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電視公司新聞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近期面臨一項緊迫的問題,由於委員數目不足,導致包括台視、中視、華視等「老三台」在內的無線電視與廣播電台等37家事業的執照換發陷入僵局。NCC發言人黃文哲指出,廣電執照的換發必須經過委員會議的審議與決議,但目前NCC委員總額未達到法定人數,無法對換照案做出決定。
黃文哲強調,若6月底前無法確保足夠委員參與審查,這37家事業將被迫「無照」運作,對於頻道業者來說,這將是極大的權益損害。無線四台的停播,更可能影響偏遠地區民眾的收視權益。由於衛廣法和無廣法相關規定,這些頻道與電台無法取得臨時執照,影響範圍廣泛。
其中,MTV台與Nick.jr台兩家頻道的執照已於3月7日屆期,NCC已於2月20日邀集學者專家進行討論,尋求相關因應之道。NCC自去年12月起,由代理主委翁柏宗代理主委職位,但由於組織法條文修正,翁柏宗已卸任。目前NCC僅能開展諮詢會議,104項需要委員會層級審查的業務無法進行,包括頻道與廣播電台的換照。
NCC統計,受影響的37家事業中,包括台視、中視、華視及公視CH26等無線電視事業,以及八家衛廣事業(包含九個頻道)和25家無線廣播事業(如警廣、中廣、台北電台、高雄電台等)。無線電視對於偏鄉及弱勢民眾來說是重要的收視管道,無線廣播則包括多家公營廣播電臺,對於社會治安、交通秩序等具有重要功能。若執照無法順利換發,將對公共利益造成嚴重影響。
對此,NCC發言人黃文哲坦言,廣電執照屆期換發須經委員會議審議並決議,NCC委員總額未過半,無法作成換照與否之決議。
黃文哲表示,若在6月底仍無法有足夠的委員審查換照,37家業者被迫「無照」必須停止發送內容,對頻道業者權益影響很大,甚至無線四台如果停播,也影響偏鄉民眾收視權益。
且因衛廣法和無廣法相關規定,頻道與電台業者無法取得臨時執照,因影響太大,甚至有MTV台與Nick.jr台兩家頻道執照3月7日就將屆期,NCC將在2月20日邀集學者專家,討論相關因應之道。
NCC自去年12月起代理主委翁柏宗因組織法條文修正後卸任,委員會剩下三位委員、人數不過半,行政院遲遲沒有提出新提名名單,原有的提名名單也沒有排進立法院審查程序。
目前NCC每周僅能開諮詢會議,有104項需要委員會層級審查的業務無法進行,包括頻道、電台的換照在內。
NCC統計,目前受影響的四家無線電視事業包括台視、中視、華視及公視CH26、八家衛廣事業(包含九個頻道)及25家無線廣播事業(包含警廣、中廣、台北、高雄、復興、教育廣播電台等),共37家事業執照屆期換發案受到影響。
其中,無線電視可供民眾免費收視,為偏鄉及弱勢民眾主要收視管道;在無線廣播部分,有數家公營廣播電臺包括警察廣播電台、教育電台、復興電台、臺北電台、高雄電台等也將受到影響,例如警廣具維護社會治安、改善交通秩序等功能,倘執照屆期無法換發,將嚴重影響公共利益。
中天下架後,隨即有線電視系統台陸續送進替補52頻道(原中天頻 道)申請案,包括中嘉系統12家業者申請由寰宇新聞替補、大豐系統 3家及TBC系統台5家業者隨後申請由CNN替補、嘉義世新及國聲則申請 以FRANCE 24替代,但最後都被NCC給打了回票。
最後,中嘉率先改以華視替代寰宇,加上其他系統台相繼更改為華 視上架52台,NCC才於2021年6月、2022年3月分別通過23家系統台、 及3家系統台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替補52頻道案。加上2022年底通過 凱擘、台固等共20系統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替補52頻道申請案,合計 華視新聞資訊台目前在52頻道市占率達73.3%。
反觀,洄瀾及北都數位等9家有線系統台申請以台視新聞台替補52 頻道,卻從2022年4月向NCC遞件申請,一直至今年4月中才首度排入 委員會審查,但NCC委員會議仍裁定「續行審議」,拖延一年之久至 今沒有定案。
