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彭博:電價上漲壓力大 科技業隱憂 |台灣電力

台電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台電 2025/11/15 3.9 4 4 479,900,000,00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03795904 曾文生 6 6 6 詳細報價連結
台灣遭逢56年來最大水荒,讓台積電、聯電等晶圓大廠緊急啟動水車載水因應。然而,彭博資訊分析師認為,水情告急可能僅是眼前的燃眉之急,台灣科技大廠未來幾年還可能面臨電力價格大漲、甚至缺電的危機。

彭博分析師指出,台灣為了要達到減少碳排的目標,必須耗費高成本發展再生能源,這可能會導致未來五年電費大漲超過25%,再加上熱浪愈來愈頻繁,以及台灣核電廠依計畫除役,使得停電風險大增,而停電可能導致晶片生產停擺數周,造成數百萬美元計的損失。

彭博分析師指出,台灣政府堅決的非核政策與減少碳排放目標,再加上電子製造業者對能源需求激增,台積電、鴻海等大型電子業者在2025年前可能面臨電力成本上揚約25%的壓力。

分析師說,台電計劃在2025年前讓最後一座核電廠除役,再加上2021年至2023年將讓六座燃氣與燃煤發電廠除役,台灣未來24個月的裝置容量將下滑,到2024年起才會恢復成長。分析師舉例指出,若電價上漲10%,估計聯電2019年營業利益可能損失19%;鴻海旗下子公司群創的利潤率估計可能減損50個基點。

儘管加速再生能源發展,可能是短期內能夠滿足台積電等大廠對電力日益攀升需求的可行辦法,然而風電和太陽能的發展成本較高,將增加台灣供電成本。

根據中經院資料,若台灣在2025年達成20%電力產自再生能源,平均供電成本可能跳增至每度新台幣3.52元,較2019年高出29%。

這也代表台灣科技業者最終須承受較高的再生能源發展成本,利潤可能因此受到電費的大幅影響。

分析師說,用電成本上揚,也可能影響半導體和面板產業等能源密集度高的產業競爭力。

對此,經濟部昨(22)日提出三點回應,經濟部首先強調,台灣工業電價已是亞鄰最低價。就產業競爭力來說,比較上依然有利。

第二,愈來愈多國際品牌加入RE100的機制,經濟部表示,這對於台灣出口導向的先進科技大廠而言,買得到綠電是維持競爭力更重要的關鍵,因此政府的要務是發展綠電,加速供應,才能確保未來出口的量能。

第三,綠電成本雖然短期較傳統燃煤發電還高,但長期來說,電力成本也會因為成熟逐漸下修。

此外,我國有電價穩定調整機制,有包括漲跌幅3%限制,民生用電330度以下不漲等機制,不會造成電價大幅波動。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