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奕力科技公司新聞
ITH前身為2004年成立的奕力科技,2016年併入聯發科孫公司晨發並下市。奕力是專業的面板驅動與觸控IC設計公司,團隊後續與聯發科觸控部門整合開發觸控與驅動整合IC(TDDI)。
ITH於2019年成立,將聯發科觸控團隊整併加入,隔年聯發科再將ITH出售給東博資本,這些年發展出多條產品線,ITH預定11月下旬在台灣掛牌上市,目前尚未揭露承銷價格。
根據ITH的公開說明書,聯發科旗下訊發持股ITH超過一成,ITH旗下則有100%持股子公司奕力科技等。
ITH近年業績高峰落在2021年,當年營收達310億元,經過2022年與2023年調整,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71.19億元,年增3.6%。
梁公偉昨日率ITH總經理陳泰元等高階主管出席業績發表會,針對未來發展策略指出,短期內看既有產品線已有很好基礎與市占率者,名列前茅的產品希望繼續發揚光大、乘勝追擊。在行業中一定要是市場領先者,才能有足夠資源繼續往前走。
中期策略部分,梁公偉說,ITH目前培育的新產品線,如車用、工控等希望繼續成長。長期策略則是上市募資後,要累積更多資源。公司慢慢累積不錯的IP,針對面板與顯示器大生態圈都有相關產品,相近應用都是可能跨入的領域。希望利用公司的優勢,不排除對外併購其他公司與團隊,或是內部開發相關產品線,未來應可期待。
近年來,台灣科技業龍頭聯發科旗下的奕力科技,再創新猷,旗下子公司ITH-KY即將於11月下旬在台灣掛牌上市,市場上對此投以高度關注。董事長梁公偉於上市前業績發表會上,透過與總經理陳泰元等高階主管的現身說法,展現了ITH未來發展的三大策略——短期發揚光大、中期持續成長、長期積極併購。
從2004年成立的奕力科技,到2016年與聯發科孫公司晨發整合並下市,再到2019年成立ITH,並將聯發科觸控團隊整併加入,這一路來,ITH不斷擴充產品線,成為面板驅動與觸控IC設計的領軍企業。雖然承銷價格尚未揭露,但市場對其上市後的表現充滿期待。
在業績發表會上,梁公偉表示,ITH短期內將重點發揚光大既有產品線,如面板驅動與觸控IC,期望在市場上維持領先地位。他指出,作為行業的領先者,才能擁有足夠的資源,迎接未來的挑戰。
中期策略方面,ITH將持續發展新產品線,如車用、工控等,希望這些新興領域能夠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長期來看,上市募資後,ITH將積極累積更多資源,並開發更多與面板與顯示器相關的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領域。
此外,梁公偉強調,ITH將利用公司優勢,不排除對外併購其他公司與團隊,或是內部開發相關產品線,以實現公司的長遠發展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ITH的公開說明書,聯發科旗下訊發持股ITH超過一成,而ITH則持有100%子公司奕力科技。這也意味著,ITH的上市將為聯發科帶來新的商機,同時也為台灣科技業注入新的活力。
面對未來,ITH-KY的上市不僅是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台灣科技業的一個新希望。在梁公偉的領導下,ITH-KY將如何展開新的篇章,值得期待。
