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揚公司新聞
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 Touch)領導廠商劍揚公司日前參與經濟部貿易局所舉辦的台灣精品體驗活動,現場展出21.5吋Full HD筆式觸控螢幕,其效能表現讓來自各國的專業科技人士驚艷。
劍揚表示,預估2018年觸控產品可達到319億美元產值,未來大尺寸觸控市場從消費性電子白板、互動式廣告與導覽、工控應用、服務業市場,以及車用市場等各領域將百花齊放,展現出熱鬧又多元的競爭態勢。隨著微軟Windows 10上市,其多點觸控輸入的使用者介面,將擴大各類電子產品對觸控模組的需求;該公司積極推廣大尺寸觸控產品外,同時運用核心技術光感測陣列(photo-sensor array),開發整合於LCD面板之指紋辨識模組。此技術能賦予螢幕讀取高解析度指紋影像的能力,充分滿足手機對於電子錢包、線上交易、金融服務、電腦身份識別等服務的需求,更可以擴大至平板電腦、超薄筆電與變形手持裝置。
劍揚說,該公司領先全球,已通過Windows 10 Touch認證,針對逐年攀升的大尺寸觸控市場,提供All-in-one PC及Touch Monitor全平面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可同時支援10點手指、觸控筆與雷射遠端輸入;此外,另開發整合於LCD面板之指紋辨識模組,供手機及平板電腦使用。歡迎國內外品牌廠、系統廠索取樣機進行實測。
詳情逕洽電話(03)666-8885。(曹佳榮)
劍揚表示,預估2018年觸控產品可達到319億美元產值,未來大尺寸觸控市場從消費性電子白板、互動式廣告與導覽、工控應用、服務業市場,以及車用市場等各領域將百花齊放,展現出熱鬧又多元的競爭態勢。隨著微軟Windows 10上市,其多點觸控輸入的使用者介面,將擴大各類電子產品對觸控模組的需求;該公司積極推廣大尺寸觸控產品外,同時運用核心技術光感測陣列(photo-sensor array),開發整合於LCD面板之指紋辨識模組。此技術能賦予螢幕讀取高解析度指紋影像的能力,充分滿足手機對於電子錢包、線上交易、金融服務、電腦身份識別等服務的需求,更可以擴大至平板電腦、超薄筆電與變形手持裝置。
劍揚說,該公司領先全球,已通過Windows 10 Touch認證,針對逐年攀升的大尺寸觸控市場,提供All-in-one PC及Touch Monitor全平面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可同時支援10點手指、觸控筆與雷射遠端輸入;此外,另開發整合於LCD面板之指紋辨識模組,供手機及平板電腦使用。歡迎國內外品牌廠、系統廠索取樣機進行實測。
詳情逕洽電話(03)666-8885。(曹佳榮)
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日前宣布通過成為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以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TouchSolution)通過Windows8.1Touch認證的廠商。內嵌式觸控技術挾輕、薄、成本優勢,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觸控技術。而劍揚率先通過業界最高水準的Windows8.1Touch認證,再次拉開與其它潛在競爭者的距離,穩坐全球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在通過認證後,劍揚將積極啟動與國內外品牌廠及面板廠之中大尺寸觸控產品開發案,搶占龐大的市場商機。
該公司專注於IC設計及面板設計,在使用TFT標準製程下,結構簡化,不增加額外成本,使LCD面板內建多點觸控功能,提供精準完美的觸控操作。獨家技術將感測元件直接作在TFTArray基板上,如同上百萬個昆蟲複眼進行物件偵測,內嵌式觸控產品無厚度及重量的增加,無論在成本、重量、厚度、透光度及靈敏度上,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皆遠勝出傳統觸控技術,完全實現物美價廉的觸控產品。
在擁有極高技術門檻的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域中,劍揚是全球唯一使用TFT標準製程,達成大尺寸量產實績的領導廠商。除了在核心技術不斷精進之外,劍揚也持續強化專利布局,築起極高的進入門檻。
該公司專注於IC設計及面板設計,在使用TFT標準製程下,結構簡化,不增加額外成本,使LCD面板內建多點觸控功能,提供精準完美的觸控操作。獨家技術將感測元件直接作在TFTArray基板上,如同上百萬個昆蟲複眼進行物件偵測,內嵌式觸控產品無厚度及重量的增加,無論在成本、重量、厚度、透光度及靈敏度上,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皆遠勝出傳統觸控技術,完全實現物美價廉的觸控產品。
在擁有極高技術門檻的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域中,劍揚是全球唯一使用TFT標準製程,達成大尺寸量產實績的領導廠商。除了在核心技術不斷精進之外,劍揚也持續強化專利布局,築起極高的進入門檻。
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公司日前於第三屆觸控面板展(Touch Taiwan 2014)中,展示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 Touch Technology)產品- 86吋遠端射擊模擬器,該公司表示,配合高擬真、高精確的射擊模擬系統,搭配專用訓練槍枝,有效射程可達50公尺以上,透過雷射光的遠端射擊,千萬顆感光元件如同複眼般接受輸入訊號,射擊絕對精準且極具成本競爭力。
劍揚公司指出,隨著全球觸控模組出貨量及營收逐年攀升,觸控滲透率從小尺寸逐漸轉移到大尺寸產品上,同時大尺寸平均銷售價格愈具市場競爭力,未來市場趨勢將以搭載窄邊框、高解析度、低成本、高效能之大尺寸觸控功能為主要規格,從相關研究調查指出,未來大尺寸觸控滲透率將迅速成長,尤其是教育、建築、航太設計等專業領域。劍揚以獨家研發之內嵌式觸控技術,量產大尺寸觸控產品,自2009年銷售至今,已遍及金融、醫療、軍事及教育等專業領域之國內外市場。
相較於傳統射擊模擬設備,需定期校正且建置成本高昂,維護費時,相較於劍揚內嵌式多點射擊模擬器,則是易於移動及安裝,無須搭配布幕及投影機,輕便組合可視需求彈性移動。(曹佳榮)
劍揚公司指出,隨著全球觸控模組出貨量及營收逐年攀升,觸控滲透率從小尺寸逐漸轉移到大尺寸產品上,同時大尺寸平均銷售價格愈具市場競爭力,未來市場趨勢將以搭載窄邊框、高解析度、低成本、高效能之大尺寸觸控功能為主要規格,從相關研究調查指出,未來大尺寸觸控滲透率將迅速成長,尤其是教育、建築、航太設計等專業領域。劍揚以獨家研發之內嵌式觸控技術,量產大尺寸觸控產品,自2009年銷售至今,已遍及金融、醫療、軍事及教育等專業領域之國內外市場。
相較於傳統射擊模擬設備,需定期校正且建置成本高昂,維護費時,相較於劍揚內嵌式多點射擊模擬器,則是易於移動及安裝,無須搭配布幕及投影機,輕便組合可視需求彈性移動。(曹佳榮)
市場盛傳,iPhone5將採用In-cell觸控面板,更輕、更薄已成為未來產品的主要賣點。
劍揚與Sharp被認為是In-cell技術較成熟的2家,其相同點是,都是光學式產品,但劍揚採用TFT LCD面板標準製程,將觸控感測器做在LCD Array基板上,而Sharp則以LTPS低溫多晶矽為平台,其缺點是,製程複雜、成本偏高。使用標準製程的In-Cell觸控技術,在中大尺寸面板將更具成本優勢。
In-cell未來將由誰引領風騷?從法人大多把目光投注在LCD面板廠,大概可看出端倪。這意味著傳統觸控面板廠將面臨更大的競爭與挑戰。
劍揚表示,外掛式電容觸控面板是各品牌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應用主流,然而一旦尺寸超過10吋以上,成本將大幅攀升。以22吋產品為例,若採用外掛式的投射式電容式觸控面板,一片大約100~120美元,若改以In-cell觸控面板,價格可便宜三成以上。
基於成本的考量,未來系統大廠及品牌業者將愈來愈多採用內嵌式觸控技術。目前劍揚已與多家AIO電腦業者進行合作。劍揚執行副總黃乃傑表示,市場關注觸控面板,除了傳統外掛式,OGS及In-cell也來勢洶洶;又以In-cell的長期爆發力最令人期待。
In-cell有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多種,採用的製程有LTPS 低溫多晶矽及 a-Si:H非晶矽。In-cell主要大廠包括日本Sharp、TMD、韓國三星、LG及國內華映、友達等,其他面板廠也高度關注In-cell,並計畫進入。
劍揚投入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 Touch)已有10年歷史,搶先投入者,除了取得技術領先,並建立起專利壁壘,成為後進者的最大阻礙。劍揚已有相關專利70多項,是最大的資產。劍揚以自有專利技術,與面板廠夥伴合作量產,共同開創觸控產業新版圖。
劍揚與Sharp被認為是In-cell技術較成熟的2家,其相同點是,都是光學式產品,但劍揚採用TFT LCD面板標準製程,將觸控感測器做在LCD Array基板上,而Sharp則以LTPS低溫多晶矽為平台,其缺點是,製程複雜、成本偏高。使用標準製程的In-Cell觸控技術,在中大尺寸面板將更具成本優勢。
In-cell未來將由誰引領風騷?從法人大多把目光投注在LCD面板廠,大概可看出端倪。這意味著傳統觸控面板廠將面臨更大的競爭與挑戰。
劍揚表示,外掛式電容觸控面板是各品牌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應用主流,然而一旦尺寸超過10吋以上,成本將大幅攀升。以22吋產品為例,若採用外掛式的投射式電容式觸控面板,一片大約100~120美元,若改以In-cell觸控面板,價格可便宜三成以上。
基於成本的考量,未來系統大廠及品牌業者將愈來愈多採用內嵌式觸控技術。目前劍揚已與多家AIO電腦業者進行合作。劍揚執行副總黃乃傑表示,市場關注觸控面板,除了傳統外掛式,OGS及In-cell也來勢洶洶;又以In-cell的長期爆發力最令人期待。
In-cell有光學式、電阻式及電容式多種,採用的製程有LTPS 低溫多晶矽及 a-Si:H非晶矽。In-cell主要大廠包括日本Sharp、TMD、韓國三星、LG及國內華映、友達等,其他面板廠也高度關注In-cell,並計畫進入。
