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保投資(未)公司新聞
【台北訊】近日來,科技大廠鴻海集團在尋求更多發展機遇的過程中,與大陸官方指標性投資平台中保投資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籌設總規模達人民幣200億元(約新台幣852億元)的私募基金。這個新成立的基金將聚焦於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新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AI)及半導體等高漲潛力的領域。 在這次合作中,鴻海集團與中保投資在台北和上海同步舉行線上簽署儀式,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和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劉揚偉表示,這次合作將進一步擴大鴻海集團在「3+3」產業戰略布局上的優勢,即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新世代行動通訊、AI、半導體三大技術。 根據了解,該私募基金將由中保投資負責在大陸地區進行資金籌集與投資,而鴻海集團則將作為戰略夥伴,利用其在產業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推薦適合的投資目標。中保投資作為官方投資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來,長期負責執行國務院和銀保監會的政策投資使命,此次與鴻海的合 tác,將有助於支持鴻海在大陸市場的創新科技產業布局。 該私募基金首期規模將達人民幣100億元(逾新台幣425億元),並計畫將總規模擴大至200億元。雙方將共同設立市場化平台,由中保投資運用融資管道,鴻海集團則提供優質的資產標的,共同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劉揚偉強調,鴻海集團始終以創新科技為己任,致力于成為「科技的鴻海」,透過提供先進技術,創造價值,並打造智慧生活。此次戰略合作,將實現優質資產與長期資本、卓越基金管理的有機融合,共創互利共贏的美好前景。
中保投資,這個名號在國際金融圈可是響噹噹的!這家來自大陸的保險資金巨頭,手握人民幣3,000億元(约合新台幣1.3兆元)的資金規模,可謂是真正的「國家隊」。由大陸銀保監會直接領導,專注於中長期戰略性投資,中保投資在保險資金的投資領域可是領跑者。 近日,中保投資可是動了不少大棋。先是與鴻海集團攜手,再與中交基金合作,在武漢光谷打造了首個「國家隊保險資金投資平台」。這個平台可是讓保險資金有了更多發揮空間,也顯示了中保投資對於擴大投資範圍的決心。 回顧中保投資的歷史,這家公司在2015年12月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成立,註冊資本達到人民幣12億元。它由27家保險公司、1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四家社會資本,共計46家股東單位共同出資成立,在上海自貿區註冊。 公司的董事長任春生,這位資深金融人士,曾經在保監會擔任過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等多個重要職位。2018年機構改革後,他於2019年2月接任中保投資董事長,帶領著這支「國家隊」繼續發揮力量。 中保投資還設立了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這個基金總規模達到人民幣3,000億元,首期資金為人民幣1,000億元,存續期限為五到十年。這個基金不僅投資上市和非上市股權、優先股、債權,還涉足資產證券化產品、股權基金、並購基金、夾層基金等多元投資領域。就比如說,中芯國際在A股科創板上市時,中保投資就獲得了5,462.5萬股,佔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約3%。 看來,中保投資正以它強大的資金和豐富的經驗,在金融市場上掀起一陣陣風暴。未來,這支「國家隊」還將帶來哪些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台灣新聞】鴻海集團與中保投資攜手籌設私募基金,展現跨足國際市場策略
近期,台灣科技龍頭鴻海集團與具有大陸官方背景的中保投資,攜手籌設了一項規模超過850億元的私募基金,這一合作行動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當前美中貿易摩擦與兩岸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這項合作不僅是兩家企業的聯手,更是台灣與大陸在經濟合作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業界人士指出,鴻海集團作為全球知名的製造業龍頭,與大陸、美國官方都能直接溝通,這在當前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顯得格外珍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積極尋求在台灣的投資機會,並著眼於集團的轉型升級,這次與中保投資的合作,被視為是鴻海集團尋找策略夥伴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鴻海集團在台灣積極投資,但同時也在大陸市場深耕不辍。這次與中保投資的合作,被認為是「合理的發展方向」。產業人士強調,在G2世界逐漸形成的大背景下,企業更需要在地化策略,而鴻海集團與中保投資的合作,正是基於這樣的合夥人概念。
