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明機器人(興)公司新聞
**達明機器人登興櫃前法說:內建視覺與AI,搶攻工業自動化商機**
廣明(6188)旗下子公司達明機器人將於 24 日舉辦登錄興櫃前法說會。作為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手臂廠商,達明機器人看好工業自動化及 AI 時代到來,已全面內建視覺系統於協作型機器手臂中,並將進一步具備 AI 推論能力。
協作型機器手臂需求攀升
達明指出,各產業對於自動化應用的需求增加,帶動協作型機器手臂廠商及傳統機器人業者競逐商機。為了做出產品差異化,達明將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產品全面內建視覺系統,減少客戶整合時間。
整合視覺與AI,搶攻應力場景
達明機器人內建視覺系統及 AI 推論,可讓客戶節省整合時間和費用。目前已獲得中國大陸兩家大客戶青睞,預計最快於今年第四季或明年認列營收。
達明看好協作型機器手臂的應用場景,包括:AMR(自主移動機器人)、智慧工廠產品檢測、食品工廠撿貨或檢測等。此外,達明已與羅昇、西門子、雲達等多家業者合作,並展示在物流、電子工廠、智慧工廠等領域的應用案例。
營運展望樂觀
儘管第三季營收預期低於第二季,但達明對 2024 年的營運表現仍持樂觀態度。今年前八個月,達明不論通路經營、應用開發或客戶成交回應,均有顯著改善和提升。
達明最快將於 9 月底前順利登錄興櫃,目前廣明持股達明 79.95%,另一大法人股東為台灣歐姆龍。
櫃買亮新星 達明機器人即將登錄興櫃
櫃買中心再添生力軍!本周將有兩家公司上櫃,四家公司登錄興櫃,其中備受矚目的達明機器人將於26日登錄興櫃。
達明機器人是上櫃公司廣明旗下的子公司,主攻協作型工業用機器人研發、製造與銷售,結合廣明的產業經驗和技術實力,為客戶提供尖端的機器人解決方案。
達明機器人自成立以來,專注於提升工業生產效率和靈活性,其協作型機器人具備高精度、安全性,可與人類共事,協助完成複雜且危險的工作。
櫃買中心於25日和26日分別為上櫃的汎瑋材料和漢田生技舉辦掛牌典禮,而興櫃方面,崴寶於25日登錄,崇舜、達明和富禾生醫則於26日登錄。
其中,漢田生技主要從事保健食品及原料研發,在保健食品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崴寶則提供新興產業機構整合解決方案,輔助客戶創業初期和快速成長期的各項需求。
崇舜主營特殊化學品,包括固化劑和功能性塗料等產品,在產業中擁有專業技術。富禾生醫專注於精準醫療和再生醫療產品,致力於提供先進的醫療解決方案。
櫃買中心的持續擴充,為投資人和新創公司提供了更多選擇,也為台灣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預計這些新進公司的加入將進一步豐富櫃買市場的產業生態,提升投資人的多元化選擇。
汎瑋材料、漢田生技預計分別於25、26日上櫃掛牌,櫃買中心將於當日舉辦「上櫃掛牌典禮」,進行「新股上櫃敲鑼」儀式,並邀請輔導其上櫃的證券承銷商及簽證會計師共同與會。
汎瑋材料從事電子功能性材料解決方案的製造與銷售,及經銷3M產品,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13.34億元,稅後淨利為1.0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55元。2024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6.55億元,稅後淨利為4,152萬元,EPS為1.84元。承銷價為50元。
漢田生技主要是從事保健食品及其原料的研發、製造與銷售,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6.2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1.48億元,EPS為7.5元。
2024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為3.9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利為8,172萬元,EPS為3.24元。承銷價為118元。
