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泥綠能公司新聞
台泥企業團為了綻放綠色能源的繁花,旗下「台泥綠能」在嘉義布袋的嘉謙綠能漁電共生一期案場已全數併網發電。這項里程碑的達成,不僅展現了台泥對綠能發展的堅定決心,也為台灣的綠能版圖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根據台泥的公告,未來台泥綠能還將在嘉義、高雄等地積極布局,計劃建置和開發共約150MW的漁電共生案場,同時也在新北、雲林規劃新的陸域風機場址,展現了企業對綠能發展的廣闊前景。
台泥綠能作為台泥100%持股的子公司,其上線的綠能項目已包括嘉義布袋漁電共生一期A~F六區。至今,這些項目已為台電發出137,496,643度綠電,彰化風電場域也已併網發電共30.6MW。此外,台東地熱發電項目也正在開發中。
在發展綠電的同時,台泥綠能也關注到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統計,氣候變遷、海洋過度捕撈及海水溫度上升將導致2050年全球漁獲量減少約15%。為此,台泥綠能積極響應全球減碳需求,以穩定的低碳養殖水產品,應對遠洋漁業的高碳足跡與資源耗竭挑戰。
台泥綠能指出,其子公司台泥嘉謙綠能已成立專責漁管團隊,由四位養殖專業科系的高材生組成,他們實際投入養殖並與養殖戶進行近距離交流,研發生產低碳養殖水產品。該團隊的目標是攜手養殖夥伴建立無毒減碳的水產供應鏈。
台泥綠能於5日在嘉義布袋漁電共生案場舉辦了「漁電共生,健康共享」活動,展現了與養殖夥伴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活動中,特別邀請了出身嘉義的雲朗觀光主廚阿華師,以當季養殖收成的泰國蝦與鱸魚,搭配當地特色食材,設計出「漁電共生10全10美海鮮饗宴」,與養殖戶夥伴、地方村里長及社區意見領袖一同品嚐。
台泥綠能董事長呂克甫表示,發展綠電不只是為了達成2050淨零目標,更希望為青年提供返鄉機會,讓養殖業更具規模,並引進新的技術,進一步推動綠能與社區的共融發展。
台泥綠能為台泥100%持股的子公司,目前已上線的綠能包括嘉義 布袋漁電共生一期A∼F六區,至今已為台電發出137,496,643度綠電 。另外,彰化風電場域也已併網發電共30.6MW。正開發中的還有台東 地熱發電。
在發展綠電同時,台泥指出,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氣候變遷 、海洋過度捕撈及海水溫度上升,將導致2050年全球漁獲量減少約1 5%。相較於畜牧業,水產養殖因生長期短且碳排放量僅為牛羊的一 半,被視為低碳且穩定的永續蛋白質來源。
台泥綠能積極響應全球減碳需求,以穩定的低碳養殖水產品,應對 遠洋漁業的高碳足跡與資源耗竭挑戰。
台泥綠能指出,子公司台泥嘉謙綠能已成立專責漁管團隊,四位養 殖專業科系的高材生實際投入養殖並近距離與養殖戶交流切磋,研發 生產低碳養殖水產品。台泥嘉謙綠能漁管團隊目標,是攜手養殖夥伴 建立無毒減碳的水產供應鏈。
台泥綠能5日特別在嘉義布袋漁電共生案場舉辦「漁電共生,健康 共享」活動,展現台泥養殖團隊與養殖夥伴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活動 特邀出身嘉義的雲朗觀光主廚阿華師,以台泥漁電共生案場當季養殖 收成的泰國蝦與鱸魚,布袋鎮義竹鄉當令生產的白玉苦瓜、紅鬚玉米 筍、水晶米、桑椹搭配遠近馳名的15年黑金老菜脯,設計出「漁電共 生10全10美海鮮饗宴」,邀請養殖戶夥伴與地方村里長、社區意見領 袖一起品嚐。
台泥綠能董事長呂克甫指出,希望發展綠電不只是對2050淨零目標 做貢獻,也有機會讓青年返鄉,讓養殖更有規模,並引進新的技術。
