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電力(公)公司新聞
台灣櫃買中心近日公布,在推動永續發展債券發行的過程中,成果斐然。今年以來,申請發行案件絡繹不絕,截至27日,已成功發行30檔永續發展債券,總發行金額達到913億元,成功突破900億元的大關。
回顾2024年,台灣永續發展債券的發行量及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發行金額達1,492億元,發行檔數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台灣連續四年永續發展債券發行量突破千億元。
櫃買中心表示,今年發行人不斷推出新債,櫃買中心也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發行可轉債。預計下半年發行金額將突破600億元,整體發行規模有望超過去年的1,49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並連續五年發行量突破千億元。
在綠色債券方面,今年來已發行22檔,總發行金額達798億元。其中,高雄市政府、台北富邦銀行、法國電力公司、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彰化銀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第一銀行、台積電、元大銀行、台灣電力、遠東新世紀、兆豐銀行、合作金庫銀行以及聯華電子等均參與其中。
在社會責任債券方面,今年來已發行2檔,總發行金額達62億元,由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和台灣大哥大分別發行。
至於可持續發展債券,今年來已發行6檔,總發行金額為53億元,包括渣打銀行、桃園市政府、玉山商業銀行以及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等。
2024年我國永續發展債券發行1,492億元,發行檔數及發行金額皆創歷史新高,且連四年發行量突破千億元。
櫃買中心表示,不少發行人今年也持續發行新債,而櫃買中心也持續推動中小企業發行可轉債;預估下半年發行金額將突破600億元,今年整體發行規模應該可以超過去年的1,49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且連續五年發行量突破千億元。
綠色債券今年來已發行22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798億元,包括高雄市政府發行三檔共25億元、台北富邦銀行發行25億元、法國電力公司發行163.8億元、法商法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發行16.5億元、彰化銀行發行10億元、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台北分行發行10億元、第一銀行發行15億元、台積電發行192億元、元大銀行發行10億元、台灣電力發行二檔共72億元、遠東新世紀發行新台幣25億元、兆豐銀行發行新台幣15億元、合作金庫銀行發行11億元,以及聯華電子發行20億元。
社會責任債券方面,今年來已發行二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62億元,為台北富邦商業銀行發行一檔25億元、台灣大哥大發行一檔37億元。
至於可持續發展債券,今年來已發行六檔,發行總金額合計為53億元,包括渣打銀行發行7億元、桃園市政府發行12億元、玉山商業銀行發行三檔共13億元、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發行21億元。
