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全球疫情持續,外資對亞股信心逐漸減退,上周外資僅對韓股投資2.6億美元,而中國大陸股市則遭遇外資賣超達87.1億美元,創去年以來新高。印度以3.8億美元的賣超位居第二,馬來西亞則是1.5億美元,其他亞股則流失不到1億美元。今年來,陸股以223億美元的淨流入成為外資唯一買超的亞股,而台股則以178億美元的淨流出位居第二。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亞股在殖利率和財政體質上具有優勢,且今年來的表現已經翻正。儘管短期內受到資金壓力,但只要指數拉回,就是建立長期投資部位的時機。
陸股上周下跌超過4%,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市場對下半年官方政策的擔憂以及資金獲利了結,導致消費、醫藥等類股出現漲多賣超現象。不過,張致寧也強調,在全球豐沛流動性的支持下,A股後市仍有上升空間,建議投資人關注企業基本面較佳的產業,如科技和醫療保健,預期年底前這些族群仍將優於大盤。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認為,市況前景不明朗,經濟復甦速度緩慢,亞股表現可能維持區間波動。楊慈珍建議投資人透過平衡基金進行均勻布局,並關注消費、資訊科技、醫療保險、原物料等類股的投資機會。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台股指數已到相對高檔區,不再整齊漲,而是個別表現,並在IC、替代能源、生技醫療等族群間輪動。
台灣金融市場最新動態,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為我們解讀近期投資趨勢。隨著歐美疫情再度拉警報,不少投資者可能會擔心市場波動,但事實上,美股基金和歐股基金上周卻逆勢吸金,分別達到16.5億美元和12.54億美元。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林雅慧表示,歐美第2季財報季即將開始,市場對於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獲利預估已經大幅調降。不過,隨著經濟領先指標強勁反彈,商品價格回升,天然資源產業的營收和獲利預期將會受到提振。這不僅有利於企業每股盈餘逐季改善,也為股市帶來驚喜的機會。再加上下半年歐美股市傳統旺季的到來,吸引了不少資金進場。 對於美國經濟的回溫,林雅慧認為,政府的救助計劃功不可沒。自4月下旬以來,美國經濟活動逐漸回溫,消費者支出開始回升,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逐漸緩解。觀察旅遊與導航app的使用率變化,可見美歐經濟重新開放後,區域、邊境、交通等管制逐步放寬,預期經濟可能在第2季落底,下半年將重返復甇軌道。 儘管上半年疫情對美國部分產業造成衝擊,如零售銷售、餐廳酒吧、飯店、旅遊、觀光、航空等,這些產業雖然占美國GDP與就業人口約20%,但僅占美股盈餘比重約7%,對美國企業獲利的影響相對較小。這一點對於美股市場後市來說是一大利多。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也分享了他的投資觀點。他認為,在全球復甇的過程中,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他們更加重視那些高質量的投資標的。這些標的包括具有較高利潤率、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優秀的管理能力、長期成長潛力和吸引力的價格等特性。疫情後遠距離需求的增長,也推動了科技運用的需求,數位化服務產生的利基將是未來策略布局的主軸。
【台北訊】近期全球疫情雖然再度拉起警報,但對於股市來說,這並沒有阻止資金的動能回溫。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上周美股基金和歐股基金分別吸金16.5億美元和12.54億美元,成功揮別了先前的失血狀態。這個轉變讓市場對於歐美股市的信心逐漸恢復。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歐美第二季的財報季即將開始,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獲利預估造成影響,但隨著經濟領先指標的強勁反彈和商品價格的上升,天然資源產業的營收和獲利有望得到提升。這將帶動整體企業每股盈餘逐季改善,甚至可能為股市帶來驚喜。 林雅慧進一步指出,美國經濟活動自4月下旬以來逐漸回溫,消費者支出正在回升,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逐漸緩解。旅遊和導航app的使用率變化也顯示,美歐經濟重新開放後,區域間的移動逐漸活絡,預計經濟在第二季將落底,下半年將重返復甦軌道。 專家們認為,美國作為全球經濟龍頭,其相關資產在布局全球時仍具有相對強勢。建議投資者首先關注恢復力強、持續創高的美國成長股,並關注可受惠於政府刺激方案的基建族群,以及獲利成長前景佳的個股。 此外,高收益債因為提供優於公債的票息,若能鎖定評級較佳、屬於低景氣循環的優質美國企業所發債種,有望在獲得穩定金流的同時降低違約風險。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則提醒,雖然短期市場風險偏好回溫,但長線投資時仍應聚焦具基本面支撐的產業,或相對受惠於總體經濟發展的產業和展望較為穩定的區域。