興櫃方面,崴寶將於25日登錄興櫃,為新興產業的機構整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提供創業初期以及快速成長期之客戶,從設計、快速樣品、供應鏈整合、製造及物流倉儲等一站式購足之服務。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富、中國信託、凱基證券,興櫃認購價為95.8元。
崇舜將於26日登錄興櫃,主要業務為特殊胺類固化劑、特殊異氰酸酯固化劑及各種功能性塗料等特用化學品之研發、製造及銷售。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台新、兆豐、玉山證券,興櫃認購價為55元。
達明將於26日登錄興櫃,由上櫃公司廣明轉投資設立,主要從事研究、開發、生產、製造、銷售協作型工業用機器人。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大、宏遠證券,興櫃認購價為120元。
富禾生醫將於26日登錄興櫃,主要業務為精準醫療及再生醫療產品開發及銷售。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富、凱基證券,興櫃認購價為41元。
**達明機器人業務強勁,下半年業績看好**
達明機器人(4585)宣布,今年業績持續上揚,預計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目標維持成長二至三成。 **興櫃轉上市時程** 達明預計於 9 月提出登錄興櫃申請,後續目標轉上市,最快明年 10 月掛牌。 **受大環境影響** 董事長何世池表示,今年上半年業績雖然不俗,但受到地緣政治和通膨等因素影響,整體大環境仍具挑戰性。 **營收表現** 達明 7 月營收為 0.97 億元,年減 8.76%;累計前七月營收 8.63 億元,年增 23.9%,創下歷史新高。 **看好下半年業績** 達明表示,保守估計,下半年業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成長目標為二至三成。 **業務布局** 達明積極布局車用和半導體領域,相關業務有望在下半年或明年帶來收益。 **主要客戶** 達明目前的主要客戶包含電子製造業、半導體和傳產,並持續拓展其他領域。 **全球市場占比** 從全球市場業績來看,歐洲為最大宗,其次為中國大陸、日本、台灣等。 **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 達明參加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展示具有 AI 功能的智慧協作機器人系列 TM AI Cobot,包括擁有內建 AI 和高負載能力的新品 TM30S。 達明機器人透過 AI 技術,展示智慧製造領域的應用,例如 AI 混箱卸棧、AI 瑕疵檢測、AI 數位孿生和 AI 半導體視覺定位。達明機器人搶攻機器人商機,手臂結合視覺AI打造整體解決方案
廣明集團董事長何世池表示,達明機器人以「機器人手臂結合視覺和AI功能」為策略,提供客戶整體解決方案,在價格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陸市場取得優勢,獲得兩項大型客戶訂單。
何世池強調,由於達明機器人手臂內建視覺系統,整體建置成本下降,讓公司在中國大陸市場逆勢獲利。目前訂單具體營收貢獻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公布。
受惠於機器人熱潮,達明機器人已啟動IPO計畫,最快9月下旬登錄興櫃,預期明年第三季上市。公司表示,上市櫃可留住人才並打造品牌形象,前七月營收年增23.92%,預估全年營收成長2~3成。
在台北國際自動化展上,達明機器人展示搭載AI功能的智能協作機器人系列,如TM AI Cobot TM30S,內建AI軟體並具業界高負載能力(35公斤)。
達明機器人以AI技術為核心,展示了智慧製造領域的多項應用,包括AI混箱卸棧、AI瑕疵檢測、AI數位孿生及AI半導體視覺定位,共同合作的業者包括羅昇、微星、西門子及法博智能等。
