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股票交易的幕後推手:「盤商」
文章發表於 2024/02/14未上市股票市場是一個隱藏在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之外的市場,涵蓋了還未進入上市櫃的公司,
以及因為各種原因而退出上市櫃的公司(下市股票),它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而且有著無窮的發展機會。
在這個市場中,有一群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就是「盤商」。
他們不是證券商,而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進行股票的收購和出售(法律亦不允許盤商居間交易行為),
促成未上市股票的交易。他們的存在,為未上市市場帶來了流動性和價格發現的功能,也為投資人提供了一個方便和安全的交易渠道。
那麼,「盤商」是如何運作的呢?他們又面臨著哪些風險和挑戰呢?本文將帶你瞭解未上市股票交易的幕後推手:「盤商」。
「盤商」的起源和發展
「盤商」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民國七十年代,當時的上市櫃股票交易單位是一張,也就是一千股。
然而,有些公司在發放股票股利時,會發放不足一張的股數,例如一千兩百股,這樣就會產生兩百股的「零股」。
這些「零股」在上市櫃市場無法交易,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一種不便和浪費。
於是,有些人開始以個人或團體的方式,向賣方買進「零股」,再向買方賣出「零股」,
將「零股」集合成一張可交易的股票,這就是「盤商」的雛形。
隨著時間的推移,「盤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組織化的行業,他們不再只限於「零股」的交易,
而是涉及各種未上市股票的交易,包括還未進入上市櫃的公開發行公司和非公開發行公司,
以及因為各種原因而退出上市櫃的公司(下市股票)。
他們也不再只依靠報紙或電視的廣告,而是利用網路和社群媒體,提供更多的資訊和服務。
他們甚至結合成團體互相交流訊息,共同推出了「資訊平台」,來報價未上市股票的價格,以維持市場的穩定和公平。
「盤商」的角色和功能
「盤商」的角色,並不是證券商,而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進行股票的收購和出售,促成未上市股票的交易。
他們不是在雙方之中做居間,而是以自己的名義直接買賣,這是因為法律不允許「盤商」從事居間交易的行為。
他們的獲利來源,是從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稱中,獲得套利機會,運作上像銀行匯市交易中有買入價、以及賣出價,
是以買入價向賣方收購,盤商可以選擇持有等待價格上漲後再賣出或者以賣出價賣給特定的買方,並扣除千分之三的證交稅。
「盤商」的功能,主要是為未上市市場帶來了流動性和價格發現的功能。
流動性,是指市場中的資產能夠快速和容易地轉換成現金的能力。
價格發現,是指市場中的資產能夠反映其真實價值的能力。
未上市市場,由於沒有統一的交易場所和規範,其流動性和價格發現的能力都相對較低,這對於投資人來說,是一種不利和風險。
而「盤商」,通過收集和提供未上市股票的資訊,並在買賣雙方之間進行股票的收購和出售,
就能夠增加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量和速度,並促進未上市股票的價格形成和變動,從而提高未上市市場的流動性和價格發現的能力。
「盤商」的交易流程和注意事項
「盤商」的交易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報價撮合:買賣雙方透過「盤商」的「資訊平台」,獲得未上市股票的報價,並根據「詢價」、「報價」、「授權」等步驟,與「盤商」進行交易。成交後,按照約定的價款、股票交付方式進行過戶手續。
賣方繳交股票:如果成交,「盤商」通常會先與賣方約定前往指定地點進行股票交割行為。賣方必須備妥「股票」、「原印鑑」、「出讓人姓名與身分證字號」等文件,並簽署「股票過戶書」。
買方辦理過戶:交割股票及股款後,委買「盤商」會向買方收取身分證影本及印章,至該股票發行公司股務部門或所委託的股務代理機構,代填過戶書及繳付證交稅(以成交買價為課稅基礎),完成過戶的手續。
領取股票:買方支付股款取得股票。「盤商」會將完成過戶後的股票、證交稅單及印章一併交給買方,買方此時需確認股票真偽無誤,並聯絡股務機構,確認買方姓名與股東戶號相同且張數正確後,再將股款支付給「盤商」。
未上市股票盤商電話:0960-550-797 陳先生
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IPO贏家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盤商交易安全性?