NCC撤銷了中天新聞台,卻在2022年發出十年來第一張電視新聞台 執照給鏡電視,且完全無視鏡電視相繼爆出股東帳目不清、賄賂前N CC官員、在海外設立分公司自肥、陳耀祥被檢舉護航鏡電視取得執照 等諸多爭議,傳出近期鏡電視上架至32個系統台在86頻道上架的審查 案即將闖關成功。
NCC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但依法不能對頻道上架「行使」建議權, 但陳耀祥卻在撤銷中天電視新聞台52頻道當天公開「建議」給「給公 廣集團一個機會」,在業界人士看來,NCC依法可以行使監督權及審 查權,卻不應介入頻道上架、甚至連建議都不行。
NCC速審系統台申請華視替補52台,卻拖延以台視替補52台的申請 案,鏡電視諸多爭議,卻擬闖關發照,種種作為,不得不提醒NCC, 身為獨立機關,應謹守獨立機關應有的風範,不應淪為政治打手。
今年是阿根廷名將梅西、葡萄牙C羅參加世足賽的最後一役,加上 巴西內馬爾、法國盧卡斯等多名知名球員參賽,長達近一個月賽事將 讓球迷情緒沸騰。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以及愛爾達的ELTA.TV, 共將提供64場全程賽事轉播,華視則從16強之後加入賽事轉播行列、 加上轉播主辦國出戰的場次合計約22場。
世足賽相關世足賽商機湧現,業者分析,商機來自三個部份,一, 帶動中華電及愛爾達的OTT用戶大幅成長,中華電信Hami Video官網 訂閱大禮包,祭出特斯拉電動車抽獎,估賽程將新增20萬Hami Vide o用戶,更勝東奧期間的19萬用戶。二,廣告收益大爆發,目前吸引 飲料、速食業者委刊廣告,預期賽事進入16強之爭後,委刊廠商將急 劇增加。
三,趕搭世足賽,帶動一波寬頻上網、5G用申裝潮。中華電信網路 門市祭出申辦5G、寬頻上網贈送可口可樂2022限定版,遠傳與vivo合 作5G 799方案、世足賽指定手機vivo V250元起及friDay影音免費看 半年。
國內各影視平台業者相繼祭出世足優惠資費攬客,中華電信HamiV ideo第一台及第二台將提供免費賽事轉播,但賽程將不時穿插廣告, 至於高畫質的轉播則需付費訂閱、Hami Video月付149元看飽整個賽 程、MOD+Hami Video的149方案、及299元看90天,但都不提供AR轉播 服務,Hami Video 888方案則有150天觀看期及AR轉播服務,ELTA.T V祭出48折的429元一季方案。
另外,華視前一陣子「出包」事件至今未做出懲處,反觀2019年中 天新聞台報導台南市立委補選選情,一則「鳳凰展翅雲」新聞遭NCC 以不到一個月時間快速做出裁罰決議,中天新聞台後來還遭撤照,外 界批NCC「護」華「拖」台。
根據NCC最新統計,華視錯誤訊息與誤植內容件數累計達十件共36 個申訴案,除了跑馬出現戰爭防災錯誤訊息,還將行政院長蘇貞昌職 銜誤植為總統、美國職棒看華視將白襪及雙城隊徽錯置,新聞搶先報 1萬181確診案例誤植為1,181萬例、蔡英文總統誤植為蔡EE、將前副 總統陳建仁誤植為「美副總統」、 預告標題將曹興誠誤植為曾興誠 、將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誤植為副局長等。
NCC最新統計,已核准並以華視替補52台的有線電視系統台共26家 系統,包括中嘉旗下12家系統台、台數科旗下五個系統台,以及聯維 、寶福等七家獨立系統台,加總戶數186萬6,050戶,占比39.5%。申 請以華視新聞資訊台替補52台、正在審議中的,包括凱擘旗下12家系 統台、台媒旗下五家系統台及大新店等獨立系統台,加總訂戶數159 萬2,485。申請以台視新聞台替補52台且正在審議中的包括洄瀾、北 都等九家獨立系統台,總訂戶數33萬5,698戶。
