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集邦科技報導】
近年來,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似乎開始回暖,尤其是電視產業。根據集邦科技的研究預測,今年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將達到4,663萬台,這個數字相較於前一季增加了7.5%,年增長則達到2%,這也是過去七個季度來首次年增率超過2%的好消息。
分析指出,第二季的出貨成長主要受益於中國品牌在618電商節慶的備貨動能強烈,同時,部分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銷售表現超過預期。展望第三季,隨著傳統旺季的到來,預計電視出貨量將繼續上漲,季增率預計達到13.5%,總量約為5,292萬台。
在面板方面,雖然6月開始55吋以下的電視面板已經進入獲利階段,但面板廠家仍堅持根據需求生產,並嚴格控制生產稼動率,目的是為了維持面板價格在第三季旺季備貨高峰時期的漲勢。
然而,目前市場上終端需求受到通脹的壓抑,消費者大宗購買的仍然是低單價的電視機種。集邦科技指出,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的走勢並不一致,品牌為了將獲利最大化,目前只能透過提前鋪貨來降低整機生產成本。
預計第四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將收斂至4.5%,總量約為5,513萬台,這比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了5.1%,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下修。
在消費者採購規格方面,受到通脹與升息的影響,北美地區的消費者對電視產品的採購規格出現了分化。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自年初累積至5月底,年成長率約為2.9%,其中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198美元的產品已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
中國品牌在618期間為了爭取更多市占率,第二季出貨量不斷上升,其中海信和TCL的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海信甚至刷新了單季出貨紀錄,達到725萬台,年增長率達到33.3%,成為電視品牌中表現最佳者。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上看4,663萬台,季增7.5%!
科技市場調查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在昨日(2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中預測,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望達到4,663萬台,這將比上一季增長7.5%,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成長了2%。這次出貨量的增加,主要是在於傳統旺季備貨高峰的挹注下,預計本季的出貨量將會持續季增13.5%,達到5,292萬台。
市場分析人士對於這個預測持正面看法,認為隨著電視出貨量的不斷上升,將對群創(3481)、友達等企業的後市帶來積極影響。集邦科技表示,第二季全球電視出貨量的年增率為2%,這是近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年成長,顯示終端庫存已經經歷長時間的去化,並已經回到了健康水平。
特別是,在618電商檔期大陸品牌的備貨動能強勁,以及面板價格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下游追貨的意願也相對較高。預期品牌將根據實際需求來調整備貨量。雖然6月起55吋(含)以下的電視面板尺寸已經進入獲利階段,但面板廠仍堅守按需生產的原則,嚴格控制產能利用率,以維持面板價格至第三季旺季備貨高峰。
