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徵信公司新聞
【台灣經濟新聞】
華麗的成績單背后,台灣經濟力道強勁,中華徵信所(CRIF)最新分析指出,2024年台灣交出了自2015年以來次高經濟成長率的亮眼成績。展望未來,股市將經歷一個調整期,隨著全球經濟的先緩後升,台灣AI發展前景看漲,產業表現穩定。
CRIF研究團隊強調,台灣產業的發展趨勢將與股市有所差異。由於台股在2024年的漲幅過大,AI類股的基本利多已經先行反映,預計股市將呈現先低後高的格局。上半年將進行消化和整理籌碼,而第二季到第三季期間,股市有望突破2024年7月創下的24,416點高點。
在營收方面,2024年台灣整體上市櫃公司營收總額達到44兆6,655億元,較2023年成長12.84%。其中,上市公司營收總額41兆8,980億元,成長13.24%;上櫃公司營收總額2兆7,675億元,成長7.20%。若扣除海外KY股,國內上市櫃公司營收總額為40兆7,537億元,成長13.43%;國內上櫃公司營收總額2兆7,426億元,成長7.21%。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從股市個股熱鬧度來看,景氣似乎集中在AI及其相關產業。然而,在國內上市公司的32大類股中,只有電器電纜、鋼鐵、玻璃陶瓷、油電燃氣四個類股營收衰退;上櫃公司的28大類股中,也只有塑膠、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農業科技、數位雲端、運動休閒等五個類股營收衰退。
對於2025年的全球經濟,CRIF預測將受美中兩大國家情況影響。美國前總統川普對外的高關稅政策將維持「有條件的彈性」,只要美國經濟持續成長,台灣無需過度擔憂。
CRIF研究團隊指出,台灣產業面趨勢或將和股市脫鉤。台股2024年 漲幅過大,包括AI類股基本面,利多都已先行反映,將呈現先低後高 ,上半年先消化及整理籌碼,第二季到第三季期間,股市將有望突破 2024年7月所創的24,416高點。
分析台灣整體上市櫃公司(含KY股)營收表現,2024年營收總額4 4兆6,655億元,較2023年營收成長12.84%。其中,上市公司營收總 額41兆8,980億元、營收成長13.24%;上櫃公司營收總額2兆7,675億 元、營收成長7.20%。扣除掉海外KY股的國內上市櫃公司,營收總額 40兆7,537億元、營收成長13.43%;國內上櫃公司營收總額2兆7,42 6億元、營收成長7.21%。
CRIF研究團隊分析,從股市個股熱鬧度而言,感覺景氣只圍繞在A I及其周邊產業,但國內上市公司掛牌32大類股中,僅有電器電纜、 鋼鐵、玻璃陶瓷、油電燃氣四個類股營收衰退;上櫃公司28大類股中 也只有塑膠、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農業科技、數位雲端、運動休閒等 五個類股營收衰退。
CRIF指出,2025年全球經濟明顯要看美中兩大國臉色。川普對各國 高關稅政策則將保持「有條件的彈性」,只要美國經濟維持成長,台 灣不需要擔心過多。
千金股華城電機 摘混合科技百強王
飆股華城電機(2498)今年股價一度漲破千元,市值最高達2,167億元,成為重電類股的千金股。加上今年營收及獲利預估都將續創史上新高,獲中華徵信所評選為首次混合科技業百強王座。
華城董事長許邦福也首獲2024哈佛商業評論頒發台灣百強企業領袖。華城近兩年業績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以及美國電力公司跨海來台採購電力級變壓器等重電設備,外銷顯著成長。
華城董事長許邦福因任內公司市值曾達2,167億元新高,累計總股東報酬率(TSR)787%,平均每季EPS達2.7元,首次入選2024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全球繁體中文版第五屆「台灣企業領袖100強」,排名第40名。
