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醣基生醫 | 2025/05/0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839,935,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54170142 | 陳肇隆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星期一
醣基董座專訪/醣基手握上百專利 搶攻國際 |醣基生醫
醣基生醫董事長、生策會常務理事暨國際合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良博表示,台灣發展生物科技有人才、資本市場與技術等三個寶。由中研院技術團隊領軍的醣基生醫,擁有超過30案、逾百個全球專利,明年至少有第一個產品進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人體臨床(IND),但醣基的目標更大,希望能有三個產品獲准進入IND,讓台灣生物科技站上國際舞台。
陳良博強調,一個國家要發展生物科技,「文化環境」是關鍵,以日本、德國等強國為例,資金與人才都不缺乏,卻沒有一家國際級的生物科技公司,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適當的引進學研界的能量,因此小分子(化學)藥很突出,但生技新藥的發展迄今卻乏善可陳。
陳良博表指出,美國生技新藥公司找到一個對的疾病「標靶」(Target)平均要花費100億美元,要產出一個新藥平均要燒掉24.5億美元,台灣卻已有很好的人才與技術,與全球大廠相較毫無愧色,成功指日可待。
此外,台灣擁有全球都羨慕的健全資本市場,很有利於生技公司掛牌,應該引進更多國際生技公司來台,讓台灣資本市場真正國際化,創造亞洲生技金融中心。以下是陳良博專訪紀要:
問:對醣基生醫期許?
答:醣基規劃明年至少一個產品進入美國臨床,當然我們希望更多,目標是希望三個。
醣基技術來自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這個醣類技術平台連美國大型生技公司都很想要。每種癌細胞上都有醣抗原,只要找到相應的抗體,就能鎖定並殺死癌細胞,也會提升免疫系統功能,這是中研院的大發現,目前已經有超過30案、全球逾百項專利,每個專利案都能獨立發展出新藥。
在發展新藥上,醣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癌細胞上面的醣是很獨特的;目前,美國FDA已核准上看1,000億美元產值的抗體新藥,未來醣基的技術都可以跟這些抗體藥結合,這些產品都可以代換成醣基的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瑞士的羅氏(Roche)大藥廠朝這個方向發展,此外只有台灣有這樣的能力。
問:醣基還有哪些技術正在開發?
答:中研院的蛋白質醣化技術來自前院長翁啟惠團隊,這是翁啟惠回台後積極投入的領域,但其實大家都忽略了,翁啟惠過去在美國聖地牙哥時期,很長時間投入「小分子醣化」的研究,他目前仍擁有不少尚未商品化的技術,只要拿出兩三個,就能創造更多的醣類新藥。譬如,橘子、洋蔥中有些成分對治療特定困難疾病很有效,只要用有機化學的技術合成小分子,加上特定酵素即可,這些都是翁的強項。近期,我與翁交換過意見,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技術,未來如果有機會,醣基也會切入這個領域。
問:怎麼看待台灣在生技產業的競爭力?
答:先講台灣的弱勢,以技術方面為例,生技藥品製備的過程中需要「冷凍乾燥」的技術,但台灣絕大多數的蛋白質藥廠,對這樣的技術仍做不到。其實,台灣部分食品業已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可以借用。
人才方面,生物科技的執行長(CEO)、醫務長(CMO)、財務長(CFO)、智財與法律專家等,都需要專業的有關經驗。以醫務長為例,發展生物科技的公司通常需要一位醫務長,這位醫務長也需要具備醫師資格,另外也要有產業經驗,這樣的人確實一時難覓。
再來就是財務長,生技公司的財務長除本身對產品開發要有一定的認識,也要有能力與資本市場溝通,對如何籌錢(募資)、如何用錢(研發或資本支出)都要有考量,這都要有經驗,也不是那麼容易。
再看智財專家,生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專利(IP),這類專家除需要法律專業,也需要有經驗,台灣這樣的人才也確實不多,法律專家,台灣更是少得可憐。
人才、資本市場與技術齊備…台灣生技有三寶 發展利基
問:對於台灣生技競爭力的弱勢,有哪些建議?
答:生技產業的發展,人才、智財、錢財都是關鍵,但更大的前提是「文化環境」,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生技大國,除每年超過千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允許教授率領學生創業,這不僅在生技領域如此,在科技領域也是一樣,所以美國能夠造就那麼多的市值千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反觀德國、日本,他們的新藥開發能力很強,20年前他們的政府很支持生物科技的發展,但如今卻少有成就。調查研究發現,德、日有人才、醫學技術也有資金,生技領域的發展卻仍付之闕如,關鍵在於他們的「文化」也不允許教授「兩邊跑」,他們的社會風氣認為,學院裡的教授就該待在學校做研究,不應到產業界去,這也扼殺了他們在生技領域的成就。台灣目前有許多教授願意投入產業界,也有許多年輕人願意到生技領域發展,這是難得的機會。
問:如何看待台灣發展生技的優勢?
