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明機器人(興)公司新聞
達明機器人主要的產品為協作型機器手臂,累計迄今已出貨1.5萬 台,為全球第二大業者,該公司今年在自動化展,展示機器手臂煎鬆 餅的功能。但最吸引大家注意的是,首度展示國人自研的人形機器人 TM Xplore I,該產品專門為檢測、上下料、倉儲搬運等高混合、高 精度產線而設計。
達明機器人以「Physical AI Lab」為核心亮點,推出結合NVIDIA Isaac GR00T N機器人通用模型,與自主研發AI視覺技術的人形機器 人TM Xplore I。 TM Xplore I搭載NVIDIA Jetson Orin平台,可實 現高效的AI推論及邊緣計算,採用輪式移動與22軸以上的關節自由度 ,具備靈巧操作的特性,可以做出更接近人類的複雜動作,並能快速 更換末端模組。
達明機器人今年自動化展覽的另一大焦點是「AI即時決策與自動化 解決方案」的應用。
台股市場即將迎來一匹「純」機器人股新星,達明機器人(4585)將於9月正式轉上市。該公司董事長何世池表示,隨著全球機器人產業步入黃金時期,特別是AI時代的到來,達明機器人將多樣化的應用和需求轉化為解決方案,預計未來十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迎來倍數成長。
達明機器人的主打產品是結合視覺功能的協作型機器人(AI Co bot)。何世池回憶起2016年公司成立之初,市場上以四大機器人廠商和傳統工業型機器人為主,達明作為後起之秀,選擇透過「差異化」策略來開拓市場。
何世池強調,達明機器人率先切入協作型機器人市場,這種機器人能夠與人類共同完成任務,相比傳統機器人需要設置圍籬和廣大工作區域,達明機器人的感測器能夠在接近人時減緩動作,實現與人類的協作。此外,達明還在機器手臂上加入了「眼睛」,讓其能夠進行定位、識別和量測等操作,並能夠快速進行手臂與視覺的自動校正。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達明機器人的視覺功能機器手臂在CP值和效率上具有顯著優勢。該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產業、物流和醫療等領域,尤其是在電子製造業中,AMR(自主移動機器人)與協作型機器手臂的結合,進行生產線檢測,成為今年達明業績提升的主要動力。
何世池認為,近兩年快速發展的AI人工智慧將帶領機器人進入下一個階段,AI在視覺定位和檢測方面的價值不言而喻。未來,通過AI模型和架構,達明機器人將能夠將應用需求轉化為現實,特別是對於多變化和多樣化的應用需求。
然而,達明機器人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訓練資料」和「商業模式」。何世池以訓練機器人折紙箱動作為例,指出運算費用高昂。對於會翻跟斗的機器人等創新產品,雖然酷炫且吸引人,但如何確定其商業模式和價值,也是公司需要深思的問題。
達明機器人,一間由學者領軍、專注於控制領域及醫療機器人的創新企業,在台灣科技界中顯得格外突出。該公司的董事長何世池,擁有倫敦帝國學院的機械博士學歷,對於機器人技術的熱情與貢獻,不僅讓達明成為全球第一家內建視覺功能的協作型機器人公司,更使它保持在技術領先地位。
何世池的科技旅程始於台灣大學機械系,他在碩士學位時專攻自動控制,服役後順利取得公費留學資格,赴英國深造。在倫敦帝國學院,他的博士論文聚焦於機械手臂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的應用,這段學習經歷對他後來的創業之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對機器人的熱愛始終如一,但何世池回到台灣後,卻發現缺乏相關工作機會。因此,他先投身於工研院光電所,從事光碟機研發。雖然這不是他的終極目標,但這段經歷讓他對控制馬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99年,何世池加入廣明光電,雖然光碟機市場逐漸萎縮,但這並沒有阻礙他對未來的思考。2012年,他開始尋求企業轉型,將目光投向機器人領域。由於廣明光電原本是代工生產,與機器人產品的研發和運作思維大相徑庭,因此達明機器人決定獨立,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達明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獨特的產品定位,它不僅提供機器手臂,而是整合AI、視覺、軟體平台與生態系統,提供完整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隨著AI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已經不僅能夠「看得懂」,還能夠「想得通」和「學得快」。
