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新光商銀 | 2025/05/19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49,815,329,44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97172648 | 賴進淵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04年08月07日
星期六
星期六
誠泰銀與國票金好事近? |台灣新光商銀
在誠泰銀與國票金(2889)高層建立共識下,兩家金融機構將有機會
合作擔綱演出今年第一宗金融購併好戲。
不同於玉山金及中信金分別向金融重建基金標得高企及鳳信的情形,
誠泰銀以未上市銀行姿態,若能與國票金控合併,可以一舉省下股票
上市承銷及申請金控這兩道麻煩手續,而且誠泰銀具備分行通路的消
金優勢,國票金控則有利率專業團隊人才濟濟的市場領先地位,此一
組合對急於要變身金控的銀行及大型券商而言,頗具省思意義。
由於誠泰銀行擁有近八十家分行通路,其中,位於台北縣市的分行家
數就多達四十五家(不含六家總行單位),而國票金控旗下主體事業
國際票券則是長期耕耘票券市場的老字號,票券利率本業操作靈活,
市場認為誠泰銀與國票金的互補性頗強。
儘管國票金控為上市公司,目前股價並高出誠泰銀近兩成,一般認為
,誠泰銀近兩年清理不良資產後的經營體質明顯好轉,加上連續兩年
財報沒有出現虧損及每股淨值逾十六元,就換股比率而言,誠泰銀可
望取得較佳的換股條件,樂觀估計一股誠泰銀換得一.五股國票金的
機會不小。
在看好誠泰銀取得較佳的換股比率情況下,據聞已有特定主力悄悄在
未上市市場收購誠泰銀股票,同時進行放空國票金,此一鎖價差的操
作,頗值得留意。
事實上,國票金控董事長林華德與誠泰銀董事長林誠一與同為台大校
友,兩人先後均曾協助主管機關解決金融問題。國際票券在前財政部
長邱正雄任內,派出專業團隊受命接手台灣票券及國票證券(兩者前
身分別為宏福票券及宏福證券),此一功蹟成為國際票券轉型金控公
司的最大助力。
誠泰銀行則在民國八十六年概括承受新竹二信,首開民營銀行合併信
合社之先例,八十七年再概括承受台中八信;九十年九月初概括承受
嘉義二信後,旋即在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機制運作下,月中再概括承
受岡山信用合作社,使得營業區域擴及全國,分行家數達到七十九家
,與上市公司新竹商銀(2807)、北商銀(2808)及台中銀(2812)
分行規模相當,也是未上市銀行中,營業據點最多者。
有趣的是,台大教授學者出身的林華德與法律律師背景的林誠一,在
經營企業時,不約而同都是壯大規模、衝刺獲利優先,在前幾年金融
業清理不良資產腳步逐漸加快時,國票金及誠泰銀行即是一直等到九
十一年第四季,才付諸行動;國票金控九十一年因為旗下國票大舉提
列呆帳準備清理逾放,當年度出現每股虧損一.三九元,每股淨值並
跌破十元,成為九.八六元。誠泰銀行則幸運的躲過虧損命運,九十
一年底逾放比率順利降至四.七三%的同時,仍能繳出每股稅前盈餘
○.三五元的成績單。
市場人士指出,誠泰銀行於民國八十六年元月改制商業銀行,前身是
歷史悠久的創立於民國七年的台北三信,由於本身主要據點位於台北
萬華繁榮地區,營運狀況佳,尤其財務操作績效在金融市場頗有口碑
,可是在八十六年至九十年間大規模合併信合社,攬下信合社的不良
資產包袱,才使得整體資產品質每下愈況,九十年底廣義逾放金額高
峰即達一五三億元,比誠泰銀行資本額高出一倍多,廣義逾收比率則
達十三.三一%。
值得欣慰的是,誠泰當年合併信合社所納進來的中南部分行據點,去
年因下半年房地產景氣回升,以及中南部各項建設帶動的經濟動力轉
強,這些新據點無論是不良資產處理效率大大提高,在個人消金業務
方面,也因為信合社會員組織的歷史淵源,相當有競爭力,因此這些
分行通路現在都已搖身一變,從賠錢貨變為生金蛋的母雞,難怪誠泰
銀光是今年上半年的稅前盈餘八.一五億元,就遠遠超過九十一年及
九十二年兩年的盈餘總合數字了。