**聯發科轉投資驅動IC廠ITH-KY申請第一上市**
聯發科(2454)旗下轉投資的驅動IC廠奕力科技(ITH-KY),已向台灣證券交易所送件申請股票第一上市。ITH預計最快今年下半年掛牌,將成為今年首家申請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
根據公開資訊,聯發科目前持有ITH約11.91%股權,為最大單一股東。ITH的營運主體為聯發科於2015年併購的奕力科技。當時,聯發科以36.6億元全現金收購奕力,並將其併入旗下晨發。
不過,聯發科近年來積極轉型,專注高毛利產品。因此,在2020年7月底,聯發科決議將毛利率低於40%的奕力出售給東博資本。
ITH現階段股本為45.24億元。去年受面板驅動IC殺價競爭和市場庫存去化影響,獲利大幅下降。2023年全年營收223.98億元,年增0.95%;毛利率20.31%,年減7.52個百分點;營益率5.51%,年減5.53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1.02億元,年減69.17%,每股純益3.5元。
此次,奕力以ITH-KY之名重新回台上市,加上董事長為晨星董事長梁公偉,引發市場關注其後續營運規畫。
近年來,聯發科持續培育轉投資,帶動旗下小金雞進入資本市場。例如,絡達與創發整合成為達發,於去年10月在台上市;2015年併購的立錡,以及轉投資CPU矽智財(IP)股晶心科等,都繳出亮眼的股價與獲利表現。
此外,聯發科也積極擴大集團能量。2022年底掛牌的IC設計廠天擎,聯發科啟動投資,成為其大股東。同時,聯發科還是網通晶片廠九暘大股東,達發更在先前參與九暘的私募案,使得聯發科集團對其持股增至44%。如今,ITH-KY將在台上市,聯發科集團上市櫃公司勢力持續擴張。
外界預估,ITH最快今年下半年掛牌,聯發科現階段持有ITH股權約11.91%,為最大單一股東,未來ITH上市後,可望進一步挹注聯發科股東權益。
業界指出,ITH營運主體為聯發科先前併購的驅動IC廠奕力科技。聯發科是在2015年決議以全數現金36.6億元收購奕力,並將其併入旗下晨發。惟聯發科近年積極轉型,專注高毛利產品,因此在2020年7月底決議將低於毛利率四成的奕力出售給東博資本。
ITH現階段股本45.24億元,去年受面板驅動IC殺價競爭與整體市場進行庫存去化影響,獲利大幅下降,2023全年營收223.98 億元,年增0.95%;毛利率20.31%,年減7.52個百分點;營益率5.51%,年減5.53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1.02億元,年減69.17%,每股純益3.5元。
此次奕力以ITH之名重新回台上市,加上董座為晨星董事長梁公偉,外界高度關注其後續營運規劃和動能。
聯發科近年不斷有小金雞進入資本市場,例如旗下兩家子公司絡達與創發整合成為達發,去年10月在台灣掛牌上市;2015年透過併購納入麾下的立錡,轉投資CPU矽智財(IP)股晶心科等,都是股價與獲利亮眼的轉投資。
此外,聯發科也積極擴大集團能量,2022年底掛牌的IC設計廠天擎,聯發科啟動投資,成為其大股東。同時,聯發科還是網通晶片廠九暘大股東,達發更在先前參與九暘的私募案,使得聯發科集團對其持股增至44%,如今又有ITH將在台上市,聯發科集團上市櫃公司勢力持續擴大。
)去年每股獲利挑戰6 元,高獲利當靠山,奕力昨(11)日以64
元掛牌,上市首日股價即狂飆三成、歡度蜜月。
奕力主攻小尺寸面板驅動IC領域,在大陸山寨手機市場取得 57%
的高市占率,被稱為「山寨王」。另外奕力大股東陣容堅強,背
後有力晶、華映、新奇美等重量級富爸爸撐腰。
營運題材豐富、加上股東、客戶卡司陣容堅強,奕力昨天以每股