雖然目前機器人的應用多集中在結構性環境,但何世池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機器人將會在更多非結構性場景中發揮作用,例如家庭。對於人形機器人,何世池曾經認為它們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現在,AI技術為這個夢想開啟了一扇窗。
達明機器人,在何世池的帶領下,正不斷拓展機器人技術的藍海,並為未來的各種解決方案奠定基礎。
8月20日,2025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盛大開幕,吸引了眾多業界精英前來參與。其中,達明機器人作為焦點之一,與所羅門、和椿科技等知名企業一同展示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及解決方案。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進步,人形機器人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的元年,AI與機器人的結合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根據GrandView Research等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人形機器人的產值可望達到40.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7.5%。TrendForce則預期,2027年人形機器人產值將超過20億美元,2024至2027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154%。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關鍵在于解決低成本、高精度的驅動關節模組以及長時續航電池這兩大瓶頸。能否突破這些技術障礙,將直接影響人形機器人在市場上的普及速度。
所羅門公司將在此次自動化展上推出新的視覺辨識及AI軟體,並搭配輝達最新的機器人運算平台Jetson Thor。該公司已預先做好對人形機器人視覺辨識市場的準備。
達明機器人則專注於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的研發,並將在展會上首次亮相其搭載輪子的人形機器人產品。該公司強調,未來將持續投入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開發,並聚焦於解決產線痛點,同時整合AI推論在工業級應用上的功能。
和椿科技則以解決方案為本,定位為服務整合商,為客戶提供痛點解決方案。此次展會,該公司將展示代理自中國大陸優必選及越疆兩家公司的四款人形機器人產品,應用場景涵蓋工業、商業及服務等領域。
雖然人形機器人的普及仍需時日,但業界普遍看好其長期發展前景。近期,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並預期到2030年,台灣機器人整體產值將突破兆元,目標是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
此次自動化展會還吸引了上銀、大銀微、直得、新代、台達電、新漢、茂綸、士電、中光電、東元等众多知名廠商參展,展現了台灣自動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勢頭。
根據GrandView Research等研究機構顯示,到2030年時人形機器人 的產值可望達40.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7.5%,研究機構TrendFo rce預期,2027年時人形機器人產值逾20億美元,2024∼2027年的年 複合成長率達154%。機器人未來關鍵突破口將是低成本高精度的驅 動關節模組與長時續航電池,能否解決這兩大瓶頸,將決定人形機器 人商業化普及速度。
