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證券(公)公司新聞
台股3月遭遇大崩跌,對證券商業績造成嚴重打擊。根據最新數據,21家主要證券商在3月份合計虧損達78.3億元,首季合計虧損更是高達53億元。在這波股災中,只有10家證券商成功避免虧損。其中,國泰證、元大證及玉山證在首季每股稅後盈餘(EPS)方面表現亮眼,分別位居前三名。隨著4月盤勢反彈,證券商們寄望能夠在4月份扭轉乾坤,挹注整體業績。
華南永昌證券因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失利,3月份單月虧損達47.59億元,首季轉為大幅虧損46.61億元,每股虧損高達5.75元。而凱基、富邦、永豐金、日盛、元富、群益金鼎、統一、台新、第一金等證券商,以及上櫃券商宏遠、大展、福邦、致和等,3月份都呈現虧損業績。其中,統一證、群益金鼎證、元富證、凱基證等單月稅後虧損分別達9.223億元、8.916億元、4.49億元及4.11億元。
不過,也有一些證券商在3月份維持獲利狀態,如康和證、大慶證、國泰證券、玉山證、元大證、兆豐證、合庫證等。其中,元大證單月獲利7.29億元,國泰證單月獲利1.2億元,康和證及兆豐證各獲利0.58億元、0.53億元,玉山證及合庫證也小賺0.39億元、0.3億元。
首季業績方面,華南永昌證、統一證及群益金鼎證虧損前三大,台新證及元富證各虧損3.9億元、3.49億元。而國泰證、元大證及玉山證則在首季EPS方面位居前三名。其中,國泰證首季稅後盈餘2.1億元,EPS為0.35元;元大證首季稅後盈餘19.23億元,EPS為0.33元;玉山證首季獲利1.11億元,EPS為0.28元。
21家證券商公布3月以及首季業績,其中多達14家處於虧損局面,尤以華南永昌證券因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失利,單月虧損達47.59億元,也影響首季轉為大幅虧損46.61億元,單季每股虧損5.75元。
凱基、富邦、永豐金、日盛、元富、群益金鼎、統一、台新、第一金等證券商,以及上櫃券商宏遠、大展、福邦、致和等,3月都呈現虧損業績;統一證、群益金鼎證、元富證、凱基證等單月稅後虧損各達9.223億元、8.916億元、4.49億元及4.11億元,台新證、永豐金證及富邦證等也各虧損3.8億元、2.05億元與1.9億元,日盛證也小虧0.07億元。
至於3月維持獲利,有康和證、大慶證、國泰證券、玉山證、元大證、兆豐證、合庫證等;龍頭券商元大證單月獲利7.29億元,國泰證單月獲利1.2億元,康和證及兆豐證各獲利0.58億元、0.53億元,玉山證及合庫證也小賺0.39億元、0.3億元;統計21家證券商3月共虧損78.3億元,相較於2月淨獲利8.1億元,呈現大幅轉為虧損。
首季業績方面,虧損前三大是華南永昌證、統一證(9.23億元)及群益金鼎證(8.53億元),台新證及元富證各虧損3.9億元、3.49億元,首季高於億元虧損還有宏遠證、致和證、福邦證、大展證等。
僅10家證券商首季營運倖免於虧損,國泰證首季稅後盈餘2.1億元,首季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35元,居證券商EPS首大,元大證首季稅後盈餘19.23億元,EPS為0.33元居次,玉山證首季獲利1.11億元,EPS為0.28元排第三;另富邦證、日盛證、永豐金證首季獲利都縮減,各為1.7億元、1.16億元及1.02億元,凱基證首季獲利急縮到僅0.71億元。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全球股市都經歷了波動,不過這並沒有減少投資者的交易熱情。近期,第一金證券推出的「e鍵開戶」APP就成為了焦點,短短3個月內,就有近3,000人成功開戶,實動戶數更是高達總開戶數的五成,顯示了投資者在防疫期間對理財的需求日益增加。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表示,這次線上開戶的成功,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真正免臨櫃開戶」的便利性,客戶只需透過「e鍵開戶」APP,並使用第一銀行網路銀行進行身分認證,就能完成開戶流程。其次,數位客戶的加持,對於將「iLEO數位帳戶」綁定為交割戶的客戶,特別保留數位帳戶的相關優惠,讓銀行客戶開立證券戶的意願大大提升。最後,客戶的投資意願強烈,尤其是在台股跌破萬點的背景下,投資者們決定危機入市,開戶數和實動比例都大幅上升。