鴻海集團將負責推薦優質的投資標的,而中保投資則將作為大基金,尋找適合的資金募集夥伴。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兩家企業的發展,也將對台灣與大陸的經濟合作產生積極影響。
台灣電子巨頭鴻海集團近期宣佈了一個重大合作計畫,與知名私募基金公司中保投資攜手籌設私募投資基金。這個基金的首期規模將達到100億元,未來總規模有望擴大至200億元。雙方計劃聯手創立市場化平臺,並聚焦於3+3領域進行投資布局,這些領域包括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等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等三大技術。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透露,該公司一直以成為科技領軍者為目標,致力于提供先進技術,提升產品價值,創造智慧生活。與中保投資的合作正是基於雙方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次合作將結合優質資產、長期資本與卓越基金管理,打造一個新的投資模式。 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則表示,該公司自2015年設立以來,作為國家級戰略配置平臺,積極整合行業資源,並將與鴻海在技術積累方面結合,共同引導長期穩定資金投向科技創新和新基建領域。這將為鴻海在大陸市場的產業布局提供有力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疫情影響,雙方的簽約儀式改為線上進行,由鴻海台北總部與上海陸家嘴中國金融資訊中心通過視頻連線完成。劉揚偉和任春生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展開了這次歷史性的合作。
鴻海集團大陸官方平台昨天發出訊息指出,富士康與中保投資透過線上連線方式,於台北及上海兩地同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雙方首度展開合作,由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代表簽署協議,目標藉由此次合作,擴大各自優勢。
據了解,該新設立的私募基金由中保投資負責大陸當地籌資與投資,鴻海集團身為戰略夥伴,因具備產業指標領域知識,將能推薦適合的集團「3+3」布局的標的,相關標的將在大陸當地市場尋找。
中保投資大有來頭,根據該公司官網介紹,成立時間為2015年,過去主導的多項基金是大陸國務院審批與大陸銀保監會下屬機構,屬於官方投資平台,長期背負官方政策投資使命,雙方此次簽約合作,目標支持鴻海集團在大陸市場的創新科技產業布局。
根據雙方規劃,將設立合資公司,鴻海集團擔任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該私募投資基金首期計畫規模人民幣100億元(逾新台幣425億元),總規模目標人民幣200億元,並共同設立市場化平台。
該平台將由中保投資運用融資管道負責,鴻海集團則提供優質的資產標的,換句話說,因為鴻海集團具備科技服務業的領先能力,因此較能篩選值得投資、具有前景的標的。
鴻海集團大陸官方平台發布新聞稿提到,劉揚偉在連線簽約時表示,鴻海集團目前正擴大對「3+3」產業戰略布局,即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新世代行動通訊、AI、半導體三大技術。
劉揚偉強調,鴻海集團一直致力於成為「科技的鴻海」,始終以提供先進的技術,讓產品產生價值,進而創造智慧生活為己任。此次雙方戰略合作,以互利共贏,共同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目的,實現優質資產與長期資本、卓越基金管理的有機融合。
依據說明,私募基金的主要募資對象為包括母基金、保險資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雙方將以電動汽車、數位健康、機器人、新世代行動通訊、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重點聚焦投融資項目進行深度合作,同時在人才培養、業務培訓及宣傳等領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險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在被允許擴大投資範圍之後,積極搭建投資平台,完善自主投研能力,中保投資不但攜手鴻海集團,日前還與中交基金聯手,在武漢光谷設立首個「國家隊保險資金投資平台」。
根據中保投資官網,該公司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後,於2015年12月成立,並在上海自貿區註冊,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2億元,由27家保險公司、1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四家社會資本,合計46家股東單位出資設立。
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曾任原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原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2018年8月機構改革後,擔任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於2019年2月接任該公司董事長。