業者表示,人形機器人目前僅在相當早期階段,但相關研發已開始 投入。以AI及3D視覺辨識為主的所羅門,即將於自動化展時,推出新 的視覺辨識及AI軟體,搭配輝達最新機器人運算平台Jetson Thor。 針對人形機器人視覺辨識商機,該公司已經預備好。
達明機器人專注於協作型機器人手臂,該公司研發搭載輪子的人形 機器人產品,將於20日首度亮相。該公司表示,未來持續投入人形機 器人的技術開發,最主要聚焦於「可落地、能夠解決產線痛點」,同 時也強調AI推論整合的工業級應用。
和椿科技亦看好「AI+機器人」的前景,以解決方案為本,以服務 整合商為定位,為客戶解決痛點。此次自動化展,該公司將展示三個 品牌、共四款人形機器人,其中包括代理自中國大陸優必選及越疆兩 家公司的產品,未來的應用場景,在於工業、商業及服務等類型。
業者表示,人形機器人要普及,仍有相當長遠的路要走,最重要的 是具備商業化的價值,最終仍是要視生產成本及AI智慧化的程度等因 素而定。
不過,看好機器人產業的長期前景,機器人相關上中下游業者及六 大公協會於7月份成立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並預期2030年,台 灣機器人整體產值可望突破兆元,並以打造下一個護國神山為目標。
2025年自動化展的參展廠商,還包括有上銀、大銀微、直得、新代 、台達電、新漢、茂綸、士電、中光電、東元等業者。
達明機器人最主要的產品為結合視覺功能的協作型機器人(AI Co bot)。何世池回憶2016年成立之初,市場上以四大機器人廠商、傳 統工業型機器人為主,達明是後進者,需要透過「差異化」來突圍市 場。
首先,達明直接切入協作型機器人,讓人與自動化機器可以共同完 成任務,相較傳統機器人需有圍籬、大範圍工作區,協作型機器人有 感測器,遇到人靠近,動作可慢下來,因此能與人一同協作,完成任 務。第二項的突破,則是在協作型機器手臂,裝上「眼睛」。何世池 說,傳統的工業型機器人「眼睛閉著做固定的事情」,達明覺得「沒 有人做的(視覺)才是機會」。
視覺功能讓機器手具備定位、識別、量測等能力,且可快速進行手 臂與視覺的自動校正。相較其他競爭對手需要找第三方夥伴支援,再 進行系統整合,達明協作型機器手臂勝在CP值、效率。
達明協作型機器手臂廣泛應用於電子產業、物流、醫療等領域。近 來不少電子製造業利用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加上協作型機器手臂 ,進行生產線的檢測,成為推升達明今年業績的主要動能。
近兩年發展迅速的AI人工智慧,何世池認為,這會將機器人帶往下 一個階段,AI對於視覺定位、視覺檢測方面,的確帶來足夠的價值。 未來,透過AI模型及架構,可將應用需求變成可能,尤其是變化多端 以及多樣需求的應用。
但目前遇到最大的挑戰和困難是「訓練資料」,以及「商業模式」 。何世池舉例,目前訓練機器人折紙箱的動作,運算費用就貴到翻。 以會翻跟斗的機器人為例,很酷炫,也很好,但是其商業模式及價值 在哪?也是需要思考。
何世池大學時就讀台大機械系,碩士時主攻自動控制,當完兵,順 利考取公費留學,赴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就讀博士班,研究領域為機械 手臂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的應用。
求學期間,一直對於自動化、機器人有濃厚的興趣和憧憬。可惜回 到台灣後,沒有機器人相關的工作機會,於是先去工研院光電所,投 入光碟機研發,當時覺得光碟機也算是與控制馬達相關的領域。
1999年何世池被延攬至廣明光電,當時覺得光碟機是最便宜的儲存 設備,但仍抵不過不用錢的(雲端免費儲存服務)。當光碟機式微後 ,2012年就開始思考要如何轉型,開啟投入機器人領域的想法。
廣明做的是代工,後來成立機器人部門,因產品及運作思維大不同 ,達明機器人於是獨立出來,擁有自己的產品及品牌,因此,需要尋 求差異化及找到獨特的優勢。這也是達明機器人以協作型和視覺為主 的原因。該公司一開始就不是單賣機器手臂,而是提供一套融合AI、 視覺、軟體平台與生態系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
隨著AI的進步,機器人除了「看得懂」,還可以「想得通」及「學 得快」。雖然目前機器人多半是在結構性的環境運作,但未來的「藍 海」,將出現在非結構性的場景(如家庭),雖然目前看來是夢想, 但何世池說「以前覺得人形機器人,是在天上,遙不可及」,現在A I技術卻「開了一扇窗」,未來突破限制,因應出多樣化的解決方案 ,應可期待。