為了應對逐筆交易上線的需求,第一金證券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經費進行軟硬體升級。陳香如提到,公司將全力提升電子交易的質與量,不僅精進電子交易平台,還結合數位行銷,加強第一金證券數位金融的服務力度。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客戶,第一金證券還推出了豐富的活動。只要透過「e鍵開戶」APP完成開戶,就能獲得摩斯漢堡早餐,而首筆交易還能獲得7-11購物金100元等多項好禮。這項活動將持續到4月底,對於有意開戶的投資者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指出,線上開戶獲得不錯的成績,原因有三,第1、真正免臨櫃開戶:客戶透過「e鍵開戶」APP進行線上開戶,並使用第一銀行網路銀行進行身分認證,即可完成開戶。
第2、數位客戶加持:一銀對於客戶透過「e鍵開戶」APP並將「iLEO數位帳戶」綁定為交割戶者,特別保留原有數位帳戶相關優惠,大幅提升銀行客戶開立證券戶的意願。
第3、客戶投資意願強烈:受疫情影響,台股跌破萬點,投資人決定危機入市,不僅開戶數大增,也提高實動比例。
因應逐筆交易上線,第一金證券投入大量人力與經費進行軟硬體升級。陳香如提到,第一金證券將全力提升電子交易的質與量,除精進電子交易平台外,並結合數位行銷,以強化第一金證券數位金融的服務力度。
只要透過該APP完成開戶即送摩斯漢堡早餐,首筆交易送7-11購物金100元等多項好禮,活動到4月底止。
【股市新聞】避風港尋找,政府基金力挺台股ETF,元大台灣50獲熱烈追捧
近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股市場波動不斷,但仍有不少投資者尋找避風港。根據市場分析,政府基金轉變投資策略,加大對台股ETF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元大投信的產品,受到政府基金的大力支持。
為了避險,政府基金從過去重權值股個股投資,轉向ETF,並估算整體投資與台股權值股相關ETF的水準已達500億元,佔台股ETF市場交易量的五成以上。其中,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ETF和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規模合計超過千億元,尤其是元大台灣50,據悉政府基金的投資部位已佔其整體投資規模的四成。
各大行庫也紛紛加碼台股ETF,將其作為主力標的。行庫主管表示,由於疫情消息不斷,產業類股族群方向難以穩定,投資台股ETF反而更為省事,且能夠分散風險。
統計顯示,元大、兆豐、富邦等投信發行的台股ETF近期主力進出券商包括台銀證券、兆豐、第一金證券等公股體系券商。例如,元大台灣50ETF近兩周的成交量中,台銀證券以8%的市占率領先,遠超過第二名券商。元大高股息ETF也是如此,台銀證券以約5%的市占率領先第二名券商。
除了台銀證券,兆豐、土銀證券部、華南永昌、第一金證券等也名列前茅。這些券商的積極參與,反映了元大台灣50ETF在市場上的熱度和政府基金的支持力度。
其中,元大投信發行的元大台灣50、元大高股息ETF目前規模分別 為591.58億元及334.89億元,加上元大全球未來通訊ETF 130.84億元 ,合計三大基金規模已超過千億元,其中與大型權值股直接相關的前 二檔ETF,約是其他投信業者同類型ETF規模的20倍、10倍,獲得政府 基金大力加持的程度尤其顯著。