今年以來,陸股以223億美元的淨流入居冠,仍是外資唯一買超的亞股。在賣超方面,南韓遭賣超228億美元最多,再來是台股淨流出178億美元,其他都不到100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在新興市場中,亞股享有殖利率優勢,且財政體質與國家信評都較穩健。在亞股中,陸股、台股及韓股今年來績效已翻正。東北亞股市與全球科技產業鏈的關聯性較高,因此即使短期受到資金壓力,但只要指數拉回,都是建立長期投資部位的時機。
陸股上周下跌逾4%,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市場擔心下半年官方政策可能縮手,資金也開始獲利了結漲多的消費、醫藥等類股。不過,儘管A股的成交額與融資餘額等仍在相對高位,但目前指數的漲幅、估值與融資餘額等指標,還遠遠未達到2015年時多頭的水準。
張致寧認為,在全球豐沛流動性挹注下,A股後市仍有向上空間,建議投資人可持續鎖定企業基本面較佳的產業,如科技及醫療保健等,預期這些族群年底前仍可望優於大盤。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市況前景仍不明確,加上經濟回復速度緩慢,亞股表現料維持區間波動。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平衡基金均衡布局,並且注意消費、資訊科技、醫療保險、原物料等類股的投資機會。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指數來到相對高檔區,台股不再整齊漲,而是個別表現,並在IC、替代能源、生技醫療等族群間輪動。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歐美第2季財報季正式開跑,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先前已大幅調降歐美企業獲利預估,但隨近月經濟領先指標強勁反彈,且商品價格大幅回升,天然資源產產業營收及獲利均可望受惠,這不僅讓整體企業每股盈餘逐季好轉,也有機會為股市帶來驚喜行情,加上又進入下半年歐美股市傳統旺季,吸引不少資金上周無畏疫情升溫,逆勢回補歐美股基金。
林雅慧認為,受惠政府的救助計劃,美國經濟活動自4月下旬以來逐漸回溫,部分地區的消費者支出正在回升,疫情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影響正在紓緩。此外,觀察旅遊與導航app使用率變化可發現,美歐經濟重新開放後區域、邊境、交通等管制也逐步放寬,地區之間的移動漸漸活絡,預期經濟可能在第2季落底,下半年將重返復甦軌道。
檢視美國上半年疫情受創較深的產業,像是零售銷售、餐廳酒吧、飯店、旅遊、觀光、航空等相關消費支出,占美國GDP與就業人口雖約20%,但僅占美股盈餘比重約7%,對美國企業獲利的影響,大大不如對實體經濟的衝擊,為美股後市添利多。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表示,全球復甦持續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因此更加專注於那些高質量的投資標的,包括具有較高的利潤率、穩健的資產負債表、較佳的管理能力、長期成長潛力,以及具吸引力的價格等特性,各式遠距離的需求在疫情後應運而生,也拉高對科技運用的需求,數位化服務產生的利基,將是後續策略布局的主軸。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歐美第二季財報季開跑,受 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先前已大幅調降歐美企業獲利預估,但隨 著近月經濟領先指標強勁反彈,且商品價格大幅回升,天然資源產產 業營收及獲利均可望受惠,這不僅讓整體企業每股盈餘逐季好轉,也 有機會為股市帶來驚喜行情,加上又進入下半年歐美股市的傳統旺季 ,吸引不少資金上周無畏疫情升溫,逆勢回補歐美股基金。
林雅慧認為,受惠政府的救助計劃,美國經濟活動自4月下旬以來 逐漸回溫,部分地區的消費者支出正在回升,疫情對各項經濟活動的 影響正在紓緩。此外,觀察旅遊與導航的app使用率變化可發現,美 歐經濟重新開放後區域、邊境、交通等管制也逐步放寬,地區之間的 移動漸漸活絡,預期經濟可能在第二季落底,下半年將重返復甦軌道 。
法人指出,美國因為全球當前經濟龍頭,相關資產仍是在布局全球 中相對強勢的選擇。在各式美國資產中,首先建議納入恢復力強、可 持續創高的美國成長股,並關注近期可受惠於美國政府刺激方案如基 礎建設族群,並聚焦獲利成長前景佳的個股。
