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鋇泰電子陶瓷公司新聞
台達電昨天啟用位於南科的全台首座百萬瓦(MW)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宣示集團揮軍氫能領域。鄭平強調,邁向淨零碳排已是國際共識及政策推動方向,氫能提供關鍵減碳路徑,台達電會逐年擴大投資,助力台灣氫能技術創新。
台達電規劃,未來業務涵蓋製氫及燃料電池技術在零組件及系統的測試驗證,實現氫能本土供應鏈目標,預計2026年小量試產,估計每年燃料電池產能可達10MW、固態氧化物水電解製氫(SOEC)一年可達30MW。
據估計,實驗室完成,台達電已在氫能發展投入7,000萬美元,後續量產五年內,擬再投入3億美元。
鄭平表示,氫能源低碳排放特性,非常適合應用於交通、工業製造、長期儲能、低碳燃料及分散式電網等場景,台達電投入研發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已經參與微電網測試,結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和電力管理系統,協助客戶打造低碳高效的分散式電網應用及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同時,固態氧化物水電解製氫技術,可結合工業製程熱回收,以水蒸氣生成的氫氣應用在不同製程,結合工業製程的廢熱回收,用於產生水蒸氣,生成氫氣可應用於鋼鐵業、製氨和合成燃料等產業,作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替代能源。
台達電將攜手台電、中鋼及中油等組建氫能國家隊,並助力相關夥伴達到碳中和目標。分工上,中鋼集團負責回收、結合中鋼、鑫科、鋇泰、漢泰、百德的技術,中鋼、鑫科、鋇泰的材料,台達、百德負責製造、中鋼集團集成,應用於中鋼、中油及台電等場景。
以中鋼為例,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1,900萬噸,為達淨零目標,預計2030年需要4.2萬噸氫氣、2050年大增至24萬噸氫氣才能達成碳中和,中鋼將是台達電發展氫能源重要夥伴,台達電將在中鋼內部工廠建立概念驗證(POC)產線。
鄭平強調,台達電結合電力電子、控制、散熱等關鍵技術,開發完整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及水電解製氫系統(SOEC),透過與台灣數十家堅強的產業夥伴攜手合作,逐步推動材料的本土化,從製氫電源、電池堆到系統整合技術開發,未來除了電池材料本土化外,台達電除了可生產銷售燃料電池外,也可提供解決方案給客戶。
台達電昨(12)日宣布了一項重大策略,即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新台幣百億元,打造本土化的氫能產業供應鏈,並領軍推動氫能技術的創新。該計劃將與台電、中鋼及中油等企業合作,共同構建氫能國家隊,以提升台灣在全球氫能市場的競爭力。
台達電董事長鄭平在啟用位於南科的全台首座百萬瓦級水電解製氫與氫燃料電池測試平台「台達淨零科學實驗室」時強調,面對全球對淨零碳排的追求,氫能成為了關鍵的減碳途徑。他提到,台達電將不斷擴大對氫能技術的投資,預計到2026年將小量試產燃料電池,並計劃到時燃料電池產能達到10MW,固態氧化物水電解製氫(SOEC)則可達30MW。
據了解,台達電在氫能領域的投資已經超過7,000萬美元,並計劃在後續五年內再投入3億美元。鄭平表示,氫能源適用於交通、工業製造、長期儲能、低碳燃料及分散式電網等多種場景,而台達電研發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技術已經參與了微電網測試,並與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和電力管理系統結合,提供客戶低碳高效的分散式電網應用及能源管理解決方案。
