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汎德永業汽車(上)公司新聞
受惠於近年來台灣豪華進口車市場的逐年成長,汎德永業汽車這家專門經銷BMW、保時捷等豪華品牌的汽車公司,已經連續六年實現了每股獲利超過一個股本的好成績。這份亮麗的財報讓市場法人對它頗為看好,認為它將成為接棒藏壽司後,競標、公開承銷市場的下一個大熱門。在這股熱潮的推動下,汎德永業的興櫃股價於14日再度飆升,日均價首次突破400元大關,達到407.25元的新高。以每股承銷價180元計算,中籤投資人一張就能現賺22萬元。 汎德永業預計在10月中旬掛牌上市,為了配合上市,公司將增資發行新股8,968張。其中,10%將由員工認購,其餘的8,071張將透過競拍和公開抽籤的方式進行承銷。 市場普遍認為,汎德永業這份連續六年每股獲利超過一個股本的紀錄,在今明兩年都將得以延續。這主要得益於其旗下保時捷品牌的銷售和售後服務業務的出色表現。 為了穩固與保時捷的合作關係,汎德永業不僅透過其母公司汎德集團入股保時捷台灣分公司,還積極投資擴建全台據點。例如,2018年公司投資6.3億元,在台灣南部的楠梓地區打造了全台最大的多功能展示中心,佔地超過2,900坪。此外,公司還在北市內湖的精華地段耗資近7億元,打造了東南亞規模最大的保時捷旗艦中心,預計17日開幕。 汎德永業透露,這個內湖旗艦中心的投資金額不含土地成本,就接近7億元。未來,公司還將投入台中等地保時捷據點的擴建和升級工程,以確保在台灣保時捷市場的領先地位。 另外,保時捷首款電動跑車Taycan自第四季起在台灣開始交車,自兩年前開放預售以來,已經吸引了大量的訂單。市場普遍看好Taycan的銷售潛力將超越特斯拉。据悉,汎德永業已經掌握了台灣Taycan超過八成的訂單,為公司未來的業績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法人普遍看好,Taycan的銷售將為汎德永業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汎德永業預計10月中掛牌上市,這次配合上市將增資發行新股8,968張,扣除保留10%由員工認購外,其餘8,071張將透過競拍與公開抽籤的方式承銷。
市場看好已連續六年賺逾一個股本的紀錄今、明年都將延續下去,其中關鍵來自於跑車品牌保時捷的銷售、售後服務業務。
為穩固與保時捷的合作關係,汎德永業除透過所屬汎德集團,入股保時捷台灣分公司外,汎德永業也積極投資擴建全台據點,包括2018年中斥資6.3億元打造南台灣最大、占地逾2,900坪的高雄楠梓多功能展示中心,並豪砸近7億元於北市內湖精華地段打造占地逾4,200坪、東南亞規模最大的保時捷旗艦中心,預計17日開幕。
汎德永業透露,保時捷內湖旗艦中心不含土地成本,投資金額就逼近7億元,接下來還要投入包括台中在內的保時捷據點擴建、升級工程,穩固台灣保時捷銷售王座。
此外,保時捷首款電動跑車Taycan第四季起開始在台交車,兩年前開放預售以來吸引爆滿訂單,市場看好銷售魅力將更勝特斯拉,據悉汎德永業也掌握了台灣Taycan超過八成的訂單,為接下來的業績添保障,法人看好將複製特斯拉銷售熱,為汎德永業營運添新成長動能。
台灣豪華車經銷商汎德永業汽車,即將在10月正式轉上市掛牌,市場預期將掀起搶購熱潮。由於進口車源缺車疑慮解除,第四季將發表八款新車,並將開賣保時捷純電跑車Taycan,公司下半年成長動能強勁。汎德永業上半年EPS達6.04元,創近三年同期最佳成績,法人樂觀全年營收獲利將明顯成長,可望繼續保持連七年賺逾一股本的紀錄。
