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揚公司新聞
劍揚(IDTI)昨(11)日發表內嵌光學式手指觸控技術發表
會,董事長錢正治表示,劍揚觸控技術具備成本便宜、無產能限
制、無尺寸限制等優點,預計農曆春節後將21.5吋產品送樣予系
統大廠認證,第3季量產。
錢正治表示,現在面板大廠友達、奇美、三星、LG等都在布
局內嵌觸控技術,劍揚的技術是全球第一個尺寸最大,並導入量
產的內嵌光學式手指觸控面板。
劍揚目前實收資本額達4.8億元,員工人數約達50人,主要產
品包括內嵌光學式觸控控制IC及其解決方案,2006年推出5吋內嵌
光學式觸控螢幕,2009年再推出21.5吋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並導
入量產。
不過錢正治表示,由於前一代21.5吋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
必須用筆式輸入或雷射輸入,因此該產品未明顯放量出貨。
不同於友達旗下的達虹,錢正治解釋,公司開發新一代內嵌
手指式光學觸控技術解決方案使用LCD標準製程量產,TFT-LCD廠
商使用現有產能、調整光罩製程即可生產,不用額外投資龐大的
資本支出「等於有多少TFT-LCD面板產能、就可以生產多少劍揚
的內嵌光學式手指觸控面板,量產尺寸可從1吋到100吋。」
會,董事長錢正治表示,劍揚觸控技術具備成本便宜、無產能限
制、無尺寸限制等優點,預計農曆春節後將21.5吋產品送樣予系
統大廠認證,第3季量產。
錢正治表示,現在面板大廠友達、奇美、三星、LG等都在布
局內嵌觸控技術,劍揚的技術是全球第一個尺寸最大,並導入量
產的內嵌光學式手指觸控面板。
劍揚目前實收資本額達4.8億元,員工人數約達50人,主要產
品包括內嵌光學式觸控控制IC及其解決方案,2006年推出5吋內嵌
光學式觸控螢幕,2009年再推出21.5吋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並導
入量產。
不過錢正治表示,由於前一代21.5吋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
必須用筆式輸入或雷射輸入,因此該產品未明顯放量出貨。
不同於友達旗下的達虹,錢正治解釋,公司開發新一代內嵌
手指式光學觸控技術解決方案使用LCD標準製程量產,TFT-LCD廠
商使用現有產能、調整光罩製程即可生產,不用額外投資龐大的
資本支出「等於有多少TFT-LCD面板產能、就可以生產多少劍揚
的內嵌光學式手指觸控面板,量產尺寸可從1吋到100吋。」
內嵌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idti)推出目前全球最大高畫質(Full HD)
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液晶螢幕,特有之光學內嵌面板不但可進行
21.5吋大螢幕之多點觸控(Multi-touch),亦同時兼具防誤觸(Palm-
rejection)技術,突破多點觸控應用瓶頸。
更重要的是光學內嵌式技術之先天優勢,免除了額外搭載外掛套
件之成本,讓終端價格更加平易近人,也可望加速拓展光學內嵌
式觸控面板之普及度。劍揚表示,劍揚是國內少數專精於光學內
嵌式觸控技術之領導廠商,而此次推出目前全球最大尺寸的高畫
質觸控面板,不但延續從Windows7、今年度消費性電子展(CES)以
來一般消費大眾對多點觸控與數位生活的無限想像,也重新定義
數位工作,成為提振工作效率之最佳幫手。
劍揚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液晶螢幕,多點觸控與防誤觸技術的人
性化設計、高畫質顯像面板、光筆書寫,螢幕可隨閱讀習慣調整
傾斜角度,以及市場上最親切的價格優勢,在台灣作為上市首站
後,預估今年在全球的出貨量達500萬台。
內嵌光學式技術開花結果,劍揚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液晶螢幕,
防誤觸技術打造多點觸控應用新標竿,由劍揚研發之獨家光學內
嵌式技術,乃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液晶顯示器(LCD)面板之Array基
板上,並可應用在目前最大之21.5吋螢幕上。為了避免人工造成
的誤觸、誤判,劍揚也貼心的開發出防誤觸技術,讓手腕能輕鬆
置放在螢幕上進行操作。
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液晶螢幕,特有之光學內嵌面板不但可進行
21.5吋大螢幕之多點觸控(Multi-touch),亦同時兼具防誤觸(Palm-
rejection)技術,突破多點觸控應用瓶頸。
更重要的是光學內嵌式技術之先天優勢,免除了額外搭載外掛套
件之成本,讓終端價格更加平易近人,也可望加速拓展光學內嵌
式觸控面板之普及度。劍揚表示,劍揚是國內少數專精於光學內
嵌式觸控技術之領導廠商,而此次推出目前全球最大尺寸的高畫
質觸控面板,不但延續從Windows7、今年度消費性電子展(CES)以
來一般消費大眾對多點觸控與數位生活的無限想像,也重新定義
數位工作,成為提振工作效率之最佳幫手。
劍揚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液晶螢幕,多點觸控與防誤觸技術的人
性化設計、高畫質顯像面板、光筆書寫,螢幕可隨閱讀習慣調整
傾斜角度,以及市場上最親切的價格優勢,在台灣作為上市首站
後,預估今年在全球的出貨量達500萬台。
內嵌光學式技術開花結果,劍揚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液晶螢幕,
防誤觸技術打造多點觸控應用新標竿,由劍揚研發之獨家光學內
嵌式技術,乃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液晶顯示器(LCD)面板之Array基
板上,並可應用在目前最大之21.5吋螢幕上。為了避免人工造成
的誤觸、誤判,劍揚也貼心的開發出防誤觸技術,讓手腕能輕鬆
置放在螢幕上進行操作。
隨油價攀升及面板應用日廣,讓位於竹科的劍揚公司以及樂
福太陽能兩家公司前景看俏,看好光學觸控應用面逐漸放大,目
前劍揚已和國內多家面板廠達成默契並展開技術合作,加上市場
傳出樂福拿下「上海世博會」主館超過30KW的太陽能訂單,讓屬
同集團的兩家公司綻露曙光。
目前國內在光學式觸控應用除劍揚已將產品商業化外,友達
、達虹等業者也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相關產品,據悉劍揚開發
的光學內崁式觸控面板已斬獲美國大眾捷運系統及軍規客戶大單
,另22吋、37吋等大尺寸產品,山寨手機、山寨NB的中、小尺寸
也已送樣認證,在中、大尺吋設定500萬片出貨目標。
根據市場分析,由於劍揚的光學內崁式觸控面板和一般面板
成本差不多,而且品質和成本均凌駕電阻和電容式觸控商品,客
戶採購雖增加10%成本,但銷售可拉高30%售價,形成劍揚的競
爭優勢。
福太陽能兩家公司前景看俏,看好光學觸控應用面逐漸放大,目
前劍揚已和國內多家面板廠達成默契並展開技術合作,加上市場
傳出樂福拿下「上海世博會」主館超過30KW的太陽能訂單,讓屬
同集團的兩家公司綻露曙光。
目前國內在光學式觸控應用除劍揚已將產品商業化外,友達
、達虹等業者也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相關產品,據悉劍揚開發
的光學內崁式觸控面板已斬獲美國大眾捷運系統及軍規客戶大單
,另22吋、37吋等大尺寸產品,山寨手機、山寨NB的中、小尺寸
也已送樣認證,在中、大尺吋設定500萬片出貨目標。
根據市場分析,由於劍揚的光學內崁式觸控面板和一般面板
成本差不多,而且品質和成本均凌駕電阻和電容式觸控商品,客
戶採購雖增加10%成本,但銷售可拉高30%售價,形成劍揚的競
爭優勢。
看好觸控面板市場需求潛力,劍揚以專利薄膜技術為基礎,成功
開發出世界最大21.5", Full HD之內嵌(In-cell)觸控面板。使得劍揚之
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產品線從小尺寸,中尺寸到大尺寸更加完整
。劍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惠良表示,身為台灣科技廠商,劍揚推
出的內嵌光學式機種,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製造成
本節約等多項優勢,預估將引發下一波內嵌式觸控面板跟進潮流
。
根據DisplaySearch預估,2010年全球桌上型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將達
到3億台,隨著大尺寸面板需求不斷增加,加上微軟新一代作業系
統Windows 7 支援觸控功能,預計將引爆另一波大尺寸觸控面板市
場商機。
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CCD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三種,皆需
外掛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