達明機器人指出,在通路經營、應用開發及客戶回應時間等因素改善下,預期2024年營收獲利表現將優於2023年。此外,協作型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已從電子工廠擴展至半導體、電器和玩具等民生消費領域。
何世池表示,過去幾年製造商新增不少生產線,加上人工成本上升,將帶動自動化設備和協作型機器人的商機。達明機器人2024年1~7月營收為8.63億元,年增23.92%。上半年營業利益轉正達0.133億元,稅後純益為0.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倍。目前最大的市場在歐洲,其次為中國和台灣。
對於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何世池認為,在國際大廠的帶動下,人形機器人已經不再遙不可及,未來有機會實現。
廣明暨達明董事長何世池指出,今年上半年達明成績雖然還不錯,但整體來看,大環境還是有點辛苦,主要受到地緣政治、通膨等因素影響所致。
達明今年7月營收0.97億元,月減29.6%、年減8.76%;累計前七月營收8.63億元、年增23.9%,為歷史新高。
展望後市,達明表示,保守來看,下半年業績將優於上半年,全年目標成長二至三成。據了解,達明正積極布局車用及半導體領域客戶專案,相關業務有機會在下半年或明年發酵。
達明目前主要客戶為電子製造業、半導體及部分傳產業,近年持續拓展客戶領域。而從全球市場業績比重來看,歐洲為最大宗,其次為中國大陸、日本、台灣及其他地區等。
達明參加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展示具有AI功能的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系列TM AI Cobot,推出重磅新品TM30S,擁有內建AI的性能及高負載能力。達明機器人圍繞AI技術,展示智慧製造領域的多種應用,包括AI混箱卸棧、AI瑕疵檢測、AI數位孿生及AI半導體視覺定位。
他強調,因手臂內建視覺系統,整體建置成本下降,達明機器人反 而在中國大陸拿到二個大型客戶的案子。這兩個案子何時有營收貢獻 尚無法對外說明,但外界預期最快下半年、或是明年度,將有具體好 消息。
趁著機器人的熱潮,廣明旗下小金雞達明機器人已啟動IPO計畫, 最快9月下旬登錄興櫃,預期明年第三季上市。該公司前七月營收年 增23.92%,預期全年營收年增可望達2∼3成。該公司表示,希望透 過上市櫃可以留住人才,並打造品牌形象。
達明機器人21日於台北國際自動化展,展示具備AI功能的全方位智 慧協作機器人系列,如TM AI Cobot TM30S產品,除內建AI軟體,同 時也是業界高負載能力(35公斤)協作型機器人手臂。
該公司以AI技術為核心,展示智慧製造領域的多項應用,包括AI混 箱卸棧、AI瑕疵檢測、AI數位孿生及AI半導體視覺定位。共同合作展 示的業者包括有羅昇、微星、西門子及法博智能等。
達明機器人指出,在多項有利因素推動下,預期2024年營收獲利表 現將優於2023年。例如,通路經營、應用開發及客戶成交回應時間等 ,今年均有明顯改善和提升。
而協作型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從電子工廠、再跨足到半導體,現在 還新增電器業者及玩具等民生消費應用客戶。何世池也特別提到,製 造廠商過去幾年在全球各地新增不少生產線,在人工成本愈來愈貴的 考量下,可望帶動一波自動化設備及協作型機器人的商機。
達明機器人2024年1∼7月營收為8.63億元,年增23.92%,上半年 營業利益由負轉正達0.133億元,稅後純益0.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 長9倍。而2024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0.5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的0.0 5元。目前最大的市場在歐洲,其次中國和台灣。
對於人形機器人,何世池表示「以前是在天上,遙不可及」,但在 國際大廠的帶動下,看起來有機會。