64元掛牌上市,一早便以77元開出、上漲13元,之後緩步墊高,
最高升抵84元,漲幅超過三成;終場大漲19.2元,收在83.2元,
掛牌首日漲幅剛好三成,股價上演蜜月行情。
受惠大陸手機熱賣,奕力去年營收達到58.17 億元,年增率46.63%
,已超越旭曜和矽創,躍居國內第四大面板驅動IC廠,僅次於聯詠
、奇景光電和瑞鼎。奕力去年前三季每股純益也已達4.71元,全年
每股純益上看6元,獲利表現突出。
示,旗下產品已開始陸續在12吋廠量產,對未來產能將有正面幫
助。奕力觸控IC產品,去年已達量產,今年占營收比重可望提升
至10%為目標。
魏倫武指出,奕力去年IC總出貨量為4.72億顆,其中中國手
機出貨量約3.3億顆,在中國市場占比約57%,整體手機用驅動IC
出貨量4.22億顆,在全球市場比重約26.5%。奕力看好今年在中國
手機市場市占率可望進一步擴增,有機會挑戰7成水準。
魏倫武說,奕力未來驅動IC佈局將移往中大尺寸面板與智慧
型手機領域,去年中大尺寸驅動IC已進量產階段,不過中大尺寸
牽涉「政治問題」較多,要打入供應鏈相對有難度,但公司會持
續努力。
觸控IC部分,奕力已在2010年6月進入量產,目前供貨手機、
平板電腦等應用領域,魏倫武認為,未來單月出貨有機會達10萬
顆,今年觸控IC營收占比期望達10%以上。
奕力今日將以每股64元承銷價掛牌上市。受惠中國白牌手機
市場帶動,奕力去年營收58.17億元,年增46.63%,已超越旭曜及
矽創。
,昨天舉行上市前法說會,總經理魏倫武指出,包括中大尺寸面
板驅動IC、智慧型手機及觸控面板,都將是今年的營運成長動能。
魏倫武看好奕力今年在大陸品牌手機面板驅動IC市占率,由五成
拉高到七成左右;新布局的中大尺寸面板驅動IC則看好平板電腦
需求,兩岸已有合作對象;受關注的觸控面板IC今年也可望有較
明顯的效益。
奕力是由華映(2475)、新奇美(3482)及力晶(5346)所轉投
資的面板驅動IC廠,大股東對奕力的持股變動亦是法人關注焦點
,奕力表示,目前大股東持股已進入集保,將鎖半年至一年。
奕力成立於2004年11月,重點產品為中小尺寸面板驅動IC,客戶
為手機、面板及數位相機廠,目前全球前10大手機廠和面板廠中
,分別有七家和八家為其客戶,全球前10大數位相機廠更已全部
是奕力的客戶,正積極布局中大尺寸和電容式觸控面板市場。
,奕力每年的營收均出現顯著成長,從2008年的新台幣24.36億
元、2009年的 39.67億元、至2010年時已來到58.17億元,平均營
收年增率約在50%左右。奕力目前主要客戶除了大陸手機業者外
,近來也致力於擴展國際手機品牌客戶,如Nokia、LG、華為、
Sony、Samsung、LG等等。另外,在數位相機部分,奕力的TFT
LCD驅動IC產品已打進全球前10大相機品牌廠的供應鏈中。針對公
司發展的沿革,奕力總經理魏倫武表示,是一條「從小到大、從
大陸到全世界」的歷程。因奕力一開始專注在小尺寸TFT LCD驅
動IC產品,且市場定位明確,以大陸手機市場為主力。
目前奕力已陸續引進力晶、新奇美、華映等策略性股東。對公司
的產品供貨以及客戶端的拓展均有實質幫助。
據市場分析師預估,2011年平板電腦(tablet)出貨量將自2010年的
1,600~1,700萬台成長至5,000萬台左右,成長幅度達2倍以上;且
進入2011年,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需求仍十分看好,預估
2010~2014年的複合年增率可望達到35%。而奕力因已在大陸市場
站穩腳步,並持續搶攻其他市場大餅,未來營收可望再創高峰。