其次,高收益債因可提供優於公債的票息,若可鎖定評級較佳、由 屬於低景氣循環的優質美國企業所發債種,有望在獲得穩定金流同時 降低違約風險。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短線隨全球景氣進入復 甦初升段(Early-Cycle),近期市場風險偏好回溫,但投資人長線 股票配置上仍應聚焦具基本面題材支撐的產業,或相對受惠總體經濟 情勢發展的產業和展望較為穩定的區域。
台灣市場近期對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表現相當關注,其中摩根投信(摩根大通)的建議尤受矚目。由於美國疫情持續嚴重,聯準會持續印鈔,美元強勢逐漸褪色,DXY美元指數從3月的高點下滑近6%。這種情況下,摩根投信仍然看好新興國家當地公債,並建議投資者減持低殖利率債,並看好有降息空間的公債。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截至10日,台灣核備的42檔新興市場當地債和強勢貨幣債基金平均績效為0.06%,其中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近一個月報酬達1.93%,領先同類型當地貨幣債基金或強勢貨幣債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固基金主要配置新興國家當地公債,並已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貨幣部位進行避險操作,降低匯兌風險。 摩根投信對於新興國家美元主權債和企業債維持中立看法,並提醒市場對於新興美元主權債的配置偏高,這反映了投資者認為全球流動性因素已超越基本面擔憂。雖然短期內流動性充足可以暫時解決違約擔憂,但對於未來的違約事件仍然保持謹慎。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走出谷底,市場開始尋找新興國家當地資產的機會。在工業國家高評級債的債息相當低,高收益公司債又面臨違約風險的情況下,新興國家當地公債的較高債息提供了可期待機會,但投資者應該搭配適度的貨幣避險操作。
經濟好轉,資金流向新興亞股!摩根投信指出,由於疫情控制得當,加上科技業的帶動,亞洲市場上周吸引資金流入63.32億美元,創下2019年以來最大單周淨流入紀錄。相比之下,美國股市基金已連續三周出現資金流出。摩根亞洲增長型產品經理張致寧強調,亞洲市場的獲利展現出韌性,並預期隨著全球疫情緩和,企業獲利將進一步提升。從估值角度來看,亞股仍處於低檔區間,未來一年正報酬機率高。富蘭克林證券則建議投資科技、生技和黃金產業,並看好新興亞洲和大中華股市。此外,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提醒投資人注意市場波動,建議採用多重資產配置策略,以降低風險。
券商摩根大通7月仍維持加碼新興國家當地公債的建議,但建議減持低殖利率債,看好的仍是還有降息空間的公債。貨幣部分則較看好亞洲,許多新興國家仍受疫情的反覆打擊,然而中國卻已先展現復甦動能。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至10日,台灣核備42檔的新興市場當地債和強勢貨幣債基金平均績效0.06%,其中規模前五大的新興債基金以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近一個月報酬1.93%領先同類型的當地貨幣債基金或強勢貨幣(主要為美元)債基金。
富坦新興固基金配置以新興國家當地公債為主,但目前對受疫情影響較重的貨幣部位已先賣出的避險,降低匯兌影響。
因此基金在今年2~3月市場修正時,績效較同類型或其他高收益債型基金明顯抗跌。
摩根大通對於新興國家美元主權債和企業債則維持較中立看法,提醒目前市場做多新興美元主權債的配置居高不下,突顯投資人認為全球流動性因素已勝過基本面擔憂。
不過,儘管短期流動性充足可暫先化解違約擔憂,但仍然對未來違約事件持謹慎看待。
理財專家表示,隨著各地經濟陸續脫離谷底而復甦,市場走出第1季以美元為尊的極端避險情境,開始尋往新興國家當地資產找機會。在工業國家高評級債的債息已相當低,高收益公司債又要面臨攀升的違約風險,這兩者當中,具有較高債息的新興國家當地公債機會仍可期待,但應搭配好適度的貨幣避險操作。
林雅慧表示,過去台股較少受到討論,但最近與集團其他市場分析師討論時,各方對如何控制疫情、科技題材對台股貢獻度等興趣大增。往年集團對台灣的GDP估計大多落在1~2%,今年原本估計在區間下緣,近期提高0.3個百分點至1.5%,主因台灣擁有景氣循環紅利,兼有5G、通訊人才,以及勞動成本較低、轉單效益等題材,使得國際板塊對台灣討論度增加。
台股受惠於最大權值股財報優異、產業競爭力比市場想像還要突出,以及海外資金回流、國際資金因低利率流向新興亞股等題材帶動,還有高點可期。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因疫情無法來台,昨天透過視訊連線方式發表最新看法。他認為,全球第3季經濟增長率有望大幅反彈,但從經濟活動水平是部分恢復,必須等到疫苗研發才有機會全數恢復。但他也以所在地--香港為例表示,接下來可能得做好準備疫情反覆,全球經濟下半年可能有所改善,但若爆發新一波疫情,可能回到封城封關局面,將使的航空、娛樂面臨較