中保投資設立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約為人民幣3,000億元,首期人民幣1,000億元,存續期限為五到十年,投資期後可發起設立後續基金。該基金投資形式主要包括上市和非上市股權、優先股、債權、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及股權基金、並購基金、夾層基金等各類投資基金。例如中芯國際在A股科創板上市案,中保投資獲配股數5,462.5萬股,占中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比率約3%。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上任後,過去一年焦點都在台灣投資,瞄準鴻海集團轉型升級與尋找策略合作夥伴。不過,鴻海集團也持續深耕大陸市場,因此業界認為,鴻海集團和中保投資接觸,是「合理的發展」。
熟知產業人士提到,當前逐步發展為G2世界,更需要在地化,鴻海集團和大陸中保投資合作是合夥人概念,鴻海集團推薦好的投資標的,中保投資是大基金也可再尋找適合的資金募集夥伴。
鴻海為提高毛利率擬定3+3轉型策略,瞄準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等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技術等三大技術,作為轉型依據,因應此轉型,鴻海自董事長劉揚偉上台以來持續擴大策略聯盟的範疇。
27日的簽約儀式由劉揚偉與中保投資董事長任春生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不過受限於疫情,簽約儀式改採線上舉行,由鴻海臺北總部及上海陸家嘴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視頻連線完成簽字儀式。
劉揚偉表示,鴻海一直致力成為科技的鴻海,始終以提供先進的技術,讓產品產生價值,進而創造智慧生活為己任。此次鴻海與中保投資的戰略合作,正是基於互利共贏,共同做強做大高科技產業的目的,實現優質資產與長期資本、卓越基金管理的有機融合。
任春生也表示,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於2015年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設立,是銀保監會直接領導下的中長期資金戰略性、主動性、綜合性的投資平臺,目標是集中行業的長期穩定資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中的市場化需求。
此外,在加快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的形勢下,中保投資作為國家級戰略配置平臺,積極將自身在整合行業資源、金融工具儲備方面的獨特優勢,與鴻海集團在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處理器晶片、智慧製造與機器人等產業鏈中的技術積累有機結合,透過此次合作簽約,後續中保投資將通過股、債、夾層等方式,引導長期穩定資金投向科技創新和新基建領域,支援鴻海在大陸市場的產業布局。
纖業務,預計9月1日生效,交易金額應低於3億元,中嘉可望增
加3.5萬寬頻用戶;中嘉網路法務長劉建志表示,可望加速達成20
萬用戶的目標。
中嘉網路是台灣最大的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主要股東是私募
基金安博凱,目前有線電視用戶數約108.2萬戶,Cable寬頻用戶數
約15萬戶;天空傳媒主要股東是中興保全及創業團隊,業務以網
路為主,包含入口網站yam天空、yam天空寬頻電視、yam部落格
、影片版權租借、ADSL光纖寬頻網路及線上遊戲等。
天空傳媒前身網路數碼是在2006年5月以1,790萬美元(約新台幣
5.7億元)買下和信超媒體的ADSL上網業務,當時和信超媒體有
6.2萬個ADSL用戶,市占率約2.5%,價值約970萬美元,寬頻線路
價值約820萬美元,每戶價值約1萬元左右。
這次交易無論是接收用戶數與交易金額,都低於天空傳媒之前向
和信超媒體買的數字。
不過在天空傳媒接手後,ADSL寬頻用戶數流失,目前用戶數僅剩
3.5萬戶。
中興保全是透過旗下投資公司中保投資持有天空傳媒20.84%股權
,去年天空傳媒本業雖獲利,但因提列ADSL資產減損1億多元,
出現虧損1.83億元,中興保全也因此認列3,858萬元損失。
中興保全表示,這項交易已經簽約,但仍要經董事會同意,交易
價格因簽有保密協定,無法透露。
天空傳媒表示,在處分ADSL及寬頻網路後,將更聚焦網路核心業
務上。
據了解,天空傳媒的ADSL業務過去便與中嘉合作維護營運。
劉建志表示,中嘉旗下bb寬頻採用Cable寬頻技術,天空傳媒則是
ADSL技術,雖然技術及網路不同,但後台管理一樣,納入天空傳
媒用戶可望提高經濟規模效益。
中嘉bb寬頻用戶數已經突破15萬戶,納入天空傳媒的寬頻用戶數
後,用戶數可望提早突破20萬戶。
天空傳媒與中嘉寬頻的交易將於9月1日生效,近期天空傳媒寬頻
用戶已經陸續接獲通知,據了解,天空傳媒的3.5萬寬頻用戶中,
有四成到五成的用戶居住在中嘉提供有線電視及Cable寬頻服務的
區域,中嘉未來將持續推廣有線電視服務,不排除鼓勵用戶將
ADSL服務轉向Cable寬頻上網服務。
證期會今(31)日核准中保投資公司因實收資本額未
達 5億元申請撤銷股票公開發行一案。
中興保全(9917)及其子公司中保投資,出售泛亞電
信股權收益已於今 (9)日入帳,預計有 27.63億元資金
淨流入,處分利益達 13.88億元,以增資後股本計算,
約對每股盈餘貢獻3.33元。
中保本業表現穩定成長,且隨著出售泛亞電信股權
收益今日入帳,加上日前第 2度實施庫藏股註銷股份後
,法人預估,該公司今年 EPS可望由6.6元提高至6.9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