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伊莎貝爾 | 2025/05/05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84707536 | 蔡炳鎗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
星期一
伊莎貝爾 見證百萬對情緣 |伊莎貝爾
一句「我們結婚吧!伊莎貝爾」經典永恆的Slogan,台灣伊莎貝爾食品開創了香榭大道法式浪漫的愛情品味象徵,不但迅速在市場搶下龍頭寶座,也為台灣精緻喜餅樹立新指標。
生產基地與企業營運總部設在台中的伊莎貝爾,今年創立滿18年,目前旗下品牌有「伊莎貝爾」、「皇樓」及「御倉屋」,全台34家直營門市,並在香港、大陸設有據點,今年集團營收將挑戰20億元。
今年66歲的伊莎貝爾董事長蔡炳鎗,出身彰化務農家庭,初中畢業後,10幾歲就到台北打拚生活,一邊工作,一邊靠著自修補習考上藥劑師執照,後來在台北市重慶路開設藥局,不但進口日本、德國藥品,還是五洲製藥的總代理。
在友人介紹下,滿腦子生意經的蔡炳鎗,接著成立建設公司投入建築業,並代理進口德國亞拉機油,另外又在一位號稱糕餅達人的好友引介下,再投入喜餅市場。
引進法日技術
觸動顧客五感
1994年2月,蔡炳鎗在台北市承德路亞拉機油大樓,成立新公司籌備處。當時為了進入喜餅市場,長達半年的籌備期,主要工作只有一項,就是在「找市場缺口在哪裡?」
蔡炳鎗發現,當時一般市場販售的喜餅,多屬開放性鐵盒包裝,而且商品為單一性,不是烏豆沙、紅豆沙的大餅,就是餅乾,也沒有單包裝的,不夠精緻化。
正是「精緻」這兩個字,讓蔡炳鎗找到切入市場的缺口。蔡炳鎗說,隨著不婚族越來越多、出生率持續降低,台灣人口數也跟著越來越少,喜餅不可能一次吃完,且為了保存風味,精緻化是大勢所趨。
「伊莎貝爾是看到市場需求,才來想品牌及定位」蔡炳鎗說,為了達到精緻化要求,他前往歐洲及日本考察市場,發現當地的點心確實比較精緻,而台灣經濟在進步,價格也不是問題,如果從法式點心切入,應該會有賣點。
蔡炳鎗於是和法國顧問合作,介紹法國餐廳及點心師傅進入公司,並找來日本顧問群共同研發,最後選用法國女孩最喜歡的名字「伊莎貝爾」,做為公司與品牌名稱。
1994年8月,伊莎貝爾在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的11家直營門市同步開幕,正式開啟台灣精緻喜餅的新紀元。由於伊莎貝爾一推出,口味多達200餘種,內容豐富、產品精緻,一下子就拉開跟同業的距離。
除了口味豐富、產品精緻之外,伊莎貝爾的包裝也推陳出新,禮盒形狀不是圓型的,還有心型、橢圓形等形狀,材質也不再只有鐵盒,還有布盒,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蔡炳鎗說,人是感情的動物,伊莎貝爾相當注重五感行銷,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視、聽、嗅、味、觸五種感官知覺,像伊莎貝爾的門市,採用粉紅色系、柔合燈光,代表時尚女性,店員也要求「用巧克力的心情」經營,營造浪漫情境。
「只要能打動消費者的心,這些消費者就會是最忠誠的客戶」蔡炳鎗強調,企業要成功,首先必須了解市場需求,而企業要成長,則必須創造客戶的需求。
伊莎貝爾最成功的行銷策略,就是創造了「我們結婚吧!伊莎貝爾」這句Slogan。蔡炳鎗說,這句話字數不多,所要傳遞的訊息是:「倆個人在一起真好,我們結婚吧」,能夠在短時間內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感動一些晚婚的人。
伊莎貝爾的促銷策略成功,開張頭一個月,就接了一年半的訂單,半年內賣出210萬盒喜餅禮盒,第一年並創下近8億元年營收。如今,伊莎貝爾一年可售出逾500萬盒喜餅禮盒,年營收約18億元,至今已服務快100萬對新人,穩居國內喜餅市場龍頭寶座。
不過,隨著營運迅速進入高峰,伊莎貝爾也曾「碰上天花板」。由於市占率迅速成長,蔡炳鎗發現,品牌開始出現抗性,業績也跟著明顯衰退,「因為大家都買一樣的」,不再具有新鮮感,另隨消費水準提升,客製化比例也跟著上揚。
採多品牌策略
銷售穩定成長
對此,蔡炳鎗深入檢討後,決定朝多品牌方向發展,全力滿足消費者「善變」的口味。其中,1997年推出「皇樓」漢式喜餅,訴求傳統漢式喜餅,注重口味。
後來國內興起一股哈日風,伊莎貝爾跟著再和日本顧問合作,於2004年推出「御倉屋」日式和風系列喜餅,強調以包裝取勝,包括有布包、巧錦包等,口味則有玄米、抹茶等系列口味。三個品牌「三管齊下」,果然又讓銷售迅速回升。
除了國內市場,蔡炳鎗也把目光瞄準國外華人市場,1999年成立海外事業部,開始外銷餅乾禮盒,後來陸續在香港、大陸設立專賣店及百貨專櫃,並以「禮當如此」作為Slogan,搶攻當地送禮市場。
