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帝投資(未)公司新聞
【台灣新聞】近期美國通膨情況引發關注,台灣投資專家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公司如<富帝投資>等,其投資策略和市場表現也受到關注。以下為專家對美國通膨對台灣公司影響的分析報導:
近期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雙雙創高,市場對通膨的擔憂不斷升溫。然而,台灣投信法人指出,若美國調整寬鬆的貨幣政策與利率政策,對成長型股表現可能反而有利。特別是在第三季,美科技股的表現預期將優於價值股,建議投資者可以趁短期美股震盪期分批建立科技股部位。
美國的美債平衡通膨率BEI已從5月的五年高點下降,這一點顯示市場對通膨的預期正在下降,與美國聯準會官員的「通膨率高漲只是暫時」的論點相吻合。永豐投信分析,近期通膨上揚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的快速復甦,企業產能無法立即滿足消費者需求。一旦生產瓶頸獲得舒緩,通膨有望回穩。
永豐投信強調,通膨預期回緩對美國科技股長多格局有利,溫和通膨環境有利股市續揚。即使聯準會未來宣布縮小每月購債規模,美國政府仍將處於持續釋放流動性的狀態,屬於貨幣正常化階段。在此背景下,美國成長股,尤其是科技股的表現仍值得期待。
FAAMG公司占科技股市值約50%,目前市場關注的是投資評價與未來成長率。近期相關個股投資評價出現2013年以來首次低於科技股整體平均值,但成長率預期與資產品質仍高於科技股平均值。永豐投信建議,投資者應該朝向分散式、多元題材配置,例如永豐美國科技ETF(00886),涵蓋雲端運算、5G需求、創新醫療、電動車概念等多元題材。
國泰北美科技經理人游凱卉表示,科技股及半導體類股今年來累積上漲幅度較大,但在聯準會貨幣政策保持寬鬆基調下,適當回檔修正後,北美科技股應有機會快速止穩。游凱卉進一步指出,本周北美股科技股陸續將公布財報,市場尤其關注英特爾的財報。在數位轉型推動下,2022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可望再創新高,北美科技指數近期逢回為重新介入布局的機會。
【台灣新聞】富達投信下半年全球投資展望:把握IMF關鍵字,著眼大趨勢與多重資產布局
富達投信近日發布下半年全球投資展望,強調經濟處於中期復甦階段,投資人應關注IMF的三大關鍵字:通貨膨脹、大趨勢和多重資產,並著重企業獲利的永續性。
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表示,全球經濟正在進入中期復甦階段,預計未來數季企業獲利成長前景看好。但她也提醒,隨著基期因素消失,企業獲利復甦可能在今年第2季見頂,市場波動難免。
張翠玲指出,通貨膨脹走升是否持續,需觀察工資及能源價格等驅動因子。富達預期,通貨膨脹屬可控範圍,美國貨幣政策不至於突然收緊。
對於股市投資人,張翠玲建議專注於大趨勢下相關產業的發展,如未來都市化、健康與共榮、永續生活、新經濟秩序等四大面向,其中通訊和智慧醫療兩大領域更具成長潛力。
張翠玲還提到,投資人若擔心市場波動風險,可搭配多重資產布局,以控管風險與平衡波動,同時兼顧成長與收益。
在債市方面,張翠玲預期通貨膨脹只是暫時現象,美國聯準會將持續以穩健且循序漸進的方式與市場溝通,有利於信用利差維持穩定、甚至下滑,因此信用債券仍看好。
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指出,全球總體經濟環境進入中期復甦階段,富達領先指標處於正成長且持續改善的位置。但全球經濟在歷經強勁的 V 型反轉後,整體復甦動能預期將逐漸減緩,且各國經濟體復甦動能表現不一。
張翠玲表示,通膨走升是否持續,仍必須觀察工資及能源價格等重要驅動因子。富達預期,通膨應屬可控,美國貨幣政策不至於突然收緊。
不過,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已開始升息,以因應超過其央行目標的通膨。
富達統計顯示,根據歷史經驗,全球經濟進入中期復甦階段後,未來數季企業獲利成長前景依舊看好。但張翠玲強調,隨著基期因素消失,企業獲利復甦不排除在今年第2季見頂,且市場波動難免。因此,只有站在大趨勢浪頭上的企業,才能享有較佳的獲利續航力。
張翠玲建議股市投資人,可專注大趨勢下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掌握長線的投資成長契機。
所謂大趨勢,包括未來都市化、健康與共榮、永續生活、新經濟秩序等四大面向,又以未來通訊和智慧醫療兩大領域更具成長潛力,在疫情的衝擊下逆勢加速發展。
投資人如果擔心市場波動風險,張翠玲建議,可再搭配多重資產布局,不僅有利於控管風險與平衡波動,同時能兼顧成長與收益。當然,慎選投資標的將是獲利關鍵。
在債市方面,張翠玲指出,通膨可能只是暫時現象,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持續以穩健且循序漸進的方式與市場溝通,提供市場更多時間逐步消化貨幣政策。由於經濟與企業獲利持續復甦,且金融市場流動性依舊寬鬆,有利信用利差維持穩定、甚至下滑,因此信用債券仍看好。
富達投資表示,歐美股市先前修正主要是受市場情緒影響,因上周歐洲8月綜合PMI還創4年新高。雖目前對聯準會9月是否升息並無足夠線索,但目前對歐洲企業獲利前景看好,加上經濟持續復甦,應能支撐歐洲股市。
富達投資表示,歐股股利率比歐洲公債收益率高240個基點,接近歷史最高位,顯現目前歐股相對於公債便宜且流動性充沛。財報幾近尾聲,預估第2季企業獲利年增率為8%,不含能源股更高達18.8%。歐洲企業報佳音,加上弱勢歐元、低通膨及寬鬆政策的助益下,有利支撐歐股向上格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現階段投資人仍低估歐洲經濟與企業獲利的成長前景,目前較看好金融、消費耐久財與工業等循環性產業前景,預估這些產業今年獲利成長預估都將達1成以上,且股價比防禦類股便宜,將擔綱歐股多頭領頭羊。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Koesterich)指出,從幾個面向可以看出歐股基本面扎實,如歐元區的失業率降到了3年來的最低水準;在低通膨持續和全球成長仍有疑慮下,目前的量化寬鬆計畫也有機會延長。他指出,雖然歐洲央行在上周沒有提出任何正式的政策變更,但卻將購買單一債券的上限從25%調為33%,被解讀為是進一步寬鬆舉動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