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投信(公)公司新聞
亞洲市場逐漸回暖,製造業PMI自4月低點反彈,投資機會隨之出現。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在這波亞股漲勢中,投資者應關注美國疫情、選舉政策以及中美元貿易爭端等變數,保持風險概念。鄭慧文經理人則強調,亞股相比歐美,具有較大的落後補漲空間,而黃筱雲經理人則看好亞股長期股利率水準的優勢。摩根投信為投資者提供多種亞股投資工具,助你捕捉市場機會。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跌深的價值股在亞洲市場的 反彈幅度不如歐美,主因美元走強的情況下,亞幣承壓,因而進一步 壓抑相對應市場的股價表現,但隨美國經濟重啟,投資人對於美元的 避險需求亦隨之降低,一旦亞幣走出疲弱走勢,亞股相對歐美市場而 言,具備更多落後補漲空間。
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經常帳戶水準較佳,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比重,以及個人、銀行和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也更為強勁,這讓投資 者展望未來時更有信心。
此外,結構性趨勢仍然有利於亞洲,尤其是日益壯大的富裕中產階 層正在創造龐大的消費購買力。亞洲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一半 ,GDP亦占全球比重的一半,且正處於科技變化的最前線,包括5G技 術應用、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等。
第一金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全球股市未來的預期本益 比可能進一步拉高。而亞股的本益比偏低,可望成為吸引資金配置的 一大優勢。
此外,亞太股市的長期股利率水準位居全球前段班,是另一大優勢 。以近12個月股利率為例,亞股近3%,高於全球股市的2.5%,及美 股的2.1%。其中,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都有4%左右 ,能吸引長期投資的機構法人青睞。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展望亞股下半年,投資人要 特別留意美國的二次疫情是否會衝擊到企業獲利,以及年底美國總統 與國會的改選,是否會改變既有的減稅政策,還有中、美兩大強權日 後在貿易與供應鏈上的爭端。上述這些變數都會給市場帶來動盪,投 資人在資產配置時,還是要保持風險概念。
經濟回暖,市場信心逐漸回昇,歐股基金在上周吸金7.81億美元,重回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這是自18周前未曾見過的盛況。同時,美國股市基金在疫情的第二波衝擊下,上周流出65.83億美元,創下近7周來最大流出量,使得先前連續四周的吸金勢頭被迫中止。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儘管今年前兩季經濟短暫陷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經濟逐漸重啟,景氣逐漸走出谷底,她看好全球景氣復甦的動能,預計第三季起景氣將逐漸轉強,下半年經濟將重返復甦軌道。然而,在疫苗正式推出前,經濟活動難以回復到先前正常水平,U型復甦的機率較高。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則指出,最新的美銀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超過六成預期未來12個月經濟成長將改善,近2成預期企業獲利將走強。不過,經濟U或W型反轉仍是多數共識。黃奕栩強調,經理人的樂觀情緒已經反應在資產配置上,現金水位下滑至4.7%,創2009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減幅,而打算加碼股票的經理人淨比率由負轉正,跳增22個百分點至6%。 投信法人提醒,由於疫情在多個地區再度升溫,美國與歐盟的關稱糾紛也為國際貿易帶來不確定性。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多數資產波動劇烈,投資人需要格外小心。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建議,由於市場情緒變化快速,投資人應該考慮建立多樣化的資產組合,以增加投資的穩健性。 對於後疫情時期的商機,黃奕栩看好美國生技及科技產業,預計將長期保持上升趨勢。此外,全球央行積極印鈔寬鬆政策,也為黃金產業帶來多頭行情。對於原油供需失衡調整,則提供天然資源產業區間操作的機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陰霾尚未完全消散的時刻,全球市場的投資風向再次掀起波瀾。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歐股基金在經濟指標的暖風吹拂下,上周吸引7.8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重回全球股票市場的吸金王寶座。