尚未提出52頻道替補申請的業者共九家,包括台灣寬頻(TBC)旗 下五家系統台、大豐電旗下三家系統台、名城獨立系統台。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有關華視製播出包涉及違規部分 ,已提交廣播電視節目內容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至於52台替補頻道 部分,各縣市政府意見已回報,將在委員會議討論。
近年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要下架頻道或者是移動頻道位置,非常困難,也引發不少爭議,例如凱擘想要將寰宇新聞移前取代壹電視新聞台,TBC想要下架民視之類的案例,最終都是「動彈不得」,所以有線電視業者只能拿著「萬年不變的頻道表」,跟內容多變的OTT業者競爭,猛吞敗仗,慘遭剪線。
但去年中NCC快速通過南國有線電視系統移頻案,現在三立財經新聞登上48頻位,這幾乎是近年「萬年不變的頻道表」下最成功的移頻案,各界驚訝不已,更讚嘆於林崑海的影響力。
中嘉數位在22日發布重大新聞,總經理揭朝華宣布請辭,這一決定讓業界不無驚詫。由於NCC剛於3月31日批准中嘉數位旗下多個系統台申請華視資訊台,並於4月19日正式上線,揭朝華的請辭時機顯得特別敏感。不過,中嘉數位表示,揭朝華因個人生涯規劃,將於4月30日正式卸任總經理職位。 中嘉董事長郭冠群對此異動表示關注,並親自召集一級主管團隊宣布此一消息。郭冠群對揭朝華過去兩年多來在公司的貢獻表示感謝,並稱讚他自2018年底加入中嘉以來,肩負著承先啟後的重任,帶領公司完成品牌再造,推出全新的Home+品牌及企業願景。 揭朝華在任總經理期間,成功將中嘉從一家以有線電視為主的公司轉型為以寬頻網路為核心的數位科技公司。他推出的Home+ tv 4K高畫質智慧電視機上盒,以及率先推出100% 1Gbps網速覆蓋率的寬頻服務,都讓中嘉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兩年來,中嘉寬頻用戶數量大幅成長。 揭朝華在業界擁有豐富的經驗,曾先後擔任台灣大哥大技術長、凱擘有線電視技術長、台灣固網副總、台固媒體副總等職位,並在兩大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及凱擘擔任要職。這些經歷讓他成為業界少見的兼具固網、行動、有線電視經驗的專業經理人。
由於NCC剛於3月31日通過中嘉數位旗下12個系統台以及聯維、寶福 、南國三個獨立系統申請華視資訊台遞補52頻道,並已於4月19日正 式上架,揭朝華此時請辭中嘉總座,時機敏感,引發業界諸多連想。
中嘉表示,揭朝華因個人生涯規劃,將於2021年4月30日卸任總經 理一職。
針對此次異動,中嘉董事長郭冠群親自召集一級主管宣布此一訊息 ,郭冠群表示,揭朝華在2018年底新股東入主中嘉時加入團隊,肩負 承先啟後的重要責任,兩年多來,成果斐然,表達感謝之意。
揭朝華任職中嘉總經理期間,完成中嘉品牌再造,推出全新的Hom e+品牌及企業願景,從原本有線電視為主的思維,轉型為以寬頻網路 為骨幹的數位科技公司。產品面則推出Home+ tv 4K高畫質智慧電視 機上盒,在寬頻服務上,率先推出100% 1Gbps網速覆蓋率,兩年來 寬頻用戶大幅成長。
揭朝華曾擔任台灣大哥大技術長、凱擘有線電視技術長、台灣固網 副總、台固媒體副總,是業界少見兼具固網、行動、有線電視經驗的 專業經理人,亦同時在國內兩大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及凱擘擔任要職 ,經歷及經驗都相當豐富。
台灣新聞記者/台北報導
就在去年底中天電視台52頻道被迫撤照後,台灣媒體界終於迎來了一個重要轉折點。根據NCC委員會議於31日的決議,中嘉旗下系統台及聯維、寶福、南國3家獨立系統商,共計15家系統業者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遞補上架52頻道,這是首次補充52頻道的案例,影響收視戶數約達124.5萬。
