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 | 2025/08/22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2,25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53017509 | 伍維洪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五
星展台灣債券交易榮獲雙冠王榮耀|星展(台灣)商業銀行
台灣櫃買中心最新債券買賣統計結果揭曉,元大集團再度成為市場焦點。根據數據,7月份元大銀行在買債市場中大展鋒芒,以95億元的買入金額榮登買債王;而元大證券則在賣債市場中拔得頭籌,拋售債券金額達128億元,兩者合計包辦了債券交易的雙冠王,讓市場紛紛議論紛紛。
櫃買中心公布的7月份買超債券前五大機構,幾乎都是銀行系統,其中元大銀行以95億元的買入金額領先群倫,其次是中華郵政的75億元、花旗(台灣)銀行的62億元、農業金庫的61億元和安泰銀行的40億元。
業界專家分析,這些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如元大銀行和中華郵政大規模買入債券,主要是為了滿足資金去化需求。從每日盤中交易情況來看,這些銀行雖然持續買進公債,但對於公司債的投資興趣更加濃厚,因為與公債利率不斷探底相比,公司債的絕對報酬更高,吸引力自然也更強。
花旗(台灣)銀行,這家具有外資保管行背景的銀行,在7月份也積極進行短券和公司債的買入,躍升為買超季軍。專家表示,花旗銀行的買入應該是基於自營部位的投資需求,而非為了協助外資炒匯在台灣停泊資金。
農業金庫,這家被譽為「小金人」的機構,在7月份也加入了公債的買入行列,並奪得買超第四名。而安泰銀行則以黑馬之姿在買超市場中獲得第五名,交易員透露,這主要是因為7月份該行積極加碼公司債。
7月份買超債券的第六至第十名機構依次為凱基銀行、康和證券、聯邦銀行、星展(台灣)銀行和國際票券,買超金額介於10億至23億元之間。
在賣超機構方面,前十大機構中有一半是證券商,另一半則是銀行。賣超前五大機構依次為元大證券、永豐銀行、元富證券、富邦證券和兆豐銀行,其中元大證券的賣超金額超過百億元,而其他四家機構的賣超金額則在76億至97億元之間。專家指出,證券商因為經營承銷業務,在次級市場進行公司債交割,是賣超金額較大的主要原因。銀行賣債則多為實現獲利或入袋為安的策略。
上一則:元大奪債券交易雙冠王
下一則:產官齊聚一堂 前瞻新南向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