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星期二
房產轉售獲利額 連四季下跌 |樂居科技
|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 樂居科技 | 2025/11/2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32,509,700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24773315 | 林佩蓉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中央銀行推動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不僅房市交易量急凍,原本急漲的房價,也開始自高點轉折下修,過去房產轉手獲利空間也跟著縮水。根據樂居科技統計,第三季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金額10.8萬元,在2024年第三季達到13.3萬元高點後,已經連續四季下滑;轉售獲利比率也從去年的98.1%下降至今年的97.6%,「房產投資、增值保證」的金律遭受到更大的挑戰。
據樂居科技統計顯示,上波景氣多頭的2013∼2015年間,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約4萬元,隨著房地合一稅實施,2018年跌至谷底,平均每件僅1.2萬元,此後房市因資金浪潮拉起一波多頭,短線交投熱絡,房價全面起漲,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也跟著飆升,去年第三季更高達13.3萬元;不過隨著景氣反轉、房價不再上漲,轉售獲利金額也跟著下滑。
從轉售獲利的比率來看,在2016年房市谷底時,僅約79.4%的轉售案件獲利,不過隨著房價快速上揚,在2021年時超過9成,去年更高達98.1%,今年轉售虧損的案件數量雖未大幅增加,但轉售獲利件數則是明顯減少,整體獲利比率降至約97.6%。
房地產業者指出,過去五年來,全台各都會房價普遍上漲4至7成,有些地區漲幅甚至翻倍,經過一年量縮修正,房價已脫離急漲期,買盤也不再有追價動能,但支撐力道仍強,處於高檔盤整階段,目前約回檔下修至2024年上半年的水準,相較於早期上漲幅度仍大,屋主只要持有期間夠長,就算以市價或略低於市價出售,仍多有相當程度獲利空間。
多數虧損案件普遍因近二年內房價高峰期進場,遇財務資金需求而認賠出場,由於房地合一稅制對於短期持有課高稅率,因此若非急售,屋主普遍抱持延長持有期的心態,也使短期交易的案件數量遠較過去減少。
據樂居科技統計顯示,上波景氣多頭的2013∼2015年間,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約4萬元,隨著房地合一稅實施,2018年跌至谷底,平均每件僅1.2萬元,此後房市因資金浪潮拉起一波多頭,短線交投熱絡,房價全面起漲,平均每件房產轉售獲利也跟著飆升,去年第三季更高達13.3萬元;不過隨著景氣反轉、房價不再上漲,轉售獲利金額也跟著下滑。
從轉售獲利的比率來看,在2016年房市谷底時,僅約79.4%的轉售案件獲利,不過隨著房價快速上揚,在2021年時超過9成,去年更高達98.1%,今年轉售虧損的案件數量雖未大幅增加,但轉售獲利件數則是明顯減少,整體獲利比率降至約97.6%。
房地產業者指出,過去五年來,全台各都會房價普遍上漲4至7成,有些地區漲幅甚至翻倍,經過一年量縮修正,房價已脫離急漲期,買盤也不再有追價動能,但支撐力道仍強,處於高檔盤整階段,目前約回檔下修至2024年上半年的水準,相較於早期上漲幅度仍大,屋主只要持有期間夠長,就算以市價或略低於市價出售,仍多有相當程度獲利空間。
多數虧損案件普遍因近二年內房價高峰期進場,遇財務資金需求而認賠出場,由於房地合一稅制對於短期持有課高稅率,因此若非急售,屋主普遍抱持延長持有期的心態,也使短期交易的案件數量遠較過去減少。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