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澳盛商業銀行(台灣) | 2025/05/14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20,000,000,00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53658813 | 布樂達(Alistair Marshall Bulloch)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培養忠誠度 提升滿意度 |澳盛商業銀行(台灣)
澳盛銀行(台灣)個人金融總處長潘柏迪(Pradeep Pant)表示,澳盛銀行目前的消金業務發展方向,以穩健維持客戶長期關係為原則,希望建立安全性高的形象。他表示,2010年後,澳盛的消金部門策略分為兩階段,首先,提升企業能見度,包含透過建立可靠的制度、產品,改善交易平台,來取得客戶信任。現在工作的階段性策略,已發展到第二階段,建立與客戶之間的穩定關係,這必須藉由強化現有的財務諮詢方式,提升客戶的滿意度達成。以下為採訪摘要。
問:澳盛消費金融部門的發展策略?
答:澳盛銀行在台灣發展業務的時間很短,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我們是很新的銀行。澳盛銀行的文化是,第一,我們要成為最安全的銀行。之前我們被評選為全球前20大安全性高的銀行,這是我們很珍惜的特色。此外,我們注重與客戶的長期關係、客戶的忠誠度,第三,我們想為顧客提供更好的財務策略。這三項要素是我們銀行經營的核心。
目前澳盛消費金融的重點,大略分為幾項。維持客戶關係、科技運用,尤其是發展行動金融業務、擴大客戶基礎(Customer Base ),並提高對客戶財務安全度的掌控能力。
問:在台灣發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困難性?
答:澳盛在台灣是新手,其實不只是台灣,我們在整個亞洲都是新人之姿,業務拓展時當然是艱辛的。我們的方式是建立長期的客戶關係,為客戶創造價值,目前台灣客戶給我們的反應也不錯。我們還在一步一步擴大客戶數量,慢慢培養客戶的忠誠度。
問:與本國銀行相較,澳盛發展消費金融的優勢或劣勢在哪裡?
答:台灣的本土銀行競爭力強,也非常專業,我們的策略是培養長期的客戶關係。
目前我們專注在行動金融發展上,2012年,我們被選為台灣區最佳消費金融網路銀行,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成為最大的銀行,而是在既有的優勢上,發展成一家安全性高的銀行。建立顧客忠誠度,讓客戶願意選擇我們是更重要的。
作為一家外商銀行,我們沒有期許自己是最野心勃勃、商品創造力最強的銀行,但我們想與台灣當地客戶建立穩定的關係。
問:未來計劃如何提升行動金融業務?
答:經歷金融危機後,部分客戶變得保守,因此他們選擇回歸基本;另一方面,隨著科技更新,愈來愈多人選擇使用行動金融,這是一個交錯的時代,客戶意願保守化,但接觸銀行的手法卻愈來愈多元。
看到客戶性質在轉變,我認為,現在該做的不是一個科技展示箱,我們不需要使用太複雜的高科技,而是用人性化、簡單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用一台iPad就完成銀行交易,或是和你的專屬理專溝通。我們看到的客戶需求主要有三項:方便連結、簡易、人性化。
問:澳盛消費金融部門的發展策略?
答:澳盛銀行在台灣發展業務的時間很短,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我們是很新的銀行。澳盛銀行的文化是,第一,我們要成為最安全的銀行。之前我們被評選為全球前20大安全性高的銀行,這是我們很珍惜的特色。此外,我們注重與客戶的長期關係、客戶的忠誠度,第三,我們想為顧客提供更好的財務策略。這三項要素是我們銀行經營的核心。
目前澳盛消費金融的重點,大略分為幾項。維持客戶關係、科技運用,尤其是發展行動金融業務、擴大客戶基礎(Customer Base ),並提高對客戶財務安全度的掌控能力。
問:在台灣發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困難性?
答:澳盛在台灣是新手,其實不只是台灣,我們在整個亞洲都是新人之姿,業務拓展時當然是艱辛的。我們的方式是建立長期的客戶關係,為客戶創造價值,目前台灣客戶給我們的反應也不錯。我們還在一步一步擴大客戶數量,慢慢培養客戶的忠誠度。
問:與本國銀行相較,澳盛發展消費金融的優勢或劣勢在哪裡?
答:台灣的本土銀行競爭力強,也非常專業,我們的策略是培養長期的客戶關係。
目前我們專注在行動金融發展上,2012年,我們被選為台灣區最佳消費金融網路銀行,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成為最大的銀行,而是在既有的優勢上,發展成一家安全性高的銀行。建立顧客忠誠度,讓客戶願意選擇我們是更重要的。
作為一家外商銀行,我們沒有期許自己是最野心勃勃、商品創造力最強的銀行,但我們想與台灣當地客戶建立穩定的關係。
問:未來計劃如何提升行動金融業務?
答:經歷金融危機後,部分客戶變得保守,因此他們選擇回歸基本;另一方面,隨著科技更新,愈來愈多人選擇使用行動金融,這是一個交錯的時代,客戶意願保守化,但接觸銀行的手法卻愈來愈多元。
看到客戶性質在轉變,我認為,現在該做的不是一個科技展示箱,我們不需要使用太複雜的高科技,而是用人性化、簡單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用一台iPad就完成銀行交易,或是和你的專屬理專溝通。我們看到的客戶需求主要有三項:方便連結、簡易、人性化。
上一則:他,高壓激起鬥志
下一則:澳盛銀 客戶至上 安全第一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