然而,由於終端需求受到高通膨的壓抑,消費需求主要集中於低單價機種。集邦科技預測,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的走勢不對齊,品牌為了將獲利最大化,目前只能透過提前鋪貨來降低整機生產成本。預計第四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收斂至4.5%,總量約為5,513萬台,較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了5.1%,並不排除有進一步下修的可能。
此外,集邦科技還指出,由於面板價格的持續上升,今年32吋至75吋電視在大陸618促銷價格均比去年雙11上調了10%至20%。為了維持銷售額的成長,品牌陸續轉向85吋或更大尺寸,並提供優惠。在618期間,大陸品牌海信和TCL的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其中海信的單季出貨量達到了725萬台,年增33.3%,是品牌中表現最佳的。
在另一方面,受高通膨和升息的持續影響,集邦科技觀察到今年消費者對電視產品的採購規格出現了分化,北美地區的這種現象最為明顯。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今年前五月年成長約2.9%,其中沃爾瑪(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198美元,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海信(Hisense)58吋促銷價268美元,名列第三。ONN和海信今年在北美地區的銷售量大幅提升,並擠下TCL和VIZIO,分別奪得銷售第二及第三名,市占率分別為18.3%和13.5%。
集邦表示,第2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年增2%,是近七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年成長,顯示終端庫存經歷長時間去化後,已回到健康水位,尤其大陸品牌在618電商檔期備貨動能強勁,加上因應電視面板價格續漲,下游追貨意願高,預期品牌後續將視實際需求變化來備貨。
即使6月起55吋(含)以下電視面板尺寸已進入獲利階段,面板廠仍堅守按需生產,嚴格控制產能利用率,以維持電視面板漲勢至第3季旺季備貨高峰。但終端需求受高通膨壓抑,消費需求大宗應仍以低單價機種為主。
集邦指出,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走勢分歧,品牌為將獲利最大化,目前僅能透過提前鋪貨降低整機生產本,預估第4季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收斂至4.5%,總量約5,513萬台,較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5.1%,不排除有再下修可能。
集邦分析,面板價格續漲,今年32吋至75吋電視在大陸618促銷價格均較去年雙11上調10%至20%。品牌為維持銷售額成長,陸續轉往85吋或更大尺寸祭出優惠。大陸品牌為在618期間搶下更多市占率並提升出貨量,海信和TCL第2季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海信更是刷新單季出貨紀錄、達725萬台,年增33.3%,是品牌廠中表現最佳。
另一方面,受高通膨與升息持續影響,集邦觀察到今年消費者對電視產品採買規格出現分化,以北美地區最明顯。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今年前五月年成長約2.9%,暢銷機種包含沃爾瑪(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198美元,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
海信(Hisense)58吋促銷價268美元,名列第三。ONN和海信今年不僅在北美地區銷售量大幅提升,同時也擠下TCL和VIZIO拿下北美市場銷售第二及第三名,市占率分別18.3%和13.5%。
研調機構分析,第二季出貨成長主要受惠中國品牌在618電商節慶 備貨動能強勁,以及部分中國品牌海外市場銷售優於預期,預期進入 第三季傳統旺季,電視出貨量估將季增13.5%,約達5,292萬台。
即便6月開始55吋以下電視面板尺寸已進入獲利階段,面板廠仍持 續履行依照需求生產,嚴格控制生產稼動率,目的就是要維持電視面 板漲勢至第三季旺季備貨高峰。
但目前看來終端需求受高通膨壓抑,消費需求大宗應仍以低單價機 種為主。
TrendForce表示,由於面板價格與終端售價走勢分歧,品牌為了將 獲利最大化,現下僅能透過提前鋪貨降低整機生產本,故預估第四季 全球電視出貨量可能放緩,季增幅度將收斂至4.5%,約5,513萬台, 較年初品牌的出貨規劃減少5.1%,後續不排除有再下修的可能。