上市,今(10)日將舉行上市前法說。奕力主打中小尺寸LCD驅動
IC,2010年前三季每股獲利4.71元,法人預估,全年獲利有機會挑
戰6元。
國內LCD驅動IC廠商經歷產業整併洗牌後,目前僅上市櫃公司
僅聯詠、矽創及旭曜等3家。由於奕力大股東包括有力晶、新奇美
、華映等,加上奇景光電已計劃回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
另瑞鼎、天鈺及晶宏已登錄興櫃,奕力上市蜜月行情備受關注。
奕力專注中小尺寸面板驅動IC,主打中國山寨手機市場,在
山寨手機面板驅動IC市場估約6成占有率,另奕力近年已陸續搶進
品牌手機與DSC客戶供應鏈,並規劃跨入中大尺寸市場,進行產
品多元化佈局。
奕力去年12月營收約5.6億元,較11小減2.3%,不過比2009年
同期成長83.75%,2010年營收約58.18億元,年成長46.6%。
驅動IC業者在2011年1月時營收回溫。而其中,大陸手機市場即是
一需求來源。而台系驅動IC業者中,奕力科技在大陸手機市場耕
耘對成,市佔率最高,且營收表現亮眼。亦力在2010年前3季營收
已達新台幣41.61億元,而法人預搶,隨著大陸手機市場在2011年
仍具成長動能,奕力同步受惠。隨著業績陸續步入軌道後,奕力
將準備上市,根據公司,奕力每股承銷價為61元,並計畫於2011
年1月10日舉辦上市前法說。奕力目前資本額為5.63億元,包含力
晶、新奇美、華映等均為其股東。
有別於其他台系驅動IC業者多以品牌廠為首要客戶,奕力專注耕
耘在大陸手機市場,並搭上此波需求熱潮,搶下一片天,而為擴
增產品線,奕力近來也積極耕耘品手機客戶,也切入數位相機等
其他應用領域,並開發中大尺寸TFT LCD驅動IC以及觸控IC等其他
產品,以分散業務風險。在奕力掛牌後,也為TFT LCD驅動IC族群
添一新成員。
申購,總計共有12萬6,466件參加申購,申購張數依承銷舊制規定
,由485張提撥至1455張,中籤率僅1.15%,情況相當踴躍,奕力
將於1月11日正式掛牌上市交易,並訂10日假凱基證券總公司舉
行上市前法人說明會。
證交所表示,隆達電子董事長為蘇峰正,實收資本額37.04億元,主要從事LED磊晶片、晶粒製造及LED模組封裝業務。去年稅後純益741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04元,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2.02元。
奕力董事長為黃啟模,實收資本額5.19億元,主要業務產品為TFT-LCD面板驅動IC。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25億元,每股純益2.54元。
(3598)5月營收逆勢突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奕力總經理魏倫武
表示,除了小尺吋外,奕力在7、8、9等中尺吋驅動IC領域也有所
斬獲;中國手機市場5、6月剛好面臨到淡季,預計第3季初、7月
中旬起,中國手機市場需求將再度轉熱。
驅動IC廠商相繼公佈5月營收,其中以大尺吋為主的龍頭廠商
聯詠5月營收達32.53億元、較上月及去年同期成長0.22%及 27.04
%、創下兩年半來新高,專攻小尺吋驅動IC的旭曜及奕力,5月營
收同步站上5億元,其中旭曜為5.11億元、奕力為5.47億元,雙雙
創下單月新高紀錄。
不過值得觀察的是,旭曜及奕力5月營收可以攀高,均與中國
市場關係不大。其中奕力總經理魏倫武表示,5月營收會創新高,