**台泥綠能助力,子公司轉投資成收益金雞母** 水泥產業步入成熟期,國內基建趨緩,水泥廠本業獲利趨穩,然而,子公司及轉投資事業卻成為企業營運的「金雞母」。 台泥統計,今年截至8月,子公司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已為台泥貢獻約300億元營收。旗下台泥綠能、台泥儲能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成長,所屬達和航運受惠於船運量提升, turut 上半年營收有所貢獻。 亞泥上半年稅後純益,子公司獲利為最大來源。子公司亞東預拌研發高性能混凝土,獲得指標性超高大樓建案指定採用,今年上半年業績創新高。此外,亞泥投資的嘉惠電力二期擴大規模,年發電量提升,對亞泥營收挹注增加。 亞泥的非水泥事業表現亮眼,子公司遠龍不銹鋼銷量上升,對亞泥合併營收貢獻度成長。轉投資集團關係企業,如遠東新和裕民航運,也是亞泥獲利來源,抵銷大陸水泥市場低迷影響,上半年獲利仍較去年同期成長。 嘉泥100%投資的沖繩「Hotel Collective」,是今年上半年旅宿事業主要獲利來源。去年沖繩飯店營收年增84%,上半年旅宿事業營收達3.84億元,年增14%,成為嘉泥營運一大亮點。
台泥統計,今年財報從3月併入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營收貢 獻,截至8月為止已為台泥貢獻約300億元營收。非水泥事業對台泥的 營運貢獻增加,台泥旗下台泥綠能、台泥儲能營收都較去年同期成長 ,所屬達和航運也受惠於船運量提升,對上半年營收有所貢獻。
子公司獲利是亞泥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最大的收入來源。亞泥100 %持股的子公司亞東預拌,近年積極研發高性能混凝土,獲得許多指 標型超高大樓建案的指定採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持續創新高紀錄, 貢獻亞泥營業利益近5成。
至於亞泥的非水泥事業,由於亞泥投資的嘉惠電力二期已在今年6 月擴大20%的規模,年總發電量提升為56.8億度,可供120萬家戶電 力使用,對亞泥的營收挹注增加。另,亞泥子公司遠龍不銹鋼在銷量 上升之下,上半年對亞泥合併營收貢獻度,也比去年同期成長。
轉投資集團關係企業的獲利,一向是亞泥每年獲利的主要來源,特 別是持股23.77%的遠東新、持股39.25%的裕民航運。例如亞泥今年 在處分持股及股利進帳下,即使遭遇大陸因經濟成長復甦緩慢致使水 泥市場低迷,上半年獲利仍比去年同期成長4.96%。
此外,嘉泥100%直接投資經營的沖繩「Hotel Collective」,是 今年上半年旅宿事業主要獲利來源。依嘉泥財報,去年沖繩飯店的營 收年增84%,已能開始盈利回饋公司;上半年旅宿事業營收達3.84億 元、年增14%,占比達26.7%,比去年同期的3.38億成長14%。
水泥廠營收增長 台泥綠能、台泥儲能表現亮眼
受惠海外市場、子公司及轉投資貢獻增加,加上國內需求暢旺,水泥廠營運表現亮眼。台泥(1101)8月合併營收達130.04億元,年增38.6%,主要受惠於土耳其及葡萄牙轉投資水泥廠的貢獻。
亞泥(1102)8月合併營收也成長4.08%,達67.34億元。子公司亞東預拌採用的高性能混凝土獲得許多指標型超高大樓建案指定使用。另受惠於嘉惠電力二期擴大規模,發電量提升,帶動營收挹注增加。
環泥(1104)因南部科技廠辦及園區建案續增,帶動國內水泥與預拌混凝土銷售成長,推升8月合併營收6.53億元,年增5.73%。
值得一提的是,台泥綠能、台泥儲能的營收皆較去年同期成長。台泥指出,截至8月,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的營收貢獻已達約300億元,但受大陸水泥市場供過於求影響,營收有所減少。不過,台灣水泥市場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成長。
另一方面,亞泥投資的遠龍不銹鋼銷量上升,對亞泥合併營收貢獻度也成長。環泥的石膏板因路竹廠投產,也為其營運增添動能。
環泥(1104)則因科技廠辦建案增加,國內水泥及預拌混凝土銷售 業績成長,推升8月合併營收6.53億元,年增5.73%。
台泥統計,今年財報從3月併入葡萄牙Cimpor和土耳其OYAK營收貢 獻,截至8月為止已為台泥貢獻約300億元營收。台泥表示,大陸水泥 市場供過於求,雖使營收減少,但台灣水泥市場營收仍較去年同期成 長。