受高通膨與升息持續影響,TrendForce觀察到今年消費者對於電視 產品採買規格出現分化,其中以北美地區最明顯。
北美地區電視零售銷量自年初累積至5月底年成長約2.9%,暢銷機 種包含Walmart自有品牌ONN的32吋HD促銷價99美元、50吋UHD促銷價 198美元,已連續五個月蟬聯排行榜冠亞軍。海信58吋促銷價268美元 ,名列第三。而今年ONN和海信不僅在北美地區銷售量大幅提升,同 時也擠下TCL和VIZIO拿下北美市場銷售第二及第三名,市占率分別為 18.3%和13.5%。
受到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今年32∼75吋電視在中國618促銷價格均 較去年雙11上調10∼20%。品牌為了維持銷售額成長,陸續轉往85吋 或是更大的尺寸祭出優惠。
中國品牌為了在618期間搶下更多市占率而提升第二季出貨量,海 信和TCL第二季出貨量分別季增21.2%和19.7%。海信更是刷新單季 出貨紀錄,達725萬台,年增33.3%,為電視品牌中表現最佳。
台股衝破萬七大關,半導體族群成為領軍軍團!近期AI相關題材的熱潮不斷推升高速運算(HPC)的熱度,讓台積電這樣的領頭羊連兩個月營收都保持正成長。5月份的營收達到1,765.37億元,月增長達19.4%,雖然年減4.9%,但這個成長力道已經讓市場眼睛為之一亮。 台積電的3、5、7奈米產能利用率不斷攀升,第二季度營收預計會符合先前152億至160億美元的財測預估。加上AI相關訂單的持續增温,台積電下半年的業績有望超越上半年,公司預估下半年營收將比上半年成長超過2成。 集邦的預估顯示,2023年AI伺服器出貨量將大幅增長,未來三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上調至29%。本年度AI晶片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6%,這波AI話題有望持續延燒至下半年,對半導體族群的營收表現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國際市場方面,本周將進行超級央行周,美國、歐洲及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普遍預估美國將暫停升息一次,但關鍵還在於7月會議是否會再次升息,而聯準會(Fed)內部對於利率的看法已經出現較大分歧。 總結來看,這輪半導體30期的受惠題材帶動,市場續創波段新高。短期內,市場的焦點仍然在國際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需要關注各國央行政策的實施情況。技術面上,半導體30期續創波段新高,但短線乖離拉大,投資者需留意追高風險。
受惠HPC產品拉貨動能,台積電3、5、7奈米產能利用率攀升,第二 季營收有望符合先前152億至160億美元的財測預估;而因AI相關訂單 需求增溫,台積電下半年業績有望優於上半年,公司預估下半年營收 將較上半年成長2成以上。
據集邦預估,2023年AI伺服器出貨量將大幅增長,未來三年間年複 合成長將上調至29%,本年度AI晶片出貨量預計將增長46%,本波A I話題有望延燒至下半年,未來反映營收相關題材,半導體族群表現 可期。
國際來看,本周超級央行周,美國、歐洲、及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 決議。市場預估,本次美國將暫停升息一次,惟重點仍聚焦在7月會 議是否再進一步升息,且聯準會(Fed)內部對於利率看法目前已出 現較大分歧。
總結來看,本輪半導體30期受惠題材帶動,續創波段新高,短期焦 點仍在國際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留意各國央行政策實施情況。技術 面上,半導體30期續創波段新高,惟短線乖離拉大,須留意追高風險 。
集邦科技最新公布的全球晶圓代工市場報告顯示,台積電在首季的表現實在太亮眼了!整體業績雖然季減近二成,但台積電卻逆勢增長,市占率衝上了60.1%,成為真正的龍頭!其他台灣廠商的量能相較之下就顯得有些萎縮了。像是聯電就被格羅方德超車,從第四名跌到了第五名;而高塔則是從力積電和世界先進手中搶走了第七名的寶座。 展望未來,集邦科技預測本季的產值還是會下滑,但季減幅會比首季的小。這個結果讓人不禁想問,台積電是怎麼做到這麼強勁的?雖然美中貿易戰和半導體市況逆風,但大陸的兩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和華虹上季的市占率還是同步上升了。中芯國際的市占率從前一季的4.7%回到5%以上,華虹則從2.6%上升到3%,這兩家公司的強勢表現,讓人不得不佩服大陸晶圓代工廠的復甦力。 