反觀美股基金,則在上周遭遇了65.8億美元的資金流出,連續四周吸金止步。而台灣的摩根投信,則在這波市場動盪中,提供了一系列精準的投資策略分析。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儘管今年上半年經濟短暫陷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經濟逐漸重啟,全球景氣有望在第三季開始逐漸轉強。然而,在疫苗正式推出前,經濟活動難以完全恢復正常,預計全球經濟將呈現U型復甦。 對於市場的短期趨勢,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經濟重啟的復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加上地緣政治的緊張情勢,可能成為市場獲利了結的藉口。不過,市場資金充裕,有助於降低下檔風險。 在產業投資方面,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科技產業成為了投資的首選。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則強調,疫情對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帶來衝擊,但數位轉型的趨勢不變,企業遠端辦公的需求將推動雲端運算、視訊會議等電子商務的發展。 面對市場波動,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建議,在這個難以預料的時期,投資人應該考慮將不同優勢的資產組合成多重資產,以追求相對穩健的投資回報。
【台北訊】近來,全球疫情第二波蔓延,美國股市再次遭遇外資買少賣多的局面。根據最新數據,上周中國大陸股市吸金6.7億美元,台股則有5.5億美元的買超,印度股市則買超1.5億美元。不過,泰國和南韓股市則連續兩周流失資金,分別為3.5億美元和2.1億美元。 在亞股市場中,陸股已連續14周吸引外資進場,今年累計買超169億美元,成為外資買超最多的亞股。而越南股市則保持0.03億美元的淨流入。對比之下,南韓股市賣超達214億美元,台股則淨流出188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由於經濟和疫情的不確定性,全球資金今年以來大量流入貨幣市場基金。這也意味著龐大的資金正在觀望,一旦機會來臨,這些資金將會迅速進場,有利於股市持續上漲。 儘管全球疫情未見緩和,中國股市改革步伐卻未減。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官方將引導資金進入民營企業,並降低對美國市場的融資依賴。若這些改革持續進行,預期具有高市值、科技屬性明顯的中概股將有望回流A股上市。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則提醒,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千萬,二次疫情風險再次升溫。在疫苗和解藥尚未問世的情況下,投資情緒轉趨謹慎。 對於新興亞洲市場,楊慈珍建議投資人分散區域和產業配置,以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則指出,全球第二波疫情和國際貿易衝突是未來需要關注的主要風險。然而,在央行寬鬆政策、資金充沛,以及長期趨勢如5G和新規格如mini-LED的成長動能下,台股在選股不選市的策略下,預期仍將充滿機會。
據統計,歐股基金受惠於經濟指標送暖,上周轉吸金7.8億美元,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在連兩周遭逢資金調節後,上周轉吸金1億美元;美股基金上周則轉流出65.8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儘管今年第前兩季經濟短暫落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陸續重啟經濟,景氣逐漸走出谷底,看好全球景氣復甦動能有望於第3季起逐漸轉強,下半年經濟將重返復甦軌道,不過,在疫苗沒有正式推出之前,經濟活動仍難以回復至先前的正常水平,V型回升的機率較低,因此,預計全球經濟U型復甦的機率較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經濟重啟後的復甦是個動態且不斷演變的過程,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加劇,將成為市場獲利了結的藉口,所幸市場資金依舊充沛,有助收斂下檔風險,建議空手者可先留意股市季線或年線支撐。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最新6月美銀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以產業來看,經理人依舊最偏好加碼有業績撐腰的科技產業,主要為投資主題多元,又具有許多較高市場成長空間以及新技術應用等的次產業,看好優質股、大型股與高息股。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科技產業的供應鏈帶來衝擊,但不影響數位轉型的長期發展趨勢,甚至驅動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的進程,例如企業遠端辦公的需求帶動雲端運算、視訊會議等電子商務發展。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由於此時市場情緒轉變快速,多數資產波動劇烈,對許多投資人來說,不論是單押風險或避險性資產,都可能因資金調整趕不上市場及主力資金變臉速度,落得追高殺低的下場,而在如此難以預料,黑天鵝與灰犀牛潛伏的時期,同時納入具有不同優勢的資產組合成多重資產,應是投資相對穩健的選擇。