另外,台泥所屬和平電力受接連地震及颱風影響,修復及停止運轉 天數增加進而影響第二季營收,但7月起供電已經恢復正常。
其他事業體方面,台泥指出,旗下台泥綠能、台泥儲能營收都較去 年同期成長;所屬達和航運也受惠於船運量提升,對8月營收有所貢 獻。
亞泥指出,大陸市場表現不受大環境艱困局勢影響,水泥銷量與營 收皆有成長。
國內部分,亞泥100%持股的亞東預拌,近年積極研發高性能混凝 土,獲得許多指標型超高大樓建案的指定採用,今年前八月的業績持 續創新高紀錄。
由於亞泥投資的嘉惠電力二期已在今年6月擴大20%的規模,年總 發電量提升為56.8億度,可供120萬家戶電力使用,8月對亞泥的營收 挹注增加。
亞泥另外一家子公司遠龍不銹鋼在銷量上升下,今年前八月對亞泥 合併營收貢獻度也比去年同期成長。
主要營業區域在台南、高雄的環泥,受惠南部地區科技廠辦及園區 建案續加,帶動當地房市發展,今年以來預拌混凝土出貨量提升,年 成長幅度約達1成。
建材事業的石膏板,一直是驅動環泥的業績成長的動能。環泥高雄 年產能達1,500萬平方米的路竹廠已投產,已為環泥第三季的營運添 成長動能。
**台泥邁向轉型新章 開創營運新四腳** 昨(22)日,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宣布,台泥集團英文名稱正式改為「TCC Group Holdings」,宣告步入新階段。除了原有的台灣及大陸水泥事業外,台泥新添歐非低碳水泥及新能源業務,形成營運的「四隻腳」。 張安平表示,台泥正開啟新篇章,對於今年歐洲低碳水泥及新能源營運展望樂觀。總經理程耀輝指出,2022年台泥合併營收達1,139億元,能源及電力已占29%。預計2023年,合併營收將接近1,600億元,其中土葡水泥占比31%,能源及電力占24%。 台泥致力於轉型,去年稅後純益達79.98億元,年增48%。股東會也通過配發每股1元現金股利。 張安平表示,2018年起,台泥布局兩岸以外市場,與土耳其成立合資公司,並透過葡萄牙公司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目前,台泥掌握全球最低碳的水泥生產技術。 歐洲低碳水泥已對台泥帶來收益,2023年獲利約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台泥決定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並投入綠色能源領域,成為台泥的第四隻腳。 台泥指出,過去以兩岸水泥事業為主的子公司,已發展出27家主要子公司,跨足11種產業。例如,台泥綠能將投資南部地區漁電型太陽能電廠,總投資金額約39億元,有助於再生能源事業的成長動能。 今年第1季,台泥合併營收約255.4億元,稅後純益19.5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達0.26元,展現台泥轉型的成效。
台泥昨天舉行股東會,張安平表示,台泥正要翻開新的一頁,開始編寫全新的台泥故事,對於今年歐洲低碳水泥及新能源營運展望相當樂觀。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說明轉型成果,2022年台泥合併營收1,139億元,其中兩岸水泥占68%,能源及電力占29%,其他占3%;到了2023年,土耳其、葡萄牙投資以擬制性回溯的合併報表來看,台泥合併營收接近1,600億元,其中兩岸水泥占比降至43%,土葡水泥占31%,能源及電力占24%。
台泥股東會承認去年財報,稅後純益79.98億元,年增48%,每股純益1.06元,並通過配發1元現金股利。台泥另通過修改公司章程,將集團英文名稱從Taiwan Cement Corporation改為TCC Group Holdings,宣示從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走向集團控股公司。
張安平表示,2018年以前,台泥起家的台灣以及大陸地區水泥營收占比高達七成以上,是撐起過往台泥版圖的兩隻腳,當時台泥已經隱約看到大陸市場將在觸及高峰後進入平原期。