在整體排名上,台積電穩坐龍頭寶座,第二名的三星市占率雖然從前一季的15.8%降到12.4%,但排名還是沒變。台積電的市占率則是從58.5%升到了60.1%,這個數字超過了六成,看來先進製程的競爭還是台積電略勝一籌。格羅方德則是從6.2%的市占率增長到6.6%,成為了第三名,超車了聯電的6.4%。 聯電雖然退居第四名,但市占率還是小幅上升了。中芯、華虹、高塔則分別位居第五至第七名,其中高塔的表現尤其亮眼,連連超車力積電和世界先進,讓這兩家公司只能退居第八和第九名。最後一名則是韓國的東部高科。 從今年首季的排名來看,前十名都是前一季的老面孔,這也讓人感受到市場的穩定性。台灣在這個排名中拿下了四席,遠遠傲視其他國家,大陸和韓國則各有兩席,分列第二。 集邦科技指出,首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的營收季減了18.6%,總計約273億美元。雖然受終端需求疲弱和淡季效應影響,但預計本季的衰退幅度會比首季的小。個別廠商方面,台積電已經預告本季營運可能會衰退,而世界先進和中芯國際則預計營收將會季成長,但下半年的復甦力道還有待觀察。
展望本季,集邦認為產值恐持續下滑,惟季減幅可望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兩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上季市占率同步提升,中芯由前一季的4.7%重返5%大關之上、達5.3%,居第五位;華虹由2.6%攻上3%整數關卡,居第六,透露即便美中貿易戰美國大力打壓陸企,加上半導體市況逆風下,大陸晶圓代工廠仍強勢突圍,擴大市占。
就首季整體排名來看,台積電穩居龍頭,第二名為三星,兩家公司排名不變,惟三星市占率從前一季的15.8%降至12.4%;台積電市占率則由58.5%升至60.1%,突破六成大關,凸顯先進製程大戰,台積電仍技高一籌。
去年第4季排名第四的格羅方德市占率從6.2%增至6.6%,擠下聯電的6.4%成為老三。聯電退居第四,惟市占率仍小幅季增約0.1個百分點。
中芯、華虹、高塔分居第五至七名,高塔接連超車力積電與世界,使得力積電與世界退居第八、九名,第十名則為韓國東部高科。
從今年首季前十名的名單來看,都是前一季出現的老面孔。就區域別來看,台灣持續拿下四席,傲視其他國家,大陸與韓國各兩席同列第二。
集邦指出,受終端需求持續疲弱,以及淡季效應加乘影響,首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營收季減18.6%,約為273億美元,預期本季晶圓代工產值將持續衰退,不過季衰退幅度會較首季的季減18.6%收斂。
就個別廠商來看,台積電先前已釋出本季營運恐較上季衰退的看法;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則因去年下半年成熟製程提前進行庫存調整至今年首季,兩家公司都認為本季營收將呈現季成長,但下半年復甦力道仍待觀察。
台股近期走勢呈現高檔多空震盪,不過在這波波動中,營運成長性佳的業績題材股表現亮眼,吸引投資人關注。其中,富采(3714)和明基材(8215)等公司因短線股價抗震性佳,成為市場焦點。投資者可考慮利用權證來放大獲利空間。 近期,集邦科技(TrendForce)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LED產業正在復甦,其中LED照明市場的需求恢復最為明顯,預計將帶動LED晶片產值回歸成長軌道。由於大陸LED照明晶片價格上漲,市場對此持正面看法。在此背景下,富采等廠商受惠於產業回暖。 富采預計,本季業績將略優於第1季,但由於消費性市場需求尚未明顯回升,彈升力道受限。公司研判,Mini LED背光及車用產品將是帶動下半年營運回升的重要動力。今年全年資本支出維持60億元不變,主要用於Micro LED等擴產計劃。 另一邊,明基材則表示,受惠於東南亞市場的復甦以及大陸市場的回溫,今年來自醫療事業的營收有望翻倍增長。此外,合併醫材廠衛普的營收貢獻,將使全年營收超越去年。在偏光片本業方面,明基材受益於電視面板急單挹注,目前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雖然市場對高價機種的需求疲弱,導致偏光片平均單價(ASP)受壓,但公司預期下半年價格有望回升。整體來看,第2季營收有望超越第1季。 今年以來,明基材的顯示材料等營收占比達65%至70%,而隔離膜、消費及專業醫療占比則在30%至35%之間。