主要是有部分4月的貨延遲到5月出貨才會產生這樣的現象,不過
今年以來奕力在7、8、9等中尺吋驅動IC領域開始有斬獲,使得中
國市場比重降低,讓奕力營收受中國市場淡季影響減緩。
魏倫武說,目前中尺吋及品牌客戶出貨比重已經拉高到4成,
而中國客戶的比重也相對的降到6成左右,由於中國手機市場5、
6月剛好面臨到淡季,所以6月營收要再創新高會有一點難度,不
過第3季進入旺季,預計到7月中旬以後開始,中國手機市場的需
求將再度轉熱。
旭曜則表示,今年以來由於上游產能不足,所以優先供貨給
品牌客戶,造成品牌客戶佔營收比重再度上升,目前營收當中中
國山寨客戶比重已經降到15%左右,而品牌客戶的部分,今年以
來品牌客戶陸續轉入高階智慧型領域,旭曜由於產品出貨當中,
高階產品的比重提升,單價提高,是5月營收創新高的關鍵原因
。
旭曜表示,目前第2季訂單都已經確定,6月營收將很難在攀
高,不過以第3季的狀況來看,第3季營收將會持續成長,不過由
於第2季基期已高,所以第3季營收成長幅度目前還很難預估,法
人預估旭曜3季營收率增率剛落在成長一成左右。
游需求旺,營收維持在高點。奕力總經理魏倫武表示,大陸手要
市場需求不錯,預期此波拉貨力道將維持至9月,除此之外,奕力
耕耘中尺寸驅動IC產品有成,已陸續可看到業績貢獻,據了解,
目前該產品線佔營收比重約達15%,仍持續放大中。而目前來看
,奕力認為,第2季營收可望較上季持續攀升。
觀察目前大陸手機市場情況,魏倫武認為,因4月時客戶端拉貨積
極,預期5月出貨量將不會再衝高,然目前整體需求依然正向,預
期將延續至9月,可打破以往第2季營收皆向下掉兩位數的情況。
然在需求正向下,目前最大隱憂仍來自供應端,因受到晶圓廠產
能吃緊的因素,已有部份規格的驅動IC產品供應緊俏,造成無法
完全客戶需求。
目前在封測端已將調整價格,而為反應成本,台系驅動IC業者也將
開始反應成本,調整售價。對此,魏倫武表示,因供應端十分吃
緊,而在此情況下,客戶端多較能接受產品價格異動。
除了大陸手機市場正向外,奕力耕耘中尺寸驅動IC產品多時,已
陸續看到成果。目前佔整體營收比重已達15%,預期在客戶端逐
漸放量下,至第2季時有機會上升至20%,改變產品結構。以往奕
力的營嬖多來自大陸手機市場,而目前在手機驅動IC產品部分,
公司出貨給國際品牌廠的比重已持續增加,整體手機領域約佔
75%,而相機部分約有10%,其次則為5~10吋的中尺寸產品,將持
續改善產品結構。
主管異動,根據公告,奕力財務暨會計主管及代理發言人李淑雯
因個人家庭因素請辭,其中財務暨會計主管將由盧瑞婷特別助理
擔任,代理發言人則由市場行銷二處處長崔至剛擔任。
客戶端展開議價,積極尋求漲價,漲幅超過一成。兩大面板驅動
IC封測廠頎邦(6147)和南茂強調是市場價格波動的跟隨者,反
映成本考量,並非漲價。
若驅動IC封測廠順利漲價成功,勢將提高聯詠(3034)、盛群(
6202)、奇景、瑞鼎(3592)、旭曜(3545)、奕力(3598)等
驅動IC廠的成本。
頎邦將於4月起合併飛信(3063),穩坐全球最大面板驅動IC封測
廠龍頭。頎邦董事長吳非艱曾指出,大尺寸面板需求熱絡,2、3
月產能出現供需缺口,並有訂單遞延效應到第三季,全台IC測試
廠產能都不足。
雖然吳非艱當時曾表示,即使供需吃緊,頎邦還是不會調漲價格。
不過近期市場傳出,在國際金價上漲帶來成本壓力,以及供需缺
口擴大下,面板驅動IC封測廠正積極向客戶尋求反映成本、調漲
價格,擬爭取漲價一成以上。
頎邦指出,近期市場趨於穩定,過去的殺價競爭現象已經緩和,
確實有這樣的「風向球」出現,但該公司是市場價格跟隨者,價
格能否順利調漲?目前還在觀察中。