逐漸放大也會面臨產品良率、製造成本大幅提升的缺點。劍揚顯
示器產品處處長廖勝泰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
,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省卻外掛式玻璃
與感應套件,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市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
省成本達30%,更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小、中、大尺寸螢幕,預估
將成市場主流。
市場普遍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
,台系業者如達虹、友達亦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劍揚顯
示器產品處處長廖勝泰表示,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仍面臨良率、
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現階段其他同業仍以小尺寸為主,加上
新系統從導入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間,唯劍揚率先克服技術問
題,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其他同業約1~2年的時間。
劍揚表示,結合TFT薄膜應用與IC設計等2大核心技術,開發出新
「視」代內嵌光學式觸控螢幕,具備低製造成本、省電與易安裝
等特點,普及運用在資訊家電、中大尺寸液晶與生醫檢驗等領域
。
劍揚內嵌光學式解決方案已通過微軟windows 7 logo認證,目前除
了在利基市場上獲得軍規客戶、工控電腦、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
訂單外,在消費性電子市場上數種中小及中大尺寸的產品也相繼
推出,特別一提的是,劍揚最新開發完成的世界最大尺寸21.5吋
,16:9 FULL HD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螢幕已開始出貨,農曆年
前各大賣場即可完成鋪貨,將搶占年終獎金購物潮,展望2010年
憑藉著內嵌光學式觸控出色的性能及破壞性的價格,劍揚將挑戰
全球20%觸控市佔。
開發出世界最大21.5", Full HD之內嵌(In-cell)觸控面板。使得劍揚之
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產品線從小尺寸,中尺寸到大尺寸更加完整
。劍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惠良表示,身為台灣科技廠商,劍揚推
出的內嵌光學式機種,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製造成
本節約等多項優勢,預估將引發下一波內嵌式觸控面板跟進潮流
。
根據DisplaySearch預估,2010年全球桌上型顯示器面板出貨量將達
到3億台,隨著大尺寸面板需求不斷增加,加上微軟新一代作業系
統Windows 7 支援觸控功能,預計將引爆另一波大尺寸觸控面板市
場商機。
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CCD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三種,皆需
外掛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
逐漸放大也會面臨產品良率、製造成本大幅提升的缺點。劍揚顯
示器產品處處長廖勝泰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
,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省卻外掛式玻璃
與感應套件,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市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
省成本達30%,更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小、中、大尺寸螢幕,預估
將成市場主流。
市場普遍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
,台系業者如達虹、友達亦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劍揚顯
示器產品處處長廖勝泰表示,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仍面臨良率、
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現階段其他同業仍以小尺寸為主,加上
新系統從導入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間,唯劍揚率先克服技術問
題,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其他同業約1~2年的時間。
劍揚表示,結合TFT薄膜應用與IC設計等2大核心技術,開發出新
「視」代內嵌光學式觸控螢幕,具備低製造成本、省電與易安裝
等特點,普及運用在資訊家電、中大尺寸液晶與生醫檢驗等領域
。
劍揚內嵌光學式解決方案已通過微軟windows 7 logo認證,目前除
了在利基市場上獲得軍規客戶、工控電腦、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
訂單外,在消費性電子市場上數種中小及中大尺寸的產品也相繼
推出,特別一提的是,劍揚最新開發完成的世界最大尺寸21.5吋
,16:9 FULL HD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螢幕已開始出貨,農曆年
前各大賣場即可完成鋪貨,將搶占年終獎金購物潮,展望2010年
憑藉著內嵌光學式觸控出色的性能及破壞性的價格,劍揚將挑戰
全球20%觸控市佔。
看好觸控面板市場需求潛力,劍揚以專利薄膜技術為基礎,成功
開發出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目前觸控面板多由國際大廠主佔市
場,劍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惠良表示,身為台灣科技廠商,劍揚
推出的光學內嵌式機種,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生產
成本節約等多項優勢,預估將引發下一波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跟
進潮流。
根據知名市調單位預估,2009年第二季全球大尺寸面板將成長
37%,隨著大尺寸面板需求不斷增加,加上微軟新一代作業系統
Windows 7 支援觸控功能,預計將引爆另一波大尺寸觸控面板市
場商機。
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三種,皆需外掛
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逐漸
放大也會面臨產品良率、製造成本大幅提升的缺點。劍揚顯示器
產品處副處長廖勝泰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
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省卻外掛式玻璃與
感應套件,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市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省
成本達30%,更可廣泛應用於各種中、大尺寸螢幕,預估將成市
場主流。
市場普遍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
,台系業者如達虹、友達亦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劍揚顯
示器產品處副處長廖勝泰表示,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仍面臨良率
、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現階段其他同業仍以小尺寸為主,加
上新系統從導入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間,唯劍揚率先克服技術
問題,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其他同業約1~2年的時間。