劍揚投入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 Touch)已有10年歷史,搶先投入者,除了取得技術領先,並建立起專利壁壘,成為後進者的最大阻礙。劍揚已有相關專利70多項,是最大的資產。劍揚以自有專利技術,與面板廠夥伴合作量產,共同開創觸控產業新版圖。
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公司 (IDTI) 與中華映管宣布合作量產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挾內嵌式觸控技術輕、薄、成本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將一舉攻下觸控AIO及桌用電腦的龐大市場。
劍揚表示,為搶搭Windows8多點觸控市場商機,目前已有許多客戶表示高度興趣,並已列入劍揚年度的專案開發計畫內。今年台灣平面顯示器展 (Display Taiwan 2012),首度與主辦單位光電協進會合作展示86吋內嵌式觸控資訊看板,在參觀出入口處提供互動體驗。同時,南港展覽館的劍揚攤位(No.J1003),更以內嵌式觸控技術龍頭之姿,推廣觸控應用於居家生活,讓參觀者實際體驗到科技與生活的無縫融合境界。
今年劍揚首度在台灣平面顯示器展展示86吋內嵌式觸控資訊看板 (86” In-Cell Touch Information Wall) ,供進出南港展覽館的參觀者,在入館前查詢資訊使用,包括導覽平面圖、附近景點與交通位置及即時觀看展覽與研討會活動。主辦單位光電協進會選擇劍揚的內嵌式觸控(In-Cell Touch)技術,是希望透過國際性展覽,宣示台灣擁有自行研發且領先全球的內嵌式觸控技術,深具指標性意義。
劍揚的觸控技術可以十點觸控,並同時支援不同介質輸入,包括手、筆及遠端雷射,能讓眾多參觀者同時進行資訊查詢,亦不互相干擾。由參觀者與觸控資訊看板互動,可大幅減輕會展從業人員的負擔,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品質。劍揚南港展覽館攤位主題為”A Future Made of Touch ---Powered by IDTI. ”,更提供多樣化的居家觸控體驗,讓參觀者可以親自感受觸控樂趣。
法人表示,內嵌式觸控為最先進的多點觸控技術,多家國際大廠皆有相關的研發計畫,但因技術難度極高,目前全球真正成功量產內嵌觸控產品之廠商,只有劍揚與日本的Sharp。
劍揚2003年進駐竹科,團隊結合「IC設計」與「面板設計」兩大專業領域,致力於提供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 (In-cell Multi-touch Total Solution)。除具備極佳之成本優勢及多點觸控操作性能,更具備良好顯示效果及觸控面板製程良率。
劍揚電話(03)666-888,官網:www.idti.com.tw。
劍揚表示,為搶搭Windows8多點觸控市場商機,目前已有許多客戶表示高度興趣,並已列入劍揚年度的專案開發計畫內。今年台灣平面顯示器展 (Display Taiwan 2012),首度與主辦單位光電協進會合作展示86吋內嵌式觸控資訊看板,在參觀出入口處提供互動體驗。同時,南港展覽館的劍揚攤位(No.J1003),更以內嵌式觸控技術龍頭之姿,推廣觸控應用於居家生活,讓參觀者實際體驗到科技與生活的無縫融合境界。
今年劍揚首度在台灣平面顯示器展展示86吋內嵌式觸控資訊看板 (86” In-Cell Touch Information Wall) ,供進出南港展覽館的參觀者,在入館前查詢資訊使用,包括導覽平面圖、附近景點與交通位置及即時觀看展覽與研討會活動。主辦單位光電協進會選擇劍揚的內嵌式觸控(In-Cell Touch)技術,是希望透過國際性展覽,宣示台灣擁有自行研發且領先全球的內嵌式觸控技術,深具指標性意義。
劍揚的觸控技術可以十點觸控,並同時支援不同介質輸入,包括手、筆及遠端雷射,能讓眾多參觀者同時進行資訊查詢,亦不互相干擾。由參觀者與觸控資訊看板互動,可大幅減輕會展從業人員的負擔,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品質。劍揚南港展覽館攤位主題為”A Future Made of Touch ---Powered by IDTI. ”,更提供多樣化的居家觸控體驗,讓參觀者可以親自感受觸控樂趣。
法人表示,內嵌式觸控為最先進的多點觸控技術,多家國際大廠皆有相關的研發計畫,但因技術難度極高,目前全球真正成功量產內嵌觸控產品之廠商,只有劍揚與日本的Sharp。
劍揚2003年進駐竹科,團隊結合「IC設計」與「面板設計」兩大專業領域,致力於提供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 (In-cell Multi-touch Total Solution)。除具備極佳之成本優勢及多點觸控操作性能,更具備良好顯示效果及觸控面板製程良率。
劍揚電話(03)666-888,官網:www.idti.com.tw。
華映與劍揚14日記者會中共同宣佈,將於今年第3季正式量產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應用在AIO及桌用電腦等產品。
劍揚董事長錢正治表示,劍揚為內嵌式觸控技術的領導廠商,在專利布局上,已獲得17項專利外,更有50餘項專利申請中,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創下良率最高、最具成本競爭力、尺寸最大及量產時程最快之世界紀錄,未來將全面顛覆並席捲現有的觸控市場。
劍揚董事長錢正治表示,劍揚為內嵌式觸控技術的領導廠商,在專利布局上,已獲得17項專利外,更有50餘項專利申請中,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創下良率最高、最具成本競爭力、尺寸最大及量產時程最快之世界紀錄,未來將全面顛覆並席捲現有的觸控市場。
華映與劍揚宣布攜手,將於今年第3季量產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搶攻AIO及桌用電腦等市場,最快在第4季營收貢獻會放大。華映總經理林盛昌指出,公司轉型有成, 中小尺寸所佔比重達80%以上,目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在6代廠生產,產能也拉到滿載,下半年AIO相關產品量產,會吃掉更多產能。
此次與劍揚合作內嵌式觸控技術,由劍揚提供觸控IC元件,華映完成組裝。華映董事長林蔚山表示,除了僅須將觸控元件內建在標準TFT製程中,可簡化製程與縮短供應鏈外,其觸控性能亦與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相當,但在良率、成本、生產技術上皆較其他內嵌式觸控面板具有優勢。
華映和劍揚合作21.5吋手指多點內嵌式觸控已經在5月量產,配合Win8上市,計畫在9月量產出貨,預計在今年第4季營收貢獻會增加。林盛昌指出,以21.5吋LED面板加上觸控面板為例,外掛式觸控整體面板單價約在100至120美元,至於華映提供的產品可以便宜20到30美元,相當有成本競爭力。此外,華映與劍揚合作的製程只要5道光罩,相比其他動輒7至10道光罩,良率大大提升。
此次與劍揚合作內嵌式觸控技術,由劍揚提供觸控IC元件,華映完成組裝。華映董事長林蔚山表示,除了僅須將觸控元件內建在標準TFT製程中,可簡化製程與縮短供應鏈外,其觸控性能亦與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相當,但在良率、成本、生產技術上皆較其他內嵌式觸控面板具有優勢。
華映和劍揚合作21.5吋手指多點內嵌式觸控已經在5月量產,配合Win8上市,計畫在9月量產出貨,預計在今年第4季營收貢獻會增加。林盛昌指出,以21.5吋LED面板加上觸控面板為例,外掛式觸控整體面板單價約在100至120美元,至於華映提供的產品可以便宜20到30美元,相當有成本競爭力。此外,華映與劍揚合作的製程只要5道光罩,相比其他動輒7至10道光罩,良率大大提升。
華映(2475)總經理林盛昌昨(14)日表示,華映與內嵌式光學觸控設計廠劍揚合作,將於9月底量產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搶進Win 8開啟的AIO電腦觸控面板市場。
法人指出,這項產品的兩岸品牌客戶可望由微星與大陸聯想各自拔得頭籌,成為挹注華映第4季營收與獲利的動能。
華映與劍揚昨天聯合舉行產品發表會,華映董事長林蔚山與劍揚董事長錢正治出席。林盛昌表示,新產品已送樣給兩岸4家AIO電腦的品牌客戶,預計今年底前有2家客戶量產,華映9月底就會量產出貨。
法人指出,目前推出AIO電腦品牌,兩岸較積極的有微星、宏碁、浩鑫及聯想。微星及聯想可望成兩岸率先推出擁有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的AIO電腦品牌大廠。
林盛昌表示,華映積極轉型中小尺寸及觸控面板廠,今年起6代廠已陸續退出傳統NB及監視器面板市場,搶攻21.5吋的內嵌式觸控面板市場,是考量到該尺寸是6代廠18切的經濟切割尺寸,加上華映在元作畫素上的調整,只需5道光罩製程。
他強調,目前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量產良率,與傳統21.5吋監視器面板相同,具成本優勢,比外掛式觸控面板及單片式(OGS)觸控面板成本便宜15%至20%。
法人指出,這項產品的兩岸品牌客戶可望由微星與大陸聯想各自拔得頭籌,成為挹注華映第4季營收與獲利的動能。
華映與劍揚昨天聯合舉行產品發表會,華映董事長林蔚山與劍揚董事長錢正治出席。林盛昌表示,新產品已送樣給兩岸4家AIO電腦的品牌客戶,預計今年底前有2家客戶量產,華映9月底就會量產出貨。
法人指出,目前推出AIO電腦品牌,兩岸較積極的有微星、宏碁、浩鑫及聯想。微星及聯想可望成兩岸率先推出擁有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的AIO電腦品牌大廠。
林盛昌表示,華映積極轉型中小尺寸及觸控面板廠,今年起6代廠已陸續退出傳統NB及監視器面板市場,搶攻21.5吋的內嵌式觸控面板市場,是考量到該尺寸是6代廠18切的經濟切割尺寸,加上華映在元作畫素上的調整,只需5道光罩製程。
他強調,目前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量產良率,與傳統21.5吋監視器面板相同,具成本優勢,比外掛式觸控面板及單片式(OGS)觸控面板成本便宜15%至20%。