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目標引進3兆至4兆元國內外資金投資公共 建設,院級跨部會投資建設平台已成立,定期召開跨部會議,盼擴增 中央和地方公共建設案源,也鼓勵公建型投資基金(PE)設置,增加 公建相關證券化金融商品,以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受疫情、俄烏戰爭、原物料飆漲、半導體先進製程密集搶建等影響 ,過去四年公建流標規模可觀,工期延誤且成本上漲,需追加預算, 重新啟標有的預算已三級跳,政院高層考慮改走促參方式或各單位發 行永續債籌資,證交所有資本服務團隊協助,正緊鑼密鼓檢討中,需 追加預算標的包括交通建設及天然氣電廠等。
據悉,行政院擬加強國營事業點火力道,負債比逾9成的台電,今 年利息支出高達320億,計息借款高達1.6兆元,長短債平均借款利率 逼近2%。
天然氣電廠在俄烏大戰及淨零趨勢催化下,轉為賣方市場,設備大 幅飆漲,台電規劃燃氣電廠占比達5成,已有標案流標或須追加投資 預算,政府人士認為台電有很大空間可發行永續債。惟據台電初步探 詢,利率雖較銀行低,但差距多少取決市場決定。
此外據透露,未來新興公建都需先經評估優先採取促參方式,若不 適合才能提至國發會公建平台審查,目前鎖定具自償性、壽險業有興 趣,且公務預算無法支持項目推動,主軸包括社宅及婚育宅、再生水 廠,學校校舍,還有長照住宿型機構等。
大汽電指出,台電公布的夏季電價與基本容量單價均較去年提高, 以目前公告價格估算,電價單位價格約年增14%。隨著夏季電價進入 計價期間,若市場需求未出現大幅變動,預期第二季、第三季售電營 收成長可望增長約10%∼15%,全年售電營收也將優於去年,營運蓄 勢更上層樓。
台汽電除持續提升SRF(固體再生燃料)與膠片等替代燃料使用比 例,並成立碳費因應小組,針對碳費推動自主減量計畫,將每噸碳費 從原本300元有效降至50元。中長期亦將評估設備改善與機組改建, 從燃煤轉為燃氣機組。
此外,台汽電轉投資的國光電力擬新建複循環機組,台汽電董事會 通過參與國光電力的增資案,認購金額上限74.23億元,在增資完成 後,對國光電力持股比由35%提升至47.75%。國光電力已取得燃氣 機組電力採購標案,並完成與承攬商簽署二期複循環機組統包工程合 約。
大汽電預定第二季完成燃氣渦輪機汽電共生系統商轉,有效增加蒸 汽產量、銷售,燃煤汽電共生系統將順勢退役;明年首季推動燃氣引 擎發電機結合廢熱鍋爐的系統改造進入商轉。
第三階段預計燃氣複循環蒸汽渦輪機汽電共生系統整機組商轉明年 第四季上線,強化低負載時運轉效率,增加對台電與工業用戶售電規 模。整體效益評估約可提升5%∼8%獲利能力,強化中期營運基礎。
台灣電力公司強韌電網計畫帶動供應鏈發展,億泰(1616)受惠良多,近期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20億元,去年每股純益(EPS)達到2.04元。在16日的股東會議上,億泰宣布將配發現金股息1.8036元,以回報投資人。
億泰在5月的EPS為0.55元,年增長達1,933.33%,市場預期億泰第二季的EPS將超越第一季的0.6元。去年,億泰線纜本業因應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釋單而獲利,並透過處分越南廠土地使用權,認列處分利益1.5億元,進一步推升EPS。
億泰在今年的營業報告中指出,全球經濟面臨貿易緊張、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對經濟成長造成壓力。億泰積極應對,積極爭取有利訂單及標案,並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億泰也持續處分集團內部無效益資產,以活化資金效能並改善財務結構。
億泰主管透露,億泰已經退出大陸和越南的線纜市場,並處分了越南廠房及土地所有權。目前,無效益資產主要集中在大陸東莞廠,雖然該廠出租,每月可收取30多萬元的人民幣租金,但短期內還無法進行處置。為應對中壢廠電線電纜產能接近滿載的情況,億泰幾年前已斥資8,000萬元購買毗鄰的農地,並正在申請地目變更。
億泰近期股價漲幅較大,因此被列為警示股。公司公布自結5月合併營收達5.02億元,年增長46.3%;稅前盈餘1.19億元,年增長304.40%;稅後純益1.04億餘元,年增長1,986.94%。其中,5月線纜本業獲利,進口原材料採美元計價,加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認列匯兌利益4,000萬至5,000萬元,成為推升5月EPS達到0.55元的主要因素。