然而,這一決議過程中,NCC以行政指導方式要求華視新聞資訊台更改營運計畫書,並落實承諾方式通過,這在過去並無先例。華視面臨嚴重的財務虧損,營運狀況居於無線電視台之末,營運計畫書尚未變更核准通過即允許華視上架,這也讓外界質疑NCC「護駕」華視。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未來頻道上下架若有利害關係人到會陳述並表達更多承諾,NCC將以行政指導要求更改營運計畫書。而華視案確實開了第一例,但以後所有案例將一體適用,不會差別待遇。
對於外界關於華視人力、財力及製播新聞節目能力的質疑,翁柏宗回應,華視現有約160位員工,承諾第一年新增197位,三年內擴增至400位,並承諾三至四年後達到當年度轉虧為盈。
NCC表示,華視上架52台一案將在華視收到許可函後,中嘉等系統台以跑馬燈方式公告五天,即正式上架至中嘉等15個系統台。
同時,台視對於NCC在處理華視新聞資訊台上架52頻道申請案與台視新聞台移頻申請案上的差別待遇表示關注。台視呼籲NCC在一致性、公平性的原則下,儘速秉公處理台視新聞台移頻52頻道申請案。
國通傳播委員會(NCC)昨天(31日)傳出重大消息,中嘉集團旗下的吉隆等12家系統台,加上聯維、寶福及南國等共15家,成功申請以華視新聞資訊台新增和遞補52頻位,讓華視收視戶數達到124.5萬戶。這次NCC的決定,讓華視在財務、人力和節目製作等方面,都迎來了一線希望。 不過,這次NCC對華視的批准並非毫無條件,對於華視目前財務虧損、人力不足,以及尚未變更事業計畫書的狀況,NCC僅表示會進行「行政指導」,要求華視補交變更的事業計畫書。NCC強調,華視上架和變更計畫書是兩回事,他們會全力「保駕」華視成功上架52頻道。 NCC官員也透露,華視新聞資訊台依法符合上架系統台的條件,即使不送新的事業計畫書,也不算違法播出。但之所以要求華視變更計畫書,是因為華視自己提出了改善財務、增加人力和自製節目的計畫,這些將成為NCC未來對華視進行「行政指導」的依據。 根據NCC的資料,華視預計在2023年達到獲利,並計劃在第一年增加197人,三年內員工數目達到400人。但業界人士對華視的計畫書表示擔憂,認為財務規劃過度依賴公部門的援助,尤其是公視基金會的捐款。由於公視自身經費也緊張,甚至要賣節目給華視來獲取經費,這讓華視的未來變得充滿變數。 此外,有市場傳聞指出,華視可能會從公視直接調度人力來補強新聞部的人手不足。但NCC已經明確回應,華視已經表態不會利用公視的人力來填補這個缺口。
但是該案最後是由NCC以行政指導方式要求華視新聞資訊台更改營運計畫書、落實承諾方式通過,這在過去並無先例,加上華視財務嚴重虧損、營運居幾家無線電視台之末,而營運計畫書尚未變更核准通過即允許華視上架亦前所未見,外界質疑NCC「護駕」。
針對外界質疑華視是「先上架、再變更營運計畫即可」,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表示,以後頻道上下架若有利害關係人到會(NCC)陳述,並表達更多承諾而更改營運計畫書,NCC將以行政指導要求更改營運計畫,而華視案確實開了第一例,但以後所有案例將一體適用,不會差別待遇。
至於各界質疑華視人力、財力及製播新聞及節目能力部份,翁柏宗回應,華視現有約160位員工,承諾第一年新增197位,三年內擴增至400位,另外,亦承諾三∼四年後達到當年度轉虧為盈。
NCC表示,華視上架52台一案,將在華視收到NCC許可函後,中嘉等系統台以跑馬燈方式公告五天,即正式上架至中嘉等15個系統台。
由於北都及台固等系統台申請上架台視至52台尚未審查,台視31日發表聲明,呼籲NCC在一致性、公平性的原則下,儘速秉公處理台視新聞台移頻52頻道申請案,台視表示,中嘉2月8日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上架52頻道,NCC於31日通過申請案,反觀北都、全國等9家有線電視系統於2月22日起申請將台視新聞台移頻至52台,迄今已近一個半月,地方政府意見也均回覆NCC,卻仍未見台視新聞台移頻申請案排入委員會進行審核。此外,台固系統亦於3月19日向NCC提出申請,迄今也已近兩週,質疑NCC差別待遇。