觸控面板除了外掛式之外、還有將觸控感測元件做在TFT LCD彩色濾光片之上的On-Cell,以及直接整合於TFT LCD Array上的In-Cell技術,連蘋果也開始注意到內嵌式觸控技術的潛力;有IC業者與面板業者合作,開發出整合TFT LCD Panel與觸控感測元件的內嵌式觸控技術,同時支援多點的手指,觸控筆與雷射遠端輸入的應用,讓觸控技術有了更多無限想像....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先介紹劍揚股份有限公司(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IDTI),於2003年進入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實收資本額新台幣4.8億元,員工人數為50人,產品為內嵌式觸控控制IC及觸控應用的解決方案。
放大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說,內嵌式觸控技術的優點就是輕、薄、低成本。
劍揚的商業模式為跟LCD液晶面板業者合作共同推廣In-Cell Touch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提供OEM/ODM/Brand大廠進行產品開發。
輕、薄、成本低,內嵌式觸控特色
黃乃傑接下來提到In-Cell指的是Inside the TFT LCD Cell,也就是一種在TFT LCD面板製造過程中,同步完成觸控感測元件製造的技術。內嵌式觸控技術的類型有:1.內嵌光學式(In-Cell Optical),將光感測元件整合於TFT LCD基板,可支援手指與筆寫輸入,目前採用的有Sharp、劍揚(IDTI)以及Samsung。2.內嵌電容式(In-Cell Capacitive),藉由按壓彩色濾光片造成形變所產生的電容值變化來計算座標。3.內嵌電阻式(In-Cell Resistive),藉由彩色濾光片下方與TFT元件上方的兩個電極壓合導通來偵測。4.外嵌電容式(On-Cell Capacitive),電容感測器設計於濾光片上方,感測手指碰觸時的電容/電場變化。
他指出劍揚內嵌式觸控螢幕的結構上,由上偏光片(Polarizer)、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TFT薄膜電晶體陣列層 (TFT Array Substrate)、下偏光片(Polarizer)與最底層的背光模組(Back Light)5層所組合。而光學感測元件內建於第三層TFT薄膜電晶體陣列層,既有的TFT LCD的面板製程不需要額外更動,可以比以往In-Cell的觸控面板製作流程提升,相對的降低製造成本。劍揚規劃的內嵌式光學觸控架構,把每一個TFT LCD畫素轉成一個光學感測元件,任何接近或碰觸在Pixel上所造成的細微光源的變化,藉由觸控IC的運算,就可以解析出觸控發生的作標點。
黃乃傑播放一段劍揚最新研發技術影片,展示內嵌式十指觸控技術的實際應用,透過與面板廠共同開發的21.5吋觸控螢幕,進行網頁搜尋、新聞瀏覽,透過觸控手勢的放大縮小,輕鬆擷取新聞片段;第二段則是進Google Earth搜尋紐約曼哈頓區,以觸控加手勢方式在螢幕上進行該區域2D與3D視野轉換、場景旋轉與縮小放大,直覺流暢地查閱地圖;第三段則是以雙手十個指頭同時做多點觸控,輕觸在螢幕上產生感應,以及手指於螢幕上書寫的應用。
同時,透過劍揚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內部拆解照片,可以清楚看出觸控螢幕解析度可達到1920x1080 Full HD模式,相當於整個畫面有200萬個畫素/光感測點,藉由FPC排線將光學感測狀況傳輸到觸控控制IC進行處理。
各家內嵌式觸控技術發展的歷程
黃乃傑回溯至FPD International 2007年,各面板廠開始積極展示In-Cell觸控技術,包括台系面板廠4.3吋In-Cell電容式觸控面板,韓系面板廠12.1吋內建電阻式觸控科技(Intergrated Touch Sensor Technology;iTSP)的WXGA觸控螢幕及7吋WVGA的In-Cell光學感應式觸控螢幕,夏普(Sharp)則發表3.5吋In-Cell Sensor的觸控面板。
接著在FPD International 2008年,台系面板廠發表了on-Cell的多點觸控面板,混合電阻與電容感測的4.3吋混合式多點觸控,以及內嵌光學式(In-Cell Optical Touch)觸控面板技術,韓系面板廠則發表In-Cell多點觸控面板,夏普持續發表3.5吋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
最後夏普在2009年5月推出的PC-NJ70A Netbook小筆電,其觸控板就是採用夏普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製造的In-Cell Optical Touch螢幕。劍揚於2009年12月量產21.5吋IS215P內嵌式筆式觸控螢幕。
劍揚內嵌觸控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產業
黃乃傑指出,目前全世界量產的內嵌式觸控都是光學式設計,這是因為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跟既有的TFT面板廠的製程技術最相容。劍揚內嵌式觸控產品已實際應用在教育、金融、醫療、設計及公家機關等各種產業。例如電子講桌、半導體測試設備、高雄監理站的多媒體問答系統、電子餐桌、教學實驗室、資料監控管理及射擊模擬系統等,都是劍揚近年實際導入應用的成功案例。
黃乃傑總結內嵌式觸控技術優點在於成本低,無須貼合、後勤簡化且無組裝時機構對準的問題;無額外厚度、無突起的邊框,可以更輕、更薄;提供豔陽下易閱讀的畫質,並支援手指與觸控筆與更多人即時互動,無鬼影與誤判現象,適用於1~100吋,也無須校正,不會偏移,無機械動作按壓造成的劣化現象。內嵌式十指觸控技術將於2012年開始導入量產,消費者可享受到更優質輕巧搭載觸控技術的終端產品。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先介紹劍揚股份有限公司(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IDTI),於2003年進入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實收資本額新台幣4.8億元,員工人數為50人,產品為內嵌式觸控控制IC及觸控應用的解決方案。
放大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說,內嵌式觸控技術的優點就是輕、薄、低成本。
劍揚的商業模式為跟LCD液晶面板業者合作共同推廣In-Cell Touch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提供OEM/ODM/Brand大廠進行產品開發。
輕、薄、成本低,內嵌式觸控特色
黃乃傑接下來提到In-Cell指的是Inside the TFT LCD Cell,也就是一種在TFT LCD面板製造過程中,同步完成觸控感測元件製造的技術。內嵌式觸控技術的類型有:1.內嵌光學式(In-Cell Optical),將光感測元件整合於TFT LCD基板,可支援手指與筆寫輸入,目前採用的有Sharp、劍揚(IDTI)以及Samsung。2.內嵌電容式(In-Cell Capacitive),藉由按壓彩色濾光片造成形變所產生的電容值變化來計算座標。3.內嵌電阻式(In-Cell Resistive),藉由彩色濾光片下方與TFT元件上方的兩個電極壓合導通來偵測。4.外嵌電容式(On-Cell Capacitive),電容感測器設計於濾光片上方,感測手指碰觸時的電容/電場變化。
他指出劍揚內嵌式觸控螢幕的結構上,由上偏光片(Polarizer)、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TFT薄膜電晶體陣列層 (TFT Array Substrate)、下偏光片(Polarizer)與最底層的背光模組(Back Light)5層所組合。而光學感測元件內建於第三層TFT薄膜電晶體陣列層,既有的TFT LCD的面板製程不需要額外更動,可以比以往In-Cell的觸控面板製作流程提升,相對的降低製造成本。劍揚規劃的內嵌式光學觸控架構,把每一個TFT LCD畫素轉成一個光學感測元件,任何接近或碰觸在Pixel上所造成的細微光源的變化,藉由觸控IC的運算,就可以解析出觸控發生的作標點。
黃乃傑播放一段劍揚最新研發技術影片,展示內嵌式十指觸控技術的實際應用,透過與面板廠共同開發的21.5吋觸控螢幕,進行網頁搜尋、新聞瀏覽,透過觸控手勢的放大縮小,輕鬆擷取新聞片段;第二段則是進Google Earth搜尋紐約曼哈頓區,以觸控加手勢方式在螢幕上進行該區域2D與3D視野轉換、場景旋轉與縮小放大,直覺流暢地查閱地圖;第三段則是以雙手十個指頭同時做多點觸控,輕觸在螢幕上產生感應,以及手指於螢幕上書寫的應用。
同時,透過劍揚21.5吋內嵌式觸控面板的內部拆解照片,可以清楚看出觸控螢幕解析度可達到1920x1080 Full HD模式,相當於整個畫面有200萬個畫素/光感測點,藉由FPC排線將光學感測狀況傳輸到觸控控制IC進行處理。
各家內嵌式觸控技術發展的歷程
黃乃傑回溯至FPD International 2007年,各面板廠開始積極展示In-Cell觸控技術,包括台系面板廠4.3吋In-Cell電容式觸控面板,韓系面板廠12.1吋內建電阻式觸控科技(Intergrated Touch Sensor Technology;iTSP)的WXGA觸控螢幕及7吋WVGA的In-Cell光學感應式觸控螢幕,夏普(Sharp)則發表3.5吋In-Cell Sensor的觸控面板。
接著在FPD International 2008年,台系面板廠發表了on-Cell的多點觸控面板,混合電阻與電容感測的4.3吋混合式多點觸控,以及內嵌光學式(In-Cell Optical Touch)觸控面板技術,韓系面板廠則發表In-Cell多點觸控面板,夏普持續發表3.5吋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
最後夏普在2009年5月推出的PC-NJ70A Netbook小筆電,其觸控板就是採用夏普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製造的In-Cell Optical Touch螢幕。劍揚於2009年12月量產21.5吋IS215P內嵌式筆式觸控螢幕。
劍揚內嵌觸控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產業
黃乃傑指出,目前全世界量產的內嵌式觸控都是光學式設計,這是因為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跟既有的TFT面板廠的製程技術最相容。劍揚內嵌式觸控產品已實際應用在教育、金融、醫療、設計及公家機關等各種產業。例如電子講桌、半導體測試設備、高雄監理站的多媒體問答系統、電子餐桌、教學實驗室、資料監控管理及射擊模擬系統等,都是劍揚近年實際導入應用的成功案例。