10日,汎德永業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公司最大股東汎德集團唐家第二代唐如萱、唐榮椿、唐慕蓮齊聚一堂。汎德集團總裁唐榮椿表示,推動IPO的目的在於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迷思,確保事業能夠永續經營。他強調,上市不僅增加籌資管道,還能提升公司營運體質,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汎德永業今年8月營收衝上33.4億元,創同期新高,月增12.79%、年增52.14%,主要受惠於新車大量到港交車。公司目前主要業務為寶馬(BMW)、MINI、保時捷豪華進口車銷售與維修。2017年公發、登錄興櫃的汎德永業,上市路徑並不順遂,但終於在10月敲定上市,意味著公司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唐榮椿提到,由於下一代接班意願不高,他們決定推動股票上市。他笑說,自己的獨子在美國臉書(Facebook)工作多年,儘管他開出優厚條件想培養獨子接班,但被拒絕。因此,他轉念祝福獨子,讓他做自己,當汎德永業的快樂股東。
【台灣股市新聞】 雖然新冠疫情陰霾不散,但台灣股市在8月份卻出現了不少亮點。其中,汎德永業汽車(2247)的營收表現尤其亮眼,創下了歷年同期新高,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興櫃股8月的營收全數公布後,市場驚喜地發現,汎德永業的營收表現不僅超越了自己過去的記錄,還在眾多個股中脫穎而出。不僅如此,汎德永業還與遠壽、燁聯等知名企業一同穩坐興櫃股營收排行榜的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汎德永業的競爭對手燁聯,在鋼鐵景氣復甦的帶動下,成功擠下汎德永業,奪得了第二名的寶座。其他排名依序為展碁國際、瑞鼎、三商家購、長榮鋼等。 此外,新上榜的聚恆,以再生能源創能服務為主,專注於屋頂型以及地面型太阳能光電系統建置,近期與大亞、群創等知名企業的合作,以及經濟部用電大戶條款的出臺,都讓這家新興企業的股價表現驚人,8月營收達4.7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並成功進入興櫃營收十大排名。 這次汎德永業汽車的亮眼表現,不僅反映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顯示了台灣企業在面對困難時仍能保持堅強的動力。未來,隨著經濟逐漸復甦,汎德永業汽車有望繼續創造佳績。
台灣汎德永業汽車公司(以下簡稱汎德)即將在10月中旬正式掛牌上市,市場預期這家連六年獲利超過一個資本額的公司,將在疫情後的下半年展現強勁的營運動能,預計將帶動其掛牌行情熱度持續攀升。 昨日,汎德在興櫃市場的收盤價為299.5元,均價則落在293元。下周的競價過程中,若以公司設定的參考價180元作為定價基準,其間的逾百元價差將會吸引大量投資人參與抽籤,因此汎德在掛牌前的受追捧情況格外引人關注。 汎德今年上半年已經交出一份亮麗的財報,稅後純益達4.3億元,每股純益為6.04元,同比成長達48.8%,是近三年來的最佳表現。8月份的合併營收因新車大量到港而衝上33.4億元,年增率超過五成,今年前八個月的營收約為246億元,年增率為15.6%。 業界分析師指出,在8月份營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後,9月份起公司並無缺車的問題,第四季將有旗下三大品牌共八款新車發表,其中備受矚目的Porsche(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車Taycan也將開始銷售,下半年成長動能十足。 汎德表示,隨著國內新車市場進口車占比的持續提升,8月份進口車已佔整體國內車市的49.1%,公司長期專注於豪華進口車市場,將成為這一趨勢下的受益者。