陸股已連14周吸金,今年來累計獲外資買超169億美元,仍是外資買超最多的亞股。越南則仍享有0.03億美元的淨流入。在賣超方面,南韓遭賣超214億美元最多,再來是台股淨流出188億美元,其他都不到100億美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經濟及疫情的不確定性,讓全球資金今年以來大舉流入貨幣市場基金。這也意謂龐大的資金在場邊觀望,一旦買進的機會浮現,這些資金就會進場,有利股市延續上漲動能。
雖然全球疫情並未趨緩,但中國並未放緩股市改革的腳步,為了提供更多當地中小企業更多的籌資管道,摩根中國A股型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官方將引導資金進入民營企業,並降低對美國市場的融資依賴。這些改革若持續,預期具有高市值、科技屬性明顯的中概股,將有望從海外紛紛回流A股上市。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慈珍表示,全球確診病例數突破千萬大關,二次疫情風險疑慮再起,但疫苗及解藥尚未問世,投資情緒轉趨謹慎。
在新興亞洲,疫情延燒狀況仍需持續觀察,建議投資人分散區域及產業的配置,有助降低投資組合波動。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指出,全球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國際貿易衝突是接下來需關注的主要風險。不過,受惠各國央行寬鬆政策與資金充沛、長期趨勢如5G及新規格如mini-LED的成長動能下,加上多數公司將陸續除息,預期台股投資在選股不選市下仍充滿機會。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儘管今年前兩季經濟短暫落 入負增長,但隨著各國陸續重啟經濟,景氣逐漸走出谷底,看好全球 景氣復甦動能有望於第三季起逐漸轉強,下半年經濟將重返復甦軌道 ,不過,在疫苗沒有正式推出之前,經濟活動仍難以回復至先前正常 水平,V型回升的機率較低,因此,預計全球經濟將是U型復甦的機率 較高。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最新6月份美銀調查報 告顯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市場的樂觀情緒持續上揚,有超過六成預 期未來12個月經濟成長將改善,近2成預期企業獲利將走強,不過, 經濟U或W型反轉仍是多數共識。
黃奕栩指出,經理人樂觀情緒也反映至資產配置上,最新現金水位 下滑至4.7%,創2009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減幅,欲加碼債券的經理人 淨比率也較上月減少,反而是打算加碼股票的經理人淨比率由負轉正 ,較前一月跳增22個百分點至6%,同時回補了小型股、價值股、歐 洲股票、新興市場股票等先前做空的部位。以產業來看,基金經理人 依舊最偏好加碼有業績撐腰的科技產業。
投信法人指出,疫情在包括歐美、大陸及韓國等地又開始升溫,美 國數州近來單日確診人數甚至高於全球疫情相對嚴重的3至5月間;而 美國與歐盟新的關稅糾紛,也為原已緊張的國際貿易局勢又添加了新 的不確定性,由於此時市場情緒轉變快速,多數資產波動劇烈,對許 多投資人來說,不論是單押風險或避險性資產,都可能因資金調整不 及市場及主力資金變臉速度,落得追高殺低的下場,而在如此難以預 料,黑天鵝與灰犀牛潛伏的時期,同時納入具有不同優勢的資產組合 成多重資產,應是投資相對穩健的選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近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讓才剛萌出 復甦嫩芽的景氣前景蒙上陰影,由於經濟重啟後的復甦是個動態且不 斷演變的過程,加上國際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加劇,將成為市場獲利了 結的藉口,所幸包含聯準會在內等各國央行延續低利寬鬆政策,市場 資金依舊充沛,有助收斂下檔風險,建議空手者可先留意季線或年線 支撐。後疫情商機看好美國生技及科技產業穩居長線趨勢主流,全球 央行積極印鈔寬鬆締造黃金產業的多頭行情,空手者可趁近期震盪單 筆加碼或以大額定期定額方式介入,原油供需失衡調整也提供天然資 源產業區間操作機會。