黃乃傑總結內嵌式觸控技術優點在於成本低,無須貼合、後勤簡化且無組裝時機構對準的問題;無額外厚度、無突起的邊框,可以更輕、更薄;提供豔陽下易閱讀的畫質,並支援手指與觸控筆與更多人即時互動,無鬼影與誤判現象,適用於1~100吋,也無須校正,不會偏移,無機械動作按壓造成的劣化現象。內嵌式十指觸控技術將於2012年開始導入量產,消費者可享受到更優質輕巧搭載觸控技術的終端產品。
甫閉幕的2011橫濱平板顯示器展 (FPD International 2011),熱門議題包括3D、High Resolution、In-Cell Touch以及Transparent LCDs等技術應用,In-Cell技術仍為今年矚目的焦點。在觸控技術領域中耕耘10年的劍揚股份有限公司,已於今年第四季完成內嵌式10指觸控技術開發,並進行國際品牌廠的實機送樣,預計2012年第一季將可導入量產內嵌觸控技術之AIO及Tablet PC等機種。
全球觸控面板的市場需求量遽增,根據Display Search預測,2016年觸控螢幕全球銷售量將達130億美元,觸控面板大廠勢必面臨到簡化材料、提升良率及產能,降低總製造成本等問題,目前以導入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ouch Solution)或單片玻璃解決方案(One-Glass Solution),來解決傳統面板技術的貼合製程(On-Cell)等問題。
劍揚獨家內嵌技術(In-Cell)的特點,是在TFT LCD標準製程中即完成觸控感測元件的製造技術,可以適用在1~100吋的液晶面板,沒有尺寸的限制。同時,也沒有螢幕外觀貼合及機構對準的問題,重量及厚度減少許多,產品將更輕更薄,且不會影響可閱讀的視角,面板透光率及螢幕畫質更佳。因內嵌技術特色,產品無需邊框,可達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更簡潔俐落,應用領域更廣。在成本及技術上,劍楊內嵌式觸控遠優於電阻式及投射式電容技術。
同時,劍揚亦積極參與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如Computex、CES及Cebit等,以及教育、設計及醫療等專業應用展,持續發表最新產品,並搭配應用軟體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商業會議簡報;教育產業,如電子講桌及電子公文系統;醫療產業,如醫療圖像整合系統及醫療美容診所;服務業,如電子餐桌及各級圖書館;監控系統應用及設計繪圖等領域。
科技不再冰冷,一天的生活從觸摸開始,起床刷牙時,觸摸鏡子確認今日行事曆。開車時,觸控上班路線的車流狀況。開會時,觸控討論會議內容。購物時,觸摸鏡子模擬試穿情境。晚餐時,觸控菜單即時點餐…。劍揚以領先業界的內嵌觸控技術,致力於推廣觸控應用於生活中,讓螢幕不僅只是螢幕,可以更有創意地”觸摸”生活。
有鑑於觸控多元應用的龐大市場需求,劍揚特別參加12月8日由DIGITIMES主辦的2011年平面顯示設計技術與應用論壇,發表「內嵌式觸控技術的現況發展及未來展望」題目,現場並展示相關觸控技術產品方案,歡迎產業先進蒞臨現場指教。
全球觸控面板的市場需求量遽增,根據Display Search預測,2016年觸控螢幕全球銷售量將達130億美元,觸控面板大廠勢必面臨到簡化材料、提升良率及產能,降低總製造成本等問題,目前以導入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ouch Solution)或單片玻璃解決方案(One-Glass Solution),來解決傳統面板技術的貼合製程(On-Cell)等問題。
劍揚獨家內嵌技術(In-Cell)的特點,是在TFT LCD標準製程中即完成觸控感測元件的製造技術,可以適用在1~100吋的液晶面板,沒有尺寸的限制。同時,也沒有螢幕外觀貼合及機構對準的問題,重量及厚度減少許多,產品將更輕更薄,且不會影響可閱讀的視角,面板透光率及螢幕畫質更佳。因內嵌技術特色,產品無需邊框,可達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更簡潔俐落,應用領域更廣。在成本及技術上,劍楊內嵌式觸控遠優於電阻式及投射式電容技術。
同時,劍揚亦積極參與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如Computex、CES及Cebit等,以及教育、設計及醫療等專業應用展,持續發表最新產品,並搭配應用軟體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商業會議簡報;教育產業,如電子講桌及電子公文系統;醫療產業,如醫療圖像整合系統及醫療美容診所;服務業,如電子餐桌及各級圖書館;監控系統應用及設計繪圖等領域。
科技不再冰冷,一天的生活從觸摸開始,起床刷牙時,觸摸鏡子確認今日行事曆。開車時,觸控上班路線的車流狀況。開會時,觸控討論會議內容。購物時,觸摸鏡子模擬試穿情境。晚餐時,觸控菜單即時點餐…。劍揚以領先業界的內嵌觸控技術,致力於推廣觸控應用於生活中,讓螢幕不僅只是螢幕,可以更有創意地”觸摸”生活。
有鑑於觸控多元應用的龐大市場需求,劍揚特別參加12月8日由DIGITIMES主辦的2011年平面顯示設計技術與應用論壇,發表「內嵌式觸控技術的現況發展及未來展望」題目,現場並展示相關觸控技術產品方案,歡迎產業先進蒞臨現場指教。
甫閉幕的2011橫濱平板顯示器展 (FPD International 2011),熱門議題包括3D、High Resolution、In-Cell Touch以及Transparent LCDs等技術應用,In-Cell技術仍為今年矚目的焦點。在觸控技術領域中耕耘10年的劍揚股份有限公司,已於今年第四季完成內嵌式十指觸控技術開發,並進行國際品牌廠的實機送樣,預計2012年第一季將可導入量產內嵌觸控技術之AIO及Tablet PC等機種。
全球觸控面板的市場需求量遽增,根據Display Search預測,2016年觸控螢幕全球銷售量將達美金130億,觸控面板大廠勢必面臨到簡化材料、提升良率及產能,降低總製造成本等問題,目前以導入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ouch Solution)或單片玻璃解決方案(One-Glass Solution),來解決傳統面板技術的貼合製程(On-Cell)等問題。
劍揚獨家內嵌技術(In-Cell)的特點,是在TFT LCD標準製程中即完成觸控感測元件的製造技術,可以適用在1~100吋的液晶面板,沒有尺寸的限制。同時,也沒有螢幕外觀貼合及機構對準的問題,重量及厚度減少許多,產品將更輕更薄,且不會影響可閱讀的視角,面板透光率及螢幕畫質更佳。因內嵌技術特色,產品無需邊框,可達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更簡潔俐落,應用領域更廣。在成本及技術上,劍楊內嵌式觸控遠優於電阻式及投射式電容技術。
同時,劍揚亦積極參與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如Computex、CES及Cebit等,以及教育、設計及醫療等專業應用展,持續發表最新產品,並搭配應用軟體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商業會議簡報;教育產業,如電子講桌及電子公文系統;醫療產業,如醫療圖像整合系統及醫療美容診所;服務業,如電子餐桌及各級圖書館;監控系統應用及設計繪圖等領域。
科技不再冰冷,一天的生活從觸摸開始,起床刷牙時,觸摸鏡子確認今日行事曆。開車時,觸控上班路線的車流狀況。開會時,觸控討論會議內容。購物時,觸摸鏡子模擬試穿情境。晚餐時,觸控菜單即時點餐…。劍揚以領先業界的內嵌觸控技術,致力於推廣觸控應用於生活中,讓螢幕不僅只是螢幕,可以更有創意地”觸摸”生活。
有鑑於觸控多元應用的龐大市場需求,劍揚特別參加12/8由DIGITIMES主辦的2011年平面顯示設計技術與應用論壇,發表「內嵌式觸控技術的現況發展及未來展望」題目,現場並展示相關觸控技術產品方案,歡迎產業先進蒞臨現場指教。
活動報名網址:http://www.digitimes.com.tw/seminar/DTF_20111208.asp
全球觸控面板的市場需求量遽增,根據Display Search預測,2016年觸控螢幕全球銷售量將達美金130億,觸控面板大廠勢必面臨到簡化材料、提升良率及產能,降低總製造成本等問題,目前以導入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ouch Solution)或單片玻璃解決方案(One-Glass Solution),來解決傳統面板技術的貼合製程(On-Cell)等問題。
劍揚獨家內嵌技術(In-Cell)的特點,是在TFT LCD標準製程中即完成觸控感測元件的製造技術,可以適用在1~100吋的液晶面板,沒有尺寸的限制。同時,也沒有螢幕外觀貼合及機構對準的問題,重量及厚度減少許多,產品將更輕更薄,且不會影響可閱讀的視角,面板透光率及螢幕畫質更佳。因內嵌技術特色,產品無需邊框,可達全平面設計,產品設計更簡潔俐落,應用領域更廣。在成本及技術上,劍楊內嵌式觸控遠優於電阻式及投射式電容技術。
同時,劍揚亦積極參與國際消費性電子展,如Computex、CES及Cebit等,以及教育、設計及醫療等專業應用展,持續發表最新產品,並搭配應用軟體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商業會議簡報;教育產業,如電子講桌及電子公文系統;醫療產業,如醫療圖像整合系統及醫療美容診所;服務業,如電子餐桌及各級圖書館;監控系統應用及設計繪圖等領域。
科技不再冰冷,一天的生活從觸摸開始,起床刷牙時,觸摸鏡子確認今日行事曆。開車時,觸控上班路線的車流狀況。開會時,觸控討論會議內容。購物時,觸摸鏡子模擬試穿情境。晚餐時,觸控菜單即時點餐…。劍揚以領先業界的內嵌觸控技術,致力於推廣觸控應用於生活中,讓螢幕不僅只是螢幕,可以更有創意地”觸摸”生活。
有鑑於觸控多元應用的龐大市場需求,劍揚特別參加12/8由DIGITIMES主辦的2011年平面顯示設計技術與應用論壇,發表「內嵌式觸控技術的現況發展及未來展望」題目,現場並展示相關觸控技術產品方案,歡迎產業先進蒞臨現場指教。
活動報名網址:http://www.digitimes.com.tw/seminar/DTF_20111208.asp
相較於以往觸控面板需將觸控感測元件做在TFT LCD表面上的偏光片或濾光片,有業者開發出直接整合進TFT LCD陣列並輔以可筆寫的光學觸控技術,使得觸控螢幕有了更多想像與新奇應用…
劍揚股份有限公司(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IDTI)成立於2001年,並於2003年正式入駐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4.8億元,員工人數為50人。以內嵌光學式觸控控制IC,觸控螢幕及觸控模組為營運項目,研發內嵌式觸控控制IC及觸控應用的解決方案。