頎邦強調,國際金價已衝破每盎司1,100美元,基於成本考量才會
思考是否該合理反映成本,而不是要漲價,該公司將視市場價格
變化,決定是否跟進。
已自矽品(2325)手中買下驅動IC封測產能的第二大廠南茂也說
,目前產能確實不足,將跟著市場價格走,只要「水漲船高」,
自然跟進。
驅動IC封測廠說,就產業性質而言,價格調漲並不容易,前年雖
然曾成功漲價過一次,但隨後即遭遇全球金融海嘯,「原先漲的
都吐回去了」。
驅動IC封測廠去年亦曾成功調漲價格,算是歷來漲價最成功的一
次,大約漲價5%至10%。
廠商指出,這次價格調整,不排除自第二季開始。
在大尺寸面板需求帶動下,頎邦1月大面板驅動IC封裝COF產能利
用率已超過九成,12吋產品亦逐步增加,將推升頎邦第一季業績
回到去年第三季旺季的18.76億元高水準,有機會再寫單季營收新
高紀錄。頎邦昨天下跌0.1元,收31.9元。
並未排定歲休計畫,甚至傳出農曆年還是得加班出貨消息,台系
類比IC設計業者及LCD驅動IC供應商不僅傳出2010年1月營收可望
暴邊的好消息,2月即使有工作天數減少及農曆年的長假效應,但
相關IC設計業者仍認為在客戶拉高零組件庫存意識強烈下,2月營
收也將下滑無幾,2010年第1季營收更將是成長的可期局面。
類比科由於TFT面板相關類比IC比重高達80%,因此感受到下游客
戶追單動作最為強烈,雖然公司2009年第4季營運表現不佳,單季
營收僅新台幣1.8億元水準,2009年12月營收4600萬元,更是創下
10個月來新低紀錄,不過在第1季LCD監視器客戶恢復採購動作,
加上TV相關類比IC產品線也開始出貨,類比科已初估2010年第1季
營收將較2009年第4季成長20%以上,反彈幅度幾乎居台系IC設計
業者之冠。
至於富鼎,也同樣感受到來自群創及質他面板廠提高零組件庫存
壓力,旗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更傳出供貨吃緊的消息,
極需上游元隆及其他晶圓代工廠加緊生產支援,顯示下游客戶追
力道之強。此外,富鼎2010年也陸續推出LDO等新款類比IC解決
方案,希望加大公司對客戶的支援與服務能力,在新產品、客戶
不斷加入下,富鼎2010年第1季及全年營收成長性,也頗被外界
所看好。
其餘如聯詠、奇景、瑞鼎、旭曜、奕力、瑞佑及天鈺等,由於下
游TFT面板及後段組裝業者已表明2月農曆勢必得加班趕出貨後,
第1季訂單能見度及量能不斷上提,2010年第1季對台系LCD驅動
IC供應商來說,將是個久違的好年冬,單季營收數字也可望較
2009年第4季成長。
部5家,其中碩禾(3691)更登上興櫃股王,股價刷新記錄一度
高達500元,另鮭魚返鄉8家掛牌,首推具有博弈概念KY楷捷(
2721)股價登上201元,成交量居冠。
市場法人指出,今年登錄興櫃業者仍以電子產業居多,而生
產關鍵性材料則受到市場高度的青睞,碩禾以生產矽晶類太陽能
電池主要原料之一太陽能導電漿,是目前市場主流,為太陽能電
池產業供應鏈中游,過去市場由DuPont、Fer ro及Toyo等外商獨佔
,國內太陽光電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但大部份業者均投入上游
矽晶圓製造及中游電池廠、模組廠居多,較少投入材料或設備等
領域。
碩禾目前以生產背面鋁漿為主,佔營收比重90%,據市場估
計,全世界對太陽能導電漿年需求量超過4000噸,今年預估碩禾
銷售量佔全世界 10%,成為前四大供應商,下半年及明年將增加
背面銀鋁漿和正面銀漿銷售,今年前8月已賺進一個資本額,每
股稅後純益11.19元,全年有機會挑戰15 元。