在許邦福帶領下,華城成為國內電力設備產品線最齊全的廠商,產品品質和售前、售後服務深獲國內外電力公司及工業用戶肯定。華城自居二級半高科技傳統產業,重視售前、售後服務,也重視數位化、智動化、智慧工廠,成功從本土企業重電設備製造商轉型為國內知名綠能系統工程統包商,更成為國際知名重電大廠。
華城指出,2023~2024年營收與獲利表現是公司成立55年來屢創新高,在天下雜誌評選為製造業成長最快前50家企業排名第16名,在資本市場更是重電業指標,無論在營收金額、電壓等級及容量都是國內重電外銷領頭羊。中華徵信所評選2024年版台灣混合500大科技業以及經營績效100「科技百強」名單,華城綜合得分91.17分,摘下首次混合科技業百強王。
華城近兩年業績受惠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釋單,加上美國許多電力公 司跨海來台採購電力級變壓器等重電設備,外銷顯著成長。
華城表示,華城董事長許邦福因任內公司市值曾抵2,167億元新高 ,累計總股東報酬率(TSR)787%,平均每季EPS達2.7元,首次入選 2024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全球繁體中文版第 五屆「台灣企業領袖100強」,就排名第40名。
華城強調,華城董事長許邦福帶領下,華城是國內電力設備產品線 最為齊全、產品品質與專業售前、售後服務皆深獲國內外電力公司及 工業用戶一致肯定與信賴,並以二級半高科技傳統產業自居,重視售 前售後服務、更重視數位化智動化智慧工廠,成功從本土企業重電設 備製造商轉型為國內知名綠能系統工程統包商,進而成為國際知名重 電大廠。
華城指出,華城2023∼2024年營收與獲利表現是公司成立55年來屢 創新高,在天下雜誌評選為製造業成長最快前50家企業排名第16名, 在資本市場更是重電業指標,無論在營收金額、電壓等級及容量都是 國內重電外銷領頭羊。中華徵信所評選2024年版台灣混合500大科技 業以及經營績效100「科技百強」名單,華城綜合得分91.17分,摘下 首次混合科技業百強王。
**公勝保經再奪《TOP5000企業排名》保險經紀業第一**
根據中華徵信所最新公布的《TOP5000企業排名》,公勝保險經紀人(股號:6028)再傳捷報,連續6年拿下「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保險經紀業第一名,更在企業經營績效混合排名中躍升至第583名,重返千大企業之列。
公勝保經2023年經營收突破30億元,每股盈餘EPS達5.96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除了摘下保經業第一的桂冠,還獲得「金融業經營績效第65名」的佳績,展現其優異的經營表現。
公勝保經總經理蔡聖威表示,在低利率環境和IFRS 17規定的挑戰下,公勝保經從2020年起積極推動業務轉型,朝著業務專業化、團隊菁英化、客群高端化三大策略方向努力。過去幾年,即使面臨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的衝擊,公勝保經依然堅持三大轉型方針,透過強化選才、完善培訓系統、提供海外獎勵旅遊計績和補助考取國際專業財顧證照等措施,成功提升團隊的專業素質和業務產能。
2023年公勝保經營收突破30億元,每股盈餘EPS達5.96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除拿下保經業第一的榮譽,也在與其他銀行、證券、保險、期貨等金融領域業的評比中獲得「金融業經營績效第65名」好成績。
公勝保經總經理蔡聖威表示,長期低利率環境,再加上為了接軌IFRS 17,保險業面臨經營上的挑戰,公勝保經自2020年開始,便積極推動業務轉型,朝業務專業化、團隊菁英化、客群高端化三大策略方針努力,即使近年遭逢新冠疫情打擊經濟、俄烏戰爭讓全球通膨失序,但公勝保經依循三大轉型方針,擴大並深化業務員培訓課程模組,專注在有效提升產值的菁英培訓計畫。
公勝保經轉型成功奠基在強化選才、培訓系統,搭配財富傳承、退休規畫的商品,並加碼海外獎勵旅遊計績,及持續補助考取外部的國際專業財顧證照。