他表示,2018年起著手布局兩岸以外的市場,先與土耳其OYAK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再透過葡萄牙Cimpor公司在非洲取得超低碳替代原燃料,以鍛燒黏土替代熟料製成超低碳水泥,目前已掌握全球最低碳的水泥生產。
張安平表示,歐洲低碳水泥至今已經反饋給台泥。2023年獲利表現中,約45%來自歐洲低碳水泥貢獻。去年11月底,台泥決定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除土耳其OYAK持股由40%提高為60%,葡萄牙Cimpor持股也由40%增為100%。
張安平強調,土耳其、歐洲與非洲的國際化布局,為台泥營運開創穩健的第三隻腳;另外,台泥投入綠色能源,在新能源領域將撐起全新台泥的第四隻腳。
台泥指出,過去台泥主要子公司以兩岸水泥事業為主,目前已發展有27家主要子公司,但跨足11種產業,轉型成效亮麗。
例如台泥子公司台泥綠能董事會通過擬於南部地區投資漁電型太陽能電廠,總投資金額約39億元。對於台泥再生能源事業的營收成長動能可望再添薪火。
台泥今年第1季財報合併營收約255.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稅後純益19.5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9%,每股稅後純益達0.26元。
【台泥綠能布局南部 投資漁電光伏逾39億】
台泥(1101)發布第1季財報,合併營收約255.4億元,較去年同期微幅下降,但稅後純益成長39%至19.5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台泥子公司台泥綠能董事會昨日通過,將在南部地區投資漁電型太陽能電廠,預估投資金額約39億元,預計將推升台泥再生能源事業的成長動能。
台泥指出,4月份合併營收達116.26億元,年增率27.76%。儘管4月受到花蓮強震、大陸水泥市場低迷等不利因素影響,但台泥透過提高對葡萄牙、土耳其等海外市場持股比例,讓水泥部門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6.4%。
此外,台泥在儲能、充電樁、電池、再生能源等綠能產業的投資也持續發酵,營收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438%、20%以上。這些多角化布局有助於提升台泥在全球綠色產業競爭力。
台泥近期完成併購土耳其、葡萄牙低碳水泥事業,4月起開始貢獻營收。而台泥近年在綠能產業的投資,如漁電光伏電廠計畫,也陸續開始發揮效應。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早前提出的國際化布局,已讓台泥營收結構出現轉變,不再過度依賴兩岸市場,並逐步挹注海外市場和綠色產業。
台泥子公司台泥綠能董事會,昨日也通過擬於南部地區投資漁電型太陽能電廠,總投資金額約39億元。對於台泥再生能源事業的營收成長動能可望再添薪火。
據了解,台泥大陸市場今年首季收衰退的主因,是大陸水泥市場未見起色,所幸透過增加對葡萄牙及土耳其的持股比例使得獲利增加,讓水泥部門營收比去年第1季同期增加6.4%。但是因為土葡交易是在3月6日才完成,因此併入營收僅有25天。此外,台泥轉投資的儲能及充電樁部門營收,也比去年同期增加438%、電池及再生能源也較去年各增加20%以上。
台泥日前已公告4月合併營收116.26億元,年增27.76%。台泥表示,主要是營收的多元、韌性及成長性,因此帶動台泥在全球綠色規模化時代的競爭力。
台泥今年4月份雖然受到花蓮強震影響,位於震央的台泥花蓮和平廠停產將近一個月,和平電力發電機組也受到影響,加上大陸水泥市場持續低迷,三大利空衝擊之下,但是台泥4月份合併營收仍比去年同期成長。
由於剛剛完成交割併入台泥的土耳其、及葡萄牙低碳水泥事業4月起開始完整貢獻營收,加上台泥近年在綠能產業的投資,今年也都陸續開始貢獻,佐證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上任後的國際化布局確實未雨綢繆,讓過去著重兩岸市場的台泥營收結構有所改變且開始挹注。