針對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的成立,並喊出2030年產值破兆。達明機 器人表示,未來產業走向就是AI及機器人,台灣應該要有一個平台。 黃識忠表示,台灣的優勢是具有優秀的供應鏈,未來這些零部件亦會 需要有出海口,將產品賣給國際業者。
黃識忠分析,未來機器人產業的相關應用,可以率先鎖定台灣的優 勢產業,即製造產業,例如協助建置智慧型工廠,接下來再延伸到服 務業。
達明機器人的協作型機器手臂目前年出貨量逾4,000台,客戶以歐 洲、中國大陸、台灣及美國為主。美國市場目前占比約5%,受關稅 及匯率影響有限。但不可諱言,美國關稅政策所影響的範圍很大,目 前歐洲客戶就因關稅議題,市場動能較弱,上半年中國大陸市場成長 動能較強。
AI及3D視覺辨識廠商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亦出席AI機器人產業大聯 盟成立大會,他表示,該公司與AI大廠輝達合作密切,除運用Isaac 平台,提供機器人及手臂最佳路徑,在AI視覺方面已應用於AI伺服器 產線的瑕疵檢測,針對人形機器人亦有視覺解決方案,預計8月自動 化展時亮相。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又又))浪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是全 球ICT產業的重要樞紐,從半導體、晶片設計,到軟體、感測模組、 系統整合,都有深厚的實力。這正是台灣最大的優勢,也是推動AI機 器人產業前行的堅實基礎。
他表示,近年AI技術突飛猛進,機器人已不只是工廠自動化的標配 ,更開始走進醫療、農業、餐飲、零售,乃至城市治理的各個角落。 無論是無人載具,服務型機器人,移動型機器人,協作型機器人,或 是四足、甚至人形機器人,只要搭載強大的AI演算法與感測技術,就 能成為各行各業最可靠的助手,為人力短缺、產業升級,帶來新的解 方。
黃識忠出席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大會。黃識忠指出,受美國關稅影響的遞延訂單有望下半年陸續出貨,有利營運表現。
達明先前已提出預警,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客戶資本支出計畫,導致達明第2季營收降至3.96億元,季減20.16%、年減9.59%;累計今年上半年營收為8.91億元、年增16.35%。
觀察中國大陸機器人市場發展,黃識忠直言,當地市場競爭激烈「非常捲」,而且是「賠錢生意也在做」,透過提供硬體給學術和研發單位使用,未來其他應用落地與加值服務將是重要關鍵。
不過,達明在大陸市場主要競爭優勢在視覺+AI+機械手臂的整合方案,從整體解決方案角度來看,達明的產品反而比很多陸商產品更划算;目前大陸市場業績占達明營收約三成,主要是攻高階應用,達明看好2025年大陸營運仍會持續成長。
從區域市場表現來看,達明看好北美及大陸市場需求,至於歐洲、日本方面的訂單,表現也很穩健。
隨著川普政府力推美國製造,包含台積電以及國內大型電子代工廠皆強化美國布局,由於美國人工成本較高,對自動化需求更大,達明機械手臂在AI伺服器組裝、半導體領域都已有實際應用及出貨,將受惠這波美國製造帶來的自動化需求。
至於匯率問題,黃識忠指出,匯率干擾一定會帶來影響,但在多幣別收入分散風險策略下,匯率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內。
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由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台北市電腦公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台灣機械公會與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等六大公協會共同發起成立。
聯盟指出,未來在六個公協會會員的攜手合作下,透過AI機器人關鍵零組件、共用平台、系統整合共同協力,將可真正打造AI機器人生態系,讓國產化機器人落地應用與全球輸出。
昨天的聯盟成立大會,包括副總統蕭美琴、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國發會副主委彭立沛、國科會政務副主委陳炳宇及經濟部政務次長何晉滄等人都到場見證。