在工業製程熱回收方面,台達電的固態氧化物水電解製氫技術可以與工業製程結合,利用廢熱回收產生水蒸氣,從而生成氫氣,這種氫氣可以用於鋼鐵業、製氨和合成燃料等產業,作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替代能源。
台達電與中鋼集團的合作將在達成碳中和目標上發揮關鍵作用。中鋼集團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900萬噸,預計到2030年需要4.2萬噸氫氣,到2050年則需大增至24萬噸氫氣,以達成碳中和。台達電將在中鋼內部工廠建立概念驗證(POC)產線,與中鋼共同推動氫能源的發展。
台達電將結合電力電子、控制、散熱等關鍵技術,開發完整的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及水電解製氫系統(SOEC),並與台灣多家產業夥伴合作,逐步推動材料的本土化。未來,台達電除了能夠生產銷售燃料電池外,還將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給客戶。
此外行政副總職缺將由中鋼行政助理副總張秋波代行,技術副總將 由技術助理副總蔡松釗代行、中貿國際董座陳明漢的遺缺,將由中鋼 業務副總李新民兼任,期能達到內外銷業務一體化。其它子公司相關 人事規劃案,也將經各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後才定案。該人事案將自 9月30日起陸續生效。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昨日表示,拍板的這波人事案,著重於生產、銷 售及技術等領域,及儘早規劃人才培育歷練,和鼓勵年輕主管,包含 一、二級甚至三級主管的輪調與歷練,希望外派到相關子公司歷練, 包含台塑河靜鋼廠,期能積極培養接班人才,做好傳承工作。
翁朝棟指出,中鋼未來5年內將有2,500名員工退休,且未來10年內 將有4,500名員工退休,為因應這波退休潮,與考量中鋼一級主管和 經理部門主管的年齡只相差2歲,有必要積極推動二、三級主管的輪 調和外派歷練,以豐沛中鋼人才庫,儲備好可用的將才。
除中鋼相關人事外,中鴻(2014)也將於下周召開董事會,可望通 過業務副總李逸湘升任中鋼彥馬廠董事總經理,遺缺擬由中鋼業務組 長黃凱民先升任中鋼業務專案副處長,再升任中鴻業務副總。且中鴻 總經理黃華銘將調任轉投資的鋇泰董事長,遺缺將由中鴻生產副總李 聰昌升任。此外將由中龍軋鋼廠長呂紹榮,將先升任中鋼生產部門專 案副廠長,再調任中鴻生產副總。另中鋼彥馬廠董事總經理陳火坤則 調升中鋼工程助理副總。
對此翁朝棟表示,中鴻的鋼品原本就有外銷東協市場,這項布局除 了從集團生產銷售角度考量外,也希望借重李逸湘的業務經驗和長材 ,期能協助拓展新南向市場。至於何燦穎調任台塑河靜擔任最高顧問 ,則是尊重台塑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希望能協助台塑河靜提升技 術和生產力。
中鋼表示,中鋼與子公司任何高階人事都要各自董事會開完後才明朗,無法評論任何人事調動問題。
中鋼工會人員指出,這波經理人大風吹,包括中鋼運通董事長李雄9月30日將退休,董事長由行政副總吳俊龍接任。
中鋼技術副總何燦穎將解任,轉任台塑越鋼最高顧問。
由於台塑越鋼5月點火後仍有相關技術問題等待克服,未來將倚賴何燦穎的專業,但畢竟越鋼營運由台塑主導,中鋼定位在技術與生產力的提升,為尊重台塑文化,中鋼專才以擔任顧問職為主。
其他變更的高階經理人包括,中貿董事長由中鋼業務副總李新民兼任,中鋼馬來西亞董事總經理由中鴻業務副總李逸湘升任,鋇泰董事長由中鴻總經理黃華銘接任,遺缺由中鴻生產副總李聰昌接任,中鴻業務副總由中鋼業務組長黃凱民接任,中鴻生產副總由中龍廠長呂紹榮升任,相關人事將在10月1日上任。
吳俊龍行政副總遺缺由助理副總張秋波代行,技術副總同由助理副總蔡松釗暫代,二大部門經理人職缺暫不補人,將觀察目標接班人選適任性及績效表現後再做定奪,經營層希望從中激發幹部更大潛力。
相關人士說,中鋼進入退休高峰期,除財務部與業務部門專才歷練最豐富外,各部門都出現人才斷層,「未來一定要擴大歷練範圍」,讓好人出頭為集團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