台灣股市在近期經歷了一波波動,由於全球多國逐漸解封,經濟活動重啟,卻也引發了第二波疫情的疑慮,讓市場的投資氣氛變得不明朗。根據最新的數據,上周整體股票基金買氣明顯減弱,但其中美國科技基金卻逆勢吸引大量國際資金流入,上周更是狂吸金38.42億美元,連續四周保持全球股票基金吸金冠軍的位置。 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各國的經濟重啟雖然帶來了希望,但美國和中國大陸等地疫情復燃,以及拉丁美洲等國疫情持續高漲,這些因素都加深了市場的擔憂,並導致上周整體股票基金資金動能轉趨疲弱。 對於美國科技股的表現,摩根投信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由於疫情影響,不少產業股價受到重擊,但美國科技股卻因為業績穩定,展現了抗跌力。美國科技業在今年首季的獲利成長高達6.9%,是所有產業中的佼佼者,吸引了全球基金經理人的關注。黃奕栩強調,美國科技股過去一直是市場的領頭羊,其創新力和人才競爭力在智慧穿戴、雲端技術等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是後疫情時代不容小覷的主流產業。雖然短線可能會有回測,但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可以穩健參與科技股的成長。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則是相對看好應用及軟體服務雲端運算,認為這些公司能夠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和獲利能力。對於雲端運算市場,他預估至少有1兆美元的潛在機會,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則建議投資人採取分散布局,平衡投資組合的波動。他認為,科技、網路和醫藥類股是值得看好的投資標的,同時也可以適度關注金融和工業類股的表現。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最近表示,隨著全球多國逐步解封和經濟重啟,不過近期中美兩地疫情再度升溫,加上拉丁美洲等國的疫情曲線居高不下,這些因素都讓市場的疑慮加深,進而導致上周整體股票基金資金動能轉趨疲弱。儘管如此,美股基金依然能夠吸引國際資金的關注,上周又進入了38.42億美元,已經連續四周穩居全球股票基金吸金之冠。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也提到,由於疫情出現新的爆發跡象,投資者的擔憂情緒上升,風險資產如股市也出現波動。VIX指數在19日再次上升至30以上,單日漲幅超過6%,這顯示股市在市場相對穩定時可以受到樂觀風險情緒的帶動,但對於利空消息的敏感度也相對較高,容易出現顯著的震盪。 謝佳伶建議,在未來能見度不明、變數多多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考慮將美國成長股、優質美國高收益債以及可轉債組合成多重資產,這樣的投資組合可以進可攻、退可守。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則強調,美國科技股在今年疫情中展現了強大的抗跌實力,並且因為受惠於疫情帶來的生活型態改變和宅經濟的興起,美國科技業今年首季的獲利成長高達6.9%,高居各產業之冠。黃奕栩建議,由於美國科技產業在智慧穿戴裝置、雲端技術等領域的領導地位,並且持續引領全球科技趨勢,後疫情時代不容小覷,建議投資者可以透過定期定額來穩健參與科技股的成長。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認為,過去十年新興市場出現許多結構性的變化,經濟體的廣度與深度都有所進步。這次疫情危機也將加速這些趨勢,消費規模的成長、科技與數位化普及等趨勢都在加速發展,因此建議在布局新興市場時,應該重點關注長期趨勢性主題,如消費升級、科技與數位化以及健康醫療等。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各國陸續解封重啟經濟,惟近期中美兩地疫情似乎又有復燃跡象,加上拉丁美洲等國染疫曲線居高不下,加深市場疑慮,並拖累上周整體股票基金資金動能轉趨疲弱,僅美股基金持續擄獲國際資金關愛目光。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謝佳伶表示,隨著疫情出現下一波爆發跡象,投資人擔憂情緒上升,風險資產如股市又現波動,VIX指數於19日再次漲過30,單日漲幅逾6%,可見股市雖在市場相對穩定時可受惠樂觀風險情緒,漲幅領先多數資產,但對利空雜音的敏感度也相對較高,較易出現明顯震盪。
謝佳伶表示,未來能見度不明、變數仍多,建議若將包括可為資產帶來成長動能的美國成長股、提供具競爭力票息的優質美國高收益債、與可跟隨股票上揚,跌幅卻較股票為緩的可轉債組合成多重資產,將有望藉由上述資產不同的強項,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較佳投資組合。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打趴不少產業股價,美國科技股因有業績撐腰,展現抗跌實力,為S&P500指數今年首季表現最為抗跌的產業。也因為受惠到這波疫情而生的生活型態改變和宅經濟崛起,美國科技業今年首季獲利成長高達6.9%,高居各產業之冠,並吸引全球基金經理人喊進加碼科技類股。
過去美股上漲期間,美國科技股往往領先大盤表現,可說是領漲急先鋒,此外,美國科技產業具創新力及人才競爭力,不論是在智慧穿戴裝置、雲端技術等領域皆居領導地位,並持續引領全球科技趨勢,絕對是後疫情時代不容小覷的主流產業,雖然不排除短線可能回測,建議不妨透過定期定額來穩健參與科技股的成長爆發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觀察過去十年新興市場產生許多結構性的變化,經濟體的廣度與深度已大有進展,無論是數位化、科技、健康醫療等,新興市場的一些長期趨勢發展令人驚豔。