**達明展現AI機器人優勢 智慧製造再進化**
達明機器人於台北自動化工業大展展示其AI全方位智慧協作機器人系列「TM AI Cobot」,其中主打新品TM30S具有內建AI能力,負載能力達35公斤,為業界領先水準。
達明此次展場面積擴增,合作夥伴從去年的17家增加至33家,並結合智慧製造應用競賽,推廣產學合作和AI應用。此外,旗下TM30S CNC AI檢測方案擁有大負載能力和長臂長,可搭配AI視覺系統進行工件瑕疵檢測和來料定位。
TM25S則展示AI混箱卸棧應用,透過智慧視覺和AI演算法,機器人可無需事先指定棧型,自行偵測混箱裡的箱體資訊,應對複雜情況,提升卸棧效率。
與NVIDIA合作,達明運用數位孿生技術為協作機器人提供虛擬建模,並使用生成式AI產出大量模擬資料,在虛擬環境中優化超級AI模型,推動產業轉型。
此外,達明與NVIDIA整合3D視覺、數位孿生和機器人控制技術,大幅提高3D視覺辨識和任務執行效率。數位孿生降低引入風險,最佳運行路徑規劃減少約20%運行週期,而虛實無縫切換編程縮短約70%時間。
達明機器人的展位規模大幅擴大,合作夥伴由去年的17家增至33家 ,展示規模幾近倍增。此外,達明機器人還結合智慧製造應用競賽, 將比賽現場直接搬入展覽會場,透過產學合作及AI最新應用的展示, 進一步推動工業自動化的發展。
達明機器人的重量新品TM30S CNC AI檢測方案,最高達35公斤的負 載能力,及1,702mm的臂長,以最佳比例領先同級30公斤的產品,不 僅以業界少見的大重量取勝,更搭配優異臂長,擴大手臂運動範圍, 增加產品取放空間。內建AI視覺系統,具備工件瑕疵檢測及來料定位 功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控制。
AI混箱卸棧應用,TM25S的高效解決方案。TM25S內建智慧視覺,搭 配3D視覺系統提供精確深度和定位,和AI演算法分析視覺數據,能夠 即時偵測混箱卸棧中各個箱體的大小和位置資訊,使機器人能夠無需 事先指定棧型,隨意擺放物品,同時也能應對傾斜、貼合、膠帶包覆 等複雜情況,實現高效的AI混箱卸棧。此外,使用NVIDIA的Omniver se,使數位孿生為協作機器人提供了強大的支援,以虛擬的方式對其 及工作環境進行建模,並可透過生成式AI,產出數萬張模擬資料,在 虛擬工作環境中進行測試和優化,訓練出能夠推動各行業重大變革的 超級AI模型。
達明機器人與NVIDIA合作,展示整合TM 3DVision、NVIDIA Omniv erse及Manipulator的3D取物技術,顯著提升3D視覺辨識與任務執行 效率。數位孿生無需實體設備即可完成虛擬建模與空間規劃,降低導 入風險,並透過智能軌跡規劃功能自動生成最佳運行路徑,將運行周 期減少約20%,而TM AI Cobot編程支援虛實無縫切換,縮短約70% 時間。
2024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 2024)於8月21至24日在 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舉行,TAIROS舉辦AI系列論壇:8月21日AI智造 國際論壇分析AI技術如何改變製造業的生態及AI機器人安全國際規範 及安全風險評估。8月22日台德智慧機械論壇聚焦AI、機器人、綠電 供應及智慧工廠四大主題,台灣與德國指標企業進行精采對談。
8月22日自適應人工智慧生產決策計畫座談會針對製造業,提供AI 數據處理、AI預測工具導入應用,助力產線自適應性。8月23日GenA I智慧製造應用論壇探究AI在機器視覺、機械手臂以及智慧製造AI模 型的應用實例與技術趨勢。23日智慧工廠5G應用分享會,邀請製造業 者分享5G專頻專網導入應用,提供工廠業者5G數位轉型案例。
8月24日2024智動化技術人才媒合活動,聚集15家企業,開出250個 技術職缺,歡迎應屆畢業及待業人才現場投遞履歷。
全展期於南港二館一樓攤位Q1024,有33家自動化解決方案業者發 表新產品新技術,並提供現場媒合服務,先進技術一站掌握。TAIRO S及Automation Taipei於南港展館一、二館,邀您前來共探智慧製造 及智慧服務的無限潛力。網址:www.tairos.tw/eventCale ndar.asp。
