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瑞銀投信 | 2025/05/0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4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6384259 | ThomasKaegi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9年04月22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去年投信獲利 元大奪冠 |瑞銀投信
過去幾年國內投信獲利前五大,幾乎由外資投信包辦,然而去年投信獲利卻大不同,前五名當中,三家是國內投信,兩家為外資投信,元大投信獲利居冠。
元大投信2018年再度賺進10億元,雖平2017年水準,然獲利水準依然居各投信之冠。第二名是安聯投信,稅後盈餘是7.8億元,第三名及第四名分別是國泰投信和野村投信,同為6.4億元,第五名則為復華投信的5.4億元。而國內投信去年獲利名次竄升和ETF規模爆發有相關大的關聯性。
根據碁石智庫即將於近期出版的2018年台灣投信投顧產業經營及獲利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止,全體投信投顧共管理近新台幣4.5兆元資產,相較2017年年底的4.1兆成長9.1%,惟境外基金規模因受到市場下跌影響由2017年年底的3.5兆元下跌8.9%至2018年年底的3.2兆元,換算全體市場規模在2018年增加613億元,較2017年成長僅0.8%。
碁石智庫負責人陳如鈊指出,在39家國內投信中有19家外資、12家金控及八家獨立經營。2018年有31家投信獲利8家賠錢,整體投信獲利為64.7億元,相較2017年的61.4億元增加5.4%,換算每家投信平均獲利為1.66億元。
而各投信公司去年獲利成長來看,安聯投信、國泰投信、瑞銀投信、貝萊德投信、柏瑞投信則分列前五名,各家去年稅後淨利分別淨增加2.84億元、2.18億元、1.71億元、0.98億元及0.74億元,其中瑞銀去年獲利大跳升。
元大投信2018年再度賺進10億元,雖平2017年水準,然獲利水準依然居各投信之冠。第二名是安聯投信,稅後盈餘是7.8億元,第三名及第四名分別是國泰投信和野村投信,同為6.4億元,第五名則為復華投信的5.4億元。而國內投信去年獲利名次竄升和ETF規模爆發有相關大的關聯性。
根據碁石智庫即將於近期出版的2018年台灣投信投顧產業經營及獲利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止,全體投信投顧共管理近新台幣4.5兆元資產,相較2017年年底的4.1兆成長9.1%,惟境外基金規模因受到市場下跌影響由2017年年底的3.5兆元下跌8.9%至2018年年底的3.2兆元,換算全體市場規模在2018年增加613億元,較2017年成長僅0.8%。
碁石智庫負責人陳如鈊指出,在39家國內投信中有19家外資、12家金控及八家獨立經營。2018年有31家投信獲利8家賠錢,整體投信獲利為64.7億元,相較2017年的61.4億元增加5.4%,換算每家投信平均獲利為1.66億元。
而各投信公司去年獲利成長來看,安聯投信、國泰投信、瑞銀投信、貝萊德投信、柏瑞投信則分列前五名,各家去年稅後淨利分別淨增加2.84億元、2.18億元、1.71億元、0.98億元及0.74億元,其中瑞銀去年獲利大跳升。
下一則:投信豐收 16家賺逾億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