森田(8410)生產一般塑膠用熱轉印膜、特殊效果印刷熱轉
印膜及模內轉印膜(簡稱IMR薄膜),主要產品約有八成以上應
用於筆記型電腦機殼表面之IMR薄膜,今年前3季每股稅後純益
8.68元,法人估計,今年有機會挑戰一個資本額,該公司一掛牌
股價就登上百元價位,最高達156元,目前在140元處遊走。
在海外經營有成的台商,近期來也積極爭取回台掛牌上市櫃
,在越南經營飯店及營建業的KY楷捷,雖然去年虧損,但是今年
已轉虧為盈,而該公司有一半營收來自博弈收入,儼然成為博弈
概念股,一掛牌股價也水漲船高,一度達到201元,目前股價則在
120元左右。
另外,IC設計股的奕力(3598),主要產品為小尺寸TFT LCD
面板驅動IC,並持續發展中大尺寸面板驅動IC,產品主要應用於手
機、數位相機、PND及DPF(數位相框Digital Photo Frame)等產品
,今年上半年每股純益4.26元,股價維持在90元之上,該公司計
劃明年上半年提出上櫃申請。
席獨立董事及討論上市案。奕力董事長黃啟模表示,奕力預計在
明年年初送件申請上市,希望明年上半年可以掛牌上市。
針對奕力可望成為新奇美主要驅動IC供應商的問題,黃啟模
表示,奕力並不靠富爸爸,目前群創以及華映占奕力的股份及營
收比重都不高,奕力目前逐漸從小尺寸驅動IC跨足到中尺吋驅動
IC領域,今年第4季營收雖然比第3季下滑,不過明年第1季受惠於
中國農曆年效應,營收應該會優於往年第1季的水準。
來說,自已是最佳受惠者,除法人第1時間點名的聯詠外,類比科
、富鼎及奕力,也因為在群創的市佔率頗高,在看好群創未來採
購體系將握有主導權下,2010年市佔率成長空間相對被看好,反
應在公司業績上,可望較同業擁有更高晟長率,進而開始吸引市
場資金的目光。
台系LCD驅動IC供應商指出,奇美電的採購晶片策略其實很特殊
,在LCD驅動IC上,幾乎只用奇景一家,但在其他類比IC元件上,
但是泛用台灣、國外供應商解決方案,例如德儀(TI)、羅沐(Romi)
、立錡、致新及遠翔科技。相較於群創採購單位對於晶片解決方
案較為集中化的風格,一旦群創採購單位進駐奇美電,則原先群
創的主要晶片供應商,市佔率成長島間可望較大。
不過,台系LCD驅動IC驅動IC也強調,由於群創是以小吃大,所以
需要一段時間整合2方資源下,原先以群創訂單為主的台系IC設計
業者,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就吃到原奇美電所分出來的大單,其
實有不小的疑問。不過,在群創不喜晶片採購來源太多的慣性存
在下,預期這樣的風格仍將延續在新群創集團上,與群創關係較
好的台系IC設計業者,自然會有不小的樂觀期待。
市場近期點名在群創旗下LCD監視器電源管理IC市佔率高達90%的
類比科,與Mosfet市佔率億有50%的富鼎,也有不小機會可以感受
到新群創集團的訂單熱度。其中,類比科因在友達集團也有不錯
新產品佔有率,甚至電子書,電子紙都是以類比科電源管理IC解
決方案為主,加上群創合併奇美電後,LCD監視器電源管理IC訂
單亦是手到擒來,被市場相當看好後續的營運成長爆發力。
至於富鼎,雖然產品線仍以低階的Mosfet產品為主,不過,在奇
美電的產能幾乎大過群創數倍下,公司未來只要能順利接收訂單
,200年營運成長力道也不可小覤。台系IC設計業者表示,原本在
產業的整併過程中,就是會出現一些訂單新機會,在這次是由群
創出面合併奇美電的情形下,群創原先的晶片供應商自然會有比
較好的空間可與新群創集團合作,相關商機也可望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