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星期二
中鋼台電 可能最吃虧 |台灣電力
|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 台電 | 2025/11/17 | 3.9 | 4 | 4 | 479,900,000,000元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03795904 | 曾文生 | 6 | 6 | 6 | 詳細報價連結 |
根據經濟部發展離岸風電規畫路徑,2023、2024年併聯共1.4GW裝置容量擔負最重本土化責任,若躉購電價持續走跌,預計CIP、北陸能源NPI、中鋼、台電最吃虧。
經濟部已完成2025年5.5GW裝置容量分配,並希望以市場換產業,亦即推動國產化;但並非全部5.5GW都有國產化的任務;其中1.644GW、2025年併網的競標部分,不必擔負國產化,但是以每度約2.5元併網;遴選738MW、2020年併網的部分,為求快,可以每度約5.8元併網且不必國產化,達德、麥格里和上緯是最大贏家。算下來,只有遴選的3.1GW有國產化責任。
而2023、2024年併網的1.4GW國產化項目由水下基礎擴大到風機零組件,也就是說,國產化比重較高。其中,CIP高達500MW,中鋼、台電、NPI各有300MW裝置容量。
若考量屆時躉購價格可能降到相對低點,上述開發商利潤可能遭侵蝕,甚至,本土開發商如中鋼、台電因相對缺乏開發經驗,更可能導致開發成本會高於躉購電價的怪象。
經濟部已完成2025年5.5GW裝置容量分配,並希望以市場換產業,亦即推動國產化;但並非全部5.5GW都有國產化的任務;其中1.644GW、2025年併網的競標部分,不必擔負國產化,但是以每度約2.5元併網;遴選738MW、2020年併網的部分,為求快,可以每度約5.8元併網且不必國產化,達德、麥格里和上緯是最大贏家。算下來,只有遴選的3.1GW有國產化責任。
而2023、2024年併網的1.4GW國產化項目由水下基礎擴大到風機零組件,也就是說,國產化比重較高。其中,CIP高達500MW,中鋼、台電、NPI各有300MW裝置容量。
若考量屆時躉購價格可能降到相對低點,上述開發商利潤可能遭侵蝕,甚至,本土開發商如中鋼、台電因相對缺乏開發經驗,更可能導致開發成本會高於躉購電價的怪象。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