AI發展加溫,台灣重電四雄业绩亮麗,士電、中興電、亞力、華城預計挑戰歷史新高營收獲利
近期,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台灣重電產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士電(1503)、中興電(1513)、亞力(1514)、華城(1519)等四大重電企業,訂單能見度已提前至2027年,並開始接單2028年的項目,業績表現亮眼。
由於氣溫連日攀升,電力供應吃緊,導致重電四雄股價在16日逆勢上漲。其中,華城因成功取得美國德州Stargate Project星際之門計畫的電力設備採購大單,更受市場關注,外資16日轉賣為買,股價終場大漲24元,收於528元。
華城透露,去年第四季新增上百億元訂單,其中60億元來自美國AI算力中心,20億元是德州星際之門計畫,訂單主要集中在明、後年出貨。
士電方面,重電事業訂單能見度已看到2027年,並開始接單2028年交貨。士電營運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及AI資料中心,預計將帶動未來20~30年的大量汰換需求,商機可期。
中興電表示,手上的GIS開關及統包工程在手訂單金額達360億元,離岸風電統包工程預計年底前動工,將陸續認列營收,今年營收及獲利有望再創新高。
亞力則指出,目前在手訂單金額約105億至110億元,前四月新增訂單近50億元創新高,今年營收將季季高漲,全年獲利預期將超越去年。
台灣電力巨頭大同電力(2371)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策略轉型,為了專注於核心電力事業,公司決定斥資新台幣1.95億元,分別成立大同動力電機、大同電纜以及大同智慧電表三家全資子公司。這一舉動被業界視為大同加速轉型,聚焦於高成長電力相關領域的明確策略。 大同發言人、策略長丁爾昆透露,新設立的三家子公司將分別投資8,000萬元於大同動力電機和大同電纜,以及3,500萬元於大同智慧電表。總計投入的資金達1.95億元,全部股權由大同電力百分之百持有,並將採取分次注資的方式進行。 大同電力指出,這次新設立子公司的目的是為了專注於各項電力業務,尤其是在全球綠能轉型與智慧電網建置的浪潮中,市場對重電設備、電纜及智慧電表的需求不斷增長。大同電力在電力事業群方面表現亮眼,今年前五月營收年增約一成,並有效推升毛利率。 其中,智慧電表事業部表現特別突出,持續向台電及日本電力公司出貨,未來將配合日本標案進程,有望帶動次世代智慧電表營收的成長。在重電事業方面,變壓器需求穩定,除了國內市場外,也積極拓展柬埔寨、印尼等東協市場;電纜事業則因應民間工廠新建與集合住宅的需求,產能持續滿載。 雖然先前大同曾因政府採購法相關爭議,導致部分公共工程標案受限,但大同強調,將透過加強拓展民間業務與海外市場,並尋求策略聯盟與併購機會來降低影響。 法人分析,大同大規模設立子公司,可視為公司在調整經營策略後,積極布局多角化電力市場,確保未來營運持續成長的重要舉措。大同5月的營收達41.8億元,受惠於電子代工事業群在川普關稅政策下ODM客戶拉貨暢旺,同時,電力事業群各項電力設備產品亦穩定供貨國內外客戶,單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4.34%。大同預計,隨著海外接單的挹注,在手訂單金額持續增加,明、後年的營運表現將無後顧之憂。
台灣電力行業再創新猷,軍用無人機電芯市場迎來次世代產品!昨日,知名電芯製造商格斯科技(6940)宣佈,成功研發並推出符合國際軍規級性能的次世代軟包電芯解決方案,這一創新成果讓格斯科技成為台灣電力行業的一股新鮮力量,並成功打入高門檻的軍工市場。
格斯科技透露,隨著北美和歐洲國家對國防產業鏈自主化的日益重視,公司已經與多家中國際戰術無人機系統商展開合作對接,這個合作範圍涵蓋了歐洲、新加坡以及美國等地市場。在當前地緣政治風險不斷攀升,全球軍事技術快速轉型的背景下,無人機作為重要的戰略資產,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無人機電池市場在2023年已達到68億美元的規模,並預計在2032年間將維持超過1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為新世代軍工技術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