尤其是元大台灣50ETF,據接近政府基金的相關人士指出,各政府 基金的投資部位已占其整體投資規模至少四成。各大行庫有志一同加 碼台股,ETF也成為主力標的。行庫主管分析,每天都有新疫情消息 傳出,「現在沒一個產業類股族群的方向是抓得穩的」,與其去作個 股配置,投資台股ETF反而省事,且ETF基本上的成分股即使有不同權 重,仍有相當的風險分散概念。
統計顯示,包括元大、兆豐、富邦等投信發行的台股ETF,如元大 台灣50、元大高股、富邦台灣50、兆豐藍籌30、富邦台灣優質高息、 元大全球未來通訊等以台股龍頭權值股為主力的ETF,近期主力進出 券商包括台銀證券和兆豐、第一等公股體系券商。
例如,元大台灣50的ETF成交量,近兩周台銀證券不僅居主力券商 之冠,而且占成交量的8%,比起第二名券商大幅領先約6個百分點; 元大高股息ETF也有類似的情況,台銀證券是近一個月主力券商之冠 ,以約5%的市占領先第二名券商超過2個百分點。
至於兆豐、土銀證券部、華南永昌、第一金證券等也在兩檔ETF加 碼的主力券商中名列前茅。至於與元大台灣50性質接近的富邦台灣5 0,台銀證券也列前五大加碼券商。
第一金證券日前在第一金控總部禮堂,辦了一場大選後的首場投資趨勢論壇。這場論壇由第一金投顧的董事長陳奕光帶領研究團隊,為我們分析2020年全球的重要總經預測與投資展望。第一金證券的董事長葉光章也在會上說明,這次論壇的題目叫做「金鼠躍米囤、豐盈滿庚子」,希望投資人能夠在金鼠年裡都有好收穫。 大選過後的第一天,大家對選後的全球經濟走向,以及台股產業的投資方向肯定都挺好奇的。所以這次特別請來第一金投顧的陳奕光董事長和研發團隊,為大家做詳細的說明和分析。 陳奕光董事長提到,2020年的經濟情況看起來還是樂觀的,但也有一些變數。這個星期美中雙方會簽署貿易紛爭的第一階段協議,這對台廠來說,既有危機也有機會。在全球化的布局策略中,台商看到了台灣的投資機會,從去年開始,台商資金回台的金額高達7,000億,這對投資動能有很大的幫助。主計處預估,今年的GDP成長率將從去年的2.64%增至2.72%。 葉光章董事長還提到,去年聯準會採行預防性降息3碼,帶來的資金效應讓外資去年一整年買超台股2,900億,台股上漲2,269點。今年在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資金的變化將是觀察的重點。現在道瓊指數已經站上28,000點,台股也到了12,000點,雖然投資機會還是存在的,但風險也不可忽視。投資人需要精明地選擇有機會的產業和公司進行投資。
第一金證券董事長葉光章表示,此次論壇主題為「金鼠躍米囤、豐盈滿庚子」,期投資人在金鼠年都能滿載而歸。在大選過後的第一天,大家應該迫不及待想對於選後全球總體經濟走向,台股產業的選股方向有更深度的了解。此次邀請第一金投顧陳奕光董事長及研究團隊為投資人做說明與分析。步入2020年,今年景氣是樂觀中存在變數,這星期美中雙方將針對貿易紛爭部份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簽完協議也代表下一階段談判繼續開始,對台廠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在全球化的布局策略中,台商看到台灣的投資機會,從去年以來台商資金回台金額高達7,000億,對投資動能產生助益,主計處預估今年GDP成長率將由去年的2.64%增至2.72%。
葉光章指出,去年受到聯準會採行預防性降息3碼所帶來的資金效應,外資去年一整年買超台股2,900億,台股上漲2,269點,今年在利率不變下,資金的變化將會是需要觀察的部分。今年投資市場在道瓊指數站上28,000點、台股12,000點之際,投資機會仍是存在的,可是風險也不能忽視,需要投資人針對有機會的產業與公司好好選擇進行投資。
葉光章看好台股的三大理由,分別是:經濟成長優於去年、產業獲利成長、台股的高股息殖利率對外資具有吸引力;看好的產業「5+2」、5G概念股。
