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榮科技公司新聞
台灣生技股在近期醫療科技展中展現驚人研發能量,不僅專注於新藥研發,還在數位病理醫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禾榮科技等新兵及已具藥證的生技公司紛紛亮相,凸顯台灣生技產業的蓬勃發展。
今年底前,六家生技新兵包括泰合生、訊聯智藥、永笙-KY、雲象科技、禾榮生、精華生醫等,都已成功登錄興櫃市場。同時,逸達生技取得英國藥證,仁新治療的新藥LBS-007則獲美國FDA快速審查認定,順藥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新藥LT3001在大陸的II期臨床試驗也取得初步療效,這些都顯示台灣新藥研發的實力。
雲象科技在數位病理醫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產品已獲衛福部和歐盟CE核准上市,成為全球首例同時獲兩地認證的AI醫材。目前該產品正在台灣申請健保給付,有望為臨床診斷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泰合生則專注於抗血栓口溶膜新藥TAH3311的開發,該藥已在美國開始臨床三期試驗,預計明年1月底完成收案,第二季進行數據分析。若結果順利,將啟動授權並申請歐美藥證。此外,泰合生的化療止吐藥品TAH4411口溶膜已獲日本許可上市,成為台灣藥廠在日本取得的第一個新劑型藥證。
仁新治療的LBS-007新藥已取得FDA授予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孤兒藥資格認證,並獲得快速審查認定,這將有助於加速新藥上市時程,並抢占2030年全球合計可達7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除泰合生、訊聯智藥、永笙-KY、雲象科技、禾榮生、精華生醫等 六家生技新兵趕在年底前登錄興櫃外,逸達取得英國藥證、仁新治療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新藥LBS-007獲美國FDA授予快速審查認定;順藥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新藥LT3001,在大陸進行的II期臨床試驗結果,數 據也達初步療效,在在凸顯新藥族群的研發能量。
專攻數位病理醫療的雲象,旗下「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已獲衛福 部與歐盟CE核准上市,是該領域全球 首例同時獲兩地認證的AI醫材 ,目前正在台灣申請健保給付。
泰合生開發的抗血栓口溶膜新藥TAH3311,已在美國開始臨床三期 試驗,預計明年1月底完成收案,第二季進行數據分析,若結果順利 ,即啟動授權並申請歐美藥證。
泰合生專攻抗血栓口溶膜、口頰溶膜與經皮吸收貼片等系列特殊劑 型產品,其中化療止吐藥品TAH4411口溶膜,已獲日本許可上市,是 台灣藥廠在日本拿下的第一個新劑型藥證,也是日本第一個化療止吐 口溶膜產品。
新藥股中,仁新的LBS-007已取得FDA授予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急性 骨髓性白血病孤兒藥資格認證,最近再獲快速審查認定,有助加速新 藥上市時程,搶攻2030年全球合計可達71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中)主持科管局記者會,邀集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左起)、副...