格斯科技表示,軍用無人機對續航力、安全性以及多環境適應性有著極高的要求。與商業用途無人機相比,軍用無人機必須在高低溫、濕熱、震動以及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運作,同時還要滿足高速反應和高載重飛行的任務特性。
針對這些特性,格斯科技推出了兩大關鍵產品線。其中,NCM搭配矽碳負極系列的高能量密度電芯,其能量密度已突破300Wh/kg,最高可達340Wh/kg,這種高續航能力的電芯特別適合長途任務和續航需求。
另一款XNO系列則主打高功率輸出和超過8,000次循環壽命,其結構設計不會因高溫而爆炸,能夠在高温下保持高效運行,滿足戰場無人載具和人型機器人等高風險任務的實際需求。
台電在面對電力供應挑戰時,不僅依賴傳統的發電設備,還有賴於一群不尋常的「救援隊員」。這群隊員包括了小松鼠、白鼻心、猴子、蛇等小動物,他們在停電時成為台電的「最佳救援」。然而,近年來,台電又迎來了一位新朋友——除役機組,這也引發了市場上關於「偷開機」的討論。
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解釋,備轉容量是用來維持電力系統穩定運轉與機組故障時緊急備援的重要手段,就好比球隊要準備後備球員一樣。當先發球員如太陽能發電出現問題時,就需要更多的後備球員來救援。這些後備球員就是電力輔助服務,而備轉容量則是這些「坐板凳」的發電機組,已完成暖身,隨時可以上場。
台電的備轉容量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大型機組如新式燃氣機組,出力達1,000MW;中型機組如新式燃煤及燃氣機組,出力為800MW;小型機組如傳統燃煤機組、燃氣機組、抽蓄水力機組等,出力為600MW。當板凳球員的戰力不足時,台電還可以動用已除役的機組,如興達電廠的3號和4號機,這些機組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成為緊急發電的選擇。
這些除役機組雖然動作緩慢,需要十幾個小時才能上線,且每年累積運轉時間有限制,但卻在台電的電力供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些機組在非空污季節,當實際或預估備轉容量率低於8%時,會被動用來緊急發電。
然而,台電動用除役機組背後的動機引發了關注。雖然這些機組與國家的淨零目標不完全合拍,但可能也反映了台電面臨的缺電問題。許多人希望享受自由,卻不願意承擔供電穩定、安全環保與降低發電成本的责任。在這樣的背景下,技術專業的邏輯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綠學院在2021年發表的《513是停電還是缺電?》文章中,提出了幾個治標及治本的解方。楊雅雲強調,治標的解方效果快,但治本的解方需要耐心,可能需要十年才能看到效果,但絕對值得。此外,用戶端儲能(表後儲能)也是一個治標的解方,可以幫助台電應對電力供應的挑戰。
億泰去年線纜本業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而獲利,加上處分越南 廠土地使用權,認列處分利益1.5億元,推升去年EPS達2.04元。
億泰今年營業報告書指出,因受到各國貿易緊張情勢、地緣政治風 險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抑制經濟成長動能,為全球景氣增加若干變 數。億泰妥善應對並積極爭取有利訂單及標案,提升生產效率。今年 再度提到持續處分集團內部無效益資產,活化資金效能,改善財務結 構。
億泰主管指出,億泰先後退出大陸、越南兩地線纜市場,為處理集 團內部無效應資產,去年處分越南廠房及土地所有權,目前無效益資 產指得是大陸東莞廠,但東莞廠出租,每月收取人民幣30多萬元租金 ,短期內還無法處置。因應中壢廠電線電纜產能接近滿載,幾年前, 斥資8,000萬元,購入毗鄰的2,000多坪農地,還在申請地目變更。