蔡炳鎗說,不論是俏皮或端莊、時尚或優雅,伊莎貝爾始終不斷「用心創新」、「精進求變」,更能精準掌握市場不同需求的消費分析和調查,這是十餘年來,伊莎貝爾能夠在喜餅市場穩居領導品牌不墜的主要關鍵。
生產基地與企業營運總部設在台中的伊莎貝爾,今年創立滿18年,目前旗下品牌有「伊莎貝爾」、「皇樓」及「御倉屋」,全台34家直營門市,並在香港、大陸設有據點,今年集團營收將挑戰20億元。
今年66歲的伊莎貝爾董事長蔡炳鎗,出身彰化務農家庭,初中畢業後,10幾歲就到台北打拚生活,一邊工作,一邊靠著自修補習考上藥劑師執照,後來在台北市重慶路開設藥局,不但進口日本、德國藥品,還是五洲製藥的總代理。
在友人介紹下,滿腦子生意經的蔡炳鎗,接著成立建設公司投入建築業,並代理進口德國亞拉機油,另外又在一位號稱糕餅達人的好友引介下,再投入喜餅市場。
引進法日技術
觸動顧客五感
1994年2月,蔡炳鎗在台北市承德路亞拉機油大樓,成立新公司籌備處。當時為了進入喜餅市場,長達半年的籌備期,主要工作只有一項,就是在「找市場缺口在哪裡?」
蔡炳鎗發現,當時一般市場販售的喜餅,多屬開放性鐵盒包裝,而且商品為單一性,不是烏豆沙、紅豆沙的大餅,就是餅乾,也沒有單包裝的,不夠精緻化。
正是「精緻」這兩個字,讓蔡炳鎗找到切入市場的缺口。蔡炳鎗說,隨著不婚族越來越多、出生率持續降低,台灣人口數也跟著越來越少,喜餅不可能一次吃完,且為了保存風味,精緻化是大勢所趨。
「伊莎貝爾是看到市場需求,才來想品牌及定位」蔡炳鎗說,為了達到精緻化要求,他前往歐洲及日本考察市場,發現當地的點心確實比較精緻,而台灣經濟在進步,價格也不是問題,如果從法式點心切入,應該會有賣點。
蔡炳鎗於是和法國顧問合作,介紹法國餐廳及點心師傅進入公司,並找來日本顧問群共同研發,最後選用法國女孩最喜歡的名字「伊莎貝爾」,做為公司與品牌名稱。
1994年8月,伊莎貝爾在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的11家直營門市同步開幕,正式開啟台灣精緻喜餅的新紀元。由於伊莎貝爾一推出,口味多達200餘種,內容豐富、產品精緻,一下子就拉開跟同業的距離。
除了口味豐富、產品精緻之外,伊莎貝爾的包裝也推陳出新,禮盒形狀不是圓型的,還有心型、橢圓形等形狀,材質也不再只有鐵盒,還有布盒,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蔡炳鎗說,人是感情的動物,伊莎貝爾相當注重五感行銷,儘可能滿足消費者的視、聽、嗅、味、觸五種感官知覺,像伊莎貝爾的門市,採用粉紅色系、柔合燈光,代表時尚女性,店員也要求「用巧克力的心情」經營,營造浪漫情境。
「只要能打動消費者的心,這些消費者就會是最忠誠的客戶」蔡炳鎗強調,企業要成功,首先必須了解市場需求,而企業要成長,則必須創造客戶的需求。
伊莎貝爾最成功的行銷策略,就是創造了「我們結婚吧!伊莎貝爾」這句Slogan。蔡炳鎗說,這句話字數不多,所要傳遞的訊息是:「倆個人在一起真好,我們結婚吧」,能夠在短時間內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感動一些晚婚的人。
伊莎貝爾的促銷策略成功,開張頭一個月,就接了一年半的訂單,半年內賣出210萬盒喜餅禮盒,第一年並創下近8億元年營收。如今,伊莎貝爾一年可售出逾500萬盒喜餅禮盒,年營收約18億元,至今已服務快100萬對新人,穩居國內喜餅市場龍頭寶座。
不過,隨著營運迅速進入高峰,伊莎貝爾也曾「碰上天花板」。由於市占率迅速成長,蔡炳鎗發現,品牌開始出現抗性,業績也跟著明顯衰退,「因為大家都買一樣的」,不再具有新鮮感,另隨消費水準提升,客製化比例也跟著上揚。
採多品牌策略
銷售穩定成長
對此,蔡炳鎗深入檢討後,決定朝多品牌方向發展,全力滿足消費者「善變」的口味。其中,1997年推出「皇樓」漢式喜餅,訴求傳統漢式喜餅,注重口味。
後來國內興起一股哈日風,伊莎貝爾跟著再和日本顧問合作,於2004年推出「御倉屋」日式和風系列喜餅,強調以包裝取勝,包括有布包、巧錦包等,口味則有玄米、抹茶等系列口味。三個品牌「三管齊下」,果然又讓銷售迅速回升。
除了國內市場,蔡炳鎗也把目光瞄準國外華人市場,1999年成立海外事業部,開始外銷餅乾禮盒,後來陸續在香港、大陸設立專賣店及百貨專櫃,並以「禮當如此」作為Slogan,搶攻當地送禮市場。
蔡炳鎗說,不論是俏皮或端莊、時尚或優雅,伊莎貝爾始終不斷「用心創新」、「精進求變」,更能精準掌握市場不同需求的消費分析和調查,這是十餘年來,伊莎貝爾能夠在喜餅市場穩居領導品牌不墜的主要關鍵。
上一則:蔡明育:禮盒專家 創新布局
下一則:伊莎貝爾 賣月餅捐助伊甸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