。 特斯拉的崛起讓全球汽車廠都開始投入電動車的研發,雖然疫情讓今年電動車的需求放緩,但明年預計會從200萬輛增至300萬輛,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產值可能達到2,500~3,000億美元,這個市場太大了! 車王電集團看好自動駕駛巴士的商機,所以投資華德動能,取得自主開發資格認證。他們跟工研院合作,預計年底前打造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首輛試量產車原定今年第一季問世,結果因疫情延後了,現在預計6月底完工。 車王電集團先投了1.6億元進行研發,華德動能採用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還有車王電的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打造了一個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這個平台還跟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及決策系統技術整合,把台灣的ICT、智能、儲能技術和關鍵零件都整合進去了。 車王電集團預估,到2030年台灣電動巴士的需求會是1,000~1,500輛,這個市場不僅僅是台灣的,還要走向全球,搶攻那每年超過千億元的電動巴士市場。 最後,工研院還整合了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岩田友佳、華德動能、明泰科技、宸曜科技、四零四科技、上濱空調、亞勳科技、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及輝創電子等14家廠商,合作項目涵蓋了從感知系統到高精圖資的各項技術,目標就是打入國際汽車大廠的電動車供應鏈。
業者表示,特斯拉電動車異軍崛起,催化歐美、日本及大陸各大汽車廠投入電動車開發。疫情攪局,造成國際油價暴跌,放緩今年電動車需求,明年電動車從今年200萬輛增至300萬輛,業者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產值約2,500∼3,000億美元。不只汽車廠積極部署,機電業者也想分一杯羹。
車王電看好自動駕駛巴士領域未來龐大商機,為掌握電動巴士發展平台,投資取得電動巴士自主開發資格認證的電動商用車廠華德動能。車王電集團去年底與工研院簽約合作,雙方預計2021年底前,共同打造10輛國產自動駕駛電動巴士,首輛試量產自駕電動巴士原定今年第一季問世,受疫情干擾,進度延宕。工研院表示,第1輛自駕電動巴士預計6月底完工。
車王電集團為此先投資1.6億元,投入自駕電動巴士產品研發。其中,華德動能採六段自動變速高效馬達傳動系統、結合車王電鋰電池主動平衡管理系統,建置智能電動自駕車平台,與工研院開發的自駕感知及決策次系統技術做整合,將台灣ICT、智能、儲能技術及關組鍵零件整合為先進電動公車平台。
車王電集團預估,2030年台灣電動巴士年需求1,000∼1,500輛,無法單靠台灣市場存活,必須行銷全球,搶攻每年新台幣千億元以上電動巴士市場商機。
工研院表示,工研院整合東元、車王電、佳世達、岩田友佳、華德動能、明泰科技、宸曜科技、四零四科技、上濱空調、亞勳科技、勤崴國際、福華電子、銓鼎科技及輝創電子等14家廠商,合作項目涵蓋感知系統、空調、系統整合、網路、儀表、空壓機、雷達、V2X(車聯網)、動力馬達、感知平台、電動巴士、監控平台、高精圖資及影像機等項目,目標打入國際汽車大廠的電動車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