億泰近期股價漲幅過大,遭列警示股,公布自結5月合併營收5.02 億元,年增46.3%;稅前盈餘1.19億元,年增304.40%;稅後純益1 .04億餘元,年增1,986.94%,EPS達0.55元。
億泰主管指出,億泰5月線纜本業獲利,進口銅材及PVC等原材料採 美元計價,也因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而受益,認列匯兌利益4,000 萬∼5,000萬元,是5月EPS達0.55元的主因。
連日氣溫飆升,電力供應吃緊,推升重電四雄16日股價逆勢上漲, 其中華城更因取得美國德州Stargate Project星際之門計畫電力設備 採購大單,格外受市場關注。外資16日轉賣為買,股價終場大漲24元 、收528元。
華城表示,去年第四季新增上百億元訂單,其中60億元訂單來自美 國AI算力中心,有20億元是德州星際之門計畫,訂單集中明、後年出 貨。
士電表示,目前重電事業訂單能見度已經看到2027年,開始接202 8年交貨訂單。
支撐士電營運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產業及 AI資料中心;產業AI化趨勢,AI供應鏈電力需求強勁,美國基礎建設 、能源發展及AI算力中心未來10∼20年都需發電及配電,未來20∼3 0年也會有大量汰換需求,商機「錢」景看好。
中興電指出,手上GIS開關及統包工程在手訂單360億元,離岸風電 統包工程預計年底前動工,之後陸續認列營收,今年營收及獲利有望 續戰新高。
中興電表示,未來3∼5年營運將聚焦台電新電源開發計畫及離岸風 電的陸域統包工程。
亞力表示,目前在手訂單105億∼110億元,前四月新增訂單近50億 元創新高,今年營收將季季高,全年獲利有機會高於去年。
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表示,備轉容量用來維持電力系統穩定運轉與機組故障時緊急備援,與球隊要準備後備球員的邏輯一樣。球隊老闆如果遇到先發球員上場不久竟跑去睡覺(太陽能),解決方案就是-準備更多後備球員來救援。
電力輔助服務是神救援,備轉容量就是坐板凳的發電機組,已完成暖身,隨時可上場。基本上有3種:大型機組例如新式燃氣機組,出力1,000MW;中型機組如新式燃煤及燃氣機組,出力800MW;小型機組如傳統燃煤機組、燃氣機組、(抽蓄)水力機組等,可以出力600MW。
萬一板凳球員戰力仍不足,為免電力供應的馬奇諾防線失守,這時台電還可以找「老傢伙」上場。這就是已經被移出正式名單的興達電廠3號和4號機。鄭智文指出,這些已除役機組平時不會運轉,但已通過申請,可成為緊備機組;只在系統事故、天災、國安問題,造成實際或預估備轉容量率低於6%時,有條件上場。
這些機組動作緩慢,需十幾個小時才能上線,且依環保法規規定,每年累積運轉不得超過720小時,且須配合空品季節管制,在污染較重的冬季停機,不是要上就能上。在非空污季節4至9月,實際或預估備轉容量率低於8%,才上場緊急發電。但早年打敗日本人的惡意預言,寫下5個月內復原臺灣80%的供電系統的傳奇故事。現在雖步入中老年,但仍然靠譜。台電動用除役機組,除了空污和高碳排放與國家的淨零目標不合拍,恐怕背後隱藏了缺電問題。
許多人已養成想要自由,卻不願意承擔責任、空談供電穩定與安全環保、降低發電成本三者兼顧的壞習慣。但談論技術專業得談邏輯而不是感情,不能任憑吃瓜群眾你一言我一句就決定台電的方向。
頻率驟動、分區卸載至區域性限電,都可能是正在或即將發生的問題。綠學院2021年發表《513是停電還是缺電?》文章,提出幾個治標及治本的解方。楊雅雲表示,治標的效果快,治本的解方要有耐心,要等待十年才能看到效果,但絕對值得。為挽救台電的中年危機,用戶端儲能(表後儲能)是另一個治標的解方。
大同發言人、策略長丁爾昆說明,新設立的三家子公司中,大同動力電機與大同電纜預計各投資8,000萬元;大同智慧電表預計投資3,500萬元。總計投入1.95億元,所有股權均由大同百分之百持有,並將採分次注資方式進行。
大同指出,此次新設子公司旨在專攻各項電力業務,尤其在當前全球綠能轉型與智慧電網建置浪潮下,市場對重電設備、電纜及智慧電表的需求日益增長。
此前,大同的電力事業群表現亮眼,今年前五月營收年增約一成,並且有效推升毛利率。其中,智慧電表事業部表現突出,持續向台電及日本電力公司出貨,未來配合日本標案進程,有望帶動次世代智慧電表營收成長。