台灣汎德永業集團,這個在豪華車市場耕耘40年的老牌企業,近期來了一個重大變革。總裁唐榮椿在近日的一次公開活動中透露,他們決定將旗下的八家經銷商打包上市,這個決策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接班問題」。 唐榮椿表示,公司上市是一種「脫光光讓大家看」的行為,雖然這樣做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這是為了公司的永續發展,因為接班人並不願意接棒。他說:「接班人不願意接,我們只好從市場中尋找專業經理人,上市成為了唯一選擇。」 汎德永業集團旗下擁有總代理汎德股份及負責經銷的汎德永業公司,此次掛牌上市的是經銷系統的汎德永業公司。該公司主要業務為銷售與維修BMW、MINI與Porsche豪華進口車,共有八家經銷商,將於下個月掛牌上市。這也是台灣首次出現由豪華車經銷商集結成立的上市公司,由於獲利穩定,受到市場的高度矚目。 然而,這個問題並非無懈可擊。汎德永業公司由四家BMW與四家保時捷經銷商組成,連續六年獲利都超過一個資本額,很多人不解為何這樣賺錢的公司還要上市。對此,唐榮椿解釋道,這是為了延續父親的心血,姐弟三人分工合作,但第三代,尤其是自己的兒子不願接班。上市後,汎德永業可以確保永續發展,不必擔心後繼無人。 在接班問題上,唐榮椿曾經試圖說服兒子接棒,並承諾會陪他培訓五年,保證不加班、薪水加倍。但兒子卻表示,他更希望留在臉書工作,看重的是快樂而非金錢。唐榮椿聽後,雖然一時難過,但最終還是尊重了兒子的選擇。 此外,汎德永業掛牌上市還引發了另一個關鍵問題——代理權。保時捷的總代理幾年前被原廠收回,而BMW的總代理則仍在汎德公司手中。原廠是否會收回總代理權,甚至成立分公司,這是一個未知數。唐榮椿表示,代理權是一個難以預測的因素,但他們會堅持經營好經銷商,以確保公司的穩定發展。
汎德昨日興櫃價格收在299.5元,均價293元,下周競拍若以公司設定的參考價180元作為定價基準,其逾百元價差,勢必引來大量投資人參與抽籤,因此該公司掛牌前受追捧情況值得關注。
連六年獲利逾一個資本額的汎德,今年上半年再繳出稅後純益4.3億元,每股純益6.04元佳績,比去年同期成長48.8%,為近三年最佳表現。
8月合併營收因新車大量到港衝上33.4億元,年增逾五成,今年前八月營收約246億元,年增率15.6%。
法人指出,在8月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後,9月起更無缺車疑慮,第4季旗下三大品牌計有八款新車發表,備受矚目的Porsche(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車Taycan亦將開賣,下半年成長動能無虞。
汎德表示,國內新車市場進口車占比持續提升,8月進口車占整體國內車市已達49.1%,公司長期經營豪華進口車市場,勢必為趨勢下的受惠者。
唐榮椿說,公司上市就是「脫光光讓大家看」,但卻有不得不為的壓力,因為公司要永續發展,接班人不願意接,只好從市場找專業經理人,因此上市就是唯一選擇。
汎德集團旗下擁有總代理汎德股份及負責經銷的汎德永業公司,此次掛牌的為經銷系統的汎德永業公司,汎德永業主要業務為BMW、MINI與Porsche(保時捷)豪華進口車的銷售與維修,共有八家經銷商,將於下(10)月中掛牌上市。
這也是台灣首見集結豪華車經銷商成立的上市公司,由於獲利穩定,受到市場高度矚目。
汎德永業公司為四家BMW與四家保時捷經銷商組成,連續六年獲利都超過一個資本額,很多人都覺得這麼賺錢的公司為什麼要上市。
這個問題,唐榮椿昨日給了解答。他說延續父親心血,姐弟三人分工但同心,可惜第三代,尤其是自己的兒子不願接班,汎德永業公司即將掛牌上市,終於讓他安心,汎德永業可以永續發展,不用擔心。
唐榮椿說,在此之前,他問了兒子願不願意接班,他許諾兒子,會陪著他培訓五年,保證不加班、薪水加倍,兒子只淡淡的回說「他說他考慮、考慮」。八個月後他問兒子考慮的如何,兒子說,「他還是想在臉書工作,錢不重要,快樂才重要。」唐榮椿聽後,原本火冒三丈,但轉念一想,「下一代的快樂最重要,只好祝福他。」
汎德永業掛牌上市另一個受矚目的問題是「代理權的問題」。保時捷的總代理幾年前被原廠收回,BMW的總代理如今仍在汎德公司手中,原廠何時收回總代理,甚至成立分公司,則可能是一個相當大的變數。
唐榮椿說,代理權是一個很難說的問題,誰也無法預期原廠想法。過去幾年原廠也在分公司與總代理之間擺盪,現在更是,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
唐榮椿說,畢竟代理權是一項不可控的因素,經銷商才是安定的,過去為了經營成果,經銷商經營不佳時,汎德就接手經營,使得如今汎德永業有這樣的經銷商規模,這也是當時預想不到的。