蕭美琴指出,「AI機器人,是下一波工業革命的引擎」,未來將深度應用於空中、地面、水域等各類載具與產業場域,提升工作效率、解決高齡化、照護與缺工等社會挑戰。這場革命不在於取代人力,而是透過人機協作,創造更高價值。
智動協會理事長絲國一指出,機器人是AI技術落地的重要載具,也是Al結合晶片、機械、資通訊與軟韌體等跨領域技術的複合系統。台灣機器人發展至今已具有相當基礎的軟硬體產業鏈,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AI,將可使現有機器人產品升級。
智動協會指出,2024年台灣AI及機器人整體產業產值接近6,600億元,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將串聯台灣領航單位,創建AI機器人跨產業平台。聯盟並提出四大願景,包括人才培育、國產自主、應用落地及產值新高。
聯盟並將透過「大競賽」、「大運行」及「大展覽」等三大行動方案落實,在2030年完成四大目標:推動機器人平台規格化、四大核心系統國產化、落實大八領域運行及導入,2030年AI機器人整體產值突破兆元。
另外,新漢董事長林茂昌指出,人型機器人未來將有機會大量進入人類生活之中,一旦資安防護稍有漏洞,其敏感性有甚於現已被抵制的IP-Camera、無人機、與TikTok等中國大陸產品,所以人型機器人將來必然也是「供應鏈安全」與「友岸外包」的範疇。
達明機器人營運長黃識忠則表示,人形機器人的應用上,成本和智慧化程度是關鍵,才能切入產業界和服務業,長期來看,自動化趨勢不會改變。
即將上市的達明機器人(4585)營運長黃識忠、AI及3D視覺辨識廠 商所羅門(2359)董事長陳政隆、資策會董事長黃仲銘等人,今日將 親自出席。
此次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的規模龐大,共有六大公協會及多家 法人及研究機構共同參與,並且各司其職,包括機械公會、工具機公 會、工研院、資策會、台灣雲端物聯網協會、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 人協會等等。
而出席的業者亦涵蓋機器人上中下游的相關廠商,如零組件的上銀 、台中精機、新漢,系統整合的廣運,機器手臂的達明機器人,相關 AI及應用等軟體廠商如所羅門等和凌群電腦。
據了解,副總統蕭美琴亦會出席成立大會,顯示政府部門對此產業 的重視。該聯盟希望推動台灣AI機器的創新應用與國際輸出。
達明機器人表示,該公司樂觀並期待,在相關合作夥伴的努力下, 能加速推動台灣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業者表示,台灣雖然在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的製造累積了許多 經驗,但針對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產業,仍未有強韌的生態圈,目 前無法與美國的AI大語言模型、日本的精密機械及中國大陸的生產效 率等優勢相抗衡。
透過彼此結盟及合作,業者認為,還需要爭取政策的支持和資源, 台灣才有機會在歐美日及中國等競爭對手的夾擊下,走出一條路。
上周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及輝達董事長黃仁勳不約而同,對於機器 人產業前景表示樂觀,在兩大科技龍頭的按讚之下,機器人類股在上 周五與21日均有亮眼的好表現。
其中,預計8月推出人形機器人的和椿,繼上周五漲停作收後,21 日以117元作收,單日漲幅6.36%,成交量爆增至6.18萬張。
所羅門21日漲幅1.78%,以143元作收,達明機器人21日則是以38 5.5元作收,單日漲幅0.75%。
【台灣新聞】達明機器人即將上市,規劃現金增資拓展市場
台灣協作型機器人手臂領軍廠商達明機器人,於近日公告將進行上市前現金增資案。該公司預計發行128,000股普通股,每股發行價格為230元新台幣,總計募資金額達29.44億元。這一策略將為達明機器人的發展注入新動力,並助力其在國際市場上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達明機器人,作為廣達集團的子公司,其母公司廣明科技以SSD、HDD代工為主,對達明機器人的持股達近8成。該公司主打產品為具有視覺辨識功能和AI推論能力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主要銷售市場包括歐美、中國大陸、台灣及日本等地。