台泥綠能布局有成,今年起將收割。台泥公司昨日(28日)宣布,其高雄小港的高階三元鋰電池廠已正式投入量產。這個廠房不僅代表著台泥在電池產業的重要布局,也象徵著台泥對綠色能源的堅定承諾。隨著國內外储能項目的陸續落成,台泥預計將開始看到穩定的業績回報。 台泥子公司台灣通運也不甘示弱,旗下純電動貨車已成功獲得台積電的青睞,加入了綠色運輸的行列。台灣通運預計將進一步擴大純電動貨車的規模,並在這一年推出更多商用電動運具,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自2018年上任以來,帶領公司進行了近六年的低碳轉型。在這段時間裡,台泥投入了储能、綠能和三元鋰電池等新興產業,並在全球13個國家擁有了11種產業,確實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跨國公司。 去年底,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在台灣小港建成的「超級電池廠」已正式投入生產,專為高端客戶提供高鎳電池,這種電池主要用於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和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每年可生產足夠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长程電池量。 同時,台泥在全台最大的100MW E-dReg储能系統也已完成並並入電網,這是台泥在储能領域的又一重大成就。而在台泥歐洲子公司NHOA Energy的帶領下,储能業務已在多個國家開展,展現了台泥在綠能領域的全球視野和實力。
台泥子公司台灣通運旗下純電動貨車,更已成功打入台積電綠色運輸鏈,未來台灣通運將進一步擴大純電動貨車規模,今年也將推出其他商用電動運具,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方案。
台泥表示,董事長張安平自2018年上任以來,近六年時間帶領整個台泥企業團展開低碳轉型,投入儲能、綠能及三元鋰電池等新產業,目前已經在全球13個國家擁有11種產業,成為名符其實的跨國公司。
台泥子公司能元科技在小港打造的「超級電池廠」自去年底前已正式量產,生產高端客戶所需的高鎳電池,鎖定電動飛行器(eVTOL)、電動超跑、電動重機等高階應用,年產約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而台泥儲能建置全台最大的100MW E-dReg儲能系統,也已在去年下半年完工並全數併入電網;台泥歐洲子公司NHOA Energy在全球建置的儲能事業也正在多個國家開展業務。
台泥綠能再創里程碑,正式發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儲能櫃EnergyArk,這款產品將為台灣的儲能市場帶來新的安全解決方案。EnergyArk已成功導入台泥企業團位於高雄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並將陸續配置於國內新建的儲能案場。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預計,明年第1季將有可能進軍歐洲及美國市場。 近年來,台泥企業團積極推動低碳轉型,國際化布局綠色能源產業鏈。昨日,台泥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上首次亮相,張安平親自揭幕,展現全球首個結合低碳建材與新能源的專利產品EnergyArk。該產品已獲中科院建築物內部防火牆等級國家標準認證,並與消防署聯合實驗測試成功,具有防火滅火功能。 EnergyArk的應用案例已經在台泥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啟動,配置了六個EnergyArk 1000,總容量6.4MWh的儲能系統,已通過台電s-Reg執行能力測試。