以興櫃8月營收前十大個股觀察,遠壽依舊穩坐龍頭,不過第二位 由原先坐三望二的燁聯,挾鋼鐵景氣復甦之勢擠下汎德永業奪得。後 續排位依序為展碁國際、瑞鼎、三商家購、長榮鋼,前月殺進排行榜 的安普新、秀育,仍居8、9名,第10名則由聚恆以太陽能概念股之姿 拿下。
新上榜的聚恆,主要從事再生能源創能服務之屋頂型,以及地面型 太陽能光電系統建置,主要客戶包括近三個月來股價大漲逾六成的大 亞及今年漲勢凌厲的群創。加上經濟部8月祭出用電大戶條款,上市 櫃公司「泛綠能概念股」族群漲聲隆隆,亦帶動興櫃太陽能股崛起。 8月營收達4.74億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暴增15倍,進入興櫃 營收十大排名。
目前股票在興櫃交易的汎德永業,10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公 司最大股東汎德集團唐家第二代唐如萱、唐榮椿、唐慕蓮難得齊聚, 汎德集團總裁唐榮椿表示,推動IPO是為了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迷 思,事業能永續經營。
受惠於新車大量到港交車,汎德永業10日公布的8月營收衝上33.4 億元同期新高,月增12.79%、年增52.14%,為公司轉上市帶來好彩 頭。汎德永業上半年EPS達6.04元,創近三年同期最佳成績,法人樂 觀全年營收獲利將較去年明顯成長,締造連七年賺逾一股本紀錄。
汎德永業敲定於10月轉上市掛牌,配合上市現增將辦理增資股競拍 與公開承銷,暫定每股承銷價180元,距10日興櫃均價293元有不小套 利空間,券商料將掀搶購潮。
汎德永業主要業務為寶馬(BMW)、MINI、保時捷豪華進口車銷售 與維修業務,資本額7.17億元。2017年公發、登錄興櫃的汎德永業, 上市路並不順遂,陸續遇上車市不佳、兩岸關係緊張、新冠肺炎衝擊 ,總算敲定10月上市。
唐榮椿表示,推動IPO除增加籌資管道,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更多股 東、政府機關監督營運,有助提升公司營運體質,能吸引更多優秀人 才加入,讓父母胼手胝足打造的事業能永續經營;借鏡德國福斯、保 時捷汽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設計,不會因下一代意見分歧或能力 高下,讓事業出現分崩危機,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
事實上,也由於下一代接班意願不高,讓唐家三兄妹決定推動汎德 永業股票上市。唐榮椿笑說,自己的獨子在美國臉書(Facebook)工 作多年,頗有成就,僅管自己開出優厚條件想培養獨子接班,但仍被 拒絕,只好轉念祝福他,讓下一代可以做自己,當汎德永業的快樂股 東就好。
台灣興櫃股市7月份的營收情況揭曉,雖然整體成長與衰退的個股各佔一半,但其中仍有多檔個股表現亮麗,年成長率甚至超過一倍。在興櫃7月營收前十大個股中,前七名維持不變,依序是遠壽、汎德永業、燁聯、展碁國際、三商家購、瑞鼎及長榮鋼。而專業耳機製造商安普新與模具設計製造廠秀育則在排名中異軍突起,分別位列第八和第九。
安普新受惠於遠距與電競市場的雙重商機,7月份營收達6.62億元,年增率超過兩倍,並創下歷史單月新高。累計今年營收已突破2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02倍。公司上半年獲利為7,612萬元,成功扭轉去年同期衰退的狀況。
秀育在接單穩定成長的背景下,7月份營收達5.64億元,年增率1.05倍、月增33.77%。該公司表現亮眼,成功改寫歷史單月新高,並在興櫃營收前十大排名中成功上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些個股未能進入前十名,但業績表現依然出色。例如,國內熔噴不織布大廠敏成,7月份營收達1.24億元,年增率2.77倍。隨著疫情影響持續,口罩需求復甦,敏成未來的營運前景被看好。
