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
星期五
說好的穩定供電呢? |台灣電力
|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 台電 | 2025/11/14 | 4 | 4.2 | 3.9 | 479,900,000,000元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03795904 | 曾文生 | 6 | 6 | 6 | 詳細報價連結 |
全台昨日大停電,全國549萬戶受影響。第一關鍵時間,上至行政院,下至經濟部、台電立即大聲澄清「停電並非缺電」,卻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台灣人又逃不過停電宿命?這凸顯蔡政府這幾年的能源政策,只看備轉容量率高低、拚命蓋電廠增加發電量能、押寶非核家園不缺電、總說能源轉型、能源配比五三二,卻疏於關注電網強韌性;國家能源政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見樹不見林,缺乏全面性的能源規劃,要談供電穩定都是奢求。分析近年台灣大停電原因,2017年815大停電係因中油天然氣輸氣閥停止供氣,造成桃園大潭發電廠供氣不順而機組跳停,停電原因為人員疏失、供氣穩定性。去年513大停電為高雄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匯流排故障,導致電壓驟降,造成興達電廠四部機組跳機;四天後的5月17日則又換成興達電廠因鍋爐燃燒管理系統模組故障導致機組停機。兩次停機造成那麼大衝擊,除了當時天氣炎熱推升用電,也遇上傍晚光電發電量下降、水情不佳,水力發電無法出力及大型機組歲修等因素。而昨日大停電則是因為興達電廠開關場出現事故,導致龍崎超高壓變電所跳脫,周邊電廠解聯,導致核三解聯,造成南北大停電,同樣也是顯示「人為疏失」與「電網脆弱」。不難發現三次大停電的原因,都離不開「人員疏失」與「電網穩定性」。若以供水來簡單比喻,電廠發電量為水塔儲水量,電網就是中間的出水口;即使水塔儲滿了水,若出水口開太小(負載需求預估失準)、中間水管頻頻破損(電網脆弱),人員失誤堵住水管(人員失誤),最終還是沒水可用。政府昨日面對大停電,第一時間就是先喊不缺電,就如房東跟你說水塔有水,未來水塔也充足,卻長期忽略水管破損、人員失誤及住戶用水評估問題。顯示能源政策的「見樹不見林」。就算經濟部去年513、517大停電檢討報告時,成立「電網改善強化小組」承諾改善狀況,迄今仍舊聞樓梯響。但難道台灣真的如政府所承諾的完全不會缺電?事故發生後,南部地區昨日傍晚太陽下山後,就因太陽光電出力下降,導致供電失衡而反覆停電,凸顯台灣高度仰賴發電不穩定的綠電,卻仍舊缺乏可恆常發電的基載電力。隨著台灣用電量逐年增加,而燃氣機組延宕、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要待2025年完工導致基載電力缺口;光電、離岸風電進度落後,造成綠電缺口,政府過幾年還敢繼續喊「不缺電」?「電網脆弱」、「基載電力不足」兩大隱憂下,台灣政府如何遵守「穩定供電」的諾言,一個現代化文明國家的人民,曾幾何時需要渴望不停電的日常呢?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