重電事業方面,變壓器需求穩定,除國內市場,也積極拓展柬埔寨、印尼等東協市場;電纜事業則受惠於民間工廠新建與集合住宅需求,產能持續滿載。
儘管先前曾因政府採購法相關爭議,導致部分公共工程標案受限,但大同強調,將透過加強拓展民間業務與海外市場,並尋求策略聯盟與併購機會來降低影響。
法人指出,此次大同大規模設立子公司,可視為大同在調整經營策略後,積極布局多角化電力市場,以確保未來營運持續成長的重要舉措。
大同5月營收41.8億元,受惠電子代工事業群在川普關稅政策下ODM客戶拉貨暢旺,同時,電力事業群各項電力設備產品亦穩定供貨國內外客戶,單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4.34%。大同表示,隨著海外接單挹注,在手訂單金額持續墊高,顯示出明、後年的營運表現將無後顧之憂。
格斯科技表示,隨著北美與歐洲國家日益強調國防產業鏈自主化,目前已與多家國際戰術無人機系統商啟動合作對接,涵蓋歐洲、新加坡與美國等地市場。
地緣政治風險攀升,全球軍事技術快速轉型,無人機已成為重要戰略資產。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資料顯示,無人機電池市場於2023年達68億美元,預估至2032年間將維持逾1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為新世代軍工技術創造龐大市場空間。
格斯科技表示,相較於商規無人機,軍用應用需在高低溫、濕熱、震動與惡劣氣候下長時運作,並同時滿足高速反應與高載重飛行的任務特性。
該公司針對此特性推出兩大關鍵產品線。其中,NCM搭配矽碳負極系列高能量密度電芯突破300Wh╱kg,目前最高可達340Wh╱kg,適合長程任務與續航需求;XNO系列主打高功率輸出與超過8,000次循環壽命,在不爆炸結構設計下維持高溫高效運行,滿足戰場無人載具與人型機器人高風險任務的實際所需。
系統公會成立將屆15年,會員人數成長至約550人。廖禎松肯定創會理事長林山城到鄭博文、郭軒甫及蔡宗融等打下良好基礎;過去10多年更是產業黃金期,發展出健全的太陽光電產業鏈,上下游齊心努力,累積併網容量邁向15GW,為創造綠電最多的再生能源,支持企業邁向RE100。
能源產業向來由國家政策主導發展,各國皆然。前總統蔡英文任內,太陽光電穩健發展,近一年市況反轉直下。回顧3年來的市場變化,廖禎松形容為「前高後低」,前兩年已在強弩之末,去年則明顯走下坡,業界都有政策不給力,使不上力的感慨。大環境不佳,部分業者經營困難或退出市場,壓抑公會成長,但目前有效會員仍比3年前增加近230人。
公會搭橋
突破法源困境
廖禎松表示,由公會架橋,反映產業現況及會員意見,扮演與中央、地方政府及台電溝通的重要角色。在理監事努力下,3年來推動多項光電法規開放或鬆綁,切中時弊,令會員相當有感。再生能源併網規範一直是阻礙前進的絆腳石,經調整檢討與放寬,終於移除;升壓站建置與用地檢討也有進展。最重要的是,第三型電廠過去只能賣電台電,前年開放轉供企業綠電,電業自由化邁出一大步,政府及企業也如釋重負,暫時解決綠電不足的棘手難題。過程中召開過無數次會議,從既有法源著手尋求突破,終於克服萬難。
廖禎松及幹部們個性溫文儒雅,與政府在良性溝通中建立默契,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不再,互動更加友善良性,並在許多面向著力,為太陽光電永續發展舖路。例如,在台電支持下,公會去年1月成立社區關懷委員會,關注地方長者的生活並提供協助。11月在台南七股舉辦千人健走,促進敦親睦隣及地方互動,廣受好評。今年春酒活動結合公益,捐贈家扶中心,下半年研議舉辦以太陽光電為題的中小學生繪圖寫生或作文比賽,向下扎根,不排除設立獎學金,鼓勵研究生以光電與環境結合產生的效益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題目。
國際交流
組團日本取經
公會重視國際交流,112年與日本太陽光檢查技術協會締結為姊妹會及簽定MOU,取經日本如何定期檢查維護光電系統,以及風災或系統失效後的有效作為,希訂出可遵循的維運標準SOP,業者不再各行其是,提升整體電廠發電效能。今年4月,廖禎松率多位理監事至日本千葉縣匝瑳市參訪,聽取當地代表介紹日本的光電政策,並參觀MIN-ENE 推動的太陽光電營農型地方創生案例,觀摩農作物產銷與售電收益回饋社區的機制等成功營運模式,做為台灣發展農電的借鏡。
