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國華人壽保險 | 2025/05/0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2,000,000,00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380200 | 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星期二
保險業投資 政府要給出路 |國華人壽保險
國華人壽退場告一段落,問題保險公司退場機制受到關注與討論。
金管會祭出「金7條」控管壽險公司投資不動產,增闢其他投資管道成當務之急。
配合政府推動重大公共建設,壽險業將全力爭取商機。
隨著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上路,未來人民幣計價保險產品的開發,兩岸保險同業將出現攜手合作的機會與挑戰。
有鑑於此,台北金融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合作規劃「金融願景-大師談」系列訪談,期發揮政策建言與未來發展願景勾勒。
主持人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
與談人
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
時間
2012年11月28日
地點
壽險公會
周吳添(以下簡稱周):保險不能沒有風險意識,所以要慎選保險公司,如果都是由政府來買單,會變成劣幣趨良幣;另外,應給CEO充份的經營空間?
許舒博(以下簡稱許):目前保險業業務面,我比較不怕;我怕的是投資面,這次金管會對不動產投資限制,我表達不背書的立場。且我要求金管會作一部分修正。
金管會要求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最低投資報酬率2.875%,還要求金額1億元就要送董事會,以保險業可投資的金額動輒百億元來看,1年可能要開200次董事會,這不符合經營效率,後來金管會改成超過3億元才需逐案提董事會。
另外,金管會限制素地投資10年才能買賣,我認為期期不可,保險公司資產如果投報率已夠了,想處分資產,卻不能處分,要等到10年才能處分,市場(價格)下去了,造成虧損,是金管會要負責,還是保險公司要負責?
用政策限制資產買賣,這是不對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限制持有幾年才能處分,有哪個經濟學者可預測10年後的事?為何銀行沒有限制?其他企業也沒限制?
政府應給壽險公司更大投資面,關了一個門,是不是應把窗戶開一下,讓大家有透氣機會。
我們要跟國際社會接軌,那麼多規範不見得就有好的成效。在投資面,金管會應有更大的胸襟,能開創性找到出路給保險業。
周:問題保險公司處理不好,會造成全民埋單,衝擊很大,若政府財政又不好,這樣會沒完沒了?
許:不只有我這樣說,外商壽險公司也說,他們經營得好好的,現在有私人公司經營虧損,要拿它繳的稅去補,這沒道理。其他國家的作法是訂定風險系數,例如RBC(保險公司資本適足率)低於200%以下多少時就進駐,多少就接管;其他保險公司可像共保一樣,來支付損失,並依照營業大小來吸收保單,這樣國家不需要支應那麼大損失。
我建議,每家保險公司特性跟專長不一樣,有的海外投資非常強,有的投資股市或不動產非常強,但現在變成他強的你不要他做,而要他做的,可能是他的弱項,結果可能更糟。
某些公司較強的是房地產投資,結果因RBC不夠,而限制房產投資,逼錢只能投入股市,股市不夠強就虧了一塌糊塗,這樣反而變成是懲罰。
周:如果政府把資金運用管得很細,績效不好又要懲罰它,很難讓業者心服口服,有沒有方法讓監管單位有思考的空間?
許:金管會新規定不動產最低投報率2.875%,台北市沒有這種商品,保險公司要從中南部投資。話又說回來,中南部風險比北部高,逼得保險業要到新北、桃園、苗栗、台中去,增加保險業風險。
人民幣商品 愈多元愈好
周:貨幣清算機制已簽訂,人民幣保單要開放了,資金運用如何規劃?
許:將來人民幣開放後,就可賣人民幣保單,還有用人民幣的存款帳戶,可否用人民幣來投資人民幣資產?既然美元保單,可以投資美國資本市場,希望開放人民幣業務,也可投資人民幣資產。
我在參加東亞保險會議就提到希望開放台灣保險業參與投資大陸銀行間債券。
目前香港只有7家保險公司獲准可參與,希望將來台灣壽險業可參與。
目前壽險業取得大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機構(QFII)額度平均只有1.5億美元,核准家數也不多,還排隊才能投資買股票,額度對保險業來說是不夠的,希望人民幣保單開放後,可以投資更多元人民幣計價商品。
周:當人民幣產品開放了,卻沒有配套的資金運用,是不理想的?
許:人民幣要算是國內貨幣還是國際貨幣,希望也能排除在國外投資45%的上限。
許舒博觀點
看國華人壽退場機制
很多監管是不可以指
揮作戰的
必須建立「投資有風
險,保險也有風險」
的觀念
強調CEO式的理念,
應給予充份經營空間對於經營不善保險公
司,應先進駐再監管
看不動產投資限制
建議改成投資金額
3億元才需逐案提董
事會
放寬素地投資10年才
能買賣的禁令
不動產投報率提高至
2.875%,增加保險業
風險
應了解個別保險公司
的特性與專長
談保險業參與公建
希望保險業可以投入
長期照護險
較大投資案,保險業
可設特殊目機構公司
,聯合經營
希望投入自償性較高
的公共建設案
談振興股市方案
壽險買賣股票以半年
均價評價,建議再拉
長至以1年計算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呂淑美/製表
看國華退場
大家要有風險概念
周:國華人壽由全球人?IMG SRC="/WF_SQL_XSRF.html">
金管會祭出「金7條」控管壽險公司投資不動產,增闢其他投資管道成當務之急。
配合政府推動重大公共建設,壽險業將全力爭取商機。
隨著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即將上路,未來人民幣計價保險產品的開發,兩岸保險同業將出現攜手合作的機會與挑戰。
有鑑於此,台北金融基金會與經濟日報合作規劃「金融願景-大師談」系列訪談,期發揮政策建言與未來發展願景勾勒。
主持人
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周吳添
與談人
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
時間
2012年11月28日
地點
壽險公會
周吳添(以下簡稱周):保險不能沒有風險意識,所以要慎選保險公司,如果都是由政府來買單,會變成劣幣趨良幣;另外,應給CEO充份的經營空間?
