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安大藥廠公司新聞
生寶集團旗下的瑞安大藥廠,近日傳來重大消息!就在25日,瑞安的拍賣案正式落槍,由健喬(4114)以每股8.05元的價格,總計1.9億元,成功取得瑞安67.73%的股權。這次併購對健喬來說,是國內的第六個案子,公司預計2020年將是併購效益爆發的一年。 回顧瑞安的拍賣過程,原定於2月27日流標後,預計4月3日進行第二次投標。當時拍賣張數高達18,955張,創辦人章修綱及其妻子李貴輝等合計要釋出約54%的股權,拍賣底價設定在1.9億元,平均每股價格為10元,遠低於第一次的每股拍賣價格16元。 結果,健喬在第二次拍賣前,以同樣的1.9億元卻成功拿下67.73%的股權。有醫藥界人士分析,健喬可能已經將瑞安現任董事長章修績的股權也一併收購,未來對瑞安將有絕對性的主導權。 從財務狀況來看,瑞安從2016至2018年的平均年營收約2.86億元,目前本業和業外都處於虧損狀態。健喬入主後,預期將注入資金進行整頓。 對於這次併購,健喬表示,瑞安擁有國內藥證約150張,國外許可證近30張,涵蓋日本與大陸市場,在皮膚科、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系統與抗生素用藥等方面,與健喬既有產品相輔相成。這次併購將使健喬在骨科醫療器材領域擴大規模,並整合推廣健喬自身骨科用藥產品,如艾斯美特、服樂適等。此外,借助健喬集團兩岸三地的營業行銷資源,相信能大幅提升市占率,推升營收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健喬以1.9億元入主瑞安藥廠,取得67.73%股權,已成功收購前德國百靈佳藥廠、前美國禮來藥廠與前瑞士諾華藥廠的在台新竹子廠等3間外資藥廠,近10年來也入主併購因華、優良、健康化學、七星化學製藥、景德製藥與瑞安等6家國資藥廠,其合併綜效也備受關注。
台灣藥廠界再掀併購風潮!知名藥廠健喬信元昨(25)日宣布,以1.9億元收購瑞安大藥廠67.73%股權,每股購買價格8.05元,瑞安將正式成為健喬集團的子公司。這次併購案,不僅是健喬集團的第11項整併案,也象徵著該集團在台灣藥廠市場上的併購動能持續強勁。
瑞安大藥廠自1988年成立以來,一直是國內符合PIC/S GMP認證的学名藥廠,擁有約150張國內藥證和近30張國外許可證,產品線涵蓋皮膚科、腸胃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抗生素製劑等,並擁有多國專利的自製骨科醫療器材。過去,瑞安的主要大股東是生寶集團創辦人章修綱家族,但由於近期投資組合不佳,章氏家族決定出售瑞安藥廠股權。
健喬信元表示,這次併購瑞安,將能夠提升兩者在產品組合與產能上的互補效應。瑞安的藥證具有相當的價值,與健喬既有產品相輔相成,不僅能夠結合產能,也能讓產品組合更加多元完整。此外,這次併購也將拓展健喬在骨科醫療器材領域的布局,整合推廣健喬的骨科用藥產品,預期將大幅提升相關領域的藥品市占率,推升營收成長。
健喬信元強調,此次併購將有助於集團整體成長,除了強化產品組合效能,還能整合產品產能與加速產線發展,並拓展至「生骨替代物」醫材領域,讓集團產品布局更具多元發展空間,達到極大的互補效益,加速成長勁道。
據了解,瑞安拍賣案在2月27日流標後,原預計4月3日第二次投標,18,955張的拍賣張數,創辦人章修綱和妻子李貴輝等合計要釋出約54%股權不變,拍賣底價1.9億元,平均每股價格是10元,遠低於第一次每股拍賣價格的16元。
結果健喬趕在第二次拍賣前,以同樣的1.9億元卻拿到67.73%股權。
醫藥界認為,應該是連瑞安現任董事長章修績的股權都吃下了,亦即健喬未來對瑞安將有絕對性的主導權。
法人表示,瑞安從2016至2018年平均年營收約2.86億元,目前本業和業外都屬於虧損狀態,健喬入主後,預期還要注入資金整頓。
健喬表示,瑞安擁有國內藥證約150張,國外許可證近30張,含括日本與大陸市場,在皮膚科、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系統與抗生素用藥,可與健喬既有產品相輔相成,既可結合產能,亦讓產品組合更多元完整;經由此次併購,健喬也擴增骨科醫療器材領域,整合推展健喬自身骨科用藥產品,如艾斯美特、服樂適等,輔以健喬集團兩岸三地營業行銷資源,相信能大幅提升市占,推升營收成長。