劍揚表示,結合薄膜應用與IC設計系統整合等2大核心技術,開發
出新”視”代內嵌式光學觸控螢幕,具備低製造成本、省電與易安裝
等特點,普及運用在資訊家電、大尺寸液晶與生醫檢驗等領域。
劍揚目前已獲得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代工訂單,同時
並積極送樣至OEM、山寨機筆電等客戶認證,在正式量產後也將
更積極拓展市場,22”w筆式觸控產品即將問世,也已通過微軟
windows 7 logo認證,期望在2010年挑戰全球20%市佔。
開發出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目前觸控面板多由國際大廠主佔市
場,劍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惠良表示,身為台灣科技廠商,劍揚
推出的光學內嵌式機種,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生產
成本節約等多項優勢,預估將引發下一波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跟
進潮流。
根據知名市調單位預估,2009年第二季全球大尺寸面板將成長
37%,隨著大尺寸面板需求不斷增加,加上微軟新一代作業系統
Windows 7 支援觸控功能,預計將引爆另一波大尺寸觸控面板市
場商機。
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三種,皆需外掛
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逐漸
放大也會面臨產品良率、製造成本大幅提升的缺點。劍揚顯示器
產品處副處長廖勝泰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
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省卻外掛式玻璃與
感應套件,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市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省
成本達30%,更可廣泛應用於各種中、大尺寸螢幕,預估將成市
場主流。
市場普遍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
,台系業者如達虹、友達亦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劍揚顯
示器產品處副處長廖勝泰表示,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仍面臨良率
、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現階段其他同業仍以小尺寸為主,加
上新系統從導入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間,唯劍揚率先克服技術
問題,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其他同業約1~2年的時間。
劍揚表示,結合薄膜應用與IC設計系統整合等2大核心技術,開發
出新”視”代內嵌式光學觸控螢幕,具備低製造成本、省電與易安裝
等特點,普及運用在資訊家電、大尺寸液晶與生醫檢驗等領域。
劍揚目前已獲得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代工訂單,同時
並積極送樣至OEM、山寨機筆電等客戶認證,在正式量產後也將
更積極拓展市場,22”w筆式觸控產品即將問世,也已通過微軟
windows 7 logo認證,期望在2010年挑戰全球20%市佔。
2009年10月即將上市的微軟新作業系統Windows 7,內建支援多點
觸控功能,市場預期觸控面板可望成為PC產品的標準配備之一,
不過有研究機構指出短期內PC面板滲透率難超越5%,要提高其市
場滲透率,價格成為市場普及的關鍵。
劍揚董事長兼創辦人黃惠良教授表示,目前PC、小筆電市場觸控
導入少的主要原因在於包括電阻、電容觸控技術價格仍高,一旦
增大面板尺寸,價格增幅將更為明顯,不過劍揚研發的內嵌光學
式觸控反而是尺寸愈大,愈有競爭力,只要量產規模大,降價空
間幅度就跟著變大,甚至有機會降到1吋1美元的低成本優勢,如
此才有可能提高系統商將觸控功能導入PC、Netbook、NB產品的
機會,唯有將觸控功能做到物美價廉,廠商才有足夠獲利空間,
而消費者也才願意負擔合理費用去取得觸控附加功能。
黃惠良進一步解釋劍揚可以大幅減少觸控面板成本的背後技術原
理,他說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電容式三種,
皆需外掛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
尺寸逐漸放大,會面臨產品良率低、製造成本偏高的問題。
劍揚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把光感應元件內建在面板的array基板
上,省卻外掛式玻璃與感應套件,因此可以節省材料成本,比市
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省成本達30%,並且能廣泛應用在各種中
尺寸、大尺寸面板中。
劍揚以專利的核心技術「內嵌光偵測器陣列技術」與「觸控IC設
計」開發出可遙指、手寫及觸控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其技術
原理即是在標準TFT LCD array基板上,加入一組光偵測器陣列
(photo-detector array),這組陣列由薄膜電晶體開關及光偵測器陣列
組合而成,製程完全相容於標準TFT LCD製程,完全沒有增加任
何額外的步驟。
亦即薄膜電晶體陣列製作完成時,光偵測器陣列也同時完成,使
得TFT LCD顯示器不只具備原先單純顯示之功能,更同時可作為
觸控面板使用。運用光筆、或手指達到人性化的觸控輸入,當光
或指尖指向面板上特定位置時,訊號讀取IC可將光點之絕對位置
(X,Y座標)傳送至資料處理單元,進行螢幕上手寫及目標定位之功
能。
總括內嵌觸控面板技術優勢,除了低生產成本,還包括可用光筆
遙指遙控或手指輸入功能,另外完全不增加面板厚度、重量輕、
耗電量低、不用貼合薄膜,透光率高視覺效果好、偵測元件結構
以及製程較簡單,適合大量生產、且適用於任何面板尺寸。
看好Windows 7帶來PC人機介面觸控商機,加上產品本身具備低
成本優勢,劍揚將進一步於2009年第4季推出新一代手指觸控產品
,鎖定Netbook、NB、All IN One PC(AIO PC)市場。黃惠良樂觀表示
,一旦公司出貨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之成本
即可降到1吋1美元左右的水準,也可望拉抬劍揚在中大尺寸面板
市場的佔有率。
觸控功能,市場預期觸控面板可望成為PC產品的標準配備之一,
不過有研究機構指出短期內PC面板滲透率難超越5%,要提高其市
場滲透率,價格成為市場普及的關鍵。
劍揚董事長兼創辦人黃惠良教授表示,目前PC、小筆電市場觸控
導入少的主要原因在於包括電阻、電容觸控技術價格仍高,一旦
增大面板尺寸,價格增幅將更為明顯,不過劍揚研發的內嵌光學
式觸控反而是尺寸愈大,愈有競爭力,只要量產規模大,降價空
間幅度就跟著變大,甚至有機會降到1吋1美元的低成本優勢,如
此才有可能提高系統商將觸控功能導入PC、Netbook、NB產品的
機會,唯有將觸控功能做到物美價廉,廠商才有足夠獲利空間,
而消費者也才願意負擔合理費用去取得觸控附加功能。
黃惠良進一步解釋劍揚可以大幅減少觸控面板成本的背後技術原
理,他說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電容式三種,
皆需外掛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
尺寸逐漸放大,會面臨產品良率低、製造成本偏高的問題。
劍揚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把光感應元件內建在面板的array基板
上,省卻外掛式玻璃與感應套件,因此可以節省材料成本,比市
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省成本達30%,並且能廣泛應用在各種中
尺寸、大尺寸面板中。
劍揚以專利的核心技術「內嵌光偵測器陣列技術」與「觸控IC設
計」開發出可遙指、手寫及觸控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其技術
原理即是在標準TFT LCD array基板上,加入一組光偵測器陣列
(photo-detector array),這組陣列由薄膜電晶體開關及光偵測器陣列
組合而成,製程完全相容於標準TFT LCD製程,完全沒有增加任
何額外的步驟。
亦即薄膜電晶體陣列製作完成時,光偵測器陣列也同時完成,使
得TFT LCD顯示器不只具備原先單純顯示之功能,更同時可作為
觸控面板使用。運用光筆、或手指達到人性化的觸控輸入,當光