股務代理是關鍵
「盤商」和買賣方約定在股務代理辦理過戶手續,或者透過電話與股務代理聯繫,確認名下股票,
雙方可以透過股務代理間接判斷對方是否有誠信問題。
股務代理一般由綜合證券商及依法得受託辦理股務業務之銀行及信託業辦理。
自民國一○二年起,證交所為加強公司股務作業管理與市場公平發展性,規定上市櫃公司應委託專業股務代理機構辦理股務相關事項,不得收回自辦;
申請登錄興櫃之公司,股務事務應委外辦理,且不得將已委外辦理股務事項收回自辦。
因此,在民國一○一年底前的公司才有可能是股務自行辦理。一般非上市公司會考慮成本問題而自行辦理股務,
但如果非上市公司可以透過股務代理,則表示此公司十分重視財務透明化,這也間接成為可以拿來評估公司的依據。
盤商的風險
由於「盤商」能夠快速地找到交易對手,並且能夠當日完成交割款和股票的交付,所以他們的變現能力比上市櫃股票還要高,也不需要經過繁瑣的交易程序。
然而,未上市股票的交易,是金錢的往來,也是充滿風險,不僅買賣雙方要面對未上市股票的價格波動、資訊不透明、上市失敗等風險,就連「盤商」也要承擔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
如果「盤商」在交易時,沒有與買賣雙方簽訂合約書,或者沒有做好徵信調查,就可能遭遇各種麻煩。
例如,「盤商」可能會先向賣方匯款,但是賣方卻不交出股票,甚至消失不見,讓「盤商」無法向買方交付股票,也可能無法追回款項。
或者,「盤商」可能會遇到「騙子」,也就是那些利用假股票或假資訊來詐騙投資人的人,讓「盤商」買到一堆沒有價值的股票,
也無法向「騙子」求償。這些風險,不僅會讓「盤商」損失金錢,也會損害「盤商」的信譽,影響未來的交易機會。
未上市股票盤商交易市場
許多投資人透過盤商交易未上市(櫃)股票,由於該未上市股票尚乏制度化之次級交易市場,
不僅交易資訊與交易標的公司之財務、業務資料非常缺乏,其流通之資訊又不具公信力,
更增加投資人之投資風險;且盤商仲介交易係非法經營證券業務,其未取得證券商執照,
不但違法,且其設置及運作並未受法令制度之管理, 亦增加投資人之交易風險。
後來政府為了打擊未上市盤商交易市場,由券商組織盤商的交易模式,成立了興櫃市場。
盤商也漸漸式微,許多過去盤商都轉型成為自營商,或者單純的投資人
為了避免觸犯證券交易法的法令,不再進行行紀、居間之業務
更遑論推銷、誘導投資之行為
現在的未上市股票交易平台,更像是一個買賣需求資訊交流平台
透過私人間的轉讓,沒有另外收取手續費,單純做投資買賣。
但確實也有些不肖盤商與詐騙集團勾結,為了獲利,協助供應未上市股票。
更多未上市股票詐騙的資訊 可以參考下面文章
未上市股票盤商推薦
事實上未上市股票交易現在沒有盤商,只有交易平台。
本站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也是交易平台
不管哪家交易平台,只要記得一個原則
銀貨兩訖
不要先付款、先交付股票,這樣對彼此都是保障
先說明現今狀況
未上市交易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正常交易的「盤商」,另一種是詐騙交易的「場子」,
兩者的交易標的都是未上市股票
「場子」通常是利用空殼公司或者經營不擅的公司來詐騙投資人,
他們會先向營運不佳的公司大量買入股票,然後再以虛假的資訊來高價銷售給投資人,並在拿到錢後消失無蹤,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套路都一樣只是運作的公司不同!