台灣汽車市場近期表現亮眼,各主要車商業績齊飛,其中和泰汽車(2207)和汎德永業(2247)兩大車商更是創下佳績。和泰汽車7月份營收達231.58億元,創下上市車商單月營收新高,法人預測第二季獲利將超越第一季,上半年EPS有望達12元。而汎德永業則因高單價豪華車銷量增,第二季EPS達4.75元,創近三年單季新高。
和泰汽車的成績主要來自於高單價進口車型的銷售,尤其是豐田Alphard、凌志LM以及日野品牌大型拖車頭,這些車型的交車量增加帶動營收逆勢創高。今年和泰汽車進口車銷售占比大幅提升至六成以上,其中豐田品牌進口休旅車RAV4更是穩居台灣車市暢銷車冠軍,為公司帶來可觀的獲利。
汎德永業則是因為保時捷、寶馬等豪華車品牌產品線的完備和新車上市,帶動銷售熱潮,第二季合併營收達101.9億元,稅後淨利3.4億元,EPS達4.75元。上半年合併營收183億元,EPS年增近五成,為第四季轉上市掛牌營造好采頭。
不僅如此,三陽(2206)也因機車銷售大幅增長,7月份合併營收年增16.93%,增幅居上市車商之冠。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年增6.07%,成為台灣汽車市場的亮點。
總的來說,在疫情控制得宜的背景下,台灣汽車市場表現亮眼,各主要車商業績均創新紀錄,未來市場發展可期。
和泰車今年前七月營收達1,358.46億元,年增14.12%,亦攀上歷史同期新高點。車商指出,今年台灣整體車市受到疫情擾亂,和泰車前七月營收仍逆勢成長,增幅更居上市車商之冠。
三陽、中華車7月營收也繳出較去年同期成長的佳績。三陽機車銷售表現是帶動營收成長因素之一,中華車的商用車在後疫情時代爆發買氣,帶動整體營收成長。
中華車7月營收30.09億元,年增8.39%,累計今年前七月營收177.9億元,年減10.09%。三陽7月營收38.95億元,年增16.93%,今年前七月營收211.77億元,年增6.07%。
裕隆也公告7月營收82.5億元,年減3.96%,今年前七月營收461.22億元,年減8.53%;同集團裕日車7月營收28.2億元,年減6.99%,今年前七月營收173.8億元,年減8.06%。
經銷保時捷、BMW的汎德永業昨天公布第2季財報,稅後純益3.4億元,年增87.87%,每股純益4.75元,獲利為近三年單季新高。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83億元,年增15.59%、稅後純益4.3億元,年增48.77%,每股純益6.04元,亦較去年同期的4.06元大幅成長,主要是上半年產品線齊備,新車力道強勁所致。
汎德永業7月合併營收29.6億元,年減8.99%,累計今年前七月合併營收212.7億元,年增11.4%。公司表示,7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小幅下跌,主要受到先前歐美車廠停工影響,隨著歐美車廠逐步復工,待8月新車陸續到港後,缺車情況可望緩解。
由於7月車市掛牌數比6月增加6.2%,各品牌多半較上月成長,台灣車市今年雖然有疫情不確定因素,但因買氣強,許多車廠出現訂單超過庫存的局面,業者指出,若後續供車正常,今年車市可望超出去年43.98萬輛,挑戰45萬輛或更高。
準上市車商汎德永業(2247)也受惠於保時捷、寶馬等高單價豪華車銷量增,推升第二季EPS達4.75元,創近三年單季新高;累計上半年EPS6.04元,年增近五成,為汎德永業第四季轉上市掛牌營造好采頭。
台灣因疫情控制得宜,今年車市表現在全球市場居前段班,上市車商業績受惠。三陽(2206)更因7月機車銷售較去年同期大增逾48%,推升單月合併營收達38.95億元、年增16.93%,增幅居上市車商之冠。三陽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211.77億元,年增6.07%。
和泰車自結7月合併營收231.58億元,累計前七月合併營收1,358.46億元,年增14.12%,亦創同期新高。和泰車表示,7月新車銷量儘管因基期因素,年下滑8.3%,但由於高單價的進口車型,包括豐田Alphard、凌志LM,以及日野品牌大型拖車頭交車量增,推升營收逆勢創高。