答:台灣發展生技產業還有很多「寶」,至少有「三個寶」,除了領先全球的獨門技術與人才,再來是很友善的資本市場。人才專指擁有獨門技術的人才,這兩者互為表裏,如翁啟惠、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等人,這些都是全球爭搶的一流科學家,他們開發出來的技術,不少已經在國際上受到推崇。
台灣資本市場對生技的友善程度,可以說是「全世界都沒有的」,但台灣卻很少人
陳良博強調,一個國家要發展生物科技,「文化環境」是關鍵,以日本、德國等強國為例,資金與人才都不缺乏,卻沒有一家國際級的生物科技公司,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適當的引進學研界的能量,因此小分子(化學)藥很突出,但生技新藥的發展迄今卻乏善可陳。
陳良博表指出,美國生技新藥公司找到一個對的疾病「標靶」(Target)平均要花費100億美元,要產出一個新藥平均要燒掉24.5億美元,台灣卻已有很好的人才與技術,與全球大廠相較毫無愧色,成功指日可待。
此外,台灣擁有全球都羨慕的健全資本市場,很有利於生技公司掛牌,應該引進更多國際生技公司來台,讓台灣資本市場真正國際化,創造亞洲生技金融中心。以下是陳良博專訪紀要:
問:對醣基生醫期許?
答:醣基規劃明年至少一個產品進入美國臨床,當然我們希望更多,目標是希望三個。
醣基技術來自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這個醣類技術平台連美國大型生技公司都很想要。每種癌細胞上都有醣抗原,只要找到相應的抗體,就能鎖定並殺死癌細胞,也會提升免疫系統功能,這是中研院的大發現,目前已經有超過30案、全球逾百項專利,每個專利案都能獨立發展出新藥。
在發展新藥上,醣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癌細胞上面的醣是很獨特的;目前,美國FDA已核准上看1,000億美元產值的抗體新藥,未來醣基的技術都可以跟這些抗體藥結合,這些產品都可以代換成醣基的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瑞士的羅氏(Roche)大藥廠朝這個方向發展,此外只有台灣有這樣的能力。
問:醣基還有哪些技術正在開發?
答:中研院的蛋白質醣化技術來自前院長翁啟惠團隊,這是翁啟惠回台後積極投入的領域,但其實大家都忽略了,翁啟惠過去在美國聖地牙哥時期,很長時間投入「小分子醣化」的研究,他目前仍擁有不少尚未商品化的技術,只要拿出兩三個,就能創造更多的醣類新藥。譬如,橘子、洋蔥中有些成分對治療特定困難疾病很有效,只要用有機化學的技術合成小分子,加上特定酵素即可,這些都是翁的強項。近期,我與翁交換過意見,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技術,未來如果有機會,醣基也會切入這個領域。
問:怎麼看待台灣在生技產業的競爭力?
答:先講台灣的弱勢,以技術方面為例,生技藥品製備的過程中需要「冷凍乾燥」的技術,但台灣絕大多數的蛋白質藥廠,對這樣的技術仍做不到。其實,台灣部分食品業已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可以借用。
人才方面,生物科技的執行長(CEO)、醫務長(CMO)、財務長(CFO)、智財與法律專家等,都需要專業的有關經驗。以醫務長為例,發展生物科技的公司通常需要一位醫務長,這位醫務長也需要具備醫師資格,另外也要有產業經驗,這樣的人確實一時難覓。
再來就是財務長,生技公司的財務長除本身對產品開發要有一定的認識,也要有能力與資本市場溝通,對如何籌錢(募資)、如何用錢(研發或資本支出)都要有考量,這都要有經驗,也不是那麼容易。
再看智財專家,生技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專利(IP),這類專家除需要法律專業,也需要有經驗,台灣這樣的人才也確實不多,法律專家,台灣更是少得可憐。
人才、資本市場與技術齊備…台灣生技有三寶 發展利基
問:對於台灣生技競爭力的弱勢,有哪些建議?
答:生技產業的發展,人才、智財、錢財都是關鍵,但更大的前提是「文化環境」,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生技大國,除每年超過千億美元的研發投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允許教授率領學生創業,這不僅在生技領域如此,在科技領域也是一樣,所以美國能夠造就那麼多的市值千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
反觀德國、日本,他們的新藥開發能力很強,20年前他們的政府很支持生物科技的發展,但如今卻少有成就。調查研究發現,德、日有人才、醫學技術也有資金,生技領域的發展卻仍付之闕如,關鍵在於他們的「文化」也不允許教授「兩邊跑」,他們的社會風氣認為,學院裡的教授就該待在學校做研究,不應到產業界去,這也扼殺了他們在生技領域的成就。台灣目前有許多教授願意投入產業界,也有許多年輕人願意到生技領域發展,這是難得的機會。
問:如何看待台灣發展生技的優勢?
答:台灣發展生技產業還有很多「寶」,至少有「三個寶」,除了領先全球的獨門技術與人才,再來是很友善的資本市場。人才專指擁有獨門技術的人才,這兩者互為表裏,如翁啟惠、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等人,這些都是全球爭搶的一流科學家,他們開發出來的技術,不少已經在國際上受到推崇。
台灣資本市場對生技的友善程度,可以說是「全世界都沒有的」,但台灣卻很少人
上一則:中天集團向國際大咖招手
下一則:他,產學兩棲 資歷傲人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