台泥將在未來全台新建的儲能案場中全面導入EnergyArk。 對於海外市場的布局,台泥也做好了準備。目前EnergyArk已送樣給國際客戶進行認證,有望在明年第1季在歐洲及美國市場取得佳績。台泥全企業團在創能(再生能源)、輸能(鋰電池)及储能領域都有所布局,其中,高雄小港的能元科技超級電池新廠已正式量產,並與多家高端品牌合作。 此外,台塑集團也在太陽能產業發展出新進展。旭東環科在全球水面型太陽能建置量達133MW,成為全球第三大。與台塑合作研發的抗風浪、高靈活度的太陽發電浮台,已獲全球53國專利。台塑也開發出太陽能面板自潔塗布劑,並發表了多項染料敏化電池應用,包括緊急求救按鈕、漏水感測器等。 台灣儲能市場預計將在未來數年顯著成長,台泥和台塑的進軍,將為台灣的綠色能源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台泥企業團近五年積極低碳轉型,國際化布局綠色能源產業鏈,昨日首度在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亮相,在張安平親自揭幕下,展示全球第一個結合低碳建材與新能源、具專利的EnergyArk。
台泥表示,EnergyArk已得到中科院建築物內部防火牆等級國家標準認證、並與消防署聯合實驗測試成功,具備防火滅火功能,將成為台灣最安全的儲能解方。
台泥表示,EnergyArk第一個應用案場位於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該廠配置六個EnergyArk 1000,總容量6.4MWh的儲能系統日前已經通過台電s-Reg執行能力測試。後續台泥企業團在全台新建的儲能案場也將全面導入EnergyArk。
張安平表示,EnergyArk接下來將積極開展海外市場布局,前除了進行國內認證,也已送樣給國際客戶進行認證中。有望於明年第1季在歐洲及美國有好的成果展現。
台泥表示,目前整個企業團已在創能(再生能源)、輸能(鋰電池)及儲能都進行能源產業鏈布局,在輸能項目上目前也有最新進展,高雄小港的能元科技超級電池新廠已正式量產,目前產能利用率已達到七成,最快今年底可達成全產全銷。
台泥高雄小港能元科技超級電池新廠鎖定高端產品,包括超跑、飛天車(EVTOL),日前能元科技已與研發Spe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並持續與國際市場多家HyperCar以及電動賽車等高端品牌合作。
針對儲能部分,搭配儲能櫃EnergyArk的正式商業化,台泥日前也宣布,台泥已建置全台最大的儲能系統,並全數併入電網,其電池容量311MWh。台泥全台建置完成且已併網的儲能總電池裝置容量,已達全台近30%。根據研調機構InfoLink預計,台灣儲能市場規模將自2023年起明顯成長,預估2026年將成長至200億元,2030年進一步成長至2,000億元。專利抗汙自潔塗布劑等重要原材料,浮台支架則採用由轉投資福欣最新研發的446高抗蝕不鏽鋼,未來也會跟台塑新智能合作試辦海上儲能廠。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目前旭東環科在全球水面型太陽能建置量達133MW,已是全球第三大。而結合旭東環科在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豐富經驗,將台塑所生產的高度耐彎折HDPE、耐壓型射出原料、耐燃型PF原料應用在太陽能產業上,成功研發出抗風浪、高靈活度、不影響生態之太陽發電浮台;該浮台設計已獲全球53國專利。
旭東環科董事長董基旭指出,目前全球僅有荷蘭、比利時、挪威以及葡萄牙四個國家有發展離岸太陽能,其中僅有荷蘭有大型浮台的設計;而台灣則是全球度五家、全亞洲第一個建置浮台設計。目前也與成大、淡大合作中,菲律賓也有興趣合作。
除了浮台材料外,台塑亦開發出太陽能面板自潔塗布劑,可提高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經樹德科大環境模擬測試,光電轉化率百分比可提升5.15%。