富采方面,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近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LED產業迎來復甦,以LED照明市場需求恢復最明顯,有望進一步帶動LED晶片產值回歸成長軌道,加上近期大陸LED照明晶片喊漲,外界看好。隨LED產業回溫,富采等廠商受惠大。
富采預期,本季會略優於第1季,但彈升力道仍不強勁,主因消費性市場需求仍未明顯回升,下半年會比第2季好。
富采研判,Mini LED背光及車用產品是帶動下半年營運回升的重要力道,今年全年資本支出維持60億元不變,主要用於Micro LED等擴產。
至於明基材,公司表示,受惠東南亞市場復甦,加上大陸等市場回溫,今年來自醫療事業營收有望翻倍增長,加上合併醫材廠衛普營收貢獻,全年營收將優於去年。
偏光片本業表現部分,明基材表示來自電視面板急單挹注,目前產能利用率拉高至近滿載。惟因市場對高價機種需求疲弱,偏光片平均單價(ASP)有壓。
預期下半年價格有望回升。整體看來,第2季營收有望比第1季好。
今年以來,明基材顯示材料等營收仍達65%至70%,其它包括隔離膜、消費及專業醫療占比30%至35%。
集邦科技最新調查顯示,由於大陸經濟復甦力道疲弱,LED照明晶片市場出現了價格上漲的現象。其中,低功率LED照明晶片價格上漲3至5%,特殊尺寸的LED照明晶片則漲幅高達10%。這一漲價對於LED照明業者的虧損減少具有積極影響。 隨著LED照明晶片價格的漲幅,LED族群在股市中的表現也相對強勁。例如,億光電和富采電分別在1日上漲了2.43%和0.78%,其中億光電甚至攻上了漲停板價位。 國內LED封裝廠表示,確實有部分LED晶片價格上漲,這主要是因為大陸市場需求不佳,導致有廠商退出市場,供給面減少。然而,由於終端需求不佳,這次價格調漲可能僅為一次性調漲,若晶片價格持續上漲,可能會進一步驚嚇原本就疲弱的市場需求。 集邦科技指出,LED商業照明是整體LED照明市場中回溫最快的應用。自2018年起,LED照明產業進入低谷期,部分中小型業者退出市場,傳統照明供應鏈業者也轉型至顯示及其他高毛利市場,進而導致供給減少,庫存處於較低水準。 近期,部分LED業者進行漲價,主要針對照明類LED晶片,其中低於300密耳的低功率照明晶片漲幅最多,約為3至5%;特殊尺寸的LED照明晶片漲幅最高可達10%。 2022年,全球LED終端需求明顯下滑,LED照明、LED顯示屏等市場持續低迷,導致上游LED晶片產業產能利用率降低,市場供給過剩,價格持續下跌。據集邦科技研究,量價齊跌導致2022年全球LED晶片市場產值年減23%,僅27.8億美元。2023年,隨著LED產業的復甦,尤其是LED照明市場需求的恢復,預計全球LED晶片產值可達29.2億美元。
受到漲價消息帶動,LED族群1日表現相對強勢,億光、富采分別上 揚2.43%及0.78%,一詮更攻高至漲停板價位作收。
而國內LED封裝廠表示,的確有部分LED晶片價格上漲,主要因大陸 需求不佳,持續有廠商退場,供給面減少所致,不過,因為終端需求 不佳,判斷價格調漲為一次性調漲的機率較大,若晶片價格持續上漲 ,恐嚇退原本就疲弱的需求。
TrendForce表示,LED商業照明是整體LED照明市場中回溫最快的應 用,從供給端看,LED照明產業自2018年起進入低谷期,導致部分中 小業者退出,其他傳統照明供應鏈業者也已轉型往顯示及其他高毛利 市場發展,導致供給減少,庫存處於較低的水位。
因此,近期部分LED業者進行漲價,主要漲價品項集中在照明類LE D晶片,面積低於300密耳(mil2)以下(含)的低功率照明晶片品項 漲價最多,漲幅約落在3∼5%;特殊尺寸漲幅最高可達到10%。
2022年全球LED終端需求明顯下滑,LED照明、LED顯示屏等市場持 續低迷,導致上游LED晶片產業產能利用率降低,市場呈現供給過剩 ,價格持續下跌。據TrendForce研究,量價齊跌導致2022年全球LED 晶片市場產值年減23%,僅27.8億美元。2023年隨著LED產業復甦, 又以LED照明市場需求恢復最明顯,有望進一步帶動LED晶片產值回歸 成長,預估可達29.2億美元。
統一證券金融商品表示,投資人若看好AI長期趨勢,可回歸基本面 尋找估值相對低的瑰寶,分散單壓台股風險,直接參與AI亞洲關鍵供 應鏈。
統一亞洲半導體ETN指數成份股包含台日韓主要半導體大廠,是市 場上少見不用開複委託,即可一次投資日韓主要晶片龍頭的指數商品 ;受惠於AI浪潮,ICE FactSet亞洲半導體淨報酬指數(統一亞洲半 導體ETN之追蹤指數)近一個月表現力壓台股相關半導體指數。若與 同性質指數相比,依據彭博資料,今年以來統一亞洲半導體ETN指數 總報酬為34.95%,亦超越彭博亞太半導體指數的25.99%。
集邦科技預估,2023年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年增38.4%,而輝達系 統搭載的記憶體將優先往DRAM及HBM(高頻寬記憶體)滿足,預估HB M記憶體2023年到2025年年複合成長率有望達40%至50%驚人水準; 而2022年三大原廠中,三星電子與SK海力士HBM市占率高達90%,三 星電子也正積極發展克服DRAM物理局限的3D DRAM,在AI應用下未來 成長可期。