根據達明機器人的公告,此次增資發行的12,800股普通股中,10%將保留給員工認購,餘下的90%將由推薦證券商進行上市前公開承銷。此舉不僅將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也將提升公司治理結構的透明度。
達明機器人預計將於第三季從興櫃市場轉為上市,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市場上的能見度和競爭力。儘管第二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但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累計營收達8.91億元,年增長達16.35%,顯示了其穩定的發展勢頭。
面對美中關稅戰的影響,達明機器人表示,由於美國市場占比僅5%,因此受影響不大。不過,公司仍保持警惕,並已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擴充服務團隊,為當地客戶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並為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做好準備。
達明機器人為廣達旗下孫公司,母公司為SSD、HDD代工為主的廣明 ,廣明持股達明機器近8成股份。達明機器人最主要的產品為協作型 機器人手臂,內建有視覺辨識功能及AI推論。產品銷售以歐美、中國 大陸、台灣及日本等地為主。
達明15日公告,配合上市將增資發行普通股12,800仟股,暫訂以新 台幣230元溢價發行,預計募集總金額為29.44億元。其中,10%的股 份保留給員工認購,其餘9成增資新股由推薦證券商辦理上市前公開 承銷。
達明機器人預計第三季從興櫃轉上市。該公司日前公告第二季營收 3.9億元,季減2成,年減1成,主要因美國關稅尚未定案,客戶相關 支出遞延所致。2025年上半年度累計營收為8.91億元,年增16.35% 。
目前美中關稅尚未定案,但達明機器人表示,由於美國市場占比僅 5%,受影響不大。但關稅未定,使得部份業者對於全球布局及IT支 出處於觀望態度,長遠而言,廠商赴美國籌設工廠,對於自動化需求 是增溫,達明已在美國印第安那州擴充服務團隊,為當地客戶服務能 量預作準備。
【台灣新聞】廣達集團旗下廣明及達明機器人6月營收亮眼,廣明月增5.71%達7.63億元,達明則月增22.76%至1.51億元。
廣明集團6月營收年增達21.21%,第二季營收為22.39億元,雖然季減8.28%,但年增19.35%,上半年累計營收46.8億元,年增14.98%,展現穩健成長。
子公司達明機器人方面,6月營收年增9.68%,第二季營收為3.96億元,季減20.16%,年減9.59%,但上半年營收7.66億元,年增16.35%,仍維持成長動力。
廣明集團表示,6月營收成績得歸功於產品線的多元化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達明機器人則強調,未來將持續加強研發投入,以應對市場變化,並拓展新市場。
廣達集團旗下兩大子公司表現亮麗,不僅反映廣達集團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顯示其在智能製造、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
廣明集團旗下的達明機器人,近期公布了6月份的營收數據,結果令人驕傲。根據公告,廣明及達明在2025年上半年均實現了營收雙位數的年增長,展現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不斷的發展潛力。
廣明公司,以代工SSD及HDD為主要業務,6月份的營收達到了7.62億元,年增長率為21.21%。第二季度的營收為22.38億元,雖然季減8.3%,但年增長率仍達19.36%。累計前六月,廣明的營收已經達到46.79億元,年增長14.98%。
廣明公司表示,今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的營收成長,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基期較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今年全產品線均有顯著成長。為了更有效服務客戶,廣明還計劃赴馬來西亞設廠,預計投資金額達5.08億元。