另外,台塑昨日也發表最新染料敏化電池(染敏電池DSC)多項應用,包括可在室內弱光環境下使用的緊急求救按鈕、漏水感測器、智慧貨架系統等。
台泥公司近日宣布,旗下子公司能元超商已與宏碁集團簽署了一項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將台泥綠能彰旺風力發電所發出的綠電供應給宏碁。這個合約將每年為宏碁提供約千萬度的綠電,不僅幫助宏碁進一步提升其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也顯示了台泥在綠能發展上的進展。
能元超商於去年11月成立,專注於綠電交易市場,旨在幫助其他產業獲得永續綠電,降低碳排。台泥強調,能元超商是台灣自建案場最多、平台上可銷售綠電最多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有助於提高綠電的滲透率,並確保綠電的穩定供應。
隨著全球綠色供應鏈的興起,許多企業宣示加入RE100,承諾在2050年前使用100%綠電。國際碳邊境稅(CBAM)的即將實施,對出口市場影響重大。台泥綠能作為台灣建置再生能源種類最多的公司,包括風力、太陽能、地熱和海洋溫差發電等,預計今年將開放銷售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到103MW,約1.5億度綠電。
台泥綠能也是台灣唯一同時投入地熱與海洋溫差發電的企業,目標是為台灣打造一個不受氣候影響、24小時發電的綠電供應系統,滿足更多企業的綠電需求。據NGO組織計算,台灣目前綠電市場自由市場的比例僅為1.56%,許多中小企業在綠電採購上遇到困難。自「能元超商綠電交易平台」啟用以來,已有數十家中小企業積極洽談綠電購買。
台泥承諾,將每年提供一定比例的綠電給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宏碁則表示,自2015年起,已連續八年達成再生電力使用比例40%以上的目標。此次與台泥的合作,將助宏碁在2025年達到60%再生電力使用比例,並逐步實現2035年100%使用再生電力,以及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
能元超商於去年11月成立,投入綠電交易市場,協助其他產業取得 永續綠電減少碳排。
台泥指出,能元超商為目前全台自建案場最多、平台上可銷售綠電 最多的再生能源售電業者,不僅可提升綠電滲透率,也可以確保綠電 穩定來源。
近年國際興起綠色供應鏈,許多企業宣示加入RE100,公開承諾在 2050年前達成100%使用綠電;國際碳邊境稅(CBAM)即將到來,更 對出口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台泥指出,旗下台泥綠能是目前台灣建置 再生能源種類最多的公司,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太陽能與陸 域風機合併使用發電、漁電共生等,預計今年開放銷售再生能源裝置 容量達103MW,約1.5億度綠電。
台泥綠能也是目前台灣唯一同時投入地熱與海洋溫差發電兩項能源 的企業,希望為台灣打造更不受氣候間歇性影響、可24小時發電的綠 電,滿足更多台灣企業的綠電需求。
根據NGO組織計算,全台綠電目前僅1.56%進入自由市場,許多中 小企業在採購綠電上面臨極大難關,因此自「能元超商綠電交易平台 」啟用以來,有數十家中小企業正與能元超商積極洽談中。
台泥指出,「能元超商綠電交易平台」承諾每年提供一定比例的綠 電採購量給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
宏碁表示,自2015年起,宏碁已連續八年達成再生電力使用占達4 0%以上。此回與台泥簽訂的長期再生能源購電協議,將進一步達成 於2025年使用再生電力達60%的階段性目標。並會以具體行動逐步實 現2035年要100%使用再生電力、並於2050年達淨零排目標。