葉光章表示,2020年景氣是樂觀中存在變數,包括本周美中將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意味下一階段談判將展開,在上市櫃公司今年獲利有望持續成長中,主計處預估今年GDP將由去年2.64%成長至2.72%下,預估今年第1季行情有機會挑戰12,682點,全年高點則是13,000點,包括AI、5G、手機新應用供應鏈、半導體、面板、記憶體等族群有望輪流擔任指數上攻的要角。
本國券商中,目前喊出台股2020年上看13,000點的券商,除第一金證券外,還有群益證券、凱基證券,外商券商則有摩根士丹利證券;此外,摩根大通指台股上看13,176~13,892點。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今年台股有兩大主軸,一是科技業的併購潮,二是原物料投資行情,前者主因中國科技業為與美國科技公司競爭所發動的併購或策略合作行動,最可能發生的產業落在IC設計,最快今年520前便可看到。
此外,沉潛一段時間的原物料也有機會,例如美中貿易談判過程中,中國可能擴大採買美國大豆,在供給量不增的情況下,價格勢必上漲,相關原物料價格問題將帶來通膨壓力,亦將使升息議題浮現,但今年暫時還不會出現升息動作。
台股部分,陳奕光說,台灣主要研調機構皆上修2019年經濟成長率,平均成長率預估值為2.44%,11月景氣燈號也由黃藍燈轉呈綠燈;資金面來看,台股現金殖利率高達4.04%,資金匯回專法也已達304億元,首年可望挑戰1,300億元。
此外,近年外資持續買超,有利台股籌碼表現。展望2020年,台股高現金殖利率仍具吸引力,加上台商回台投資以及資金匯回延續,且台股在總統大選年漲多跌少,選後資金有望回流台股,台股挑戰前高12,682點。
第一金證的台股展望,是在農曆年前,大型券商舉行的最後一場台股論壇。葉光章指出,大選過後,市場理性回歸2020年產業景氣循環,今年景氣是樂觀中存在變數,這星期美中雙方將針對貿易紛爭部份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簽完協議也代表下一階段談判繼續開始,對台廠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
他指出,在全球化布局策略中,台商看到台灣的投資機會,從去年以來,台商資金回台金額高達7,000億元,對投資動能產生助益,主計處預估,今年GDP成長率將由去年2.64%成長至2.72%,台灣經濟展望相對樂觀。
葉光章指出,去年受到聯準會採行預防性降息三碼,所帶來的資金外溢效應,外資去年一整年買超台股2,900億元,台股上漲2,269點,今年在利率不變下,資金的變化將是需要觀察的部分。今年投資市場在美股道瓊指數逼近29,000點、台股站回12,000點之際,投資機會仍是存在的,可是風險也不能忽視。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則指出,2020年總經環境仍有烏雲籠罩下,將有如走在鋼索上,如何繼續往前走,要留意三期循環:一是政治周期循環,在川普任期內,地緣政治風險將是一新常態,其次是經濟循環,全球製造業PMI仍在谷底,即將觸底回升,三是通膨循環,也是今年的主循環,從商品期貨價格指數(CRB指數)來看,與股市本益比走勢呈現交叉走勢,預期今年是通膨的開始,要留意股市可能下滑。
他預測,今年指數空間不大,約一成左右,去年上漲的動能來自於半導體等科技股,今年在通膨上升下,塑化類股有機會呈現反彈,台塑四寶將引領台股上攻歷史高點12,682點,預期今年全年指數上看13,000點,台股市值挑戰40兆元,個股表現優於指數操作。
至於新台幣升值,對上市櫃公司所造成的匯損問題,陳奕光表示,由於企業多有做避險動作,整體而言,去年全年的獲利應無法超越前一年。
方螢基指出,臺灣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照護的需求十分迫切,大同之家平時由社會局社工員定期輔導與關心,並設有24小時保全人員巡邏,每日針對長者提供問安服務,此次第一金與社會局一起傳遞愛心與溫暖,期待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長者們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
