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臺灣證券交易所 | 2025/08/08 | - | - | - | 11,586,718,68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9508 | 林修銘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三
臺灣證交所:推動加速氣候金融與綠色轉型|臺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金融新聞】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不斷升溫,金融市場也逐漸將節能減碳、綠色金融和永續發展作為發展的重點。根據COP28全球氣候融資框架領袖聲明,要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全球至2030年每年需要投資5兆至7兆美元來推動經濟轉型。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市場資金成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的主要來源,也是引導企業減碳轉型的重要推手。
台灣金管會在這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2022年發布了「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並整合金融資源,引導產業進行淨零轉型。近期,金管會還針對COP28在金融領域的議題,提出了三大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包括鼓勵金融機構投資綠色及永續相關領域、推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以及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
廣義的氣候融資,指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加強其截存的相關融資,旨在降低人類和生態系統受氣候變化衝擊的脆弱性,同時提升氣候調適力及韌性。雖然去年全球來自公共和私人的氣候融資達到了1.4兆美元的新高,但這還不足以達到2030年以前每年所需的5.2兆元目標。
金融與產業之間的互動關係密切,金融業的資金雄厚,在氣候融資與低碳轉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例如,本國銀行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的放款餘額已達2.66兆元,未來仍將持續擴大氣候融資案件放貸。此外,產險公司也能發揮作用,例如發行電動車、農產品保單,或是推出藍色保險等商品。
新加坡淡馬錫國際投資公司為了加快脫碳進程,去年中承諾投入50億新元資金成立投資平台公司GenZero,這是值得借鏡的例子。而大陸深圳於今年9月發布全國第一宗「紅樹林保護碳匯」拍賣,也顯示了生態保護與保險機制的結合潛力。
對於台灣而言,筆者建議金融及監理機構應善用氣候金融科技,加速氣候融資、追蹤及監管。政府與民間企業應合作研發氣候變遷解決方案,企業則應主動揭露氣候相關財務資訊,做好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台灣碳交所應早日完成國內碳定價,展開碳權交易,並規劃及推出碳金融商品。證交所則應加速落實將公司治理評鑑轉型為ESG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