**中華徵信揭曉百強企業 服務業躍居龍頭**
【記者李明軒台北報導】台灣服務業近年來積極轉型,終於迎來豐收!中華徵信所3日公布「2024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其中營收和獲利雙雙成長的百強企業中,服務業首次以74家勝過製造業的26家,占比高達75%,創下十年新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在「500大企業最佳經營績效」的10大企業中,服務業囊括了9席,由潤隆建設奪冠,永信建設開發、大亞創業投資等知名企業緊隨其後。服務業的強勢表現,反映了內需爆發對消費性產業的帶動效應,房地產、運輸觀光、汽車和電力等產業表現特別亮眼。
中華徵信所指出,服務業在百強企業中的占比過去十年來浮動甚大,曾低至30%,但近年來持續攀升,顯示服務業已經超越製造業,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此外,今年的百強企業中,有10家電子製造企業屬於AI供應鏈,凸顯AI技術已成為台灣電子產業成長的重要來源。中華徵信所表示,這反映了全球經濟特殊性,製造業因庫存消化和訂單遞延而表現不佳,而服務業則受惠於疫情解禁、資金投入以及政府政策扶持而強勢領先。
台灣服務業長年耕耘、積極轉型,十年終得磨成劍!全年「營收+ 獲利」雙成長的台灣百強企業,首見服務業入榜家數是製造業的1.8 5倍,占百強企業家數的75%,也創下十年新高,尤其內需爆發激勵 消費性產業大幅增長,以房地產、運輸觀光、汽車、電力等四行業最 為風光。
企業優等生模範的「500大企業最佳經營績效」,10大企業排名由 服務業的潤隆建設稱霸,本次服務業占了9席,包括永信建設開發、 大亞創業投資、文生開發,元大證券投信,和泰汽車,鈊象電子、和 平電力、玉山創業投資等8家,分別占第3名至第10名。
CRIF中華徵信所3日公布「2024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營收 與獲利雙成長的百強企業名單同步露出。CRIF指出,篩選5000大企業 中「營收+獲利」都有雙成長的100家企業,突顯出兩大特點:
一、在產業別結構上,製造業占26家,服務業則占74家,服務業入 榜家數是製造業的1.85倍之多,顯示服務業明顯強過製造業。回顧2 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期間,製造業和服務業在百強企業的占比,至 多到54%(2019,2014),最低還曾跌至30%(2021),因當時新冠 疫情重挫服務業。
二、消費性產業大幅增長,內需產業壓過出口產業。CRIF認為,恰 好反映2023年全球經濟環境的特殊性,製造業受制於庫存消化與訂單 遞延效應表現不佳,服務業則因疫情完全解禁及股市上漲帶動,再加 上台商資金投入房地產,政策上對綠電的需求也大增,帶動電力相關 產業,造就服務業強勢領先百強企業的面貌。
製造業此次入榜雙成長百強企業的10家電子製造企業,其產品都直 接或間接屬於AI供應鏈的一部份,顯示AI相關應用自去年已扮演擴大 台灣電子業成長的最重要來源。
台鋼集團榮登台灣百大企業 中華徵信認證
國內知名綜合型集團台鋼集團,於2022年榮獲中華徵信所(CRIF)評選為台灣百大集團,其產業多元化橫跨「鋼鐵」、「網通」、「化學綠能」及「健康運動」四大領域。
鋼鐵事業布局完整 一條龍電爐煉鋼
台鋼集團在鋼鐵產業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條棒線鋼鐵布局,同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電爐煉鋼業者。旗下包含「慶欣欣集團」、「春雨集團」、「榮剛集團」、「久陽集團」及「精剛集團」等五大次集團,並擁有六家股票上市櫃公司。
網通產業立足全球 打造網通新絲路
台鋼集團在網通產業以打造「全球網通新絲路」為目標,旗下包含「友訊集團」及「易通圓集團」兩大次集團。擁有六家股票掛牌公司,包含友訊、友勁、易通展、力新、聯光通,以及在印度上市的DLINKINDIA。