誠泰銀目前位於桃竹地區的分行計有七家,中部地區為九家,雲嘉南
地區為七家。
據了解,誠泰銀六月底資產規模為二二六八億元,新上市、櫃的僑銀
(5818)、聯邦銀(2838)及遠東銀(2845)大致相當,若以誠泰銀
在未上市市場參考股價約九.五元的水準計算總市值,僅約六十七億
元,比上市新銀行迷你許多。
合作擔綱演出今年第一宗金融購併好戲。
不同於玉山金及中信金分別向金融重建基金標得高企及鳳信的情形,
誠泰銀以未上市銀行姿態,若能與國票金控合併,可以一舉省下股票
上市承銷及申請金控這兩道麻煩手續,而且誠泰銀具備分行通路的消
金優勢,國票金控則有利率專業團隊人才濟濟的市場領先地位,此一
組合對急於要變身金控的銀行及大型券商而言,頗具省思意義。
由於誠泰銀行擁有近八十家分行通路,其中,位於台北縣市的分行家
數就多達四十五家(不含六家總行單位),而國票金控旗下主體事業
國際票券則是長期耕耘票券市場的老字號,票券利率本業操作靈活,
市場認為誠泰銀與國票金的互補性頗強。
儘管國票金控為上市公司,目前股價並高出誠泰銀近兩成,一般認為
,誠泰銀近兩年清理不良資產後的經營體質明顯好轉,加上連續兩年
財報沒有出現虧損及每股淨值逾十六元,就換股比率而言,誠泰銀可
望取得較佳的換股條件,樂觀估計一股誠泰銀換得一.五股國票金的
機會不小。
在看好誠泰銀取得較佳的換股比率情況下,據聞已有特定主力悄悄在
未上市市場收購誠泰銀股票,同時進行放空國票金,此一鎖價差的操
作,頗值得留意。
事實上,國票金控董事長林華德與誠泰銀董事長林誠一與同為台大校
友,兩人先後均曾協助主管機關解決金融問題。國際票券在前財政部
長邱正雄任內,派出專業團隊受命接手台灣票券及國票證券(兩者前
身分別為宏福票券及宏福證券),此一功蹟成為國際票券轉型金控公
司的最大助力。
誠泰銀行則在民國八十六年概括承受新竹二信,首開民營銀行合併信
合社之先例,八十七年再概括承受台中八信;九十年九月初概括承受
嘉義二信後,旋即在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機制運作下,月中再概括承
受岡山信用合作社,使得營業區域擴及全國,分行家數達到七十九家
,與上市公司新竹商銀(2807)、北商銀(2808)及台中銀(2812)
分行規模相當,也是未上市銀行中,營業據點最多者。
有趣的是,台大教授學者出身的林華德與法律律師背景的林誠一,在
經營企業時,不約而同都是壯大規模、衝刺獲利優先,在前幾年金融
業清理不良資產腳步逐漸加快時,國票金及誠泰銀行即是一直等到九
十一年第四季,才付諸行動;國票金控九十一年因為旗下國票大舉提
列呆帳準備清理逾放,當年度出現每股虧損一.三九元,每股淨值並
跌破十元,成為九.八六元。誠泰銀行則幸運的躲過虧損命運,九十
一年底逾放比率順利降至四.七三%的同時,仍能繳出每股稅前盈餘
○.三五元的成績單。
市場人士指出,誠泰銀行於民國八十六年元月改制商業銀行,前身是
歷史悠久的創立於民國七年的台北三信,由於本身主要據點位於台北
萬華繁榮地區,營運狀況佳,尤其財務操作績效在金融市場頗有口碑
,可是在八十六年至九十年間大規模合併信合社,攬下信合社的不良
資產包袱,才使得整體資產品質每下愈況,九十年底廣義逾放金額高
峰即達一五三億元,比誠泰銀行資本額高出一倍多,廣義逾收比率則
達十三.三一%。
值得欣慰的是,誠泰當年合併信合社所納進來的中南部分行據點,去
年因下半年房地產景氣回升,以及中南部各項建設帶動的經濟動力轉
強,這些新據點無論是不良資產處理效率大大提高,在個人消金業務
方面,也因為信合社會員組織的歷史淵源,相當有競爭力,因此這些
分行通路現在都已搖身一變,從賠錢貨變為生金蛋的母雞,難怪誠泰
銀光是今年上半年的稅前盈餘八.一五億元,就遠遠超過九十一年及
九十二年兩年的盈餘總合數字了。
誠泰銀目前位於桃竹地區的分行計有七家,中部地區為九家,雲嘉南
地區為七家。
據了解,誠泰銀六月底資產規模為二二六八億元,新上市、櫃的僑銀
(5818)、聯邦銀(2838)及遠東銀(2845)大致相當,若以誠泰銀
在未上市市場參考股價約九.五元的水準計算總市值,僅約六十七億
元,比上市新銀行迷你許多。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