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 2025/05/14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7,783,070,08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23474232 | 林丙輝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一
台股退潮下,融资主力接棒散戶退場|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台股的貨櫃航運族群最近可真是熱鬧非凡,因為紅海危機,股價不斷創新高。2024年第一週,長榮和陽明海運的股價分別漲了11%和13%,陽明海運的成交量甚至一周內爆出超過20萬張的大單。雖然這些公司長期來都有散戶套牢,但這次紅海危機讓他們獲利解套,股東數量也相對減少,長榮退場3.2萬人,陽明退場2.63萬人。 不過,取而代之的是,融資主力資金大量進場,當沖客也來湊熱鬧,長榮和陽明的當沖比分別高達52.95%和60.64%,顯然當沖客更偏向於交易陽明。 海運業在2024年開年就硝煙四起,充滿變數。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在第一週就開紅盤,漲了137.07點,漲幅7.79%,但漲幅已經明顯收斂。亞洲的年前出貨潮只剩一個月,業界預測運價還會維持在高點,但漲幅有限,關鍵還是要看貨量。過年工廠不出貨,運價可能會修正,關鍵還是要看農曆年後3月大陸出貨和歐美訂單的情況。 紅海危機以來,除了歐洲線、地中海線的運價翻倍,美東、波斯灣、南美航線的運價也走揚,讓原本運力供過於求的貨櫃海運市場一夕之間翻身,賺得滿滿的機會財。長榮、陽明、萬海這三家公司的股價從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1月5日,分別上漲了40%、32%和20%。 但是,法人和專家也提醒,上一次疫情期間,海運業賺到的利潤是創紀錄的,這次紅海的漲價效應可能是短期現象。許多股民在上一次搶著買船票上船卻被套牢,這次獲利後就結束了,等待更好的波段操作機會。 從集保中心最新股東人數統計來看,套牢的散戶這次紅海危機解套機會,紛紛選擇離場。長榮的最新股東數是33.96萬人,比前一周減少了1.04萬人,持股少於100張的股東快速退潮,整體股東人數也比紅海危機前減少了3.2萬人。反觀融資餘額快速增加,比紅海危機前增約1萬餘張,顯示主力大戶以融資進場交易,當沖客也積極參與,長榮近一周當沖占比高達52.95%。 陽明的最新股東數是40.19萬人,周減1.3萬人,同樣是散戶退場,比紅海危機前股東數大減2.63萬人。由於陽明海運的股價較低,當沖客較集中在交易陽明,一周當沖比達到60.64%。
下一則:權王大賽 參賽倍增至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