健康運動產業橫跨醫療、健身、運動賽事
台鋼集團在健康運動產業的發展主軸為「健康驅動大未來」,產業涵蓋保健食品、保險經紀、休閒健身、演藝文創及運動賽事等。旗下擁有台鋼足球、台鋼獵鷹、台鋼雄鷹三支職業球隊,以及「Wings Star」啦啦隊。此外,集團還持有加捷生醫、燦星旅、元勝國際及桂田文創等股票掛牌公司。
化學綠能產業表現亮眼 循環經濟邁進
在化學綠能產業方面,台鋼集團旗下的台苯公司亦為股票掛牌公司。集團致力於循環經濟營運模式,並積極參與運動及文化領域的推廣,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朝向ESG永續發展邁進。
ESG評比表現亮眼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台鋼集團旗下企業在ESG評比中屢獲佳績。例如,榮剛公司在公司治理評鑑中獲得第一級、前5%的好成績;友訊在國際評比中,ESG風險評估及治理層面都名列前茅。集團持續深耕產業,並透過運動及文化推廣帶動正向能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特殊鋼霸主福南鋼鐵 展現50年強韌實力
創立50年的福南鋼鐵深耕鋼鐵市場,提供技術服務,成為客戶的堅實夥伴。縱然全球景氣低迷,福南鋼鐵仍創造優勢,名列中華徵信所公布的2023年台灣鋼鐵業百強。其在東南亞的經營規模稱霸一方,獲得多國鋼廠的肯定。
福南鋼鐵前身為1969年成立的「建成五金行」,兄弟齊心協力,從廢鐵買賣起家。1974年正式成立「福南五金公司」,1997年更名為「福南鋼鐵公司」,積極擴展事業版圖。
福南鋼鐵董事長梁新表示,50年來與國內外鋼鐵大廠緊密合作,對鋼鐵特性和應用有豐富的經驗,滿足產業升級的需求。總經理梁傳繼強調,除了提供材料,福南鋼鐵還提供全方位服務和技術支援,讓客戶創造價值,提升競爭力。
福南鋼鐵代理銷售日本、韓國、歐洲等大型鋼廠的鋼鐵材料,並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合作,在屏東內埔廠設置倉儲物流中心,將產品銷往東南亞,邁向世界級特殊鋼供應商的目標。
保險龍頭公勝保經表現耀眼 EPS創新高
儘管壽險產業遇寒冬,公勝保險經紀人公司卻逆勢成長,2023年年度營收突破30億元,成長幅度達39%,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盈餘(EPS)也來到5.96元,刷新紀錄。
公勝保經的出色表現獲得市場肯定,連續5年被中華徵信所評鑑為保經業經營績效第一。今年公司大手筆發放現金股利每股4.5元,股利金額創新高,發放率接近76%。
近日,公勝保經舉辦表揚活動,表彰績優業務員和團隊。董事長蔡文俊表示,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保經業的「ONE」,不僅在經營指標上領先同業,更要成為同仁邁向新世代的起點。
總經理蔡聖威更宣示,公勝保經將在2026年挑戰「千人達成MDRT(美國百萬圓桌會員)」的目標,帶領團隊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展望2024年,公勝保經將持續打造專業化、菁英化的業務團隊,並培育高階業務人員,為客戶提供量身打造的幸福藍圖。
台鋼集團是國內第一個涵蓋四大產業與12大領域的綜合型集團,橫跨的產業有「鋼鐵」、「網通」、「化學綠能」與「健康運動」四大領域,旗下的行業包括碳鋼、特鋼、扣件、航太、網通、通信工程、環保、石化、生技、健康休閒、運動賽事與服務業,目前集團在國內外擁有17家股票掛牌公司。
在鋼鐵部分,目前是全球布局最完整的條棒線鋼鐵集團,也是國內最大的一貫化電爐煉鋼集團,旗下涵蓋五大次集團-「慶欣欣集團」、「春雨集團」、「榮剛集團」、「久陽集團」與「精剛集團」,並擁有6家股票上市櫃公司,包括春雨工廠(2012)、久陽精密(5011)、榮剛材料(5009)、精剛精密(1584)、沛波鋼鐵(6248)與春日機械(4544)。
