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銀行 | 2025/05/15 | - | - | - | 109,0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7311 | 呂桔誠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星期一
推動數位轉型 要懂加減乘法 |台灣銀行
2022年的總統盃黑客松出現了一匹黑馬,龍頭銀行台銀竟然以「減 碳存摺」低碳生活回饋模式,成為今年入圍總統盃黑客松前20強唯一 的金融業入圍者,一時之間外界驚覺「傳統」的老台銀竟然這幾年來 在數位創新領域的實力已突飛猛進。
除此之外,台銀今年也入選動腦雜誌十大品牌設計,這些都凸顯台 銀品牌形象及數位創新的新氣象,而台銀的數位創新能完成轉骨,董 座呂桔誠可說是背後最重要的推手。此次專訪他不但透露推動數位創 新轉型的「加減乘法」經營哲學,亦提出了重要的四大心法作為引領 台銀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方向。
呂桔誠也直接以彼得.杜拉克一句名言:「Culture eats strate gy forbreakfast」表達了他認為在轉型過程中,文化再造的重要性 ,若是沒有優質的企業文化,再好的策略也會被劣質文化吞噬,所以 組織文化必須輕、省,只保留必要的優質的部分,因此在他看來,數 位轉型不單單是數位化,更是企業文化的轉化。
呂桔誠還強調要善用「減法」,也就是作該有的汰換。他對此幽默 舉例,在國高中時期家裡空間不大,他每二、三周就會清一次抽屜, 把不要的倒出來免得占空間,此外,早在2004年他初來台銀時,第一 件事就是砍除繁瑣無用報表,經同仁專業研討後,一口氣將1,500份 報表減半,結果這次他2016年回來台銀之後,同樣又砍除700多份, 這些都是要讓組織變得更輕省,只務實保留下有用的,再以加法或乘 法,把好的繼續壯大。
2018年呂桔誠首次率團去以色列考察,回國他即在台銀積極推動成 立創新實驗室(InnoLab),2019年11月開公股先河成立,其中更有 來自MIT、Michigan的國際知名學府好手加入。而細數這幾年來的數 位創新成果,光是從專利權來看,台銀迄今共已累計通過434件專利 ,其中包括60件發明專利,現在還有93件審核中,尤其這些發明專利 不僅是資訊、資安及業務單位所提出,包括稽核、風管、貴金屬等單 位也都有貢獻,呂桔誠感性的說:「這顯示創新思維已成為台銀同仁 共同的DNA!」並且已融合於營運流程、客戶體驗及商業模式中。
此外,呂桔誠還有四個從R出發的重要的心法,來全面推動台銀的 數位創新轉型改造,4R包括了Resilience(強化經營韌性),Reori entation(重新調整目標定位),Renewal(更新組織及調整策略) ,Refocus (重新聚焦核心本質),在他看來,改造時也不能減法過 度,必須要維持一定的盈餘或業務能量以支撐長期改變過程所必須付 出的代價:「這就是韌性!」
在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呂桔誠也作出了許多跳脫以往框架的突 破性決策,包括他推動電金部轉型為「數位金融部」作為協調資訊處 和各個業務部門執行數位創新的重要界面,如今許多數位品牌推動, 都來自數金部與InnoLab的發想及資訊與業務部門的有效協作,也見 證呂桔誠推動台銀數位轉骨的成果。
除了推動台銀數位創新轉型告捷,雙語分行的推動則是呂桔誠另一 重要代表作,迄今台銀已設置逾百家的雙語分行,為國銀中最多,更 有2,400多名英語口語流利的員工作為推展雙語分行的生力軍,從這 些面向,均顯見呂桔誠不僅為台銀的資產負債結構轉骨,也為台銀的 文化與風貌帶來更多不同於以往的新氣象。
除此之外,台銀今年也入選動腦雜誌十大品牌設計,這些都凸顯台 銀品牌形象及數位創新的新氣象,而台銀的數位創新能完成轉骨,董 座呂桔誠可說是背後最重要的推手。此次專訪他不但透露推動數位創 新轉型的「加減乘法」經營哲學,亦提出了重要的四大心法作為引領 台銀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方向。
呂桔誠也直接以彼得.杜拉克一句名言:「Culture eats strate gy forbreakfast」表達了他認為在轉型過程中,文化再造的重要性 ,若是沒有優質的企業文化,再好的策略也會被劣質文化吞噬,所以 組織文化必須輕、省,只保留必要的優質的部分,因此在他看來,數 位轉型不單單是數位化,更是企業文化的轉化。
呂桔誠還強調要善用「減法」,也就是作該有的汰換。他對此幽默 舉例,在國高中時期家裡空間不大,他每二、三周就會清一次抽屜, 把不要的倒出來免得占空間,此外,早在2004年他初來台銀時,第一 件事就是砍除繁瑣無用報表,經同仁專業研討後,一口氣將1,500份 報表減半,結果這次他2016年回來台銀之後,同樣又砍除700多份, 這些都是要讓組織變得更輕省,只務實保留下有用的,再以加法或乘 法,把好的繼續壯大。
2018年呂桔誠首次率團去以色列考察,回國他即在台銀積極推動成 立創新實驗室(InnoLab),2019年11月開公股先河成立,其中更有 來自MIT、Michigan的國際知名學府好手加入。而細數這幾年來的數 位創新成果,光是從專利權來看,台銀迄今共已累計通過434件專利 ,其中包括60件發明專利,現在還有93件審核中,尤其這些發明專利 不僅是資訊、資安及業務單位所提出,包括稽核、風管、貴金屬等單 位也都有貢獻,呂桔誠感性的說:「這顯示創新思維已成為台銀同仁 共同的DNA!」並且已融合於營運流程、客戶體驗及商業模式中。
此外,呂桔誠還有四個從R出發的重要的心法,來全面推動台銀的 數位創新轉型改造,4R包括了Resilience(強化經營韌性),Reori entation(重新調整目標定位),Renewal(更新組織及調整策略) ,Refocus (重新聚焦核心本質),在他看來,改造時也不能減法過 度,必須要維持一定的盈餘或業務能量以支撐長期改變過程所必須付 出的代價:「這就是韌性!」
在推動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呂桔誠也作出了許多跳脫以往框架的突 破性決策,包括他推動電金部轉型為「數位金融部」作為協調資訊處 和各個業務部門執行數位創新的重要界面,如今許多數位品牌推動, 都來自數金部與InnoLab的發想及資訊與業務部門的有效協作,也見 證呂桔誠推動台銀數位轉骨的成果。
除了推動台銀數位創新轉型告捷,雙語分行的推動則是呂桔誠另一 重要代表作,迄今台銀已設置逾百家的雙語分行,為國銀中最多,更 有2,400多名英語口語流利的員工作為推展雙語分行的生力軍,從這 些面向,均顯見呂桔誠不僅為台銀的資產負債結構轉骨,也為台銀的 文化與風貌帶來更多不同於以往的新氣象。
下一則:台銀助陣 台廠供應鏈進軍鳳凰城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