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中)主持科管局記者會,邀集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左起)、副董事長許金榮;台寶生醫總理陳宏賓、營運長楊鈞堯出席。 吳佳汾/攝影
漢民科技副董事長許金榮表示,漢民投入開發「加速器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AB-BNCT)技術」,開啟了生醫產業中,癌症治療設備結合精準醫療技術的新紀元。
生醫產業是繼半導體產業後,台灣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若要生根,臺灣在生醫領域應投入關鍵重裝備,而這項技術需要跨領域的整合與各領域專家的投入,在這條路上看到無窮的機會與治癒生命的曙光,期待未來有更多跨領域專家一起推展技術突破,共同為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貢獻心力
「BNCT產業化是一條漫長的路,估計要再5年開花結果。」沈孝廉說,禾榮在2017年從清華大學與工研院技轉之後,致力於將學術成果工業化、產業化,其間雖面臨各項挑戰與困難,但已逐項克服並按既定計劃推進。
實驗室土建已於今年4月動工並預計年底完工;實驗設備裝設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並於明年上半年完成調校;而臨床實驗預計於明年下半年展開。
同時偕同BNCT價值鏈上之相關學術機構、醫學中心、醫師、藥廠與供應鏈夥伴等緊密合作,期待能在BNCT產業上做好跨領域整合,共同攜手打造完整的BNCT產業鏈。
禾榮科技是漢民科技轉投資的公司,約占八成以上股權,其餘技術股為技轉授權的清華大學及工研院。禾榮科技今天應邀出席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記者會。
漢民科技以半導體設備起家,成立至今逾40年,近年積極發展生醫領域。漢民科技副董事長許金榮表示,漢民投入開發「加速器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AB-BNCT)技術」,開啟了生醫產業中,癌症治療設備結合精準醫療技術的新紀元。生醫產業是繼半導體產業後,台灣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若要生根,臺灣在生醫領域應投入關鍵重裝備,而這項技術需要跨領域的整合與各領域專家的投入,在這條路上看到無窮的機會與治癒生命的曙光,期待未來有更多跨領域專家一起推展技術突破,共同為台灣生醫產業的發展貢獻心力。
沈孝廉表示,禾榮在2017年從清華大學與工研院技轉之後,致力於將學術成果工業化、產業化,其間雖面臨各項挑戰與困難,但已逐項克服並按既定計劃推進。實驗室土建已於今年4月動工並預計年底完工;實驗設備裝設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並於2023年上半年完成調校;而臨床實驗預計於112年下半年展開,同時偕同BNCT價值鏈上的相關學術機構、醫學中心、醫師、藥廠與供應鏈夥伴等緊密合作,期待能在BNCT產業上做好跨領域整合,共同攜手打造完整的BNCT產業鏈。
禾榮科技於新竹竹北生醫園區盛大啟動「加速器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AB-BNCT)研發中心」及「GMP工廠」,這是台灣醫療科技的一大步。在18日的啟用典禮上,漢民科技副董事長許金榮、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等多位領袖與專家學者共同剪綵,象徵著這項關鍵技術的啟航。
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表示,這個研發中心位於新竹竹北生醫園區,鄰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清華大學等優質學術機構,結合產學、醫界的人才,共同打造一個完善的研發與生產聚落。禾榮科技利用新竹科學園區的優勢,與國內相關產業合作,開發智慧治療室系統、劑量監控系統,並提供完整的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方案。
目前,禾榮科技研發的AB-BNCT整體解決方案包括質子加速器系統、中子源靶系統、中子束調整器、中子劑量即時監控系統。未來,將與國內醫療AI影像診斷技術、標靶含硼新藥開發以及治療輔助設備相結合,開發一套完整的AB-BNCT治療計畫系統,以促進台灣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
沈孝廉總經理強調,AB-BNCT治療技術可以將副作用降到最低,治療時間短,術後不適感大幅降低,對病患的生活品質提升有顯著幫助。這項技術的發展,不僅對台灣的醫療產業具有重大意義,也將對全球醫療科技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此外,沈孝廉總經理也提到,過去工研院與清大合作發展的加速器等級之BNCT臨床治療技術,一直缺乏承接者。漢民科技斥資向政府標下這項技術,並投資大量資金建立整套系統設備,進行研發,並推動全世界的FDA認證,期望將這項技術在台灣落地生根,提升台灣醫材水平,並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