網通方面,以打造全球網通新絲路為努力方向,旗下有「友訊集團」與「易通圓集團」兩大次集團,擁有全球通路與6家股票掛牌公司,包括友訊(2332)、友勁(6142)、易通展(6241)、力新(5202)、聯光通(4903)以及在印度掛牌的DLINKINDIA(533146)。
在健康運動方面,以健康驅動大未來來打造新產業鏈為發展目標,該集團目前涵蓋保健食品、保險經紀、休閒健身、演藝文創與運動賽事等。同時是國內第一個擁有「台鋼足球」、「台鋼獵鷹」與「台鋼雄鷹」3支球隊,集足球、籃球與棒球於一身,以及「Wings Star」啦啦隊的集團。健康運動集團旗下的股票掛牌公司有加捷生醫(4109)、燦星旅(2719)、元勝國際(4419)與桂田文創(4806)。在化學綠能部分的股票掛牌公司則有台苯(1310)。
2023年注資原本將倒閉的高苑科大,將其打造成南台灣智慧與永續重點發展學校,以及球隊訓練基地,並更名為「台鋼科大」做為培養可用企業所用之人才。
在ESG的國內及國外評鑑評比中,台鋼集團旗下公司有著亮眼的表現。例如榮剛公司在111年度公司治理獲評為公司治理評鑑第一級、前5%。友訊在Sustainalytics ESG風險評估結果,在全球受評的1.5萬多家企業中,排名前5%;而在FTSE Russell ESG評鑑中,友訊也在治理層面拿下滿分的好成績。
台鋼集團深耕產業時同時也朝著循環經濟營運模式持續努力,並積極參與運動、文化領域帶動正向能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朝ESG永續發展目標前進。
福南鋼鐵於1969年草創,前身為「建成五金行」。當時台灣百廢待舉,梁家四兄弟-大哥梁傳福、二哥梁江南、三哥梁新、四弟梁傳繼,兄弟同心、胼手胝足,以買賣廢鐵、鐵花及廢五金為主,並以載貨用腳踏車及馬達三輪車作為運輸工具,閒暇時還幫人載西瓜及進口廢五金用品等逐步起家,1974年正式成立「福南五金公司」,1979年擴大營業,遷移至高雄漢口街。在不斷堅持努力下,1986年於高雄灣興街購置600坪土地,興建中型廠房;1997年更名「福南鋼鐵公司」,成立高雄灣興廠、高雄小港臨海廠、桃園林口營業所;2008年因應業務不斷擴張需求,於屏東內埔工業區購買6,000坪土地與廠房,除有北、中、南營運據點外,並將服務觸角擴及到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等海外地區。
福南鋼鐵董事長梁新表示,福南深耕鋼鐵市場近50年,與國內外知名鋼鐵大廠維持緊密合作關係,對於鋼鐵材料特性的掌握,以及產業應用,累積豐富的技術能力與經驗,藉以因應產業不斷的產業升級需求。
梁新強調,資訊發達的AI時代,面對的是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單一產品已無競爭力,除了產品要應用廣泛外,相關技術服務也相當重要。福南鋼鐵的產品可應用於陸海空領域,包括航太、軍工(戰車)、船舶等,用專業、技術服務客戶,創造自我價值,才能強化競爭力。
總經理梁傳繼指出,福南不僅提供材料,更負責供應技術及全方位的服務,對於鋼鐵產品相關的技術與應用也緊跟潮流腳步,並出版JIS鋼鐵、非鐵金屬專業手冊,希望以更完善的全方位服務,俾能取得客戶永恆的信賴。客戶樂,而福南鋼鐵全體更樂。
福南是日本JFE鋼鐵株式會社台灣授權代理、德國thyssenkrupp蒂森克虜伯台灣總代理、歐洲鋼鐵廠,並代理銷售日本(大同、神戶、山陽、三菱、愛知、合同、日本製鋼廠等)、韓國(世亞特殊鋼)、浦項 、中國大陸及台灣(中鋼、榮剛、豐興鋼鐵)等國家重量級鋼廠的鋼鐵材料;更跨足於國際市場,與德國2009年thyssenkrupp蒂森克虜伯合作,在屏東縣內埔廠設置倉儲物流中心,將產品銷售到東南亞,致力邁向世界級的特殊鋼供應商。
公勝保經日前舉辦「2024 ONE超越世代、聚勢未來業務表揚大會」,表彰業績優異的業務尖兵與業務體系、單位,現場匯集近千人一起同享高光榮耀。董事長蔡文俊表示,今年將活動主軸聚焦於「ONE」,不僅代表公勝各項經營指標第一,也是公勝31周年邁向下個世代的新起點;總經理蔡聖威更宣示2026年挑戰千人達成MDRT的目標,矢志帶領全體夥伴,一起開創未來的全新扉頁。