放大
[放大圖片]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 黃乃傑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指出,劍揚在2006年首度開發5吋小尺寸In-Cell內嵌式可筆寫觸控螢幕面板,並於2008年陸續發表7.5吋In-Cell觸控面板;2009年起陸續發表8.9吋、12.1吋與21.5吋大小的In-Cell觸控面板,並獲得微軟Windows 7作業系統的認證;2010年解析度達1,920x1,080 FullHD高畫質內嵌(In-Cell)光學式多點觸控螢幕產品正式量產上市。
內嵌式多點觸控螢幕的技術原理與應用
黃乃傑首先解釋何謂內嵌式(In-Cell)與光學式觸控螢幕。內嵌式觸控螢幕的結構上,由5層元件疊合而成:有上偏光片(Polarizer)、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薄膜電晶體陣列層(TFT Array)、下偏光片(Polarizer)與最底層的背光模組(Back Light)。以往的觸控螢幕稱為表面式(On-Cell),其觸控感測元件是做成觸控感測層放在表面偏光片外面,或者將感測元件做在偏光片或彩色濾光片,也就是感測元件位於LCD TFT薄膜電晶體層的表面之上;而In-Cell是指Inside the LCD Cell,劍揚一開始就與既有 TFT LCD面板合作夥伴如奇美、瀚宇彩晶等業者合作,從TFT LCD光罩設計的同時就把感測器元件做進去製程,其他TFT LCD的面板製程不需要額外的更動,這樣的優點在於觸控面板的良率與產能,可以比以往In-Cell的觸控面板製作流程提昇,相對的降低製造成本。
至於觸控螢幕的感測元件有電阻或電容感應的分別,而內嵌式觸控原理則是以水平X軸向與垂直Y軸向的CMOS或CCD攝影機來錄影追蹤感測觸控點,以及用TFT LCD Array面板表面上感測到觸控點碰觸時光源的變化,輔以後端觸控IC的計算達成觸控感測的目的。劍揚的內嵌式多點觸控螢幕,就是同時開發內嵌式(In-Cell)於TFT LCD Cell Array裡面,並以TFT Array光學感測方式做多點觸控螢幕的廠商。
劍揚展示最新內嵌(In-Cell) 10點觸控技術 已進入送樣階段
黃乃傑表示,透過劍揚規劃的內嵌式光學觸控系統的架構,等於將每一個LCD Pixel Cell轉成1個光學感測元件,透過任何接近或碰觸在LCD Pixel Cell上所造成的細微光源變化,藉由可撓式排線的訊號傳遞,輔於可整合於LCD模組、子板或系統主機板上的觸控IC在背景計算,就可以計算出有多少個碰觸點,以及碰觸的力道。
黃乃傑現場播放了幾段以劍揚內嵌式光學多點觸控螢幕的操作影片。他表示,劍揚的技術不僅能做到最多達10點的多點觸控,瀏覽網頁時任意的以指頭與手勢做縮放、捲動,在螢幕上秀出虛擬鍵盤並且真的以手指輸入字母。另一段操作Google Earth的影片,以手勢查詢地點的2D/3D視角變換與比例縮放,雙手10個指頭同時壓印在螢幕上造成水波情景,與以手指書寫相當流暢的應用情況。
另一段展示影片,則是用多個劍揚開發光學觸控螢幕產品所組成的超大尺寸的螢幕牆,直接執行射擊遊戲,並且直接以雷射筆來充當移動方位的滑鼠以及瞄準器之用,雷射光筆的光點指向哪,就是瞄準點移到哪,能以非常直覺的方式瞄準人物進行狙殺動作,也可以任意的點選其他位置來變換位置、移動主角,遠端觸控的準確性及流暢度,絕對是一般觸控螢幕做不到的操控效果。
內嵌觸控獨具成本及外觀優勢
劍揚的內嵌光學觸控螢幕,最外表所需要的表面防護層材料沒有任何限制,可選用玻璃(Glass)、PMMA╱壓克力、PET Film或其他透明物質,並可搭配0~5mm或更厚的鍍膜;同時在螢幕邊框設計上可以做到全平面且無凸起,讓電子設備的外觀設計更加俐落有型,操作介面更方便。此外,一般電阻或電容式觸控只要戴上手套就無法使用,但劍揚的光學觸控不僅戴上手套也能觸控,連觸控筆、雷射光筆遠端輸入都能觸控使用,並且無須施力。
黃乃傑表示,劍揚的觸控螢幕觸控解析度上可以達到與顯示器1:1,也就是每1個畫素(Pixel Cell)就是1個感測點,但現階段與上游TFT LCD合作的結果,目前僅支援2點、4點、10點多點觸控能力,取決於搭配的觸控IC的運算能力;操作環境從全黑到全亮環境皆可,其反應速度與一般液晶顯示器之刷新速率相同。目前劍揚的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可以做到5~55吋螢幕,到2012年將進一步往更小尺寸,做到1~55吋各系列小、中、大尺寸的觸控螢幕應用。
提供更輕薄的AIO與Tablet觸控應用產品 進軍觸控市場
針對AIO(All In One)電腦的觸控應用,黃乃傑指出,劍揚內嵌式觸控之優點在於可適用於1~100吋的液晶面板上,不用考慮外加觸控面板的貼合良率,只要面板生產得出來,就沒有尺寸或產能上的限制;既然無需外觀上再貼合,因此也沒有組裝時的機?IMG SRC="/WF_SQL_XSRF.html">
劍揚股份有限公司(Integrated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IDTI)成立於2001年,並於2003年正式入駐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4.8億元,員工人數為50人。以內嵌光學式觸控控制IC,觸控螢幕及觸控模組為營運項目,研發內嵌式觸控控制IC及觸控應用的解決方案。
放大
[放大圖片]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 黃乃傑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指出,劍揚在2006年首度開發5吋小尺寸In-Cell內嵌式可筆寫觸控螢幕面板,並於2008年陸續發表7.5吋In-Cell觸控面板;2009年起陸續發表8.9吋、12.1吋與21.5吋大小的In-Cell觸控面板,並獲得微軟Windows 7作業系統的認證;2010年解析度達1,920x1,080 FullHD高畫質內嵌(In-Cell)光學式多點觸控螢幕產品正式量產上市。
內嵌式多點觸控螢幕的技術原理與應用
黃乃傑首先解釋何謂內嵌式(In-Cell)與光學式觸控螢幕。內嵌式觸控螢幕的結構上,由5層元件疊合而成:有上偏光片(Polarizer)、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薄膜電晶體陣列層(TFT Array)、下偏光片(Polarizer)與最底層的背光模組(Back Light)。以往的觸控螢幕稱為表面式(On-Cell),其觸控感測元件是做成觸控感測層放在表面偏光片外面,或者將感測元件做在偏光片或彩色濾光片,也就是感測元件位於LCD TFT薄膜電晶體層的表面之上;而In-Cell是指Inside the LCD Cell,劍揚一開始就與既有 TFT LCD面板合作夥伴如奇美、瀚宇彩晶等業者合作,從TFT LCD光罩設計的同時就把感測器元件做進去製程,其他TFT LCD的面板製程不需要額外的更動,這樣的優點在於觸控面板的良率與產能,可以比以往In-Cell的觸控面板製作流程提昇,相對的降低製造成本。
至於觸控螢幕的感測元件有電阻或電容感應的分別,而內嵌式觸控原理則是以水平X軸向與垂直Y軸向的CMOS或CCD攝影機來錄影追蹤感測觸控點,以及用TFT LCD Array面板表面上感測到觸控點碰觸時光源的變化,輔以後端觸控IC的計算達成觸控感測的目的。劍揚的內嵌式多點觸控螢幕,就是同時開發內嵌式(In-Cell)於TFT LCD Cell Array裡面,並以TFT Array光學感測方式做多點觸控螢幕的廠商。
劍揚展示最新內嵌(In-Cell) 10點觸控技術 已進入送樣階段
黃乃傑表示,透過劍揚規劃的內嵌式光學觸控系統的架構,等於將每一個LCD Pixel Cell轉成1個光學感測元件,透過任何接近或碰觸在LCD Pixel Cell上所造成的細微光源變化,藉由可撓式排線的訊號傳遞,輔於可整合於LCD模組、子板或系統主機板上的觸控IC在背景計算,就可以計算出有多少個碰觸點,以及碰觸的力道。
黃乃傑現場播放了幾段以劍揚內嵌式光學多點觸控螢幕的操作影片。他表示,劍揚的技術不僅能做到最多達10點的多點觸控,瀏覽網頁時任意的以指頭與手勢做縮放、捲動,在螢幕上秀出虛擬鍵盤並且真的以手指輸入字母。另一段操作Google Earth的影片,以手勢查詢地點的2D/3D視角變換與比例縮放,雙手10個指頭同時壓印在螢幕上造成水波情景,與以手指書寫相當流暢的應用情況。
另一段展示影片,則是用多個劍揚開發光學觸控螢幕產品所組成的超大尺寸的螢幕牆,直接執行射擊遊戲,並且直接以雷射筆來充當移動方位的滑鼠以及瞄準器之用,雷射光筆的光點指向哪,就是瞄準點移到哪,能以非常直覺的方式瞄準人物進行狙殺動作,也可以任意的點選其他位置來變換位置、移動主角,遠端觸控的準確性及流暢度,絕對是一般觸控螢幕做不到的操控效果。
內嵌觸控獨具成本及外觀優勢
劍揚的內嵌光學觸控螢幕,最外表所需要的表面防護層材料沒有任何限制,可選用玻璃(Glass)、PMMA╱壓克力、PET Film或其他透明物質,並可搭配0~5mm或更厚的鍍膜;同時在螢幕邊框設計上可以做到全平面且無凸起,讓電子設備的外觀設計更加俐落有型,操作介面更方便。此外,一般電阻或電容式觸控只要戴上手套就無法使用,但劍揚的光學觸控不僅戴上手套也能觸控,連觸控筆、雷射光筆遠端輸入都能觸控使用,並且無須施力。
黃乃傑表示,劍揚的觸控螢幕觸控解析度上可以達到與顯示器1:1,也就是每1個畫素(Pixel Cell)就是1個感測點,但現階段與上游TFT LCD合作的結果,目前僅支援2點、4點、10點多點觸控能力,取決於搭配的觸控IC的運算能力;操作環境從全黑到全亮環境皆可,其反應速度與一般液晶顯示器之刷新速率相同。目前劍揚的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可以做到5~55吋螢幕,到2012年將進一步往更小尺寸,做到1~55吋各系列小、中、大尺寸的觸控螢幕應用。
提供更輕薄的AIO與Tablet觸控應用產品 進軍觸控市場
針對AIO(All In One)電腦的觸控應用,黃乃傑指出,劍揚內嵌式觸控之優點在於可適用於1~100吋的液晶面板上,不用考慮外加觸控面板的貼合良率,只要面板生產得出來,就沒有尺寸或產能上的限制;既然無需外觀上再貼合,因此也沒有組裝時的機?IMG SRC="/WF_SQL_XSRF.html">