這次疫情危機勢必也加速這樣的趨勢,無論是消費規模的成長,科技與數位化普及等趨勢都正在加速發展,新興市場布局應側重長期趨勢性主題,包含消費升級、科技與數位化以及健康醫療等題材。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各國陸續解封重啟經濟,惟近期美國和中國大陸兩地疫情似乎復燃,加上拉丁美洲等國染疫曲線居高不下,加深市場疑慮,並拖累上周整體股票基金資金動能轉趨疲弱。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打趴不少產業股價,美國科技股因有業績撐腰,展現抗跌實力,為S&P 500指數今年首季表現最為抗跌的產業。也因為受惠到這波疫情而生的生活型態改變和宅經濟崛起,美國科技業今年首季獲利成長高達6.9%,高居各產業之冠,並吸引全球基金經理人喊進加碼科技類股。
黃奕栩強調,過去美股上漲期間,美國科技股往往領先大盤表現,可說是領漲急先鋒,此外,美國科技產業具創新力及人才競爭力,不論是在智慧穿戴裝置、雲端技術等領域皆居領導地位,並持續引領全球科技趨勢,絕對是後疫情時代不容小覷的主流產業,雖然不排除短線可能回測,建議不妨透過定期定額來穩健參與科技股的成長爆發力。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表示,相對看好應用及軟體服務雲端運算,軟體服務方面,這些公司能夠存取有價值的數據,運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幫助企業聚焦在研發、銷售和行銷流程,因此相較傳統的同業將有更好的獲利能力,而就雲端運算,預估至少有1兆美元的機會,整體科技產業的市場潛力很大,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指出,建議投資人採分散布局的方式來因應,以平衡投資組合波動,產業方面,科技、網路以及醫藥類股仍是看好標的,而因應市場風格轉換,亦可適度留意金融與工業類股表現。
台灣摩根投信策略師林雅慧最新分析指出,隨著美國各州逐步恢復經濟活動,市場對於國際資金回流美股的預期持續升温。根據EPFR統計,上周美股基金吸金大增,淨流入金額達到115.35億美元,已連續三周成為全球股票基金吸金冠軍。不過,歐洲央行的支持以及解封题材的推動下,歐股基金上周也吸引了24.34億美元的資金,創下近兩年來單周最大吸金紀錄。雖然新興市場近期資金動能存在分歧,但全球經濟成長的步調有望逐步恢復。 然而,林雅慧也提到,美聯儲近期公布的經濟預測相對悲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復發疑慮,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開始調整,部分風險性資產上周出現回檔修正,美股11日遭遇自3月底反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在這樣的背景下,林雅慧強調,隨著各國逐步解封和經濟回歸正軌,全球經濟有望進入第一階段的復甦。但後續政策面的支持將是關鍵。美聯儲6月例會維持聯邦基準利率不變,但預期零利率將持續至2021年底,這讓著重於企業緩困和就業刺激的財政措施受到關注。 儘管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林雅慧認為市場往往能提前反應景氣變化。在區域和類股的輪動下,股市的多元主題顯示了主動管理的重要性。她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基本面支撐的美國和亞洲市場。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美國聯準會上周公布相對悲觀的經濟預測,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復發疑慮,投資人重新調整原先較為樂觀的情緒與前景看法,使得部分風險性資產上周出現回檔修正,美股11日遭遇3月底反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隨各國重心逐步轉向解封及經濟正軌化,在消費增長復甦緩慢下,全球經濟成長有望步入第一階段復甦,但後續政策面支撐仍是關鍵。聯準會6月例會雖維持聯邦基準利率區間不變,但所有決策官員皆預期零利率水準將持續至2021年底,預期寬鬆貨幣政策將使利率維持低檔,這也讓著重企業紓困及協助就業的財政刺激措施更受關注。
林雅慧認為,儘管近期地緣政治增添不確定,市場往往領先景氣提前反應,在區域及類股輪動下,股市多元主題彰顯主動管理重要性,留意具基本面支撐的美國以及亞洲市場。
【台灣新聞】受惠經濟回溫預期,摩根投信看好下半年投資機會
隨著各地陸續解封,市場對經濟逐步回歸正軌的期待逐漸升溫,這股利多也帶動了歐美股市的強勢表現。根據最新統計,上周美股基金吸金達59.45億美元,創近七周以來最大淨流入金額;歐股基金則轉吸金6.45億美元,畫下連七周失血的句點。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表示,雖然疫情尚未結束,但市場普遍看好下半年經濟回溫。這主要得益於各國央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市場提供了充沛的流動性,並縮短了經濟衰退的時間。此外,投資人對經濟走向的正面解讀,以及資金部位仍有回補空間,也推動了市場風險性資產的走揚。
在美國市場方面,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第一季財報公布進入尾聲,整體獲利年減12.6%,但科技產業卻逆勢成長。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年增13%,顯示其受疫情衝擊相對受控。黃奕栩強調,在科技股全年獲利預估近乎零增長的情況下,未來仍有上修空間,為市場走勢帶來支撑。