或指尖指向面板上特定位置時,訊號讀取IC可將光點之絕對位置
(X,Y座標)傳送至資料處理單元,進行螢幕上手寫及目標定位之功
能。
總括內嵌觸控面板技術優勢,除了低生產成本,還包括可用光筆
遙指遙控或手指輸入功能,另外完全不增加面板厚度、重量輕、
耗電量低、不用貼合薄膜,透光率高視覺效果好、偵測元件結構
以及製程較簡單,適合大量生產、且適用於任何面板尺寸。
看好Windows 7帶來PC人機介面觸控商機,加上產品本身具備低
成本優勢,劍揚將進一步於2009年第4季推出新一代手指觸控產品
,鎖定Netbook、NB、All IN One PC(AIO PC)市場。黃惠良樂觀表示
,一旦公司出貨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之成本
即可降到1吋1美元左右的水準,也可望拉抬劍揚在中大尺寸面板
市場的佔有率。
有別於其他觸控技術有尺寸應用限制,劍揚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
產品完全沒有尺寸限制,截至目前為止已成功開發出5吋、7.5吋
、8.9吋、12.1吋等產品,部分樣機已送到客戶端認證,並獲得多
家國際大廠訂單。
劍揚預計在第四季伴隨Windows 7 新作業系統的面市,將推出10.1
吋面板主攻Netbook市場、以及21.5吋面板主打桌上型和All IN One
PC(AIO PC)市場,年底還會進一步朝12.1吋NB市場、37吋大尺吋
液晶電視市場推出相關觸控面板產品。
另外,iPhone帶起的多指觸控應用風潮,各家觸控廠商無不卯足
勁搶奪智慧型手機與山寨手機市場大餅,而劍揚明年中開始將集
中火力在中小尺寸智慧型手機的觸控技術開發,另外,電子書、
MID、山寨手機市場都是劍揚鎖定的重要目標。
黃惠良表示,劍揚的內嵌光學式觸控的技術優勢是不僅支援接觸
式的手寫及觸控功能,更可以透過雷射筆做遠端感應,可達到遠
距離遙指觸控,適合應用在互動電視領域,產品已經成功先打入
軍、警模擬射擊等少量多樣的利基型市場,可以不需使用子彈就
能有效發揮射擊能力,訂單包括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
代工訂單。
劍揚的下階段將於年底前推出的新一代產品中,以訴求可以支援
手寫及手指觸控方式,提供多指觸控的解決方案,目前最多已能
支援到四點觸控技術,未來將因應市場所需,提供更多點觸控,
技術上都已不成問題。
市場普遍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
,台系業者如達虹、友達亦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黃惠良
說很早就看到光學觸控應用的技術潛力,劍揚比同業更早克服技
術問題,現階段其他同業仍以支援小尺寸為主,且內嵌式觸控面
板還有良率、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待解決,加上新系統從導入
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間,劍揚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同業約1~2年
的時間。
在大面積利基型市場上,包括ATM系統、旅館機場查詢系統、工
業自動控制系統等都是劍揚重要的應用範圍。
產品完全沒有尺寸限制,截至目前為止已成功開發出5吋、7.5吋
、8.9吋、12.1吋等產品,部分樣機已送到客戶端認證,並獲得多
家國際大廠訂單。
劍揚預計在第四季伴隨Windows 7 新作業系統的面市,將推出10.1
吋面板主攻Netbook市場、以及21.5吋面板主打桌上型和All IN One
PC(AIO PC)市場,年底還會進一步朝12.1吋NB市場、37吋大尺吋
液晶電視市場推出相關觸控面板產品。
另外,iPhone帶起的多指觸控應用風潮,各家觸控廠商無不卯足
勁搶奪智慧型手機與山寨手機市場大餅,而劍揚明年中開始將集
中火力在中小尺寸智慧型手機的觸控技術開發,另外,電子書、
MID、山寨手機市場都是劍揚鎖定的重要目標。
黃惠良表示,劍揚的內嵌光學式觸控的技術優勢是不僅支援接觸
式的手寫及觸控功能,更可以透過雷射筆做遠端感應,可達到遠
距離遙指觸控,適合應用在互動電視領域,產品已經成功先打入
軍、警模擬射擊等少量多樣的利基型市場,可以不需使用子彈就
能有效發揮射擊能力,訂單包括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
代工訂單。
劍揚的下階段將於年底前推出的新一代產品中,以訴求可以支援
手寫及手指觸控方式,提供多指觸控的解決方案,目前最多已能
支援到四點觸控技術,未來將因應市場所需,提供更多點觸控,
技術上都已不成問題。
市場普遍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
,台系業者如達虹、友達亦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黃惠良
說很早就看到光學觸控應用的技術潛力,劍揚比同業更早克服技
術問題,現階段其他同業仍以支援小尺寸為主,且內嵌式觸控面
板還有良率、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待解決,加上新系統從導入
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間,劍揚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同業約1~2年
的時間。
在大面積利基型市場上,包括ATM系統、旅館機場查詢系統、工
業自動控制系統等都是劍揚重要的應用範圍。
劍揚是國內首家以薄膜技術結合IC設計,研發出內嵌光學式觸控
面板的廠商,其觸控技術不僅可以支援各種尺寸面板,且低成本
、重量輕、另外同時具備可遙指、書寫、及手指觸控之優勢。劍
揚董事長兼創辦人黃惠良教授,正是發明該技術的幕後重要推手
。
黃惠良目前亦任職於清大電機系講座教授,專長在薄膜技術,同
時也是彩色濾光片廠劍度(達虹前身)創辦人之一。民國90年至92年
黃惠良在清華大學育成中心全力發展創新技術,之後於民國92年
5月集合技術團隊成立了劍揚,正式進入科學園區,開發出自有的
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技術。
劍揚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現階段以雷射筆式光學觸控為主,以遙
控遙指方式輸入的互動式觸控技術,成功打入了軍、警利基市場
,劍揚將在第四季以低成本優勢打入小筆電、桌上型電腦以及
All IN One PC(AIO PC)市場,希望能夠搶佔中大尺寸觸控面板市場
,屆時獲利可望逐步增加。
黃惠良表示目前觸控面板多由國際大廠掌握專利主佔市場,劍揚
推出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擁有自己的光偵測器以及IC專利,
並且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低的生產成本優勢,符合目前
消費性電子產品要求輕薄化的產品趨勢,預估將引發下一波內嵌
光學式觸控面板跟進潮流。
劍揚目前與數家面板廠合作生產不同尺寸之內嵌式觸控面板,並
搭配自行開發之觸控IC,提供系統廠完整之觸控解決方案。公司
前年虧損,從去年開始獲利,2009年第三季開始已進入正式量產
階段,可望進一步提升獲利。黃惠良說2009年預估出貨量達50萬
片,營業額上看5億元。
看好第四季微軟推出新作業系統Windows 7帶來的中大面板觸控
應用商機,劍揚已逐步打入中尺寸小筆電市場,包括國內外多家
系統廠都在驗證階段。劍揚預估2010年出貨量將挑戰500萬台水準
,並將搶下20%的觸控面板市佔率。劍揚目前資本額約3.6億元,
公司計劃在11月公開發行,2010年1月上興櫃,最快在2010年底
以第3類科技股上市。
7
面板的廠商,其觸控技術不僅可以支援各種尺寸面板,且低成本
、重量輕、另外同時具備可遙指、書寫、及手指觸控之優勢。劍
揚董事長兼創辦人黃惠良教授,正是發明該技術的幕後重要推手
。
黃惠良目前亦任職於清大電機系講座教授,專長在薄膜技術,同
時也是彩色濾光片廠劍度(達虹前身)創辦人之一。民國90年至92年
黃惠良在清華大學育成中心全力發展創新技術,之後於民國92年
5月集合技術團隊成立了劍揚,正式進入科學園區,開發出自有的
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技術。
劍揚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現階段以雷射筆式光學觸控為主,以遙
控遙指方式輸入的互動式觸控技術,成功打入了軍、警利基市場
,劍揚將在第四季以低成本優勢打入小筆電、桌上型電腦以及
All IN One PC(AIO PC)市場,希望能夠搶佔中大尺寸觸控面板市場
,屆時獲利可望逐步增加。
黃惠良表示目前觸控面板多由國際大廠掌握專利主佔市場,劍揚
推出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擁有自己的光偵測器以及IC專利,
並且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低的生產成本優勢,符合目前