另外,輝達、超微主要測試工具供應商之一的愛德萬測試近一個月 飆漲近70%,加上日股有國際資金加持,創下33年來新高,亞半ETN 主要日本成份股東京威力科創與瑞薩電子也一掃陰霾,帶領指數邁向 「十年一遇」的牛市。
市場分析師認為,生成式AI服務大爆發,加上晶片供應過剩的局面 有望結束,亞洲半導體類股第二季與之後可望有更多上漲的空間,延 續第一季寫下2020年以來最佳單季表現的行情。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研究報告也看好AI伺服器及AI晶片後市,預估2023年全球AI伺服器(包含搭載GPU、FPGA、ASIC等)出貨量近120萬台,年增38.4%,占整體伺服器出貨量近9%,2026年將占15%,並上修2022年到2026年AI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至22%。而AI晶片2023年出貨量將成長46%。
隨著AI伺服器以陡峭的斜率成長,預料將引動龐大的記憶體需求,尤其輝達「DGX GH200」系統搭載的記憶體容量是前一代「DGX A100」系統的將近500倍,記憶體成長幅度更是驚人。
業界認為,雖然當前AI伺服器記憶體以三大原廠供應的高頻寬記憶體(HBM)為主,隨著整體出貨量持續增長,以及未來AI模型逐漸複雜化趨勢下,也會刺激伺服器DRAM、固態硬碟(SSD)用量激增,記憶體相關廠商可望同沾雨露。
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認為,三星等國際DRAM大廠將重心放在HBM高階市場,減少多餘產能供應消費性產品,對於整體DRAM供需將可望帶來正面效益,儘管ChatGPT興起帶來的AI應用,短時間是否會造成產業變化仍有待觀察,但若未來AI需求成長呈現百花齊放,包括自駕車、AR╱VR╱MR等各類應用,將帶給產業很多的成長機會。
愛普已握有能與HBM抗衡的異質整合高頻寬記憶體(VHM)產品,提供比HBM多出近十倍的記憶體頻寬,有「目前市場最佳產品」之譽。隨著AI趨勢升溫,對記憶體需求持續增加,法人看好愛普可望率先受惠此波AI熱潮。
集邦認為,AI伺服器可望帶動記憶體需求成長,因為以企業級SSD來看,AI伺服器追求速度更高,要求優先往DRAM或HBM滿足,SSD容量提升呈非必要擴大容量態勢,但傳輸介面會為了高速運算需求優先採用PCIe 5.0,所以相較一般伺服器,AI伺服器多增用繪圖處理器(GPGPU)。
宜鼎被視為是AI伺服器記憶體廠商,耕耘AI以及AIoT多年,子公司安緹主攻邊緣運算伺服器GPU。據悉,目前AI相關產品占營收比重約9%,未來會持續增加。威剛董事長陳立白則預期,AI伺服器的商機將會再明年顯著發酵。
【集邦科技帶頭,台灣DRAM產業迎來春天】近期韓國媒體報導指出,三星、SK海力士等大廠本季DRAM出貨量均將超過預期,季增率可達五成,並且庫存持續下降,這一連串的利多消息,讓台灣的DRAM產業如南亞科、華邦、威剛等廠商提前感受到春暖花開的氣息。原本業界普遍預期DRAM市況要到下半年才會復甦,但如今市場情況出人意料地提前迎來大復甦,並帶來久違的漲價潮。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的數據,三星與SK海力士為全球最大的兩家DRAM廠,市占率總和超過七成。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當大環境景氣出現轉好時,一線大廠會先感受到這股氣息。隨著三星和SK海力士本季出貨量超越預期,這種「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預示著更多廠商將陸續感受到市場的回溫。 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市場早已吹起漲價號角,大陸NAND晶片龍頭長江存儲也陸續對客戶釋出調價訊息,漲幅最高達5%,這不僅終止了持續一年多的跌勢,而且比市場預期的價格止跌反彈時間點提早至少一至兩個季度。如今DRAM市況也開始露出回春的跡象,整體記憶體市場有望走出谷底。 集邦科技調整了對今年DRAM供過於求的幅度預估,從0.9%下調為負1%,NAND晶片供應過剩的程度也從原估的3%下調至負0.5%,這些數據的調整暗示著市場將從供過於求轉為供不應求。市場分析師預測,晶片業庫存水準預料將在下半年回穩,其中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三大記憶體製造商的庫存天數,將在第4季降至平均13周,少於第1季的平均16周。 集邦科技還指出,智慧手機和伺服器業對供應合約的洽詢數量增加,且高頻寬記憶體(HBM)和DDR5等高附加價值的DRAM晶片需求成長,這對景氣復甦大有幫助。集邦最近上調了本季伺服器用32GB DDR5的平均固定交易價格預測,從75美元調高到80至90美元,這反映出DDR5相比DDR4的需求仍高。三星證券也指出,用於AI伺服器的128GB DDR5價格,比64GB DDR4高出十倍,訂單持續增加,高頻寬記憶體的需求也熱絡。