隨著第五屆理監事會任期即將屆滿,系統公會已描繪出下一階段願景-以2026年累積20GW太陽光電設置量為首要目標,同時深化與政府及台電的協調機制、加速綠電交易自由化,並在產業技術升級、維運標準化與人才培育上加碼投入。公會亦計畫透過專欄與宣導等多元方式,促進社會大眾對再生能源的理解與支持,為產業建立更友善的發展環境。廖禎松表示,產業正處關鍵轉折期,只要上下游攜手並進、社會大眾同聲支持,台灣一定能在綠能轉型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穩。未來將持續與500多位會員一同把握契機,為台灣能源轉型與產業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夏日炎炎,台灣的電力需求隨著溫度的上升而節節攀升。華城電力(股號:1519)作為台灣重要的電力供應商,近期在夏日及AI資料中心用電需求的大幅增加下,公司業務表現亮眼。這一現象不僅促進了華城對變壓器及配電盤等重電設備的加速拉貨,也吸引了外資的關注,從轉賣轉為買入,三大法人於12日合計買超3,022張,持股比例提升至18.92%,股價終場大漲28.5元,以512元收盤,一舉突破5、10、月線、季線及半年線的技術線型反壓。
華城電力近年來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推動下,不僅在內部營運上取得顯著成效,外銷訂單的成長以及對綠能產業的布局也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根據最新數據,華城5月合併營收達16.29億元,年增長率達29.99%,前五月合併營收則達81.64億元,年增長率為41.81%,改寫了同期新高紀錄。在這一亮麗的成績背後,華城電力全年營收挑戰續創史上新高,展現出公司不斷強化的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台電於近日啟動了大林電廠5號燃氣機組,這一舉動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據了解,11日全台用電量達到了4,039萬瓩,創下了今年新高紀錄,並比去年提早11天突破4千萬瓩用電大關。由於當時多部機組尚處於檢修期,為確保供電穩定性,台電經過通報後,於當日下午啟動了大林5號機併聯發電,並在12日下午下線。
受炎熱高溫影響,全台用電量持續攀升。台電指出,由於民營和平電廠1號機、大潭電廠1號機及興達電廠5號機等機組正在檢修中,為了加強整體供電穩定,台電於11日向高雄市府環保局通報,並於當日下午1時56分啟動大林5號機併聯發電。12日中午,經過滾動評估,由於天氣影響,用電量有所下降,該機組於下午3時左右解聯下線。
大林5號燃氣機組於2022年底除役後,台電依據空污法將其轉為緊急備用電力設施,以便應對突發電力需求或機組特殊狀況。該機組設有備轉容量率及機組720小時運轉上限,進行總體管控。此次啟動大林5號機,是為了配合高溫用電需求,事前已向高雄市環保局通報,並在台電官網上公開揭露機組運轉資訊。
目前,台電的警備機組包括大林五號機、興達一號機、二號機。台電表示,這三部機組的備轉容量率有低於6%之虞,才能啟動;而興達三號機、四號機則因環評承諾而有環保限制,在備轉容量率低於8%時才能啟動。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於5月底時表示,在特定狀況下,緊急備用機組能夠發揮一定功能,讓電網在遭遇衝擊時仍能穩定運轉。他強調,警備機組發電占比非常低,即便在法律許可的發電容量下,720小時全部發滿,發電量也只占總發電量的0.5%,實際運轉量更低於0.5%。以2024年為例,則遠低於0.1%,但對於整個電力系統的穩固來說,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對夏季供電狀況,曾文生指出,歲修機組將在6月陸續恢復供電,台電將盡力確保夏季夜尖峰備轉容量率達到7%以上,以穩定供電。