大挑戰。
對於美元走勢,許長泰表示,美元面臨下行壓力愈來愈大,尤其下半年投資環境若相對穩定,代表避險需求下降,目前看來,美元不一定大貶,但上漲機會不多,弱勢美元對新興亞洲市場有利,有助資金流向新興市場。
區域方面,林雅慧對亞股較看好的是台灣、南韓,都是受惠疫情時代的資金行情。她分析,半導體景氣展望正向時,台灣、南韓兩個國家景氣表現會較好。台股市值有六成是科技股,半導體股更占三成,但南韓較台灣產業分散,還包括化工、醫藥,均受惠於後疫情時代資金找機會的行情。
在聯準會的低利政策下,全球市場連三個多月持續反彈,部分資產甚至還出現評價偏高的現象。摩根投信指出,展望下半年,投資人還是要留意「美國大選」、「資產評價調整」與「美中關係」等三大變數的挑戰。
亞洲經濟好轉有目共睹,國際資金動向也跟著出現翻轉,新興亞洲股票基金買盤上周在亮眼經濟數據激勵下轉強,單周淨流入金額達63.32億美元,創下自2019年統計以來的最大單周淨流入金額,一舉榮登上周全球股票吸金霸主,也揮別過去連13周資金淨流出的陰霾。反觀先前吸金動能強勁的美股基金已連三周失血。
摩根亞洲增長型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亞洲市場因年初便受疫情之累,抵禦疫情動作也早一步,亞洲各國政府與央行趁早透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疫情控制成果相較其他區域來得顯著,疫情發展「先進先出」,又有科技題材助威,自然同步吸引國際資金投以關愛的目光,上周一舉轉吸金63億美元,改寫自2019年以來最大單周資金淨流入金額。
張致寧指出,疫情相對受控下,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展現韌性。預期隨著全球疫情趨緩,解封復工帶動需求,將進一步推升企業獲利動能,其中北亞區塊在半導體及科技需求帶動下今年可望有較佳獲利表現。另從估值面來看,當前亞股估值仍處於歷史偏低檔區間,觀察過去股價淨值比在1.5倍區間時,未來一年正報酬機率高,建議投資人可留意中長期布局時點,採分批進場方式介入。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近週全球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再創新高,所幸新冠肺炎藥物及疫苗傳出利多,支撐全球風險資產驚驚漲。受惠於科技與醫療發展,目前可透過病毒傳播率、住院或加護病房使用率及GoogleMobility等多項即時經濟活動指標來監控疫情與經濟復甦,跡象顯示由於檢測量增加且政府已有應對經驗,儘管部分地區確診人數升高但死亡率仍獲得控制,而汽油消費、餐廳訂位等經濟指標持續改善。
進入後疫情時代下的投資策略,建議首選具備長線結構性題材完整的科技、生技及黃金產業,而美元走弱環境提供新興股市表現機會,輔以大陸政策作多與資本市場改革紅利發酵,看好側重科技醫療等新經濟產業的新興亞洲和大中華股市。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對於多數一般投資人來說,為了因應變化快速的市場情緒,在不同資產間挪移資金的速度,往往難以趕上法人或主力資金,故可能面臨追高殺低的窘境。
對此,若可直接將擁有不同優勢特色的資產,如在過去30年間下跌後展現韌性、持續創高的美國成長股;具有優於傳統避險債券票息、且體質相較新興市場企業穩健的美國高收益債,以及兼具股票成長及債券緩跌特色的可轉債,以均衡比例組合成多重資產,有望同時結合三類資產成長、配息及保護的特性,以不變面對多變的市場情緒,同時分散投資風險。
雖然疫情陰霾尚未完全消散,但全球股市卻在美股帶領下逆勢上揚,投資氣氛逐漸回暖。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上周外資對亞股的賣超情況有所減弱,其中中國大陸股市以40.2億美元的買超額居首,台股則以5.3億美元的買超額緊隨其後。相較之下,南韓股市則遭遇13.8億美元的賣超,成為亞股中流失最多的股市。 在這波亞股投資熱潮中,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國疫情第二波擴散的隱憂不斷升溫,但歐洲與亞洲的經濟復甦動能較為強勁,尤其在疫情控制方面成果顯著。歐洲的就业保障政策對於穩定就業與消費具有正面影響,而亞洲則因科技熱潮而獲益良多。 對於中國股市,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中國經濟復甦的表現令人矚目。得益於政府有效的管控,中國經濟數據顯著改善。自7月份以來,中國A股市場量價齊揚,上證指數創下兩年半來最長的連漲區間,A股市值也突破9兆美元,再創2015年來新高。 群益大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則分析,印度股市近期反彈,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條件式解封的正面影響,市場樂觀預期經濟活動將逐漸回溫;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加大救市力道,加上股市先前修正後評價低廉,吸引外資反手買超。 台股方面,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充沛的資金支持讓成長股及題材股成為資金簇擁的主要標的。雖然大盤來到歷史相對高檔區,短線獲利了結賣壓出現,但整體來看,台股仍處於健康輪動狀態。