不過,對於華視財務嚴重虧損、人力不足、沒有變更事業計畫書,NCC僅表示會「行政指導」要求華視補交變更的事業計畫書,強調「上架歸上架、變更歸變更」,全力「保駕」通過華視上架52台。
NCC官員坦言,華視新聞資訊台依法符合上架系統台的條件,即使不送新的事業計畫書,「不算違法播出」。之所以要求變更計畫書,是因為華視主動提出要改善財務、增加人力和自製節目,NCC列為未來「行政指導」的項目。根據NCC資料,華視表示,將在2023年達到獲利,同時增加人力,第一年就要增加197人,三年內員工數達到400人。
但業界人士指出,華視計畫書「如常」、財務規劃強調「公部門奧援」,也就是等公視基金會捐款補助華視,但公視自己經費都不夠,還要賣節目給華視獲取經費。另外,市場傳出,華視可能會從公視直接調度人力補足新聞部人手,不過,NCC回應,華視已表態「不會」用公視人力填補缺口。
中華電視新聞頻道將成為黃金新聞頻道「52台」的新主戶!最近,有線電視頻道換戶的消息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矚目。去年底,中嘉有線電視率先申請頻道變更,但最後卻突然撤件,讓人們對52台的未來充滿好奇。不過,現在市場傳出新的消息,中嘉計劃與華視簽約代理,並將重新申請頻道變更,讓華視新聞頻道遞補上52台。 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的表示,中嘉確實已經撤回了頻道變更的申請。中嘉方面也確認了這一消息,並表示撤回的原因是原先的代理合約時間將到期,雖然雙方努力洽談,但還是感到合作前景不太樂觀。對於中嘉(旗下全球)作為頻道代理商來說,52台的長期空置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雖然中嘉撤回了申請,但並未放棄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目前,中嘉正與華視新聞等新聞頻道進行洽談,但還沒有確定的簽約時間。一旦簽約完成,將會再次向NCC申請頻道變更。 公視代理總經理徐秋華表示,由於華視新聞上架有線電視事宜條件變更,華視召開了臨時董事會,並通過了與中嘉的洽談事宜。華視則表示,已經與系統業者積極洽談,並獲得董事會通過的合作案,但具體內容和時間保密。 消息人士透露,黃金新聞頻道「52台」的廣告收入一年可達8億至10億元,就算打折扣也有3億至5億元,因此成為各新聞頻道爭搶的目標。更有頻道業者為了爭取上架,甚至開出了每戶2元的上架費。過去,新聞頻道上架是由平台業者支付版權費給頻道業者,但此次因為競爭激烈,變成了頻道業者付費上架,這是史無前例的情況。 華視董事會原本並不同意華視新聞台透過支付上架費的方式爭取上架,但在新的經營規劃案報告後,董事會同意了這一方案,並與中嘉進行洽談。
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表示,中嘉確實已撤件頻道變更申請案。中嘉也證實已經撤件,主因當初代理議定時間差不多到期,經過雙方努力洽談跟合作,仍感到不太有希望,而52台頻位長期空著,對於身為頻道代理商的中嘉(旗下全球)壓力很大。
中嘉表示,撤件後持續與華視新聞等新聞頻道洽談,但還有沒有明確的簽約時間,目前仍在洽談中,在確定簽約後,才會送件NCC申請頻道變更。其他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也密切觀察中嘉換頻後續。
公視代理總經理徐秋華表示,近期因華視新聞上架有線電視事宜條件有變更,因此華視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與中嘉洽談事宜。
華視表示,經過和系統業者積極洽談,華視董事會通過和中嘉的合作案,但基於商業機密,具體合作內容和時間無法對外說明。