典型的流程,場子作手向財務困難的公司提供資金借貸,
誘使公司負責人或股東出售其持股,並且透過包裝以不實的資訊銷售給投資人,獲取高額不法利益。
現今場子的人也自稱為盤商
過去的一些盤商也因為利益上與場子配合提供未上市股票標的
以往盤商會有自律行為,但在利益之下逐漸消散。
在詐騙盛行的當下
正常經營的盤商也不在自稱盤商了
改成交易平台或者未上市專業投資人
所以在進行未上市股票的交易時,買賣雙方和「盤商」或[場子]或[投資人]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交易地點的選擇:買賣雙方在交割股票和股款時,最好選擇在金融機構內進行,以確保交易的安全和有效。在金融機構,賣方可以確認股款是否已經入帳,或是避免攜帶大筆現金的風險。
交易時間的安排:買賣雙方在交易時,應該注意股務部門或金融機構的營業時間,並避免在非營業時間或假日進行交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或延誤。
交易文件的備妥:買賣雙方在交易時,應該備妥相關的文件,如身分證、印章、股票、過戶書、收據等,並確認文件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以免發生爭議或遺失。
交易價格的判斷:買賣雙方在交易時,應該根據市場的供需情況,合理地議定交易價格,以求得最有利的成交條件。投資人也應該注意未上市股票的價格波動可能較大,並非一定能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因此應該審慎評估公司的營運狀況、財務狀況、發展前景等因素,以免買貴或賣便宜。
善用股務代理:與股務代理聯繫,買方可以立即確認股票是否已經過戶到自己名下,以免發生錢拿了,沒拿到股票或者假股票。
未上市股盤商的歷史
未上市股盤商被迫轉型-2005-01-20
去年台灣電子產業結構的大調整,股市頻爆地雷股,投資人幾乎對電子股失去信心,不僅未上市股票市場規模急遽萎縮,甚至連盤商手中來不及出脫的未上市股票也成壁紙,逼得盤商紛紛轉型……
受整體產業結構的大調整,原本投資人最重視的電子類股,如今幾乎令人聞股色變。再加上政府推出興櫃股市,過去在公司上市櫃前扮演「股權分散」重要角色的未上市盤商,生存空間備受壓縮,當年在市場上叱風雲的老盤,在無利可圖下,不是縮小規模,就是被迫轉行,昔日盛況已難復見。
民國七十七年到七十九年二月,台灣股市在金融股、資產股的領軍下,加權指數由二千三百多點狂飆至一二六八二點。在當時雖然上市電子股不多,但盤商界靠著中聯信託、國泰信託、中國信託等金融股的仲介買賣,為自己創造極為可觀的財富,並打下事業基礎。
包括人稱「銀行劉」或「開封劉」的劉水明、劉向慶、劉錦煌、劉錦棠等堂兄弟檔,「銀行簡」的簡源昌,都是那時候的代表性人物。同一時期,尚有「大亨資訊」潘國華,「韋龍」鄧富吉,「有俞氏」的蔡文惠,到「小李」李祥全、林麗君、黃淑秀等等,都是那一輩的老字號盤商。
到了七十九年二月,雖然股市由一二六八二點狂跌,盤商面臨不小損失,不過由於當年盤商大多在股市狂飆期間為自己奠下雄厚財力,因此縱使投資股票遭套牢,但實力仍十分驚人。
緊接在八十年代電子股起飛的年代,八十二、三年的台積電、華邦、矽茂,到之後的凌陽、瑞昱、廣達、英業達、倫飛等股票熱炒,未上市股市可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僅讓這些老盤恢復生息,包括「金凌」、「上揚」、「立陞」等盤商,也在這個時期迅速發展。
好景不再──二千年盤商損失逾億