廣明持股近8成的子公司達明機器人,6月份的營收為1.51億元,年增長9.68%。第二季度的營收為3.9億元,季減20%。達明機器人表示,第二季營收較第一季下滑,主要原因是美國關稅尚未定案,導致客戶相關支出延後。不過,今年上半年達明機器人的營收為8.91億元,年增長16.35%。
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今年整體展望優於去年。長遠來看,智慧工廠的趨勢帶動了企業對自動化相關設備的需求增長,尤其是對於協作型機器手臂的需求。達明機器人將視覺辨識軟體和AI推論功能內建於機器人手臂中,提供附加價值服務,這一策略使其成功打入半導體產業和高階製造業,在中國大陸這樣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也能殺出重圍。
何世池對機器手臂的前景表示樂觀,並指出美國製造業的發展將帶動自動化需求的增長。然而,由於美國關稅議題尚未解決,客戶的建廠布局決策尚不明朗,這對短期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不過,達明機器人已經在當地成立了營運和服務團隊,以就近服務當地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達明機器人已獲主管機關通過上市申請案,預計將在2025年第三季轉為上市公司,這將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上半年,台灣股市再度熱鬧非凡,共有14家公司成功上市掛牌,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台康生技(6589)及新代(7750)等九家公司已獲主管機關核准上市,另有九家公司提出上市申請或處於待審議階段,預計將在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陸續掛牌。
這波上市潮中,不少公司背後有重量級上市櫃公司的身影。例如,鴻海、中華電、尚凡、神達控股、南僑控股、廣明及世紀鋼等知名企業轉投資的子公司,未來「母以子貴」的行情值得期待。其中,還有7檔股價預計將在200~800元以上的高價股,顯示市場對這些公司的信心。
根據證交所官網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14家公司上市掛牌,包括兩家創新板及四家KY股。過去,公司通常在3月底公布去年年報後密集提出上市申請,因此最後上市時間多集中在下半年。
目前,已有台康生技、新代、微程式、中華資安、達明、凌航、邁科、聯友金屬-創、大研生醫等九家公司獲得主管機關核准。這些公司中,除了台康生技是上櫃轉上市外,其餘均在興櫃市場交易。此外,松川精密、振大環球及禾榮科等三家已獲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通過,待證交所董事會通過後將呈報主管機關;輝創則已排入7月8日的上市審議委員會日程。
世紀風電、驊陞、皇家可口、資拓宏宇、暉盛-創等五家公司近日陸續提出上市申請,目前尚在證交所內部審查中,一旦內部審查完成,將送上市審議委員會進行審議。
在這些準上市公司中,不少是上市櫃集團旗下的小金雞。例如,台康生技背後有鴻海轉投資8.98%、台耀持股6.06%、耀華玻璃持股4.27%及國發基金持股4.99%。微程式則是巨大轉投資的子公司,中華資安則是中華電信轉投資62.34%。達明則是廣明轉投資的高達78.29%的小金雞,而大研生醫則獲得尚凡轉投資高達97.5%。禾榮科則背後股東陣容強大,由已下市的前台股後漢微科的經營團隊所持有。
世紀風電最大股東為世紀鋼持股59.12%,皇家可口則有南僑投控轉持股69.51%。輝創是神達控股轉投資的11.27%子公司,而資拓宏宇則是中華電轉投資、持股近半的轉投資公司。
廣明6月營收年增21.21%;第2季營收22.39億元,季減8.28%,年增19.35%;上半年營收46.8億元,年增14.98%。
達明6月營收年增9.68%;第2季營收3.96億元,季減20.16%,年減9.59%;上半年營收為7.66億元,年增16.35%。
受到關注的是這18家公司不少是重量級上市櫃公司,如鴻海、中華 電、尚凡、神達控股、南僑控股、廣明及世紀鋼等轉投資的旗下小金 雞,未來「母以子貴」、「子以母貴」行情可期;其中,也有高達7 檔股價均是200∼800元以上的高價股。
依證交所官網統計,今年上半年已有14家公司上市掛牌(包括兩家 創新板及四家KY股),依以往情況來看,每年3月底公布去年年報之 後,公司才會密集提出上市申請,因而最後上市時間會多數落在下半 年。