展望2024年,公勝保經期許持續力行Action for Future,以行動開創未來,培植高端化、專業化與菁英化的業務團隊,打造客戶專屬的幸福藍圖。
台灣金融市場再傳佳音!知名金融服務公司元大期貨(6023)近期董事會通過股利政策,決定每股配發5元現金股利,基於2月27日收盤均價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約7.9%。該公司去年度稅後淨利達18.53億元,每股純益(EPS)更是創下歷年新高,達6.39元,顯示元大期貨以穩健的營運表現,堅定守護股東與客戶的資產。 元大期貨不僅內外期權市場佔領領先,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與CME、JPX、SGX、HKEX、EUREX等全球主要交易所緊密合作,提供跨國無時差、不間斷的交易服務,並涵蓋全球16個交易所的商品品種。該公司還提供完整的研究報告,幫助交易人掌握即時市場商品訊息,滿足交易人多元化的需求。 在面對全球市場波動與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元大期貨積極應對,今年1月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稅前損益達2.01億元,獲利表現領先同業,各項指標穩坐市場之冠。在追求營運績效的同時,元大期貨也非常重視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榮獲2022年金管會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排名前25%」,並連續九年獲得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5%」,以及連續十年榮獲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期貨公司第一名」等殊榮。
元大期貨致力提供優質的服務與產品,除國內、外期權市占領先外,更積極拓展外期市場,與CME、JPX、SGX、HKEX、EUREX等各大交易所緊密合作,除涵蓋全球16個交易所商品品種,提供跨國無時差、不間斷的交易服務,完整的研究報告,引領交易人掌握即時市場商品訊息,滿足交易人多樣化需求。
面對通膨問題未解、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市場對於聯準會(Fed)的降息預期一延再延,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等因素,今年金融市場波動可能加劇,元大期貨積極應對全球市場變化,全力提升業務獲利動能,在今年1月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布,元大期貨稅前損益2.01億元,獲利持續領先同業,各項指標穩坐市場之冠。
力求營運績效的同時,亦高度重視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元大期貨榮獲2022年金管會公平待客原則評核「排名前25%」;連續九年獲得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5%」,連續十年榮獲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期貨公司第一名」等殊榮。
台灣製業庫存水位持續關注,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盤點揭示上市櫃公司去庫存速度緩慢,實際情況比預期更為複雜。去年上市櫃公司存貨金額逐季上升,第四季雖然有所下降,但整體仍高於第一季。CRIF總編輯劉任提醒,第二季可能見到最低點,企業須保持謹慎態度。上市櫃公司去庫存速度緩慢,要降至2021年第四季水平,需時至今年第三季。劉任強調,台灣需重視供應鏈去庫存速度,並對全球貿易成長率降低保持警覺。