事實上,今年和泰車進口車銷售占比大幅提升至六成以上,尤其豐田品牌進口休旅車RAV4,穩居台灣車市暢銷車冠軍,進口車高單價、高毛利特性,對和泰車帶來獲利走高的成效,今年第一季已經締造每股淨利6.35元的里程碑。
第二季和泰車合併營收達552億元,幾乎追平第一季的574億元,加上轉投資汽車水平事業獲利貢獻增加、入帳,法人樂觀和泰車第二季獲利將不輸第一季,上半年每股淨利有機會挑戰12元,勇冠汽車類股。
汎德永業第二季合併營收101.9億元,稅後淨利3.4億元,EPS達4.75元。汎德永業解釋,今年獲利成長動能強勁,係因保時捷、寶馬產品線漸趨完整,新車上市帶動買氣所致。
汎德永業上半年合併營收183億元,營業利益5億元、稅後淨利4.3億元,EPS為6.04元,年成長48.77%。
以興櫃7月營收前十大個股觀察,前七名並未有任何變動,依序為遠壽、汎德永業、燁聯、展碁國際、三商家購、瑞鼎及長榮鋼,第8、9名卻是專業耳機製造商安普新與模具設計製造廠秀育異軍突起,第10名由巧新拿下。
安普新受惠遠距與電競雙商機匯聚,7月營收再度繳出6.62億元成績,連續三個月年增率達二倍以上,並同時刷新歷史單月新高,累計今年以來營收突破20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成長1.02倍。公司自結上半年獲利為7,612萬元,一掃去年同期衰退陰霾。
秀育也在接單穩定成長下,7月營收達5.64億元,年增1.05倍、月增33.77%,不但與遠壽、展碁國際、安普新等同樣繳出「雙率雙增」的表現,更改寫歷史單月新高,順利擠下無塵室工程專業廠洋基工程、雲端代管服務供應商伊雲谷等業者,進入興櫃營收前十大排名。
而未上榜的個股裡也不乏有業績強勢股出列,包括國內熔噴不織布大廠敏成,受惠疫情遲遲未能有效控制,7月營收達1.24億元,年增2.77倍,隨近期國內再度出現新增確診病例,口罩搶購潮復燃,後續營運仍不看淡。
臺灣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營運的衝擊,昨日同步公告放寬上市櫃申請條件,預計將有汎德永業汽車等多家公司受惠。這次的放寬措施包括,今年已送件申請上市櫃的公司,只要完成契約簽訂,可申請展延掛牌時限兩次,每次可延長三個月。此外,明年申請上市櫃的公司,獲利能力條件也將放寬。證交所今年IPO目標為18家,櫃買中心25家,目前已有汎德永業、匯僑設計和艾姆勒車電等多家企業送件上市,亞洲藏壽司、軒郁等則送件上櫃。為了減緩疫情對企業的影響,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特別放寬了申請掛牌的條件,讓更多公司得以順利掛牌,進而為投資人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明年申請上市櫃的公司,也放寬獲利能力條件,未來是否改回原有掛牌條件,則視新冠肺炎發展而定。
證交所今年IPO目標為18家,櫃買中心25家。目前已送上市並獲董事會通過案件,包括汎德永業、匯僑設計和艾姆勒車電三家,都已和證交所簽約,八貫則待審議;上櫃則有亞洲藏壽司、軒郁已與櫃買中心簽訂櫃檯買賣契約,董事會通過待核發同意函則是康全電訊,待董事會核議為陞達科技,待審議則有九家包括上洋、全訊、揚秦、意德士、帝圖、智聯服務、亞泰金屬、常廣與叡揚。
為因應新冠肺炎衝擊企業營運,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宣布放寬公司申請掛牌條件,包括申請上市櫃公司中,今年已送件者,得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簽約,申請展延上市掛牌時限二次,每次三個月,最遲至通知簽訂上市契約之日起算的九個月內應掛牌,因此上述共17家公司將可望受惠掛牌時限放寬。