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領導廠商劍揚公司,2011年鎖定All In One PC(AIO)及Tablet PC市場,提供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 (In-cell Touch Total Solution) 。針對All In One PC之觸控需求,劍揚21.5吋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同時支援手指與觸控筆之10點觸控、120Hz、1,920x1,080、全平面),樣機目前正開放申請中,將於9月中正式向OEM/ODM/Brand等大廠開始送樣。
21.5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各項性能指標皆為Microsoft Windows 8量身打造,將提供超越投射式電容觸控之使用者經驗,成本卻更具市場競爭力。如欲索取樣機的合作廠商,請與劍揚公司聯繫,針對Tablet PC尺寸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也會在隨後進行樣機之送樣。
放大
IDTI 21.5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已針對OEM/ODM/Brand開放送樣。歡迎有興趣的廠商向劍揚公司聯繫以索取樣機。
劍揚公司將參加2011年9月在深圳所舉辦的「DTF 2011 China消費性電子與體感技術論壇」 ,會中針對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ouch)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如何將內嵌式觸控(In-cell Touch)導入AIO及平板電腦之開發計畫,並從中獲益」,會場上並備有21.5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實機,如有技術合作等進一步洽談需求,劍揚將提供實機的親身體驗。竭誠歡迎正在進行AIO及Tablet PC專案開發之OEM/ODM/Brand及業界專業人士一同前來論壇會場技術交流。
劍揚的內嵌式觸控之技術優勢,在於直接將感測元件內建於LCD面板Array基板上,因省去外掛套件且簡化製程,更輕更薄,螢幕更亮、畫質更好,成本大幅降低,在良率、透光率、全平面外觀、整體重量及成本上,皆優於電容式及電阻式技術,並能為產品創造更高附加價值。其操作方式同時支援10點之手指或觸控筆,提供全平面、無鬼影誤判之性能,可以多人同時在螢幕上進行作畫、打字、彈奏樂器以及遊戲競賽等,完全突破人機介面的想像空間,是符合Microsoft Windows 8之最佳多點觸控解決方案。內嵌式觸控技術即將改寫觸控面板產業的面貌,劍揚將致力於提供更高品質及效能的人機介面產品,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欲進一步了解劍揚產品技術,請上網報名參
21.5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各項性能指標皆為Microsoft Windows 8量身打造,將提供超越投射式電容觸控之使用者經驗,成本卻更具市場競爭力。如欲索取樣機的合作廠商,請與劍揚公司聯繫,針對Tablet PC尺寸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也會在隨後進行樣機之送樣。
放大
IDTI 21.5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已針對OEM/ODM/Brand開放送樣。歡迎有興趣的廠商向劍揚公司聯繫以索取樣機。
劍揚公司將參加2011年9月在深圳所舉辦的「DTF 2011 China消費性電子與體感技術論壇」 ,會中針對內嵌式觸控技術 (In-cell Touch)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如何將內嵌式觸控(In-cell Touch)導入AIO及平板電腦之開發計畫,並從中獲益」,會場上並備有21.5吋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實機,如有技術合作等進一步洽談需求,劍揚將提供實機的親身體驗。竭誠歡迎正在進行AIO及Tablet PC專案開發之OEM/ODM/Brand及業界專業人士一同前來論壇會場技術交流。
劍揚的內嵌式觸控之技術優勢,在於直接將感測元件內建於LCD面板Array基板上,因省去外掛套件且簡化製程,更輕更薄,螢幕更亮、畫質更好,成本大幅降低,在良率、透光率、全平面外觀、整體重量及成本上,皆優於電容式及電阻式技術,並能為產品創造更高附加價值。其操作方式同時支援10點之手指或觸控筆,提供全平面、無鬼影誤判之性能,可以多人同時在螢幕上進行作畫、打字、彈奏樂器以及遊戲競賽等,完全突破人機介面的想像空間,是符合Microsoft Windows 8之最佳多點觸控解決方案。內嵌式觸控技術即將改寫觸控面板產業的面貌,劍揚將致力於提供更高品質及效能的人機介面產品,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欲進一步了解劍揚產品技術,請上網報名參
劍揚公司於2011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正式宣布領先業界開發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在世貿3館光電影音區現場展示多款採用內嵌式觸控技術之產品,包括電子講桌、電子餐桌、商務洽談桌以及生活工作應用等解決方案。
劍揚指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的特點在於操作方式上,可同時支援2點、4點、10點或更多點的手指、觸控筆及雷射遠端輸入,並且無鬼影及誤判等問題。使用者可以以筆或遠端輸入,補償手指輸入的不足,增加表達的精確度,不論是在螢幕上彈奏樂器、打字、作畫以及進行多人遊戲等,都能回歸到人機介面最自然的溝通方式。目前正積極導入All-in-one(AIO)及tablet PC之系統開發專案,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劍揚表示,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是製程簡單、出貨量快、良率高及成本低的整體觸控解決方案,它的優勢在於直接將感測元件內建於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無需外掛任何觸控套件,因此產品更輕更薄,透光性佳且顯示品質更好,多點觸控操作表現與投射式電容技術相較,絲毫不遜色,成本卻更具競爭力。同時,因劍揚內嵌式觸控面板,採用標準LCD製程,故無面板尺寸的限制,亦不影響良率,可支援各類型應用,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AIO PC及電子白板等。
針對如房屋仲介商商務洽談,透過大尺寸的觸控螢幕,雙方可以直接進行商務討論,同步瀏覽文件及修改等動作,達到更即時有效率的商務洽談。
劍揚另一吸睛展示為全平面觸控餐桌,螢幕上覆蓋一層5mm的透明玻璃,亦完全不影響觸控功能及靈敏度,桌面就是螢幕,客人入座後可輕鬆在餐桌上點選菜單。
劍揚指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的特點在於操作方式上,可同時支援2點、4點、10點或更多點的手指、觸控筆及雷射遠端輸入,並且無鬼影及誤判等問題。使用者可以以筆或遠端輸入,補償手指輸入的不足,增加表達的精確度,不論是在螢幕上彈奏樂器、打字、作畫以及進行多人遊戲等,都能回歸到人機介面最自然的溝通方式。目前正積極導入All-in-one(AIO)及tablet PC之系統開發專案,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劍揚表示,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是製程簡單、出貨量快、良率高及成本低的整體觸控解決方案,它的優勢在於直接將感測元件內建於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無需外掛任何觸控套件,因此產品更輕更薄,透光性佳且顯示品質更好,多點觸控操作表現與投射式電容技術相較,絲毫不遜色,成本卻更具競爭力。同時,因劍揚內嵌式觸控面板,採用標準LCD製程,故無面板尺寸的限制,亦不影響良率,可支援各類型應用,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AIO PC及電子白板等。
針對如房屋仲介商商務洽談,透過大尺寸的觸控螢幕,雙方可以直接進行商務討論,同步瀏覽文件及修改等動作,達到更即時有效率的商務洽談。
劍揚另一吸睛展示為全平面觸控餐桌,螢幕上覆蓋一層5mm的透明玻璃,亦完全不影響觸控功能及靈敏度,桌面就是螢幕,客人入座後可輕鬆在餐桌上點選菜單。
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公司將於2011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11),展示其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10-point In-cell Touch Total Solution)。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的優勢在於直接將感測元件內建於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因省去外掛觸控套件,不但更輕更薄,顯示品質更佳,多點觸控操作表現相較於投射式電容,亦毫不遜色,成本卻更有競爭力。劍揚之解決方案在操作方式上同時支援2點、4點、10點或更多點的手指、觸控筆及雷射遠端輸入,讓人機介面設計更多元活潑。目前正積極導入All In One (AIO)及tablet PC之系統開發專案。
放大
[放大圖片]
劍揚2011 COMPUTEX將展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
劍揚也將同步在現場展示多款採用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之產品,包括電子講桌、電子餐桌、商務洽談桌以及生活工作應用等解決方案。透過大尺寸桌面的觸控優勢,可以直接進行商務討論,同步瀏覽文件及修改等動作,工作將更具效率。另一項吸睛的展示為全平面觸控餐桌,桌面就是螢幕,客人入座後可輕鬆在餐桌上點選菜單,候餐時亦可瀏覽桌面廣告或上網,增添用餐時的樂趣。想一睹觸控世界的創新應用嗎?歡迎蒞臨世貿三館光電影音區,劍揚公司攤位G523、G525、G424、G426,一起體驗觸控新樂趣。
放大
[放大圖片]
