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力晶創新投資控股 | 2025/05/16 | 7.15 | 7.9 | 7 | 13,662,256,96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4149385 | 黃崇仁 | 9.53 | 9.4 | 9.55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力晶旗下 晶合集成拚登科創板 |力晶創新投資控股
台灣力晶科技旗下合肥晶合集成電路公司(簡稱晶合集成)日前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將募集資金人民幣120億元(新台幣522億元),用於打造12吋晶圓製造二廠專案。
IPO日報報導,招股書中,晶合集成表示,公司已成為營收第三大、12吋晶圓代工產能第三大的大陸純晶圓代工企業,前面兩家是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
招股書內提到,晶合集成是一家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的企業,擁有較為成熟的90奈米製程12吋晶圓代工平台量產能力,該產品主要是應用領域為面板顯示驅動晶片。
公司董事長蔡國智於2020年上任,曾在美國宏碁股份、力晶科技、力積電等多家半導體公司任職。
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晶合集成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合肥建投、台灣力晶科技、合肥芯屏,各分別持股31.14%、27.44%及21.85%。
此外美的集團透過子公司美的創新持有5.85%股權,是第四大股東。
晶合集成創立於2015年5月19日,2017年10月量產,位於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內,主業為12吋晶圓代工服務,專注於積體電路製造環節,經營模式為晶圓代工業務。
上海證券報報導,晶合集成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已實現150奈米至90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代工平台的量產,正在進行55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代工平台的研發,所代工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液晶面板、手機、消費電子等領域,獲得了眾多境內外知名半導體設計公司的認可。
從業績上來看,2018年到2020年,晶合集成營收人民幣2.18億元、5.34億元、15.12億元,增長迅速;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1.9億元、- 12.4億元以及-12.5億元。
根據招股書內容,晶合集成表示,營收和產能可排到行業第三的位置,僅次於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2018年到2020年,產能分別為 7.5萬片、18.2萬片和 26.6萬片,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88.5%。
IPO日報報導,招股書中,晶合集成表示,公司已成為營收第三大、12吋晶圓代工產能第三大的大陸純晶圓代工企業,前面兩家是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
招股書內提到,晶合集成是一家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的企業,擁有較為成熟的90奈米製程12吋晶圓代工平台量產能力,該產品主要是應用領域為面板顯示驅動晶片。
公司董事長蔡國智於2020年上任,曾在美國宏碁股份、力晶科技、力積電等多家半導體公司任職。
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晶合集成前三大股東,分別為合肥建投、台灣力晶科技、合肥芯屏,各分別持股31.14%、27.44%及21.85%。
此外美的集團透過子公司美的創新持有5.85%股權,是第四大股東。
晶合集成創立於2015年5月19日,2017年10月量產,位於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內,主業為12吋晶圓代工服務,專注於積體電路製造環節,經營模式為晶圓代工業務。
上海證券報報導,晶合集成在招股書中表示,目前已實現150奈米至90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代工平台的量產,正在進行55奈米製程的12吋晶圓代工平台的研發,所代工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液晶面板、手機、消費電子等領域,獲得了眾多境內外知名半導體設計公司的認可。
從業績上來看,2018年到2020年,晶合集成營收人民幣2.18億元、5.34億元、15.12億元,增長迅速;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1.9億元、- 12.4億元以及-12.5億元。
根據招股書內容,晶合集成表示,營收和產能可排到行業第三的位置,僅次於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2018年到2020年,產能分別為 7.5萬片、18.2萬片和 26.6萬片,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88.5%。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