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外銷訂單成長及綠能產業布局,華城 5月合併營收16.29億元、年增29.99%,前五月合併營收81.64億元, 年增41.81%,改寫同期新高,全年營收挑戰續創史上新高。
台電指出,受炎熱高溫影響,全台用電持續攀高,11日達到今年以 來最高用電,因民營和平電廠1號機、大潭電廠1號機及興達電廠5號 機等機組檢修中,為強化整體供電穩定,台電11日通報高雄市府環保 局,下午1時56分啟動大林5號機併聯發電,12日中午經滾動評估,因 天氣影響致用電量降低,該機組已於下午3時左右解聯下線。
台電說明,大林5號燃氣機組於2022年底除役,台電依空污法轉為 緊急備用電力設施,並可因應突發電力需求或機組特殊狀況時使用, 同時也設有備轉容量率及機組720小時運轉上限進行總體管控。此次 配合高溫用電需求,事前向高雄市環保局通報後正常啟動,機組運轉 資訊皆於台電官網公開揭露。
目前警備機組總共有大林五號機、興達一號機、二號機,台電表示 ,這三部機組備轉容量率有低於6%之虞,才能啟動;另外,興達三 號機、四號機則因為環評承諾而有環保限制,在備轉容量率低於8% 時才能夠啟動。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5月底時表示,在特定狀況下,緊急備用機組有 一定程度的功能,可以讓電網遭受到一定的衝擊的前提下,還能夠穩 定運轉。他強調,警備機組發電占比非常非常低,以現在法律許可的 發電容量來說,即便720小時全部發滿,發電量也只占總發電量的0. 5%,實際的運轉量更低於0.5%。以2024年為例,則遠低於0.1%, 但對於整個電力系統的穩固來說,卻有非常大的幫助。
對於夏季供電狀況,曾文生日前指出,歲修機組將在6月陸續回到 供電陣容,台電會盡力確保夏季夜尖峰備轉容量率7%以上,穩定供 電。
昨日,工研院與台灣電力及能源工程協會聯合舉辦了「科技儲能與系統韌性應用研討會」,這場會議聚集了來自經濟部能源署、台電、永豐餘子公司永餘智能、安瑟樂威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儲能產業的未來發展及實際運用案例。會議的舉辦,旨在鼓勵更多跨領域的產業共同投入儲能產業,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儲能產業鏈,並提升電網的韌性,同時把握國際儲能市場的商機。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統計數據,預計到2030年,全球的儲能容量將達到目前的六倍;而美國調研機構Research Nester的預測則指出,到2037年,儲能市場的規模將超過6,612.7億美元,這一數字顯示了儲能產業的巨大商機潛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在會議上強調,提升能源效率和智慧用電是從需求端出發來保障供電穩定的關鍵。他進一步指出,在供電端,除了布建再生能源設施,儲能系統的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再生能源與儲能之間的相輔相成,可以有效地解決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平衡用電的高峰與低谷,從而促進電網的穩定運作。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在會議上提到,台電公司正在積極落實二次能源轉型政策,並推動一系列策略,包括以需就供、多元綠能、深度節能和先進儲能系統等。他透露,台電已在桃園、台南、高雄等地建置了大型電網級儲能系統,並透過2021年上路的電力交易平台,讓民間儲能系統能夠參與多元電力商品,這不僅提升了電網的韌性,也創造了新的商機。
安瑟樂威執行長鄭智文則表示,在台灣,「表後儲能」(即安裝在用戶端的儲能應用)除了能夠透過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進行銷售外,還有潛力進入工廠和企業市場。他指出,企業投資表後儲能可以建立能源護城河,確保用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