消費性電子產品要求輕薄化的產品趨勢,預估將引發下一波內嵌
光學式觸控面板跟進潮流。
劍揚目前與數家面板廠合作生產不同尺寸之內嵌式觸控面板,並
搭配自行開發之觸控IC,提供系統廠完整之觸控解決方案。公司
前年虧損,從去年開始獲利,2009年第三季開始已進入正式量產
階段,可望進一步提升獲利。黃惠良說2009年預估出貨量達50萬
片,營業額上看5億元。
看好第四季微軟推出新作業系統Windows 7帶來的中大面板觸控
應用商機,劍揚已逐步打入中尺寸小筆電市場,包括國內外多家
系統廠都在驗證階段。劍揚預估2010年出貨量將挑戰500萬台水準
,並將搶下20%的觸控面板市佔率。劍揚目前資本額約3.6億元,
公司計劃在11月公開發行,2010年1月上興櫃,最快在2010年底
以第3類科技股上市。
7
觸控面板市場需求持續發燙,劍揚以專利薄膜技術成功開發出多
種尺寸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同時也是世界第1家量產光學內嵌式
觸控面板廠商。日前劍揚董事長黃惠良透露,劍揚目前已爭取到
多家國際廠商之代工訂單,明年出貨量可望衝高到500萬台水準;
黃惠良認為,目前觸控面板多由國際大廠主佔市場,劍揚推出的
光學內嵌式機種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生產成本,預
估將引領下一波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潮流。
黃惠良說,目前劍揚已成功開發出5吋、7.5吋、8.9吋、15吋等光
學內嵌式觸控面板,同時也積極開發包括10吋、12吋、22吋及37
吋以上的產品,目前已獲得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代工
訂單,同時也積極送樣至OEM、山寨機筆電等客戶認證,明年將
朝20%的市占率挺進。
由於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3種,皆需
外掛1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逐
漸放大,產品也會面臨良率、製造成本的問題,對此黃惠良也特
別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是將光感應元件內建
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可省卻外掛式玻璃與感應套件、大幅
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電阻式節省30%的成本,更可擴大應用
中、大尺寸螢幕。
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台系業
者如達虹、友達也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黃惠良強調,光
學內嵌式觸控面板仍面臨良率、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現階段
同業仍以小尺寸為主,加上新系統從導入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
間,唯劍揚率先克服技術問題,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其他同業約1
到2年的時間。
種尺寸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同時也是世界第1家量產光學內嵌式
觸控面板廠商。日前劍揚董事長黃惠良透露,劍揚目前已爭取到
多家國際廠商之代工訂單,明年出貨量可望衝高到500萬台水準;
黃惠良認為,目前觸控面板多由國際大廠主佔市場,劍揚推出的
光學內嵌式機種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生產成本,預
估將引領下一波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潮流。
黃惠良說,目前劍揚已成功開發出5吋、7.5吋、8.9吋、15吋等光
學內嵌式觸控面板,同時也積極開發包括10吋、12吋、22吋及37
吋以上的產品,目前已獲得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代工
訂單,同時也積極送樣至OEM、山寨機筆電等客戶認證,明年將
朝20%的市占率挺進。
由於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3種,皆需
外掛1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逐
漸放大,產品也會面臨良率、製造成本的問題,對此黃惠良也特
別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是將光感應元件內建
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可省卻外掛式玻璃與感應套件、大幅
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電阻式節省30%的成本,更可擴大應用
中、大尺寸螢幕。
看好內嵌式觸控面板成長潛力,除國際大廠積極切入外,台系業
者如達虹、友達也成立研發團隊著手開發產品。黃惠良強調,光
學內嵌式觸控面板仍面臨良率、除雜訊與尺寸限制問題,現階段
同業仍以小尺寸為主,加上新系統從導入設計到開新機構仍須時
間,唯劍揚率先克服技術問題,量產時程至少領先其他同業約1
到2年的時間。
看好觸控面板市場需求潛力,劍揚以專利薄膜技術為基礎,成功
開發出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更在日前宣佈將於2009年第三季量
產多款尺寸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領先全球面板廠,成為世界
第一量產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廠商,劍揚目前已爭取到多家國際
廠商之代工訂單,預計2010年出貨量將挑戰500萬台水準。今年劍
揚也特別規劃參加2009年Computex台北電腦國際展,展覽攤位於
世貿三館G310、G312。
截至目前為止劍揚已成功開發出5吋、7.5吋、8.9吋、15吋等光學
內嵌式觸控面板,目前更積極開發包括10吋、12吋、22吋及更大
尺寸(37吋以上)的產品,部份樣機已送至客戶端認證並獲得多家國
際大廠之訂單,即將於今年第三季量產,預估至2010年時,將搶
下20%的觸控面板市佔率。
放大
劍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惠良表示,劍揚推出的光學內嵌式機種,
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生產成本節約等多項優勢
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三種,皆需外掛
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逐漸
放大也會面臨產品良率、製造成本大幅提升的缺點。劍揚顯示器
產品處副處長廖勝泰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
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省卻外掛式玻璃與
感應套件,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市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省
成本達30%,更可廣泛應用於各種中、大尺寸螢幕,預估將成市
場主流。
劍揚結合薄膜應用與IC設計系統整合等2大核心技術,目前已獲得
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代工訂單,同時並積極送樣至
OEM、山寨機筆電等客戶認證,在正式量產後也將更積極拓展市
場,期望在2010年挑戰全球20%市佔。
開發出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更在日前宣佈將於2009年第三季量
產多款尺寸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領先全球面板廠,成為世界
第一量產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廠商,劍揚目前已爭取到多家國際
廠商之代工訂單,預計2010年出貨量將挑戰500萬台水準。今年劍
揚也特別規劃參加2009年Computex台北電腦國際展,展覽攤位於
世貿三館G310、G312。
截至目前為止劍揚已成功開發出5吋、7.5吋、8.9吋、15吋等光學
內嵌式觸控面板,目前更積極開發包括10吋、12吋、22吋及更大
尺寸(37吋以上)的產品,部份樣機已送至客戶端認證並獲得多家國
際大廠之訂單,即將於今年第三季量產,預估至2010年時,將搶