禾榮科技表示,「加速器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AB-BNCT)研發中心」,所在地位於新竹竹北生醫園區,鄰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竹分院、清華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結合產學、醫界的人才。在新竹建立相關產業之研發與生產聚落。利用新竹科學園區的優勢,與國內相關產業合作,打造智慧治療室系統、劑量監控系統,建立完善的硼中子捕獲癌症治療方案,開放國內的生技醫藥公司,與各醫療與研發機構進行合作。
禾榮科技目前研發AB-BNCT整體解決方案,包含質子加速器系統、中子源靶系統、中子束調整器、中子劑量即時監控系統,未來配合國內醫療AI 影像診斷的腫瘤辨識技術、標靶含硼新藥開發以及治療輔助設備,將開發整套AB-BNCT治療計畫系統,可促進我國精準醫療產業蓬勃發展,協助政府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
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表示,放射線治療技術問世已超過30年,造福千千萬萬的癌症病患,但伴隨而來的副作用也讓病患們同時感受不適。AB-BNCT的癌症放射線治療,可將副作用降到最低、治療時間短、術後不適感大幅降低,可使恢復期大大縮短、治癒率高。這將使病人不但可以維持生活品質,減輕患者的痛苦, 並提高術後的生活品質。
沈孝廉表示,工研院與清大合作發展加速器等級之BNCT臨床治療技術發展多年,但過去一直沒有人承接該項技術。漢民希望國內的醫療產業,能發展進入障礙高的重型醫療設備,因此斥資向政府標下這項技術,希望將這項國人研究之20餘年的技術,在台落地生根。並進一步投資大量資金建立整套系統設備,進行研發,並推動全世界的FDA認證,未來將申請臺灣與國際FDA認證,提升台灣醫材水平,也希望為人類做出貢獻。
竹科管理局表示,禾榮科技目前研發AB-BNCT整體解決方案,包含質子加速器系統、中子源靶系統、中子束調整器、中子劑量即時監控系統,未來配合國內醫療AI影像診斷的腫瘤辨識技術、標靶含硼新藥開發以及治療輔助設備,將開發整套AB-BNCT治療計畫系統,可促進我國精準醫療產業蓬勃發展,並符合當前政府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向。
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亦表示,AB-BNCT醫療技術是一種精準癌症醫療技術,利用中子治療結合含硼藥物,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對正常細胞之傷害,臨床已看到對頭頸癌及腦癌具備非常明顯的成效。從Covid-19對世界各國的衝擊觀察,各國生技醫療技術的發展,已成為國家生存的重要關鍵。臺灣臨床醫療水準與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發光發亮,如結合兩者資源,將可加速高階醫療設備發展,並讓產業在臺生根。
沈孝廉進一步表示,清大發展硼中子捕獲放射線治療技術已超過20年,之後工研院持續與清大合作發展加速器等級之BNCT臨床治療技術,若要承接此項研究,必須投資大量資金建立整套系統設備,並推動FDA認證,因此一直沒有企業願意承接投入。漢民科技為了協助將清大與工研院研究成果落實,成立禾榮科技協助該項技術與團隊在臺生根,使重要醫療設備國產化,並開放與各大學、醫療機構共同合作,未來將申請臺灣與國際FDA認證,對臺灣的產業與人類生命做出貢獻。
竹科管理局表示,禾榮科技目前研發AB-BNCT整體解決方案,包含質子加速器系統、中子源靶系統、中子束調整器、中子劑量即時監控系統,未來配合國內醫療AI影像診斷的腫瘤辨識技術、標靶含硼新藥開發以及治療輔助設備,將開發整套AB-BNCT治療計畫系統,預期可促進我國精準醫療產業蓬勃發展,並符合當前政府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向。
禾榮科技總經理沈孝廉表示,AB-BNCT醫療技術是一種精準癌症醫療技術,利用中子治療結合含硼藥物,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臨床已看到對頭頸癌及腦癌具備非常明顯的成效。從Covid-19對世界各國的衝擊觀察,各國生技醫療技術的發展,已成為國家生存的重要關鍵。臺灣臨床醫療水準與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發光發亮,如結合兩者資源,將可加速高階醫療設備發展,並讓產業在台灣生根。
沈孝廉進一步表示,清大發展硼中子捕獲放射線治療技術已超過20年,之後工研院持續與清大合作發展加速器等級的BNCT臨床治療技術,若要承接此項研究,需投資大量資金建立整套系統設備,並推動FDA認證,因此一直沒有企業願意承接投入。漢民科技為了協助將清大與工研院研究成果落實,成立禾榮科技協助該項技術與團隊在臺生根,使重要醫療設備國產化,並開放與各大學、醫療機構共同合作,未來將申請臺灣與國際FDA認證,期望能對臺灣的產業與人類生命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