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台灣銀行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台灣銀行 2025/05/22 - - - 109,000,000,00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03557311 呂桔誠 - - - 詳細報價連結
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薪資結構調整是求才必經之路 |台灣銀行

因為軍公教人員的18%年改問題,使得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這三家國營銀行的13%員工退休優存一併遭砍,儘管當時政府承諾三家國營銀行會同步提出薪酬、獎金與公務員「脫勾」的配套方案,但時至今日,相關配套方案遲未上路,倘若再繼續拖延,只怕將嚴重傷害這三家國營銀行未來的人力資源市場競爭力。

這也是三家國營銀行想從市場汲取優質人才必走之路,但現在問題在獎金與薪酬制度能否順利調整,最重要的行政機關不是財政部,反而是行政院,尤其是人事總處,換言之,這是「跨部會」的問題,已不是財部一家說了算,倘若其他部會機關都認為這是「別人家」的事,相關法規再不鬆綁,國營銀行未來在對外求才上將更為吃力。

另一方面,三家國營銀行在績效考評的指標上,若完全比照其他已民營化的銀行,也不公平,這是由於台銀、土銀、輸銀,因為100%政府持股的國營銀行身分,因此在政策配合上,往往會被以更高的標準檢視。

舉例來說,其他銀行拒收大額存款,這已經是銀行之間「可作不能說」的通則,但國營銀行台銀則完全不行,而且經常被其他銀行把拒收的大額存款戶「轉介」到台銀,台銀現在的存放比,應該是全國最低,也與此有關。

其他如土銀、輸出入銀行,也各有必須配合的政策任務;但愈是配合政策的業務可能愈不賺錢,且風險愈高,倘若連在人力資源這塊都無法鬆綁,三家國營銀行未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整體競爭力恐怕盡失。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