陸股已連續16周吸金,今年以來累計獲外資買超250.3億美元,是外資唯一買超的亞股。在賣超方面,南韓遭賣超230.6億美元最多,再來是台股淨流出177.5億美元,其他都不到100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美國已開始出現第二波疫情擴散的隱憂,但歐洲與亞洲的復甦動能較強勁,控制疫情的成果更顯著。歐洲的就業保障政策有利穩定就業與消費,亞洲則受惠科技續熱的趨勢。
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中國是亞洲經濟復甦的最佳代表。由於官方管控得宜,中國的經濟數據明顯改善。靠著充沛的流動性支撐,中國A股7月以來顯著領漲全球,量價齊揚,上證指數創下兩年半以來最長的連漲區間,並推升A股市值突破9兆美元,再登2015年來高點。
群益大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分析,最近印度股市反彈,一方面受惠印度政府條件式解封的提振,市場樂觀預期經濟活動將逐漸回溫,蓋過疫情仍未明確受控的利空;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救市力道加大,且股市先前修正後評價面相對低廉,吸引外資反手買超。
台股登波段高點,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受惠充沛資金,成長股及題材股仍是資金簇擁的主要標的。雖然大盤來到歷史相對高檔區,短線獲利了結賣壓出現,但整體來說仍屬健康輪動狀態。
亞洲市場逐漸回暖,製造業PMI自4月低點反彈,投資機會隨之出現。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在這波亞股漲勢中,投資者應關注美國疫情、選舉政策以及中美元貿易爭端等變數,保持風險概念。鄭慧文經理人則強調,亞股相比歐美,具有較大的落後補漲空間,而黃筱雲經理人則看好亞股長期股利率水準的優勢。摩根投信為投資者提供多種亞股投資工具,助你捕捉市場機會。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跌深的價值股在亞洲市場的 反彈幅度不如歐美,主因美元走強的情況下,亞幣承壓,因而進一步 壓抑相對應市場的股價表現,但隨美國經濟重啟,投資人對於美元的 避險需求亦隨之降低,一旦亞幣走出疲弱走勢,亞股相對歐美市場而 言,具備更多落後補漲空間。
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經常帳戶水準較佳,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比重,以及個人、銀行和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也更為強勁,這讓投資 者展望未來時更有信心。
此外,結構性趨勢仍然有利於亞洲,尤其是日益壯大的富裕中產階 層正在創造龐大的消費購買力。亞洲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一半 ,GDP亦占全球比重的一半,且正處於科技變化的最前線,包括5G技 術應用、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等。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全球股市未來的預期本益 比可能進一步拉高。而亞股的本益比偏低,可望成為吸引資金配置的 一大優勢。
此外,亞太股市的長期股利率水準位居全球前段班,是另一大優勢 。以近12個月股利率為例,亞股近3%,高於全球股市的2.5%,及美 股的2.1%。其中,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都有4%左右 ,能吸引長期投資的機構法人青睞。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展望亞股下半年,投資人要 特別留意美國的二次疫情是否會衝擊到企業獲利,以及年底美國總統 與國會的改選,是否會改變既有的減稅政策,還有中、美兩大強權日 後在貿易與供應鏈上的爭端。上述這些變數都會給市場帶來動盪,投 資人在資產配置時,還是要保持風險概念。