然而,黃奕栩也提醒,美股投資仍需注意中美摩擦和示威遊行等雜音。雖然美股大盤持續收復跌幅,但評價已回到長期高位,投資人應鎖定具實際獲利表現的區塊進行布局,例如美國科技股。
法人分析,歐美各國經濟重啟進度順利,關鍵數據傳出佳績。美國勞工局最新報告顯示,5月份非農就業數量回升,失業率持續下降,顯示經濟復甦良好。此外,OPEC+延長減產協議至7月底,原油指數也出現明顯漲幅,帶動風險性資產樂觀投資氣氛。
總結來說,摩根投信對下半年投資機會持樂觀態度,並建議投資人關注具實際獲利表現的區塊,如美國科技股,並注意市場下行風險。
受到各區陸續解封的好消息,台灣股市也迎來了回溫的機會。近期,摩根投信的專家們對市場的走向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他們的觀點和建議。以下是我們的專訪內容: 「這次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但隨著各區逐漸解封,我們看到經濟逐漸回歸正軌的跡象。」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解釋道,「雖然疫情尚未完全結束,但市場對下半年經濟的回溫抱有期待,這也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股市。」 「美國股市的表現尤其亮眼,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美國S&P 500指數成分企業的第1季財報雖然年減12.6%,但科技產業卻逆勢成長,預估獲利將逐漸上修。」黃奕栩進一步分析,「特別是半導體產業,市場規模年增13%,顯示其受疫情衝擊相對較小,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除了美國市場,新興市場也逐漸回穩。」強納森.柯堤斯,富坦科技基金經理人說,「科技產業的併購交易金額雖然較去年同期放緩,但仍然高居各產業之冠。疫情讓我們看到新技術帶來的便利性,企業也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這將是未來科技產業的重要推動力。」 總結來說,摩根投信的專家們對市場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並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實際獲利表現的區塊,特別是美國科技股和科技產業相關的投資機會。
外資大舉回流亞股市場,台股也受到熱烈追捧!上周,中國股市獲外資買超達33.8億美元,印度股市則買超近26億美元,創去年以來新高。台股也以14.7億美元的買超表現,讓亞股全面收紅,其中菲律賓股市大漲10%,表現最強。陸股今年以來外資買超126.7億美元,成為亞股唯一買超市場。雖然南韓股市外資流出高達206億美元,但台股淨流出金額縮減到202億美元,表現不錯。 摩根投信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歐美疫情未再惡化,亞洲製造業將率先復甦。中國製造業數據連續兩個月回溫,加上科技需求旺盛,亞洲科技供應鏈也同步受益。許多國家開始解封,市場對經濟重啟充滿期待,資金自然回流。 摩根亞太入息策略產品經理張致寧預測,亞洲疫情有望先進先出,市場上調新興亞洲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今年企業獲利成長率方面,南韓以44%的預期值領先,印度27%、泰國22%、菲律賓21%分列後四名。 群益大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當地疫情尚未受控,但政府積極救市,加上外部利空因素逐漸解除,市場對印度股市已脫離最壞情況的判斷逐漸成真。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則表示,台股不畏疫情及經濟數據疲軟,成功站穩萬一關卡,並創下三個月來新高。這主要得益于對下半年經濟回溫的期待以及充沛的資金推升。
不同於成熟市場資金動能同步轉強,上周新興市場表現則相對較為分歧;其中又以全球型新興市場美基金最為吸睛,不僅轉吸金5.3億美元,動能高居新興市場之冠,也一舉終止自2月以來連15周失血;歐非中東基金維持小幅流入,卻也已連續兩周吸引資金流入。反觀新興亞洲和拉丁美洲基金則持續失血。
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雖然疫情尚未告終,經濟數據也不佳,但市場正面看待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加上各國央行與政府大力注資支持,不僅為市場提供充沛流動性,縮短經濟陷入衰退的時間,也讓投資人傾向正面解讀經濟走向,加上資金部位仍有回補空間,帶動近期市場風險性資產表現,並激勵金融市場持續走揚。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指出,美國標普500指數成分企業第一季財報公布邁入尾聲,整體而言,企業獲利較去年同期年減達12.6%,其中科技產業卻是逆勢成長,另外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全球第一季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為15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年增13%,顯示其受疫情的衝擊相對受控,在科技股全年獲利預估仍近乎零增長下,可期待未來逐步上修為後續走勢帶來支撐。