大同之家的獨居長者們,在第一金融集團志工及生命鬥士蔡佩芙的帶領下開心一同合唱,現場十分歡樂,第一金當天更向捷運善導寺庇護工場訂購下午茶點心,再次結合公益讓愛延伸;同時準備了許多聖誕節禮品,溫暖長者的心,讓所有參與活動之長者擁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第一金長期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連續四年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獲世界肯定蟬聯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成分股、且連續三年榮獲「BSI英國標準協會永續卓越獎」,未來遍及全台的集團志工服務隊也將秉持在地關懷的精神,與社區共同學習成長,以一步一腳印的志願服務精神,散播善的種籽到台灣每個角落,期盼能為共同生活的美麗家園,打造共生、共好與共榮的願景。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表示,過去投資人雖然可經由線上開立證券戶,但卻仍須臨櫃辦理證券款項劃撥帳戶,還是存在不便利性的問題,此次第一金證券與關係企業第一銀行通力合作,介接銀行「OpenAPI」平台,打通證券開戶的任督二脈,將線上開戶真正做到免臨櫃,未來客戶只要有第一銀行網路銀行帳戶,即可透過此一快速的理財服務管道,線上開立證券帳戶。
陳香如進一步指出,「e鍵開戶」有「三不一沒有」的特色,那就是不用臨櫃,不打烊,不用再跑銀行,更沒有一大堆開戶文件需要填寫。
僅需要三步驟、五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申請,從開戶,交割銀行約定,集保e存摺申請,電子交易密碼函寄送,都使用數位化方式完成,除精緻化顧客體驗更節省了投資人寶貴的時間。
第一金證券「e鍵開戶」已吸引數百位客戶申請,為回饋客戶的支持與愛護,推出線上開戶「好禮三重送」活動。第一重,開戶送摩斯漢堡早餐;第二重,首筆交易送7-11100元;第三重,交易滿88萬再送六期錢雜誌。
即日起至2020年4月30日止,只要是第一銀行網銀客戶,即可透過網銀數位身分認證,簡單三步驟迅速完成開戶,隨時隨地即可透過手機完成證券線上開戶,除享三重貼心好禮更能邁出您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可至第一金證券官網http://www.firstsec.com.tw查詢。
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陳香如表示,過去投資人雖然可經由線上開立證券戶,但往往卻仍須親自至銀行櫃檯辦理證券款項劃撥帳戶,還是存在不便利性的問題,此次第一金證券與關係企業第一銀行通力合作,介接銀行「Open API」平台,打通證券開戶的任督二脈,將線上開戶真正做到免臨櫃,未來客戶只要有第一銀行網路銀行帳戶,即可透過此一快速的理財服務管道,線上開立證券帳戶。
總經理陳香如進一步指出,「e鍵開戶」有「三不一沒有」的特色,那就是不用臨櫃,不打烊,不用再跑銀行,更沒有一大堆開戶文件需要填寫。
僅需要三步驟、5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申請,從開戶,交割銀行約定,集保e存摺申請,電子交易密碼函寄送,都是使用數位化的方式來完成,除了精緻化顧客體驗更是大大節省投資人寶貴的時間。
第一金證券「e鍵開戶」推出不到兩周的時間,已吸引數百位客戶申請,為了回饋客戶的支持與愛護,推出線上開戶「好禮三重送」的活動,第一重:開戶送摩斯漢堡早餐;第二重:首筆交易送7-11的100元;第三重:交易滿88萬再送6期錢雜誌。