達明機器人攜手業界巨頭 AI視覺機器手臂成展覽亮點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火熱展開,廣明旗下達明機器人強勢參展,展示其負載達35公斤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以及結合AI與視覺辨識功能的機器手臂解決方案。本次盛會,達明機器人攜手羅昇、微星、西門子,以及鴻海與凌華合資的法博智能等知名業者,共同展現智慧自動化技術的最新成果。
相較於去年,達明機器人的展覽規模擴大4成,合作夥伴數量也翻倍成長,達33家。其中,備受矚目的新品是負載重量可達35公斤的協作型機器人手臂,這是其首次在台灣亮相。此外,達明機器人旗下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均配備AI視覺辨識能力,讓機器手臂具備更高的適應性和智能化。
達明機器人持續投入AI視覺辨識研發,已與多家業者合作,應用於生產線上的AI瑕疵檢測。該公司母公司亦運用此技術,在一分鐘內進行30個伺服器生產線檢測。達明機器人表示,其視覺辨識功能已從2D進階到3D,可應用於辨識立體物品的倉儲場景或工廠環境。
透過與法博智能合作,達明機器人展示了AI自主移動機器人,可應用於半導體廠房。此外,AI視覺辨識技術讓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具備避障能力,當感測到有人員經過,能自動改變路徑。在電商等倉儲場景中,機器手臂可辨識箱子形狀,運用AI運算選擇最有效率的堆疊方式。
結合AI和視覺辨識技術,達明機器人為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增添了附加價值,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作為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人手臂製造商,達明機器人希望能透過這些技術,超越龍頭業者Universal Robots。
達明機器人在2024年表現亮眼,上半年營收年增23.92%,營業利益由負轉正,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9倍。展望未來,達明機器人預期2024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可達0.5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0.05元。
相較於去年同期,達明機器人今年展覽攤位達35個,較去年規模擴 大4成。場內外共同參展的合作夥伴,也成長近1倍,去年有17家,今 年成長至33個合作夥伴。
2024年亮點之一為,該公司最大負載重量達35公斤的協作型機器人 手臂新品,首次在台灣參展。該產品5月份在美國Automate展覽亮相 過,但台灣市場是第一次展示。另一個亮點為,該公司協作型機器人 手臂均具備AI視覺辨識能力。
達明機器人針對AI視覺辨識的相關研發投入甚多,已廣泛與各家業 者合作,應用於生產線上的AI瑕疵檢測,目前達明集團母公司也運用 其來檢測伺服器生產線,一分鐘內可進行30個檢測。
達明機器人表示,視覺辨識功能已從2D進階至3D,其應用場景可再 擴展至需辨識立體物品的倉儲場景或是工廠。舉例來說,當辨識到作 業人員經過,手臂會自己另闢路徑以避開。在電商等倉儲場景,也會 辨識箱子大小形狀,運用AI運算,選擇最具空間效益的堆疊方式。另 外,達明也與法博智能共同展示AI自主移動機器人,可運用於半導體 廠房。
不論是AI檢測或是路徑避障,都需要有大量的訓練模型,計算時間 和空間,達到最佳效率。透過視覺辨識及AI等軟體能力,讓協作型機 器人手臂有附加價值,並提供解決方案。達明目前為全球第二大協作 型機器人手臂,該公司希望透過AI及視覺辨識技術,一舉超越龍頭業 者Universal Robots。
達明機器人2024年的營收獲利表現亦明顯超越2023年。該公司1∼ 7月營收為8.63億元,年增23.92%,上半年營業利益由負轉正達0.1 33億元,稅後純益0.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倍。而2024年上半年 每股稅後純益0.5元,遠優於去年同期的0.05元。