依非正式的統計,當時這些老字號的盤商中,較具規模者,單一業者一天股票交割的金額可以達數千萬元,甚至是數億元,不計盤商本身也從事「養貨」的長期投資,或是與公司配合批貨包銷等其他金額較大的交易,單單靠買賣間的價差,這段期間盤商均是日進斗金。
因獲利驚人,這段期間未上市盤商市場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峰,不僅大型盤商動輒有數十人以上的業務及外務等從業人員,許多夫妻檔、兄弟檔,也都跳進來當盤商。從業人員至少在二、三千人以上。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國八十年代盤商是靠電子產業打造出黃金十年,盤商炒作未上市股票無往不利,並未察覺到台灣產業結構已慢慢在調整中。因此,當二○○○年總統大選後電子股重挫,盤商深受其害。據業者的估算,盤商帳面損失金額超過幾千萬元,甚至數億元。
雖然二○○○年四月以後電子股幾乎是連跌了一年半,但盤商並未死心。在那段期間,面對盤商大剌剌從事未上市股票仲介買賣,以及未上市股票買賣糾紛事件頻傳,政府積極規畫將未上市股票買賣由場外交易導引到場內,也就是現在的興櫃股市。
當年政府規畫興櫃股市之初有意放開讓盤商轉型為專營未上市股票買賣的券商時,「開封劉」兄弟更是積極爭取設立券商執照,其他盤商也準備跟進。不過由於券商極力反對盤商就地合法轉型為特種券商,硬是運作讓券商設立資本額門檻降低的規畫腹死胎中。
去年台灣電子產業結構的大調整,股市頻爆地雷股,投資人幾乎對電子股失去信心,不僅未上市股票市場規模急遽萎縮,甚至連盤商手中來不及出脫的未上市股票,如今成為壁紙的成數也愈來愈高。
另謀他途──改做期貨或封手退休
在這種情況下,目前未上市盤商市場已更進一步萎縮,雖然維持常態性營業的家數還有百家水準,但除了「開封劉」、「上揚」、「金凌」及「立陞」等四大盤商系統仍維持相對較大的營運規模外,其餘盤商多已被迫轉型,甚至是退出市場了。
以「開封劉」兄弟為例,雖然目前其盤號仍正常營運中,但兄弟四人中,劉水明已移居加拿大;另外,先前在台北、新竹、台中及高雄均設有營業據點的「大亨」潘國華,目前營業據點已縮減,雖仍從事盤商本業,但近來更多的心力是擺放在包括各類公司債、現增詢圈等非未上市股票買賣業務。
另外,過去營運規模也相當大的「韋龍」鄧富吉,目前重心也逐步移往過去原本是未上市投資,如今已順利上櫃的富鼎科技顧問公司,算是盤商轉型為上櫃公司董事長的罕見案例。
至於「小李」李祥全雖仍有營運,但重心已幾乎放在上市櫃股票,與「小李」情況相近,還包括了曾任盤商聯誼會會長的「有俞氏」蔡文惠,以及像李順益、陳宗興、洪榮利等等老盤,也都幾乎一一轉型成了專業投資人,重心也都擺放在已上市櫃的股票,盤號「股樂」的老盤沈克勤,近來幾乎從未上市股票市場消失,據聞沈現今改做期貨。
以目前整個盤商界的情況來看,除了少數較具規模的盤商仍力守不退外,大多已把重心移往他業;不過,或許過去十倍數的輝煌年代實在令人難以忘懷,雖然現今老盤商已轉型改行,但大多數仍不放棄原有的盤號,仍深深期待未上市股票另一個春天的到來。
結論
未上市股票是一種有潛力的投資標的,但也有一定的風險和限制。投資人在未上市市場進行買賣時,應該選擇有誠信的「交易平台投資人」,並注意交易的規則和流程,以確保交易的安全和有效。投資人也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合理地判斷未上市股票的價值和前景,以達到理想的投資效果。
延伸閱讀:未上市股票如何買賣的問題
未上市股票如何買賣:投資攻略五大要點讓您買賣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