下20%的觸控面板市佔率。
放大
劍揚董事長兼執行長黃惠良表示,劍揚推出的光學內嵌式機種,
以更簡易的設計結構達到更有效的生產成本節約等多項優勢
傳統觸控面板主要分為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三種,皆需外掛
一塊玻璃或光學元件,進行觸控感應操作,而隨著螢幕尺寸逐漸
放大也會面臨產品良率、製造成本大幅提升的缺點。劍揚顯示器
產品處副處長廖勝泰指出,劍揚所研發之光學內嵌式觸控面板,
將光感應元件內建在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省卻外掛式玻璃與
感應套件,節省材料成本,預估可較市面上電阻式觸控面板節省
成本達30%,更可廣泛應用於各種中、大尺寸螢幕,預估將成市
場主流。
劍揚結合薄膜應用與IC設計系統整合等2大核心技術,目前已獲得
軍規客戶、美國大眾捷運系統等代工訂單,同時並積極送樣至
OEM、山寨機筆電等客戶認證,在正式量產後也將更積極拓展市
場,期望在2010年挑戰全球20%市佔。
茂德科技為解決現金需求燃眉之急,計劃將12吋晶圓測試機台全
數出售,並處分光鋐、資茂等多項轉投資事業股權,估計可讓茂
德套現至少可拿回二、三十億元以上,不過,因明年2月一筆3.3
億美元(約新台幣110億元)公司債即將到期,資金缺口還差一大
截。
據了解,茂德正與力成、南茂等測試廠洽談出售機台事實,不過
,出售細節尚未完全抵定。消息指出,茂德測試機台大部分將出
售予力成,機台未來交由力成與日本晶圓測試廠商Tera Probe合資
成立的測試廠晶兆成使用;南茂可能接手10到15台的數量。
陳民良表示,茂德測試機台全數出售後,未來晶圓測試業務將交
由代工廠負責。業界揣測,未來茂德可能會委託力成負責晶圓測
試業務,力成將受惠。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表示,茂德昨(9)日舉行董事會,通過處分12
吋測試機台及多項轉投資公司股權的決議。公司也沒放棄辦理可
轉換公司債及海外存託憑證等募資計畫,短期雖有營運資金的需
求,但情況仍在可控制範圍之中。
陳民良強調,3.3億美元的公司債有二階段可進行贖回或轉換,第
一階段是明年2月,估計資金調度不會有問題。
茂德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曾邦助指出,大環境雖不景氣,但茂德並
沒裁員,只有減產及員工每周增放一天無薪假,且暫時取消加班
津貼,目前營運一切正常。昨天股價開高走低,盤中一度下挫逾
4%,尾盤特定買盤進場拉抬縮小跌幅,終場下跌0.03元,以1.24
元收盤,成交量4.8 萬餘張。
據了解,茂德現在100餘台12吋的晶圓測試機台,且多數為愛德萬(Advantest)5377、5375型機台。業界表示,5377二舊機台的中
古行情每台約2,000萬元,超過三年者,每台行情低於2,000萬元,
以茂德100餘台規模計算,全數出售,至少可變現20億元。
此外,茂德還有轉投資LED廠光鋐科技、RFID廠資茂、重慶8吋廠
渝德、生產Thin-film的劍揚科技等公司,為籌措營運資金,茂德已
決定處分部分轉投資,換取現金。
數出售,並處分光鋐、資茂等多項轉投資事業股權,估計可讓茂
德套現至少可拿回二、三十億元以上,不過,因明年2月一筆3.3
億美元(約新台幣110億元)公司債即將到期,資金缺口還差一大
截。
據了解,茂德正與力成、南茂等測試廠洽談出售機台事實,不過
,出售細節尚未完全抵定。消息指出,茂德測試機台大部分將出
售予力成,機台未來交由力成與日本晶圓測試廠商Tera Probe合資
成立的測試廠晶兆成使用;南茂可能接手10到15台的數量。
陳民良表示,茂德測試機台全數出售後,未來晶圓測試業務將交
由代工廠負責。業界揣測,未來茂德可能會委託力成負責晶圓測
試業務,力成將受惠。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表示,茂德昨(9)日舉行董事會,通過處分12
吋測試機台及多項轉投資公司股權的決議。公司也沒放棄辦理可
轉換公司債及海外存託憑證等募資計畫,短期雖有營運資金的需
求,但情況仍在可控制範圍之中。
陳民良強調,3.3億美元的公司債有二階段可進行贖回或轉換,第
一階段是明年2月,估計資金調度不會有問題。
茂德副總經理兼發言人曾邦助指出,大環境雖不景氣,但茂德並
沒裁員,只有減產及員工每周增放一天無薪假,且暫時取消加班
津貼,目前營運一切正常。昨天股價開高走低,盤中一度下挫逾
4%,尾盤特定買盤進場拉抬縮小跌幅,終場下跌0.03元,以1.24
元收盤,成交量4.8 萬餘張。
據了解,茂德現在100餘台12吋的晶圓測試機台,且多數為愛德萬(Advantest)5377、5375型機台。業界表示,5377二舊機台的中
古行情每台約2,000萬元,超過三年者,每台行情低於2,000萬元,
以茂德100餘台規模計算,全數出售,至少可變現20億元。
此外,茂德還有轉投資LED廠光鋐科技、RFID廠資茂、重慶8吋廠
渝德、生產Thin-film的劍揚科技等公司,為籌措營運資金,茂德已
決定處分部分轉投資,換取現金。
劍揚公司以薄膜應用核心技術為基礎,跨入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目
前已與翰宇彩晶、 光華開發及美國矽谷 Dectronics 等公司簽定產品開
發暨試產驗証合約;該公司董事長黃惠良指出,由於該薄膜技術只增
加廠商少許成本,便可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未來成長潛力大。
黃惠良預估,至2007年,平板電腦全球需求量將達2170萬台,將占筆
記型電腦的35%。但從目前該項產品的數位輸入裝置主要由WACOM
公司偃然形成寡占。劍揚此時切入,正好可瓜分其市占率,對國內發
展平板電腦產業完整性將有所助益。
前已與翰宇彩晶、 光華開發及美國矽谷 Dectronics 等公司簽定產品開
發暨試產驗証合約;該公司董事長黃惠良指出,由於該薄膜技術只增
加廠商少許成本,便可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未來成長潛力大。
黃惠良預估,至2007年,平板電腦全球需求量將達2170萬台,將占筆
記型電腦的35%。但從目前該項產品的數位輸入裝置主要由WACOM
公司偃然形成寡占。劍揚此時切入,正好可瓜分其市占率,對國內發
展平板電腦產業完整性將有所助益。
劍揚公司為國內首家以薄膜技術為主軸的設計公司,核心技術與主力
營業項目系以薄膜應用為基礎的數位系統,未來以資訊家電、家庭娛
樂與生醫檢測等熱門明星產品為三大發展方向。該公司創辦人黃惠良
指出,由於生醫檢測部份已率先接獲美國大廠訂單,故今年年底前公
司發展方向確立,即先全力衝刺生醫檢測產品,以奠定明年高獲利成
長基礎。
五月進入科學園區設廠
黃惠良表示,劍揚目前主力產品「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可應用在
X光醫學影像級TFT 面板及生醫檢測儀器上,目前求市場商機頗大,
全球市場年營業額逾七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逾二千二百億元)。而
該公司已正式接獲美國大廠三○○套訂單,可望為劍揚挹注三千萬元
營收實績。
劍揚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為二億零七百五十萬元,今年五月正式進入
新竹科學園區,七月份產品正式生產行銷,核定營運項目為「整合式
輸入裝置暨其關鍵零組件」,以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兩大專利核心技
術,發展市場未來熱門明星產業資訊家電、家庭娛樂與生醫檢測等產
品。
營業項目系以薄膜應用為基礎的數位系統,未來以資訊家電、家庭娛
樂與生醫檢測等熱門明星產品為三大發展方向。該公司創辦人黃惠良
指出,由於生醫檢測部份已率先接獲美國大廠訂單,故今年年底前公
司發展方向確立,即先全力衝刺生醫檢測產品,以奠定明年高獲利成
長基礎。
五月進入科學園區設廠
黃惠良表示,劍揚目前主力產品「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可應用在
X光醫學影像級TFT 面板及生醫檢測儀器上,目前求市場商機頗大,
全球市場年營業額逾七十億美元(折合新台幣逾二千二百億元)。而
該公司已正式接獲美國大廠三○○套訂單,可望為劍揚挹注三千萬元
營收實績。
劍揚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為二億零七百五十萬元,今年五月正式進入
新竹科學園區,七月份產品正式生產行銷,核定營運項目為「整合式
輸入裝置暨其關鍵零組件」,以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兩大專利核心技
術,發展市場未來熱門明星產業資訊家電、家庭娛樂與生醫檢測等產
品。
劍揚公司以專利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等兩大核心技術,發展市場急迫
需要的生醫檢測產品終於開花結果,近期其高級X光醫學影像處理模
組獲美國生醫大廠訂單三百套,金額約三千萬元,該公司將更進一步
搶攻市占率,以奠定未來高獲利成長基礎。
劍揚創辦人黃惠良表示,該公司傾力研發、製造高感度數位X光偵測