據統計,目前已有台康生技、新代、微程式、中華資安、達明、凌 航、邁科、聯友金屬-創、大研生醫等九家公司已獲得主管機關核准 。其中,除了台康生技是上櫃轉上市之外,其餘均在興櫃市場交易。 此外,松川精密、振大環球及禾榮科等三家已獲得證交所上市審議委 員會通過,待證交所董事會通過後呈報主管機關;輝創則已獲證交所 上市審議委員會排入7月8日行程中。
世紀風電、驊陞、皇家可口、資拓宏宇、暉盛-創等五家,於近日 陸續提出上市申請,尚在證交所內審中。內審完成即送上市審議委員 會審議。
在這些「準」上市公司中,不乏是上市櫃集團旗下小金雞,包括台 康生技鴻海轉投資8.98%、台耀持股6.06%、具官方色彩的耀華玻璃 持股4.27%及國發基金持股4.99%。
微程式為巨大轉投資17.75%的子公司;中華資安為中華電信轉投 資62.34%;達明為廣明轉投資高達78.29%的小金雞;大研生醫更獲 得尚凡轉投資高達97.5%;禾榮科背後股東陣容則是已下市的前台股 股后漢微科的經營團隊。
世紀風電最大股東為世紀鋼持股59.12%;皇家可口有南僑投控轉 持資69.51%;輝創則是神達控股轉投資11.27%的子公司;資拓宏宇 也同樣是中華電轉投資49.64%、持股近半的轉投資公司。
以代工SSD(固態硬碟)及HDD(硬碟)為主的廣明,6月營收7.62 億元,年增21.21%。該公司第二季營收22.38億元,季減8.3%,年 增19.36%,累計前六月營收46.79億元,年增14.98%。
廣明表示,今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營收,均較去年同期有雙位數的成 長,一方面是去年度基期太低,再者,今年該公司的全產品線均有顯 著成長。為了就近服務客戶,廣明日前亦通過要赴馬來西亞設廠,預 計投資5.08億元。
而廣明持股近8成的子公司達明機器人,7日亦公告6月營收1.51億 元,年增9.68%,第二季營收3.9億元,季減2成,該公司表示,第二 季營收較第一季下滑,主要因美國關稅尚未定案,客戶的相關支出遞 延所致。達明機器人今年上半年營收為8.91億元,年增16.35%。
長遠而言,受惠於智慧工廠的潮流趨勢,企業對於自動化相關的建 置需求增溫,亦帶動協作機器人手臂的需求,加上該公司將視覺辨識 軟體功能及AI推論,內建於機器人手臂之中,以此為附加價值服務為 優勢,順利打入半導體產業及高階製造業,尤其在中國大陸價格競爭 激烈的市場,仍殺出一條血路,同時推升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明顯成長 。
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今年整體展望 優於去年。長遠而言,美國製造將帶動自動化的需求,對於機器手臂 的前景表示樂觀。但目前因關稅議題尚未底定,客戶建廠布局的決策 尚不明朗,影響短期的業績。而達明機器人已因應美國製造趨勢,在 當地成立營運和服務團隊,就近服務當地客戶。
達明機器人日前已獲主管機關通過上市申請案,預計2025年第三季 將轉上市。
台灣AI協作機器人領航者達明機器人,本周在德國慕尼黑的Automatica 2025展覽中,展示了其三大AI核心應用,強力展現其在檢測、解棧到焊接等領域的創新與專業。該公司透過智慧視覺與AI技術的結合,不僅提升了產線效率,更在物理性AI領域不斷推進。
在此次展覽中,達明機器人的「AI飛拍檢測系統」成為焦點之一。該系統已經在汽車業和電子業中找到應用,能夠在工件高速運動時,即時辨識瑕疵,大幅縮短檢測時間,提高生產節奏和良品率。AI演算法與視覺定位技術的應用,讓檢測效率提升40%~50%。
達明機器人還展示了NVIDIA Omniverse技術的運用,透過數位雙生技術,讓客戶在實際部署前就能模擬視覺範圍、機器人動作與週期,有效減少試誤時間和停機風險。
此外,展覽中還亮相了「AI混箱解棧」系統,該系統結合了機身內建視覺與外部3D相機,並搭配AI物件辨識技術,能夠即時辨別不同尺寸和不規則堆疊的箱體位置,適用於智慧物流產業。而全新推出的TM25S合作機器人,則能夠最高支援30公斤負載,處理大型或重量級物件。
最後,達明機器人的「AI精密焊接」應用也受到矚目。該方案以超長臂展和智慧視覺為特色,特別適用於汽車、金屬加工與機械製造等產業。TM6S合作機器人擁有1,800 mm的超長臂和6公斤負載能力,並搭載Landmark視覺定位技術,能自動補償工件誤差並支援多角度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