CRIF總編輯劉任表示,雖然這是最壞的評估,不過今年第二季是否 為上市櫃公司存貨的最低點,企業都應該保守看待,以做好相對的準 備。
全體上市櫃公司去年四個季度的存貨金額,根據CRIF資料庫統計, 自第一季到第四季分別為7兆2,119.12億元、7兆5,191.41億元、7兆 6,689.12億元及7兆3,565.19億元。顯示上市櫃公司當年的存貨高峰 落在第三季,第四季較第三季減幅4.07%,但實際上仍然比第一季來 得高。
CRIF研究團隊提醒,去年第四季上市櫃公司雖有62.72%公司存貨 金額下降,但下降達10%以上公司,只占全體上市櫃公司29.38%, 下降30%以上的更只剩3.59%,反而有37.28%存貨金額不減反增。 合計存貨金額增幅逾10%的公司占13.41%。
CRIF研究團隊以今年前兩季上市櫃公司總營收預估衰退趨勢來看, 估計第一季庫存消化,應比去年第四季來得低。CRIF分析,上市櫃公 司要把庫存總金額下降至2021年第四季的6兆5,325.73億元之下,至 少需要兩季時間,也就是要到今年第三季;如果要降至2020年第四季 的5兆671.4億元水位,則需一年半左右。
CRIF警示台灣要注意供應鏈去庫存速度,可能比預估時間更長。劉 任指出,台灣應嚴正看待今年全球商品貿易成長率恐遠低於2008年金 融海嘯以來年平均成長率2.6%,對出口影響不該輕忽。
中華徵信所統計,截至去年第三季,國巨轉投資基美(KEMET)、 普思(Pulse)成績斐然,收益分別達169.76億元、28.81億元,合計 國巨投資美國收益將近200億元,在1,022家上市櫃公司投資的美國子 公司中脫穎而出,高居第一。
其中,高階零組件廠普思已經連續四年入榜,而轉投資基美(元件 銷售)的收益更以104.71億元奪冠。
布局高階產品有成,國巨2022年前三季稅後純益達186億元,以減 資後股本計算,每股稅後純益達44.5元,在IT、消費性電子應用疲弱 不振的利空環境下,基美、普思高階領域布局的成功經驗,也替國巨 今年在高階感測元件的布局注入一劑強心針。
國巨8日也公告2月營收,達85.88億元,暫時揮別年、月雙減,月 增幅1%,累計國巨今年前二月營收為170.9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12.4%。
國巨表示,2月份合併營收較上月增加,主要是當月的工作天數回 升,然而供應鏈的庫存及終端需求仍持續調整中。
國巨強調,由於整體市場供需、全球通膨及國際局勢等大環境的不 確定性因素仍高,公司將會密切關注市場狀況,審慎應對業績及營運 展望。
CRIF統計973家上市公司(含KY股)的11月單月營收以及前11月累 計營收表現,顯示11月營收表現較10月衰退的家數為460家,占全體 上市公司近5成(47.28%);11月營收表現較2021年同期衰退的家數 則多達577家,占全體上市公司接近6成(59.3%)。
CRIF提醒,眾多上市公司中,有165家營收同時出現「三衰」:一 、11月營收較10月衰退;二、較去年同月營收衰退;三、累計前11月 營收衰退。
從「三衰」企業各別產業面分析,以電子零組件業占有22家為最多 ,其次是半導體業的18家,第三則是其他電子業的12家,這三大類產 業在165家持續衰退的上市公司合計比重達31.51%。此外,再加上金 融保險業及建材營造業,形成五大「慘」業,在165家持續衰退的上 市公司所占比重則升高到44.84%。
CRIF總編輯劉任指出,今年下半年上市公司營收表現持續疲弱,就 各家衰退情況來看,10月應該是單月衰退的高峰,11月有出現緩和的 跡象,「但這種緩和的跡象,有可能只是一時」。
CRIF認為,美國聯準會今年以來持續大幅升息,已造成美國企業的 借款利息支出加重、營運資金吃緊,對營運保持保守的態度;而美國 銀行體系亦因持續升息因素,帶動更多市場資金回歸流到銀行體系, 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壓力,也使美國上市企業籌資不易,進一步對美 國步入經濟衰退形成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