劍揚2011 COMPUTEX將展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
劍揚也將同步在現場展示多款採用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之產品,包括電子講桌、電子餐桌、商務洽談桌以及生活工作應用等解決方案。透過大尺寸桌面的觸控優勢,可以直接進行商務討論,同步瀏覽文件及修改等動作,工作將更具效率。另一項吸睛的展示為全平面觸控餐桌,桌面就是螢幕,客人入座後可輕鬆在餐桌上點選菜單,候餐時亦可瀏覽桌面廣告或上網,增添用餐時的樂趣。想一睹觸控世界的創新應用嗎?歡迎蒞臨世貿三館光電影音區,劍揚公司攤位G523、G525、G424、G426,一起體驗觸控新樂趣。
內嵌式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公司將於2011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11),展示其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10-point In-cell Touch Total Solution)。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的優勢在於直接將感測元件內建於LCD面板之array基板上,因省去外掛觸控套件,不但更輕更薄,顯示品質更佳,多點觸控操作表現相較於投射式電容,亦毫不遜色,成本卻更有競爭力。劍揚之解決方案在操作方式上同時支援2點、4點、10點或更多點的手指、觸控筆及雷射遠端輸入,讓人機介面設計更多元活潑。目前正積極導入All In One (AIO)及tablet PC之系統開發專案。
放大
[放大圖片]
劍揚2011 COMPUTEX將展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
劍揚也將同步在現場展示多款採用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之產品,包括電子講桌、電子餐桌、商務洽談桌以及生活工作應用等解決方案。透過大尺寸桌面的觸控優勢,可以直接進行商務討論,同步瀏覽文件及修改等動作,工作將更具效率。另一項吸睛的展示為全平面觸控餐桌,桌面就是螢幕,客人入座後可輕鬆在餐桌上點選菜單,候餐時亦可瀏覽桌面廣告或上網,增添用餐時的樂趣。想一睹觸控世界的創新應用嗎?歡迎蒞臨世貿三館光電影音區,劍揚公司攤位G523、G525、G424、G426,一起體驗觸控新樂趣。
放大
[放大圖片]
劍揚2011 COMPUTEX將展出內嵌式10點手指觸控解決方案。
劍揚也將同步在現場展示多款採用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之產品,包括電子講桌、電子餐桌、商務洽談桌以及生活工作應用等解決方案。透過大尺寸桌面的觸控優勢,可以直接進行商務討論,同步瀏覽文件及修改等動作,工作將更具效率。另一項吸睛的展示為全平面觸控餐桌,桌面就是螢幕,客人入座後可輕鬆在餐桌上點選菜單,候餐時亦可瀏覽桌面廣告或上網,增添用餐時的樂趣。想一睹觸控世界的創新應用嗎?歡迎蒞臨世貿三館光電影音區,劍揚公司攤位G523、G525、G424、G426,一起體驗觸控新樂趣。
隨著iPad出貨量大增,全球同時掀起搭載觸控技術的平板電腦熱潮,同時,微軟計劃於2012年初推出的Windows 8,也預期會將多點觸控的使用者經驗帶到更高的層次。在Tablet及AIO上,多點觸控介面已成為必要配備,內嵌式觸控技術(In-cell touch)領導廠商劍揚公司所提供之多點觸控解決方案,直接將觸控感測元件嵌入LCD TFT基板上,省略了外掛式觸控額外的厚度與重量,擁有高良率、低成本、無尺寸限制等優點。也因為無需傳統觸控所需的基板及貼合製程,在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產能嚴重不足以及市場供需失衡的當下,更能提供合作夥伴充分產能,並降低出貨風險。在觸控市場競逐下,擁有劍揚內嵌式觸控技術,將能掌握致勝關鍵。
劍揚於2009年底,成功以LCD標準製程,量產全世界最大尺寸、支援筆式輸入之21.5吋內嵌式觸控產品,目前已應用於電子化講桌、醫學圖像整合系統、電子公文系統、專業繪圖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劍揚更於2010年底,成功完成內嵌式手指觸控技術的開發。至此,劍揚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已可同時支援手指、觸控筆、雷射遠端輸入等所有觸控方式。2011年產品開發的重點將集中於21.5吋(應用於AIO)及7~10吋(應用於tablet PC)。
劍揚定期參與COMPUTEX、CES及CeBIT等國際性電子大展,持續發表最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接觸潛在海內外買家。同時亦持續積極研發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預計2011年第4季可見到更多搭載劍揚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之產品上市。欲了解劍揚產品技術完整方案,請報名參加2011年5/5消費性電子與人機介面論壇活動,將有專人為您解說產品技術功能特色http://www.digitimes.com.tw/seminar/DTF_1000505.asp
劍揚於2009年底,成功以LCD標準製程,量產全世界最大尺寸、支援筆式輸入之21.5吋內嵌式觸控產品,目前已應用於電子化講桌、醫學圖像整合系統、電子公文系統、專業繪圖及消費性電子產品等領域。劍揚更於2010年底,成功完成內嵌式手指觸控技術的開發。至此,劍揚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已可同時支援手指、觸控筆、雷射遠端輸入等所有觸控方式。2011年產品開發的重點將集中於21.5吋(應用於AIO)及7~10吋(應用於tablet PC)。
劍揚定期參與COMPUTEX、CES及CeBIT等國際性電子大展,持續發表最新產品與解決方案,接觸潛在海內外買家。同時亦持續積極研發內嵌式多點觸控技術,預計2011年第4季可見到更多搭載劍揚內嵌式多點觸控解決方案之產品上市。欲了解劍揚產品技術完整方案,請報名參加2011年5/5消費性電子與人機介面論壇活動,將有專人為您解說產品技術功能特色http://www.digitimes.com.tw/seminar/DTF_1000505.asp
全民瘋觸控,電容式觸控面板(T/P)近年快速竄紅,已掩蓋過電阻式的光芒,但不久後,內嵌光學式多點觸控技術(In-cell)可能成為另一顆閃亮的新星。業者指出,In-cell已度過研發階段,今年隨著量產進入大量應用,將成為觸控領域最具威力的震撼彈。
全球只有二家廠商具有內嵌觸控產品量產能力,一是日本Sharp,另一是位於竹科的劍揚公司。劍揚的In-cell是把光偵測器做在LCD面板的Array 段,不同於傳統電阻式或電容式T/P,無需貼合,製程簡化,更輕薄、成本更低,且無額外厚度,可支援多點手指、觸控筆及雷射輸入。
劍揚以標準製程來生產,比Sharp採用LTPS或CG製程,成本及良率的競爭力更高;少數業者把光偵測器與彩色濾光片結合,但總體競爭力較為遜色。
劍揚執行副總黃乃傑表示,該技術可生產1-100吋面板,無尺寸限制,也不需校正、不會偏移及因機械動作按壓而造成劣化,從手機小尺寸到55吋電視,劍揚均可供貨。
劍揚2009年底完成支援筆式觸控21.5吋In-cell螢幕,為全球最大尺寸,2010年完成手指觸控技術開發。今年第三季,將量產多點指觸機種(5-55吋),2012年完成手機版(1-5吋) In-cell解決方案。該公司並於2009年取得微軟Windows 7認證。
該公司表示,2013年將進一步整合LCD驅動IC成為All-in-one IC,為其最大優勢,築起技術門檻。劍揚目前股本4.8億,隨著知名LCD電視、顯示器及筆電大廠導入中大尺寸應用,今年的營收及獲利將大幅度增長。
劍揚2003年投入In-cell研發時,觸控應用仍不普遍,目前觸控幾乎成為市場顯學,但了解In-cell者仍屬少數,想要進入,更是困難重重。業者認為,In-cell觸控技術將使觸控產業的版圖為之翻轉,並在系統端的設計及應用,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劍揚公司電話(03)666-8885。
全球只有二家廠商具有內嵌觸控產品量產能力,一是日本Sharp,另一是位於竹科的劍揚公司。劍揚的In-cell是把光偵測器做在LCD面板的Array 段,不同於傳統電阻式或電容式T/P,無需貼合,製程簡化,更輕薄、成本更低,且無額外厚度,可支援多點手指、觸控筆及雷射輸入。
劍揚以標準製程來生產,比Sharp採用LTPS或CG製程,成本及良率的競爭力更高;少數業者把光偵測器與彩色濾光片結合,但總體競爭力較為遜色。
劍揚執行副總黃乃傑表示,該技術可生產1-100吋面板,無尺寸限制,也不需校正、不會偏移及因機械動作按壓而造成劣化,從手機小尺寸到55吋電視,劍揚均可供貨。
劍揚2009年底完成支援筆式觸控21.5吋In-cell螢幕,為全球最大尺寸,2010年完成手指觸控技術開發。今年第三季,將量產多點指觸機種(5-55吋),2012年完成手機版(1-5吋) In-cell解決方案。該公司並於2009年取得微軟Windows 7認證。
該公司表示,2013年將進一步整合LCD驅動IC成為All-in-one IC,為其最大優勢,築起技術門檻。劍揚目前股本4.8億,隨著知名LCD電視、顯示器及筆電大廠導入中大尺寸應用,今年的營收及獲利將大幅度增長。
劍揚2003年投入In-cell研發時,觸控應用仍不普遍,目前觸控幾乎成為市場顯學,但了解In-cell者仍屬少數,想要進入,更是困難重重。業者認為,In-cell觸控技術將使觸控產業的版圖為之翻轉,並在系統端的設計及應用,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劍揚公司電話(03)666-8885。
內嵌觸控技術領導廠商劍揚(IDTI),成功將觸控感測陣列整合進入
LCD面板製程內,並領先全球率先開發完成手指觸控技術,成為
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相較於現今廣泛使用的電容、電阻式
觸控面板,劍揚(IDTI)研發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除可支援雷射
遠端輸入、筆式輸入等多元觸控方式,體積也更加輕薄短小。因
其免除了額外搭載外掛套件之成本,讓終端價格更加平易近人,
可望使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成為觸控面板界之終極解決方案!