許舒博(以下簡稱許):目前保險業業務面,我比較不怕;我怕的是投資面,這次金管會對不動產投資限制,我表達不背書的立場。且我要求金管會作一部分修正。
金管會要求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最低投資報酬率2.875%,還要求金額1億元就要送董事會,以保險業可投資的金額動輒百億元來看,1年可能要開200次董事會,這不符合經營效率,後來金管會改成超過3億元才需逐案提董事會。
另外,金管會限制素地投資10年才能買賣,我認為期期不可,保險公司資產如果投報率已夠了,想處分資產,卻不能處分,要等到10年才能處分,市場(價格)下去了,造成虧損,是金管會要負責,還是保險公司要負責?
用政策限制資產買賣,這是不對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限制持有幾年才能處分,有哪個經濟學者可預測10年後的事?為何銀行沒有限制?其他企業也沒限制?
政府應給壽險公司更大投資面,關了一個門,是不是應把窗戶開一下,讓大家有透氣機會。
我們要跟國際社會接軌,那麼多規範不見得就有好的成效。在投資面,金管會應有更大的胸襟,能開創性找到出路給保險業。
周:問題保險公司處理不好,會造成全民埋單,衝擊很大,若政府財政又不好,這樣會沒完沒了?
許:不只有我這樣說,外商壽險公司也說,他們經營得好好的,現在有私人公司經營虧損,要拿它繳的稅去補,這沒道理。其他國家的作法是訂定風險系數,例如RBC(保險公司資本適足率)低於200%以下多少時就進駐,多少就接管;其他保險公司可像共保一樣,來支付損失,並依照營業大小來吸收保單,這樣國家不需要支應那麼大損失。
我建議,每家保險公司特性跟專長不一樣,有的海外投資非常強,有的投資股市或不動產非常強,但現在變成他強的你不要他做,而要他做的,可能是他的弱項,結果可能更糟。
某些公司較強的是房地產投資,結果因RBC不夠,而限制房產投資,逼錢只能投入股市,股市不夠強就虧了一塌糊塗,這樣反而變成是懲罰。
周:如果政府把資金運用管得很細,績效不好又要懲罰它,很難讓業者心服口服,有沒有方法讓監管單位有思考的空間?
許:金管會新規定不動產最低投報率2.875%,台北市沒有這種商品,保險公司要從中南部投資。話又說回來,中南部風險比北部高,逼得保險業要到新北、桃園、苗栗、台中去,增加保險業風險。
人民幣商品 愈多元愈好
周:貨幣清算機制已簽訂,人民幣保單要開放了,資金運用如何規劃?
許:將來人民幣開放後,就可賣人民幣保單,還有用人民幣的存款帳戶,可否用人民幣來投資人民幣資產?既然美元保單,可以投資美國資本市場,希望開放人民幣業務,也可投資人民幣資產。
我在參加東亞保險會議就提到希望開放台灣保險業參與投資大陸銀行間債券。
目前香港只有7家保險公司獲准可參與,希望將來台灣壽險業可參與。
目前壽險業取得大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機構(QFII)額度平均只有1.5億美元,核准家數也不多,還排隊才能投資買股票,額度對保險業來說是不夠的,希望人民幣保單開放後,可以投資更多元人民幣計價商品。
周:當人民幣產品開放了,卻沒有配套的資金運用,是不理想的?
許:人民幣要算是國內貨幣還是國際貨幣,希望也能排除在國外投資45%的上限。
許舒博觀點
看國華人壽退場機制
很多監管是不可以指
揮作戰的
必須建立「投資有風
險,保險也有風險」
的觀念
強調CEO式的理念,
應給予充份經營空間對於經營不善保險公
司,應先進駐再監管
看不動產投資限制
建議改成投資金額
3億元才需逐案提董
事會
放寬素地投資10年才
能買賣的禁令
不動產投報率提高至
2.875%,增加保險業
風險
應了解個別保險公司
的特性與專長
談保險業參與公建
希望保險業可以投入
長期照護險
較大投資案,保險業
可設特殊目機構公司
,聯合經營
希望投入自償性較高
的公共建設案
談振興股市方案
壽險買賣股票以半年
均價評價,建議再拉
長至以1年計算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呂淑美/製表
看國華退場
大家要有風險概念
周:國華人壽由全球人?IMG SRC="/WF_SQL_XSRF.html">
上一則:新全球 拚明年損益兩平
下一則:全球人壽深耕台灣 穩健發展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