健喬1.9億入主瑞安藥廠,取得67.73%股權,已成功收購前德國百靈佳藥廠、前美國禮來藥廠與前瑞士諾華藥廠的在台新竹子廠3間外資藥廠在台子廠的健喬,近10年也入主併購因華、優良、健康化學、七星化學製藥、景德製藥與瑞安等6家國資藥廠,其合併綜效也備受關注。
健喬指出,瑞安為健喬旗下的第11項整併案,此次入主瑞安,將可提升彼此在產品組合與產能互補的綜效。健喬集團迄今已成功收購三家外資在台子廠、六家台灣製藥廠,持續強勁的併購動能,預期明年起將是健喬的併購效益爆發年。
瑞安成立於1988年,為國內符合PIC╱S GMP認證學名藥廠,旗下擁有國內藥證約150張,國外許可證近30張,含括日本與中國市場,過去主要大股東為生寶集團創辦人章修綱家族,近期,由於章氏家族投資組合不佳,故出售瑞安藥廠股權。
瑞安旗下產品線包括皮膚科用藥、腸胃道系統用藥、中樞神經系統藥物、抗生素製劑、自費市場產品,以及擁有多國專利的自製骨科醫療器材等。在營收表現上,從2016年起近三年平均年營收約2.86億元。
健喬表示,瑞安旗下藥證具有相當價值,瑞安在皮膚科、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系統與抗生素用藥,可與健喬既有產品相輔相成,既可結合產能,亦讓產品組合更多元完整。
經由本次併購,也擴增骨科醫療器材領域,整合推展健喬自身骨科用藥產品如艾斯美特、服樂適等,輔以健喬集團於兩岸三地的營業行銷資源,相信能大幅提升相關領域的藥品市占,推升該廠營收成長,發揮綜效。
健喬表示,此次入主瑞安將有助健喬集團整體成長,除了強化產品組合效能,整合產品產能與加速產線發展,並拓展至「生骨替代物」醫材領域,讓集團產品布局具有更多元發展空間,達到極大的互補效益,加速成長勁道。
生寶集團近期可是雪上加霜啊!先是生控私募案被控告,現在連創業老闆章修綱的瑞安大藥廠也將進行拍賣。27日,瑞安大藥廠將以每股底標價約16元進行拍賣,章修綱和妻子李貴輝合計約54%的持股將釋出,總計拍賣底價達3.03億元。 根據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的公告,此次拍賣的持股數量為18,955張,目前已有3家藥廠表示出參與競標的興趣。瑞安大藥廠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是因為長期投資失敗,導致股票質押斷頭,而創始人章修綱在去年開始就面臨財務危機,不斷尋求各方的支持,但結果並不理想。 瑞安大藥廠創立於1988年,是章修綱的起家業,公司實收資本額3.49億元,員工人數近200人,每年營收約2.5億元。現任董事長是章修綱的弟弟章修績。瑞安藥廠專攻學名藥,在市場上具有一定地位,雖然近年來健保藥價不斷砍價,但仍然維持著固有的市場份額。不過,觀音廠的生產基地雖有PIC/SGMP認證,但規模不大,且缺乏針劑廠。 對於新藥開發,章修綱一直抱有理想,他曾自豪地表示,瑞安製藥是台灣第一家在歐洲進行α-1Blocker新藥人體臨床試驗的國產cGMP藥廠,並在1998年就已在英國註冊IND,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此外,瑞安還成功研發了骨質疏鬆症特殊治療藥-Calcitonin的高技術層次生物製劑,並進行跨國合作研發緩釋型製劑。 然而,章修綱掌舵的生寶集團,旗下事業體除了瑞安藥廠外,還有生寶相當風光的臍帶血儲存公司,以及瑞寶技轉農科院的豬藍耳病疫苗。雖然這些事業在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生控專攻的免疫療法燒錢過多,加上生控和瑞寶陸續撤興櫃,使得生寶集團和章修綱家族陷入財務危機。
就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公告,瑞安此次要拍賣的持股計18,955張,拍賣底價3.03億,平均每股底價約16元,據了解,目前約有3家藥廠可望參與競標。
瑞安遭法拍是因長投失利,股票質押斷頭。據了解,去年開始即陷入財務危機的章修綱,到處尋求財團和生醫業界和北醫校友們的支持,不過,求援過程並不順利,章修綱此次釋出全部的54%股權後,也宣示瑞安的經營權將易主。