至於明年起放寬上市櫃條件,證交所表示,本國公司獲利條件,從原先審查最近二個會計年度,調整為近三個會計年度可任擇二個年度。外國發行人則從近三個年度稅前累積淨利應達新台幣2.5億元以上、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稅前淨利達1.2億元,分別調整為1.5億及滿足盈利,即可申請掛牌。
證交所表示,明年申請上市公司應於送件前,說明疫情影響程度、期間營運恢復狀態等事項,由主辦承銷商出具合理性意見。此次雖將獲利能力調降,但證交所審查仍會多面考量,綜合評估未來營運發展穩定性和成長性,兼顧企業籌資目標與投資人利益。
櫃買中心副總經理林瑛珪則解釋,現行上櫃申請案的獲利條件,包括「最近二個會計年度稅前淨利占股本(外國發行人為歸屬母公司業主權益金額)之比率平均達3%以上,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獲利能力較前一個會計年度為佳者」之規定。
就明年度申請上櫃案而言,若今年度營運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並經推薦證券商出具合理性評估意見後,即得豁免2020年會計年度獲利能力須較2019年會計年度為佳的條件限制,如此一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有一定獲利能力之發行公司,即可避免疫情影響並如期於2021年度申請上櫃,至於該放寬條件的時間,與證交所相同,會視明年度疫情的影響與送件狀況決定是否延長。
台股創新高,汎德永業汽車即將啟動IPO作業!
受疫情影響,汎德永業汽車(2247)的上市計劃曾經延後三個月,但隨著台股行情創下新高,這家汽車公司終於要啟動初次上市(IPO)作業了。根據最新消息,汎德永業的IPO現增案預計將於7月28日起開始申報生效,並有望在第三季底或第四季初正式上市,成為今年台灣股市的第五家上市新軍。
在興櫃市場收盤時,汎德永業的成交參考價為276元,當日下跌了1.2元。這家公司在今年1月17日已經獲得主管機關的核准,但因3月台股的大幅下跌,公司得以在主管機關的同意下,將上市櫃的時間延後三個月。
根據證交所的公告,汎德永業的IPO現增總額為8,968萬元,根據「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第13條第2項的規定,這個現增案將從7月28日起開始申報生效,讓投資者有足夠的時間了解並參與這次的新股發行。
汎德永業IPO案原已於今年1月17日獲主管機關核准,但因3月台股 重挫,在主管機關同意公司上市櫃可延後三個月的政策下,近日重啟 IPO作業。
證交所27日表示,汎德永業IPO現增總額8,968萬元案,依「發行人 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第13條第2項規定,預計自7月28日起 申報生效。
【新聞報導】 哇塞,最近興櫃市場可真是不太平啊!生技股大跌,資金跑得比兔子還快,這讓興櫃股的填息之路實在是布滿了險阻。我來跟大家分析一下這個情況。 先說說65檔已除息的個股,結果有高达52.31%的個股是陷入貼息的困境,這可真是讓投資人頭痛。像亞洲教育、全訊、華懋這些還算比較幸運的,填息成功,但像威鋒電子、洋基工程這些,就真的是「賺了股利,賠了價差」了。 興櫃市場上周的成交值也急速下滑,從前周的428.59億元砍到213.56億元,這個跌幅可不小。成交值前20大個股裡,除了穎崴和億而得,剩下的都是生技防疫股,結果一夕間夢想破滅,賣壓大舉出籠。 話說回來,現在還有許多公司還沒公布除息時間,像是準備轉上市櫃的汎德永業汽車,還有軒郁、上洋,這些公司都讓人很期待他們的表現。 最後,興櫃市場還將迎來新血,教育業者學習王將以60元參考價登錄興櫃,去年每股盈餘還有3.25元,還有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這對於投資人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吸引點。 總之,興櫃市場現在處於一個很敏感的時期,大家都要小心為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