即日起至2020年4月30日止,只要是第一銀行網銀客戶,即可透過網銀數位身分認證,簡單三步驟迅速完成開戶,不用出門,隨時隨地即可透過手機來完成證券線上開戶,除了享三重貼心好禮更能邁出您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可逕上第一金證券官網:http://www.firstsec.com.tw查詢。
根據證交所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月13日到11月26日止,彰銀鉅額交易張數高達50.65萬張,成交金額高達117億元。
其中,盤後鉅額交易高峰集中在11月,主因龍巖集團的龍巖公司自11月8日起透過盤後鉅額交易出脫彰銀部位39萬餘張,至11月26日,龍巖公司的彰銀持股只剩1,100多張。
觀察主要受託券商,可看到泛公股券商11月大舉買進,包括合庫證、第一金證各淨買超10萬餘張,土銀信託與台銀證券各約9萬多張,兆豐證約8萬多張。
基於過去改選經驗,持股近16%的外資法人大多支持台新金,使得台新金陣營有約四成股權支持的基本盤,泛公股陣營不敢掉以輕心。據悉,部分泛公股機構內部目標尚未滿足,還會繼續加碼彰銀,希望力保目前泛公股掌握彰銀絕對主導權的優勢。
知情人士指出,彰銀10月31日收盤價23.75元創波段新高,股價登高來自公股行庫加持力道。此外,各行庫有盤後交易接下龍巖公司的賣股,也有行庫著重盤中交易,儘管操作策略或有差異,但加碼方向一致。
目前各行庫持彰銀雖未觸及5%須申報上限,但今年盤後交易移轉了5%彰銀持股,泛公股陣營占了大半,合計持股彰銀也已突破三成,達到彰銀標售特別股予台新金後的新高。
目前公股掌握彰銀九席董事中的六席,包含財政部、國發基金各兩席、一席一般董事,兩席獨董,以及龍巖集團一席支持公股,台新金則是兩席董事、一席獨董,雙邊為六比三。
法人分析,泛公股券商受託大舉買超,主要買盤應是來自泛公股行庫與其他相關機構,一般投資人比重較低,顯示泛公股陣營積極承接籌碼。
第一金證券近三年在葉光章帶領下,從傳統證券經紀業務蛻變為多元化的財富管理平台,經營策略也有別於傳統經紀業務券商,除既有的全國營業據點外,近年在關係企業第一銀行全國分行中也設立了130個證券櫃檯,大幅拓展服務觸角,再搭配金融科技工具,提供客戶更為便利、安全的電子交易平台,讓半公股色彩的第一金證券成功轉型。
這些轉型成績也陸續獲得國內外雜誌媒體評選為最佳潛力券商、亞太及台灣地區最佳表現券商等,另外在證券櫃買中心及期交所的競賽活動中也多次獲得獎項肯定。此外,第一金證券近年也積極配合政院的新南向政策,與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共赴新南向國家拜會當地台商,辦理多場招商說明會,輔導海外企業回台上市等。
葉光章表示,未來除持續深化、多元化證券經紀業務外,亦將藉由既有的財富管理平台與集團關係企業合作,輔導台商回台購地設廠、投資他業多角化經營等,進一步服務台商與台灣,發揮第一金融集團賦予的永續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角色。
第一金證券近3年在葉光章帶領下,從傳統證券經紀業務蛻變為多元化的財富管理平台,近年在關係企業第一銀行全國分行中也設立了130個證券櫃檯,再搭配金融科技工具,提供客戶更為便利、安全的電子交易平台。這些轉型成績也陸續獲得國內外雜誌媒體評選為最佳潛力券商、亞太及台灣地區最佳表現券商等,此外,近年也積極配合政院的新南向政策,辦理多場招商說明會,輔導海外企業回台上市等,成為葉光章首度獲得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評選為第73屆全國優良商人獎的關健因素。(李佳濟)
金管會昨(31)日宣布預告修正部分「證券商管理規則」,影響較大的是第31條之3,開放證券自營商經董事會重度決議後,可與同金控集團海外關係企業進行外國債券及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並明定得授權經理部門辦理之條件及交易限額。
據證期局統計,目前有13家金控券商設有海外子公司,元大證淨值984餘億元最高,其次是凱基證的近660億元與富邦證的369餘億元,未來修法後,得與海外子券商從事債券與衍生性商品的關係人交易,金額不得超過淨值20%,以其淨值估算,這三家與子公司關係人交易金額分別不得超過196.8億、131億、73.9億元等。