創立於1988年的瑞安大藥廠,是章修綱起家的事業,該公司實收資本額3.49億,員工人數近200人,每年營收約2.5億,現任董事長是章修綱的弟弟章修績。
瑞安藥廠專攻學名藥,是賺錢的公司,近年在健保藥價的砍價聲中也維持固有市場,目前觀音廠的生產基地有PIC/SGMP認證但規模不大,也欠缺目前市場最需要的針劑廠。
對於新藥開發頗有理想的章修綱,其實對藥品進軍海外市場早有見解。他曾自豪的表示,瑞安製藥是台灣第一家在歐洲進行α-1Blocker新藥人體臨床試驗的國產cGMP藥廠,1998年就已在英國註冊IND,並完成一期臨床;此外,瑞安也成功研發出骨質疏鬆症特殊治療藥-Calcitonin的高技術層次生物製劑,並進行跨國合作研發緩釋型製劑。
章修綱掌舵的生寶集團,旗下事業體除專攻學名藥的瑞安藥廠外,生寶是早年相當風光的臍帶血儲存公司;瑞寶技轉農科院的豬藍耳病疫苗,雖順利取得藥證上市,但營運未達預期,而生控專攻用來治療人類的病毒感染疾病和癌症的免疫療法,也因燒錢太凶,在生控和瑞寶陸續撤興櫃後,也讓生寶集團和章修綱家族陷入財務危機。
這起剪不斷理還亂的官司,看在東洋、晟德共同轉投資的公司和熟 悉他們的朋友眼裡,根本就是一場經營理念的分歧和時空環境的錯置 。
林榮錦、蕭英鈞和生寶集團董事長章修綱三人是北醫同學,學號還 連在一起,3人原本就是好朋友,後來還一起創業。
1994年時,他們接受張天德(久裕企業創辦人)邀請,一起入股瀕 臨倒閉的東洋,當時的規劃是輪流擔任總經理。但第一年由林榮錦接 手後,就成功整頓東洋成為獲利公司,後來就一直由林榮錦任總經理 主導營運並兼任董事長。
後來章修綱因轉投資生寶臍帶血和瑞安藥廠而淡出,讓東洋成為張 天德、林榮錦和蕭英鈞三大家族三足鼎立的局面。
林榮錦行事果決,蕭英鈞理性保守;當年很多投資案,由於大股東 不願意釋股也不願意增資,所有的轉投資幾乎都是透過盈餘轉增資方 式成立。這對於一路衝鋒陷陣的林榮錦來說,腳步太慢了,而且一些 新創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不能享有技術股的分紅,也很不公平;但蕭英 鈞則認為是要一步一腳印的穩紮穩打。
為了能快速投資,林榮錦而後不少在東洋碰壁的案子,都轉由他主 導性較強的晟德投資,而且在去年6月之前林榮錦由於兼任東洋和晟 德集團董事長,基於經費預算和風險考量,不少投資案和研發案也是 由兩家公司一起投資。不過,在兩董事長分家後,現在很多投資案也 開始有很多理念上的磨擦。
就林榮錦的角度來看,他創造了很多人的財富,東洋今天家大業大 ,因為養了智擎這一家金雞母,要保東洋10年獲利沒問題;而在蕭英 鈞的眼裡,則希望能打造出一個沒有林榮錦的東洋王國,且能有更大 的發揮。
只是這二個從年少輕狂的18歲年紀就認識,一起並肩作戰,到現在 60歲了,竟然演變成要對簿公堂,42年的情誼,落得這樣的局面,令 人不勝噓唏!
而且最讓生技業膽戰心驚的是,林榮錦和蕭英鈞茶壺內風暴終於上 演,今(8)日勢必衝擊晟德和東洋的股價,而生技類股在歷經基亞 事件後,也希望這場東洋董事內鬨不要「帶賽」類股,讓他們能免受池魚之殃!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邵耀華表示,『微創手術器械群聚聯盟』除了透過彼此的聯盟,推波產業升級轉型,創造附加價值,有機會入選為生技產業發展條例的高階二類醫材行列,而享有稅賦優惠和較高健保價外,也可聯手進軍國際市場。
昨(6)日在工研院舉行的『微創手術器械群聚聯盟會員大會暨醫療器材臨床需求研討會』,挾著政府對生醫產業的利多放送,原本僅有13廠商加入的聯盟,也一口氣增加至41家廠商,並有來自於醫材、藥廠、代工製造廠、通路業者以及醫材認證公司與滅菌廠、醫院等上下游產業供應鏈,也推波微創手術器械聯盟未來更具備整合微創醫材產業之群聚效應。
即將於十一月間上櫃的鐿鈦董事長蔡永芳表示,該公司原本是以螺絲扣件、RF微波開關和內視鏡和骨科醫材零件為主,而透過和超音波、光學、鑽針等結合,即可跨足高階手術醫材領域,未來不管營運毛利的提升或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都有絕對正面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