消息人士指出,由於黃金新聞頻位「52台」一年廣告收入高達8億至10億元,就算打折扣也有3億至5億元,成為各新聞頻道爭搶的黃金頻位,更有頻道業者開出上架費每戶2元的價碼,力拚上架。過去新聞頻道上架有線電視平台,是由平台業者支付頻道版權費給頻道業者,此次因為競爭激烈,改由頻道業者付費上架有線電視,成史上第一遭。
據了解,華視董事會本來不同意華視新聞台透過支付上架費方式爭取上頻,但近期計畫有變,在向董事會報告新的經營規劃案後,董事會同意以上架費與中嘉洽談上架。
台灣傳媒界近期沸沸揚揚的52頻道變更風波,讓許多觀眾和業界人士都感到關注。這次事件的主角當然是中華電視,不過,事情並非單純。中嘉旗下的全球科技曾試圖將52頻道變更為寰宇新聞台,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還被傳出府方要求放華視的說法,讓總統府也出來否認有干預。這場戲碼中,公廣集團和華視都覺得自己有資格接手,但面對商業條件和政治力量的拉扯,錢似乎更實在。
據業界人士分析,MSO們擔心觸及政治紅線,因此52頻道可能會空一陣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雖然強調要保障消費者權益,並鼓勵系統台及時送件變更頻道,但對於台灣寬頻通訊和大豐有線提出將52頻道變更為CNN的計畫,NCC卻選擇不置可否,反而強調要聽取地方政府的意見。這讓人不禁質疑,52頻道的變更是否真的那麼簡單。
在這場混亂中,最大的MSO凱擘和台灣大都保持觀望態度。業界普遍認為,要看到底政治風向如何,再決定是否與市場機制配合。這一切,都讓人對52頻道的未來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不過,兩難的是,主委陳耀祥已經喊話「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華視與公視也覺得當仁不讓,但「商業條件」與政治力相比,錢更加現實。業界人士評估,MSO深恐踩到政治紅線,52頻道恐怕真要空一陣子。
業界人士指出,先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擔心52頻道空出來會影響消費者權益,還強調系統台要變更頻道的話可以快點送件,以免影響明年正常播出。但是最近送件的台灣寬頻通訊和大豐有線提出要將52頻道變更為CNN,結果NCC除了不置可否外,還一再強調「要問地方政府意見」。
雖然NCC表示,這是照正常程序來。但NCC已經連「系統台空頻暫時可以不罰款」都說出來,52頻道恐怕並非「有理想」就可以隨便換。
最大的MSO凱擘與台灣大處於觀望態度。業界認為,要先看政治風向,再看能不能與市場機制「配合」。
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運作近十年後,媒體因為商業化整併趨勢,出現企業有意投資媒體的現象,但國內大型企業多為上市櫃公司,不可避免政府四大基金投資,不少企業因此必須婉轉迴避;另一方面則成為不少業者「卡」對手的武器。2015年底通過廣電三法修正案部分條文,黨政軍條款仍被擱置。
華視併入公廣集團後,受限該集團廣告限制,八年已經累積虧損達25億元,活化華視資產成為當務之急。
今年7月中,公廣集團董事會表決通過將拆舊大樓改為影視旅館,被外界批評為「不務正業」,洪孟啟昨針對此事表示,華視要做的不是開發,而是發展,不應違背華視的本業與專業,若未來華視成為「包租公」,對華視將是損失。他指出,現在全國廣告收入,無線電視台占10%,有線台占超過20%,其餘廣告都投放網路,電視應該結合網路行銷。
洪孟啟說,現在有不少從事農業復甦者及小農,只能靠地方農會,每星期到固定地方展售農特產品,華視可成立小農特產台,與社區營造及農委會合作,讓華視成為全國小農行銷平台,由文化部協助整合農委會、原民會、觀光局等資源,並結合網路行銷,讓產品可行銷至台灣以外的地方。
他也指出,現在傾向讓華視未來能基於本業成為「影視中心」,在此培養訓練人才,讓學生有實際操作的地方,並與現在的租賃結合,多管齊下找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