科技大廠輝達與特斯拉2024年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台灣相關族群 受惠。輝達創辦人黃仁勳預言,AI發展的下一波浪潮為機器人、人形 機器人。繼今年第一季推出機器人通用模型Project GR00T後,2024 年SIGGRAPH電腦繪圖大會上再次宣布,輝達將提供更完整的AI模型開 發與運算平台,讓有意開發機器人的公司,可以縮短開發及訓練的時 間。
輝達所提供的平台包括NVIDIA NIM推論微服務、NVIDIA Isaac Si m、NVIDIA OSMO、Omniverse及Jetson開發平台等。此次SIGGRAPH大 會訴求的重點為,NIM可幫助機器人的學習及模擬,而OSMO則是運用 雲端分散編排,減少訓練的負擔。
整體而言,輝達提供一系列的軟硬體平台和工具,幫助機器人開發 商快速蒐集資訊、整合資訊、加速訓練,同時可以運用雲端分散編程 負擔。
目前與輝達緊密合作的機器人開發商,包括AI與3D視覺的所羅門。 該公司AI、3D視覺、機器人應用及IoT等相關營收貢獻,2023年時占 比約24%,預期2024年將會有所增加和提升。
廣明旗下的達明機器人,除了運用輝達Isaac Sim平台,投入機器 人相關研發,另一方面也導入數位孿生技術Omniverse打造虛擬工廠 。達明機器人主要的產品為協作型機器人手臂,該公司6月營收年增 114.76%,第二季及上半年營收均創歷史同期新高紀錄。
從安控起家的聰泰及慧友,因其影像辨識技術的基礎優勢,成為輝 達Jetson平台合作夥伴,且順利轉型為工業電腦廠商,兩家公司均利 用Jetson平台開發影像辨識相關軟硬體產品,在AI邊緣運算及智慧工 廠領域取得先機。
聰泰31日公告第二季財報,表現亮眼,營收3.12億元,年增11.4% ,本期淨利0.67億元,年增67%,單季每股稅後純益1.71元,優於去 年同期的1.02元。
特斯拉7月初已推出Optimus第二代人型機器人,預計2025年先小規 模生產在內部使用,2026年計畫大規模生產供其他企業使用。科技大 廠先後積極布局機器人領域,台灣相關供應鏈後勢可期。
**達明機器人業績發燙 輝達推波助瀾**
隨著科技大廠輝達積極推廣智慧工廠和機器人生態系統,「達明機器人」(4585)近來業績表現亮眼。
今年6月,達明機器人營收達1.3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14.76%;第二季營收為4.37億元,年增67.5%;上半年營收達7.66億元,年增29.81%,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達明機器人的主要產品為協作型機器人手臂,主要客戶為半導體和電子業者。多年來,該公司與輝達合作,利用NVIDIA Isaac Sim平台進行大規模訓練,提升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的智慧化。近期,達明機器人更運用輝達的Omniverse數位孿生技術,投入智慧工廠相關研發。
受益於機器人概念的普及和客戶接受度的提升,達明機器人近3個月營收大幅年增。4月、5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50%以上,6月因去年度基期較低,營收年增率達114.76%。
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日前表示,未來公司將朝人形機器人的方向發展,但目前仍以工業用機器人為主。董事會也決議增資發行新股,為首次公開發行(IPO)預做準備。
**機器人題材發燒!達明機器人搶進人形機器人領域**
隨著國際科技巨頭輝達和特斯拉大力倡議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台灣機器人概念股也跟著水漲船高。 最近,台股機器人概念股表現亮眼,其中以昆盈、廣明、時碩工業等漲幅領先。其中,廣明股價在10日上漲6.36%,時碩工業則上漲5.14%,凸顯機器人題材的火熱。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除了輝達之外,特斯拉也在7月展示其第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而波士頓動力、Figure AI等公司的人形機器人也備受矚目。 