原本業界普遍預期,DRAM市況要到下半年才會逐步復甦,隨三星、SK海力士本季出貨季成長率超乎預期好,透露DRAM市場將提前演出大復活戲碼,並將掀起久違的漲價潮。
業界人士引述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數據指出,三星、SK海力士為前兩大DRAM廠,市占率總和超過七成。一般而言,景氣出現翻揚向上拐點時,一線大廠會先感受到相關氣息,隨著三星、SK海力士這兩大指標廠本季出貨狀況優於預期,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味道,後續將有更多廠商接續感受到市況回溫。
此前,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市場已吹響漲價號角,大陸NAND晶片一哥長江存儲陸續對客戶釋出調價訊息,漲幅最高約5%,不僅終止一年多來的跌勢,更比市場預期價格止跌反彈的時間點提早至少一至兩個季度。如今DRAM市況也露出回春訊息,意味整體記憶體市場都將走出谷底。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英文版網站Pulse News報導,多位半導體和證券業人士透露,三星本季DRAM出貨量估季增15%至20%,扭轉首季季減10%左右頹勢。SK海力士本季出貨量季增率估成長30%至50%,遠高於市場共識的20%,透露DRAM市場氛圍已改變。
集邦科技並調整對今年DRAM供過於求的幅度預估,從0.9%調為負1%;NAND晶片今年供應過剩的程度也下調到負0.5%,低於原估的3%。相關數據若為正數,指市場供給過剩,若轉為負值則意味供應量不足,集邦調整相關數據,暗示市況將轉為供不應求。
晶片業庫存水準預料將在下半年回穩。集邦預測,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三大記憶體製造商的庫存天數,將在第4季降至平均13周,少於第1季的平均16周。
市場分析師把產業氛圍轉變,歸因於業界從去年開始持續降低庫存。報導指出,最近智慧手機和伺服器業者對供應合約的洽詢數量已增加,且高頻寬記憶體(HBM)和DDR5等高附加價值的DRAM晶片需求成長,似乎幫助景氣復甦。
DDR5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價格下跌趨勢似乎也已停滯。集邦最近上調本季的伺服器用32GB DDR5平均固定交易價格預測,從75美元調高到80至90美元,反映DDR5相較於DDR4的需求仍高。三星證券指出,用於AI伺服器的128GB DDR5價格,比64GB DDR4高出十倍,而且訂單持續增加,高頻寬記憶體的需求也熱絡。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由於大陸電視品牌積極拉貨,本季全球電視出貨量預計將回到疫情前水準,並推升上半年總出貨量較預估值增加4%。這一點讓市場法人普遍看好,電視面板出貨量將同步優於預期,對於台灣面板雙虎友達、群創來說,這是個大利多。 集邦科技表示,首季全球電視出貨量約4,337萬台,季減幅度收斂至21.8%,而第2季出貨量可望恢復至疫情前水準,達約4,726萬台,季增9%。這主要是因為大陸品牌針對618備貨,以及海外通路庫存回補效益顯現。 為了壓低整機成本,大陸品牌選擇提前鋪貨,以免之後面板報價愈漲愈高,壓縮電視銷售利潤。這一策略讓電視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對於擁有最多座次世代面板廠的大陸業者來說,是個好機會,而台灣面板雙虎友達、群創也將受惠。 群創已率先喊出將力拚今年全年轉盈,而友達則強調,今年將回到景氣循環常態,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很多。友達董事長彭磷浪預期,2023年營運將逐季走揚,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很多。 面對2023年的展望,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認為,產業從供應鏈到終端已經過一段時間修正,只要國際政經環境不要有太大突變,今年面板景氣可以審慎樂觀看待。