美股投資短線有中美摩擦和示威遊行等雜音,美股大盤持續收復先前跌幅、評價回到長期高位,主要就是受惠投資人正面預期經濟重啟時程,以及多數國家持續加大救市力道,然在資金行情推升後,見到不少漲多拉回與落後補漲的類股輪動,考量下行風險未除,建議仍應鎖定具實際獲利表現的區塊進行布局,像是美國科技股。
風險性資產後市不淡
法人表示,歐美各國經濟重啟進度順利,關鍵數據也傳出佳績,根據美國勞工局於5日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5月份美國非農就業自前月谷底回升,新增約250萬人遠優市場預期,失業率也持續下降,顯示經濟復甦良好。此外,OPEC+在6日會議的最新會議中也決議延長之前達成的大規模減產協議至7月底,包括西德州及布蘭特原油兩大指數也都出現明顯漲幅,帶動風險性資產樂觀的投資氣氛。
從各項數據顯示,雖受到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美國仍以穩固的基礎及實力,在不論是金融市場、就業及企業獲利等層面皆持續回穩,顯示雖經過歷史少見的重大黑天鵝衝擊,美國仍展現了韌性及恢復力,也證明了在經歷了多空反覆淬鍊下,美國相關資產仍是投資人在全球資產布局的優選。
新興市場表現則較為分歧,全球型新興市場基金最吸睛,不僅轉吸金5.3億美元,動能高居新興市場之冠,也一舉終止自2月以來連15周失血。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告終,經濟數據也不佳,市場正面看待下半年經濟有望回溫,加上各國央行與政府大力注資,不僅為市場提供充沛流動性,縮短經濟陷入衰退時間,也讓投資人傾向正面解讀經濟走向,加上資金部位仍有回補空間,帶動近期市場風險性資產表現。
摩根美國科技型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分析,美國S&P 500指數成分企業第1季財報公布邁入尾聲,整體而言,企業獲利較去年同期年減達12.6%,不過科技產業逆勢成長,從4月中僅1.1%的預估上修至6.9%,居所有產業之冠;另外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全球第1季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為155.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年增13%,顯示其受疫情的衝擊相對受控,在科技股全年獲利預估仍近乎零增長下,可期待未來逐步上修為後續走勢帶來支撐。考量下行風險未除,建議仍應鎖定具實際獲利表現的區塊進行布局,像是美國科技股。
富坦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表示,科技產業2020年以來併購交易金額逾1,700美元,雖較去年同期放緩,但高居各產業之冠,經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關閉的期間,民眾體會到新技術所帶來的便利性,企業也體認到推動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預計危機過後,雲端運算、網路購物、數位支付加速採用的趨勢仍將延續,而科技產業將是此趨勢下的直接受惠者,預期數位經濟的成長動能,將成為下一輪科技產業表現的重要助力。
今年以來,陸股獲外資買超126.7億美元,仍是外資唯一買超的亞股。在賣超方面,南韓失血仍高達206億美元最慘,再來是台股淨流出金額縮減到202億美元。不過,今年以來,韓股只跌0.6%,在亞股中表現最強,台股及上證指數也只跌3%多。
摩根投信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分析,一如先前預期,只要歐美疫情沒有再惡化,亞洲製造業將率先復甦。中國製造業數據已連續兩個月回溫,加上科技需求旺盛,亞洲科技供應鏈也同步受惠。許多國家本月將開始陸續解封,市場對重啟經濟重燃期待,資金自然重返之前跌深的市場。
摩根亞太入息策略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亞洲疫情有望先進先出,市場上調新興亞洲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至於今年企業獲利成長率,新興亞洲最強的市場當屬南韓的44%,其次是印度的27%、泰國的22%與菲律賓的21%。
群益大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雖然印度當地疫情尚未明確受控,但印度官方已積極祭出多項救市紓困政策,加上歐美疫情趨緩,外部利空因素逐漸解除,市場也已陸續反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由此研判印度股市應已脫離最壞情況。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台股不畏持續發展的疫情及仍偏疲軟的經濟數據,有效站穩萬一關卡並來到三個月來新高,主要為對下半年經濟回溫有正向期待,又有充沛的資金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