經濟回暖,市場信心逐漸回昇,歐股基金在上周吸金7.81億美元,重回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這是自18周前未曾見過的盛況。同時,美國股市基金在疫情的第二波衝擊下,上周流出65.83億美元,創下近7周來最大流出量,使得先前連續四周的吸金勢頭被迫中止。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儘管今年前兩季經濟短暫陷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經濟逐漸重啟,景氣逐漸走出谷底,她看好全球景氣復甦的動能,預計第三季起景氣將逐漸轉強,下半年經濟將重返復甦軌道。然而,在疫苗正式推出前,經濟活動難以回復到先前正常水平,U型復甦的機率較高。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則指出,最新的美銀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超過六成預期未來12個月經濟成長將改善,近2成預期企業獲利將走強。不過,經濟U或W型反轉仍是多數共識。黃奕栩強調,經理人的樂觀情緒已經反應在資產配置上,現金水位下滑至4.7%,創2009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減幅,而打算加碼股票的經理人淨比率由負轉正,跳增22個百分點至6%。 投信法人提醒,由於疫情在多個地區再度升溫,美國與歐盟的關稱糾紛也為國際貿易帶來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多數資產波動劇烈,投資人需要格外小心。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建議,由於市場情緒變化快速,投資人應該考慮建立多樣化的資產組合,以增加投資的穩健性。 對於後疫情時期的商機,黃奕栩看好美國生技及科技產業,預計將長期保持上升趨勢。此外,全球央行積極印鈔寬鬆政策,也為黃金產業帶來多頭行情。對於原油供需失衡調整,則提供天然資源產業區間操作的機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尚未完全消散的時刻,全球市場的投資風向再次掀起波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歐股基金在經濟指標的暖風吹拂下,上周吸引7.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重回全球股票市場的吸金王寶座。反觀美股基金,則在上周遭遇了65.8億美元的資金流出,連續四周吸金止步。而台灣的摩根投信,則在這波市場動盪中,提供了一系列精準的投資策略分析。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儘管今年上半年經濟短暫陷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經濟逐漸重啟,全球景氣有望在第三季開始逐漸轉強。然而,在疫苗正式推出前,經濟活動難以完全恢復正常,預計全球經濟將呈現U型復甦。 對於市場的短期趨勢,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經濟重啟的復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加上地緣政治的緊張情勢,可能成為市場獲利了結的藉口。不過,市場資金充裕,有助於降低下檔風險。 在產業投資方面,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科技產業成為了投資的首選。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則強調,疫情對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帶來衝擊,但數位轉型的趨勢不變,企業遠端辦公的需求將推動雲端運算、視訊會議等電子商務的發展。 面對市場波動,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建議,在這個難以預料的時期,投資人應該考慮將不同優勢的資產組合成多重資產,以追求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
【台北訊】近來,全球疫情第二波蔓延,美國股市再次遭遇外資買少賣多的局面。根據最新數據,上周中國大陸股市吸金6.7億美元,台股則有5.5億美元的買超,印度股市則買超1.5億美元。不過,泰國和南韓股市則連續兩周流失資金,分別為3.5億美元和2.1億美元。 在亞股市場中,陸股已連續14周吸引外資進場,今年累計買超169億美元,成為外資買超最多的亞股。而越南股市則保持0.03億美元的淨流入。對比之下,南韓股市賣超達214億美元,台股則淨流出188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由於經濟和疫情的不確定性,全球資金今年以來大量流入貨幣市場基金。這也意味著龐大的資金正在觀望,一旦機會來臨,這些資金將會迅速進場,有利於股市持續上漲。 儘管全球疫情未見緩和,中國股市改革步伐卻未減。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官方將引導資金進入民營企業,並降低對美國市場的融資依賴。