時碩工業早在2020年就成為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的供應鏈,生產高階智慧機器人零部件和感應模組合金外殼。由於機器人商機龐大,時碩工業的潛在營運成長動能也備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廣明董事長何世池透露,廣明的子公司達明機器人將朝人形機器人的方向發展。達明機器人已與羅昇、聰泰、雲達、微星等業者合作,將協作型機器人手臂運用於工業檢測、3D取物、自主移動機器人等不同情境。 隨著國際科技巨頭紛紛投入人形機器人市場,台灣機器人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達明機器人等台廠積極卡位,有望成為未來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領頭羊。達明機器人母公司廣明則仍因終端消費性電子景氣尚未明朗,6月 營收6.29億元,年減24.92%,上半年累計營收為40.69億元,年減1 6.4%。
搭著科技大廠競推機器人的風潮,達明機器人已成為廣明旗下最具 潛力小金雞。達明機器人以協作型機器人手臂為主要產品,主要客戶 為半導體及電子業者。多年前已與輝達展開合作,利用NVIDIA Isaa c Sim平台,進行大規模的訓練,讓協作型機器人手臂更具智慧性, 近期又運用輝達的機器人模擬應用程式Omniverse數位孿生技術,投 入智慧工廠的相關研發。
輝達祭出多項機器人相關軟硬體平台後,達明機器人於今年中台北 國際電腦展時,亦與羅昇、聰泰、雲達、微星等業者共同合作展示, 將協作型機器人手臂運用於工業檢測、3D取物、自主移動機器人等不 同情境。
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日前股東會時表示,未來一定會朝人形機 器人的方向來發展,但現階段以工業用機器人為主。
受惠機器人的概念普及,客戶接受度也增溫。達明已連3個月營收 大幅年增,4月、5月營收均較去年同期成長5成以上,6月份營收與5 月相當,因去年度基期較低,營收年增率高達114.76%。第二季營收 為4.37億元,季增33.7%,年增67.5%,創單季新高。達明董事長何 世池日前坦言,今年達明機器人的業績將明顯優於去年。6月下旬股 東會時亦決議增資發行新股,為IPO預做準備。
台股機器人概念股以10日股價漲幅排序有昆盈、廣明、時碩工業、 聰泰、所羅門、台達電、鴻準、直得、微星、鴻海、樺漢等。昆盈9 日一度跌停,局勢逆轉,10日股價漲停,凸顯出機器人題材想像空間 頗大,主因輝達、特斯拉,甚至微軟、Google等也投入該市場,激勵 10日廣明漲幅6.36%,時碩工業漲幅5.14%。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除了輝達外,特斯拉7月亮相人形機器 人Optimus第二代產品,挑動人形機器人軍備競賽,同時波士頓動力 、Figure AI等機器人公司推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Figure 01人 形機器人,在OpenAI模型的協助下,商品受到矚目。
時碩早在2020年已是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供應鏈,切入高階智 慧機器人零部件領域、感應模組合金外殼,挾著優異的工藝,通吃機 器人、航太、軍事、半導體、AI伺服器散熱的CDU產品,由於機器人 商機龐大,客戶群眾多,增添潛在的營運成長動能。
例如Figure AI背後的知名投資者除了微軟外還有OpenAI、輝達、 英特爾資本以及貝佐斯家族辦公室,大大地炒熱機器人的話題。輝達 執行長黃仁勳在股東會上坦言,公司成功從遊戲公司轉型為資料中心 ,目前眼光放在透過AI創造新市場,也就是工業機器人,將機器人逐 步實現商用。台股的生態體系如所羅門、廣明、聰泰、慧友等台廠等 的機器人商機頗具想像空間。
其中廣明董事長何世池透露,廣明的子公司達明機器人將朝人形機 器人的方向來發展,已和羅昇、聰泰、雲達、微星等業者合作,將協 作型機器人手臂運用於工業檢測、3D取物、自主移動機器人等不同情 境。
人形機器人商機崛起,台灣搶搭輝達生態體系順風車