集邦表示,大陸品牌針對618備貨,以及海外通路庫存回補效益顯現,首季全球電視出貨量約4,337萬台,季減幅度收斂至21.8%,預期第2季出貨量可望恢復至疫情前水準、達約4,726萬台,季增9%。
集邦指出,由於第2季電視出貨量持續大增,促使上半年電視市場更欣欣向榮,預估上半年品牌廠電視出貨量將高於該機構原預估值約4%,主因電視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大陸品牌為壓低整機成本,選擇提前鋪貨,以免之後面板報價愈漲愈高,壓縮電視銷售利潤。
這意味電視面板出貨同步優於預期。集邦先前已看好,隨著需求回溫與報價持續走揚,電視面板價格可望在5、6月間回到現金成本之上,預估面板廠五代線(含)以上以面積計算的產能利用率,第2季將有望回升至77%,受惠最大的是擁有最多座次世代面板廠的大陸業者,台灣面板雙虎友達、群創也將沾光。
電視面板報價續揚,並且有望於本季回到現金成本之上。電視面板貢獻營收逾三成的群創,已率先喊出將力拚今年全年轉盈。友達則強調,今年將回到景氣循環常態,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很多。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預期,2023年營運將逐季走揚,下半年要比上半年好很多。第2季產能利用率拉升,面板出貨面積估季增逾20%,非盲目衝產能,而是依訂單投產。他強調,今年挑戰仍大,因為2022影響全球景氣的三大變數,其中只有疫情解封了,其餘戰爭、通膨升息等問題續在,還需要密切注意。
展望2023年,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認為,產業從供應鏈到終端已經過一段時間修正,接下來只要國際政經環境不要有太大突變,今年面板景氣可以審慎樂觀看待。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OPPO自研晶片夢碎,台積電3奈米製程迎來新機遇
近日,全球第四大智慧手機品牌OPPO宣布結束自研手機晶片事業,將轉向仰賴聯發科、高通等外部供應商。這一決策對台灣科技產業來說,意味著集邦科技預測的3奈米製程將迎來新的商機。
OPPO原本計劃通過旗下哲庫(ZEKU)業務打造自研手機晶片,並與台積電合作採用3奈米製程生產。然而,由於智慧手機市場的逆風,OPPO最終放棄了這一計劃,並解散了相關團隊。這一決策對台積電來說,並非全然不利,因為OPPO轉向外部供應商,將為台積電帶來新的訂單機會。
集邦科技的分析指出,雖然OPPO放棄自研晶片,但台積電仍將受益於聯發科、高通等大廠的訂單。這些廠商將會在2024年陸續導入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為台積電帶來強勁的營收成長。
蘋果自研晶片的能量持續延伸,成為台積電3奈米製程穩定且可預測的首發客戶。此外,歐美日等地車用晶片業者也積極朝3奈米前進,這對台積電來說是另一個正面助力。
總結來說,OPPO放棄自研晶片事業,對台積電來說是一個轉機。在蘋果、聯發科、高通等大廠的支撑下,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將迎來新的發展机遇。
另一方面,台積電通吃聯發科、高通代工訂單,尤其聯發科手機主晶片全數由台積電操刀,OPPO擴大對聯發科拉貨,台積電也將受惠。
OPPO原本規劃透過旗下哲庫(ZEKU)業務打造自研手機晶片,先前並傳出將與台積電合作,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生產,但近期智慧手機市況逆風,OPPO宣布哲庫業務收攤,並解散數千人團隊,震驚業界,憂心恐牽動台積電3奈米新單動態。
業界分析,OPPO收掉哲庫業務,台積電根本「免驚」,因為之後OPPO手機晶片只能找聯發科或高通供貨,台積電掌握聯發科、高通兩大廠訂單,就算台積電少了OPPO自研晶片訂單,相關產能缺口仍能透過聯發科、高通補上。
另一方面,蘋果自研晶片能量持續延伸,是台積電3奈米穩定、且可預測的首發客戶,加上歐、美、日等地車用晶片業者也積極朝3奈米前進,甚至比消費性電子應用還積極,都台積電都是正面助力。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先前發布報告指出,台積電3奈米製程首波客戶為蘋果,主要用於蘋果M系列及A17晶片,其餘包括超微、聯發科、高通等大廠也陸續規劃於2024年導入3奈米製程。隨著超微、聯發科、高通等客戶新產品陸續到位,3奈米製程產量可望步上正軌,推動台積電營收強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