用「X光醫學影像級TFT面板」等X光感測系統產品,目前在全球
市場上,為技術障礙很高的產品,該公司未來策略為X光醫學TFT
面板先搶攻大陸及亞洲低價市場,再低於國際大廠二○%至四○%價
格切入歐美市場,另外,生醫檢測儀器定價低於國際大廠二○%為原
則搶攻市占率。
據法人估算,X光感測系統包括X光醫學影像級TFT感測器與生醫
檢測儀器等產品,全球約有七十至一百億美元的市場胃納。
黃惠良指出,X光感測系統在二○○三年僅美國市場銷售額即達十五
億元,而全世界使用中的X光機即超過一百萬台。本次獲全國生醫大
廠所下高級X光醫學影像處理模組三百套,每套三千美元,合計新台
幣約三千萬元,此一美國大廠是全球唯一獲美國FDA核准廠商,象
徵意義非凡。
劍揚因有多項台灣及美國的專利技術,故未來搶攻生醫級TFT面板
及檢測儀器,已具備搶占先機優勢,該公司目前計取得美國、台灣等
多項專利,其中可透視式光位置感應裝置及其應用、低溫成長複晶矽
膜之製造方法、一種非晶矽/非晶矽鍺 NIPIN 結構及紅外光位置偵測
器(另取得美國專利)、光感測元件及其工作模式等四項已獲得台灣
專利,而光感測元件一項亦向美國專利申請中,至於光筆式數位電子
幕系統則為國科會專利審核通過,另外,尚有九大項設計正向台灣及
美國申請專利中。
需要的生醫檢測產品終於開花結果,近期其高級X光醫學影像處理模
組獲美國生醫大廠訂單三百套,金額約三千萬元,該公司將更進一步
搶攻市占率,以奠定未來高獲利成長基礎。
劍揚創辦人黃惠良表示,該公司傾力研發、製造高感度數位X光偵測
用「X光醫學影像級TFT面板」等X光感測系統產品,目前在全球
市場上,為技術障礙很高的產品,該公司未來策略為X光醫學TFT
面板先搶攻大陸及亞洲低價市場,再低於國際大廠二○%至四○%價
格切入歐美市場,另外,生醫檢測儀器定價低於國際大廠二○%為原
則搶攻市占率。
據法人估算,X光感測系統包括X光醫學影像級TFT感測器與生醫
檢測儀器等產品,全球約有七十至一百億美元的市場胃納。
黃惠良指出,X光感測系統在二○○三年僅美國市場銷售額即達十五
億元,而全世界使用中的X光機即超過一百萬台。本次獲全國生醫大
廠所下高級X光醫學影像處理模組三百套,每套三千美元,合計新台
幣約三千萬元,此一美國大廠是全球唯一獲美國FDA核准廠商,象
徵意義非凡。
劍揚因有多項台灣及美國的專利技術,故未來搶攻生醫級TFT面板
及檢測儀器,已具備搶占先機優勢,該公司目前計取得美國、台灣等
多項專利,其中可透視式光位置感應裝置及其應用、低溫成長複晶矽
膜之製造方法、一種非晶矽/非晶矽鍺 NIPIN 結構及紅外光位置偵測
器(另取得美國專利)、光感測元件及其工作模式等四項已獲得台灣
專利,而光感測元件一項亦向美國專利申請中,至於光筆式數位電子
幕系統則為國科會專利審核通過,另外,尚有九大項設計正向台灣及
美國申請專利中。
在未來行政院所提出「兩兆雙星」環境下,劍揚公司除在觸控面板及
醫療面板積極布局外,並參與SOG方面之發展,會在未來SOG的實現
道路上,扮演主導角色。劍揚創辦人黃惠良表示,該公司身為薄膜設
計與系統整合的設計公司,將積極參與整合兩兆雙星,為臺灣尋求出
路的產業使命,並帶領臺灣走向數位家庭時代。以下為記者專訪黃惠
良之內容紀要:
劍揚研發縮小奈米線
問:請談兩兆雙星計劃與劍揚未來發展之關係?
答:行政院所提出的「兩兆雙星」計劃,最主要的目的是擴張國內發
展已成熟的半導體與平面顯示器產業,並積極發展奈米科技與生物產
業,並積極發展奈米科技與生物科技這兩項未來看好的明星產業。
目前IC產業以聯電、台積電量產的九○奈米為主領先,到二○○七年
希望能夠達到四五奈米。科技發展追求的目標為新穎奈米CMOS 結構
,其中之一為矽奈米線就是研究把此奈米線縮小到最小,並挑戰一至
一○奈米的極限。劍揚因應臺灣學術界與工業界協力發展,致力於此
技術的研發,為臺灣尋求全新的出路。
整合兩兆雙星計劃
問:劍揚公司未來發展策略?
答:目前美國的 Design house有二千多家,臺灣有三百多家,但非常
賺錢的僅占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現在入主此行業的門檻已經很高。
在IC產業中,材料成本僅占一○%,所以還有九○%部分可供發展。
但在 TFT LCD方面就沒有那麼樂觀,材料成本占近五○%,可運用空
間有限,同時技術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臺灣在材料供應方面相當弱
勢。所以建立優良核心技術,對一個企業生存應有絕對的意義。劍揚
作為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的設計公司,參與整合兩兆雙星計劃,為臺
灣尋求未來出路的產業使命,並帶領臺灣走向數位家庭時代。
醫療面板積極布局外,並參與SOG方面之發展,會在未來SOG的實現
道路上,扮演主導角色。劍揚創辦人黃惠良表示,該公司身為薄膜設
計與系統整合的設計公司,將積極參與整合兩兆雙星,為臺灣尋求出
路的產業使命,並帶領臺灣走向數位家庭時代。以下為記者專訪黃惠
良之內容紀要:
劍揚研發縮小奈米線
問:請談兩兆雙星計劃與劍揚未來發展之關係?
答:行政院所提出的「兩兆雙星」計劃,最主要的目的是擴張國內發
展已成熟的半導體與平面顯示器產業,並積極發展奈米科技與生物產
業,並積極發展奈米科技與生物科技這兩項未來看好的明星產業。
目前IC產業以聯電、台積電量產的九○奈米為主領先,到二○○七年
希望能夠達到四五奈米。科技發展追求的目標為新穎奈米CMOS 結構
,其中之一為矽奈米線就是研究把此奈米線縮小到最小,並挑戰一至
一○奈米的極限。劍揚因應臺灣學術界與工業界協力發展,致力於此
技術的研發,為臺灣尋求全新的出路。
整合兩兆雙星計劃
問:劍揚公司未來發展策略?
答:目前美國的 Design house有二千多家,臺灣有三百多家,但非常
賺錢的僅占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現在入主此行業的門檻已經很高。
在IC產業中,材料成本僅占一○%,所以還有九○%部分可供發展。
但在 TFT LCD方面就沒有那麼樂觀,材料成本占近五○%,可運用空
間有限,同時技術都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臺灣在材料供應方面相當弱
勢。所以建立優良核心技術,對一個企業生存應有絕對的意義。劍揚
作為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的設計公司,參與整合兩兆雙星計劃,為臺
灣尋求未來出路的產業使命,並帶領臺灣走向數位家庭時代。
劍揚公司以專利的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等兩大核心技術,發展市場急
迫需要的生醫檢測產品已研發有成,據法人估算,X光感測系統包括
X光醫學影像級 TFT時測器與生醫檢測儀器等產品,全球約有七十至
一百億美元的市場胃納,劍揚將適時推出搶攻市場占有率。
劍揚創辦人黃惠良指出,X光感測系統在二○○三年僅美國市場銷售
額即達十五億元,而全世界使用中的X光機即超過一百萬台。目前全
世界唯一獲得美國FDA核准,為全球X光醫學影像級 TFT 感測器與生
醫檢測儀器的領先者,即美國 GE Medical公司,該公司在二○○三年
即創造七十億美元營業額。
黃惠良進一步表示,劍揚公司因有多項台灣及美國的專利技術,故未
來搶攻生醫級 TFT面板及檢測儀器,已具備搶占先機優勢,該公司目
前計取得美國、台灣等多項專利,其中可透視式光位置感應裝置及其
應用、低溫成長複晶矽膜之製造方法、一種非晶矽/非晶矽鍺 NIPIN
結構及紅外光位置偵測器(另取得美國專利)、光感測元件及其工作
模式等四項已獲得台灣專利,而光感測元件一項亦向美國專利申請中
,至於光筆式數位電子幕系統則為國科會專利審核通過,另外,尚有
九大項設計正向台灣及美國申請專利中。
迫需要的生醫檢測產品已研發有成,據法人估算,X光感測系統包括
X光醫學影像級 TFT時測器與生醫檢測儀器等產品,全球約有七十至
一百億美元的市場胃納,劍揚將適時推出搶攻市場占有率。
劍揚創辦人黃惠良指出,X光感測系統在二○○三年僅美國市場銷售
額即達十五億元,而全世界使用中的X光機即超過一百萬台。目前全
世界唯一獲得美國FDA核准,為全球X光醫學影像級 TFT 感測器與生
醫檢測儀器的領先者,即美國 GE Medical公司,該公司在二○○三年
即創造七十億美元營業額。
黃惠良進一步表示,劍揚公司因有多項台灣及美國的專利技術,故未
來搶攻生醫級 TFT面板及檢測儀器,已具備搶占先機優勢,該公司目
前計取得美國、台灣等多項專利,其中可透視式光位置感應裝置及其
應用、低溫成長複晶矽膜之製造方法、一種非晶矽/非晶矽鍺 NIPIN
結構及紅外光位置偵測器(另取得美國專利)、光感測元件及其工作
模式等四項已獲得台灣專利,而光感測元件一項亦向美國專利申請中
,至於光筆式數位電子幕系統則為國科會專利審核通過,另外,尚有
九大項設計正向台灣及美國申請專利中。
一句「面板廠的苦日子近了」預言,嚇壞了股市的投資人,不但造成
TFT LCD 概念股如奇美電、友達、力特、聯詠、和鑫、展茂等股價兵
敗如山倒,就連大盤也受到波及而低迷不振。
台灣面板薄膜專家-黃惠良博士投入尖端薄膜技術結合系統整合概念
,已成功為面板應用另闢蹊徑,其所創辦的劍揚公司推出的核心應用
產品,更為台灣面板大廠找到新出路,在面板供應鏈中扮演重要關鍵
角色,本報特別專訪黃惠良,談薄技術應用及劍揚的定位,以下為訪
談概要:
劍揚替三代廠找到出路
問:薄膜技術應用於面板的價值為何?劍揚公司整體定位為何?