台灣水泥產業近期表現亮眼,國內市場價量穩定,大陸水泥價格調漲,加上轉投資電力、能源事业的加持,水泥廠3月營運重回成長軌道。台泥(1101)、亞泥(11 02)、信大水泥(1109)首季營收月月增,其中台泥3月合併營收重回百億元,達117.3億元,年增17.64%;亞泥3月營收81.52億元,月增30.63%。國內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漲,目前每噸水泥價格都在3,000元以上,預拌混凝土價格也都在3,000元上下,都站在歷史高峰區。台泥轉投資的和平電力及台泥綠能等事業群的貢獻度增加,也讓3月營收有大幅度的成長。台泥預計今年起集團的綠能事業將有顯著成效出來,電價調漲對和平電力營運成長也有助力。亞泥則指出,大陸解封後各項工程恢復正常施工,華中地區水泥廠平均發貨量已攀升到70%以上,而庫容比則由年前的7 ~8成,降到6成之下。
水泥業者預期,兩岸水泥市場預期價量都可穩增長,營運應可維持 成長,下半年則因進入產業傳統旺季,表現會比上半年好。
台泥3月合併營收重回百億元,達117.3億元,年增17.64%;亞泥 3月營收81.52億元,月增30.63%。
國內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價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上漲,目前每噸水泥 價格都在3,000元以上,預拌混凝土價格也都在3,000元上下,都站在 歷史高峰區。
台泥轉投資的和平電力及台泥綠能等事業群的貢獻度增加,也讓3 月營收有大幅度的成長。台泥指出,今年起集團的綠能事業將有顯著 成效出來,電價調漲對和平電力營運成長也有助力。
亞泥指出,大陸解封後各項工程恢復正常施工,從農曆節過後,華 中地區水泥廠平均發貨量已攀升到70%以上,而庫容比則由年前的7 ∼8成,降到6成之下。
昨日在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見證下,由台泥董事長張安平與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共同簽署,未來雙方將就既有技術及研發、運維經驗,共同在節能及太陽能、風力、地熱、海洋能等各式綠能及儲能、充電樁服務、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等領域互利合作,達成綠能產業布局雙贏目標。
張安平指出,跟中油的合作將會從地熱開始,因為中油在鑽井方面是最厲害的。未來不只是地熱,還包括在東岸,台泥也申請了海洋溫差發電,同樣需要鑽井,此外,包括儲能和海洋發電等方方面面都能和中油合作。
據了解,台泥旗下台泥綠能與雲朗觀光集團合作,在知名少棒故鄉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打造結合地熱與觀光的「紅葉谷」綠能觀光園區,將在3公頃的區域內建置一座1MW的地熱發電廠,以及導入當地特色的泡湯溫泉園區,協助地方創生。
台泥綠能表示,台灣中油因為開採石油的豐厚經驗,擁有國內最龐大及專業的鑽探團隊,台灣中油將協助台泥綠能首度將「斜鑽」技術運用於民間業者開發之地熱發電案場,預期可以縮短生產井進程與提升地熱資源的取得。
張安平說:「以台泥來看,不會只考慮賺錢,我們看三方面,做的事對國家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照顧同仁以及我們是上市公司,所以要有合理的利潤給投資者,我們不會只考慮賺錢,這種狀況下,才有可能發展出未來的產業,如果大家投資都想現在立刻賺錢,不可能有未來的產業。」
李順欽表示,台灣中油身為國營企業,近年擬定減碳及綠能計畫,戮力執行我國能源轉型政策,除採購多元能源外,並從研發至儲能應用積極推動各項綠能產業以建構國家綠色能源基礎。
李順欽強調:「76歲的台泥公司跟76歲的中油公司,同樣在轉型的路上。未來台泥是以水泥為本的環保公司,又投入廢棄物的處理,都是循環經濟的一環。中油公司未來則會邁向CREATE POWER COMPANY。未來雙方合作不是乘以二,而是指數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