2011 年全球觸控商品因蘋果電腦(Apple) i系列產品的熱賣而受到鼓
舞,大量的智慧型手持終端裝置,如智慧型手機、電子書與平板
電腦等產品已全面觸控化。從日前剛結束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中,可見消費性產品已開始大量使用觸控
面板,其市場成長的驚人速度可見一斑。在如此龐大的觸控市場
中,如何有效提升良率,降低觸控面板成本,已成為廠商獲利的
主要關鍵。
現今觸控面板技術當中,最受廣泛使用的是電容、電阻式觸控技
術,而相較於電容、電阻式觸控,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可省卻外
掛玻璃或薄膜,因此能成功減少貼合與組裝成本,且製造良率提
高、後勤簡化,再加上可使終端產品更輕更薄,包括南韓、日本
及台灣許多面板廠均於5、6年前開始積極投入。
研發至今,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已可支援筆式輸入、雷射遠端輸
入等多元觸控方式,唯手指觸控技術因高度的技術門檻,未能同
步開發完成。其技術主要困難點為內嵌光學式觸控對於環境光變
化敏感度高,增加了訊號辨識上的複雜度,加上手指本身為不發
光的觸控媒介,其訊噪比極低,更加深了演算法開發的困難度。
劍揚 (IDTI)獨家研發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是目前唯一成功使用標
準LCD製程量產,不減損面板製造之良率,且性能表現可媲美投射
電容式之觸控技術,且製造成本更有競爭力,因而被視為終極的
觸控解決方案。
LCD面板製程內,並領先全球率先開發完成手指觸控技術,成為
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光」。相較於現今廣泛使用的電容、電阻式
觸控面板,劍揚(IDTI)研發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除可支援雷射
遠端輸入、筆式輸入等多元觸控方式,體積也更加輕薄短小。因
其免除了額外搭載外掛套件之成本,讓終端價格更加平易近人,
可望使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成為觸控面板界之終極解決方案!
2011 年全球觸控商品因蘋果電腦(Apple) i系列產品的熱賣而受到鼓
舞,大量的智慧型手持終端裝置,如智慧型手機、電子書與平板
電腦等產品已全面觸控化。從日前剛結束的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展
─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中,可見消費性產品已開始大量使用觸控
面板,其市場成長的驚人速度可見一斑。在如此龐大的觸控市場
中,如何有效提升良率,降低觸控面板成本,已成為廠商獲利的
主要關鍵。
現今觸控面板技術當中,最受廣泛使用的是電容、電阻式觸控技
術,而相較於電容、電阻式觸控,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可省卻外
掛玻璃或薄膜,因此能成功減少貼合與組裝成本,且製造良率提
高、後勤簡化,再加上可使終端產品更輕更薄,包括南韓、日本
及台灣許多面板廠均於5、6年前開始積極投入。
研發至今,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已可支援筆式輸入、雷射遠端輸
入等多元觸控方式,唯手指觸控技術因高度的技術門檻,未能同
步開發完成。其技術主要困難點為內嵌光學式觸控對於環境光變
化敏感度高,增加了訊號辨識上的複雜度,加上手指本身為不發
光的觸控媒介,其訊噪比極低,更加深了演算法開發的困難度。
劍揚 (IDTI)獨家研發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是目前唯一成功使用標
準LCD製程量產,不減損面板製造之良率,且性能表現可媲美投射
電容式之觸控技術,且製造成本更有競爭力,因而被視為終極的
觸控解決方案。
以開發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為主的劍揚,11日發表可支援手指觸
控的內嵌式觸控產品,搶攻平板電腦(Tablet PC)觸控相關應用商機
。劍揚表示,其內嵌光學式觸控十搬術除了可支援筆寫、雷射遠
端輸入外,未來也將積極突破覺學式技術的侷限,開發可支援手
指觸控的技術。
劍揚為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研發廠商,本身並無生產線,主要將
自身技術與TFT LCD面板廠合作,在面板廠製程內生產。近年來
由於面板廠積極將舊生產線轉型,因此在配合相關新產品方面,
合作的空間較大,惟覺學式觸控技術並非目前觸揈面板技術主流
,尤其僅支援特殊光筆觸控操作的特性,相較於電容式等可直接
手戽操作以及辨識手部姿勢操作,光學式觸控技術在實際市場應
用上仍有門檻。
其中劍揚的技術優勢在於光感測器內酣於面板中,使面板不需要
另外進行導電玻璃或是導電薄膜貼合,可降低材料、組裝生產成
本,以及提高後段製造良率及簡化生產線,同時亦適合應用於中
大尺寸產品。劍揚表示,其技術不需要另外貼合觸控模組,因此
可使終端產品更輕更薄,包括台、日、韓面板廠,均於5~6年前開
始投入開發。
據了解,包括友達、奇美電以及華映等,在台北國際光電展以及
日本平面顯示器大展中,均有類似產品推出,其中華映等廠商,
也曾準備投入相關產品量產。
過去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最大的疑慮,在於與其他光學式觸控技
術一樣,必須配合特殊光筆使用,使得終端應用相對受限較多。
惟劍提表示,產品研發已完成可支援手指觸控技術,過去由於內
嵌光學式觸控技術對環境光學變化敏感度高,增加訊號辯識上的
複雜度,加上手指本身為不發覺觸控媒介,訊噪比極低,也加深
演算法開發的困難度。
劍提表示,此次所推出的新技術,除支援筆寫之外,也支援遠端
雷射輸入,並可使用標準LCD製程進行量產,不減損面板製造良
率,且性能可比美投射電容觸控技術。
控的內嵌式觸控產品,搶攻平板電腦(Tablet PC)觸控相關應用商機
。劍揚表示,其內嵌光學式觸控十搬術除了可支援筆寫、雷射遠
端輸入外,未來也將積極突破覺學式技術的侷限,開發可支援手
指觸控的技術。
劍揚為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研發廠商,本身並無生產線,主要將
自身技術與TFT LCD面板廠合作,在面板廠製程內生產。近年來
由於面板廠積極將舊生產線轉型,因此在配合相關新產品方面,
合作的空間較大,惟覺學式觸控技術並非目前觸揈面板技術主流
,尤其僅支援特殊光筆觸控操作的特性,相較於電容式等可直接
手戽操作以及辨識手部姿勢操作,光學式觸控技術在實際市場應
用上仍有門檻。
其中劍揚的技術優勢在於光感測器內酣於面板中,使面板不需要
另外進行導電玻璃或是導電薄膜貼合,可降低材料、組裝生產成
本,以及提高後段製造良率及簡化生產線,同時亦適合應用於中
大尺寸產品。劍揚表示,其技術不需要另外貼合觸控模組,因此
可使終端產品更輕更薄,包括台、日、韓面板廠,均於5~6年前開
始投入開發。
據了解,包括友達、奇美電以及華映等,在台北國際光電展以及
日本平面顯示器大展中,均有類似產品推出,其中華映等廠商,
也曾準備投入相關產品量產。
過去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最大的疑慮,在於與其他光學式觸控技
術一樣,必須配合特殊光筆使用,使得終端應用相對受限較多。
惟劍提表示,產品研發已完成可支援手指觸控技術,過去由於內
嵌光學式觸控技術對環境光學變化敏感度高,增加訊號辯識上的
複雜度,加上手指本身為不發覺觸控媒介,訊噪比極低,也加深
演算法開發的困難度。
劍提表示,此次所推出的新技術,除支援筆寫之外,也支援遠端
雷射輸入,並可使用標準LCD製程進行量產,不減損面板製造良
率,且性能可比美投射電容觸控技術。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