答:LCD 面板或太陽電池的基本材料,主軸就是導電透光薄膜,劍揚
就是薄膜設計公司,它的核心技術就是 ITO ,是從太陽電池轉個彎研
發出來的,其核心應用小自手機、大到 LCD TV 均涵蓋得到,可謂大
、中、小通吃。而劍揚公司在面板產業所扮演的角色,是正好替面板
大廠的第三代找到出路,同時,也幫其特性的五、六、七代廠增加功
能。
問:您從成立劍度到創辦劍揚,心路歷程為何?
答:從學術界到產業界,參與成立劍度公司,再由劍度到辦劍揚公司
,對個人而言,創辦劍度、劍揚是第一次將學術研究導入實務面的體
驗,劍度公司開其先,而劍揚公司承其後,但劍度實在只是模索的過
程,其成功多少有運成份在裡面;劍揚現在則「安全」多了,與劍度
比起來,劍揚才像正規軍,才是明日之星。
TFT LCD 概念股如奇美電、友達、力特、聯詠、和鑫、展茂等股價兵
敗如山倒,就連大盤也受到波及而低迷不振。
台灣面板薄膜專家-黃惠良博士投入尖端薄膜技術結合系統整合概念
,已成功為面板應用另闢蹊徑,其所創辦的劍揚公司推出的核心應用
產品,更為台灣面板大廠找到新出路,在面板供應鏈中扮演重要關鍵
角色,本報特別專訪黃惠良,談薄技術應用及劍揚的定位,以下為訪
談概要:
劍揚替三代廠找到出路
問:薄膜技術應用於面板的價值為何?劍揚公司整體定位為何?
答:LCD 面板或太陽電池的基本材料,主軸就是導電透光薄膜,劍揚
就是薄膜設計公司,它的核心技術就是 ITO ,是從太陽電池轉個彎研
發出來的,其核心應用小自手機、大到 LCD TV 均涵蓋得到,可謂大
、中、小通吃。而劍揚公司在面板產業所扮演的角色,是正好替面板
大廠的第三代找到出路,同時,也幫其特性的五、六、七代廠增加功
能。
問:您從成立劍度到創辦劍揚,心路歷程為何?
答:從學術界到產業界,參與成立劍度公司,再由劍度到辦劍揚公司
,對個人而言,創辦劍度、劍揚是第一次將學術研究導入實務面的體
驗,劍度公司開其先,而劍揚公司承其後,但劍度實在只是模索的過
程,其成功多少有運成份在裡面;劍揚現在則「安全」多了,與劍度
比起來,劍揚才像正規軍,才是明日之星。
劍揚公司核心技術與主力業務以薄膜應用為基礎的數位系統,目前已
獲國內外計八項專利,並與翰宇彩晶、光華開發及美國矽谷等公司簽
定產品開發暨試產驗證合約,預計七月開始生產行銷,由於技術層次
高,預期未來獲利空間頗大。
劍揚係由鑫華公司轉型為 Thin Film Design House ,九十年至九十二年
間在清大育成中心全力發展創新技術,今年五月正式進入新竹科學園
區,七月產品正式生產行銷,以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兩大專利核心技
術,發展市場未熱門明星產業資訊家電、家庭娛樂與生醫檢測等產品
。目前實收資本額二億零七百五十萬元。
劍揚產品對合作廠商而言,成本增加幅度並不大,國內外 TFT LCD大
廠多表高度興趣,並陸續洽談合作事宜。至二○○五年,此輸入系統
應用在Tablet PC及大尺寸LCD TV上,預計可為劍揚帶來四億五千萬元
營業額。
劍揚創辦人黃惠良分析指出,Tablet PC 發展方興未艾,至二○○七年
,Tablet PC全球需求量將達二千一百七十萬台,占NB三五%,數位輸
入裝置,目前由 WACOM公司獨家提供,該公司去年營業額已達一.
二億美元,劍揚此時切入,正好瓜分其市占率,商機很大。
黃惠良說,全球大尺寸 LCD TV 的市場需求量,至二○○五年是四百
六十三萬台,到二○○七將擴增至一千八百四十七萬台,成長近三倍
,劍揚的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估算合理市占率約二%,預估可為劍
揚帶來豐碩營業額。
另外,劍揚的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亦可應用在 X光醫學影像級 TFT
面板及生醫檢測儀器上,據統計二○○三年僅美國市場數位式X光醫
學影像系統銷售額即達十五億美元,其中X光醫學影像級 TFT面板銷
售額達九億五千萬美元。
獲國內外計八項專利,並與翰宇彩晶、光華開發及美國矽谷等公司簽
定產品開發暨試產驗證合約,預計七月開始生產行銷,由於技術層次
高,預期未來獲利空間頗大。
劍揚係由鑫華公司轉型為 Thin Film Design House ,九十年至九十二年
間在清大育成中心全力發展創新技術,今年五月正式進入新竹科學園
區,七月產品正式生產行銷,以薄膜設計與系統整合兩大專利核心技
術,發展市場未熱門明星產業資訊家電、家庭娛樂與生醫檢測等產品
。目前實收資本額二億零七百五十萬元。
劍揚產品對合作廠商而言,成本增加幅度並不大,國內外 TFT LCD大
廠多表高度興趣,並陸續洽談合作事宜。至二○○五年,此輸入系統
應用在Tablet PC及大尺寸LCD TV上,預計可為劍揚帶來四億五千萬元
營業額。
劍揚創辦人黃惠良分析指出,Tablet PC 發展方興未艾,至二○○七年
,Tablet PC全球需求量將達二千一百七十萬台,占NB三五%,數位輸
入裝置,目前由 WACOM公司獨家提供,該公司去年營業額已達一.
二億美元,劍揚此時切入,正好瓜分其市占率,商機很大。
黃惠良說,全球大尺寸 LCD TV 的市場需求量,至二○○五年是四百
六十三萬台,到二○○七將擴增至一千八百四十七萬台,成長近三倍
,劍揚的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估算合理市占率約二%,預估可為劍
揚帶來豐碩營業額。
另外,劍揚的光筆式手寫輸入系統,亦可應用在 X光醫學影像級 TFT
面板及生醫檢測儀器上,據統計二○○三年僅美國市場數位式X光醫
學影像系統銷售額即達十五億美元,其中X光醫學影像級 TFT面板銷
售額達九億五千萬美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