近年來,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除了特斯拉推出第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中國也出現了首款全尺寸通用機器人。這股機器人熱潮也吹進台灣,輝達(NVIDIA)的機器人生態體系持續擴大,廣明、聰泰、慧友等台廠下半年可望迎來營運佳績。
與特斯拉規劃量產人形機器人不同,輝達的機器人布局更為廣泛。除了投資新創公司,輝達也與台灣業者合作,建立以智慧工廠為核心的機器人與AI生態系,涵蓋硬體、鏡頭、感測和軟體等面向。
作為輝達生態系的重要成員,達明機器人(廣明子公司)積極利用NVIDIA Isaac SimTM平台訓練機器人手臂,提升其智慧化。同時,達明也導入Omniverse數位孿生技術,協助工廠模擬生產流程,優化投資決策。
廣明董事長何世池表示,達明機器人未來將朝人形機器人的方向發展,但目前仍以工業用機器人為主。達明已與羅昇、聰泰、雲達、微星等廠商合作,將協作型機器人手臂應用於工業檢測、3D取物和自主移動機器人等情境。
受惠於機器人需求強勁,達明4、5月營收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5成。何世池指出,今年達明機器人的業績將明顯優於去年。公司已決議增資發行新股,為首次公開發行(IPO)預做準備。
此外,輝達也推出Jetson作為自主機器人的嵌入式解決方案。約有13家台灣業者加入這一生態體系,包括凌華、研揚、研華等工業電腦大廠,以及慧友、聰泰等安控業者。
其中,慧友和聰泰憑藉在影像辨識和分析方面的優勢,成為輝達Jetson平台的重要合作夥伴。受惠於輝達的加持,慧友上周股價漲幅達60.14%,聰泰周漲幅也超過20%。
有別於特斯拉規畫量產上千台人形機器人,進入工廠產線工作。輝 達在機器人市場的布局則是兵分多路。一方面投資具有前景的新公司 ,如Figure AI。另一方面則是結合台灣業者建構機器人加上AI生態 系,從硬體、鏡頭、感測及軟體等層面開始,先鎖定智慧工廠及其延 伸的邊緣運算著手。
全球第二大協作型機器人業者達明機器人(廣明子公司)與輝達合 作緊密,該公司利用NVIDIA Isaac SimTM平台,進行大規模的訓練, 打造更聰明具智慧的機器人手臂產品,另一方面亦投入機器人模擬應 用程式Omniverse數位孿生的技術,協助工廠先進行模擬,再精準投 資。
廣明董事長何世池表示,達明機器人未來一定會朝人形機器人的方 向來發展,但現階段以工業用機器人為主。達明機器人分別與羅昇、 聰泰、雲達、微星等業者合作,將協作型機器人手臂運用於工業檢測 、3D取物、自主移動機器人等不同情境。
達明4、5月營收均較去年同期成長5成以上。何世池亦坦言「今年 度達明機器人的業績將明顯優於去年」。6月下旬股東會時亦決議增 資發行新股,為IPO預做準備。
而從智慧工廠所延伸出來的邊緣AI運算亦是相關生態系的一環。輝 達以Jetson為自主機器人嵌入式解決方案,台灣約有13家業者加入此 生態體系,包括凌華、研揚、研華等工業電腦龍頭業者,以及朝工業 電腦轉型的安控廠商等等。
像是慧友及聰泰這兩家安控起家的業者,因擅長於影像辨識及分析 ,一躍成為輝達Jetson平台的合作廠商,亦成近期市場黑馬。受惠於 被輝達點名,並具機器人概念,慧友上周股價漲幅達60.14%,而聰 泰股價周漲幅亦逾2成。
板卡三雄拚智,華碩達明攜手搶攻智慧機器人市場
華碩、微星、技嘉等板卡大廠紛紛進軍智慧機器人領域,積極佈局智慧製造、醫療教育等應用市場。
華碩主攻醫療照護和教育輔助,推出體型較小的Zenbo Junior系列機器人,近期更導入適性語言學習系統,結合生成式AI和感知能力的功能。
微星則與達明合作,推出配備智慧機器手臂的MSI AMR-AI-Cobot Pro,應用於半導體、面板製造等工業領域。此外,微星也推出AMR-AI-Delivery Robot Pro,具備智能人臉和語音識別功能,可應用於工廠、倉庫等場景。
技嘉以子公司技宸發展機器人,以工業電腦控制板技術打造客製化送貨機器人,並與輝達合作拓展更多應用領域。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表示,儘管華碩投入機器人研發多年,但市場需求尚未成熟。隨著生成式AI和大語言模型的進步,現在正是發展智慧機器人的適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