若這些改革持續進行,預期具有高市值、科技屬性明顯的中概股將有望回流A股上市。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提醒,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千萬,二次疫情風險再次升溫。在疫苗和解藥尚未問世的情況下,投資情緒轉趨謹慎。 對於新興亞洲市場,楊慈珍建議投資人分散區域和產業配置,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則指出,全球第二波疫情和國際貿易衝突是未來需要關注的主要風險。然而,在央行寬鬆政策、資金充沛,以及長期趨勢如5G和新規格如mini-LED的成長動能下,台股在選股不選市的策略下,預期仍將充滿機會。
據統計,歐股基金受惠於經濟指標送暖,上周轉吸金7.8億美元,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在連兩周遭逢資金調節後,上周轉吸金1億美元;美股基金上周則轉流出65.8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儘管今年第前兩季經濟短暫落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陸續重啟經濟,景氣逐漸走出谷底,看好全球景氣復甦動能有望於第3季起逐漸轉強,下半年經濟將重返復甦軌道,不過,在疫苗沒有正式推出之前,經濟活動仍難以回復至先前的正常水平,V型回升的機率較低,因此,預計全球經濟U型復甦的機率較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經濟重啟後的復甦是個動態且不斷演變的過程,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加劇,將成為市場獲利了結的藉口,所幸市場資金依舊充沛,有助收斂下檔風險,建議空手者可先留意股市季線或年線支撐。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最新6月美銀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以產業來看,經理人依舊最偏好加碼有業績撐腰的科技產業,主要為投資主題多元,又具有許多較高市場成長空間以及新技術應用等的次產業,看好優質股、大型股與高息股。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帶來衝擊,但不影響數位轉型的長期發展趨勢,甚至驅動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的進程,例如企業遠端辦公的需求帶動雲端運算、視訊會議等電子商務發展。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由於此時市場情緒轉變快速,多數資產波動劇烈,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不論是單押風險或避險性資產,都可能因資金調整趕不上市場及主力資金變臉速度,落得追高殺低的下場,而在如此難以預料,黑天鵝與灰犀牛潛伏的時期,同時納入具有不同優勢的資產組合成多重資產,應是投資相對穩健的選擇。
陸股已連14周吸金,今年來累計獲外資買超169億美元,仍是外資買超最多的亞股。越南則仍享有0.03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南韓遭賣超214億美元最多,再來是台股淨流出188億美元,其他都不到100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經濟及疫情的不確定性,讓全球資金今年以來大舉流入貨幣市場基金。這也意謂龐大的資金在場邊觀望,一旦買進的機會浮現,這些資金就會進場,有利股市延續上漲動能。
雖然全球疫情並未趨緩,但中國並未放緩股市改革的腳步,為了提供更多當地中小企業更多的籌資管道,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官方將引導資金進入民營企業,並降低對美國市場的融資依賴。這些改革若持續,預期具有高市值、科技屬性明顯的中概股,將有望從海外紛紛回流A股上市。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千萬大關,二次疫情風險疑慮再起,但疫苗及解藥尚未問世,投資情緒轉趨謹慎。
在新興亞洲,疫情延燒狀況仍需持續觀察,建議投資人分散區域及產業的配置,有助降低投資組合波動。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全球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國際貿易衝突是接下來需關注的主要風險。不過,受惠各國央行寬鬆政策與資金充沛、長期趨勢如5G及新規格如mini-LED的成長動能下,加上多數公司將陸續除息,預期台股投資在選股不選市下仍充滿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