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臺灣證券交易所 | 2025/05/18 | - | - | - | 11,586,718,68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9508 | 林修銘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四
台灣上市櫃公司Q1績效亮麗,淨利超過4,400億元|臺灣證券交易所
上市櫃公司首季報告揭曉,總獲利達4,407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16%,但比去年第四季成長5.1%。受美中貿易戰和金控獲利下滑等因素影響,這是近三年來最大的年衰退幅度。創下單季每股純益新高的公司從去年的72家減少到26家,其中不少是利基型電子股和傳產股。 內外資法人預測,第二季獲利雖然可能還會比去年同期衰退雙位數,但有望維持在4,000億元以上,下半年開始才會大幅成長。台灣證券交易所和櫃買中心統計,截至昨天(15日),除了大飲、華電、清惠和長天等公司未上傳季報,其他1,700家公司已完成公告。 受美中貿易戰、企業拉貨保守、原物料價格下跌、去年同期基期較高以及虛擬貨幣挖礦需求消退等因素影響,包括台積電、鴻海、台塑四寶、電信三雄、國巨等大型公司獲利皆較去年同期衰退。15家金控自結獲利共865.9億元,年減幅達20%,累計總獲利為4,407億元,年減16%。 創下單季每股純益新高的26家公司,多半是利基型電子股、認列業外或出貨逆勢成長的傳產股,例如環球晶和豐祥等。在獲利絕對金額方面,台積電以613億元居首,鴻海198億元居次,台塑化92億元第三,但三家公司年減幅介於17%至49%。虧損最多的三家公司則是群創、友達和宏達電。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和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都指出,美中貿易戰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非常嚴重,導致台股公司獲利縮水。雖然市場原本預期本季景氣逐漸回升,企業獲利反彈,但若談判破局,不排除基本面需要進行修正。