其他設海外子公司有群益金鼎證、永豐金證、日盛證、統一證、元證、華南永昌證、國票證、國泰證、中信託證與第一金證。
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可與自家集團做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海外券商關係企業,需符合二大條件,一是註冊於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多邊瞭解備忘錄(MMoU)簽署會員地,目前主要海外券商子公司所在的香港、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新加坡都屬之。二是買賣或交易標的具有公開市價或買賣或交易金額非屬重大者,得經董事會重度決議概括授權經理部門依內部作業規範辦理。
6家環保綠能公司包括:基士德KY(6641)為專注於環保水處理市場的公司;凱勝綠能(2246)為製造電動大客車、電動自小客車與電動堆高機買賣廠商;山林水(8473)為承攬各項水處理工程、污染土壤處理及水處理案廠商;永冠(1589)為全球主要風力發電機、注塑機、工具機、產業機械等設備廠商之首要鑄件供應商、東元(1504)為國內第一家依國際規格製造電動機的專業廠商,以「節能、減排、智能、自動」目標的重電及家電製造大廠、可寧衛(8422)為台灣廢棄物清除處理市場上的領導廠商。
第一金融集團多年來在推動綠色產業上不遺餘力,集團旗下的第一金證券在董事長葉光章及總經理陳香如的帶領下,戮力以赴推動環保綠能企業走向資本市場,近年除陸續成功將日友(8341)、元晶(6443)及信紘科(6667)推上資本市場外,第一銀行與第一金證券更合作推動發行國內首檔綠色公司債—長榮(2603),分別擔任發行保證銀行及債券承銷商。
環保已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創以及投資機會,第一金融集團旗下第一金證券在董事長葉光章及總經理陳香如的帶領下,戮力推動環保綠能企業走向資本市場,近年除陸續成功將日友(8341)、元晶(6443)及信紘科(6667)推上資本市場外,日前更與第一銀行合作推動發行國內首檔綠色公司債—長榮(2603),分別擔任發行保證銀行及債券承銷商。
第一金融集團多年來持續提倡環保永續精神,積極打造「綠色金融第一品牌」。
累積前九月每股純益(EPS)則為富邦證券1.47元第一,凱基1.4元第二,元大1.25元第三。
9月台股日均量1,198億元,較8月的1,252億元下滑,多數券商手續費收入減少,主要靠自營和承銷部門撐住獲利;以元大證券獲利6.2億元、凱基3.6億元、群益金鼎2.05億元、富邦1.6億元及永豐金證1.09億元領先。
其次,兆豐證券獲利0.73億元、國泰0.6億元、華南永昌0.36億元、玉山0.29億元、福邦0.23億元、台新0.2億元、致和與第一金證券0.1億元,高於千萬元。
再次有八家單月獲利低於1,000萬元,包括日盛證券900餘萬元、統一約740萬元、合庫約600萬元及宏遠359萬元,大慶、大展、康和證券則轉虧,淨損200萬元到2,000萬元不等。
法人表示,9月券商獲利下滑,以經紀業務收入減少影響較大,自營業務各憑本事,部分券商8月雖認列可觀的債券收益,但9月轉淡,若自營和承銷業務均無增加收入,整體獲利將衰退。
前九月來看,賺逾10億元的家數持平8月,包括元大證券累積獲利67.5億元、凱基45.5億元、富邦24.5億元、群益金鼎17.5億元、統一16.7億元、永豐金證券13.6億元及元富證券12.9億元,共七家。
再來是日盛證券累積獲利9.6億元、兆豐證券8.3億元、華南永昌證券6.1億元、國泰證券5.5億元、台新證券3.7億元、玉山證券2.9億元、合庫證券2.7億元、福邦和第一金證券均1.7億元、致和及康和證券皆1.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